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96246U -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96246U
CN216596246U CN202123363434.2U CN202123363434U CN216596246U CN 216596246 U CN216596246 U CN 216596246U CN 202123363434 U CN202123363434 U CN 202123363434U CN 216596246 U CN216596246 U CN 216596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circuit
serial port
conversion unit
input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6343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江宏
陈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P Link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6343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96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96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96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提供了一种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接口,用于传输TTL电平信号;第二接口,用于传输多种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结果输出使能信号;以及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将所述第一接口接收的所述TTL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所述第二接口的所述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或将所述第二接口接收的所述串口协议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所述第一接口的TTL电平信号。接口内部检测电路会自动识别接入的设备的串口模式并将自身模式进行切换适配,无需设置软/硬件模式切换开关并通过人为切换,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复杂度。

Description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多串口协议的接口电路都是基于某款特定支持三种串口协议(比如RS232/RS485/RS422)的芯片搭建,对设计用料要求较高;二是以往的串口切换都是通过软或硬件按钮来操作,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没有计算机设备无法浏览设备网页进行设置,空间狭小或环境极差或极不安全的环境下,无法通过人为手动按键选择,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旨在解决传统的多串口协议的接口需要手动切换,使用不便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传输TTL电平信号;
第二接口,用于传输多种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其中一个为发送接口,另一个为接收接口;
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结果输出使能信号;以及
电平转换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将所述第一接口接收的所述TTL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所述第二接口的所述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或将所述第二接口接收的所述串口协议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所述第一接口的TTL电平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口为UART接口。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接口包括至少5个接线端子,所述至少5个接线端子包括:
用于传输RS232串口协议的TxD电平信号和RS422串口协议的Rx差分线“+”电平信号的第一正端子;
用于传输RS232串口协议的RxD电平信号和RS422串口协议的Rx差分线“-”电平信号的第一负端子;
用于传输RS422串口协议的Tx差分线“+”电平信号以及RS485串口协议的“+”电平信号的第二正端子;
用于传输RS422串口协议的Tx差分线“-”电平信号以及RS485串口协议的“-”电平信号的第二负端子;以及
用于接地的地线端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
与门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接收端子;
第一转换单元,使能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发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发送端子,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正端子,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RS23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二转换单元,其使能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入端悬空,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第一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正端子,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第二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RS42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三转换单元,其使能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发送端子,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第三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正端子,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第四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负端子,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用于RS458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与门电路包括与门、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以及第三上拉电阻;
