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6644U -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6644U
CN216556644U CN202122483607.8U CN202122483607U CN216556644U CN 216556644 U CN216556644 U CN 216556644U CN 202122483607 U CN202122483607 U CN 202122483607U CN 216556644 U CN216556644 U CN 216556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source
shell
emitting
incident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36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济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Guangzhiy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Guangzhiy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Guangzhiy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Guangzhiyin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36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6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6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6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的发光部件,外壳上设置有出光孔,外壳内设置有安装板,发光部件安装在安装板上,发光部件包括光源板、偏光透镜和壳体,壳体固定连接在安装板上,壳体为黑色壳体,光源板设置在壳体上,偏光透镜固定连接在光源板上,光源板朝向出光孔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偏光透镜包括出光面和入光腔,入光腔为内凹型的腔体,出光面的两端分别通过反射面与入光腔相连接,光源板发出的光经过入光腔折射后再经过出光面偏折后从出光孔射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偏光透镜,可以使灯具在满足照度均匀性、照度分布要求的同时,又能有很好的遮光效果,灯具眩光低,灯具不刺眼。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在家居生活中,卧室是一个让人放松休息、养精蓄锐的私人空间,因此对卧室的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卧室中的光环境,而床头灯是营造卧室适宜光环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床头灯对照度均匀性、照度分布等都有明确要求,但是,目前大多床头灯在设计时为了满足照度均匀性都会有较严重的直接眩光,眩光会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视野内产生人眼无法适应之光亮感觉,可能引起厌恶、不舒服甚或丧失明视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床头灯有严重的直接眩光的问题,而提供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发光部件,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出光孔,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发光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发光部件包括光源板、偏光透镜和壳体,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壳体为黑色壳体,所述光源板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偏光透镜固定连接在所述光源板上,所述光源板朝向所述出光孔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偏光透镜包括出光面和入光腔,所述入光腔为内凹型的腔体,所述出光面的两端分别通过反射面与所述入光腔相连接,所述入光腔位于所述出光面与两所述反射面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光源板发出的光经过入光腔折射后再经过出光面偏折后从所述出光孔射出。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入光腔包括第一入射面、第二入射面和第三入射面,所述第一入射面位于所述光源板上光源的一端,所述第二入射面位于所述光源板上光源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入射面位于所述光源板上光源的一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入射面、所述第二入射面和所述第三入射面均为曲率变化的弧形曲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出光面包括第一出射面和第二出射面,所述第一出射面和所述第二出射面均为曲率变化的弧形曲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壳体表面设置有若干锯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锯齿的夹角为60-90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透镜的材料为透明PC或透明PMMA。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散热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出光孔小,出光孔在外壳上的尺寸为25mm*9mm;降低出光孔高度:外壳上的开口尺寸距离外壳底面的高度为190mm,正常坐姿为1.2米,桌子常规高度0.75米,灯具放到桌子上后出光面的高度大约为0.9米,所以降低出光孔高度后有利于正常坐姿视角时的防眩效果;光源倾斜:同时光源板和偏光透镜一起向下倾斜了45度,将透镜更好的隐藏起来;光源深藏:光源深藏灯体内部,LED中心距离外壳的筒壁13mm;黑光设计:发光部件的壳体设计成黑色,将传播到其表面的杂散光吸收掉,降低其表面亮度,减少直接眩光,提升视觉舒适性,通过以上设计增大了灯具的遮光角,超大的遮光角保证了常规视角内是看不到透镜及LED,减小了直接眩光。
