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21475U -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21475U
CN216521475U CN202123318236.4U CN202123318236U CN216521475U CN 216521475 U CN216521475 U CN 216521475U CN 202123318236 U CN202123318236 U CN 202123318236U CN 216521475 U CN216521475 U CN 216521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buckling
lamp body
dazzle
protru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182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淑军
汪续宗
李志平
周小科
刘亚运
刘国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NVC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33182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21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21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214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包括灯体和防眩环,所述防眩环可拆卸安装在灯体上,所述防眩环的上端边缘设有贴合环部,所述灯体内设有安装环部,所述贴合环部与安装环部贴合安装;所述防眩环上设有扣位件,所述扣位件设在贴合环部的下方,所述扣位件采用弹性材质,所述扣位件与贴合环部之间形成扣位槽;所述灯体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安装环部上,所述凸起部与扣位件卡合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灯体和防眩环的组装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防眩环和灯体相对旋转,扣位件发生弹性形变,扣位件和凸起部卡合固定,安装快速;结构简单可靠,外观效果好;扣位件和凸起部安装时无需特意去对位,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领域,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灯具和防眩环的固定,现有的方式是在灯体和防眩环上开孔,通过两个螺丝连接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繁琐复杂,不够快捷、方便,拆卸也不方便,导致组装和拆卸效率低。另一方面,固定螺丝的孔位会破坏防眩环、灯体的外观完整性,导致外观效果差,另外,拧螺丝时可能会出现滑牙的情况,导致灯体和防眩环不能够进行拆卸。现有灯体和防眩环组装可以通过卡扣和卡槽固定,但是卡扣需要去找卡槽位置,只有对位准确才能实现扣合,仍然存在组装费时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灯体和防眩环组装费时、安装和拆卸不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包括灯体和防眩环,所述防眩环可拆卸安装在灯体上;
所述防眩环的上端边缘设有贴合环部,所述灯体内设有安装环部,所述贴合环部与安装环部贴合安装;
所述防眩环上设有扣位件,所述扣位件设在贴合环部的下方,所述扣位件采用弹性材质,所述扣位件与贴合环部之间形成扣位槽;
所述灯体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安装环部上,所述凸起部与扣位件卡合固定。组装方便、省时,提高组装效率。
可选的,所述扣位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合部、连接部和卡接部;
所述连接部一端从扣合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扣合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部的另一端从卡接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卡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凸起部能够进入扣合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通道,所述卡接部与贴合环部连接。固定后的稳定性好。
可选的,所述扣位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合部、连接部和卡接部;
所述连接部一端从扣合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扣合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部的另一端从卡接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卡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凸起部能够进入扣合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通道,所述卡接部与贴合环部之间设有缺口,所述凸起部不能通过所述缺口。操作简单、方便。
可选的,所述扣合部与连接部之间夹角大于连接部与卡接部之间的夹角。便于安装,提高安装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连接部的下方设有凹槽。
可选的,所述卡接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扣合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
可选的,所述安装环部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凸起部设置在避让缺口的侧边。
可选的,从安装环部下表面凸起的部分为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一侧设有避让缺口,另一侧斜向上延伸与所述安装环部连接。
可选的,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和与其连接的安装环部的侧面呈“L”形。
可选的,所述安装环部与灯体的边缘之间有高度差,所述安装环部低于灯体的边缘,所述贴合环部的上表面与灯体边缘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灯体和防眩环的组装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防眩环和灯体相对旋转,扣位件发生弹性形变,扣位件和凸起部卡合固定,安装快速;结构简单可靠,外观效果好;贴合环部和安装环部贴合安装,安装环部对防眩环起到支撑的作用,扣位件和凸起部安装时无需特意去对位,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组装防眩环灯具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包括灯体1和防眩环2,防眩环2可拆卸安装在灯体1上。
该防眩环2的上端边缘设有贴合环部3,灯体内设有安装环部4,贴合环部3与安装环部4贴合安装。安装环部4与灯体1的边缘之间有高度差,安装环部4低于灯体的边缘,贴合环部3的上表面与灯体1边缘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灯体1和防眩环2组装后,结构紧凑,整体外表面平整、美观。
