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6584U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6584U
CN216556584U CN202123032604.9U CN202123032604U CN216556584U CN 216556584 U CN216556584 U CN 216556584U CN 202123032604 U CN202123032604 U CN 202123032604U CN 216556584 U CN216556584 U CN 2165565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tail
switch
piec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26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right Max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right Ma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right Max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right Max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326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65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65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65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照明装置,其由灯体与开关件组成,灯体内的电路设置为常闭结构,在无开关件作用下灯体是点亮的;开关件配合于灯体上以后其电路断开,灯体熄灭。日常使用时将开关件挂扣与其他物品上,当需要照明时拉动灯体使其与开关件分离即可点亮。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是指利用各种光源照亮工作和生活场所或个别物体的措施,照明装置即是实现上述照明效果的相应装备。人们一般所说的照明装置,一般都是指电照明装置,即利用内置或外部电源,产生光线以起照亮的作用。
照明装置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有灯具、手电筒等等。现有的照明装置,多是采用物理开关控制的,通过闸刀、翘片等装置,打开或闭合电路以控制光源的开关。
这虽然能实现照明装置开关的目的,但其使用方式单一,且对于一些特定场景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关方式新颖,且易于使用的新型照明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体和开关件,灯体包括筒身与尾块,筒身内还设有用于容纳电池的电池仓,筒身与尾块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以供电池从筒身内的电池仓中装卸。筒身包括筒体,筒体上设有发光组件,发光组件包括第一电连接口与第二电连接口。
所述开关件可位移活动地配合于尾块的后端,开关件包括顶柱;尾块上设有贯通的通孔,顶柱作用于电池后端不形成与第二电连接口导通的电路;
电池仓的长度大于电池的长度以供电池位移活动地设置其中,电池前端与第一电连接口电连接;电池仓的后端处设有与第二电连接口电连接的尾电连接件,尾电连接件用于与电池的后端相配合。当电池的前后端分别与第一电连接口和尾电连接件相导通时,该照明装置的电路闭合,发光组件工作以照明。
由于电池是可前后位移地设置于电池仓内的,顶柱配合于通孔内时,设置于其前端的顶块凸出于尾块的前端面,顶块作用于电池的后端以使其与尾电连接件分离,电路断开;顶柱从通孔内至少部分移除时,电池后端与尾电连接件导通以形成闭合电路。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筒体内还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设置于电池仓前端处、位于电池仓前端面与电池前端面之间,以使电池后端保持与尾电连接件接触趋势。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弹性组件为导电弹簧,导电弹簧一端与第一电连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向电池仓中延伸设置以供电池前端与其配合;采用可以同时起到导电和弹簧复位的作用,一举两得。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尾电连接件设置于尾块的前端面上。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筒体与尾块均采用导电材质制成,尾电连接件由尾块的前端面形成。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为使顶柱顶开电池后端后其自身不形成导电通过,所述顶柱采用绝缘材质制成,或者顶柱的顶端设有绝缘件,或者顶柱不与尾块相接触、且开关座为绝缘材料,或者顶柱不与尾块相接触、且开关座与尾块之间绝缘。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为实现上述的开关件可位移活动地配合于尾块的后端,所述开关件能从尾块上移除以与其完全分离;或者,其相对于尾块向后位移以将顶柱前端位移至通孔内,以使其前端的顶块不与电池的后端发生作用。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开关件与尾块上分别设有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两者极性相反地相对设置;以相互吸引,使开关件能被两磁铁之间的磁力吸引固定至尾块上,实现尾块的可拆卸连接。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开关件与尾块中的一者上设置磁铁,而另一者为铁磁性材质制成。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顶柱与通孔之间过盈配合地设置。