CN216614706U -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14706U
CN216614706U CN202123421315.8U CN202123421315U CN216614706U CN 216614706 U CN216614706 U CN 216614706U CN 202123421315 U CN202123421315 U CN 202123421315U CN 216614706 U CN216614706 U CN 216614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incubator
inner container
insulating structure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131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凯
孙灏
钱兵
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ichu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ichu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ichu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ichu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2131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14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14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14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包括箱体、门板、门温控制系统、气体含量控制系统及风道循环系统,箱体的内腔设有内胆保温结构,门板活动安装在箱体的开口侧,门温控制系统设置在门板上,气体含量控制系统包括气体传感器、电磁阀及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位于箱体上,并分别与气体传感器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用于监测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的含量;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输入至内胆保温结构内,风道循环系统设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精准控制培养箱内部气体的含量、降低外界因素对内部气体温度的影响和内部气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子生物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背景技术
三气振荡培养箱是通过模拟微生物、组织、细胞等生长环境,提供稳定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氧气浓度的装置。其广泛应用于细胞、组织培养和某些特殊微生物的繁殖和培养。
三气振荡培养箱常用于微生物培养,细胞动力学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分泌物的收集、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致癌或毒理效应、抗原的研究和生产、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抗体、体外授精(IVF)、干细胞、组织工程和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然而现有的三气振荡培养箱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一、无法清楚知悉并控制气体的含量,进而导致无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二、内部气体浓度无法保证均匀分布,进而影响培养效果;
三、内部气体的温度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发生变化,影响培养效果。
因此需要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以实现精准控制培养箱内部气体的含量、降低外界因素对内部气体温度的影响和内部气体分布较为均匀的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包括:
箱体、门板、门温控制系统、气体含量控制系统及风道循环系统;
所述箱体的内腔设有内胆保温结构;
所述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开口侧;
所述门温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门板上,用于降低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温度的变化;
所述气体含量控制系统包括气体传感器、电磁阀及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箱体上,并分别与所述气体传感器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用于监测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的含量;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输入至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所述控制面板根据气体传感器的信号指示控制所述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以对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开始供气或停止供气;
所述风道循环系统设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用于平衡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浓度。
进一步的,所述门温控制系统包括门内胆、环形槽及加热线束,所述门内胆设置在所述门板的内侧,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门内胆侧壁上,所述加热线束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门温控制系统还包括加热玻璃,所述加热玻璃设置在所述门内胆一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氧化锆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氧化锆传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第一控制面板和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氧化锆传感器,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阀包括氧气电磁阀和二氧化碳电磁阀,所述氧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二氧化碳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循环系统包括框架板、循环器、风扇、蒸发器及加热管;
所述框架板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的内部,所述循环器设置在所述框架板内腔中部,所述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分别位于所述循环器的两侧,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循环器与所述风扇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板与内胆保温结构贴合的一侧设置有氧气进气孔和二氧化碳进入进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胆保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安全阀。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有门温控制系统,令内部气体与外界气体相隔绝,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内部气体的影响;再通过设置有气体含量控制系统,达到精确控制气体含量的目的;最后还通过设置有风道循环系统,以确保气体能够均匀且平衡分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中内胆保温结构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中内胆保温结构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的右视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中门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三气振荡培养箱中门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三气振荡培养箱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包括箱体1、门板2、门温控制系统3、气体含量控制系统4及风道循环系统5。
