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50234U - 复合胶带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复合胶带及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50234U
CN216550234U CN202123138262.9U CN202123138262U CN216550234U CN 216550234 U CN216550234 U CN 216550234U CN 202123138262 U CN202123138262 U CN 202123138262U CN 216550234 U CN216550234 U CN 2165502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layer
battery
bonding
battery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3826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方俊
罗自皓
王燕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3826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502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502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502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胶带及电池,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复合胶带包括:第一胶粘层和可撕层;可撕层包括粘接段和折弯段;粘接段的长度小于折弯段的长度,粘接段与第一胶粘层的第一粘接面粘接,粘接段位于第一胶粘层和折弯段之间;第一胶粘层的第二粘接面用于与电芯粘接。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胶粘层;电芯设置在壳体内并且电芯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胶粘层,胶粘层分别与电芯和壳体粘接。在电芯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粘贴复合胶带并使复合胶带的可撕层的折痕处紧靠电芯的底壁设置,将贴有复合胶带的电芯放入壳体内,从暴露在壳体外的可撕层的末端将复合胶带的可撕层从第一胶粘层上撕下,进而电芯可与壳体粘接固定。

Description

复合胶带及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胶带及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都通过电池进行驱动。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壳体、泡棉和至少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芯;壳体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电芯和泡棉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电芯背离泡棉的表面与壳体抵接,泡棉背离电芯的表面与壳体抵接,通过泡棉使得电芯与壳体过盈配合,从而电芯与壳体紧配固定;电芯包括至少两个子电芯,至少两个子电芯并排设置构成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芯组;子电芯包括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和设置在芯壳内的卷芯。
然而,当电池受到冲击时会使得电芯相对于壳体发生位移,从而电芯的内部结构出现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胶带及电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当电池受到冲击时会使得电芯相对于壳体发生位移,从而电芯的内部结构出现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复合胶带,包括第一胶粘层和可撕层;
所述可撕层包括粘接段和折弯段;
所述粘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折弯段的长度,所述粘接段所述第一胶粘层的第一粘接面粘接,所述粘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胶粘层和所述折弯段之间;
所述第一胶粘层的第二粘接面用于与电芯粘接,所述第一粘接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面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粘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胶粘层的长度。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胶粘层的长度方向,所述折弯段和所述粘接段的折痕处与所述第一胶粘层上紧靠所述折痕处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1mm~20 mm。
可选地,所述可撕层为离型膜或离型纸;和/或,所述可撕层背离所述第一胶粘层的表面为非光滑面。
可选地,所述可撕层为PET膜、PE膜或OPP膜。
可选地,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可撕层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电芯的粘接力。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折弯段和所述粘接段之间的折弯虚断线;
