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601836U -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 Google Patents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601836U
CN216601836U CN202122760974.8U CN202122760974U CN216601836U CN 216601836 U CN216601836 U CN 216601836U CN 202122760974 U CN202122760974 U CN 202122760974U CN 216601836 U CN216601836 U CN 216601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e
damping
bearing seat
vamp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09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国勇
李嫦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larei Sports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larei Sports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larei Sports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larei Sports Technology Guangd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09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601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601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601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一方面,缓冲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支撑平衡杆分别与鞋面接合部和鞋底接触部相连接形成一体,使得鞋面接合部及鞋面平衡于鞋底接触部,进而为脚部提供了足够平稳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缓冲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弹簧阻尼减震器使得鞋面接合部随着该弹簧阻尼减震器的压缩或释放而相对于鞋底接触部上下移动,因而震动感会经过弹簧阻尼减震器减震,从而减轻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最后传向脚部的震感几乎微乎其微,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好地保护,减少了运动的伤害,能够提高跑步时的舒适度,减轻跑步者跑步时的疲劳感。

Description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运动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背景技术
跑步鞋,顾名思义是指跑步穿的鞋,这里特指最适合跑步穿的鞋。根据生物力学的需要,跑步鞋可分为减震性跑步鞋、稳定性跑步鞋、运动控制跑步鞋三大类。
提供减震性的跑步鞋,通常有较柔软的夹层鞋底,辅助足部在运动时均匀受力,帮助足部减震。鞋体通常较轻,稳定性会相对较差。
提供稳定性的跑步鞋,鞋底通常具有受力均匀的TPU塑料片或内侧具有高密度材料结构。这些特殊的设计能够预防因足部轻度内翻所造成的损伤,为足部内侧边缘提供良好的支撑力和耐久力。
提供运动控制的跑步鞋,通常比较坚硬,它能够减小或控制足部的过度内翻,防止脚踝受伤,这种跑步鞋的重量通常要比其他跑鞋重。构造一般是,内层为大面积受力均匀的TPU塑料片和延伸到前脚掌受力点的高密度加强材料,用以控制足部内旋,夹层鞋底提供持久性;外层的橡胶更加耐磨。
现有的提供减震性的跑步鞋主要是通过选用松软的材质制作鞋底或者对鞋底内部镂空或者在鞋底外侧安装防震胶等方法来提高鞋底减震性能,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明显,对于松软材质制作的鞋底而言,鞋底的材料太软会导致鞋底的支撑力下降,影响鞋底的平衡稳定,很容易产生脚部侧扭,造成脚部伤害,而对鞋底内部镂空或安装防震胶的做法则会增加了使用者穿着的不适感。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包括:
鞋面接合部,所述鞋面接合部与鞋面相贴合并固定于该鞋面的底部;
鞋底接触部,所述鞋底接触部用于与地面相摩擦接触;
缓冲保护装置,所述缓冲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相连接形成一体;
其中,所述缓冲保护装置包括交叉设置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之间的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支撑平衡杆;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所述支撑平衡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相铰接,以使得所述鞋面接合部平衡于所述鞋底接触部,所述鞋面接合部随着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的压缩或释放而相对于所述鞋底接触部上下移动。
可选地,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包括:
阻尼缓冲单元;
上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上端部,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鞋面接合部的尾端相铰接;
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下端部,所述下连接座与所述鞋底接触部的前端相铰接;
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螺纹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外表面并可沿着该阻尼缓冲单元的长度方向自由调节;
以及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上,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部分别抵持于所述下连接座和所述压力调节器;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压力调节器,改变所述压力调节器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上的位置,进而对所述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阻尼缓冲单元包括阻尼筒和柱塞杆;所述柱塞杆滑嵌于所述阻尼筒内,所述柱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连接座,所述阻尼筒的端部伸入所述上连接座中并通过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筒和所述柱塞杆上;所述压力调节器螺纹连接于所述阻尼筒的外表面并抵持于所述减震弹簧。