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分别为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以及所述第三上拉电阻分别连接在上拉电源和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之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与门电路包括第四上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共接且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正极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上拉电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与门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第三NPN三极管以及分压电阻;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分压电阻接地;
其中,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为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正端子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开关控制端,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置于预设状态,以确认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所确认的串口类型输出所述使能信号至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三转换单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传输信号的电压的上拉电路、下拉电路、静电防护器件以及浪涌保护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UART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
多个使能端,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工作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通讯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接口内部检测电路会自动识别接入的设备的串口模式并将自身模式进行切换适配,无需设置软/硬件模式切换开关并通过人为切换,做到接口自适应,降低使用过程中的操作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自适应电路的示例电路原理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自适应电路的与门电路的第二实施例原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自适应电路的与门电路的第三实施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个”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往的串口切换都是通过软或硬件按钮来操作,在一些特殊环境下,比如没有计算机无法浏览设备网页进行设置,空间狭小或环境极差或极不安全的环境下,无法通过人为手动按键选择,这些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本申请通过设计一种能自动识别后级接入串口设备类型并自动更改自身工作模式予以匹配的接口,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难题,降低使用成本;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通讯设备的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包括第一接口10、第二接口20、检测电路30以及电平转换电路40。
第一接口10用于传输TTL(Transistor Transistor Logic,晶体管-晶体管逻辑)电平信号,比如连接TTL的UART接口;第二接口20用于传输多种串口协议(比如RS232/RS422/RS485)电平信号,在使用过程中,第一接口10和第二接口20其中一个为发送接口,另一个为接收接口;检测电路30与第一接口10连接,用于检测第二接口20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结果输出使能信号;电平转换电路40与检测电路30连接,且连接在第一接口10和第二接口20之间,电平转换电路40用于根据使能信号将第一接口10接收的TTL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第二接口20所接入设备的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或将第二接口20接收的串口协议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第一接口10的TTL电平信号。
检测电路30主要负责第二接口20的端子状态监测,输出使能信号进行接口类型切换等,检测电路30可以是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检测电路30配置有与第一接口10匹配的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以收发RS232_TTL电平信号。UART接口与第一接口10连接,用于监测第二接口20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检测电路30还包括一个开关控制端Switch_EN和多个使能端。多个使能端与电平转换电路40连接,用于输出使能信号控制电平转换电路40工作状态。多个使能端包括第一使能端RS232_EN、第二使能端RS422_RX_EN、第三使能端RS485_EN。
请参阅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接口20包括至少5个接线端子,至少5个接线端子包括第一正端子①、第一负端子②、第二正端子③、第二负端子④及用于接地的地线端子⑤,其中
第一正端子①用于传输RS232串口协议的TxD电平信号和RS422串口协议的Rx差分线“+”电平信号R+;第一负端子②用于传输RS232串口协议的RxD电平信号和RS422串口协议的Rx差分线“-”电平信号R-;第二正端子③用于传输RS422串口协议的Tx差分线“+”电平信号以及RS485串口协议的“+”(高)电平信号;第二负端子④用于传输RS422串口协议的Tx差分线“-”电平信号以及RS485串口协议的“-”(低)电平信号。第一正端子①和第一负端子②构成第一差分线对,第二正端子③和第二负端子④构成第二差分线对。第二接口20使用5pin接线端子台,更有利于用户设备互联灵活使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电平转换电路40包括与门电路42、第一转换单元44、第二转换单元46及第三转换单元48,与门电路4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接口10的接收端子RS232_TTL_RX,与门电路42主要用于逻辑关系控制,当器输入任意一个为低电平时,则输出低电平。
第一转换单元44的使能端
Figure BDA0003441607740000071
与检测电路30的第一使能端RS232_EN连接,第一转换单元44的发送输入端Tin连接第一接口10的发送端子RS232_TTL_TX,第一转换单元44的发送输出端Tout连接到第二接口20的第一正端子①,第一转换单元44的接收输入端Rin连接到第二接口20的第一负端子②,第一转换单元44的接收输出端Rout连接到与门电路42的第一输入端,用于RS23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二转换单元46的使能引脚DE1高电平有效,此时使能引脚DE1接地,则表示禁用第二转换单元46的发送功能,第二转换单元46的使能端
