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9015U - 一种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9015U
CN216539015U CN202122236622.2U CN202122236622U CN216539015U CN 216539015 U CN216539015 U CN 216539015U CN 202122236622 U CN202122236622 U CN 202122236622U CN 216539015 U CN216539015 U CN 2165390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passing
cavity
water outlet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3662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孝发
林孝山
陈志伟
邓飞明
王飞虎
邓小清
刘启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he Sanitary War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3662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90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90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90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omestic Plumbing Install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操作部和滑动组件。本体设有进水口、第一过水腔、第二过水腔和滑动腔;操作部套设于本体外并与本体螺纹配合以实现相对本体转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滑动组件设有出水口,其还伸入第二过水腔并与第二过水腔之间形成过水间隙,其与本体止转配合并随操作部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在第一位置,第一过水腔连通出水口;在第二位置,过水间隙连通所述出水口。本实用新型的出水装置,可实现不同出水模式的切换,用户体验佳。

Description

一种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出水装置出水模式往往较为单一,不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而具备多种出水模式的出水装置,一般是设置出水切换组件,出水切换组件具有多个出水流道,通过旋转出水切换组件使不同的出水流道与出水装置内的过水口连通从而实现不同出水模式的切换,这种结构的出水装置中出水切换组件的出水口的位置一直在变化,容易给用户使用造成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可实现多种出水模式且体验佳的出水装置。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一,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其设有进水口、第一过水腔、第二过水腔和滑动腔;所述第一过水腔和第二过水腔分别对应地通过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连通所述滑动腔;所述滑动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水口和所述第二过水口沿第一方向布设;操作部,其套设于所述本体外并与所述本体螺纹配合以实现相对所述本体转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滑动组件,其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过水道、适于封堵所述第一过水口的第一封堵部、适于封堵所述第二过水口的第二封堵部和出水口;所述滑动组件还伸入所述第二过水腔并与所述第二过水腔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的最小过水面积被配置为区别于所述第一过水腔的最小过水面积;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本体止转配合并随所述操作部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二过水口,所述过水道连通所述第一过水腔,所述第一过水腔连通所述出水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一过水口,所述过水道连通所述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连通所述出水口。
基于技术方案一,还设有技术方案二,技术方案二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出水面盖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动件滑设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过水道、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均形成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出水面盖与所述本体止转配合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所述出水面盖上,所述出水面盖设有伸入所述第二过水腔并沿第一方向顶抵所述滑动件的顶抵部,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过水腔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本体和滑动件之间并用于推动滑动件向与顶抵部顶抵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基于技术方案二,还设有技术方案三,技术方案三中,所述滑动件于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之间的外壁与滑动腔的腔壁和/或第二过水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始终连通所述过水道的第三过水腔。