可选地,所述阻尼筒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圈外螺纹,所述压力调节器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压力调节器与所述阻尼筒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转动调节。
可选地,所述鞋面接合部包括鞋面承载座和定位弯爪;所述鞋面承载座的底部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所述支撑平衡杆的端部相铰接;若干个所述定位弯爪沿着所述鞋面承载座的外周边缘均匀布置并围合形成一与鞋面定位匹配的定位槽;鞋面嵌设于所述定位槽中并且其外周面被若干个所述定位弯爪所限位。
可选地,所述鞋面承载座包括前掌承载座、后跟承载座和长度调节器;所述前掌承载座与所述支撑平衡杆的端部相铰接,所述后跟承载座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的端部相铰接;所述前掌承载座与所述后跟承载座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所述长度调节器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长度调节器包括前螺母套筒、后螺母套筒和螺纹连杆;所述前螺母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掌承载座的侧边,所述后螺母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跟承载座的侧边,所述螺纹连杆穿设于所述前螺母套筒和所述后螺母套筒上,并且所述前螺母套筒和所述后螺母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连杆的外表面并可沿着该螺纹连杆的长度方向自由调节,进而调节所述前掌承载座与所述后跟承载座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定位弯爪包括定位包围翼和定位阻挡翼;所述定位包围翼沿着所述鞋面承载座的外周边缘垂直设置,用于阻挡鞋面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定位阻挡翼向内倾斜连接于所述定位包围翼的顶端,用于阻挡鞋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可选地,所述鞋底接触部的两头以及中部向上翘起呈弧形结构,所述鞋底接触部包括鞋底承载座和贴合于鞋底承载座底部进而与该鞋底承载座连成一体的接地摩擦垫;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鞋底承载座的前端,所述支撑平衡杆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鞋底承载座的尾端;若干根用于与地面相接触的防滑条纹从所述接地摩擦垫的鞋尖位置交错分布至鞋后跟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利用鞋面接合部与鞋面相贴合并固定于该鞋面的底部,进而使得该鞋底缓震保护结构与鞋面相连接形成跑步鞋。在跑步鞋着力地面时,鞋底接触部与地面相摩擦接触并受压产生形变,鞋底接触部将力传递给缓冲保护装置并通过该缓冲保护装置进行有效地分散冲击力。一方面,缓冲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支撑平衡杆分别与鞋面接合部和鞋底接触部相连接形成一体,使得鞋面接合部及鞋面平衡于鞋底接触部,进而为脚部提供了足够平稳的支撑力度;另一方面,缓冲保护装置通过设置弹簧阻尼减震器使得鞋面接合部随着该弹簧阻尼减震器的压缩或释放而相对于鞋底接触部上下移动,因而震动感会经过弹簧阻尼减震器减震,从而减轻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最后传向脚部的震感几乎微乎其微,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好地保护,减少了运动的伤害,能够提高跑步时的舒适度,减轻跑步者跑步时的疲劳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冲击跑步鞋,包括上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抗冲击跑步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抗冲击跑步鞋通过应用上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减轻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最后传向脚部的震感几乎微乎其微,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好地保护,减少了运动的伤害,能够提高跑步时的舒适度,减轻跑步者跑步时的疲劳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弹簧阻尼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面接合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底接触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鞋面接合部; 110、鞋面承载座; 111、前掌承载座;
112、后跟承载座; 113、长度调节器; 1131、前螺母套筒;
1132、后螺母套筒; 1133、螺纹连杆; 120、定位弯爪;
121、定位包围翼; 122、定位阻挡翼; 130、定位槽;
200、鞋底接触部; 210、鞋底承载座; 220、接地摩擦垫;
221、防滑条纹; 300、缓冲保护装置; 400、弹簧阻尼减震器;
410、阻尼缓冲单元; 411、阻尼筒; 412、柱塞杆;
420、上连接座; 430、下连接座; 440、压力调节器;
450、减震弹簧; 500、支撑平衡杆; 600、减重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包括:
鞋面接合部100,所述鞋面接合部100与鞋面相贴合并固定于该鞋面的底部;
鞋底接触部200,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用于与地面相摩擦接触;
缓冲保护装置300,所述缓冲保护装置300设置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和所述鞋底接触部200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和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相连接形成一体;
其中,所述缓冲保护装置300包括交叉设置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和所述鞋底接触部200之间的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和支撑平衡杆500;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和所述支撑平衡杆500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和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相铰接,以使得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平衡于所述鞋底接触部200,所述鞋面接合部100随着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压缩或释放而相对于所述鞋底接触部200上下移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利用所述鞋面接合部100与鞋面相贴合并固定于该鞋面的底部,进而使得该鞋底缓震保护结构与鞋面相连接形成跑步鞋。在跑步鞋着力地面时,所述鞋底接触部200与地面相摩擦接触并受压产生形变,所述鞋底接触部200将力传递给所述缓冲保护装置300并通过该缓冲保护装置300进行有效地分散冲击力。