2、本实用新型中,偏光透镜包括出光面和入光腔,入光腔为靠近LED的内凹型腔体,出光面位于LED的较远端,用于出射光线,出光面与入光面通过两个反射面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偏光透镜的光路为:光线1经过入光腔的第一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二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中间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200-400mm的区域;光线2经过入光腔的第三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二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远端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400-500mm的区域;光线3经过入光腔的第二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一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近端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到距离灯具中心200mm的区域;从而通过偏光透镜达到照度均匀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偏光透镜的出射面与入射面的面型均为特殊设计的具有变化曲率的弧形曲面,通过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不同的曲率变化和厚度变化来控制光线方向,从而达到被照射面照度均匀的特点,进而可以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在黑色壳体上布置有若干锯齿,为了将杂散光折回到灯体内部,锯齿夹角设计为60-90度之间,从而将杂散光折回灯体内部而不能出射,消除杂散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中偏光透镜的光路图。
图4为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中锯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中偏光透镜的配光曲率图。
图例说明:
1、外壳;2、出光孔;3、安装板;4、光源板;41、光源;5、偏光透镜;51、出光面;511、第一出射面;512、第二出射面;52、入光腔;521、第一入射面;522、第二入射面;523、第三入射面;6、壳体;61、锯齿;7、反射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发光部件,外壳1具体为圆柱体结构,还可以是其它造型的形状,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出光孔2,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发光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发光部件包括光源板4、偏光透镜5和壳体6,所述壳体6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壳体6为黑色壳体,所述光源板4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偏光透镜5固定连接在所述光源板4上,所述光源板4朝向所述出光孔2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偏光透镜5包括出光面51和入光腔52,所述入光腔52为内凹型的腔体,所述出光面51的两端分别通过反射面7与所述入光腔52相连接,所述入光腔52位于所述出光面51与两所述反射面7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光源板4发出的光经过入光腔52折射后再经过出光面51偏折后从所述出光孔2射出。
所述入光腔52包括第一入射面521、第二入射面522和第三入射面523,所述第一入射面521位于所述光源板4上光源41的一端,所述第二入射面522位于所述光源板4上光源4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入射面523位于所述光源板4上光源41的一侧;所述第一入射面521、所述第二入射面522和所述第三入射面523均为曲率变化的弧形曲面;所述出光面51包括第一出射面511和第二出射面512,所述第一出射面511和所述第二出射面512均为曲率变化的弧形曲面。这样偏光透镜的光路为:光线1经过入光腔的第一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二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中间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200-400mm的区域;光线2经过入光腔的第二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二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远端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400-500mm的区域;光线3经过入光腔的第三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一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近端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到距离灯具中心200mm的区域;从而通过偏光透镜达到照度均匀的效果。
所述壳体6表面设置有若干锯齿61;所述锯齿61的夹角为60-90度。壳体为黑色,可以吸收杂散光,使被照面上的照度分布更均匀,边缘照度分布更清晰,但因没有绝对100%吸光,所以在黑色壳体表面设计有锯齿状微结构,作用是反射杂散光,锯齿形状如图4,为了将杂散光折回到灯体内部,夹角为图4中角A,角A设计为60-90度之间。
所述偏光透镜5的材料为透明PC或透明PMMA。
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散热器。可以降低外壳的内部温度,提高安全性。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中,出光孔小,出光孔在外壳上的尺寸为25mm*9mm;降低出光孔高度:外壳上的开口尺寸距离外壳底面的高度为190mm,正常坐姿为1.2米,桌子常规高度0.75米,灯具放到桌子上后出光面的高度大约为0.9米,所以降低出光孔高度后有利于正常坐姿视角时的防眩效果;光源倾斜:同时光源板和偏光透镜一起向下倾斜了45度,将透镜更好的隐藏起来;光源深藏:光源深藏灯体内部,LED中心距离外壳的筒壁13mm;黑光设计:发光部件的壳体设计成黑色,将传播到其表面的杂散光吸收掉,降低其表面亮度,减少直接眩光,提升视觉舒适性,通过以上设计增大了灯具的遮光角,超大的遮光角保证了常规视角内是看不到透镜及LED(如图2),减小了直接眩光;偏光透镜包括出光面和入光腔,入光腔为靠近LED的内凹型腔体,出光面位于LED的较远端,用于出射光线,出光面与入光面通过两个反射面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偏光透镜的光路为(如图3):光线1经过入光腔的第一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二