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31491U -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31491U
CN216531491U CN202123120477.8U CN202123120477U CN216531491U CN 216531491 U CN216531491 U CN 216531491U CN 202123120477 U CN202123120477 U CN 202123120477U CN 216531491 U CN216531491 U CN 216531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nitoring system
capital construction
safety
entrance
safety 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204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绍卓
王健
高景涛
杨嵩狭
史国青
王国超
陈树华
李险峰
王禹
赵青
张付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Guoneng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Guoneng Pow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Guoneng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Guoneng Pow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Guoneng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Guoneng Powe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oneng Longyuan Electric Powe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1204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31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31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31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息化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设置有两个安全门,较大门径的安全门的启闭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本系统设置于出入口处,包括智能安全帽,设置有应答器,其记载有基建现场的施工人员的身份标识;两个读写器,分别与应答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连接,各具有一个指向性天线,两个指向性天线分别用于指向出入口的内侧和出入口的外侧;控制器,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读写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后台通信连接,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开关与第二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通过上述方案不仅使得人员进出出入口佩戴安全帽,还能形成客观有效完整的记录,还能大大提高通行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信息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平稳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不断显现,现阶段,电力基建工程项目正在大规模地展开,电力施工建设中存在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因此而导致的损失,就需要做好电力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电力基建不仅与施工人员的安全有关,更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用电安全。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有一点疏忽或是其他原因,在后来的用电过程中发生了安全事故,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意味着极大的伤害,有时甚至可能会影响到其后代的生活。如果引发了死伤事故,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会有极大的不良影响,会引起社会惶恐。主管部门一直号召安全生产,一直把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视为民生大事,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电力施工建设中,基建现场涉及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众多,从而会频繁地进入出入口,为了对进出人员形成有效管理,在出入口处设置门禁,以刷卡的方式进出出入口。另外,凡是进入基建现场内的人员都需要佩戴安全帽,以保障人身安全。进出人员的有效管理和安全帽的佩戴与否是分别监控,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视频监控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依次设置有:第一安全门和第二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的门径大于所述第二安全门的门径,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启闭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
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设置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所述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
智能安全帽,设置有应答器,所述应答器记载有所述基建现场的施工人员的身份标识;
两个读写器,分别与所述应答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连接,各具有一个指向性天线,两个所述指向性天线分别用于指向所述出入口的内侧和所述出入口的外侧;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读写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后台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开关与所述第二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用于采集所述出入口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并上传至所述后台。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