Figure BDA0003441607740000072
与检测电路30的第二使能端RS422_RX_EN连接,第二转换单元46的发送输入端D1悬空,第二转换单元46的第一数据传输端B1连接到第二接口20的第一正端子①,第二转换单元46的第二数据传输端A1连接到第二接口20的第一负端子②,第二转换单元46的接收输出端R1连接到与门电路42的第二输入端,用于RS42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三转换单元48的使能端
Figure BDA0003441607740000073
与检测电路30的第三使能端RS485_EN连接,第三转换单元48的发送输入端D2连接第一接口10的发送端子RS232_TTL_TX,第三转换单元48的第三数据传输端A2连接到第二接口20的第二正端子③,第三转换单元48的第四数据传输端B2连接到第二接口20的第二负端子④,第三转换单元48的接收输出端R2连接到与门电路42的第三输入端,用于RS458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一转换单元44、第二转换单元46及第三转换单元48的选型不做限定,任何满足要求的电平转换芯片均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与门电路42包括与门422、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以及第三上拉电阻R3。
与门422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与门42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为与门电路42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和输出端,第一上拉电阻R1连接在上拉电源VCC和与门422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二上拉电阻R2连接在上拉电源VCC和与门422第二输入端之间,第三上拉电阻R3连接在上拉电源VCC和与门422的第三输入端之间。
请参阅图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与门电路42包括第四上拉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以及第三二极管D3,第四上拉电阻R4的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以及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共接且作为与门电路42的输出端Y,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以及第三二极管D3负极作为与门电路42的第一输入端A、第二输入端B、第三输入端C,第四上拉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上拉电源VCC。当第一输入端A、第二输入端B、第三输入端C中任意输入为低电平时,对应的二极管导通,与门电路42的输出端Y被拉低呈现低电平,只有第一输入端A、第二输入端B、第三输入端C都为高时,输出端Y才能被第四上拉电阻R4拉高到高电平,实现输出端Y与输入第一输入端A、第二输入端B、第三输入端C的与逻辑。要注意的是,二极管的导通压降需满足输出端Y端所连检测电路30的低电平检测要求。
请参阅图4,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与门电路42包括第一NPN三极管Q1、第二NPN三极管Q2、第三NPN三极管Q2以及分压电阻R;第一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第一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二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三NPN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三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分压电阻R接地;其中,第三NPN三极管Q2的发射极作为与门电路42的输出端Y,第一NPN三极管Q1的基极、第二NPN三极管Q2的基极、第三NPN三极管Q2的基极分别为与门电路42的第一输入端A、第二输入端B、第三输入端C。如下图所示,当三极管Q1/Q2/Q3的基极输入都为高电平时,三个三极管都会导通,输出端Y被拉高,但是当任意一个输入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Q2/Q3无法导通,输出端Y被下拉电阻R拉低,实现输出端Y与第一输入端A、第二输入端B、第三输入端C输入的与逻辑。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单元44的发送输出端Tout与第二接口20的第一正端子①之间设置有控制开关S1,检测电路30的开关控制端Switch_EN与控制开关S1连接,检测电路30被配置为控制控制开关S1置于预设状态(比如断开),以确认第二接口20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所确认的串口类型输出使能信号至第一转换单元44、第二转换单元46或第三转换单元48。控制开关S1可以是继电器,也可以是其它可以实现走线通断功能的开关器件。
工作流程:上电,各单元正常工作,初始上电系统先处于检测状态,检测完成后切换到工作模式。
检测状态:
检测电路30控制控制开关S1断开,同时通过控制第一使能端RS422_RX_EN,让第二转换单元46处于接收状态,检测电路30开始监测第一接口10的接收端子RS232_TTL_RX的电平状态。
第一接口10的接收端子RS232_TTL_RX默认是高电平,如果第二接口20接入的是RS232设备,根据RX232的电平特点,无数据传输时,第二接口20的第一负端子②会被后级RS232设备的拉低为小于0的负电平,而第一正端子①被后级RS232设备置于地,为0电平。因此就有差分线电平V①-V②>0;
由V①)-V②>0,可知第二转换单元46的第二数据传输端A1和第一数据传输端B1的压差V(A1-B1)<0,此时第二转换单元46的接收输出端R1将会输出低电平,而其它任何状态下,第二转换单元46的接收输出端R1都是输出高电平,因此如果第二转换单元46的接收输出端R1输出低电平,可以认为后面接入的设备就是RS232。
当第二转换单元46的接收输出端R1输出的是高电平时,确定第二接口20接入的不是RS232设备,此时切换到RS422设备和RS485设备共存模式;
工作模式:
检测完成后,通过检测电路30的开关控制端Switch_EN控制控制开关S1闭合。
如果检测第二接口20接入的是RS232设备,则检测电路30将第一使能端RS232_EN、第二使能端RS422_RX_EN置为高,第三使能端RS485_EN置为低,即第一转换单元44正常工作,第二转换单元46关闭,第三转换单元48后级(第三数据传输端A2、第四数据传输端B2)悬空不存在电平变化,不影响,此时可正常工作在RS232模式。
如果检测第二接口20接入的不是RS232设备,则进入RS485设备和RS422设备共存模式,检测电路30将第一使能端RS232_EN、第二使能端RS422_RX_EN置为低,即第一转换单元44芯片关闭,负责RS42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接收的第二转换单元46处于接收状态。当需要发送时,检测电路30将第三使能端RS485_EN置为高,发送结束后,检测电路30将第三使能端RS485_EN置为低,即第三转换单元48处于半双工状态,而又由于第三转换单元48发送时第二转换单元46可以一直接收,所以第二转换单元46和第三转换单元48组成RS422串口协议通信的全双工状态;
在工作模式下,如果长时间检测到第一接口10的接收端子RS232_TTL_RX没有状态变化,那么就会重新启用检测状态进行第二接口20状态检测。
在检测状态时,由于第一接口10的接收端子RS232_TTL_RX处于低电平,根据UART接口的工作特点,可能会收到1个无效的“00”数据,但可根据所处模式,将无用数据缓存清理掉。