请参阅图1,所述门板2活动安装在所述箱体1的开口侧,具体的,所述门板2铰接在所述箱体1上,用于箱体1的开启和闭合,以防止箱体1内部气体逸散。
请参阅图2,所述箱体1的内腔设有内胆保温结构11,具体的,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包括内胆壳体,所述内胆壳体与所述箱体1内壁之间通过密封胶条相连接,使内胆壳体紧贴在箱体1的内壁。所述内胆壳体的内壁还设置有用于提升保温效果的保温板(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密封胶条来提升内胆壳体与箱体1的连接效果,以防止气体逸散,再通过内胆壳体内壁设置的保温板,以进一步提升内胆壳体的保温效果。
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门温控制系统3设置在所述门板2上,用于降低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温度的变化。具体的,所述门温控制系统3包括门内胆31、环形槽32及加热线束,所述环形槽32设置在所述门内胆31侧壁上所述门内胆31设置在所述门板2的内侧,所述加热线束放置于所述环形槽32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环形槽32内部设置加热线束以及门内胆31的隔绝保护来减少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温度的变化。
优选的,所述环形槽32设置在所述门内胆31的边缘区域,如三面侧壁处,使得门内胆31加热较为均匀,且令加热线束与箱体1内壁相贴合,密闭效果更佳,使得对外界的低温起到隔绝效果。
此外,所述门板2上设置有走线孔,便于加热线束与外接电源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门温控制系统3还包括加热玻璃33。具体的,加热玻璃33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玻璃材质,利用电加热的方式防止冷凝水的凝结。其中,电加热玻璃材质的加热玻璃33可与加热线束连接同一个外接电源,在此不做赘述。
优选的,所述加热玻璃33设置在所述门内胆31一侧面上。具体的,加热玻璃33设置在门内胆31的中心区域,由于加热玻璃33能够防止冷凝水凝结,进而可确保其表面不会因水分凝结而出现遮挡视线的情况,以便于操作人员观测箱体1内部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含量控制系统4设置在所述箱体1上,用于控制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的气体含量。
请参阅图4至图5,所述气体含量控制系统4包括气体传感器、电磁阀及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箱体1上,并分别与所述气体传感器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用于监测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的含量,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输入至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气体传感器的输入信号来令所述控制面板驱动电磁阀运作,进而将气体输入至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以达到控制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含量的目的。
具体的,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氧化锆传感器41和二氧化碳传感器42,所述氧化锆传感器41和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42均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的内部,且分别用于对氧气的含量和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行检测。
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面板根据气体传感器的信号指示控制所述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以对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开始供气或停止供气。具体的,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第一控制面板411和第二控制面板421,所述第一控制面板411和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21分别与氧化锆传感器41和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42电性连接。
所述电磁阀包括所述氧气电磁阀412和二氧化碳电磁阀422,氧气电磁阀412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411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二氧化碳电磁阀422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421的输出端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氧气气体含量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达到既定需求时,即分别驱动第一控制面板411和第二控制面板421来令氧气电磁阀412和二氧化碳电磁阀422进行闭合,以此来控制氧气气体含量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目的(由于三气振荡培养箱内部气体分别为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且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的总含量为100%,即可通过获知氧气气体含量和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来计算得出氮气的含量),达到精确控制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含量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循环系统5设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用于平衡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浓度。
具体的,所述风道循环系统5包括框架板51、循环器52、风扇53、蒸发器54及加热管55,所述框架板51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的内部,所述循环器52设置在所述框架板51内腔中部,所述风扇53和所述蒸发器54分别位于所述循环器52的两侧。
其中,所述循环器52用于带动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的气体形成循环,所述风扇53用于对气体进行输送,所述蒸发器54将对循环后的气体进行过滤。
请参阅图3,进一步的,所述框架板51与内胆保温结构11贴合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孔6,所述进气孔6包括氧气进气孔和二氧化碳进气孔。具体的,两个所述进气孔6均位于所述风扇53和所述蒸发器54之间,分别用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进入,可使得由氧气电磁阀412和二氧化碳电磁阀422控制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气体的进入,并由风扇53和循环器52实现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在内胆保温结构内的快速循环。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55设置在所述循环器52与所述风扇53之间,利用加热管55对进气孔6进入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气体进行加热,使得加热后的气体随风扇53传递至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以缩短气体进入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时,气体升温所需的升温时间,即,使得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的温度可迅速处于平衡状态。