基于技术方案三,还设有技术方案四,技术方案四中,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操作部于远离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抵接面,所述出水面盖设有与第一抵接面配合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出水面盖和本体之间并用于顶持所述出水面盖以使所述第二抵接面始终顶抵所述第一抵接面。
基于技术方案四,还设有技术方案五,技术方案五中,所述本体与所述操作部之间形成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在限位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位块;所述本体的外壁或操作部的内壁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槽,另一个设有限位块。
基于技术方案五,还设有技术方案六,技术方案六中,所述本体的外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块,所述出水面盖设有与所述插块相配合的插槽以使所述出水面盖与本体形成止转配合。
基于技术方案二至六,还设有技术方案七,技术方案七中,所述第一过水腔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口,所述第二过水腔设有第二通水口,所述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均开口于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顶抵部插入所述第二通水口内;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与第一通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滑动组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过水腔通过第一通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面盖与所述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滑动组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水间隙通过第二通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面盖远离所述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
基于技术方案七,还设有技术方案八,技术方案八中,所述出水口为多个且数量与第二通水口的数量相等;各第一通水口环绕所述第二通水口布设;各出水口与各第二通水口一一对应;所述出水口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水口的过水面积,所述第二通水口的过水面积小于过水间隙的过水面积。
基于技术方案八,还设有技术方案九,技术方案九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腔;所述第一壳体插设于所述连接腔内并与连接腔螺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沿周向布设有棘齿;所述连接腔内壁凸出设有筋条,所述筋条设有与所述棘齿的齿背相配合的斜面和用于抵接棘齿的齿面的限位面;所述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壳体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相对第一壳体轴向限位,所述进水口、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进水口适于与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与第二过水口之间连通形成所述滑动腔,所述第二过水口和第二通水口之间连通形成所述第二过水腔;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水腔;所述操作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与第一壳体螺接;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所述筋条的限位面顶抵所述棘齿的齿面以限制第一壳体转动。
基于技术方案九,还设有技术方案十,技术方案十中,还包括压柄组件,所述压柄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上并设有用于启闭所述进水口的第三封堵部。