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3609U -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3609U
CN216493609U CN202122962565.6U CN202122962565U CN216493609U CN 216493609 U CN216493609 U CN 216493609U CN 202122962565 U CN202122962565 U CN 202122962565U CN 216493609 U CN216493609 U CN 2164936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strip
nose bridge
fold
bri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625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嘉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Da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Da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Da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Dasen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625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36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36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36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包括罩体,2个设置在罩体的左右两侧的挂耳、以及横向设置在罩体上的第一鼻梁条和第二鼻梁条。第一鼻梁条位于罩体上端,第二鼻梁条位于第一鼻梁条的下端,第二和第一鼻梁条之间的距离介于罩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第二鼻梁条能够支撑罩体,使罩体和人脸之间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效提升口罩佩戴的舒适性。罩体包括4个折叠部,第二鼻梁条的上端设置1‑3个折叠部,下端设置1‑3个折叠部,具有4个折叠部的罩体打开时能够在口罩内部形成更大的空间,进一步避免污染物和人脸皮肤相接触。罩体内侧的左右两侧设置毛面布条和勾面布条以组成魔术贴,防止口罩摘下后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造成污染。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背景技术
近年来,空气污染问题以及呼吸道疾病逐年严重,因此,在户外运动或者出行的人需要戴上口罩以防止空气污染或者呼吸道疾病传播影响身体健康。
为了防止污染物或者细菌等进入口罩,现有技术中往往会在口罩的上方也就是佩戴时靠近鼻梁上方的部分增加鼻梁条,在使用时,按压鼻梁条使其贴合人的鼻梁即可。在佩戴口罩时,呼吸过程中会有水汽附在口罩罩体的内表面,反复佩戴和摘除口罩的过程中,还会将化妆品、油脂等沾染到口罩内侧形成污染物。
长时间佩戴口罩时,口罩的罩体可能会变形,贴到人的面部皮肤,使得上述污染物与人脸皮肤相接触,一方面造成佩戴不舒适,另一方面也不卫生。
另外,取下口罩之后,通常对口罩进行折叠再放置,以避免口罩被污染影响下次佩戴。但是,口罩折叠后放置仍然存在罩体自动打开,使口罩内部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在佩戴时能够避免口罩内部污染物接触人脸皮肤,摘下时能够防止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口罩。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长时间佩戴后口罩内侧的水汽以及污染物贴合人脸皮肤,造成不舒适和不卫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包括罩体,挂耳、第一鼻梁条以及第二鼻梁条;所述挂耳包括2个,所述2个挂耳分别设置在所述罩体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鼻梁条以及所述第二鼻梁条横向设置在所述罩体上;
所述第一鼻梁条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上端,所述第二鼻梁条设置在所述第一鼻梁条的下端,所述第二鼻梁条与所述第一鼻梁条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罩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等于所述罩体高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罩体包括4个折叠部,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上端设置1-3个折叠部,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下端设置1-3个折叠部;
所述罩体的内侧设置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设置在所述罩体左右两侧的毛面布条和勾面布条。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勾面布条的一侧设置第二毛面布条,所述第二毛面布条靠近所述勾面布条的侧边与所述罩体连接;所述毛面布条的一侧设置第二勾面布条,所述第二勾面布条靠近所述毛面布条的侧边与所述罩体连接;
所述第二勾面布条的另一面为无纺布;
所述第二毛面布条的另一面为无纺布。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第一鼻梁条的左右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鼻梁条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固定条。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折叠部包括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以及第四折叠部;
所述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以及第四折叠部沿所述罩体自上而下依次分布。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第二鼻梁条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中间,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折叠部和第二折叠部,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三折叠部和第四折叠部。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第二鼻梁条设置在所述罩体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上端,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以及第四折叠部。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第二鼻梁条设置在所述罩体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折叠部、第二折叠部、第三折叠部,所述第四折叠部位于所述第二鼻梁条的下端。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口罩为医用口罩、防护口罩或者民用卫生口罩。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口罩为医用口罩,所述医用口罩的罩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无纺布层、喷熔布过滤层以及无纺布层。
