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3393U - 锁体 - Google Patents

锁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3393U
CN216553393U CN202122487339.7U CN202122487339U CN216553393U CN 216553393 U CN216553393 U CN 216553393U CN 202122487339 U CN202122487339 U CN 202122487339U CN 216553393 U CN216553393 U CN 2165533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locking
housing
assembly
lock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873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利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ulang Securit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873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33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33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33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壳体、锁芯拨轮、解锁连杆和主锁舌组件,锁芯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锁芯拨轮包括拨杆;解锁连杆包括杆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杆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杆体,并且位于拨杆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沿解锁方向移动;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杆体,并且与第一抵接部分别位于锁芯拨轮的相对两侧,第二抵接部位于拨杆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沿解锁方向移动;主锁舌组件设置于壳体,并选择性地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杆体与主锁舌组件传动连接,杆体沿解锁方向的移动用于带动主锁舌组件相对壳体缩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能够实现双向解锁,提升了解锁的便捷性。

Description

锁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锁体。
背景技术
现有的锁具用钥匙解锁时,通常只能沿某一方向转动才能实现解锁,而沿相反的另一方向旋转时会实现上锁。由于解锁时钥匙是可以360度旋转的,并且既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因此会出现在解锁过程中由于不清楚钥匙的旋转方向而实现上锁的现象,用户需要反向旋转钥匙才能解锁,延长了解锁时间,解锁的便捷性有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体,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包括壳体、锁芯拨轮、解锁连杆和主锁舌组件,锁芯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锁芯拨轮包括拨杆;解锁连杆包括杆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杆体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杆体,并且位于拨杆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沿解锁方向移动;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杆体,并且与第一抵接部分别位于锁芯拨轮的相对两侧,第二抵接部位于拨杆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沿解锁方向移动;主锁舌组件设置于壳体,并选择性地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杆体与主锁舌组件传动连接,杆体沿解锁方向的移动用于带动主锁舌组件相对壳体缩回。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杆体包括相对的滑动连接端和传动端,传动端与主锁舌组件传动连接,滑动连接端与壳体滑动连接,滑动连接端设有避让槽,避让槽用于避让锁芯拨轮,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于避让槽的相对两侧。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杆体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位于滑动连接端,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第一滑动部的一端与第二滑动部连接,第一滑动部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部间隔,第一抵接部设置于第一滑动部,第二抵接部设置于第二滑动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拨杆与第一抵接部相抵所需的转动角度等于拨杆与第二抵接部相抵所需的转动角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面,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抵接面,拨杆选择性地与第一抵接面或第二抵接面相抵,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共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拨叉组件和驱动组件,拨叉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拨叉组件与主锁舌组件连接,并与解锁连杆传动连接,驱动组件与拨叉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拨叉组件转动,从而带动主锁舌组件相对壳体伸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转动片,转动片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并连接于拨叉组件和杆体之间。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双向舌组件和防插件,双向舌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防插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并且选择性地止挡双向舌组件或者与双向舌组件分离,解锁连杆用于带动防插件与双向舌组件分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锁体还包括防插连杆和三角舌组件,防插连杆与防插件连接,三角舌组件设置于壳体,并选择性地相对壳体伸出或缩回,三角舌组件相对壳体伸出用于带动防插连杆移动,防插连杆的移动用于带动防插件与双向舌组件分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解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解锁件设置于解锁连杆的移动路径,防插连杆设置于解锁件的转动路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通过将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于锁芯拨轮的相对两侧,并且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均位于拨杆的转动路径,使得拨杆沿任意方向转动都能带动杆体沿解锁方向移动,实现锁体的双向解锁,避免出现在需要解锁时实现上锁的现象,节省了解锁时间,提升了解锁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锁体的结构简图。