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1、技术方案一中,需要调节出水模式时,可旋转操作部,操作部即相对本体转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滑动组件随操作部运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滑动组件运动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封堵部封堵第二过水口且第一封堵部打开第一过水口,进水口的水经过过水道、第一过水口流入第一过水腔,进而流出出水口,滑动组件运动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封堵部封堵第一过水口且第二封堵部打开第二过水口,进水口的水经过过水道、第二过水口流入第二过水腔并通过过水间隙流出出水口,由于滑动组件与本体止转配合,操作部转动时滑动组件不转动,也即出水口相对本体的位置一直未改变,使得用户使用更为便捷;由于过水间隙的最小过水面积被配置为区别于第一过水腔的最小过水面积,使得滑动组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出水口的出水量不一致,从而实现了不同出水模式的切换;采用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2、技术方案二中,出水面盖随操作部运动,滑动件的两端分别受到顶抵部的顶抵力和第一弹性件的顶持力,出水面盖的顶抵部顶抵滑动件带动滑动件运动时,则第一弹性件压缩储能;出水面盖的顶抵部向远离滑动件的方向运动时,第一弹性件则释能驱动滑动件向靠近出水面盖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滑动件也与出水面盖联动,也即与操作部联动;滑动组件的结构简单实用,且安装便捷。
3、技术方案三中,第三过水腔的设置便于使得过水道切换与第一过水腔或第二过水腔的连通。
4、技术方案四中,出水面盖的两端分别受到第一抵接面的顶抵力和第二弹性件的顶持力,操作部向靠近进水口的方向运动时,第一抵接面带动出水面盖向靠近进水口的方向运动,第二弹性件压缩储能;操作部向远离进水口的方向运动时,第一抵接面远离第二抵接面,第二弹性件释能并驱动出水面盖向远离进水口的方向运动,并使第二抵接面顶持第一抵接面,从而使得出水面盖与操作部联动,结构简单实用,且安装便捷。
5、技术方案五中,本体与所述操作部之间形成限位结构,便于控制操作部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行程,从而可精确地使得滑动组件运动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6、技术方案六中,本体设置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块,出水面盖上设置与插块匹配的插槽,从而实现了出水面盖与本体的止转配合,结构简单实用。
7.技术方案七中,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开口于同一端面上,使得出水面盖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与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抵接,不仅封堵了第一通水口,且使得第二通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无间隙,出水更为顺畅。
8、技术方案八中,滑动组件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水流由第一通水口流入出水口时,出水顺畅;滑动组件滑动至第二位置时,水流由过水间隙流入出水口时,过水面积减小,水流流速增大,水流可获得增压效果。
9、技术方案九中,本体的结构简单实用,且易于安装;其中,第一壳体的棘齿和连接腔的筋条的配合,使得第一壳体安装于连接腔内时可以转动,而不能反向转动,也即不能退出连接腔,使得操作部相对第一壳体转动时,筋条的限位面顶抵棘齿的吃面,从而限制了第一壳体转动,结构更为稳定。
10、技术方案十中,压柄组件的设置简单实用,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水口关闭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组件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滑动组件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壳体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三壳体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筋条和棘齿配合的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本体10;第一壳体11;第一外螺纹111;棘齿112;第二外螺纹113;限位槽114;第一环形凸起115;第一通水口116;第二通水口117;插块118;第二壳体12;上壳体部121;第二环形凸起1211;进水口1212;第三环形凸起1213;下壳体部122;第四环形凸起1221;第一过水口1222;第二过水口1223;第五环形凸起1224;第三壳体13;进水通道131;连接腔132;第一贯通孔1321;第一环壁1322;第一顶抵面1323;第一内螺纹1324;筋条1325;斜面13251;限位面13252;操作部20;第二内螺纹21;第一抵接面22;限位块23;滑动组件30;滑动件31;第一封堵部311;第一密封圈3111;第二密封圈3112;第二封堵部312;第三密封圈3121;凹陷部313;流水口3131;第二顶抵面314;第一弹性件32;出水面盖33;出水口331;顶抵部332;插槽333;第二抵接面334;第二弹性件34;压柄组件40;阀杆41;第三封堵部411;第三弹性件42;压柄43;第一过水腔01;第二过水腔02;滑动腔03;过水间隙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且不应被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对于方位词,如使用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参见图1-8,图1-8示出了一种出水装置,包括本体10、操作部20、滑动组件30和压柄组件40。
本体10设有进水口1212、第一过水腔01、第二过水腔02和滑动腔03;第一过水腔01和第二过水腔02分别对应地通过第一过水口1222和第二过水口1223连通滑动腔03;滑动腔03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过水口1222和第二过水口1223沿第一方向布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
