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6819U -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6819U
CN216586819U CN202122999286.7U CN202122999286U CN216586819U CN 216586819 U CN216586819 U CN 216586819U CN 202122999286 U CN202122999286 U CN 202122999286U CN 216586819 U CN216586819 U CN 216586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branch pipe
indoor
sewage
sewage dra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92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令峰
刘磊
段冬昕
胡杨
徐东辉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Veterans Shand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dong Hongda Real Est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Shandong Hongda Real Est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992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6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6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6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属于排水技术领域,采用的方案是:包括立管,立管的上端与室内排污支管固定连接,排污支管的管径小于立管的管径,立管与排污支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导通机构,单向导通机构包括固定轴,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半圆形的翻板,两个翻板的面积之和与立管的截面面积相适应,固定轴上还套设有两个扭簧,每个扭簧的一端与翻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挂设于挂轴上,扭簧不受力时两个翻板与排污支管的端面相接触。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布设,能够在堵塞初期及时发现并排除堵塞险情,防止污水返流入室内的同时还具有防臭的功能,能够在堵塞严重时排出部分污水,便于为疏通抢险提供足够的施工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住宅一般为多层、高层住宅,室内污废水通过排污支管汇总到立管后排至地面污水管网。连接立管与污水井的管道为排水横干管。由于横干管基本为水平管道,日积月累很容易堆积随污水流下的杂物;室外污水井及其管道因污水中夹杂的异物也很容易造成堵塞。
横干管或是污水井及其管道堵塞后,若继续排污废水,必然造成横干管就近的低楼层室内污水返流,大量上方楼层流下的污废水通过与该室内排污支管相连的坐便器、地漏等卫生器具流淌进室内,造成室内地板、家具、电器等浸泡,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低楼层室内污水返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包括立管,立管的上端与室内排污支管固定连接,排污支管的管径小于立管的管径,立管与排污支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导通机构,单向导通机构包括固定轴,固定轴垂直于立管的轴线并与立管的管壁固定连接,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半圆形的翻板,两个翻板的面积之和与立管的截面面积相适应,固定轴上还套设有两个扭簧,每个扭簧的一端与翻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挂设于挂轴上,挂轴固定于立管的管壁上,挂轴与固定轴平行设置并位于固定轴的下方,扭簧不受力时两个翻板与排污支管的端面相接触。污水由室内排污支管流入立管中,单向导通机构呈蝶形,在污水有排污支管流入立管时,两个翻板在污水的压力作用下绕固定轴转动,立管导通,污水流经单向导通机构后流入立管中;污水压力减小时,两个翻板在扭簧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原位;当出现堵塞情况导致污水返流时,两个翻板与排污支管的端面相接触,两个翻板始终闭合,防止污水返流至室内排污支管内,也能够起到防臭的作用,为疏通堵塞提供了维修时间,有效防止了污水返流淌入室内而造成的巨大隐患。
进一步地,上述立管的下端与横干管固定连接,横干管的末端连接室外污水井,立管上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至少一个水位检测装置设置于靠近横干管的一端,水位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检测立管中的实时水位反映堵塞情况。水位检测装置反映立管中的实时水位,便于作业人员在堵塞初期及时发现并维修。
进一步地,单向导通机构还包括挡板,挡板呈倒V型,挡板固定于立管的管壁上并位于固定轴上方。挡板的设置便于保护翻板与固定轴连接处和扭簧,防止污水中的污物与其黏连,利于增加装置使用寿命;设置为倒V型,能够防止污物被挡板阻挡而黏连于挡板上。
进一步地,翻板上还设置有缓冲垫圈,缓冲垫圈位于翻板靠近排污支管的一侧端面上。缓冲垫圈的设置能够减少翻板复位时与排污支管端面间的冲击,也能够防止两者之间产生噪音。
进一步地,立管呈分体式设置,包括至少两个立管段,相邻的立管段通过三通转接头连接,三通转接头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的两端固定连接相邻的立管段,支管上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立管的长度较长,设置为分体式便于立管的安装和布设,选用三通转接头便于安装水位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立管上还设置有备用管路,备用管路位于单向导通机构和三通转接头之间,备用管路的末端连接横干管或室外污水井。防止堵塞较严重时,污水压力过大损毁立管,进而造成污水的泄露。
进一步地,立管包括至少三个立管段,相邻的立管段通过三通转接头连接,立管上还设置有备用管路,备用管路设置于两个三通转接头之间。设置两个水位检测装置,便于更精准的测定当污水经备用管路排出一部分后立管中的水位。