如上所述的口罩,优选地,所述罩体的长度为16-17.5cm,所述折叠部全部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罩体的宽度为9-10cm;
所述折叠部全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罩体的宽度大于等于16cm。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口罩罩体上设置横向的第一鼻梁条以及第二鼻梁条,第一鼻梁条位于罩体的上端,能够防止灰尘、雾霾、细菌等进入口罩。第二鼻梁条设置在第一鼻梁条的下方,且与第一鼻梁条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能够支撑罩体,使罩体和人脸之间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口罩内部的污染物与人脸皮肤相接触,能够有效提升口罩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还将罩体的折叠部增加为4个,具有4个折叠部的罩体在打开也就是佩戴状态下具有更大的尺寸,能够在口罩内部形成更大的空间,进一步避免污染物和人脸皮肤相接触。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罩体内部的左右两侧设置毛面布条和勾面布条组成的魔术贴,在口罩取下之后,直接将毛面布条和勾面布条贴合,使口罩的左右两侧折叠粘贴,能够防止口罩内部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中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3中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罩体;2:挂耳;3:第一鼻梁条;4:第二鼻梁条;5:折叠部;51:第一折叠部;52:第二折叠部;53:第三折叠部;54:第四折叠部;6:毛面布条;7:勾面布条;8:第二毛面布条;9:第二勾面布条;10: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包括罩体1,挂耳2、第一鼻梁条3以及第二鼻梁条4。其中,挂耳包括2个,分别设置在罩体1的左右两侧。
本实施例中,第一鼻梁条3以及第二鼻梁条4横向且互相平行地设置在罩体1上。第一鼻梁条与第二鼻梁条的材质相同,均为可弯折的金属条。
具体地,第一鼻梁条3设置在罩体1的上端,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第一鼻梁条3的下端。第二鼻梁条4与第一鼻梁条3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等于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二。本实施例在罩体1上设置横向的第一鼻梁条3以及第二鼻梁条4,第一鼻梁条3位于罩体1的上端,能够防止灰尘、雾霾、细菌等进入口罩。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第一鼻梁条3的下方,且与第一鼻梁条3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能够支撑罩体1,使罩体1和人脸之间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定的间隔,避免口罩内部的污染物与人脸皮肤相接触,能够有效提升口罩佩戴过程中的舒适性。
罩体1上共包括4个折叠部5,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设置1-3个折叠部,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设置1-3个折叠部。如图所示,折叠部5包括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以及第四折叠部54。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以及第四折叠部54沿罩体1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相比现有技术中一般在口罩的罩体上设置3个折叠部,本实施例将折叠部增加为4个,具有4个折叠部的罩体在打开也就是佩戴状态下具有更大的尺寸,能够在口罩内部形成更大的空间,进一步避免污染物和人脸皮肤相接触。
优选地,罩体1的长度为16-17.5c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17.5cm。折叠部5全部处于折叠状态时,罩体1的宽度为9-10c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9.5cm。折叠部5全部处于打开状态时,罩体1的宽度大于等于16cm。
本实施例中,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罩体1的中间,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折叠部51和第二折叠部52,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三折叠部53和第四折叠部54。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鼻梁条处于最优位置,因此,本实施例也为最佳实施例。
为解决口罩折叠后仍然存在罩体自动打开,使口罩内部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问题,本实施例在罩体1的内侧设置魔术贴,魔术贴包括设置在罩体1左右两侧的毛面布条6和勾面布条7。具体地,本实施例规定罩体佩戴时朝向人脸的一侧为内侧。
毛面布条6和勾面布条7对称地设置在罩体1的左右两侧,当口罩罩摘下后需要折叠放置,只需要将罩体1左右折叠,将毛面布条6和勾面布条7进行粘贴即能够防止口罩内部和外界环境直接接触造成进一步的污染。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佩戴者在佩戴口罩过程中的舒适性,避免口罩佩戴时毛面布条与钩面布条与人体面部接触,勾面布条7的一侧设置第二毛面布条8,具体地,第二毛面布条8靠近勾面布条7的侧边与罩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第二毛面布条8仅有一条边与罩体1连接,以使第二毛面布条8整体能够沿着与罩体1连接的侧边翻转,进而与勾面布条7粘贴。同样地,毛面布条6的一侧设置第二勾面布条9,第二勾面布条9靠近毛面布条6的侧边与罩体1连接,第二勾面布条9仅有一条边与罩体1连接,以使第二勾面布条9整体能够沿着与罩体1连接的侧边翻转,进而与毛面布条6粘贴。
第二勾面布条9的另一面,即第二勾面布条翻转并与毛面布条6粘贴之后朝向口罩内侧的一面为无纺布,以进一步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同样地,第二毛面布条8翻转后朝向口罩内侧的一面也为无纺布。
优选地,本实施例还可以选择A级尼龙材质的魔术贴,该材质较为柔软,能够直接跟面部贴合,不会导致口罩佩戴过程中魔术贴导致面部不舒适的问题。当然,如果选择A级尼龙材质的魔术贴,则无需设置第二毛面布条8以及第二勾面布条9。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毛面布条6、勾面布条7、第二毛面布条8以及第二勾面布条9可以为较为细长的条状,均沿垂直于第一鼻梁条3的方向设置在罩体1上,也可以为面积更小的块状,均匀地分布在罩体1的四角。
此外,口罩经常需要反复地佩戴和摘下,在反复摘下过程中,口罩会被反复地折叠,鼻梁条也会被反复折叠。然而,鼻梁条的长度一般小于罩体的长度,在反复折叠和打开的过程中,鼻梁条会在罩体内左右移动,导致窜位,使得鼻梁条的支撑作用降低,甚至将罩体扎破,划伤人体皮肤。为了解决反复折叠过程中金属鼻梁条容易在罩体内部窜位,造成不稳定以及扎破罩体的问题,本实施例在第一鼻梁条3的左右两端以及第二鼻梁条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固定条10,用以防止鼻梁条窜位。