具体而言,本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和第三壳体13。
如图3和图7所示,第三壳体13内设有进水通道131和连接腔132,在本实施例中,进水通道131相对于第一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从而形成供用户握持的握持部,连接腔132沿第一方向延伸,进水通道131的出水端开设于连接腔132的腔壁上;连接腔132为圆筒状,圆筒开口向下,连接腔132的筒底开设有第一贯通孔1321以及沿第一方向向内凸出于筒底的第一环壁1322,第一环壁1322围绕第一贯通孔1321设置且其内径大于第一贯通孔1321的外径;连接腔132内壁于进水通道131的出水端的下方依次设有第一顶抵面1323和第一内螺纹1324,第一顶抵面1323垂直于第一方向,连接腔132于第一内螺纹1324下方的内壁凸出设有筋条1325,筋条1325的横截面大致为三角形。
如图3和图6所示,第一壳体11插设于连接腔132内并与连接腔132螺接,第一壳体11的外壁沿周向布设有若干棘齿112。具体地,第一壳体11也为圆筒状,圆筒开口向上,第一壳体11的外壁沿第一方向依次布设有第一外螺纹111、棘齿112、第二外螺纹113和限位槽114。其中,棘齿112沿周向布设,且棘齿112部分对应的外径小于第一外螺纹111的外径,第一外螺纹111的外径小于第二外螺纹113的外径。第一壳体11的内壁凸出设有第一环形凸起115。第一壳体11的筒底沿第一方向开设有第一通水口116和第二通水口117,其中,第一通水口116的数量为多个,各第一通水口116环绕第二通水口117沿周向布设,且第一通水口116的过水面积小于第二通水口117的过水面积。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筋条1325设有与棘齿112的齿背相配合的斜面13251和用于抵接棘齿112的齿面的限位面13252。可知在图8中,只有当棘齿11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筋条1325才不会阻止棘齿112转动,而当棘齿11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筋条1325的限位面13252则抵接棘齿112的齿面限制棘齿112转动。如图3所示,第一壳体11螺接于连接腔132内后,第一壳体11开口端的端面与第一顶抵面1323相对并配合形成一环槽。
第二壳体12插设于第一壳体11内并相对第一壳体11轴向限位,进水口1212、第一过水口1222和第二过水口1223开设于第二壳体12上,进水口1212适于与进水通道131连通,进水口1212与第二过水口1223之间连通形成滑动腔03,第二过水口1223和第二通水口117之间连通形成第二过水腔02;第二壳体12和第一壳体11之间形成第一过水腔01。
具体实施中,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2包括上壳体部121和下壳体部122,上壳体部121和下壳体部122均为圆柱状,即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
如图3所示,上壳体部121上端的外壁凸出设有第二环形凸起1211,第二环形凸起1211可置于第一壳体11开口端的端面与第一顶抵面1323配合形成的环槽内从而使得上壳体部121相对第一壳体11轴向限位,进水口1212沿第一方向开设于上壳体部121,具体实施中,上壳体部121的内壁还凸出设有第三环形凸起1213,第三环形凸起1213位于进水口1212的下方。应理解,上壳体部121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和连接腔132的内壁均形成密封配合,如可在上壳体部121的外壁套设两个密封圈以分别与第一壳体11的内壁和连接腔132的内壁密封配合。
如图4所示,下壳体部122的上端的外壁凸出设有第四环形凸起1221,在实际应用中,第四环形凸起1221的下表面焊接于第一环形凸起115的上表面,第四环形凸起1221的上表面则顶抵上壳体部121的下端面且下壳体部122的内腔与上壳体部121的内腔连通。其中,第一过水口1222和第二过水口1223均形成于下壳体部122,本实施例中,下壳体的内壁凸出设有第五环形凸起1224,第二过水口1223形成于第五环形凸起1224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贯通孔1321、进水口1212、第二过水口1223和第二通水口117均沿第一方向开设并同轴,第一过水口1222则开设于下壳体部122的侧壁上并位于第二过水口1223的上方。
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20套设于本体10外并与本体10螺纹配合以实现相对本体10转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具体而言,操作部20为圆柱状,其两端开口,其内壁设有与第二外螺纹113相配合的第二内螺纹21,其外径与连接腔132的外径相近使得操作部20与第一壳体11螺接后,操作部20与第三壳体13的外表面的连接处较为平整。操作部20远离进水口1212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抵接面22。
本体10与操作部20之间形成限位结构;如图3所示,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114和在限位槽114内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位块23;本体10的外壁或操作部20的内壁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槽114,另一个设有限位块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的外壁设有限位槽114,操作部20的内壁凸出设有限位块23。但应理解,限位槽114也可以设置于操作部20的内壁上,限位块23则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11的外壁上。