图3是图2所示的锁体的爆炸图。
图4是图1所示的锁体的解锁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的锁体的拨杆与第一抵接部相抵实现解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的锁体的拨杆与第二抵接部相抵实现解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市面上的锁体大多能通过旋转钥匙带动锁芯转动解锁,通过旋转钥匙解锁时,需要钥匙沿着特定方向转动才能解锁,例如,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钥匙时能够解锁,沿着逆时针方向转动钥匙时会上锁。
对于已经安装好的锁体,人们需要记住钥匙的转动方向,才能够实现快速解锁,但是如果忘记解锁时钥匙的转动方向或者不清楚钥匙的转动方向,可能会出现转动钥匙而实现上锁的现象,此时用户需要反向旋转钥匙才能解锁,延长了解锁时间。
对于未安装好的锁体,因为门扇的开启方向和安装方向都不确定,也就导致了解锁时钥匙的转动方向的不确定。例如,当锁体用于左开的门扇时,逆时针旋转钥匙可以带动锁芯转动解锁,当该锁体用于右开的门扇时,逆时针旋转钥匙则会带动锁芯转动上锁,即,锁体的解锁方向会根据门扇的开启方向和安装方向发生变化,给用户带来困扰,限制了锁体的适用范围。
为了解决至少部分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一种沿任意方向转动钥匙都能实现解锁的锁体,避免出现在需要解锁时实现上锁的现象,节省了解锁时间,提升了解锁的便捷性,也使得锁体的解锁方向不受门扇的开启方向和安装方向的影响,提升了锁体的适用范围。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提供的锁体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体1,包括壳体10、锁芯拨轮20、解锁连杆30和主锁舌组件40,锁芯拨轮2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锁芯拨轮20包括拨杆21;解锁连杆30包括杆体32、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杆体32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第一抵接部34设置于杆体32,并且位于拨杆21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21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移动;第二抵接部36设置于杆体32,并且与第一抵接部34分别位于锁芯拨轮20的相对两侧,第二抵接部36位于拨杆21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21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移动;主锁舌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并选择性地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杆体32与主锁舌组件40传动连接,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的移动用于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
壳体10包括底壳12和侧板14,侧板14连接于底壳1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底壳12大致呈矩形板状结构,底壳12可以用于设置锁芯拨轮20、解锁连杆30和主锁舌组件40。
侧板14大致呈长条形,锁体1可以通过侧板14安装于门板上,例如,侧板14可以设置多个螺钉孔,螺钉孔可以用于螺钉的穿设,以将锁体1固定于门板。侧板14还包括多个锁舌避位孔,以使锁体1的锁舌伸出于侧板14,从而与门框上的锁舌孔配合实现上锁。
锁芯拨轮2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锁芯拨轮20包括拨杆21,拨杆21大致为矩形杆状结构,可以用于拨动解锁连杆30;另外,锁芯拨轮20还包括拨轮主体23,拨轮主体23大致为圆柱体结构,拨轮主体23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拨轮主体23可以由钥匙带动转动,例如,拨轮主体23可以设置与钥匙的形状适配的钥匙孔。拨杆21凸出于拨轮主体23,在本实施例中,拨杆21与拨轮主体23为一体设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拨杆21和拨轮主体23还可以通过焊接、插接、粘接等其他方式连接。
解锁连杆3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且位于拨杆21的转动路径,使得拨杆21的转动可以带动解锁连杆30移动。在本实施例中,拨杆21沿正向转动或者沿反向转动都会带动解锁连杆30沿着解锁方向D移动,实现锁体1的双向解锁,节省了解锁时间,提升了解锁的便捷性,其中,解锁方向D指的是解锁连杆30能够最终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解锁的移动方向。在本实施例中,正向指的是顺时针方向,反向指的是逆时针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正向还可以指逆时针方向,相应地,反向指顺时针方向。
请参阅图2和图3,解锁连杆30包括杆体32、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其中,杆体32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例如,杆体32可以由拨杆21带动而沿解锁方向D移动。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均设置于杆体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34设置于杆体32的中间位置,第一抵接部34可以焊接于杆体32,第二抵接部36设置于杆体32的末端,第二抵接部36可以与杆体32一体设置,根据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位置的不同,实现与杆体32的不同连接方式,能够简化解锁连杆30的制造工艺,节省生产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均可以与杆体32一体设置,或者,第一抵接部34可以粘接于杆体32,第二抵接部36可以焊接于杆体32,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满足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均设置于杆体32的目的即可。