智能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后台侧,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用于识别出未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
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
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的门岗亭内,与所述智能识别装置通信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报警器为语音报警器。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红外摄像头。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启闭方式由自动控制方式替代手动控制方式;
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和所述第二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智能安全帽的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标签,所述标签包括:施工人员的姓名文字。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标签还包括:二维码图案,所述二维码图案载有施工人员所属部门信息。
在如上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中,可选地,所述第一安全门为电动旋转门或电动推拉门,所述第二安全门为电动旋转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基建现场的出入口设置两个安全门,并且两者的门径不相同,门径较大的安全门的启闭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再在出入口处设置智能安全帽、两个读写器和控制器,其中,智能安全帽设置有应答器,应答器记载有基建现场的施工人员的身份标识,两个读写器分别与应答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连接,各具有一个指向性天线,两个指向性天线分别用于指向出入口的内侧和出入口的外侧,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读写器的输出端连接,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后台通信连接,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开关与第二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从而可以在有有大量施工人员进出出入口时,打开第一安全门使第二安全门处于常闭状态,由于第一安全门的门径是第二安全门的门径的数倍,因此在形成客观有效完整的记录的同时,可以大大地提高通行效率,还能使得进出出入口的人员佩戴安全帽。
在没有施工人员进出出入口或者有少量的人员进出出入口时,关闭第一安全门,使第二安全门处于自动控制方式下,在自动控制方式下,当施工人员行进至第二安全门外,打算进入基建现场内时,其佩戴的安全帽上的应答器首先被进读写器读取到,则打开第二安全门,然后该施工人员穿过第二安全门,进入到第二安全门内,此时应答器会再被出读写器读取到,从而也能形成客观有效完整的记录;当施工人员由基建现场内行进至第二安全门区域时,打算离开基建现场时,其佩戴的安全帽上的应答器首先被出读写器读取到,则打开第二安全门,然后该施工人员穿过第二安全门,进入到第二安全门外侧,此时应答器会再被进读写器读取到,从而也能形成客观有效完整的记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施工人员进入基建现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视频监控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符号说明如下:
10施工人员、11第一安全门、12第二安全门、
21智能安全帽、22应答器、
31进读写器、32出读写器、
4控制器、
51图像采集装置、52智能识别装置、
6后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示例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解释的方式提供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实际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清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进行修改和变型。例如,示为或描述为一个实施例的一部分的特征可用于另一个实施例,以产生又一个实施例。因此,所期望的是,本实用新型包含归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此类修改和变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部件间接相连;可以是有线电连接、无线电连接,也可以是无线通信信号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图2,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个施工人员进入基建现场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基建现场的机械设备数量多,建筑材料多,参与的施工人员人数也多、工种复杂,为了更好地管理基建现场的机械设备、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10,提供一个安全的基建现场环境,通常会在基建现场设置围栏,在围栏上形成有出入口,该出入口可以供施工人员进出基建现场。该出入口有的是人工负责看守,根据门卫人员的培训经验,通过问询的方式,判断是否允许人员进入或离开基建现场,虽然人工看守方式有的会形成人员出入的记录,但是该记录无法形成完整有效客观的统计记录,尤其是在大量施工人员集中出入基建现场时,此时通常不记录,采取完全放行的方式。有的是在出入口处设置智能门禁,然后为每个施工人员配发门禁卡,该门禁卡记载有持有人员的身份信息,施工人员进出出入口时,通过进行刷门禁卡的操作实现智能门禁的闸机的打开,由于门禁卡包含有持有人员的身份信息,智能门禁方式不仅可以管理施工人员进出基建现场,还可以自动对进出基建现场的施工人员进行统计,形成完整有效的统计记录,然而采取智能门禁方式的基础是:施工人员进出基建现场时,需一个一个的进入或离开,而不能同时进出多个人,当大量施工人员集中出入基建现场时,此时通常会使得出入口聚集大量施工人员,造成人群聚集,影响通行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基建现场可以是火电厂的基建现场,还可以是风电的基建现场,又可以是光伏的基建现场,再可以是水电的基建现场。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设置于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主要由智能安全帽21、应答器22、读写器和控制器4组成。
