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90344U -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90344U
CN216490344U CN202123260691.3U CN202123260691U CN216490344U CN 216490344 U CN216490344 U CN 216490344U CN 202123260691 U CN202123260691 U CN 202123260691U CN 216490344 U CN216490344 U CN 2164903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rection column
roof
photovoltaic module
worm
photovolta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606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lan Zhongnong New Er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ach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lan Zhongnong New Er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ach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lan Zhongnong New Era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Xiachu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Kelan Zhongnong New Er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606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903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903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903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光伏装置。该林光互补光伏组件,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与驱动机构,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块带动连接座左右移动,推动杆推动光伏板在支撑柱的支撑下摆动,从而调整光伏板的角度,其次通过手柄转动蜗杆带动啮合的蜗轮转动,使得转轴转动对拉绳进行收卷或放松,在滑轮与稳定轮的支撑下,拉绳可拉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带动延伸杆上下移动,如此调整光伏装置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调节结构便于调节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林光互补指的是将光伏发电与林业生产相结合,在林地等农用地上设置矩形架,并于其上铺设光伏组件,光伏组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送往蓄电池中存储起来,或推动负载工作。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林光互补光伏组件,结构单一,没有相应的调节结构,不能进行高度调节和角度调节,适用性较差,不便于使用,故而提出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具备调节结构便于调节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林光互补光伏组件,结构单一,没有相应的调节结构,不能进行高度调节和角度调节,适用性较差,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调节结构便于调节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延伸组件,所述延伸组件的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部设置有光伏装置,所述顶板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且与光伏装置活动连接的调节机构,所述安装柱的内部设置有与延伸组件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安装柱右侧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移动板,所述安装柱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滑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安装柱顶部的延伸杆,所述顶板固定安装在延伸杆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光伏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顶板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光伏板。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安装腔,所述顶板的内部右侧开设有安装腔,所述顶板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安装腔左侧的矩形腔,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矩形腔内部并与其内壁左侧转动连接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矩形腔内底壁滑动连接的螺纹块,所述螺纹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顶板顶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端与光伏板底部右侧转动连接的推动杆。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蜗杆,所述安装柱的内壁左侧且位于移动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安装柱右侧的蜗杆,所述蜗杆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手柄,所述安装柱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延伸杆左右两侧的稳定轮,所述安装柱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蜗杆上方的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蜗杆顶部啮合的蜗轮,所述安装柱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分别位于蜗轮左右两侧的滑轮,所述转轴的外侧且位于蜗轮的前侧缠绕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绕过左右两个滑轮的拉绳,两个所述拉绳远离转轴的一端均贯穿移动板且分别绕过两个稳定轮并与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柱的内部为中空设计,所述安装柱的内顶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大小与延伸杆相适配。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林光互补光伏组件,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与驱动机构,启动伺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块带动连接座左右移动,推动杆推动光伏板在支撑柱的支撑下摆动,从而调整光伏板的角度,其次通过手柄转动蜗杆带动啮合的蜗轮转动,使得转轴转动对拉绳进行收卷或放松,在滑轮与稳定轮的支撑下,拉绳可拉动移动板上下移动,带动延伸杆上下移动,如此调整光伏装置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调节结构便于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延伸组件与驱动机构连接处局部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座、2安装柱、3延伸组件、31移动板、32延伸杆、4顶板、5光伏装置、51支撑柱、52光伏板、6调节机构、61安装腔、62矩形腔、63伺服电机、64螺纹杆、65螺纹块、66连接座、67推动杆、7驱动机构、71蜗杆、72手柄、73稳定轮、74转轴、75蜗轮、76滑轮、77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柱2,安装柱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延伸组件3,延伸组件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顶板4,延伸组件3包括移动板31,安装柱2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滑动安装有移动板31,移动板3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安装柱2顶部的延伸杆32,顶板4固定安装在延伸杆32的顶部,安装柱2的内部为中空设计,安装柱2的内顶壁开设有穿孔,穿孔大小与延伸杆32相适配。
顶板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光伏装置5,光伏装置5包括支撑柱51,顶板4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51,支撑柱5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光伏板52。
