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8201U - 一种电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8201U
CN216488201U CN202123257786.XU CN202123257786U CN216488201U CN 216488201 U CN216488201 U CN 216488201U CN 202123257786 U CN202123257786 U CN 202123257786U CN 216488201 U CN216488201 U CN 216488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battery
tab
battery cell
c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5778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秋良
刘哲
张传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5778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8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8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8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电连接有极耳;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封装所述电芯;所述封装膜设置有极耳封边和侧封边,所述极耳封边沿所述电芯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所述极耳沿所述极耳封边回折形成第一收纳槽;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插入所述第一收纳槽且与所述极耳电连接;侧封边沿电芯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侧封边和极耳封边交界处形成紧贴电芯边缘的折边部,折边部在收叠至所述保护板和所述电芯之间。利用极耳弯折所形成的第一收纳槽,对保护板的连接片进行收纳,对极耳的邻近空间进行利用,以降低封装结构对电池体积的占用,提升电池的能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软包电池来说,相关技术设计的电池封边结构存在一定的空间浪费,这使得软包电池的能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偏低,也即在软包电池规格一定的情况下,受电池封边结构占用较多电池体积的影响,基于相关技术制造的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用于解决基于相关技术制造的软包电池的能量密度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电连接有极耳;
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封装所述电芯,所述极耳穿出所述封装膜延伸至封装膜外,且所述极耳与所述封装膜绝缘设置;所述封装膜设置有极耳封边和侧封边,所述极耳封边沿所述电芯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所述极耳沿所述极耳封边回折形成第一收纳槽;
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插入所述第一收纳槽且与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连接片沿所述极耳回折至紧贴所述极耳;所述侧封边沿电芯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所述侧封边和极耳封边交界处形成紧贴电芯边缘的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在收叠至所述保护板和所述电芯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边部和极耳封边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边部所在平面和所述极耳封边所在平面平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边部在所述电芯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芯的侧边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保护板和所述极耳封边之间,所述保护板通过绝缘层与所述极耳封边绝缘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边部包括第一折边子部和第二折边子部,所述第一折边子部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位于所述极耳封边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折边子部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紧贴所述电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折边子部在所述电芯上的投影面积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在所述电芯上的投影面积相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出的第一折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折弯部延伸出的第二折弯部,所述连接片呈弯折设置且形成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收纳槽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在所述绝缘层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层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保护板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利用极耳弯折所形成的第一收纳槽,对保护板的连接片进行收纳,对极耳的邻近空间进行利用,以降低封装结构对电池体积的占用,提升电池的能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板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保护板的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电池包括:
电芯30,所述电芯30电连接有极耳31;