安全帽是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时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例如,当基建现场有物体从高处掉落时,施工人员可以通过佩戴的安全帽,避免头部与掉落的物体直接碰撞的情况发生,从而减轻头部受到的伤害。因此,对进入基建现场的所有人员,不管是施工人员,还是工作人员,都要求必须佩戴安全帽。基于人人需要佩戴安全帽的安全要求,那么可以通过安全帽更好地管理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安全帽上绑定着应答22,因此将其称为智能安全帽21,该应答器22内存储有智能安全帽佩戴者的身份标识,身份标识可以包括:姓名、所属部门、工作岗位,还可以包括:性别、归属负责人等,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应用中,可以在智能安全帽21的主体内侧设置应答器22。为了便于施工人员直观地识别智能安全帽21,在智能安全帽21的主体外侧设置有标签,标签上直接含有以文字为表现形式的姓名信息。在收工后,可能会出现施工人员集中将多个智能安全帽21集中放在一起的情况,当施工人员想拿取属于自己的智能安全帽21时,通过查看设置于智能安全帽21的主体外侧的标签,从而可以快速地找到目标安全帽。标签可以包括:二维码图案+姓名文字,如此在智能安全帽21遗失或拿错时,可以通过手机上安装的App扫描二维码,查看该智能安全帽的身份标识,从而能快速地确认智能安全帽遗失者的身份信息,便于迅速的将智能安全帽21送还到智能安全帽遗失者手中。应答器22可以是无源设备,也可以是有源设备,当应答器22是无源设备时,可以减少应答器22对佩戴者的电磁辐射。
读写器与应答器22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连接,当施工人员行进至读写器的识别范围内时,其佩戴的智能安全帽21上的应答器22内的身份标识就可以被读写器读取,从而使存储的信息被上传至后台6,在后台6进行统计、记录、存储。为了更好地对施工人员的进入行为和离开行为进行有效记录,读写器的数量设置有两个,每个读写器配置有一个指向性天线,两个读写器分别为:进读写器31和出读写器32。进读写器31的指向性天线指向出入口的外侧,即基建现场外,出读写器32的指向性天线指向出入口的内侧,即基建现场内。当施工人员打算进入基建现场内时,其佩戴的智能安全帽21上的应答器22首先被进读写器31读取到,然后再被出读写器32读取到,通过两次读取的先后顺序,可以判断施工人员是进入基建现场,从而可以形成“上班打卡”记录。当施工人员打算离开基建现场内时,其佩戴的智能安全帽21上的应答器22首先被出读写器32读取到,然后再被进读写器31读取到,通过两次读取的先后顺序,可以判断施工人员是离开基建现场,从而可以形成“下班打卡”记录。
控制器4用于接收两个读写器读取的应答器的数据,其输入端分别与两个读写器的输出端连接,并通过其第一输出端与后台6通信连接,从而将前述数据上传至后台6,由后台6进行统计、管理、记录和查看。控制器4可以是单片机,例如:51系列单片机、STM32系列单片机。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进出基建现场出入口的通行效率,同时提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在出入口处设置有两个安全门,分别为:第一安全门11和第二安全门12,第一安全门11的门径大于第二安全门12的门径,例如:第一安全门11的门径是第二安全门12的门径的7倍、8倍、9倍或10倍,通常第一安全门11的门径需满足能通行运输货车的要求,第二安全门12的门径需满足能通行一个施工人员的要求。第一安全门11启闭的控制方式是手动控制方式,也就是说,第一安全门11的打开或关闭由人工控制,例如:第一安全门11可以是电动旋转门或电动拖拉门,其开启控制按钮和关闭控制按钮可以设置在门岗内。第二安全门12启闭的控制方式是自动控制方式,具体地,当通过手动方式按下开关(或称自动控制按钮)后,第二安全门12的开启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例如:第二安全门12可以是电动旋转门,其自动控制按钮设置在门岗内。实际应用时,可以是第二安全门12的门禁控制器的输入端(即接收开门信号的端口或称开启端)通过自动控制按钮与控制器4的第二输出端连接。
当有大量施工人员进出出入口时,此时可以是“上班打卡时间”或“下班打卡时间”,门卫按下相应地开启控制按钮,打开第一安全门11;未按下第二安全门12的自动控制按钮,此时第二安全门12处于常闭状态,由于第一安全门11的门径是第二安全门12的门径的数倍,因此可以大大地提高施工人员的通行效率,还能使得进出出入口的人员佩戴安全帽,因为未佩戴安全帽无法形成打卡记录,不利于表征人员处于上班状态。
当没有施工人员进出出入口或者有少量的人员进出出入口时,按下相应地关闭控制按钮,关闭第一安全门11;同时按下第二安全门12的自动控制按钮,此时第二安全门12处于自动控制方式下,在自动控制方式下,当施工人员行进至第二安全门12外,打算进入基建现场内时,其佩戴的智能安全帽21上的应答器22首先被进读写器31读取到,则打开第二安全门12,然后该施工人员穿过第二安全门12,进入到第二安全门12内侧,此时应答器22会再被出读写器32读取到,从而形成了“上班打卡”记录;当施工人员由基建现场内行进至第二安全门12区域时,打算离开基建现场时,其佩戴的智能安全帽21上的应答器22首先被出读写器32读取到,则打开第二安全门12,然后该施工人员穿过第二安全门12,进入到第二安全门12外侧,此时应答器22会再被进读写器31读取到,从而形成了“下班打卡”记录。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两个安全门的自动化地控制,可以是控制器4的第二输出端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与第一安全门11的开启端和第二安全门12的开启端连接,当单刀双掷开关接通第一安全门11的开启端与控制器4的第二输出端时,此时第一安全门11处于自动控制方式,第二安全门12处于常闭状态;当单刀双掷开关接通第一安全门11的开启端与控制器4的第二输出端时,此时第二安全门12处于自动控制方式,第一安全门11处于常闭状态,换言之,此时第一安全门的控制方式由自动控制方式替代手动控制方式。
为了形成对出入口进出人员更有效地监控,本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图像采集装置,其设置于设置于基建现场的出入口,用于采集出入口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并与后台通信连接,以将采集的图像信息上传至后台。当通过读写器与应答器的方式所形成的记录有问题时,可以通过查看与问题记录所发生时间相对应的历史图像,进行验证。图像采集装置可以是摄像头,更优选地,是红外摄像头,将摄像头设置成全天候24小时工作,从而形成对出入口处的有效监督。
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智能识别装置,其设置于后台侧,与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图像采集装置所采集的图像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以判断图像中出现的施工人员是否佩戴智能安全帽,换言之,识别出未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然后生成报警信息,报警信息用于提醒门卫,查看纠正该人员未佩戴智能安全帽的违章行为。