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开关件与尾块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螺纹结构、卡扣结构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以在需要接合或移除开关件。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发光组件设置于筒体的前端,该照明装置形成为手电筒。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筒身还包括至少部分透光的透光件,包括全透光与部分透光(半透光),透光件伸缩活动地套设于筒体外,筒体伸出后于透光件内形成有光腔,从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照亮光腔并从透光件的侧壁射出以用于照明。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筒体的外壁上与透光件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导向槽与导向块,导向块配合与导向槽中,以对透光件在筒体上的伸缩位移进行导向。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透光件与筒体上还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第一限位件设置于透光件后端,第二限位件设置于筒体前端,两者配合以在透光件伸缩至最大长度时限位透光件,避免其从筒体上脱落。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导向槽为沿筒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直线槽,所述导向块由第一限位件形成。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尾块上设有外凸设置的第三限位件,其与透光件的后端面作用抵以限位。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筒体的外径略大于透光件内径,即过盈配合,以使两者伸缩时具有一定的阻力,可以在过程中任意位置停止。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发光组件的前端还设有与透光件相连接的灯头,灯头上设有透镜,发光组件所发出的光线经透镜射出,灯头与透光件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灯体还包括尾盖,尾盖配合于灯体的尾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为开关腔,开关件可位移活动地设置于开关腔内,以使得位于顶柱前端的顶块相对于尾电连接件凸出或缩回,以熄灭或点亮手电筒。
根据上述的照明装置,所述开关件在其位移行程的至少一端处还设有开关保持结构,所述开关保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磁铁对或磁铁与铁磁性件,或者开关保持结构由开关件外壁与开关腔内壁之间的过盈配合形成,或者其由分设于开关件和开关腔上的凹凸结构形成,以通过开关保持结构将开关件限位在手电筒的熄灭或点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可以形成为手电筒、便携灯等多种样式,其开关方式与传统照明装置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照明装置,由筒身和尾块所组成的灯体自身是常开的,即在开关件的作用下,其电路是闭合的,光源工作以发光。而当开关件配合上以后,电路被其作用而断开,形成熄灭状态。这样的开关方式相对传统手电筒等照明装置的操作开关以打开是新颖、有趣的。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还具有以下特别的效果,该照明装置通过开关件被连接至其他物体,例如挂至钥匙环上,或是挂于腰间,需要使用时将灯体从开关件上取下即可使其点亮,这样的使用方式尤其适合于灯体与开关件之间采用磁吸、卡接等易拆卸结构的照明装置,可以实现一拉点亮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手电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的灯体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的剖视图;
图5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的尾块与开关件的配合剖视图;
图6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在手电模式下的结构剖视图;
图7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在灯笼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在灯笼模式下的剖视图;
图9是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1实施例手电筒拉开以点亮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手电筒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2实施例的剖视图,其是手电筒点亮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未示出;
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图2实施例的剖视图,其是手电筒熄灭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池未示出;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作出更清楚地限定,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仅是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其中对于相关结构的具体的直接的描述仅是为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各具体特征并不当然、直接地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指导下所作的常规选择和替换,均应视为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下面,以手电筒为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可以预见的是,手电筒只是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的一种呈现结构,根据其整体造型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照明装置也可以形成为其他造型的灯具。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电池15不是必须的组成部件,以下各实施例中提及电池15是为便于理解本实施实用的手电筒的结构配合与工作原理,其并不构成对本实施新型的手电筒结构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手电筒,用于照明以作为照明装置。
