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2334U -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2334U
CN216552334U CN202121137421.0U CN202121137421U CN216552334U CN 216552334 U CN216552334 U CN 216552334U CN 202121137421 U CN202121137421 U CN 202121137421U CN 216552334 U CN216552334 U CN 216552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umping device
pump
outlet structur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374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习洪
周超
谭秋荀
张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374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2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2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23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所述池体出水结构用于初雨调蓄池的排放,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所述池体出水结构中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所述第二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第一抽水装置用于将水抽至雨水管,第二抽水装置用于将水抽至污水管,可广泛应用于化粪池改造技术领域。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粪池改造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合流制小区开始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由于污水和雨水可以分开输送,小区内的化粪池可以取消,生活污水可以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
化粪池需要取消还有如下理由:1、化粪池在进行化粪时(也即正常工作时),其会产生大量的沼气,其沼气含量能够达到二氧化碳的30倍,进而引发的温室效应,也极易发生中毒、爆炸等事故;2、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后BOD可降低20%,再排放至污水处理厂,从而降低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减少了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所需要的碳源和氮、磷物质。
同时,基于改造后的初雨调蓄池,当初雨调蓄池内的水量增加形成积存时,其内部的初雨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聚集发酵,且不存在较多不可分解的杂质以及细菌,如果直接流放至海水或者河水中,会形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化粪池是已经存在的具有一定空间的设施,直接废弃浪费了用地资源和现有设备。如果把废弃的化粪池用于降雨过程中的初水的调蓄,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化粪池改造为初雨调蓄池后作为初雨的存储设备,在一次降雨周期中收集到初雨后需要在下一次降雨周期到来之前将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排出,以便在下一次降雨时可以继续用于存储初雨。
基于上述思路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如何将初雨从初雨调蓄池内排出。
基于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所述池体出水结构用于初雨调蓄池的排放,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所述池体出水结构中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所述第二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位于靠近所述初雨调蓄池的顶面。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位于靠近所述初雨调蓄池的底面。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抽水装置与雨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输送至雨水管。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二抽水装置与污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输送至污水管。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改造:所述化粪池内部的隔墙被拆除。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改造:还包括一用于输送污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化粪池主体的两端,一端连接污水管,另一端连接下游管道。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第一抽水装置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均为抽水泵。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抽水泵的入水口设置有拦渣装置,以对流入所述抽水泵的初雨进行拦渣。
在第一方面中,所述拦渣装置为格栅,所述格栅罩设在所述抽水泵的入水口处,所述格栅包络住所述抽水泵的整个入水口,以将渣拦截在所述抽水泵之外。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所述初雨调蓄池包括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通过在初雨调蓄时内设置第一抽水装置、第二抽水装置进行排水,且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是按照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即:将第一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以及将第二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第一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进而达到将初雨调蓄池内的水分层抽出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初雨调蓄池,2、第一抽水装置,3、第二抽水装置,4、抽水泵, 5、抽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化粪池是已经存在的具有一定空间的设施,直接废弃浪费了用地资源和现有设备资源。如果把废弃的化粪池用于小区的初雨调蓄,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一方面可以大大削减小区的面源污染,同时改造成本也很低。
