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7223U -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7223U
CN216527223U CN202122371006.8U CN202122371006U CN216527223U CN 216527223 U CN216527223 U CN 216527223U CN 202122371006 U CN202122371006 U CN 202122371006U CN 216527223 U CN216527223 U CN 2165272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tag
fixing
frame
sleeve
rfid t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10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朝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loud struc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3710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72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72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72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标签本体,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安装有与电子标签本体相适配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设置在固定框的顶部,所述限位框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保护垫。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框、电子标签本体、防护垫、固定机构、限位框、保护垫、定位杆、定位孔、螺纹柱、防护板、定位套、缓冲套、固定孔、锁紧螺母、固定槽、缓冲弹簧和活动套相互配合,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耐冲击效果,在冲击下,避免电子标签发生损坏,提高了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标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是RFID技术的载体,电子标签又称射频标签、应答器、数据载体;阅读器又称为读出装置、扫描器、读头、通信器、读写器(取决于电子标签是否可以无线改写数据)。电子标签与阅读器之间通过耦合元件实现射频信号的空间(无接触)耦合;在耦合通道内,根据时序关系,实现能量的传递和数据交换。最基本的电子标签系统由三部分组成:标签: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每个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高容量电子标签有用户可写入的存储空间,附着在物体上标识目标对象;阅读器:读取(有时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RFID电子标签在使用时,耐冲击效果比较差,在冲击下,电子标签容易发生损坏,影响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标签本体,所述固定框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护垫,所述固定框的顶部安装有与电子标签本体相适配的固定机构;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限位框,所述限位框设置在固定框的顶部,所述限位框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保护垫,所述保护垫的底部与电子标签本体紧密接触,所述限位框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杆,所述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杆的底部贯穿定位孔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限位框的顶部安装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限位框的顶部且位于螺纹柱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的顶部安装有缓冲套,所述缓冲套的顶部与防护板的底部紧密接触,所述防护板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螺纹柱的顶端依次贯穿定位套、缓冲套和固定孔且延伸至固定孔的外部,位于固定孔外部的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所述固定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防护板的底部安装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底部贯穿固定槽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固定槽内部的活动套的底部与缓冲弹簧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防护垫靠近电子标签本体的一侧与电子标签本体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定位杆的表面与定位孔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框的底部与固定框的顶部紧密接触。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表面与固定孔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表面且位于防护板与锁紧螺母之间的位置套接有垫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框、电子标签本体、防护垫、固定机构、限位框、保护垫、定位杆、定位孔、螺纹柱、防护板、定位套、缓冲套、固定孔、锁紧螺母、固定槽、缓冲弹簧和活动套相互配合,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耐冲击效果,在冲击下,避免电子标签发生损坏,提高了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垫圈起到了对防护板进行保护的作用,避免锁紧螺母挤伤防护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的结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固定框、2电子标签本体、3防护垫、4固定机构、41限位框、42保护垫、43定位杆、44定位孔、45螺纹柱、46防护板、47定位套、48缓冲套、49固定孔、410锁紧螺母、411固定槽、412缓冲弹簧、413活动套、5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固定框1,固定框1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标签本体2,固定框1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护垫3,固定框1的顶部安装有与电子标签本体3相适配的固定机构4。
固定机构4包括限位框41,限位框41设置在固定框1的顶部,限位框41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保护垫42,保护垫42的底部与电子标签本体2紧密接触,限位框41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杆43,固定框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44,定位杆43的底部贯穿定位孔44且延伸至其内部,限位框41的顶部安装有螺纹柱45,螺纹柱45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46,限位框41的顶部且位于螺纹柱45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套47,定位套47的顶部安装有缓冲套48,缓冲套48的顶部与防护板46的底部紧密接触,防护板46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49,螺纹柱45的顶端依次贯穿定位套47、缓冲套48和固定孔49且延伸至固定孔49的外部,位于固定孔49外部的螺纹柱45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10,固定框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411,固定槽411内壁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412,防护板46的底部安装有活动套413,活动套413的底部贯穿固定槽411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固定槽411内部的活动套413的底部与缓冲弹簧412紧密接触。