顶板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其顶部且与光伏装置5活动连接的调节机构6,调节机构6包括安装腔61,顶板4的内部右侧开设有安装腔61,顶板4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安装腔61左侧的矩形腔62,安装腔61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3,伺服电机63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矩形腔62内部并与其内壁左侧转动连接的螺纹杆64,螺纹杆6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矩形腔62内底壁滑动连接的螺纹块65,螺纹块6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顶板4顶部的连接座66,连接座6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端与光伏板52底部右侧转动连接的推动杆67。
安装柱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延伸组件3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安装柱2右侧的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包括蜗杆71,安装柱2的内壁左侧且位于移动板3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安装柱2右侧的蜗杆71,蜗杆7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手柄72,安装柱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延伸杆32左右两侧的稳定轮73,安装柱2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蜗杆71上方的转轴74,转轴7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蜗杆71顶部啮合的蜗轮75,安装柱2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分别位于蜗轮75左右两侧的滑轮76,转轴74的外侧且位于蜗轮75的前侧缠绕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绕过左右两个滑轮76的拉绳77,两个拉绳77远离转轴74的一端均贯穿移动板31且分别绕过两个稳定轮73并与移动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
通过设置调节机构6与驱动机构7,启动伺服电机63带动螺纹杆64转动使得螺纹块65带动连接座66左右移动,推动杆67推动光伏板52在支撑柱51的支撑下摆动,从而调整光伏板52的角度,其次通过手柄72转动蜗杆71带动啮合的蜗轮75转动,使得转轴74转动对拉绳77进行收卷或放松,在滑轮76与稳定轮73的支撑下,拉绳77可拉动移动板31上下移动,带动延伸杆32上下移动,如此调整光伏装置5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调节结构便于调节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林光互补光伏组件,通过设置调节机构6与驱动机构7,启动伺服电机63带动螺纹杆64转动使得螺纹块65带动连接座66左右移动,推动杆67推动光伏板52在支撑柱51的支撑下摆动,从而调整光伏板52的角度,其次通过手柄72转动蜗杆71带动啮合的蜗轮75转动,使得转轴74转动对拉绳77进行收卷或放松,在滑轮76与稳定轮73的支撑下,拉绳77可拉动移动板31上下移动,带动延伸杆32上下移动,如此调整光伏装置5的整体高度,实现了调节结构便于调节的目的,解决了现有的林光互补光伏组件,结构单一,没有相应的调节结构,不能进行高度调节和角度调节,适用性较差,不便于使用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的顶部设置有安装柱(2),所述安装柱(2)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的延伸组件(3),所述延伸组件(3)的顶部设置有顶板(4),所述顶板(4)的顶部设置有光伏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的内部设置有延伸至其顶部且与光伏装置(5)活动连接的调节机构(6),所述安装柱(2)的内部设置有与延伸组件(3)固定连接且一端延伸至安装柱(2)右侧的驱动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组件(3)包括移动板(31),所述安装柱(2)的内壁左右两侧之间滑动安装有移动板(31),所述移动板(3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安装柱(2)顶部的延伸杆(32),所述顶板(4)固定安装在延伸杆(32)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装置(5)包括支撑柱(51),所述顶板(4)的顶部左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51),所述支撑柱(51)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光伏板(5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6)包括安装腔(61),所述顶板(4)的内部右侧开设有安装腔(61),所述顶板(4)的内部开设有位于安装腔(61)左侧的矩形腔(62),所述安装腔(61)的内壁右侧固定安装有伺服电机(63),所述伺服电机(63)的输出轴处固定安装有延伸至矩形腔(62)内部并与其内壁左侧转动连接的螺纹杆(64),所述螺纹杆(64)的外侧螺纹连接有与矩形腔(62)内底壁滑动连接的螺纹块(65),所述螺纹块(6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延伸至顶板(4)顶部的连接座(66),所述连接座(66)的顶部转动连接有一端与光伏板(52)底部右侧转动连接的推动杆(6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蜗杆(71),所述安装柱(2)的内壁左侧且位于移动板(3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延伸至安装柱(2)右侧的蜗杆(71),所述蜗杆(7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手柄(72),所述安装柱(2)的内顶壁固定安装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延伸杆(32)左右两侧的稳定轮(73),所述安装柱(2)的内壁前后两侧之间转动连接有位于蜗杆(71)上方的转轴(74),所述转轴(74)的外侧固定安装有与蜗杆(71)顶部啮合的蜗轮(75),所述安装柱(2)的内壁左右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分别位于蜗轮(75)左右两侧的滑轮(76),所述转轴(74)的外侧且位于蜗轮(75)的前侧缠绕有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绕过左右两个滑轮(76)的拉绳(77),两个所述拉绳(77)远离转轴(74)的一端均贯穿移动板(31)且分别绕过两个稳定轮(73)并与移动板(31)的顶部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2)的内部为中空设计,所述安装柱(2)的内顶壁开设有穿孔,所述穿孔大小与延伸杆(32)相适配。
CN202123260691.3U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Active CN2164903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0691.3U CN216490344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60691.3U CN216490344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90344U true CN21649034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7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60691.3U Active CN216490344U (zh) 2021-12-23 2021-12-23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903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367699U (zh) 结构稳固的折叠式光伏发电装置
CN115234874A (zh) 一种用于路灯照明系统的可调节路灯以及亮度监控方法
CN216490344U (zh) 一种林光互补光伏组件
CN211630135U (zh) 光伏组件的可移动式安装支架
CN210640841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用调节装置
CN217235454U (zh) 一种可根据天气自动调光的太阳能路灯
CN21612232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光伏发电装置
CN220605842U (zh) 一种随光调节角度的光伏板支撑设备
CN213461630U (zh) 一种具有翻转结构的光伏组件
CN220935070U (zh) 一种光伏板支架
CN220440615U (zh) 一种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电气设备组件
CN216010651U (zh) 一种智慧工地照明装置
CN218409729U (zh) 一种碳中和的园林太阳能照明灯
CN219576969U (zh) 一种绞盘旋转式光伏支架
CN212325679U (zh) 一种自动收展遮阳伞架
CN212086129U (zh) 一种可折叠式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6565017U (zh) 一种农光互补光伏发电装置
CN221843158U (zh) 一种朝阳面可调的蔬菜种植架
CN212382215U (zh) 一种电动遮阳伞架
CN213420949U (zh) 一种一体式太阳能灯杆
CN222333390U (zh) 立体停车设施光伏遮阳结构
CN212969549U (zh) 智能防水太阳能组件
CN117118307B (zh) 一种光伏储能装置、安装结构及储能方法
CN116614070B (zh) 一种太阳能结构及设置该结构的养殖棚舍
CN222253326U (zh) 一种户外遮阳网自动感应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