如果第一使能端RS232_EN低电平时第一转换单元44工作,开关控制端Switch_EN高电平时控制开S1闭合,第二使能端RS422_RX_EN低电平时第二转换单元46处于接收状态,由于第一转换单元44和第二转换单元46不能同时工作,所以,可以通过一个“非门”将第一使能端RS232_EN的电平直接转换为开关控制端Switch_EN的控制电平和第二使能端RS422_RX_EN的电平,如此可以减少检测电路的2个串口的使用,节约串口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转换单元44、第二转换单元46或第三转换单元48与第二接口20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传输信号的电压的上拉电路、下拉电路、静电防护器件以及浪涌保护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本技术主要是为了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可以使用最小的5线结构兼容RS232/RS485/RS422三种模式,仅用RS422一种接口的空间,实现RS232/485/422三种接口的自动兼容,可有效解决空间问题,该电路接口可集成到任何设备中,使得设备更紧凑,更小型化,适用场景更广。通过设计一种能自动识别后级接入串口设备类型并自动更改自身工作模式予以匹配的接口,可以有效的解决以上操作不便的问题,降低使用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口,用于传输TTL电平信号;
第二接口,用于传输多种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其中一个为发送接口,另一个为接收接口;
检测电路,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结果输出使能信号;以及
电平转换电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且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之间的,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用于根据所述使能信号将所述第一接口接收的所述TTL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所述第二接口的所述串口协议电平信号,或将所述第二接口接收的所述串口协议电平信号转换为匹配所述第一接口的TTL电平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为UART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口包括至少5个接线端子,所述至少5个接线端子包括:
用于传输RS232串口协议的TxD电平信号和RS422串口协议的Rx差分线“+”电平信号的第一正端子;
用于传输RS232串口协议的RxD电平信号和RS422串口协议的Rx差分线“-”电平信号的第一负端子;
用于传输RS422串口协议的Tx差分线“+”电平信号以及RS485串口协议的“+”电平信号的第二正端子;
用于传输RS422串口协议的Tx差分线“-”电平信号以及RS485串口协议的“-”电平信号的第二负端子;以及
用于接地的地线端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包括:
与门电路,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接收端子;
第一转换单元,使能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一转换单元发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发送端子,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正端子,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入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用于RS23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二转换单元,其使能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入端悬空,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第一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正端子,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第二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负端子,所述第二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用于RS422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第三转换单元,其使能端与所述检测电路连接,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的发送端子,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第三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正端子,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第四数据传输端连接到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负端子,所述第三转换单元的接收输出端连接到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三输入端,用于RS458串口协议电平信号与TTL电平信号的转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门电路包括与门、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以及第三上拉电阻;
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分别为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一上拉电阻、所述第二上拉电阻以及所述第三上拉电阻分别连接在上拉电源和所述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门电路包括第四上拉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以及第三二极管,所述第四上拉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共接且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以及所述第三二极管负正极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所述第四上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上拉电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与门电路包括第一NPN三极管、第二NPN三极管、第三NPN三极管以及分压电阻;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源,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所述分压电阻接地;