请参考图1、2,该手电筒包括灯体100与开关件30,所述灯体100的头部形成为出光部以用于其手电模式的出光,尾部供开关件30可位移地配合以控制该手电筒的开关。
请参考图3,灯体100进一步由筒身10和尾块20组成,筒身10与尾块20之间通过连接结构相互连接以形成具有固定连接关系的灯体100。筒身10内还设有电池仓101,用于供蓄电池、钮扣电池、可充电电池等设置于其中以作为该手电筒的电源。
例如,尾块20前端设有配合件201,配合件201为圆柱体形状以配合于筒体11的尾部,例如筒体11尾部的电池仓内壁与尾块20的配合件201的外壁上分别设有螺纹结构(图中未示出),以将尾块20连接至筒体11上。
当然,除上述的螺纹结构外,已知的其他连接结构以可应用以连接筒体11与尾块20,使得尾块20相对于筒体11可打开以装卸电池。
请参考图4、6、10所示,筒身10包括筒体11,筒体11的前端设有发光组件12,用于利用电源发出光线;发光组件12可以是传统手电筒的灯座与灯泡,又或是LED板与设置于其上的LED灯珠,又或是现有已知的其他发光装置,并不局限。
发光组件12具有两个电连接口,即第一电连接口与第二电连接口,例如分别是正极连接口与负极连接口,第一电接连口与第二电连接口用于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电连接以取电。
请参考图4、6所示,筒体11内还设有弹性组件,例如金属材质的导电弹簧102,导电弹簧102一端与设置于电池仓101前端的第一电连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向电池仓中延伸设置以供电池的正极(或负极)与其相抵以接电。
如图4、6所示,尾块20的前端设有尾电连接件22,尾电连接件22与第二电接连口之间电连接,尾电连接件22配合入电池仓101中以与电池的负极(或正极)相接触以接电,从而形成电路闭环。
在本实施例中,筒体11与尾块20均采用导电材质制成,例如金属,筒体11与发光组件12的第二电连接口电连接,尾电连接件22由配合件201的前端面形成,即其设置由尾块20的前端面形成,从而通过筒体11和尾块20形成电路闭环。
请参考图4所示,尾块20上还设有贯穿的通孔21,开关件30包括开关座31以及设置于开关座31上的顶柱32,顶柱32穿过通孔21凸出于尾电连接件22地设置。当开关件30配合于尾块20上时,顶柱32的前端凸出于尾电连接件22,顶柱32作用于电池15的后端使其位移、电池后端不与尾电连接件22相接触,使电池后端断开电连接。
顶柱32作用于电池后端使其电连接断开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顶柱32采用绝缘材质制成,或者顶柱32的顶端设有绝缘件,或者顶柱32不与尾块20相接触、且开关座31为绝缘材料,又或者顶柱32不与尾块20相接触、且开关座31与尾块20之间绝缘。
因此,当开关件30配合于尾块20上时,该手电筒的电路断开,发光组件12不工作;当移除开关件30后,在导电弹簧102的作用下,电池仓中的电池15向尾部位移并与尾电连接件22相接触以使电池闭合,发光组件12发光并从灯头13射出,形成为手电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为使开关件30与尾块20之间配合方便、有效,在开关件30与尾块20上分别设有第一磁铁301和第二磁铁302,两者极性相反地相对设置以相互吸引,使开关件30能被两磁铁之间的磁力吸引固定至尾块20上。
当然,若仅在开关件30与尾块20中的一者上设置磁铁,而另一者为铁磁性材质制成,亦是可行的。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件30可以从尾块20上完全分离以移除,从而使得电池15的后端与恢复与尾电连接件22的接触以接电。
请参考图11所示,该手电筒还包括挂扣件34,其一端与开关件30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有挂环以用于将该手电筒整体挂扣于腰间、书包或钥匙扣上。需要使用时,拉动灯体100使其与开关件30分离即可点亮。
在本实施例中,该手电筒除具有手电模式外,还具有灯笼模式。
在手电模式下,其所发出的光线从其头部射出以形成聚焦的小范围强照明效果;在灯笼模式下,其所发出的光线向四周发散,以形成大范围的弱照明效果。其中,上述的大范围、小范围,以及强照明、弱照明是相对的而非是绝对的,是指同一手电筒在两种模式下的照明效果对比。
为此,筒身10还包括透光件14,透光件14具有全透光或半透光的属性;其中,半透光是指透过一部分光线而非狭义上指50%透光率。这可以通过透光件14的材质选择或者表面覆膜来实现,甚至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透光件14的颜色以形成不同发光颜色的手电筒。
透光件14套设于筒体11外,其相对于筒体11可伸缩地活动以使筒体11收缩于其中或是从其中伸出。较佳地,所述筒体11的外径略大于透光件14内径,以使两者伸缩时具有一定的阻力,以在过程中任意位置停止。
更佳地,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与透光件14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导向槽111与导向块(图中未示出),导向块配合与导向槽中,以对透光件14在筒体11上的伸缩进行导向。例如,如图7所示,导向槽111为沿筒体11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直线槽,以使透光件14仅能沿筒体11进行直线伸缩位移,不能沿其圆周面旋转。
请参考图9所示,透光件14与筒体11上还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112与第二限位件113,第一限位件112设置于透光件14的后端,第二限位件113设置于筒体11的前端,以在透光件14伸缩至最大长度时相互配合以限位透光件14,避免其从筒体11上脱落。