具体的,灯体1内设有腔体,防眩环2的下部伸入腔体内,防眩环2的上部边缘与灯体1贴合安装,组装后,防眩环2的上表面和灯体1的上表面平齐,外观美观,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本实施例的灯体1呈圆筒状,采用金属材质,防眩环2呈漏斗状。
该防眩环2上设有扣位件5,扣位件5设在贴合环部3的下方,扣位件5采用弹性材质,例如扣位件5采用塑胶,该防眩环2也可以采用塑胶,扣位件5与贴合环部3之间形成扣位槽50;灯体1上设有凸起部6,凸起部6设置在安装环部4上,凸起部6与扣位件5卡合固定。
扣位件5和凸起部6卡合固定,方便对防眩环2和灯体1进行组装和拆卸,组装方便、快速,提高了组装效率。具体的,通过扣位槽50与凸起部6进行卡合固定,由于扣位件5设置在防眩环2的下方,而凸起部6设置在安装环部4上,即需要对防眩环2和灯体1进行组装或拆卸时,可以直接将防眩环2放置到安装环部4上,然后旋转防眩环2,就能实现组装或拆卸,操作方便,在此过程中,安装环部4起到对防眩环2支撑的作用,同时起到定位作用,不需要费劲去将扣位件5和凸起部6进行对位,提高组装效率。
该扣位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合部51、连接部52和卡接部53。
连接部52一端从扣合部51延伸向上,连接部52与扣合部5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部52的另一端从卡接部53延伸向上,连接部52与卡接部5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该连接部52的纵向截面为不等腰梯形状,由与扣合部51连接的斜面、与卡接部53连接的斜面,以及连接这两个斜面的平面组成,两个斜面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进行卡合安装。
凸起部6能够进入扣合部51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通道,卡接部53与贴合环部3连接。具体的,凸起部6一端从扣合部51和贴合环部3之间进入,沿着连接部52上表面继续进入,被卡合在卡接部53、连接部52和贴合环部3形成的扣位槽50内。因为连接部52和贴合环部3之间的间距小,拆卸时需要稍用力转动,使凸起部6脱离扣位槽50,实现灯体1和防眩环2的拆卸。利用塑胶的弹性,发生弹性形变,将扣位件5卡合在扣位槽50内,限制了防眩环2的移动,安装快捷方便。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扣合部51与连接部52之间夹角大于连接部52与卡接部53之间的夹角,使凸起部6便于安装且不易退回,提高安装便捷性性和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2的下方设有凹槽521,凹槽521提供了弹性形变的空间,特别是对扣位件5的连接部52。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3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扣合部51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最大距离。该扣合部51为平面状,该卡接部53呈“┙”或“┗”形。
安装环部4上设有避让缺口7,凸起部6设置在避让缺口7的侧边。将扣位件5放入避让缺口7内,然后旋转,实现灯体1和防眩环2的安装,无需特意去将扣位件5和凸起部6进行对位,只需要将扣位件5直接放入避位缺口7,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从安装环部4下表面凸起的部分为凸起部6,凸起部6的一侧设有避让缺口7,另一侧斜向上延伸与安装环部4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凸起部6的上表面和与其连接的安装环部4的侧面呈“L”形,便于安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卡接部53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最大距离等于扣合部53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最大距离。该连接部52、卡接部53和贴合环部3之间形成用于卡合扣位件5的扣位槽50。该扣合部51为平面状,该卡接部53呈“┙”或“┗”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施例的扣位件5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合部51、连接部52和卡接部53。
连接部52一端从扣合部51延伸向上,连接部52与扣合部5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部52的另一端从卡接部53延伸向上,连接部52与卡接部5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该连接部52的纵向截面为不等腰梯形状,由与扣合部51连接的斜面、与卡接部53连接的斜面,以及连接这两个斜面的平面组成,两个斜面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进行卡合安装。
凸起部6能够进入扣合部51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通道,卡接部53与贴合环部3之间设有缺口,凸起部6不能通过缺口。该缺口提供给扣位件5弹性形变的空间,便于安装。
具体的,凸起部6一端从扣合部51和贴合环部3之间进入,沿着连接部52上表面继续进入,被卡合在卡接部53、连接部52和贴合环部3形成的扣位槽内。因为连接部52和贴合环部4之间的间距小,拆卸时需要稍用力转动,使凸起部6脱离扣位槽50,实现灯体1和防眩环2的拆卸。安装时,利用塑胶的弹性,发生弹性形变,将扣位件5卡合在扣位槽50内,限制了防眩环2的移动,安装快捷方便。
本实施例还包括灯体1和防眩环2,防眩环2可拆卸安装在灯体1上。
该防眩环2的上端边缘设有贴合环部3,灯体1内设有安装环部4,贴合环部3与安装环部4贴合安装。安装环部4与灯体1的边缘之间有高度差,安装环部4低于灯体1的边缘,贴合环部4的上表面与灯体1边缘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灯体1和防眩环2组装后,结构紧凑,整体外表面平整、美观。
具体的,灯体1内设有腔体,防眩环2的下部伸入腔体内,防眩环2的上部边缘与灯体1贴合安装,组装后,防眩环2的上表面和灯体1的上表面平齐,外观美观,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本实施例的灯体1呈圆筒状,采用金属材质,防眩环2呈漏斗状。
该防眩环2上设有扣位件5,扣位件5设在贴合环部3的下方,扣位件5采用弹性材质,例如扣位件5采用塑胶,该防眩环2也可以采用塑胶,扣位件5与贴合环部3之间形成扣位槽50;灯体1上设有凸起部6,凸起部6设置在安装环部4上,凸起部6与扣位件5卡合固定。
扣位件5和凸起部6卡合固定,方便对防眩环2和灯体1进行组装和拆卸,组装方便、快速,提高了组装效率。具体的,通过扣位槽50与凸起部6进行卡合固定,由于扣位件5设置在防眩环2的下方,而凸起部6设置在安装环部4上,即需要对防眩环2和灯体1进行组装或拆卸时,可以直接将防眩环2放置到安装环部4上,然后旋转防眩环2,就能实现组装或拆卸,操作方便,在此过程中,安装环部4起到对防眩环2支撑的作用,同时起到定位作用,不需要费劲去将扣位件5和凸起部6进行对位,提高组装效率。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扣合部51与连接部52之间夹角大于连接部52与卡接部53之间的夹角,使凸起部6便于安装且不易退回,提高安装便捷性性和安装后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52的下方设有凹槽521,凹槽521提供了弹性形变的空间,特别是为连接部52提供弹性形变的空间。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卡接部53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扣合部51与贴合环部3之间的距离。安装环部4上设有避让缺口7,凸起部6设置在避让缺口7的侧边。将扣位件5放入避让缺口7内,然后旋转,实现灯体1和防眩环2的安装,无需去将扣位件5和凸起部6进行对位,只需要将扣位件5直接放入避位缺口7,操作方便,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