杆体32与主锁舌组件40传动连接,使得杆体32的移动能够带动主锁舌组件40的转动,从而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锁体1的解锁。例如,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的移动用于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
杆体32包括相对的滑动连接端321和传动端323,其中,传动端323与主锁舌组件40传动连接,用于带动主锁舌组件40移动;滑动连接端321与壳体10滑动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4,传动端323大致为弯杆状结构,传动端323设有条形孔3231,条形孔3231大致为长圆形,并且沿解锁方向D(图1)延伸。条形孔3231可以用于传动端323的限位,使得传动端323沿解锁方向D移动。例如,锁体1还设有限位柱(图未示),限位柱可以穿过条形孔3231与底壳12固定连接,从而对传动端323进行限位,避免传动端323的随意移动。
滑动连接端321设有避让槽3211,避让槽3211用于避让锁芯拨轮20,使得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移动时不会与锁芯拨轮20发生干涉,从而解锁连杆30的移动更加顺畅。
杆体32包括第一滑动部325和第二滑动部327,第一滑动部325和第二滑动部327位于滑动连接端321。第一滑动部325和第二滑动部327大致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滑动部325的一端与第二滑动部327连接,第一滑动部325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动部327间隔,使得滑动连接端321大致呈“U”形,其中,避让槽3211由第一滑动部325和第二滑动部327配合形成。
第一滑动部325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动部325设有第一限位孔3251,第一限位孔3251大致为长圆形,沿解锁方向D延伸。第一限位孔3251为通孔,可以用于第一滑动部325的限位,例如,限位柱可以穿过第一限位孔3251与底壳12固定连接,从而对第一滑动部325进行限位,避免第一滑动部325的随意移动。由于第一限位孔3251的延伸方向与条形孔3231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第一限位孔3251还可以与条形孔3231配合,解锁连杆30仅能沿解锁方向D移动,避免解锁连杆30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位。
第二滑动部327可滑动地设置于壳体1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滑动部327设有第二限位孔3272,第二限位孔3272大致为长圆形,沿解锁方向D延伸。第二限位孔3272为通孔,可以用于第二滑动部327的限位,例如,限位柱可以穿过第二限位孔3272与底壳12固定连接,从而对第二滑动部327进行限位,避免第二滑动部327的随意移动。由于第二限位孔3272的延伸方向第一限位孔3251和与条形孔3231的延伸方向相同,使得第二限位孔3272还可以与第一限位孔3251和条形孔3231配合,进一步限定解锁连杆30的移动方向。
第一抵接部34位于拨杆21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21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移动。例如,第一抵接部34设置于第一滑动部32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34大致为“L”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抵接部34还可以为条形,满足与拨杆21相抵的目的即可。第一抵接部34包括第一抵接面341,第一抵接面341用于与拨杆21相抵。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341与解锁方向D垂直。
第二抵接部36位于拨杆21的转动路径,以在拨杆21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移动。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分别位于锁芯拨轮20的相对两侧,例如,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分别设置于避让槽3211的相对两侧,使得锁芯拨轮20沿正向或者反向转动时拨杆21均能带动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移动,实现锁体1的双向解锁,避免出现在需要解锁时实现上锁的现象,节省了解锁时间,提升了解锁的便捷性。另外,双向解锁还使得锁体1的解锁方向D不会随门扇的开启方向和安装方向发生变化,扩大了锁体1的适用范围。
第二抵接部36设置于第二滑动部327。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接部36大致为条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抵接部36还可以为“L”形,满足与拨杆21相抵的目的即可。第二抵接部36包括第二抵接面361,第二抵接面361用于与拨杆21相抵,即,拨杆21选择性地与第一抵接面341或第二抵接面361相抵,拨杆21与第一抵接面341相抵或者与第二抵接面361相抵均可以带动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移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面341与第二抵接面361共面,能够提升解锁连杆30的外观一致性,并且利于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的同步加工,简化解锁连杆30的制造工艺。
在本实施例中,拨杆21与第一抵接部34相抵所需的转动角度等于拨杆21与第二抵接部36相抵所需的转动角度,使得用户沿正向转动钥匙实现解锁与沿反向转动钥匙实现解锁所转动的角度相等,提升了用户解锁时的手感。
请继续参阅图3,主锁舌组件40设置于壳体10,并选择性地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其中,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时,锁体1为上锁状态,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时,锁体1为解锁状态。主锁舌组件40包括主锁舌42和主锁舌连接件44,其中,主锁舌连接件44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主锁舌42连接于主锁舌连接件44,并且可伸出壳体10外。主锁舌连接件44设有开口441,开口441大致为倒立的“几”字形。
请参阅图5和图6,锁体1还包括拨叉组件60和驱动组件80,拨叉组件6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拨叉组件60与主锁舌组件40连接,并与解锁连杆30传动连接,使得解锁连杆30可以带动拨叉组件60转动,拨叉组件60的转动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锁体1的解锁。驱动组件80与拨叉组件60传动连接,以驱动拨叉组件60转动,从而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实现锁体1的上锁。