沿第一方向,折弯虚断线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裁断孔,裁断孔贯穿可撕层。
可选地,第一方向垂直于可撕层的长度方向,折弯虚断线的两端与相邻的可撕层的长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
可选地,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胶粘层和泡棉层;
所述第一胶粘层覆盖所述泡棉层的表面设置并与所述泡棉层粘接;
所述第二胶粘层用于与电芯的表面粘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芯和胶粘层;
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电芯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所述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分别与所述电芯和所述壳体粘接。
可选地,还包括两个保护片;
所述电芯包括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
所述两个保护片分别粘接在所述芯壳相对的两面上;
所述胶粘层粘接在所述保护片背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壳体粘接,所述胶粘层与所述保护片的粘接力小于所述保护片与所述芯壳的粘接力。
可选地,所述保护片的厚度为0.04mm~0.6mm;和/或,
所述保护片为PET片材、PC片材、PI片材、高密度聚乙烯片材或间位芳纶纤维片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胶带及电池,包括:第一胶粘层和可撕层;可撕层包括粘接段和折弯段;粘接段的长度小于折弯段的长度,粘接段与第一胶粘层的第一粘接面粘接,粘接段位于第一胶粘层和折弯段之间;第一胶粘层的第二粘接面用于与电芯粘接,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在电芯的两个相对表面上粘贴复合胶带,复合胶带的可撕层在第一胶粘层的末端沿朝向第一胶粘层的首端的方向弯折并使得可撕层的末端超过第一胶粘层的首端,从而将贴有复合胶带的电芯放入壳体后,可撕层的末端位于壳体外,通过拉扯位于壳体外的可撕层的末端以将复合胶带的可撕层从第一胶粘层上撕下,进而电芯的两个相对表面均通过第一胶粘层与壳体粘接,从而在电池受到冲击时电芯不会相对于壳体位移,避免了电芯的内部结构出现损坏,进而提升电池的机械可靠性;可撕层的设置,使得贴有第一胶粘层的电芯能够放入壳体内。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展开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折叠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仰视图;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泡棉层的复合胶带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泡棉层的复合胶带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有保护片的电池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一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二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三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复合胶带;
11-可撕层;111-粘接段;112-折弯段;
113-折弯虚断线;1131-裁断孔;
12-第一胶粘层;
20-泡棉层;
30-第二胶粘层;
40-电芯;
50-壳体;
60-保护片;
70-胶粘层;
81-转接板;
82-缓冲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应当理解的是,下面的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方法中各步骤的执行顺序。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各个步骤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能够以任意可能的顺序并且能够以循环的方式来执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电子产品都通过电池进行驱动。其中,锂离子电池因为其使用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点在各领域的电子产品中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电池包括壳体、泡棉和至少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芯;壳体为一体式的筒状结构;电芯和泡棉并排设置在壳体内,电芯背离泡棉的表面与壳体抵接,泡棉背离电芯的表面与壳体抵接,通过泡棉使得电芯与壳体过盈配合,从而电芯与壳体紧配固定;电芯包括至少两个子电芯,至少两个子电芯并排设置构成一个长方体形的电芯组;子电芯包括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和设置在芯壳内的卷芯。
然而,当电池受到冲击时会使得电芯相对于壳体发生位移,从而电芯的内部结构出现损坏。