滑动组件30设有与进水口1212连通的过水道、适于封堵第一过水口1222的第一封堵部311、适于封堵第二过水口1223的第二封堵部312和出水口331;滑动组件30还伸入第二过水腔02并与第二过水腔02之间形成过水间隙04;过水间隙04的最小过水面积被配置为区别于第一过水腔01的最小过水面积;滑动组件30与本体10止转配合并随操作部20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在第一位置,第二封堵部312封堵第二过水口1223,过水道连通第一过水腔01,第一过水腔01连通出水口331;在第二位置,第一封堵部311封堵第一过水口1222,过水道连通过水间隙04,过水间隙04连通出水口331。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滑动组件30包括滑动件31、第一弹性件32、出水面盖33和第二弹性件34。
如图4-5所示,滑动件31滑设于滑动腔03内,过水道、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均形成于滑动件31上。具体地,滑动件31大致为圆筒状,圆筒开口向上,滑动件31的内腔形成过水道,滑动件31的外壁沿第一方向布设有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封堵部311位于第二封堵部312的上方,滑动件31的外壁从上而下依次套设有第一密封圈3111、第二密封圈3112和第三密封圈3121,第一密封圈3111、第二密封圈3112及两者之间的区域形成第一封堵部311,第三密封圈3121则形成第二封堵部312。其中,第一密封圈3111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圈3112的外径,第二密封圈3112的外径和第三密封圈3121的外径相近,且第二密封圈3112和第三密封圈3121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五环形凸起1224沿第一方向的长度。滑动件31于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之间的外壁与滑动腔03的腔壁配合形成始终连通过水道的第三过水腔,或与滑动腔03和第二过水腔02的腔壁共同配合形成始终连通过水道的第三过水腔。具体为滑动件31于第一封堵部311和第二封堵部312之间形成凹陷部313,凹陷部313与滑动腔03的腔壁之间形成间隙,或和滑动腔03和第二过水腔02的腔壁之间均形成间隙,凹陷部313上开设有流水口3131。滑动件31的外壁还于第一密封圈3111的上方朝上设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顶抵面314。
出水面盖33与本体10止转配合并与操作部20联动,如图4所示,出水口331形成于出水面盖33上,出水面盖33设有伸入第二过水腔02并沿第一方向顶抵滑动件31的顶抵部332,顶抵部332与第二过水腔02之间形成过水间隙04;如图3所示,出水面盖33设有与第一抵接面22配合的第二抵接面334。
具体地,出水面盖33为圆筒状,圆筒开口向上,出水面盖33的筒底沿周向布设有若干出水口331,出水口331的数量与第一通水口116的数量相等,各出水口331与各第一通水口116一一对应,且出水口331的过水面积大于第一通水口116的过水面积。顶抵部332凸出于出水面盖33的筒底并沿第一方向延伸,顶抵部332大体为锥状。在本实施例中,所有的第一通水口116的最小过水面积之和小于过水间隙04的最小过水面积。
第一弹性件32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本体10和滑动件31之间并用于推动滑动件31向与顶抵部332顶抵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具体而言,第一弹性件32为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于滑动件31上,其两端分别作用于第三环形凸起1213的下端面和第二顶抵面314上。
第二弹性件34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出水面盖33和本体10之间并用于顶持出水面盖33以使第二抵接面334始终顶抵第一抵接面22。具体而言,第二弹性件34为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设于第一壳体11的外壁,其两端分别作用于限位槽114下端的槽壁和出水面盖33上端的端面之间。
其中,出水面盖33和本体10的止转配合主要通过以下结构实现,第一壳体11的底部的外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块118,出水面盖33的上端设有与插块118相配合插槽333,插块118和插槽333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结构简单实用。
如图2-3所示,压柄组件40活动连接于第三壳体13上并设有用于启闭进水口1212的第三封堵部411。具体而言,压柄组件40包括阀杆41、第三弹性件42和压柄43,阀杆41沿第一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一贯通孔1321伸入连接腔132内,第三封堵部411形成于阀杆41的底端,应理解,阀杆41和第三壳体13之间形成密封配合,如可在阀杆41外壁与第一环壁1322之间设置密封圈使得阀杆41与第三壳体13之间形成密封配合。第三弹性件42为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设于阀杆41上,第三弹簧的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第三壳体13和第三封堵部411上。压柄43和阀杆41铰接于第三壳体13的外部,铰接轴垂直于第一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封堵部411也是由阀杆41底端的外壁套设密封圈形成,此处不再赘述。其中,未按压压柄43时,第三弹簧处于自然伸直状态时,第三封堵部411封堵进水口1212。
安装过程如下:
先安装压柄组件40,将第三弹性件42自上套入阀杆41上,再将一密封圈套设于阀杆41上并使该密封圈位于第三弹性件42上方,将阀杆41贯穿第一贯通孔1321并伸出第三壳体13外,将压柄43与阀杆41于第三壳体13的外部铰接,密封圈位于阀杆41外壁和第一环壁1322之间;
