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86652U -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86652U
CN216586652U CN202220049361.5U CN202220049361U CN216586652U CN 216586652 U CN216586652 U CN 216586652U CN 202220049361 U CN202220049361 U CN 202220049361U CN 216586652 U CN216586652 U CN 2165866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mbrane material
fixedly connected
water
membrane structur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4936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殷炯
杨杰
苏胜根
刘继
陈友帅
乐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hina Tiesiju Civil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CTCE Grou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Underground Space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2004936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866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866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866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包括罐体,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膜材,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水槽,所述固定支架底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推杆电机工作使得顶杆伸长,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将膜材顶起撑开,避免膜材上产生积水,山体的滴水首先掉落在膜材上,通过防水的膜材使水流至水槽内,最终通过流水孔由落水管流至集水槽内,当膜材发生破损时,水滴会流在固定盘上,通过圆锥形状的固定盘使水通过出水堰槽流至水槽内,通过膜材和固定盘对罐体进行两层防水措施,提高了防水效果,有效的对罐体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硐库罐室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快,加大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硐库建设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部分,常常作为储备资源使用。其往往具有跨度大、体积大、结构轮廓复杂等特点,罐室防水是罐体耐久性的关键所在,起到保护罐体不被腐蚀的作用,若没有合适的防水方法,影响罐体耐久性,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现有的对硐库内部罐体进行防水的措施,防水效果较差,只具备单一的一层防水效果,无法对硐库内部的罐体进行很好的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包括罐体,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顶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膜材且膜材的材质为聚偏二氟乙烯膜片,所述膜材顶部固定连接有五根均匀分布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且调节螺杆分别与调节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贯穿并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通孔,所述通孔内均设置有膨胀螺栓且膨胀螺栓均与硐库顶部内壁之间螺纹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支架顶部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水槽,所述固定支架底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形状为圆锥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支架内径上贯穿并设置有出水堰槽且出水堰槽的高度与固定盘四周的高度齐平并高于水槽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支架底部四周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流水孔,所述固定支架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落水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盘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盘并固定连接有顶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落水管的位置分别与流水孔相对应,四根所述落水管底端之间贯穿并固定连接有集水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顶杆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支撑板的形状为十字架形,所述支撑板位于膜材底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推杆电机工作使得顶杆伸长,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将膜材顶起撑开,避免膜材上产生积水,山体的滴水首先掉落在膜材上,通过防水的膜材使水流至水槽内,最终通过流水孔由落水管流至集水槽内,当膜材发生破损时,水滴会流在固定盘上,通过圆锥形状的固定盘使水通过出水堰槽流至水槽内,通过膜材和固定盘对罐体进行两层防水措施,提高了防水效果,有效的对罐体进行保护,利用了膜材防水性好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收集山体滴水后通过水槽汇集到落水管排放,起到了防排水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调节螺母,通过调节螺母与调节螺杆之间的螺纹作用,使得调节螺杆在调节杆内部向上或向下移动,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膜材距离硐库穹顶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膜材的张紧度,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的调节杆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的固定盘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的固定支架仰视立体图。
图例说明:
1、罐体;2、固定支架;3、水槽;4、膜材;5、落水管;6、集水槽;7、调节杆;8、固定环;9、调节螺母;10、安装板;11、通孔;12、膨胀螺栓;13、调节螺杆;14、固定盘;15、支撑板;16、顶杆;17、出水堰槽;18、流水孔;19、推杆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包括罐体1,罐体1顶部设置有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顶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膜材4且膜材4的材质为聚偏二氟乙烯膜片,膜材4顶部固定连接有五根均匀分布的调节杆7,调节杆7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8,固定环8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母9,调节螺母9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3,且调节螺杆13分别与调节杆7之间滑动连接,调节螺杆13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通过转动调节螺母9,通过调节螺母9与调节螺杆13之间的螺纹作用,使得调节螺杆13在调节杆7内部向上或向下移动,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膜材4距离硐库穹顶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膜材4的张紧度,使用更加方便,安装板10上贯穿并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1,通孔11内均设置有膨胀螺栓12且膨胀螺栓12均与硐库顶部内壁之间螺纹连接
固定支架2顶部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水槽3,固定支架2底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4,且固定盘14的形状为圆锥形,固定支架2内径上贯穿并设置有出水堰槽17且出水堰槽17的高度与固定盘14四周的高度齐平并高于水槽3的高度,固定支架2底部四周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流水孔18,固定支架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落水管5,固定盘14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19,推杆电机19的输出端贯穿固定盘14并固定连接有顶杆16,落水管5的位置分别与流水孔18相对应,四根落水管5底端之间贯穿并固定连接有集水槽6,顶杆16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且支撑板15的形状为十字架形,支撑板15位于膜材4底部;通过推杆电机19工作使得顶杆16伸长,带动支撑板15向上移动,将膜材4顶起撑开,避免膜材4上产生积水,山体的滴水首先掉落在膜材4上,通过防水的膜材4使水流至水槽3内,最终通过流水孔18由落水管5流至集水槽6内,当膜材4发生破损时,水滴会流在固定盘14上,通过圆锥形状的固定盘14使水通过出水堰槽17流至水槽3内,通过膜材4和固定盘14对罐体1进行两层防水措施,提高了防水效果,有效的对罐体1进行保护,利用了膜材4防水性好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收集山体滴水后通过水槽3汇集到落水管5排放,起到了防排水的作用。
工作原理:通过推杆电机19工作使得顶杆16伸长,带动支撑板15向上移动,将膜材4顶起撑开,避免膜材4上产生积水,山体的滴水首先掉落在膜材4上,通过防水的膜材4使水流至水槽3内,最终通过流水孔18由落水管5流至集水槽6内,当膜材4发生破损时,水滴会流在固定盘14上,通过圆锥形状的固定盘14使水通过出水堰槽17流至水槽3内,通过膜材4和固定盘14对罐体1进行两层防水措施,提高了防水效果,有效的对罐体1进行保护,利用了膜材4防水性好和经久耐用的特性,收集山体滴水后通过水槽3汇集到落水管5排放,起到了防排水的作用,通过转动调节螺母9,通过调节螺母9与调节螺杆13之间的螺纹作用,使得调节螺杆13在调节杆7内部向上或向下移动,可根据需要自由调节膜材4距离硐库穹顶之间的距离,以调整膜材4的张紧度,使用更加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包括罐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顶部设置有固定支架(2),所述固定支架(2)顶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膜材(4)且膜材(4)的材质为聚偏二氟乙烯膜片,所述膜材(4)顶部固定连接有五根均匀分布的调节杆(7),所述调节杆(7)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环(8),所述固定环(8)顶部均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母(9),所述调节螺母(9)内均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杆(13),且调节螺杆(13)分别与调节杆(7)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调节螺杆(13)顶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0),所述安装板(10)上贯穿并设置有两个均匀分布的通孔(11),所述通孔(11)内均设置有膨胀螺栓(12)且膨胀螺栓(12)均与硐库顶部内壁之间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顶部中间位置贯穿并设置有水槽(3),所述固定支架(2)底部内径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盘(14),且固定盘(14)的形状为圆锥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内径上贯穿并设置有出水堰槽(17)且出水堰槽(17)的高度与固定盘(14)四周的高度齐平并高于水槽(3)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2)底部四周中间位置均贯穿并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流水孔(18),所述固定支架(2)底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四根均匀分布的落水管(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盘(14)底部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19),所述推杆电机(19)的输出端贯穿固定盘(14)并固定连接有顶杆(1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落水管(5)的位置分别与流水孔(18)相对应,四根所述落水管(5)底端之间贯穿并固定连接有集水槽(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16)顶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且支撑板(15)的形状为十字架形,所述支撑板(15)位于膜材(4)底部。
CN202220049361.5U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Active CN2165866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9361.5U CN216586652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49361.5U CN216586652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86652U true CN216586652U (zh) 2022-05-24

