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82374U -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82374U
CN216482374U CN202122403398.1U CN202122403398U CN216482374U CN 216482374 U CN216482374 U CN 216482374U CN 202122403398 U CN202122403398 U CN 202122403398U CN 216482374 U CN216482374 U CN 2164823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heat exchange
variable flow
flow guide
cool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033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红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Jihua Ko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Jihua Ko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Jihua Ko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Jihua Kongy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0339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823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823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823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包括机座、冷媒载料装置、换热装置和分流装置,机座设置有安装型腔;冷媒载料装置设置在安装型腔内;换热装置设置在安装型腔内;分流装置包括多组依次设置在换热装置上的变流组件,变流组件上成型有导流槽,相邻两组变流组件之间成型有间隙结构;所有变流组件依次排列形成完全覆盖在换热装置上的遮挡结构,导流槽的输出端朝向换热装置的输入端,相邻两变流组件之间形成的多组间隙结构对冷媒进行第一次分流,变流组件上的多组导流槽对冷媒进行第二次分流,实现冷媒变流量输出至换单元上,提高冷媒与换热单元的接触程度,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能。

Description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
传统的冷却塔包括换热单元和分流单元,分流单元大多数都是通过散射的喷嘴结构进行水体分流,分流的水体移动至换热单元的表面进行热交换实现冷却,然而,传统的分流单元的输出端无法驱动水体分散形成完全覆盖换热单元的均匀分布结构,导致换热单元的部分外表面并未与水体接触,换热率低,徒增设备能耗,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分流单元无法驱动水体分散形成完全覆盖换热单元的均匀分布结构,导致换热率低,徒增设备能耗,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包括:机座、冷媒载料装置、换热装置和分流装置,所述机座设置有安装型腔;所述冷媒载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且用于输送并分散冷媒;所述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且位于所述冷媒载料装置的下方;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多组依次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上的变流组件,所述变流组件上成型有多组导流槽,相邻两组所述变流组件之间成型有连通所述导流槽的间隙结构;其中,所有所述变流组件依次排列形成完全覆盖在所述换热装置上的遮挡结构,所述导流槽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换热装置的输入端。
可选地,所述变流组件包括导流件和连接部件,所述导流件的两端对称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适配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槽,所有所述导流槽均匀成型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相邻两组所述变流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连接槽卡接叠合设置形成所述间隙结构。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呈板材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流件竖直地横设在所述换热装置上,所述导流件的中间位置往水平方向折弯形成锥形结构,所述导流槽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方向竖直延伸,所有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导流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均成型有导向肋,所述导向肋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宽度方向延伸,多组所述导向肋沿所述导流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组所述导向肋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槽。