当然,图9所示是该手电筒的最长伸缩状态,实际上其伸缩长度也可以是更短的,即不完全伸开。
尾块20上还外凸以形成第三限位件202,以在透光件14沿筒体11伸缩至最短长度时限位透光件14,避免发光件12与透镜131相撞或是控制两者间距离以利于形成手电模式。
筒体11相对于透光件14伸缩后,于透光件14内形成有光腔141,从发光组件12所发出的光线照亮光腔141并从透光件14的侧壁射出以用于照明,形成灯笼模式。
如图8所示,发光组件12前端还设有与筒体11相连接的灯头13,灯头13上设有透镜131,发光组件12所发出的光线经透镜131射出。
灯头13与筒体11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活动连接,固定连接时该手电筒具有唯一的手电照明模式,活动连接时可以通过调节灯头13与筒体11之间的相对距离来调节手电照明模式下的光线聚焦效果;对于活动连接的结构,可以是螺纹结构、抽拉结构,或是其他已知的灯头调节结构,并不局限。
实施例二
一种手电筒,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手电筒的开关件30与尾块20均不包括磁铁,但通孔21的至少局部区域的内径略小于或等于顶柱32的外径,以使顶柱32过盈地配合于通孔21内,以实现开关件30的接合或移除。
或者,开关件30与尾块20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螺纹结构、卡扣结构等方式可拆卸地固定,以在需要接合或移除开关件30。
当开关件30接合至尾块20上时,电路断开,发光组件不工作;当开关件30移除后,电路闭合,发光组件工作以发光。
实施例三
一种手电筒,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或二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手电筒仅具有手电模式而不具有灯笼模式。
为此,可以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移除透光件14并将灯头13配合于筒体11的前端来实现。
实施例四
如图12-16所示,一种手电筒,其主要结构与实施例一或三相同,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手电筒的开关件30是不可移除地设置于该手电筒上的。即,在尾块20相对于尾块20向后位移后,顶块33缩回通孔21内或与尾块的前端面(即尾电连接件22)齐平,从而使得顶块33不会作用于电池15的后端。
为此,该实施例的手电筒包括灯体100与尾盖103,尾盖103配合于灯体100的尾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的开关腔104。尾盖103与灯体100的尾块20之间连接固定,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并不局限。
开关件30至少一部分配合于开关腔104中,且其可位移活动地设置于开关腔104内,以使得位于顶柱32前端的顶块33相对于尾电连接件22凸出或缩回;当顶块33凸出于尾电连接件22表面时,其作用于电池的尾部以使得该手电筒的电路断开,以熄灭手电筒;当顶块33相对于尾电连接件22缩回时,电池在导电弹簧102的作用下与尾电连接件22相接触,使该手电筒的电路闭合以点亮手电筒。其中,缩回是指上述的顶块33缩回通孔21内或与尾电连接件22齐平。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件30在位移至两端处还形成为开关保持结构,以保持在对应的点亮或熄灭状态。
请参考如13-16所示,开关件30包括开关活动座35,顶柱32固定至开关活动座35上以随其位移,开关活动座35的两侧分别设有前第一磁铁304和后第一磁铁305,相应地,尾块20的后端面以及尾盖103的内壁上分别设有前第二磁铁303和后第二磁铁306。当开关件30向前位移时,前第一磁铁304与前第二磁铁303相配合以吸引而将开关件30保持于该位置,反之后第一磁铁305与后第二磁铁306相吸以保持开关件30于该位置。
显然,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了两对磁铁进行相互吸引以保持在点亮或熄灭位置,但这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是上述每对磁铁中一者为磁铁而另一者采用铁磁性材质制成,或者,开关件30的外壁与开关腔104的内壁之间过盈配合以通过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进行位置保持,又或者在两端位置处设置限位结构,例如凹槽与凸点,以对开关件30在开关腔104内进行限位与位置保持。

Claims (10)

1.一种照明装置,包括灯体(100)和开关件(30),灯体(100)包括筒身(10)与尾块(20),筒身(10)与尾块(20)之间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地连接;筒身(10)包括筒体(11),筒体(11)上设有发光组件(12),发光组件(12)包括第一电连接口与第二电连接口;筒身(10)内还设有用于容纳电池(15)的电池仓(101);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件(30)位移活动地配合于尾块(20)的后端,开关件(30)包括顶柱(32);尾块(20)上设有贯通的通孔(21),顶柱(32)作用于电池后端不形成与第二电连接口导通的电路;
电池仓(101)的长度大于电池(15)的长度以供电池(15)位移活动地设置其中,电池(15)前端与第一电连接口电连接;电池仓(101)的后端处设有与第二电连接口电连接的尾电连接件(22),尾电连接件(22)用于与电池(15)的后端相配合;
顶柱(32)配合于通孔(21)内时,设置于其前端的顶块(33)凸出于尾块(20)的前端面,顶块(33)作用于电池后端以使其与尾电连接件(22)分离,电路断开;顶柱(32)从通孔(21)内至少部分移除时,电池后端与尾电连接件(22)导通以形成闭合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内还设有弹性组件,弹性组件设置于电池仓前端处、位于电池仓前端面与电池前端面之间,以使电池后端保持与尾电连接件(22)接触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为导电弹簧(102),导电弹簧(102)一端与第一电连接口相连接,另一端向电池仓中延伸设置;尾电连接件(22)设置于尾块(20)的前端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与尾块(20)均采用导电材质制成,尾电连接件(22)由尾块(20)的前端面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柱(32)采用绝缘材质制成,或者顶柱(32)的顶端设有绝缘件,或者顶柱(32)不与尾块(20)相接触、且开关座(31)为绝缘材料,或者顶柱(32)不与尾块(20)相接触、且开关座(31)与尾块(20)之间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件(30)能从尾块(20)上移除;