经过仔细分析,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芯通过泡棉与壳体过盈配合,即利用泡棉与电芯的摩擦力和泡棉与壳体的内壁的摩擦力,使得电芯与壳体采用较大过盈配合,即泡棉的压缩量较大,但是在电池受到冲击时冲击力会使得电芯相对于壳体产生位移,从而导致电芯的内部结构出现损坏,即电池的机械可靠性低;与此同时,采用较大过盈的配合方式使得电芯与壳体紧固连接,会使得壳体变形并且壳体的较多空间需要用于泡棉的压缩,从而使得电芯的尺寸变小,进而使得电芯容量降低。
为此,本公开地发明人摒弃了使用压缩量大的泡棉固定电芯和壳体的方案,采用轻微过盈和粘接相结合的方式固定电芯和壳体,不仅避免了壳体变形而且还能够增加电芯的体积,从而增加电池的容量。本公开地发明人首先想到的方式是使用双面胶带分别粘接电芯和壳体,但是,在电芯与壳体轻微过盈的前提下,粘贴有双面胶带的电芯根本无法装入壳体内,即便仅在电芯的一个侧面上设置双面胶带也无法装入壳体内,这是由于在电芯装入的过程中,双面胶带会与壳体的内壁粘接,从而电芯无法装入壳体。
有鉴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复合胶带,第一胶粘层和可撕层;可撕层包括粘接段和折弯段;粘接段的长度小于折弯段的长度,粘接段与第一胶粘层的第一粘接面粘接,粘接段位于第一胶粘层和折弯段之间;第一胶粘层的第二粘接面用于与电芯粘接,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相对设置。粘贴有复合胶带的电芯装入壳体的过程中可撕层与壳体接触,以确保第一胶粘层不与壳体粘接;在电芯装入壳体后,折弯段和粘接段的折痕处紧靠壳体的底壁设置,由于粘接段的长度小于折弯段的长度,折弯段的末端可以位于壳体外,通过拉扯暴露在壳体外的折弯段的末端可将可撕层从第一胶粘层上撕下,同时由于电芯和壳体轻微过盈配合,自然使得第一胶粘层的第一粘接面与壳体粘接;通过复合胶带,电芯可以单面与壳体粘接,或者,电芯的两个相对表面与壳体粘接,从而避免了电芯相对于壳体位移并可提高电池的机械可靠性。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胶带及电池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展开立体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正视图;图3为本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折叠正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爆炸图;图5为本实施例的复合胶带的仰视图。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胶带10,包括第一胶粘层12 和可撕层11。其中,可撕层11包括粘接段111和折弯段112;粘接段111的长度小于折弯段112的长度,粘接段111与第一胶粘层12的第一粘接面粘接,粘接段111位于第一胶粘层12和折弯段112之间。
第一胶粘层12的第二粘接面用于与电芯40粘接,第一粘接面与第二粘接面相对设置。
第一胶粘层12是用来粘接电芯40和壳体50的内壁,从而固定电芯40 和壳体50,进而提高电池的机械可靠性,可在电池发生振动或冲击等情况时,电芯40相对于壳体50的位置不发生变化。
可撕层11的目的是在贴有复合胶带10的电芯40放入壳体50内的过程中,确保第一胶粘层12的第一粘接面不与壳体50粘接并在电芯40放入壳体 50后能够第一胶粘层12分离,从而第一胶粘层12的第一粘接面与壳体50 粘接。
粘接段111位于第一胶粘层12和折弯段112之间,即在电芯40放入壳体50的过程中,粘接段111位于折弯段112和壳体50的内壁之间,折弯段 112与壳体50的内壁接触。
粘接段111的长度小于折弯段112的长度,目的是在电芯40放入壳体 50后,一部分折弯段112位于壳体50内,另一部分折弯段112位于壳体50 外并通过该部分折弯段112将可撕层11从第一胶粘层12上撕下。其中,粘接段111和折弯段112的折痕处应当位于壳体50内并紧靠壳体50的底壁设置,以确保可撕层11能够从第一胶粘层12上撕下。
第一胶粘层12可以采用双面胶,双面胶包括基材和涂覆在基材的相对两个表面上的胶粘剂;可以采用涂布的方式将胶粘剂涂覆在基材的相对两个表面上;基材的其中一个表面上的胶粘剂与可撕层11粘接,另一表面上的胶粘剂与电芯40粘接。其中,基材可以是以纸、布或塑料薄膜;胶粘剂可以是弹性体型压敏胶或树脂型压敏胶。
如图3所示,当可撕层11处于折叠状态时,折弯段112与粘接段111接触,即复合胶带10为层叠设置的第一胶粘层12、粘接段111和折弯段112。
综上所述,即使电芯40与壳体50过盈或轻微过盈配合也可以使用复合胶带10将电芯40放入壳体50内并与壳体50粘接固定,并可以提高电芯40 的体积大小,以扩大电芯40的容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胶粘层12的末端指的是第一胶粘层 12紧靠壳体50的底壁的一端,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指的是紧靠壳体50的开口端的另一端;可撕层11的首端和末端均紧靠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设置,即可撕层11的首端和末端紧靠壳体50的开口端。
如图1-图5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粘接段111的长度大于第一胶粘层12的长度,从而在电芯40放入壳体50的过程中,第一胶粘层12 的第一粘接面不会暴露出来。
由于粘接段111覆盖第一胶粘层12,结合粘接段111的长度大于第一胶粘层12的长度,必然使得部分粘接段111未覆盖有第一胶粘层12。例如,沿第一胶粘层12的长度方向,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与可撕层11的首端之间具有间距;和/或,沿第一胶粘层12的长度方向,第一胶粘层12的末端与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的折痕处之间具有间距。