将第二壳体12的上壳体部121置入连接腔132内并使上壳体部121的上端面抵接第一顶抵面1323;
将第一弹性件32套设于滑动件31上,并使第一弹性件32的另一端顶抵第三环形凸起1213的下端面;
将第二壳体12的下壳体部122置入第一壳体11的内腔并使第四环形凸起1221的下端面与第一环形凸起115的上端面焊接形成一组件,将该组件置入连接腔132内,第一壳体11的第一外螺纹111与连接腔132的第一内螺纹1324螺接,螺接时,筋条1325的斜面13251划过棘齿112的齿背,当第一壳体11的上端面顶抵第二环形凸起1211的下端面时,第一壳体11即不能转动,螺接完成,此时,筋条1325的限位面13252抵接棘齿112的齿面;第四环形凸起1221的上端面抵接上壳体部121的下端面,下壳体部122的内腔和上壳体部121的内腔对齐连通;
将第二弹性件34套于第一壳体11的下部的外端,将出水面盖33的插槽333对准第一壳体11的插块118使插块118插入插槽333,出水面盖33的顶抵部332即贯穿第二通水口117伸入下壳体部122内,再将操作部20套于出水面盖33外,第一抵接面22抵接第二抵接面334,旋转操作部20,使操作部20的第二内螺纹21与第一壳体11的第二外螺纹113螺接。整个安装即完成。
可知,安装完成后,第一壳体11内壁与第二壳体12外壁之间形成第一过水腔01;进水口1212与第二过水口1223之间连通形成滑动腔03,第二过水口1223与第二通水口117之间连通形成第二过水腔02;各出水口331与各第一通水口116一一对应。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出水面盖33的两端分别受到第一抵接面22的顶抵力和第二弹性件34的顶持力,操作部20向靠近进水口1212的方向运动时,即向上运动时,第一抵接面22带动出水面盖33向上运动,第二弹性件34压缩储能;操作部20向远离进水口1212的方向运动时,即向下运动时,第一抵接面22远离第二抵接面334,第二弹性件34释能并驱动出水面盖33向下运动,并使第二抵接面334顶持第一抵接面22,从而使得出水面盖33与操作部20联动,结构简单实用,且安装便捷。出水面盖33随操作部20运动时,滑动件31的两端分别受到顶抵部332的顶抵力和第一弹性件32的顶持力,出水面盖33的顶抵部332顶抵滑动件31带动滑动件31向上运动时,则第一弹性件32压缩储能;出水面盖33的顶抵部332向远离滑动件31的方向运动时,即向下运动时,第一弹性件32则释能驱动滑动件31向靠近出水面盖33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得滑动件31也与出水面盖33联动,也即与操作部20联动。滑动组件30的结构简单实用,且安装便捷。
使用过程如下:
向下按压压柄43并保持按压,压柄43即带动阀杆41向上运动,使得第三封堵部411打开进水口1212,第三弹性件42压缩储能;
当需要使用出水力度强劲的水流时,用手转动操作部20并使操作部20向上运动,当限位块23达到向上的极限位置时,即限位块23抵接限位槽114的顶端的内表面,操作部20无法转动,此时,滑动组件30随操作部20运动于第一位置,如图4所示,出水面盖33与本体10远离进水口1212一端的端面抵接从而封堵第二通水口117,第二封堵部312封堵第二过水口1223且第一封堵部311打开第一过水口1222,具体为,出水面盖33与第一壳体11底端的端面抵接,第二密封圈3112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形成间隙,第三密封圈3121与第四环形凸起1221形成密封配合;进水口1212的水经过过水道、流水口3131、第一过水口1222流入第一过水腔01,并通过第一通水口116流出出水口331。
当需要使用出水力度柔和的水流时,用手转动操作部20并使操作部20向下运动,当限位块23达到向下的极限位置时,即限位块23抵接限位槽114的底端的内表面,操作部20无法转动,此时,滑动组件30随操作部20运动于第二位置,如图5所示,出水面盖33远离本体10远离进水口1212一端的端面,具体为远离第一壳体11底端的端面,第一封堵部311封堵第一过水口1222且第二封堵部312打开第二过水口1223,具体为第一密封圈3111和第二密封圈3112分别与第一过水口1222的上方和下方的内壁密封配合,第三密封圈3121与第二壳体12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进水口1212的水经过过水道、流水口3131、第二过水口1223流入第二过水腔02并通过过水间隙04、第二通水口117流出出水口331。
使用完成时,不再按压压柄43,第三弹性件42则驱动阀杆41向下运动,使得第三封堵部411封堵进水口1212。
可知,采用本技术方案,由于出水面盖33与本体10止转配合,操作部20转动时出水面盖33不转动,也即出水口331相对本体10的位置一直未改变,使得用户使用更为便捷;由于过水间隙04的最小过水面积被配置为区别于第一过水腔01的最小过水面积,使得滑动组件3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时,出水口331的出水量不一致,从而实现了不同出水模式的切换;采用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本体10与操作部20之间形成限位结构,便于控制操作部20沿第一方向的运动行程,从而可精确地使得滑动组件30运动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
由于第一通水口116和第二通水口117开口于同一端面上,使得出水面盖33运动至第一位置时与本体10远离进水口1212一端的端面抵接,不仅封堵了第二通水口117,且使得第一通水口116与出水口331之间无间隙,出水更为顺畅。滑动组件30滑动至第一位置时,水流由第一通水口116流入出水口331时,出水顺畅;滑动组件30滑动至第二位置时,锥状的顶抵部332使得过水间隙04的过水面积沿出水方向逐渐减小,水流在过水间隙04内流速增大,可实现一定的增压效果,水流由过水间隙04流入出水口331时,过水面积减小,水流流速增大,水流可获得增压效果。