一方面,所述缓冲保护装置300通过设置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和所述支撑平衡杆500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和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相连接形成一体,使得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及鞋面平衡于所述鞋底接触部200,进而为脚部提供了足够平稳的支撑力度。
另一方面,所述缓冲保护装置300通过设置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使得所述鞋面接合部100随着该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压缩或释放而相对于所述鞋底接触部200上下移动,因而震动感会经过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减震,从而减轻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最后传向脚部的震感几乎微乎其微,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好地保护,减少了运动的伤害,能够提高跑步时的舒适度,减轻跑步者跑步时的疲劳感。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包括:
阻尼缓冲单元410;
上连接座420,所述上连接座420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的上端部,所述上连接座420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的尾端相铰接;
下连接座430,所述下连接座430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的下端部,所述下连接座430与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的前端相铰接;
压力调节器440,所述压力调节器440螺纹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的外表面并可沿着该阻尼缓冲单元410的长度方向自由调节;
以及减震弹簧450,所述减震弹簧450套设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上,所述减震弹簧450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减震弹簧450的两端部分别抵持于所述下连接座430和所述压力调节器440。
具体地,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利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和所述减震弹簧450的双重设置,克服了传统的减震装置使用单一的螺旋弹簧阻尼小的问题,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和所述减震弹簧450的双重作用下,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减震效果更佳,结构也较为简单,适于更广范围的应用。
其中,所述减震弹簧450的预压力可调,通过转动所述压力调节器440,改变所述压力调节器440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上的位置,从而实现对所述减震弹簧450的预压力进行调节,通过利用所述压力调节器440使得所述减震弹簧450的预压力调节范围更大,进而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总成反力大小范围也越大,能从更大程度上适应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不同总成反力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包括阻尼筒411和柱塞杆412;所述柱塞杆412滑嵌于所述阻尼筒411内,所述柱塞杆412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连接座430,所述阻尼筒411的端部伸入所述上连接座420中并通过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450套设在所述阻尼筒411和所述柱塞杆412上;所述压力调节器440螺纹连接于所述阻尼筒411的外表面并抵持于所述减震弹簧450。具体地,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结构紧凑,利用所述阻尼筒411内的阻尼腔所产生的压力,保证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的减震能力的同时,大大减小所述减震弹簧450的所需刚度,从而大大减小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的整体体积,并且利用所述阻尼筒411和所述柱塞杆412进行减震缓冲,能够保证所述阻尼缓冲单元410压缩或释放时的平稳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阻尼筒411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圈外螺纹,所述压力调节器440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压力调节器440与所述阻尼筒411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转动调节。具体地,通过在所述阻尼筒411和所述压力调节器440上对应设置外螺纹和内螺纹,从而能够通过所述压力调节器440与所述阻尼筒411之间的配合旋拧实现调节所述减震弹簧450的预压力。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鞋底缓震保护结构能够快速方便地调节所述减震弹簧450的预压力,进而调节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总成反力,同时实现所述压力调节器440在所述阻尼筒411的任意位置静止自锁,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包括鞋面承载座110和定位弯爪120;所述鞋面承载座110的底部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和所述支撑平衡杆500的端部相铰接;若干个所述定位弯爪120沿着所述鞋面承载座110的外周边缘均匀布置并围合形成一与鞋面定位匹配的定位槽130。具体地,在鞋面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组装时,鞋面嵌设于所述定位槽130中并承载在所述鞋面承载座110上,同时鞋面的外周面被若干个所述定位弯爪120所限位。由此可见,所述鞋面接合部100通过所述定位弯爪120和所述定位槽130的相互配合,进一步提高鞋面在所述鞋面承载座110上的固定及限位效果,可提高鞋面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的吻合精确度,降低鞋面在所述鞋面接合部100中发生偏移的概率。