本实施例中的口罩可以是医用口罩、防护口罩或者民用卫生口罩,优选为口罩为医用口罩,医用口罩的罩体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无纺布层、喷熔布过滤层以及无纺布层。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处,第一折叠部51位于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以及第四折叠部54。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第四折叠部54位于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1),挂耳(2)、第一鼻梁条(3)以及第二鼻梁条(4);所述挂耳包括2个,所述2个挂耳分别设置在所述罩体(1)的左右两侧;
所述第一鼻梁条(3)以及所述第二鼻梁条(4)横向设置在所述罩体(1)上;
所述第一鼻梁条(3)设置在所述罩体(1)的上端,所述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所述第一鼻梁条(3)的下端,所述第二鼻梁条(4)与所述第一鼻梁条(3)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所述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小于等于所述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二;
所述罩体(1)包括4个折叠部(5),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设置1-3个折叠部,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设置1-3个折叠部;
所述罩体(1)的内侧设置魔术贴,所述魔术贴包括设置在所述罩体(1)左右两侧的毛面布条(6)和勾面布条(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勾面布条(7)的一侧设置第二毛面布条(8),所述第二毛面布条(8)靠近所述勾面布条(7)的侧边与所述罩体(1)连接;所述毛面布条(6)的一侧设置第二勾面布条(9),所述第二勾面布条(9)靠近所述毛面布条(6)的侧边与所述罩体(1)连接;
所述第二勾面布条(9)的另一面为无纺布;
所述第二毛面布条(8)的另一面为无纺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鼻梁条(3)的左右两端以及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固定条(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部(5)包括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以及第四折叠部(54);
所述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以及第四折叠部(54)沿所述罩体(1)自上而下依次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所述罩体(1)的中间,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折叠部(51)和第二折叠部(52),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三折叠部(53)和第四折叠部(5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所述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一处,所述第一折叠部(51)位于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以及第四折叠部(5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鼻梁条(4)设置在所述罩体(1)高度的三分之二处,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第一折叠部(51)、第二折叠部(52)、第三折叠部(53),所述第四折叠部(54)位于所述第二鼻梁条(4)的下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为医用口罩、防护口罩或者民用卫生口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为医用口罩,所述医用口罩的罩体(1)包括从内到外依次连接的无纺布层、喷熔布过滤层以及无纺布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的长度为16-17.5cm,所述折叠部(5)全部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罩体(1)的宽度为9-10cm;
所述折叠部(5)全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罩体(1)的宽度大于等于16cm。
CN202122962565.6U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Active CN2164936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2565.6U CN216493609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62565.6U CN216493609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3609U true CN216493609U (zh) 2022-05-13

Family

ID=81462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62565.6U Active CN216493609U (zh) 2021-11-29 2021-11-29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36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45677U (zh) 口罩
CN205794905U (zh) 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CN216493609U (zh) 一种带有双鼻梁条的口罩
CN209220678U (zh) 一种保健型眼罩
CN210248484U (zh) 一种口罩
CN213428510U (zh) 一种佩戴舒适的口罩
CN212345395U (zh) 一种适用于高鼻长脸人群的一次性口罩
CN210143885U (zh) 一种布口罩
CN209679343U (zh) 一种口罩
CN212994603U (zh) 一种凉感抑菌的多功能口罩
CN112869261A (zh) 仿生壁虎皮肤的自贴合高气密性口罩及方法
CN212088251U (zh) 一种口鼻式防护口罩
CN214071884U (zh) 一种围脖式口罩
CN213463906U (zh) 一种多层次口罩
CN213848932U (zh) 一种防血液透析导管滑脱服
CN212164969U (zh) 一种磁疗口罩
CN217487729U (zh) 一种弧形欧米伽折叠平面口罩
CN213908609U (zh) 一种医用防护口罩
CN215936391U (zh) 一种便于医护人员护理及观测肛门口的医疗裤
CN216821900U (zh) 一种高舒适性防水雾的实验室专用口罩
CN215455606U (zh) 一种防止眼镜起雾的一次性口罩
CN215422967U (zh) 一种可调节挂耳式口罩
CN211048477U (zh) 一种防水气无纺布口罩
CN213128131U (zh) 一种可监控儿童口罩
CN212994570U (zh) 一种生活用挂带可调式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