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封装所述电芯30,所述极耳31穿出所述封装膜延伸至封装膜外,且所述极耳31与所述封装膜绝缘设置;所述封装膜设置有极耳封边10和侧封边60,所述极耳封边10沿所述电芯30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30,所述极耳31沿所述极耳封边10回折形成第一收纳槽;
保护板40,所述保护板40设置有连接片41,所述连接片41插入所述第一收纳槽且与所述极耳31电连接,所述连接片41沿所述极耳31回折至紧贴所述极耳31;所述侧封边60沿电芯30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30,所述侧封边60和极耳封边10交界处形成紧贴电芯30边缘的折边部20,所述折边部20在收叠至所述保护板40和所述电芯30之间。
如上所述,利用极耳31弯折所形成的第一收纳槽,对保护板40的连接片41进行收纳,对极耳31的邻近空间进行利用,以降低封装结构对电池体积的占用,提升电池的能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保护板40全称为电池充放电保护板(Protection CircuitModule,PCM);所述封装膜可理解为前述封装结构。
可选的,所述折边部20和极耳封边10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如上所述,在折边部20朝向极耳封边10弯折的情况下,利用粘接层的设置,完成折边部20和极耳封边10之间的粘接,避免折边部20在自身弹性势能作用下朝远离极耳封边10的方向运动,使折边部20和极耳封边10之间的间距保持稳定且尽可能的小,以进一步降低折边部20对电池体积的占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其中,上述粘接层可以为胶粘剂。
可选的,所述折边部20所在平面和所述极耳封边10所在平面平行。
如上所述,在通过粘接层将折边部20限位在极耳封边10表面的情况下,使折边部20所在平面和极耳封边10所在平面平行,这能使折边部20和极耳封边10之间的粘接层的厚度处处相等,并能确保极耳封边10和折边部20之间获得较为牢固的粘接效果,同时使电芯30头部区域(也即电芯30的极耳31所在区域)获得较优的平整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封装结构对电芯30头部区域的体积占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可选的,所述折边部20的端面和所述极耳封边10的端面平齐。
如上所述,使折边部20的端面和极耳封边10的端面平齐,以避免弯折后的折边部20的边缘越过极耳封边10的端面,使电池表面能获得较优的平整度,同时降低电池的漏液风险,保障电池的使用安全。
可选的,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折边部20在所述电芯30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芯30的侧边内。
如上所述,将折边部20在电芯30上的投影限位在电芯30的侧边内,也即将折边部20限位在极耳封边10内,以避免折边部20越出极耳封边10的情况,降低折边部20对电池空间的占用,提高的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申请所提供电池,通过上述设置(将封装结构和保护板40均设置于电芯30头部区域),较相关技术制备的电池来说,在同等体积规格下,所提升的电池能量可以为1%至5%(以相关技术的制备的电池能量作为基准)。
可选的,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层50,所述绝缘层50设置于所述保护板40和所述极耳封边10之间,所述保护板40通过绝缘层50与所述极耳封边10绝缘设置。
如上所述,利用绝缘层50的设置,一方面分隔极耳封边10和保护板40,以避免两者的接触,降低电池短路风险,另一方面将保护板40限位于极耳封边10上,示例性的,上述绝缘层50可以为双面胶。
可选的,所述折边部20包括第一折边子部21和第二折边子部22,所述第一折边子部21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22位于所述极耳封边10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折边子部21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22紧贴所述电芯30。
如上所述,利用第一折边子部21和第二折边子部22的配合设置,避免极耳封边10的端部出现尖锐端角,降低电池的漏液风险;同时在绝缘层50一部分连接于极耳封边10上,另一部分连接于折边部20上的情况下,通过第一折边子部21和第二折边子部22的配合设置,对绝缘层50以及保护板40两侧进行支撑,避免保护板40出现偏斜,进一步降低保护板40对电池体积的占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层50也可以仅连接于极耳封边10上,此时,绝缘层50位于第一折边子部21和第二折边子部22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折边子部21在所述电芯30上的投影面积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22在所述电芯30上的投影面积相同。
如上所述,限定第一折边子部21在电芯30内的投影面积和第二折边子部22在电芯30内的投影面积相同,能规整第一折边子部21和第二折边子部22的形状,以适配自动化生产的需求。
可选的,所述极耳31包括基部32、从所述基部32延伸出的第一折弯部33、以及从所述第一折弯部33延伸出的第二折弯部34,所述连接片41呈弯折设置且形成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折弯部34位于所述第二收纳槽中。
如上所述,利用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的配合设置,缩减极耳31和连接片41在电池内的空间占用,以进一步提高保护板40的空间利用率,提升电池的能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可选的,所述连接片41位于所述保护板40朝向所述电芯30的一侧。
如上所述,将连接片41设置于保护板40朝向电芯30的一侧,以简化连接片41的弯折步骤,提升连接片41的弯折效率,同时降低保护板40的整体厚度(相较于连接片41设置于保护板40远离电芯30的一侧的情况),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示例性的,如图4和图5所示,极耳31的第二折弯部34放置于第二收纳槽的过程可以为:
先对电芯30的极耳31(L型)与保护板40的连接片41(L型)进行焊接,再对连接片41进行折弯操作,以形成前述第二收纳槽;最后对电芯30的极耳31也进行相应的弯折以形成前述基部32、第一折弯部33和第二折弯部34,所述基部32与所述极耳封边10抵接,所述第二折弯部34位于所述第二收纳槽中,所述第一折弯部33为基部32和第二折弯部34之间的过渡部分,此时极耳31的基部32、第一折弯部33和第二折弯部34共同形成前述第一收纳槽。