由于第一壳体11的棘齿112和连接腔132的筋条1325的配合,使得第一壳体11安装于连接腔132内时可以转动,而不能反向转动,也即不能退出连接腔132,使得操作部20相对第一壳体11转动时,筋条1325的限位面13252顶抵棘齿112的吃面,从而限制了第一壳体11转动,结构更为稳定。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通过本实用新型或上述实施例的启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结合公知常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或现有技术,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可以得到的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其中一部分技术特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本体,其设有进水口、第一过水腔、第二过水腔和滑动腔;所述第一过水腔和第二过水腔分别对应地通过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连通所述滑动腔;所述滑动腔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过水口和所述第二过水口沿第一方向布设;
操作部,其套设于所述本体外并与所述本体螺纹配合以实现相对所述本体转动并沿第一方向运动;
滑动组件,其设有与所述进水口连通的过水道、适于封堵所述第一过水口的第一封堵部、适于封堵所述第二过水口的第二封堵部和出水口;所述滑动组件还伸入所述第二过水腔并与所述第二过水腔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的最小过水面积被配置为区别于所述第一过水腔的最小过水面积;所述滑动组件与所述本体止转配合并随所述操作部沿第一方向运动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间;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二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二过水口,所述过水道连通所述第一过水腔,所述第一过水腔连通所述出水口;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封堵部封堵所述第一过水口,所述过水道连通所述过水间隙,所述过水间隙连通所述出水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动件、出水面盖和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动件滑设于所述滑动腔内,所述过水道、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均形成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出水面盖与所述本体止转配合并与所述操作部联动,所述出水口形成于所述出水面盖上,所述出水面盖设有伸入所述第二过水腔并沿第一方向顶抵所述滑动件的顶抵部,所述顶抵部与所述第二过水腔之间形成过水间隙;所述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本体和滑动件之间并用于推动滑动件向与顶抵部顶抵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动件于第一封堵部和第二封堵部之间的外壁与滑动腔的腔壁和/或第二过水腔的腔壁配合形成始终连通所述过水道的第三过水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所述操作部于远离进水口的一端设有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一抵接面,所述出水面盖设有与第一抵接面配合的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弹性件两端分别沿第一方向作用于出水面盖和本体之间并用于顶持所述出水面盖以使所述第二抵接面始终顶抵所述第一抵接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与所述操作部之间形成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和在限位槽内沿第一方向滑动的限位块;所述本体的外壁或操作部的内壁的其中一个设有限位槽,另一个设有限位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的外壁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插块,所述出水面盖设有与所述插块相配合的插槽以使所述出水面盖与本体形成止转配合。
7.如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过水腔设有若干第一通水口,所述第二过水腔设有第二通水口,所述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均开口于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顶抵部插入所述第二通水口内;所述出水口的位置与第一通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滑动组件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过水腔通过第一通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面盖与所述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抵接;所述滑动组件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过水间隙通过第二通水口连通所述出水口,所述出水面盖远离所述本体远离进水口一端的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出水口为多个且数量与第二通水口的数量相等;各第一通水口环绕所述第二通水口布设;各出水口与各第二通水口一一对应;所述出水口的过水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通水口的过水面积,所述第二通水口的过水面积小于过水间隙的过水面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内设有进水通道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腔;