示意性地,沿第一胶粘层12的长度方向,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的折痕处与第一胶粘层12上紧靠折痕处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1mm~20mm。能够避免第一胶粘层12的末端的第一粘接面裸露出来并减少可撕层11的用量,以降低复合胶带10的成本。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可撕层11为离型膜或离型纸,从而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够与第一胶粘层12分离。
可选地,可撕层11背离第一胶粘层12的表面为非光滑面,从而将可撕层11从第一胶粘层12上扯下时能够减小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之间的摩擦力,能够更顺畅地将可撕层11从壳体50内拉出。
非光滑面可以通过磨砂处理得到,使得可撕层11背离第一胶粘层12的表面上具有凹坑,以减少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的接触面积。
可选地,可撕层11为PET膜、PE膜或OPP膜。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第一胶粘层12与可撕层11的粘接力小于第一胶粘层12与电芯40的粘接力,从而将可撕层11从第一胶粘层12上撕下时不会使得第一胶粘层12与电芯40分离。
图6为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还包括设置在折弯段112 和粘接段111之间的折弯虚断线113。其中,沿第一方向,折弯虚断线113 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裁断孔1131,裁断孔1131贯穿可撕层11。折弯虚断线113的设置,可以减小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的折痕处的应力,避免可撕层11的折弯处反弹。
裁断孔1131可以是圆孔或矩形孔。
折弯虚断线113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裁断孔1131,避免了粘接段111 和折弯段112的连接强度过小而在拉扯可撕层11时粘接段111和折弯段112 的折弯处断裂。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与可撕层11的长度方向交叉,例如,第一方向垂直于可撕层11的长度方向。
以折弯虚断线113为基准线将可撕层11折弯,从而得到粘接段111和折弯段112。
需要说明的是,折弯虚断线113可以采用激光剪裁工艺或冲压剪裁工艺形成。
可选地,第一方向垂直于述可撕层11的长度方向,折弯虚断线113的两端与相邻的可撕层11的长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从而将可撕层11从第一胶粘层12上撕下时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的折痕处不会断裂。
折弯虚断线113的两端与相邻的可撕层11的长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使得折弯虚断线113处的拉断力在10N以上。
折弯虚断线113的第一端与相邻的可撕层11的长边的间距大于1mm,折弯虚断线113的第二端与相邻的可撕层11的长边的间距也大于1mm,其中,折弯虚断线113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折弯虚断线113的两端,可撕层11 的长边为垂直于折弯虚断线113的边。
图7为本实施例的具有泡棉层的复合胶带的立体图;图8为本实施例的具有泡棉层的复合胶带的爆炸图。
如图7和图8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胶粘层30和泡棉层20。其中,第一胶粘层12覆盖泡棉层20的表面设置并与泡棉层20粘接;第二胶粘层30用于与电芯40的表面粘接。泡棉层20的设置,在电池受到冲击或振动等情况时可对电芯40进行缓冲,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二胶粘层30可以采用与第一胶粘层12相同的双面胶,在此不再阐述双面胶。
第二胶粘层30与泡棉层20粘接并与电芯40粘接,使得电芯40依然与壳体50粘接固定,可保证电池的机械可靠性。
图9为本实施例的电池的剖视图。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50、电芯40和胶粘层70。其中,电芯40设置在壳体50内并且电芯40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胶粘层70,胶粘层70分别与电芯40和壳体50粘接。
电芯40相对的两面上设置有胶粘层70,使得电芯40与壳体50双重粘接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40包括至少两个子电芯和至少一个隔层泡棉,至少两个子电芯并排设置,相邻两个子电芯之间设置有一个隔层泡棉,从而限定出长方体形的电芯组,此时电芯40相对的两面指的是电芯组的相对两端的两个子电芯的表面。其中,子电芯包括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和设置在芯壳内的卷芯。
电芯40可以是长方体形,从而电芯40相对的两面是电芯40面积大的两个相对表面,即芯壳上面积大的两个相对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胶粘层70可以是上述的第一胶粘层12,或者,胶粘层 70可以是层叠设置的第一胶粘层12、泡棉层20和第二胶粘层30。
图10为本实施例的具有保护片的电池的剖视图。
如图10所示,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还包括两个保护片60。其中,电芯40包括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
两个保护片60分别粘接在芯壳相对的两面上;胶粘层70粘接在保护片60背离电芯40的表面上并与壳体50粘接,胶粘层70与保护片60的粘接力小于保护片60与芯壳的粘接力,从而在电池受冲击时芯壳不会破损。