报警信息提醒门卫的方式可以是警铃响、指示灯亮、音视频播放等,当提醒方式是警铃响时,相应地,在门岗亭处设置有警铃,其与智能识别装置连接。当提醒方式是指示灯亮时,相应地,在门岗亭处设置有指示灯,其与智能识别装置连接,指示灯可以是红色灯。当提醒方式是音视频播放时,相应地,在门岗亭处设置有显示屏和扬声器,其与智能识别装置连接,利于使门卫能快速地识别违章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识别装置所采用的视觉识别技术是现有技术,例如:基于神经网络的视觉识别技术或其他识别技术,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定。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Claims (10)

1.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依次设置有:第一安全门和第二安全门,所述第一安全门的门径大于所述第二安全门的门径,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启闭方式为手动控制方式;
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设置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所述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包括:
智能安全帽,设置有应答器,所述应答器记载有所述基建现场的施工人员的身份标识;
两个读写器,分别与所述应答器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连接,各具有一个指向性天线,两个所述指向性天线分别用于指向所述出入口的内侧和所述出入口的外侧;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读写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与后台通信连接,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开关与所述第二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用于采集所述出入口处的施工人员的图像信息,并与所述后台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
智能识别装置,设置于所述后台侧,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无线通信连接,用于识别出未佩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系统还包括:
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基建现场的出入口处的门岗亭内,与所述智能识别装置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语音报警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为红外摄像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启闭方式由自动控制方式替代手动控制方式;
所述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经过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和所述第二安全门的开启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安全帽的主体的外侧设置有标签,所述标签包括:施工人员的姓名文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标签还包括:二维码图案,所述二维码图案载有施工人员所属部门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全门为电动旋转门或电动推拉门,所述第二安全门为电动旋转门。
CN202123120477.8U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Active CN216531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0477.8U CN216531491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20477.8U CN216531491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31491U true CN216531491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9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20477.8U Active CN216531491U (zh) 2021-12-06 2021-12-06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31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350924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门禁系统
CN101866160A (zh) 楼宇安全智能控制系统
CN205670312U (zh) 工程施工人员智能警示及管理监管系统
CN104778768B (zh) 一种nfc手机电子锁门禁装置系统
CN21662334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工地管理门禁
CN112150684A (zh) 工作票和操作票关联的变电站用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及其识别方法
CN205722064U (zh) 拍照道闸门
CN201262758Y (zh) 一种开放式射频自动识别门禁系统
CN201955856U (zh) 重要场所人员合法性的监控识别装置
CN102063604A (zh) 重要场所人员合法性的监控识别装置
CN210428593U (zh) 一种智能门禁管理系统
CN216531491U (zh) 一种基建现场的智能监控系统
CN210091209U (zh) 一种基于rfid标签的物流仓储安全管理系统
CN209433456U (zh) 一种用于机房的人脸识别系统
CN210768563U (zh) 一种智能闸机
CN204270390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仓库智能大门防胁迫系统
CN210534882U (zh) 一种智能化配电站房的智能门锁装置
CN106204836A (zh) 远程门禁物联网装置
CN106251447A (zh) 一种智能家居门禁系统
CN111210555B (zh) 一种智能库房管理门
CN212302558U (zh) 应用于建筑行业的人员进出场智能考勤装置
CN211427409U (zh) 一种智能库房管理门
CN110766587A (zh) 一种基于无线射频技术的社区安全管理系统
CN205563779U (zh) 一种出入口门禁管理控制系统
CN213092398U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低功耗智能配电监测监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