所述开关件(30)与尾块(20)上分别设有第一磁铁(301)和第二磁铁(302),且两者极性相反地相对设置;或,所述开关件(30)与尾块(20)中的一者上设置磁铁,而另一者为铁磁性材质制成;或,所述顶柱(32)与通孔(21)之间过盈配合地设置;或,所述开关件(30)与尾块(20)之间通过卡接结构、螺纹结构或卡扣结构可拆卸地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2)设置于筒体(11)的前端,该照明装置形成为手电筒;所述筒身(10)还包括至少部分透光的透光件(14),透光件(14) 伸缩活动地套设于筒体(11)外,筒体(11)伸出后透光件(14)内形成有光腔(141),发光组件(12)发出的光线照亮光腔(141)并从透光件(14)的侧壁射出以用于照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1)的外壁上与透光件(14)的内壁上还分别设有导向槽(111)与导向块,导向块配合与导向槽中以用于透光件(14)的伸缩导向;
所述透光件(14)与筒体(11)上还分别设有第一限位件(112)与第二限位件(113),第一限位件(112)设置于透光件(14)的后端,第二限位件(113)设置于筒体(11)的前端,以限位透光件(14);所述导向槽(111)为沿筒体(11)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直线槽,所述导向块由第一限位件(112)形成;
所述尾块(20)上设有外凸设置的第三限位件(202),其与透光件(14)的后端面作用抵以限位;
所述筒体(11)的外径大于透光件(14)内径以形成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12)前端还设有与透光件(14)相连接的灯头(13),灯头(13)上设有透镜(131),灯头(13)与透光件(14)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100)还包括尾盖(103),尾盖(103)配合于灯体(100)的尾部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为开关腔(104),开关件(30)位移活动地设置于开关腔(104)内,以使得位于顶柱(32)前端的顶块(33)相对于尾电连接件(22)凸出或缩回;
开关件(30)在其位移行程的至少一端处还设有开关保持结构,所述开关保持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磁铁对或磁铁与铁磁性件,或者开关保持结构由开关件(30)外壁与开关腔(104)内壁之间的过盈配合形成,或者其由分设于开关件(30)和开关腔(104)上的凹凸结构形成。
CN202123032604.9U 2021-12-03 2021-12-03 照明装置 Active CN2165565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2604.9U CN216556584U (zh) 2021-12-03 2021-12-03 照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2604.9U CN216556584U (zh) 2021-12-03 2021-12-03 照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6584U true CN21655658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39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2604.9U Active CN216556584U (zh) 2021-12-03 2021-12-03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65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33337A (en) Miniature flashlight
US7731385B2 (en) Multi-mode flashlight
CA2614709C (en) Multi-switch flashlight
US11493192B2 (en) Lighting system with detachable flashlight head
CA1045100A (en) Portable battery-operated electric light
US7140745B2 (en) Hand-held chargeable optoelectronic illuminating lamp
US10357096B2 (en) Pocket mirror
CN216556584U (zh) 照明装置
CN110260190B (zh) 一种防身手电筒
US20050128740A1 (en) Multipurpose led flashlights and components thereof
CN201892036U (zh) 一种工作灯
KR200391613Y1 (ko) 휴대용 랜턴
KR200467137Y1 (ko) 탈착식 차량용 트렁크 램프 조립체
JP3123169U (ja) 電子懐中電灯
CN202001849U (zh) 一种多功能工作灯
CN207687745U (zh) 一种带有cob光源装置的拉伸聚焦手电筒
CN106764591B (zh) 一种可更换头部的手电筒
CN220287188U (zh) 一种手柄发光手电筒
CN205372172U (zh) 手电筒
CN210069539U (zh) 一种新型手电筒
CN219606985U (zh) 一种可以快速拆装的带灯提手
CN210372959U (zh) 一种便携式的发光棒
KR200380426Y1 (ko) 전구 가동부재가 구비된 휴대용 탐조등
CN216432708U (zh) 一种发光箭尾及其箭
CN112162399B (zh) 一种易收纳的望远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