可选地,所述导向肋的截面成锥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导向肋远离所述导流件的端部逐渐收窄。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多组连接块,所有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块沿水平方向凸起延伸且远离所述导流件的端部逐渐收窄呈锥台状结构。
可选地,所述导流件自所述第二端面往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一端面对应成型有所述连接块。
可选地,所述冷媒载料装置包括载料盒和多组分流喷嘴,所述载料盒设置有用于装载冷媒的载料槽,所有所述分流喷嘴均匀设置在所述载料盒的底部,所述分流喷嘴的输入端穿入所述载料盒内且连通所述载料槽;其中,所述分流喷嘴包括环状本体,该环状本体包括自旋增压段和设于该自旋增压段上端的喇叭口承接段;所述环状本体上转动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分溅风叶组件,所述分溅风叶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做伸缩调节,所述喇叭口承接段连通所述载料槽。
可选地,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多组高效收水散热的冷却塔填料,所述冷却塔填料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填料片单元的结构,平行设置的相邻两所述填料片单元之间相互粘结形成一体;所述填料片单元包括分别设于其顶端及底端的两凹凸分水缘、均布设置其表面的若干凸起和均匀间隔设置其表面的球形凸缘组排;两两所述球形凸缘组排之间形成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上开设有球形凹陷组排;所述凹凸分水缘的高度介于所述凸起及所述球形凸缘组排的高度之间,所有所述变流组件依次设置在最顶端的所述填料片单元。
可选地,两所述凹凸分水缘的凹凸结构与水平线呈夹角设置,其靠近所述凸起的一侧均设有间隔设置的挡水坡及储水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冷媒载料装置上的冷媒输出至分流装置上,多组变流组件通过多组间隙结构将冷媒均匀分流后因导致导流槽内,多组导流槽对从间隙结构进入的冷媒进一步分流,最终所有导流槽输出的冷媒形成均匀铺设在换热装置上的膜体结构,使冷媒与换热装置均匀、充分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单元无法驱动水体分散形成完全覆盖换热单元的均匀分布结构,导致换热率低,徒增设备能耗,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在冷媒装载结构和换热结构之间设置多组变流组件,相邻两变流组件之间形成的多组间隙结构对冷媒进行第一次分流,变流组件上的多组导流槽对冷媒进行第二次分流,实现冷媒变流量输出至换单元上,提高冷媒与换热单元的接触程度,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流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填料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A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的B的放大图。
图8为图5中的C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填料片单元 30—冷媒载料装置 40—换热装置
60—分流装置 61—变流组件 62—导流槽
621—导流件 622—连接部件 623—第一端面
624—第二端面 625—导向肋 5121—安装制耳
11—凹凸分水缘 111—凸起坡面 112—凹面
113—破水凹槽 114—小凸棱柱 115—线性凸条
116—大凸棱柱 12—凸起 13—环形凸缘组排
14—流体通道 141—球形凹陷组排 15—挡水坡
16—储水槽 525—风叶 510—环体本体
511—自旋增压端 520—分溅风叶组件 523—风叶轴
512—喇叭口承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提供一种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包括机座、冷媒载料装置30、换热装置40和分流装置60,所述机座设置有安装型腔;所述冷媒载料装置30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且用于输送并分散冷媒;所述换热装置40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且位于所述冷媒载料装置30的下方;所述分流装置60包括多组依次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40上的变流组件61,所述变流组件61上成型有多组导流槽62,相邻两组所述变流组件61之间成型有连通所述导流槽62的间隙结构;其中,所有所述变流组件61依次排列形成完全覆盖在所述换热装置40上的遮挡结构,所述导流槽62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换热装置40的输入端。