如图1-3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通过在初雨调蓄时内设置第一抽水装置、第二抽水装置进行排水,且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是按照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即:将第一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以及将第二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第一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进而达到将初雨调蓄池内的水分层抽出的技术效果,为了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以支持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所述池体出水结构用于初雨调蓄池1的排放,所述初雨调蓄池1由化粪池改造而成;所述池体出水结构中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其中,所述第一抽水装置2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所述第二抽水装置3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在进行抽水之前,需要使初雨调蓄池进行一定周期的自然沉降,沉降过程中,会将水中的大颗粒且质量较重的杂质沉入池底,因此,靠近初雨调蓄池1池顶的水相对于池底的水含杂质量较少,可以排入雨水管,而位于初雨调蓄池1底部的水杂质含量较多,可以排入污水管,所以需要将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按照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即按照上述第一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的方式进行设置,通过该设置方式将初雨调蓄池内的雨水分层排出;
在上述第一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第一高度位置的具体设置方式,该设置方式包括,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位于靠近所述初雨调蓄池1的池顶,且初雨调蓄池1的第一高度位置处设置的是第一抽水装置2,第一抽水装置2将第一高度位置的含杂质较少的雨水抽出并排放;
以及针对第一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的基础之上,请继续参照图3,提出一种第二高度位置的具体设置方式,该设置方式包括,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位于靠近所述初雨调蓄池1的底面,且初雨调蓄池1的第二高度位置处设置的是第二抽水装置3,第二抽水装置 3将第二高度位置的含杂质较多的水抽水并排放;
雨水在经过自然沉降后,位于靠近初雨调蓄池顶部的雨水含杂质量少于位于靠近初雨调蓄池顶部的雨水含杂质量,所以,雨水被抽出后,需要进入不同的管道进行处理,所述第一抽水装置2与雨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初雨调蓄池1中的初雨输送至雨水管,以及,
所述第二抽水装置3与污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初雨调蓄池1中的初雨输送至污水管;
相对应地,初雨调蓄池内的雨水分层进入雨水管以及污水管后,最终会进入不同的雨水处理终端,例进入污水处理厂、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杂质含量较高,处理的工序和处理成本更高,所以本方案中,通过第二抽水装置3抽出的含杂质较多的水会进入与污水处理厂类型相同的雨水处理终端,进行深度处理;而进入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自然环境的水杂质含量较少,会重新回到地面进行自然生态的循环,所以第一抽水装置2抽取的含杂质较少的水最终会进入类似于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类型的雨水处理终端;进入类似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类型的雨水终端,会节省大量处理成本。
利用高度差设置的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将初雨调蓄池内的雨水分层抽出时,需要保持初雨调蓄池内形成稳定通畅的水流空间,即,在分层抽出的过程中,不能出现较大的波动,以避免位于初雨调蓄池靠近池顶位置的水重新变的浑浊,所以,需要对现有的化粪池进行改造,现有的化粪池中部设置有若干隔板,隔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通过雨水的通道,当通过隔板隔离的相邻空间内的水进行流动时,无法形成上下两个自化粪池的一端至另一端通畅无阻的出水口,所以需要将现有的化粪池改造成复合分层抽水的初雨调蓄池,所述初雨调蓄池1由化粪池通过以下方式改造而成,具体为:所述化粪池内部的隔墙被拆除,拆除后初雨调蓄池1内的水位波动将至最低,即:当雨水进入后以液面以下的高度进行波动,而不需要通过翻越隔墙产生重力降落,即本领域公知的“跌水”,以对初雨调蓄池1内的水进行反复波动,进而形成搅动,也即在不断的波动中会使雨水内的杂质难以顺利沉降,进而使得按照高度差设置的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无法进行分层抽取;故,拆除隔墙有利于沉降,进而方便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进行分层抽水;
基于上述关于化粪池改造为初雨调蓄池的方式,本实施例还提出另一种将初雨调蓄池 1改造成化粪池的改造方式:还包括一用于输送污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化粪池主体的两端,一端连接污水管,另一端连接下游管道,即通过贯穿设置于化粪池的连接管来输送污水管道的污水,使雨水管道的初雨流入至由化粪池改造的初雨调蓄池1,以进行上述步骤的分层抽水。
请参阅图1,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优选采用抽水泵4,且当抽水泵4抽水时,会将大量的杂质吸附在抽水泵4的入水口出,进而跟随水流一通进入抽水泵4内部,并有对抽水泵4造成堵塞的风险,为解决该风险,本实施例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包括:在所述抽水泵4的入水口设置有拦渣装置,以对流入所述抽水泵4的初雨进行拦渣,防止杂质跟随雨水的水流一同进入抽水泵4中堵塞抽水泵4的内部通道;
具体地,拦渣装置为:格栅,所述格栅罩设在所述抽水泵4的入水口处,所述格栅包络住所述抽水泵4的整个入水口,以将水中的杂质拦截在所述抽水泵4之外,格栅类似于蜂窝状或者渔网装,用于将大颗粒杂质以及沉渣拦截在抽水泵4之外。