优选的,防护垫3靠近电子标签本体2的一侧与电子标签本体2紧密接触。
优选的,定位杆43的表面与定位孔44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限位框41的底部与固定框1的顶部紧密接触。
优选的,螺纹柱45的表面与固定孔49的内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螺纹柱45的表面且位于防护板46与锁紧螺母410之间的位置套接有垫圈5,通过设置垫圈5起到了对防护板46进行保护的作用,避免锁紧螺母410挤伤防护板46。
使用时,通过固定框1、电子标签本体2、防护垫3、固定机构4、限位框41、保护垫42、定位杆43、定位孔44、螺纹柱45、防护板46、定位套47、缓冲套48、固定孔49、锁紧螺母410、固定槽411、缓冲弹簧412和活动套413相互配合,将电子标签本体2放置在固定框1的内部,固定框1内壁上的防护垫3起到了对电子标签本体2进行保护的作用,再将限位框41放置在固定框1的顶部,使得定位杆43插入定位孔44中,然后将防护板46放置在螺纹柱45的顶部,使得螺纹柱45插入固定孔49且延伸至到固定孔49的外部,防护板46对缓冲套48进行压缩,通过锁紧螺母410对螺纹柱45进行锁紧,同时活动套413进入固定槽411中,对缓冲弹簧412进行挤压,通过防护板46和固定框1对电子标签进行防护,配合缓冲套48和缓冲弹簧412,起到了对冲击进行很好的缓冲效果,提高了电子标签的耐冲击效果,在冲击下,避免电子标签发生损坏,提高了电子标签的使用寿命,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便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包括固定框(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的内部设置有电子标签本体(2),所述固定框(1)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护垫(3),所述固定框(1)的顶部安装有与电子标签本体(2)相适配的固定机构(4);
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限位框(41),所述限位框(41)设置在固定框(1)的顶部,所述限位框(41)底部的凹槽内设置有保护垫(42),所述保护垫(42)的底部与电子标签本体(2)紧密接触,所述限位框(41)的底部安装有定位杆(43),所述固定框(1)的顶部设置有定位孔(44),所述定位杆(43)的底部贯穿定位孔(44)且延伸至其内部,所述限位框(41)的顶部安装有螺纹柱(45),所述螺纹柱(45)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板(46),所述限位框(41)的顶部且位于螺纹柱(45)的外侧设置有定位套(47),所述定位套(47)的顶部安装有缓冲套(48),所述缓冲套(48)的顶部与防护板(46)的底部紧密接触,所述防护板(46)的顶部设置有固定孔(49),所述螺纹柱(45)的顶端依次贯穿定位套(47)、缓冲套(48)和固定孔(49)且延伸至固定孔(49)的外部,位于固定孔(49)外部的螺纹柱(45)表面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410),所述固定框(1)的顶部设置有固定槽(411),所述固定槽(411)内壁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弹簧(412),所述防护板(46)的底部安装有活动套(413),所述活动套(413)的底部贯穿固定槽(411)且延伸至其内部,位于固定槽(411)内部的活动套(413)的底部与缓冲弹簧(412)紧密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垫(3)靠近电子标签本体(2)的一侧与电子标签本体(2)紧密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杆(43)的表面与定位孔(44)的内壁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框(41)的底部与固定框(1)的顶部紧密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45)的表面与固定孔(49)的内壁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柱(45)的表面且位于防护板(46)与锁紧螺母(410)之间的位置套接有垫圈(5)。
CN202122371006.8U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Active CN2165272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1006.8U CN216527223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1006.8U CN216527223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7223U true CN216527223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19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1006.8U Active CN216527223U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72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05733B2 (en) Coiled RFID tag
BRPI0613616A2 (pt) dispositivo compreendendo um leitor óptico de códigos impressos capaz de transormar as informações de um código impresso sobre um objeto tal como uma etiqueta em dados digitais
CA2539994A1 (en) Identification badges with rfid tags and methods thereof
CN216527223U (zh) 一种耐冲击效果更加优秀的rfid电子标签
TWM305862U (e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crew
CN101737389A (zh) 一种实现有射频标签功能的钉子
JP2006338120A5 (zh)
CN201204858Y (zh) 电子耳标
CN214916226U (zh) 一种带有rfid射频电子标签的试管
CN205540847U (zh) 一种继电保护装置用硬质pc材质的超高频rfid电子标签
CN205507827U (zh) 一种rfid射频标识装置
CN210244367U (zh) 一种印刷标签用品检射频识别系统
CN101775922B (zh) 一种射频导路钥匙、锁芯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1775921B (zh) 一种射频识别钥匙
CN211506518U (zh) 一种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射频读写器
CN212541387U (zh) 一种低频触发资产管理电子标签
CN208298229U (zh) 一种服装辅料管理用电子标签
CN205665725U (zh) 一种基于特高频射频识别技术的驾驶证
CN213042284U (zh) 一种手持式电子标签设备
CN213424000U (zh) 一种适应环境性好的rfid电子标签
CN205139966U (zh) 一种有源的新型磁扣
CN205302351U (zh) 一种具有抗屏蔽功能的电子标签天线
CN213751141U (zh) 一种电子标签的固定装置
CN202422180U (zh) 一种电子标签
CN210015454U (zh) 一种便携性nfc电子标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4

Address after: 325000 room A404, scientific research buil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366 Jiayi Road, Cangnan Industrial Park, Lingxi Town, Cangnan County, Wen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loud structur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256651 Binzhou, Shandong, Wutong two road 279, Phoenix Mansion 12, 1224 roo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Office

Patentee before: Hou Chaoxi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