由于保护片60的一侧表面与芯壳整面粘接,而胶粘层70与保护片60另一侧表面上的部分区域粘接,从而保护片60与芯壳的粘接面积大于保护片 60与胶粘层70的粘接面积,进而胶粘层70与保护片60的粘接力小于保护片60与芯壳的粘接力。
电池受到冲击或振动时,保护片60可以起到力量转移的作用,以保护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不会破损。
保护片60的保护原理为:由于胶粘层70与保护片60的粘接力小于保护片60与芯壳的粘接力,在受到大力冲击时,保护片60与胶粘层70之间的粘接力更容易失效,从而保护电芯40与保护片60不发生错位,进而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不会发生褶皱或者破损,以此保护片60起到力量转移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芯壳指的是上述子电芯的芯壳。
可选地,保护片60的厚度为0.04mm~0.6mm。
可选地,保护片60为PET片材、PC片材、PI片材、高密度聚乙烯片材或间位芳纶纤维片材。
高密度聚乙烯片材或间位芳纶纤维片材可以采用杜邦公司生产的杜邦纸。
图11为本实施例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一的示意图;图12为本实施例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二的示意图;图13为本实施例的电池的制造方法的步骤三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的制造方法,包括:
S1、在电芯40的表面上粘贴至少一片复合胶带10,复合胶带10的第二粘接面与电芯40的表面粘接,复合胶带10的可撕层11沿第一胶粘层12的长度方向粘接在第一胶粘层12的第一粘接面上并且可撕层11在第一胶粘层 12的末端弯折后沿朝向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的方向延伸,以使可撕层11的末端超过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
以本实施例中的提供的电池为例,可在电芯40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均粘贴有至少一片复合胶带10,并弯折可撕层11,以使得可撕层11的末端位于电芯40的上方,从而可以得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结构。当然,本方法还可以用于制造仅电芯40的一面与壳体50的内壁粘接的电池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当复合胶带10为层叠设置的第二胶粘层30、泡棉层20、第一胶粘层12和可撕层11时,可撕层11通过第二胶粘层30与电芯40粘接。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胶粘层12和可撕层11构成的复合胶带10为例来阐述电芯40装入壳体50的方法。其中,可撕层11包括折弯段112和粘接段111,第一胶粘层12贴附在粘接段111上。
参考图11,复合胶带10的可撕层11在第一胶粘层12的末端弯折并朝向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的方向延伸,以使可撕层11的末端超过第一胶粘层12的首端,目的是在具有复合胶带10的电芯40放入壳体50后能够通过拉扯可撕层11的末端,以将可撕层11和第一胶粘层12分离并从壳体50内抽出。
S2、将贴有复合胶带10的电芯40放入壳体50内并使可撕层11的末端位于壳体50的开口上方。
参考图12,在电芯40放入壳体50的过程中,可撕层11的折弯段112 与粘接段111紧密接触并且折弯段112与壳体50的内壁接触,可撕层11避免了第一胶粘层12与壳体50粘接。
参考图12,在本实施例中,电芯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电芯40并排在一起并且电芯40的顶端设置有转接板81,转接板81用于对多个电芯40进行串并联。
参考图12,沿壳体5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缓冲板82,多个并排设置的电芯40位于两个缓冲板82之间;在电芯40放入壳体50后,缓冲板82可以对电芯40进行缓冲,以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其中,缓冲板82可以是矩形泡棉板。
参考图13,在此步骤中,需要确保可撕层11的末端位于壳体50外,以确保可撕层11可被去除,示意性地,位于壳体50外的可撕层11的长度为 5mm~25mm。
S3、从暴露在壳体50外的可撕层11的末端将复合胶带10的可撕层11 从第一胶粘层12上撕下并使第一粘接面与壳体50的内壁粘接。
参考图13,可以手动或使用机械手拉扯位于壳体50外的可撕层11的末端,即拉扯折弯段112,以将可撕层11从第一胶粘层12上撕下并且可撕层 11的末端沿远离壳体50的方向运动,从而将可撕层11从壳体50内抽出。
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制造方法,可以制造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即在电芯40相对的两面分别与壳体50的内壁粘接,亦或者,电芯 40的一面与壳体50的内壁粘接。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胶粘层和可撕层;
所述可撕层包括粘接段和折弯段;
所述粘接段的长度小于所述折弯段的长度,所述粘接段覆盖所述第一胶粘层并与所述第一胶粘层的第一粘接面粘接,所述粘接段位于所述第一胶粘层和所述折弯段之间;