Family

ID=816331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49361.5U Active CN216586652U (zh) 2022-01-10 2022-01-10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866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302102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结构
CN216586652U (zh)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
CN105863038B (zh) 一种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02519739U (zh) 屋面雨水收集器
CN106223552B (zh) 一种平顶型活动房屋
CN219451303U (zh) 一种光伏板绿色屋顶一体化组合系统
CN114150698A (zh) 一种硐库内罐体膜结构及其防排水方法
CN217101339U (zh) 一种储罐罐顶紧急排水阀盖板
CN210561712U (zh) 一种高速公路桥梁泄水孔自锁防堵装置
CN210122736U (zh) 一种地下室抗浮系统
CN114108784A (zh) 一种水利工程施工导流排水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9162987U (zh) 一种新型建筑屋顶排水结构
CN213682895U (zh) 一种屋面双层防渗漏排水器
CN211824632U (zh) 一种水利工程智能水位监测器
CN210151817U (zh) 一种水资源再利用装置
CN216405633U (zh) 一种重力和真空相结合的排水系统
CN215442758U (zh) 太阳能集装箱自动排水结构
CN209942067U (zh) 一种混凝土楼面结构
CN210737937U (zh) 一种紧急式重力排水器
CN214884928U (zh) 一种光伏建筑及光伏建筑一体化排水装置
CN214833333U (zh) 一种市政工程排水结构
CN2871699Y (zh) 钢塑组合式压力流雨水排放装置
CN212078469U (zh) 一体化刚性防水直落式落水口
CN216428826U (zh) 一种监测型虹吸雨水斗
CN207863127U (zh) 蓄水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aohan

Inventor after: Yan Xun

Inventor after: Chen Youshuai

Inventor after: Le Zhiwei

Inventor after: Yin Jiong

Inventor after: Yang Jie

Inventor after: Su Shenggen

Inventor after: Liu Ji

Inventor after: Dai Dapeng

Inventor after: Cao Feng

Inventor after: Li Jianguang

Inventor after: Zhou Feng

Inventor before: Yin Jiong

Inventor before: Yang Jie

Inventor before: Su Shenggen

Inventor before: Liu Ji

Inventor before: Chen Youshuai

Inventor before: Le Zhi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