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中间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200-400mm的区域;光线2经过入光腔的第三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二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远端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400-500mm的区域;光线3经过入光腔的第二入射面折射后在经过出光面的第一出射面的偏折后出射,出射光线负责照亮被照面上的近端区域附近,大概为距离灯具中心到距离灯具中心200mm的区域;从而通过偏光透镜达到照度均匀的效果;偏光透镜的出射面与入射面的面型均为特殊设计的具有变化曲率的弧形曲面,通过入射面和出射面之间不同的曲率变化和厚度变化来控制光线方向,从而达到被照射面照度均匀的特点,进而可以达到防眩光的效果,且光线在偏光透镜内部传播时遵循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在黑色壳体上布置有若干锯齿,为了将杂散光折回到灯体内部,锯齿夹角(如图4中角A)设计为60-90度之间,从而将杂散光折回灯体内部而不能出射,消除杂散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1)内的发光部件,所述外壳(1)上设置有出光孔(2),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发光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发光部件包括光源板(4)、偏光透镜(5)和壳体(6),所述壳体(6)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板(3)上,所述壳体(6)为黑色壳体,所述光源板(4)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偏光透镜(5)固定连接在所述光源板(4)上,所述光源板(4)朝向所述出光孔(2)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度,所述偏光透镜(5)包括出光面(51)和入光腔(52),所述入光腔(52)为内凹型的腔体,所述出光面(51)的两端分别通过反射面(7)与所述入光腔(52)相连接,所述入光腔(52)位于所述出光面(51)与两所述反射面(7)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光源板(4)发出的光经过入光腔(52)折射后再经过出光面(51)偏折后从所述出光孔(2)射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腔(52)包括第一入射面(521)、第二入射面(522)和第三入射面(523),所述第一入射面(521)位于所述光源板(4)上光源(41)的一端,所述第二入射面(522)位于所述光源板(4)上光源(41)的另一端,所述第三入射面(523)位于所述光源板(4)上光源(4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射面(521)、所述第二入射面(522)和所述第三入射面(523)均为曲率变化的弧形曲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光面(51)包括第一出射面(511)和第二出射面(512),所述第一出射面(511)和所述第二出射面(512)均为曲率变化的弧形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表面设置有若干锯齿(6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61)的夹角为60-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透镜(5)的材料为透明PC或透明PMMA。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散热器。
CN202122483607.8U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Active CN216556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3607.8U CN216556644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3607.8U CN216556644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6644U true CN21655664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5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3607.8U Active CN216556644U (zh) 2021-10-15 2021-10-15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6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57456B2 (ja) 照明器具
CA2601796A1 (en) Multifunction lamp
JP2012529737A (ja) 照明装置
CN110274168B (zh) 一种透镜模组格栅照明灯具
CN213542164U (zh) 扩散板、led照明模组、led台灯
US20220082229A1 (en) Anti-Glare Lamp and Lighting Arrangement Method Using the Lamp
TW201333543A (zh) 光學反射板與具有光學反射板的燈具
EP2372415A1 (en) Display device
CN216556644U (zh)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CN213542189U (zh) 光学棱镜板、led面板灯、led筒灯
CN113898891A (zh) 一种防眩光的照明灯具
CN209116253U (zh) 一种扩散板和具有该扩散板的灯具
CN111928134A (zh) 霓虹灯
CN213207543U (zh) 一种照明灯具
JP2010277708A (ja) フットライト
WO2012014239A1 (en) Optical system f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light emitted by light sources
CN210118681U (zh) 一种防眩灯具
CN219912783U (zh) 灯具
CN220488960U (zh) 光学扩散灯以及照明系统
JP2007257966A (ja)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の支持構造
CN214840261U (zh) 偏光灯头及台灯
CN114729732A (zh) 内置照明设备
CN217785033U (zh) 透光式防眩结构及led灯具
CN220397376U (zh) 灯具
CN219414542U (zh) 一种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