拨叉组件60包括第一传动件61和第二传动件63,其中,第一传动件61与驱动组件80传动连接,以在驱动组件80的驱动下转动,第一传动件61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传动件63转动。第二传动件63与解锁连杆30传动连接,并伸入开口441(图3)内,使得第二传动件63的转动可以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或者缩回。当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移动时,解锁连杆30带动第二传动件63转动,例如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锁体1的解锁。当驱动组件80带动第二传动件63转动时,例如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伸出,实现锁体1的上锁。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80为驱动电机和减速箱,减速箱与第一传动件61传动连接,驱动电机可以通过驱动减速箱转动,带动第一传动件61转动。
请继续参阅图3,锁体1还包括转动片100,转动片10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连接于拨叉组件60和杆体32(图2)之间。转动片100包括转动本体101和抵接凸缘104,抵接凸缘104自转动本体101向外凸出,抵接凸缘104可以与解锁连杆30相抵,使得解锁连杆30的移动可以带动转动片100转动,转动片100的转动带动第二传动件63转动,实现锁体1的解锁。
转动本体101可以与第二传动件63啮合,例如,转动本体101和第二传动件63均可以设置轮齿,通过两者的轮齿之间的啮合,实现转动本体101与第二传动件63之间平稳传动。
请继续参阅图5和图6,锁体1还包括双向舌组件120和防插件130,双向舌组件120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防插件13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并且选择性地止挡双向舌组件120或者与双向舌组件120分离,解锁连杆30用于带动防插件130与双向舌组件120分离。
双向舌组件120具有伸出状态和缩回状态,其中,伸出状态指的是双向舌组件120相对壳体10伸出,缩回状态指的是双向舌组件120相对壳体10缩回。双向舌组件120会受门框的挤压作用力而缩回壳体10内,并在挤压作用消失时伸出壳体10外。
防插件130选择性地与双向舌组件120相抵或者分离,用于止挡双向舌组件120处于缩回状态。防插件130具有防插状态和防插解除状态,其中,防插状态指的是双向舌组件120处于伸出状态时,防插件130与双向舌组件120相抵;防插解除状态指的是防插件130与双向舌组件120分离时,双向舌组件120处于伸出状态或者缩回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解锁连杆30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之前,需要带动防插件130处于防插解除状态。
锁体1还包括防插连杆150和三角舌组件170,防插连杆150与防插件130连接,三角舌组件170设置于壳体10,并选择性地相对壳体10伸出或缩回,三角舌组件170相对壳体10伸出用于带动防插连杆150移动,防插连杆150的移动用于带动防插件130与双向舌组件120分离。
防插连杆150可移动地设置于底壳12,并且可以沿解锁方向D或者与解锁方向D相反的方向移动。防插连杆150包括第一连接部152和第二连接部154,其中,第一连接部152与防插件130连接,第二连接部15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152,第二连接部154与三角舌组件170传动连接。
三角舌组件170包括三角舌171和三角舌连接件173,三角舌171连接于三角舌连接件173,三角舌连接件173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以带动三角舌171伸出壳体10外或者缩回到壳体10。三角舌连接件173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54传动连接,以带动防插连杆150沿与解锁方向D相反的方向移动。三角舌组件170还包括三角舌弹性件175,三角舌弹性件175绕设于三角舌连接件173,以提供三角舌171伸出壳体10的作用力。
锁体1还包括解锁拨片180,解锁拨片180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壳12。解锁拨片180设置于三角舌连接件173的移动路径,防插连杆150设置于解锁拨片180的转动路径,例如,防插连杆150的第二连接部154设置于解锁拨片180的转动路径。当三角舌连接件173伸出时,会带动解锁拨片180转动,例如,沿顺时针转动,解锁拨片180的转动带动第二连接部154沿与解锁方向D相反的方向移动,使得防插连杆150带动防插件130与双向舌组件120分离,实现了三角舌171的伸出解除防插的效果,避免关门时由于双向舌组件120的防插导致的双向舌组件120撞击门框的现象。
锁体1还包括解锁件190,解锁件190可转动地设置于壳体10,解锁件190设置于解锁连杆30的移动路径,以使解锁连杆30的移动可以带动解锁件190转动,防插连杆150设置于解锁件190的转动路径,使得解锁件190的转动可以带动防插连杆150移动,实现双向舌组件120的解除防插。
请参阅图2和图3,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1的双向解锁的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锁芯拨轮2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至拨杆21与第一抵接部34相抵时,拨杆21的转动带动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移动,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的移动带动转动片100沿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二传动件63沿逆时针转动,第二传动件63再带动主锁舌组件40相对壳体10缩回,实现锁体1的解锁。另外,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的移动带动防插件130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使得防插件130与双向舌组件120分离,防插件130处于防插解除状态,使得双向舌组件120能够受门框挤压而相对壳体10缩回。
锁芯拨轮20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至拨杆21与第二抵接部36相抵时,拨杆21的转动也会带动解锁连杆30沿解锁方向D移动,最终实现锁体1的解锁。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锁体1,通过将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分别设置于锁芯拨轮20的相对两侧,并且第一抵接部34和第二抵接部36均位于拨杆21的转动路径,使得拨杆21沿任意方向转动都能带动杆体32沿解锁方向D移动,实现锁体1的双向解锁,避免出现在需要解锁时实现上锁的现象,节省了解锁时间,提升了解锁的便捷性。另外,双向解锁还使得锁体1的解锁方向D不会随门扇的开启方向和安装方向发生变化,扩大了锁体1的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锁芯拨轮,所述锁芯拨轮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锁芯拨轮包括拨杆;
解锁连杆,所述解锁连杆包括杆体、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杆体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杆体,并且位于所述拨杆的转动路径,以在所述拨杆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杆体沿解锁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杆体,并且与所述第一抵接部分别位于所述锁芯拨轮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拨杆的转动路径,以在所述拨杆的转动作用下带动所述杆体沿所述解锁方向移动;以及