从安装环部4下表面凸起的部分为凸起部,凸起部6的一侧设有避让缺口7,另一侧斜向上延伸与安装环部4连接。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凸起部6的上表面和与其连接的安装环部4的侧面呈“L”形,便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灯体和防眩环的组装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防眩环和灯体相对旋转,扣位件发生弹性形变,扣位件和凸起部卡合固定,安装快速;结构简单可靠,外观效果好;贴合环部和安装环部贴合安装,安装环部对防眩环起到支撑的作用,扣位件和凸起部安装时无需特意去对位,安装方便。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虽然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是结合以上具体实施例进行的,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人员能够根据上述的内容进行许多替换、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所有这样的替代、改进和变化都包括在附后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灯体和防眩环,所述防眩环可拆卸安装在灯体上;
所述防眩环的上端边缘设有贴合环部,所述灯体内设有安装环部,所述贴合环部与安装环部贴合安装;
所述防眩环上设有扣位件,所述扣位件设在贴合环部的下方,所述扣位件采用弹性材质,所述扣位件与贴合环部之间形成扣位槽;
所述灯体上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安装环部上,所述凸起部与扣位件卡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合部、连接部和卡接部;
所述连接部一端从扣合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扣合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部的另一端从卡接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卡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凸起部能够进入扣合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通道,所述卡接部与贴合环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位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扣合部、连接部和卡接部;
所述连接部一端从扣合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扣合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连接部的另一端从卡接部延伸向上,所述连接部与卡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所述凸起部能够进入扣合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通道,所述卡接部与贴合环部之间设有缺口,所述凸起部不能通过所述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部与连接部之间夹角大于连接部与卡接部之间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下方设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与贴合环部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扣合部与贴合环部之间最大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部上设有避让缺口,所述凸起部设置在避让缺口的侧边。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从安装环部下表面凸起的部分为所述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一侧设有避让缺口,另一侧斜向上延伸与所述安装环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的上表面和与其连接的安装环部的侧面呈“L”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部与灯体的边缘之间有高度差,所述安装环部低于灯体的边缘,所述贴合环部的上表面与灯体边缘的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CN202123318236.4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Active CN216521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8236.4U CN21652147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18236.4U CN21652147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21475U true CN216521475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50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18236.4U Active CN216521475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214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97508B1 (en) Compact fluorescent lampholder
CN216521475U (zh) 一种便于组装防眩环的灯具结构
US20120099333A1 (en) Flashlight Mount
CN214044237U (zh) 连接器和灯具组件
CN210567802U (zh) Led橱柜灯
CN208750565U (zh) 一种灯臂安装结构及吊灯
CN104456435B (zh) 灯具
CN107461619B (zh) 灯具及其灯具组件
CN207422096U (zh) 日行灯的反光镜的安装结构
KR200236556Y1 (ko) 조명기구의 반사갓 결합구조
CN21595124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灯具
CN213656350U (zh) Led灯条安装结构
CN220038296U (zh) 一种舞台灯紧固卡扣安装结构
CN218936184U (zh) 面罩安装结构及照明灯具
CN210687955U (zh) 一款新型吸顶安装结构
CN218379202U (zh) 灯具及警示灯
CN219063044U (zh) 枪式摄像机用快速安装支架
CN106439745B (zh) 一种灯具电源的安装结构
CN214306959U (zh) 一种灯具模组以及灯具
CN210624476U (zh) 压线组件、灯具底座和灯具
CN201688351U (zh) 一种灯具支架
CN212841406U (zh) 一种灯罩盖固定结构及led灯
CN210511247U (zh) 一种灯具
CN214948471U (zh) 灯具
CN218327746U (zh) 一种灯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