可选的,所述连接片41在所述绝缘层50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层50内。
在连接片41弯折的情况下,利用上述设置,使绝缘层50将连接片41和极耳封边10充分分隔,以避免连接片41和极耳封边10之间因接触导致的短路问题,降低电池的短路风险,提高电池的使用安全。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所述电芯电连接有极耳;
封装膜,所述封装膜封装所述电芯,所述极耳穿出所述封装膜延伸至封装膜外,且所述极耳与所述封装膜绝缘设置;所述封装膜设置有极耳封边和侧封边,所述极耳封边沿所述电芯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所述极耳沿所述极耳封边回折形成第一收纳槽;
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插入所述第一收纳槽且与所述极耳电连接,所述连接片沿所述极耳回折至紧贴所述极耳;所述侧封边沿电芯边缘折叠至紧贴所述电芯,所述侧封边和极耳封边交界处形成紧贴电芯边缘的折边部,所述折边部在收叠至所述保护板和所述电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和极耳封边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所在平面和所述极耳封边所在平面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在所述电芯上的投影位于所述电芯的侧边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设置于所述保护板和所述极耳封边之间,所述保护板通过绝缘层与所述极耳封边绝缘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边部包括第一折边子部和第二折边子部,所述第一折边子部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位于所述极耳封边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折边子部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紧贴所述电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边子部在所述电芯上的投影面积和所述第二折边子部在所述电芯上的投影面积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延伸出的第一折弯部、以及从所述第一折弯部延伸出的第二折弯部,所述连接片呈弯折设置且形成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二折弯部位于所述第二收纳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在所述绝缘层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层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片位于所述保护板朝向所述电芯的一侧。
CN202123257786.XU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电池 Active CN216488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7786.XU CN216488201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57786.XU CN216488201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8201U true CN216488201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27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57786.XU Active CN216488201U (zh) 2021-12-22 2021-12-22 一种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82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99768A (zh) * 2024-06-03 2024-07-05 宇恒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磷酸铁锂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99768A (zh) * 2024-06-03 2024-07-05 宇恒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方形磷酸铁锂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254538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US20220263110A1 (en) Cathode sheet and lithium ion electric roll using the same
CN105229838B (zh) 弯曲的电极堆和包括该电极堆的电池单体
US20200381765A1 (en) Battery
CN211455865U (zh) 电芯及采用该电芯的电池
CN216488201U (zh) 一种电池
WO2023236592A9 (zh) 一种卷绕电池和电子设备
EP3624208B1 (en) Cell packaging structure
CN113675535B (zh) 电芯及电子装置
CN104852012A (zh) 电化学电池
CN213150965U (zh) 电池和使用电池的装置
CN112687993A (zh) 电芯、电池及用电装置
CN112086585A (zh) 电池
CN109417152A (zh) 二次电池电芯
US20240347785A1 (en) Electrode core, battery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09401760U (zh) 二次电池及其极耳组件
CN112490594B (zh) 极耳、极片及电池
CN113597702A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N218448175U (zh) 极耳、电芯及电池
CN217903249U (zh) 一种电池
KR20070056425A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CN113904035A (zh) 一种电芯、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
CN211088352U (zh) 封装结构及应用所述封装结构的电芯
CN208208887U (zh) 提高弯曲性能的柔性电池
CN218731662U (zh) 极片、电芯及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