进一步地,支管的管径为50mm,支管与主管之间的角度为18°,支管末端与三通转接头根部之间垂直高度为20cm。便于水位检测装置的安装和测量,利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水位检测装置为水浸式传感器,水浸式传感器安装在支管的末端,水浸式传感器的探测头位于支管的内腔中。当立管中的污水返流入支管中时,便于通过水浸式传感器的探测头实时检测水位,并判断堵塞情况。
进一步地,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水浸式传感器电连接,水浸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反映。能够更直观的反映出水浸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便于判断堵塞状况。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方案提供了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布设,能够实时检测并反映立管中的水位情况,便于在堵塞初期及时发现并排除堵塞险情,通过设置单向导通机构防止污水返流入室内,还能够达到防臭的功能,备用管路的设置能够在堵塞严重时排出部分污水,便于为疏通抢险提供足够的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应用于居民楼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管,2、排污支管,3、横干管,4、翻板,5、固定轴,6、扭簧,7、挂轴,8、挡板,9、缓冲垫圈,10、三通转接头,11、主管,12、支管,13、备用管路,14、水浸式传感器,15、探测头,16、显示装置,17、一层空间,18、地下一层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包括立管1,立管1的上端与室内排污支管2固定连接,排污支管2的管径小于立管1的管径,立管1与排污支管2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导通机构,单向导通机构包括固定轴5,固定轴5垂直于立管1的轴线并与立管1的管壁固定连接,固定轴5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半圆形的翻板4,两个翻板4的面积之和与立管1的截面面积相适应,固定轴5上还套设有两个扭簧6,每个扭簧6的一端与翻板4固定连接,另一端挂设于挂轴7上,挂轴7固定于立管1的管壁上,挂轴7与固定轴5平行设置并位于固定轴5的下方,扭簧6不受力时两个翻板4与排污支管2的端面相接触。可以如图1所示,将单向导通机构设置于一层空间17地面处排污支管2以下,从而达到防止低楼层返流的效果。
其中,单向导通机构还包括挡板8,挡板8呈倒V型,挡板8固定于立管1的管壁上并位于固定轴5上方。挡板8的设置便于保护翻板4与固定轴5连接处和扭簧6,防止污水中的污物与其黏连,利于增加装置使用寿命;设置为倒V型,能够防止污物被挡板8阻挡而黏连于挡板8上。
其中,翻板4上还设置有缓冲垫圈9,缓冲垫圈9位于翻板4靠近排污支管2的一侧端面上。可以将缓冲垫圈9设置于排污支管2的端面位置处,并使缓冲垫圈9的外径小于立管1的外径且缓冲垫圈9的内径大于排污支管2的内径;缓冲垫圈9的设置能够减少翻板4复位时与排污支管2端面间的冲击,也能够防止两者之间产生噪音。
其中,立管1的下端与横干管3固定连接,横干管3的末端连接室外污水井。
立管1呈分体式设置,包括两个立管段,相邻的立管段通过三通转接头10连接,三通转接头10包括主管11和支管12,主管11的两端固定连接相邻的立管段,支管12上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立管1的长度较长,设置为分体式便于立管1的安装和布设,选用三通转接头10便于安装水位检测装置。
其中,水位检测装置为水浸式传感器14,水浸式传感器14安装在支管12的末端,水浸式传感器14的探测头15位于支管12的内腔中。立管1中的污水返流入支管12中时,便于通过水浸式传感器14的探测头15实时检测水位,并判断堵塞情况。
具体的,支管12的管径为50mm,支管12与主管11之间的角度为18°,支管12末端与三通转接头10根部之间垂直高度为20cm。便于水位检测装置14的安装和测量,利于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立管1上还设置有备用管路13,备用管路13位于单向导通机构和三通转接头10之间,备用管路13的末端连接横干管3或室外污水井。防止堵塞较严重时,污水压力过大损毁立管1,进而造成污水的泄露。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结构和原理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立管1包括三个立管段,相邻的立管段通过三通转接头10连接,立管1上还设置有备用管路13,备用管路13设置于两个三通转接头10之间。如图1所示,两个水浸式传感器14分别位于地下一层空间18内和地下空间中靠近横干管3处;设置三个立管段,便于更精准的测定当污水经备用管路13排出一部分后立管1中的水位。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装置还可以将立管1设置为其他更多立管段的连接组合,相邻的立管段之间均通过三通转接头10连接,设置其他立管段的连接方式以应对不同的层高施工需求或设置更多的水位监测装置以达到更精确的检测效果。
在以上实施例中,该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还包括显示装置16,显示装置16与水浸式传感器14电连接,水浸式传感器14的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16反映。能够更直观的反映出水浸式传感器14的测量结果,便于判断堵塞状况。如图5所示,显示装置16可以分别设置于单元门处楼栋和物业管理处,设置于单元门处楼栋的显示装置16位于一层单元门内明显位置,主要反馈本楼栋各立管污水管道通畅情况,提醒本楼栋居民及时进行管道维修;设置于物业管理处的显示装置16能够集中反馈本小区所有楼栋污水管道通畅情况,提醒小区物业及时进行管道维修。
具体的,水浸式传感器14与显示装置16之间可以通过有线信号传输,水浸式传感器14安装时,其电源引入线及其信号传输线经墙面中的预埋线盒引入与引出;当出现堵塞情况时,立管1内水位上升,水浸式传感器14感知水位将污水管道堵塞信号分别传递给单元门处楼栋预警显示装置16、小区所有楼栋集中显示装置16;其传递信号线路分为室外线路与楼层内线路,室外管道线路借助室外弱电管网串通,楼层内线路则需在楼内预埋相关配管以便后期穿线使用。