所述第一胶粘层的第二粘接面用于与电芯粘接,所述第一粘接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面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胶粘层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胶粘层的长度方向,所述折弯段和所述粘接段的折痕处与所述第一胶粘层上紧靠所述折痕处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1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撕层为离型膜或离型纸,所述可撕层背离所述第一胶粘层的表面为非光滑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可撕层的粘接力小于所述第一胶粘层与所述电芯的粘接力。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折弯段和所述粘接段之间的折弯虚断线;
沿第一方向,折弯虚断线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裁断孔,裁断孔贯穿可撕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第一方向垂直于可撕层的长度方向,折弯虚断线的两端与相邻的可撕层的长边之间的间距均大于1mm。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胶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二胶粘层和泡棉层;
所述第一胶粘层覆盖所述泡棉层的表面设置并与所述泡棉层粘接;
所述第二胶粘层用于与电芯的表面粘接。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芯和胶粘层;
所述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所述电芯相对的两面上均设置有所述胶粘层,所述胶粘层分别与所述电芯和所述壳体粘接;
所述胶粘层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复合胶带的第一胶粘层,所述第一胶粘层分别与所述电芯和所述壳体粘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保护片;
所述电芯包括由铝塑膜制成的芯壳;
所述两个保护片分别粘接在所述芯壳相对的两面上;
所述胶粘层粘接在所述保护片背离所述电芯的表面上并与所述壳体粘接,所述胶粘层与所述保护片的粘接力小于所述保护片与所述芯壳的粘接力。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的厚度为0.04mm~0.6mm,所述保护片为PET片材、PC片材、PI片材、高密度聚乙烯片材或间位芳纶纤维片材。
CN202123138262.9U 2021-12-13 2021-12-13 复合胶带及电池 Active CN2165502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8262.9U CN216550234U (zh) 2021-12-13 2021-12-13 复合胶带及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38262.9U CN216550234U (zh) 2021-12-13 2021-12-13 复合胶带及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50234U true CN21655023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4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38262.9U Active CN216550234U (zh) 2021-12-13 2021-12-13 复合胶带及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502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455400B1 (en) Film covered battery
CN113728493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WO2020259048A1 (zh) 二次电池、装置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EP3787086B1 (en) Secondary battery
WO2021003781A1 (zh) 二次电池
CN113097571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18887279U (zh)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KR20160016049A (ko) 이차 전지
WO2023221982A1 (zh) 电芯及电池
CN216550234U (zh) 复合胶带及电池
CN114175302B (zh) 电芯及电池
CN113728486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114133884A (zh) 复合胶带、电池及制造方法
CN116130850B (zh) 二次电池及用电设备
KR100964216B1 (ko) 파우치 전지팩
CN116964857A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CN114127998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09766525U (zh) 一种电池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1785883A (zh) 电池模组及其装配方法
CN217956049U (zh) 电池和电子设备
CN116565341B (zh) 电极组件、电芯和用电设备
CN220400721U (zh) 电池封装膜、电池、电子设备
CN113054212B (zh) 卷绕式电芯及电池
WO2023108558A1 (zh) 电池及电子设备
CN117916922A (zh) 二次电池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