其中,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作为所述与门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二NPN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NPN三极管的基极分别为与门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第三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的发送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一正端子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一个与所述控制开关连接的开关控制端,所述检测电路被配置为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置于预设状态,以确认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并根据所确认的串口类型输出所述使能信号至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三转换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换单元、所述第二转换单元或所述第三转换单元与所述第二接口之间设有用于调整所传输信号的电压的上拉电路、下拉电路、静电防护器件以及浪涌保护器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任一项所述的自适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
UART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用于监测所述第二接口所接入设备的串口类型;
多个使能端,与所述电平转换电路连接,用于输出所述使能信号控制所述电平转换电路工作状态。
11.一种通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
CN202123363434.2U 2021-12-29 2021-12-29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Active CN216596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3434.2U CN216596246U (zh) 2021-12-29 2021-12-29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63434.2U CN216596246U (zh) 2021-12-29 2021-12-29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96246U true CN216596246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28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63434.2U Active CN216596246U (zh) 2021-12-29 2021-12-29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9624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7069A (zh) * 2022-06-28 2022-09-0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平适配装置、存储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5878539A (zh) * 2023-01-31 2023-03-31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串口自适应电路、电子设备和电路板
CN116775533A (zh) * 2023-08-25 2023-09-19 北京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对多串口双向通信转换电路
CN117200546A (zh) * 2023-07-28 2023-12-08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功率模块ipm、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17069A (zh) * 2022-06-28 2022-09-06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平适配装置、存储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5017069B (zh) * 2022-06-28 2023-11-07 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平适配装置、存储系统及供电方法
CN115878539A (zh) * 2023-01-31 2023-03-31 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串口自适应电路、电子设备和电路板
CN117200546A (zh) * 2023-07-28 2023-12-08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功率模块ipm、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7200546B (zh) * 2023-07-28 2024-04-02 海信家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功率模块ipm、控制方法、芯片及电子设备
CN116775533A (zh) * 2023-08-25 2023-09-19 北京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对多串口双向通信转换电路
CN116775533B (zh) * 2023-08-25 2023-11-07 北京凯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一对多串口双向通信转换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96246U (zh) 兼容多串口协议的自适应电路及通讯设备
US20040133722A1 (en)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CN201072550Y (zh) 适用于多路数据传输接口的选择电路
CN205282794U (zh) USB Type-C转换模块
CN107193697A (zh) 一种实现rs485无极性连接的方法
CN108647180A (zh) 一种运算系统及相应的电子设备
CN101977082A (zh) 光收发模块、光传输装置及光传输方法
CN107908584B (zh) 一种多路rs-485通信网络
CN210867765U (zh) 远程控制网络交换机
CN108337095A (zh) G.fast SFP模块
CN209472629U (zh) 基于pcie总线的rs422通信与can通信设备
CN205005065U (zh) 一种rs485通讯电路
CN101882124B (zh) 具自动判断接口形态的rs422/485两用信号转换器
CN107070547B (zh) 一种具有故障监控能力的cpci型千兆以太网装置
EP1970816A2 (en) A conversion circuit
CN102693117B (zh) 接口电路及具有接口电路的电子装置
CN213957869U (zh) 一种互联网网关电路
US20220171452A1 (en) Power state control for multi-channel interfaces
CN103118143A (zh) 串行接口和以太网接口的复用电路
CN108494889B (zh) 基于i2c总线的通信电路及调试方法
CN217159764U (zh) 一种协议转换模块和协议转换系统
CN218006269U (zh) 网络设备、电源适配器及网络子设备
CN219268856U (zh) 蓝牙无线通讯系统和智能设备
EP3780649B1 (en) Wireless headphone system, wireless headphone, and base
CN215186780U (zh) 一种全双工的通讯装置和电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