所述鞋面接合部100利用上述结构简单易行地实现了将大量鞋面与所述鞋面接合部100一次性组装,大大提高了组装效率,改善人工操作的组装角度不一、组装间隔不均匀等情况,提高了组装精准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鞋面承载座110包括前掌承载座111、后跟承载座112和长度调节器113;所述前掌承载座111与所述支撑平衡杆500的端部相铰接,所述后跟承载座112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端部相铰接;所述前掌承载座111与所述后跟承载座1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所述长度调节器113相连接。具体地,由于所述前掌承载座111与所述后跟承载座112可前后伸缩,并且所述前掌承载座111与所述后跟承载座112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所述长度调节器113相固定连接,这样通过所述前掌承载座111、所述后跟承载座112和所述长度调节器113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任意调节所述鞋面承载座110的长度,不但能够适应不同尺码的脚,提高穿着者的舒适度,而且因为无需多个不同尺寸的模具进行生产从而使得生产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市场价值。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长度调节器113包括前螺母套筒1131、后螺母套筒1132和螺纹连杆1133;所述前螺母套筒1131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掌承载座111的侧边,所述后螺母套筒1132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跟承载座112的侧边,所述螺纹连杆1133穿设于所述前螺母套筒1131和所述后螺母套筒1132上,并且所述前螺母套筒1131和所述后螺母套筒1132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连杆1133的外表面并可沿着该螺纹连杆1133的长度方向自由调节。具体地,通过转动所述螺纹连杆1133,进而带动所述前螺母套筒1131和所述后螺母套筒1132沿着该螺纹连杆1133的长度方向前后位移,用于调节所述前掌承载座111与所述后跟承载座112之间的距离,在保证所述鞋面承载座110一体强度的同时,能够方便有效地利用所述长度调节器113对所述鞋面承载座110进行长度调节,有效保证所述鞋面承载座110的安全性,结构简单,便于推广。此外,所述前掌承载座111和所述后跟承载座112实现在所述螺纹连杆1133的任意位置静止自锁,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定位弯爪120包括定位包围翼121和定位阻挡翼122;所述定位包围翼121沿着所述鞋面承载座110的外周边缘垂直设置,用于阻挡鞋面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定位阻挡翼122向内倾斜连接于所述定位包围翼121的顶端,用于阻挡鞋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具体地,所述定位弯爪120通过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分别对应设置所述定位包围翼121和所述定位阻挡翼122来限制鞋面的移动,使得鞋面的外周面抵靠在所述定位包围翼121和所述定位阻挡翼122上,实现鞋面整体的定位,从而避免鞋面在各个位置上的移动,降低鞋面在所述鞋面接合部100中发生偏移的概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的两头以及中部向上翘起呈弧形结构,所述鞋底接触部200包括鞋底承载座210和贴合于鞋底承载座210底部进而与该鞋底承载座210连成一体的接地摩擦垫220;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400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鞋底承载座210的前端,所述支撑平衡杆500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鞋底承载座210的尾端;若干根用于与地面相接触的防滑条纹221从所述接地摩擦垫220的鞋尖位置交错分布至鞋后跟位置。具体他,所述防滑条纹221具有摩擦力较大的特性,所述鞋底接触部200通过利用所述防滑条纹221可以增强拖鞋与地面的摩擦,从而提高所述鞋底接触部200的防滑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鞋面接合部100、所述鞋底接触部200和所述支撑平衡杆500上均间隔开设有多个减重通孔600。具体地,通过力学分析,最优化在所述鞋面接合部100、所述鞋底接触部200和所述支撑平衡杆500冲有多个所述减重通孔600,在满足本实用新型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最大化的减少了重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跑步鞋质量过重使得跑步过程负重过大,人员体力损耗大的技术问题,达到了结构简单并且效果较好,能够更好的实现轻松跑步的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抗冲击跑步鞋,包括上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抗冲击跑步鞋通过应用上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减轻脚部受到的冲击力,最后传向脚部的震感几乎微乎其微,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好地保护,减少了运动的伤害,能够提高跑步时的舒适度,减轻跑步者跑步时的疲劳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鞋面接合部,所述鞋面接合部与鞋面相贴合并固定于该鞋面的底部;
鞋底接触部,所述鞋底接触部用于与地面相摩擦接触;
缓冲保护装置,所述缓冲保护装置设置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之间,并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相连接形成一体;
其中,所述缓冲保护装置包括交叉设置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之间的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支撑平衡杆;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所述支撑平衡杆的两端部分别与所述鞋面接合部和所述鞋底接触部相铰接,以使得所述鞋面接合部平衡于所述鞋底接触部,所述鞋面接合部随着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的压缩或释放而相对于所述鞋底接触部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包括:
阻尼缓冲单元;
上连接座,所述上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上端部,所述上连接座与所述鞋面接合部的尾端相铰接;
下连接座,所述下连接座固定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下端部,所述下连接座与所述鞋底接触部的前端相铰接;
压力调节器,所述压力调节器螺纹连接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外表面并可沿着该阻尼缓冲单元的长度方向自由调节;
以及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上,所述减震弹簧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部分别抵持于所述下连接座和所述压力调节器;