所述内胆保温结构11的一侧设置有一安全阀7,操作人员可根据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的压强来将气体从安全阀7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叙述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的流动方式,请参阅图2中箭头所指方向,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气体经进气孔6进入框架板51内部,然后经加热管55进行加热处理后从风扇53输送至内胆保温结构11内,在循环器52的作用下,气体循环进入蒸发器54中进行过滤,以完成气体的循环,即使得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含量保持均匀且处于平衡状态。
此外,当内胆保温结构11内部气体的压强过大时,操作人员可通过安全阀7将气体排出。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门板、门温控制系统、气体含量控制系统及风道循环系统;
所述箱体的内腔设有内胆保温结构;
所述门板活动安装在所述箱体的开口侧;
所述门温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门板上,用于降低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温度的变化;
所述气体含量控制系统包括气体传感器、电磁阀及控制面板;
所述控制面板位于所述箱体上,并分别与所述气体传感器及电磁阀电性连接;所述气体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用于监测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的含量;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输入至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所述控制面板根据气体传感器的信号指示控制所述电磁阀的打开和关闭,以对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开始供气或停止供气;
所述风道循环系统设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用于平衡所述内胆保温结构内部气体浓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温控制系统包括门内胆、环形槽及加热线束,所述门内胆设置在所述门板的内侧,所述环形槽设置在所述门内胆侧壁上,所述加热线束放置于所述环形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温控制系统还包括加热玻璃,所述加热玻璃设置在所述门内胆一侧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氧化锆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所述氧化锆传感器和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均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的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包括第一控制面板和第二控制面板,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氧化锆传感器,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二氧化碳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包括氧气电磁阀和二氧化碳电磁阀,所述氧气电磁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面板电性连接,所述二氧化碳电磁阀与所述第二控制面板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循环系统包括框架板、循环器、风扇、蒸发器及加热管;
所述框架板设置在所述内胆保温结构的内部,所述循环器设置在所述框架板内腔中部,所述风扇和所述蒸发器分别位于所述循环器的两侧,所述加热管设置在所述循环器与所述风扇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板与内胆保温结构贴合的一侧设置进气孔,所述进气孔包括氧气进气孔和二氧化碳进气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位于所述风扇和所述蒸发器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气振荡培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保温结构的一侧设置有一安全阀。
CN202123421315.8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Active CN216614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1315.8U CN21661470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1315.8U CN21661470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14706U true CN216614706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8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1315.8U Active CN216614706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147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1440A (zh) * 2022-12-27 2023-03-28 苏州环美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加恒温恒湿三气振荡细胞培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51440A (zh) * 2022-12-27 2023-03-28 苏州环美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加恒温恒湿三气振荡细胞培养装置
CN115851440B (zh) * 2022-12-27 2023-08-15 苏州环美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叠加恒温恒湿三气振荡细胞培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573163A1 (en) Culture apparatus having heaters
US9162326B2 (en) Incubation system with low temperature enclosure
KR20050037959A (ko) 배양고
CN216614706U (zh) 一种三气振荡培养箱
CN208055361U (zh) 一种多功能细胞培养箱
US10704020B2 (en) Incubator
CN112725178A (zh) 一种细胞低氧高压培养装置
CN108220150A (zh) 一种细菌培养实验装置
CN209397205U (zh) 一种生物技术研究用培养箱
CN111304076A (zh) 微生物培养箱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控装置
CN204509356U (zh) 负压恒温培养装置
CN216106919U (zh) 一种紫外线灭菌二氧化碳培养箱
CN109022265A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箱
CN214654976U (zh) 一种带有温度调节功能的微生物培养箱
CN214193279U (zh) 一种高效微生物菌种培育设备
CN218596368U (zh) 一种高温灭菌三气培养箱
CN113797368A (zh) 一种二合一高效灭菌培养箱
CN211771327U (zh) 一种酱油曲霉菌优选发酵试验小型制曲装置
CN218596427U (zh) 一种二合一灭菌三气培养箱
CN207498390U (zh) 一种中间发酵剂的保温培养器
CN215887052U (zh) 一种二氧化碳培养箱空气流动系统
CN220951808U (zh) 一种对接隔离器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6891013U (zh) 一种高温灭菌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20926753U (zh) 培养箱
CN220034531U (zh) 一种气帘门装置及二氧化碳培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