所述第一壳体插设于所述连接腔内并与连接腔螺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沿周向布设有棘齿;所述连接腔内壁凸出设有筋条,所述筋条设有与所述棘齿的齿背相配合的斜面和用于抵接棘齿的齿面的限位面;所述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开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
所述第二壳体插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并相对第一壳体轴向限位,所述进水口、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开设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进水口适于与进水通道连通,所述进水口与第二过水口之间连通形成所述滑动腔,所述第二过水口和第二通水口之间连通形成所述第二过水腔;所述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过水腔;
所述操作部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外并与第一壳体螺接;所述操作部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转动时,所述筋条的限位面顶抵所述棘齿的齿面以限制第一壳体转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出水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压柄组件,所述压柄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壳体上并设有用于启闭所述进水口的第三封堵部。
CN202122236622.2U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出水装置 Active CN2165390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6622.2U CN216539015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36622.2U CN216539015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9015U true CN216539015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3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36622.2U Active CN216539015U (zh) 2021-09-15 2021-09-15 一种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90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8634A (zh) * 2022-07-29 2022-10-25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组件和龙头
CN115780115A (zh) * 2022-12-20 2023-03-14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28634A (zh) * 2022-07-29 2022-10-25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组件和龙头
CN115780115A (zh) * 2022-12-20 2023-03-14 福建西河卫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出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39015U (zh) 一种出水装置
US8919379B2 (en) Plug switch outlet mechanism
US11377828B2 (en) Socket device
CN110547711B (zh) 带水路切换的插座装置
CN108223842B (zh) 一种可以冲牙的出水装置和抽拉式水龙头
CN108343762B (zh) 一种直通式切换阀
CN117364886B (zh) 出液装置
US7641065B2 (en) Canteen
CN220496650U (zh) 一种新型喷枪
CN220780845U (zh) 一种喷枪
CN202646747U (zh) 一种无手柄式龙头
EP3575649A1 (en) Straight-through switching valve
CN211779010U (zh) 一种超薄角阀
EP3896318A1 (en) Waterway slide switch device and water outlet device
CN212407661U (zh) 一种按压切换阀和龙头
US20210197215A1 (en) Waterway switching valve
CN209528983U (zh) 一种带水路切换的插座装置
CN212092822U (zh) 一种防滴水花洒
CN113623425A (zh) 一种分水阀和淋浴器
CN216158353U (zh) 一种分水阀和淋浴器
CN217898832U (zh) 按压式阀芯
CN221410957U (zh) 一种杯盖及杯子
CN111229487A (zh) 一种防滴水花洒
CN221492898U (zh) 出液装置及出液系统
CN116393271B (zh) 出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