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7564U -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 Google Patents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7564U
CN216547564U CN202123049789.4U CN202123049789U CN216547564U CN 216547564 U CN216547564 U CN 216547564U CN 202123049789 U CN202123049789 U CN 202123049789U CN 216547564 U CN216547564 U CN 2165475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arrel
bucket
handle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497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翠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30497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75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75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75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包括桶身,所述桶身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桶底,所述桶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桶身的上表面设置有桶盖,所述桶盖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桶盖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盖子。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微孔与两个盖子,实现装置可以在多种状态下使用,且五角形的微孔可以避免水产生水膜而导致桶内无法获得新鲜空气,通过设计圆孔,圆孔与其内部的硅胶进行配合,达到放置导管的过程中,具有摩擦力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管道的脱落,通过设计具有凹槽的底部实现装置在使用的时,更加容易抓握,避免需要从桶盖处将桶打开。

Description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桶领域,尤其涉及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背景技术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都有小汽车,每次出门游玩或是外出购物时都会开车出去,但有时我们开车需要用水清洗物品或是清洗车时,这时我们就需要用水桶来帮忙,普通的水桶无法折叠而且体积大,一般我们都会放在车内,但是由于手边没有水桶,我们就会显示无从下手。
1、目前多用途可折叠水桶使用范围窄;
2、目前多用途可折叠水桶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进行将其进行收纳与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桶身,所述桶身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桶底,所述桶底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桶身的上表面设置有桶盖;
所述桶盖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所述桶盖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盖子,所述桶盖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盖子的左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盖子,所述第二盖子的上表面设置有微孔,所述桶盖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盖子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圆孔,所述桶身为弹性材料,所述桶身从上向下直径依次递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桶盖的侧表面且位于把手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微孔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所述微孔的形状为五角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盖子的左表面设置有挡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圆孔的内表面设置有硅胶。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通过设计微孔与两个盖子,实现装置可以在多种状态下使用,且五角形的微孔可以避免水产生水膜而导致桶内无法获得新鲜空气。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通过设计圆孔,圆孔与其内部的硅胶进行配合,达到放置导管的过程中,具有摩擦力的情况下不会产生管道的脱落。
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通过设计具有凹槽的底部实现装置在使用的时,更加容易抓握,避免需要从桶盖处将桶打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的左视图;
图3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桶身;2、桶盖;3、把手;4、微孔;5、第一盖子;6、第二盖子;7、挡片;8、圆孔;9、握把;10、固定环;11、桶底;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包括桶身1,桶身1为弹性材料,用于可以调节桶身1的长度,桶身1从上向下直径依次递减,桶身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桶底11,桶底1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12,桶身1的上表面设置有桶盖2,桶盖2的侧表面且位于把手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0,用于对装置进行固定。
桶盖2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把手3,把手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9,用于便于对装置提拉,且可以提升手感,桶盖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盖子5,桶盖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盖子5的左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盖子6,两个盖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第二盖子6的左表面设置有挡片7,第二盖子6的上表面设置有微孔4,用于加速微孔4内部的水膜快速破裂,从而避免微孔4被堵住无法通气,微孔4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微孔4的形状为五角形,桶盖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盖子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圆孔8,圆孔 8的内表面设置有硅胶,用于增加摩擦力对管道的固定。
工作原理:通过凹槽12将桶底11拉出,当需要放置大的物品或者装水等操作时,打开第一盖子5,第二盖子6保持水桶内部进行透气,且微孔4加速气膜的破裂,把手3可以提拉水桶,需要将管子插入水桶时,可以通过圆孔8进行,且避免管子产生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包括桶身(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身(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桶底(11),所述桶底(1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桶身(1)的上表面设置有桶盖(2);
所述桶盖(2)的侧表面转动连接有把手(3),所述把手(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握把(9),所述桶盖(2)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盖子(5),所述桶盖(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盖子(5)的左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盖子(6),所述第二盖子(6)的上表面设置有微孔(4),所述桶盖(2)的上表面且位于第一盖子(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圆孔(8),所述桶身(1)为弹性材料,所述桶身(1)从上向下直径依次递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2)的侧表面且位于把手(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4)的数量为多个且阵列分布,所述微孔(4)的形状为五角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子(6)的左表面设置有挡片(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孔(8)的内表面设置有硅胶。
CN202123049789.4U 2021-12-07 2021-12-07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Active CN2165475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9789.4U CN216547564U (zh) 2021-12-07 2021-12-07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49789.4U CN216547564U (zh) 2021-12-07 2021-12-07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7564U true CN216547564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38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49789.4U Active CN216547564U (zh) 2021-12-07 2021-12-07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75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47564U (zh) 多用途可折叠双盖水桶
CN210794068U (zh) 一种用于突变克隆的试剂盒
CN210974636U (zh) 一种一体式玻片培养盒
CN209796115U (zh) 药剂托盘
CN213139563U (zh) 一种食品安全采样箱
CN210794057U (zh) 一种可保温的试剂瓶收纳盒
CN204426369U (zh) 一种可供鱼呼吸的鱼箱
CN207653836U (zh) 人力资源管理箱
CN206963674U (zh) 一种能够折叠、便于携带的胡蜂养殖筑巢箱
CN210736790U (zh) 一种用于贴壁细胞培养的新型摇瓶
CN216469899U (zh) 一种面粉添加剂存储装置
CN219030294U (zh) 完整吸液液态容器
CN220333327U (zh) 一种巴斯德管放置盒
CN210213542U (zh) 一种甲醛树脂储罐
CN214139443U (zh) 一种月饼盒
CN217731235U (zh) 一种防潮糕点包装盒
CN214825104U (zh) 一种移液吸头盒
CN211767232U (zh) 一种便携式水桶
CN216524998U (zh) 一种消毒液生产过程中的取样装置
CN218527309U (zh) 一种便于卸鱼的新型暂养箱
CN210942895U (zh) 一种试剂盒
CN208676916U (zh) 收纳型组合餐具
CN215234375U (zh) 一种ep管架
CN220640788U (zh) 一种医用吸头的包装结构
CN215947323U (zh) 一种细胞培养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