其中,通过转动所述压力调节器,改变所述压力调节器在所述阻尼缓冲单元上的位置,进而对所述减震弹簧的预压力进行调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冲单元包括阻尼筒和柱塞杆;所述柱塞杆滑嵌于所述阻尼筒内,所述柱塞杆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下连接座,所述阻尼筒的端部伸入所述上连接座中并通过一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所述阻尼筒和所述柱塞杆上;所述压力调节器螺纹连接于所述阻尼筒的外表面并抵持于所述减震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筒的外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若干圈外螺纹,所述压力调节器的内表面设置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压力调节器与所述阻尼筒之间通过所述内螺纹和所述外螺纹实现转动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接合部包括鞋面承载座和定位弯爪;所述鞋面承载座的底部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和所述支撑平衡杆的端部相铰接;若干个所述定位弯爪沿着所述鞋面承载座的外周边缘均匀布置并围合形成一与鞋面定位匹配的定位槽;鞋面嵌设于所述定位槽中并且其外周面被若干个所述定位弯爪所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面承载座包括前掌承载座、后跟承载座和长度调节器;所述前掌承载座与所述支撑平衡杆的端部相铰接,所述后跟承载座与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的端部相铰接;所述前掌承载座与所述后跟承载座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所述长度调节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度调节器包括前螺母套筒、后螺母套筒和螺纹连杆;所述前螺母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前掌承载座的侧边,所述后螺母套筒固定连接于所述后跟承载座的侧边,所述螺纹连杆穿设于所述前螺母套筒和所述后螺母套筒上,并且所述前螺母套筒和所述后螺母套筒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连杆的外表面并可沿着该螺纹连杆的长度方向自由调节,进而调节所述前掌承载座与所述后跟承载座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弯爪包括定位包围翼和定位阻挡翼;所述定位包围翼沿着所述鞋面承载座的外周边缘垂直设置,用于阻挡鞋面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定位阻挡翼向内倾斜连接于所述定位包围翼的顶端,用于阻挡鞋面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接触部的两头以及中部向上翘起呈弧形结构,所述鞋底接触部包括鞋底承载座和贴合于鞋底承载座底部进而与该鞋底承载座连成一体的接地摩擦垫;所述弹簧阻尼减震器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鞋底承载座的前端,所述支撑平衡杆的下端部铰接于所述鞋底承载座的尾端;若干根用于与地面相接触的防滑条纹从所述接地摩擦垫的鞋尖位置交错分布至鞋后跟位置。
10.一种抗冲击跑步鞋,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鞋底缓震保护结构。
CN202122760974.8U 2021-11-11 2021-11-11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Active CN216601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0974.8U CN216601836U (zh) 2021-11-11 2021-11-11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0974.8U CN216601836U (zh) 2021-11-11 2021-11-11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601836U true CN216601836U (zh) 2022-05-27

Family

ID=81695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0974.8U Active CN216601836U (zh) 2021-11-11 2021-11-11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6018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7353B2 (en) Energy return sole
US9021719B2 (en) Shoe spring and shock absorbing system
US6694642B2 (en) Shoe incorporating improved shock absorption and stabilizing elements
US6598320B2 (en) Shoe incorporating improved shock absorption and stabilizing elements
US7441347B2 (en) Shock resistant shoe
US6457261B1 (en) Shock absorbing midsole for an athletic shoe
EP1935270B1 (en) Shoe
US7793431B2 (en) Energy recycling footwear
US9386821B2 (en) Sole
US20020144430A1 (en) Energy return sole for footwear
US6405455B1 (en) Shock-absorbing running shoe
KR101067892B1 (ko) 이종 경도에 의한 다중 충격흡수 신발 밑창
EP1100350A1 (en) Footwear having an articulating heel portion
JP2004113795A (ja) スライド部材およびシューソール
US20210037914A1 (en) Spring cushioned shoe with encapsulated spring
KR100887625B1 (ko) 충격흡수와 반발탄성이 이루어지는 탄성바닥재 및 이를구비한 신발
US20190125552A1 (en) Prosthetic foot with spaced spring elements
CN216601836U (zh)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KR101251572B1 (ko) 트라이앵글 충격흡수부를 구비한 충격흡수 신발
US20120079740A1 (en) Basketball Shoe Sole
CN114145534A (zh) 鞋底缓震保护结构及抗冲击跑步鞋
KR100758678B1 (ko) 기능성 신발 안창
US20120192456A1 (en) Shoe With Resilient Heel
KR200361981Y1 (ko) 신발의 충격흡수용 패드 구조
CN219020366U (zh) 一种减震鞋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