该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污水由室内排污支管2流入立管1中,两个翻板4在污水的压力作用下绕固定轴5转动,立管1导通,污水流经单向导通机构后流入立管1中;污水压力减小时,两个翻板4在扭簧6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原位;若横干管3或室外污水井内堵塞,导致污水积存于立管1中时,靠近横干管3的水浸式传感器14反映立管1中的实时水位,便于作业人员在堵塞初期及时发现并维修;立管1与排污支管2连接处的单向导通机构关闭,两个翻板4与排污支管2的端面相接触,两个翻板4始终闭合,封堵排污支管2,能够防止污水返流,为疏通堵塞提供了维修时间;若堵塞情况较严重时,部分污水可以从备用管路13中流出,防止污水压力过大损毁立管1,进而造成污水的泄露;靠近排污支管2的水浸式传感器14能够测定当污水经备用管路13排出一部分后立管1中的水位,并将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16更精确地反映堵塞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上”、“下”、“外侧”、“内侧”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位置上的相对关系,而不必给予定性。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管,立管的上端与室内排污支管固定连接,排污支管的管径小于立管的管径,立管与排污支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单向导通机构,单向导通机构包括固定轴,固定轴垂直于立管的轴线并与立管的管壁固定连接,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半圆形的翻板,两个翻板的面积之和与立管的截面面积相适应,固定轴上还套设有两个扭簧,每个扭簧的一端与翻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挂设于挂轴上,挂轴固定于立管的管壁上,挂轴与固定轴平行设置并位于固定轴的下方,扭簧不受力时两个翻板与排污支管的端面相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管的下端与横干管固定连接,横干管的末端连接室外污水井,立管上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至少一个水位检测装置设置于靠近横干管的一端,水位检测装置能够通过检测立管中的实时水位反映堵塞情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向导通机构还包括挡板,挡板呈倒V型,挡板固定于立管的管壁上并位于固定轴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翻板上还设置有缓冲垫圈,缓冲垫圈位于翻板靠近排污支管的一侧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管呈分体式设置,包括至少两个立管段,相邻的立管段通过三通转接头连接,三通转接头包括主管和支管,主管的两端固定连接相邻的立管段,支管上安装有水位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管上还设置有备用管路,备用管路位于单向导通机构和三通转接头之间,备用管路的末端连接横干管或室外污水井。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管包括至少三个立管段,相邻的立管段通过三通转接头连接,立管上还设置有备用管路,备用管路设置于两个三通转接头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支管的管径为50mm,支管与主管之间的角度为18°,支管末端与三通转接头根部之间垂直高度为20c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水位检测装置为水浸式传感器,水浸式传感器安装在支管的末端,水浸式传感器的探测头位于支管的内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显示装置与水浸式传感器电连接,水浸式传感器的测量结果通过显示装置反映。
CN202122999286.7U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Active CN216586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9286.7U CN216586819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9286.7U CN216586819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6819U true CN216586819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5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9286.7U Active CN216586819U (zh) 2021-12-01 2021-12-01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6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797460Y (zh) 一种互补式管网终端存水器
CN101705711B (zh) 一种防堵塞楼房下水管道系统
KR102122577B1 (ko) 공동주택 누수경보 시스템
CN201649263U (zh) 一种防堵塞楼房下水管道系统
CN216586819U (zh) 一种室内防返流排污装置
CN212248511U (zh) 一种反应灵敏的节约型供水管网系统
CN101349066B (zh) 屋面雨水不耗能利用装置
AU2011101115A4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fluid back-up
CN216446106U (zh) 一种u型管组和视镜设置的排水冲厕系统
CN213751319U (zh) 污、废水管路堵塞报警装置
CN215442266U (zh) 一种新型下水管道结构
CN216871372U (zh) 一种高层建筑排水立管堵塞报警装置
CN209509155U (zh) 一种提高管廊空间利用的排水系统
CN204225218U (zh) 存水弯外移马桶结构
CN217974618U (zh) 防二楼返水回流装置
CN216041541U (zh) 一种建筑物双下水主管新型排水系统
CN201305868Y (zh) 屋面雨水零能耗利用装置
CN220301465U (zh) 一种排水管路防堵塞系统
CN201771028U (zh) 污废水分流型同层排水系统
CN219753382U (zh) 一种事故溢流排水装置
CN220435796U (zh) 一种排水管防倒灌检测装置
CN217637568U (zh) 一种管道反水监测设备
CN201713927U (zh) 一种水封件固定式自洁型地漏
CN208329083U (zh) 一种下水道污物疏通装置
CN216787376U (zh) 一种带有分流功能的一体化截流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63, Yinqueshan Road,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Veterans (Shando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3, Yinqueshan Road, Lanshan District,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TIANYUAN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HONGDA REAL ESTAT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