为进一步理解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的设置位置,请参照图1以及图3,所述池体出水结构中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分别位于初雨调蓄池1的两侧,图3可以看出,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3呈高度差设置,且第一抽水装置2位于初雨调蓄池1靠近池顶的位置,第二抽水装置3位于初雨调蓄池1靠近池底的位置。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第一抽水装置2和第二抽水装置 3均为抽水泵4,抽水泵4的出水口连通一抽水管6,抽水管6穿设至初雨调蓄池1,用以将初雨调蓄池1内的水抽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通过在初雨调蓄时内设置第一抽水装置、第二抽水装置进行排水,且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是按照高度差的方式设置,即:将第一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以及将第二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第一高度位置高于第二高度位置,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基于上述的设置方式,进而达到将初雨调蓄池内的水分层抽出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还提出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所述初雨调蓄池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
由于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为同一发明构思下的一个实施例,其部分结构完全相同,因此对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实质相同的结构不在详细阐述,未详述部分请参阅实施例一即可。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1)

1.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池体出水结构用于初雨调蓄池的排放,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
所述池体出水结构中设置有第一抽水装置和第二抽水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一高度位置处,所述第二抽水装置设置在第二高度位置处,且所述第一高度位置高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高度位置位于靠近所述初雨调蓄池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高度位置位于靠近所述初雨调蓄池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装置与雨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输送至雨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与污水管连通,用于将所述初雨调蓄池中的初雨输送至污水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改造:
所述化粪池内部的隔墙被拆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改造:
还包括一用于输送污水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化粪池主体的两端,一端连接污水管,另一端连接下游管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水装置与所述第二抽水装置均为抽水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水泵的入水口设置有拦渣装置,以对流入所述抽水泵的初雨进行拦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渣装置为格栅,所述格栅罩设在所述抽水泵的入水口处,所述格栅包络住所述抽水泵的整个入水口,以将渣拦截在所述抽水泵之外。
11.一种初雨调蓄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初雨调蓄池由化粪池改造而成,所述初雨调蓄池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
CN202121137421.0U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552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7421.0U CN216552334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7421.0U CN216552334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2334U true CN21655233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37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3742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552334U (zh) 2021-05-25 2021-05-25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2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143897U (zh) 一种多功能雨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系统
CN105887968A (zh) 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海绵式立体雨水回用调蓄系统
CN101692782B (zh) 生化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滴灌施肥设施
CN216552334U (zh) 一种基于多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CN204702570U (zh) 一种多点回流的折板厌氧反应器系统
CN214141810U (zh) 一种调蓄池系统
CN207101976U (zh) 一种排水装置
CN114319266A (zh) 一种高原煤矿塌陷区修整地灌溉系统的建造方法
CN212894351U (zh) 一种小型低能耗初期雨水处理系统
CN216552331U (zh) 一种基于重力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CN105217889A (zh) 一种油脂杂质和污水一体化净化系统
CN216552333U (zh) 一种基于单泵排空的池体出水结构及应用其的初雨调蓄池
CN104609553B (zh) 联户式污水处理装置
CN208667401U (zh) 一种基于abr工艺的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19603356U (zh) 一种村镇污水联合处理装置
CN216552365U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泵排出水的初雨调蓄池
CN215858146U (zh) 一种用于对初雨进行调蓄的初雨调蓄池
CN210174723U (zh) 一种房车用雨水收集循环利用滴灌系统
CN206447639U (zh)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及系统
CN216552364U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重力出水的初雨调蓄池
CN206986983U (zh) 小区中水回用系统及小区供排水系统
CN219887122U (zh) 一种适用于截流式合流制的调蓄池系统
CN116081806A (zh) 一种村镇污水联合处理装置
CN205045962U (zh) 一种油脂杂质和污水一体化净化系统
CN211690641U (zh) 一种厂区雨水收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