主锁舌组件,所述主锁舌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并选择性地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或缩回,所述杆体与所述主锁舌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杆体沿所述解锁方向的移动用于带动所述主锁舌组件相对所述壳体缩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相对的滑动连接端和传动端,所述传动端与所述主锁舌组件传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端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连接端设有避让槽,所述避让槽用于避让所述锁芯拨轮,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所述第二抵接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避让槽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包括第一滑动部和第二滑动部,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位于所述滑动连接端,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滑动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动部间隔,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相抵所需的转动角度等于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二抵接部相抵所需的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包括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部包括第二抵接面,所述拨杆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抵接面或所述第二抵接面相抵,所述第一抵接面与所述第二抵接面共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拨叉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拨叉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拨叉组件与所述主锁舌组件连接,并与所述解锁连杆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拨叉组件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拨叉组件转动,从而带动所述主锁舌组件相对所述壳体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转动片,所述转动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连接于所述拨叉组件和所述杆体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双向舌组件和防插件,所述双向舌组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防插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并且选择性地止挡所述双向舌组件或者与所述双向舌组件分离,所述解锁连杆用于带动所述防插件与所述双向舌组件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防插连杆和三角舌组件,所述防插连杆与所述防插件连接,所述三角舌组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并选择性地相对所述壳体伸出或缩回,所述三角舌组件相对所述壳体伸出用于带动所述防插连杆移动,所述防插连杆的移动用于带动所述防插件与所述双向舌组件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还包括解锁件,所述解锁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解锁件设置于所述解锁连杆的移动路径,所述防插连杆设置于所述解锁件的转动路径。
CN202122487339.7U 2021-10-15 2021-10-15 锁体 Active CN2165533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7339.7U CN216553393U (zh) 2021-10-15 2021-10-15 锁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87339.7U CN216553393U (zh) 2021-10-15 2021-10-15 锁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3393U true CN216553393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7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87339.7U Active CN216553393U (zh) 2021-10-15 2021-10-15 锁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33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78850U (zh) 全自动锁
CN105649427A (zh) 机械门锁
CN212336961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锁
CN109577750B (zh) 一种电子锁
CN216553393U (zh) 锁体
CN113863781A (zh) 锁体
WO2023274348A1 (zh) 锁扣装置
CN215407947U (zh) 一种锁体结构
CN210264228U (zh) 一种手动离合装置
CN111742107B (zh) 一种具备机械锁功能和电子锁功能的双重功能锁体
CN110952838A (zh) 一种双向联动解锁的转块及具有该转块的锁体
CN211691913U (zh) 锁舌的锁定与解锁机构及全自动锁
CN215717902U (zh) 锁体和门
CN219605068U (zh) 一种机电分离式电子锁
CN216665281U (zh) 一种电子锁体
CN210013586U (zh) 一种快速锁开门的电子锁体
CN214463298U (zh) 门窗锁闭传动器
CN216714125U (zh) 自动锁体的锁芯解锁组件以及自动锁体
CN211397026U (zh) 全自动锁
CN204238655U (zh) 能够对门扇实施多种锁闭状态的锁具及应用的多点锁系统
CN214659503U (zh) 一种隐藏式门把手的机械式推出机构
CN216921690U (zh) 自动锁体的主传动件复位机构以及自动锁体
CN210370230U (zh) 一种锁体
CN217975764U (zh) 一种锁具和智能门锁
CN216476758U (zh) 一种能自动锁定的锁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