具体的,冷媒载料装置30上的冷媒输出至分流装置60上,多组变流组件 61通过多组间隙结构将冷媒均匀分流后因导致导流槽62内,多组导流槽62对从间隙结构进入的冷媒进一步分流,最终所有导流槽62输出的冷媒形成均匀铺设在换热装置40上的膜体结构,使冷媒与换热装置40均匀、充分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分流单元无法驱动水体分散形成完全覆盖换热单元的均匀分布结构,导致换热率低,徒增设备能耗,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在冷媒装载结构和换热结构之间设置多组变流组件61,相邻两变流组件61之间形成的多组间隙结构对冷媒进行第一次分流,变流组件61上的多组导流槽62对冷媒进行第二次分流,实现冷媒变流量输出至换单元上,提高冷媒与换热单元的接触程度,进而提高换热效率,提高冷却系统的冷却效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媒为水。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流组件61包括导流件621和连接部件622,所述导流件621的两端对称成型有第一端面623和第二端面624,所述连接部件622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623上,所述第二端面 624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适配所述连接部件622的连接槽,所有所述导流槽62均匀成型在所述第一端面623和所述第二端面624上,相邻两组所述变流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622和所述连接槽卡接叠合设置形成所述间隙结构,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621呈板材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流件621竖直地横设在所述换热装置40上,所述导流件621 的中间位置往水平方向折弯形成锥形结构,所述导流槽62沿所述第一端面623 和所述第二端面624的宽度方向竖直延伸,所有所述导流槽62沿所述导流件621 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621的截面呈V形状结构设置,其中,所述导流件621的窄端呈圆弧形状结构设置。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623和所述第二端面624上均成型有导向肋625,所述导向肋625沿所述第一端面623和第二端面624的宽度方向延伸,多组所述导向肋625沿所述导流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组所述导向肋625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槽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621由塑料经注塑机注塑或热压机热压一体成型,在其余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621由铜合金或铝合金经压铸机铸造成型。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肋625的截面成锥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导向肋625远离所述导流件621的端部逐渐收窄,具体的,所述导向肋625的截面呈V型装结构设置,所述导向肋625的窄端呈圆弧状结构设置。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件622包括多组连接块,所有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623上,所述连接块沿水平方向凸起延伸且远离所述导流件621的端部逐渐收窄呈锥台状结构,对应地,所述连接槽呈锥槽结构设置且与所述连接块卡接适配。
如图1~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621自所述第二端面624往所述第一端面623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一端面 623对应成型有所述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呈锥套状结构设置,所述连接槽成型于所述连接块的内孔中。
如图5~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装置40包括多组高效收水散热的冷却塔填料,所述冷却塔填料具有多个平行设置的填料片单元10的结构,平行设置的相邻两所述填料片单元10之间相互粘结形成一体。通常情况下,多个平行设置的填料片单元10经过层叠的方式构成的叠加结构安装在冷却塔上,在冷却塔的运作过程中,将被冷却的水将喷头喷淋于垂直与该冷却塔填料延伸长度方向的一端,其沿着长度延伸方向的一端设有风机,喷淋的被冷却水在该填料片单元10表面形成水膜流动,风机对流动的水膜进行风冷,从而实现将冷却水的冷却操作。
如图5~8所示,所述填料片单元10包括分别设于其顶端及底端的两凹凸分水缘11、均布设置其表面的若干凸起12和均匀间隔设置其表面的球形凸缘组排 13。具体地,所述凹凸分水缘11的高度介于所述凸起12及所述球形凸缘组排 13的高度之间,所有所述变流组件依次设置在最顶端的所述填料片单元10,该结构设置,实现层叠的填料片单元10之间留有空隙,达到降低通风阻力的目的,其便于风机的冷风贯穿于层叠的填料片单元10之间,加快换热的进行,提高该冷却塔填料的散热效率,所述填料片单元10的表面上设有向上、向下设置的加强筋,起到强化该填料片单元10的强度。
如图5~8所示,两两所述球形凸缘组排13之间形成流体通道14,该流体通道14上设有球形凹陷组排141;较佳地,所述流体通道14呈折线型设置。通过折线型结构的设置,达到实现延缓了水流速度,延长换热的时间,提升换热效率。
如图5~8所示,采用所述球形凸缘组排13及所述球形凹陷组排141均匀布置于填料片单元10表面,可起到延缓了水流的速度,延长了换热的时长,另外,所述球形凸缘组排13及所述球形凹陷组排141均采用球形结构,因球体的表面积最大,从而单位面积上增大了散热比表面积,提高了冷却水与横向进风的热交换时间及表面积,使得被冷却水水温下降量大幅增加,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
如图5~8所示,两所述凹凸分水缘11的凹凸结构与水平线呈夹角设置,其靠近所述凸起12的一侧均设有间隔设置的挡水坡15及储水槽16。本实施例中,采用在位于该填料片单元10顶端及底端的两所述凹凸分水缘11,其凹凸结构与水平线呈夹角设置,且其靠近所述凸起12的一侧均设有间隔设置的挡水坡15 及储水槽16;通过该结构实现将喷淋的被冷却水接住,提高收水的效果,且可阻止淋水的不能外飘或溅散,便于该填料片单元10的表面对被冷却水的换热处理,提高该填料片单元10的利用率。
如图5~8所示,所述凹凸分水缘11的凸起坡面111上开设有连通的破水凹槽113,所述凸起坡面111的顶部设有一小凸棱柱114,该小凸棱柱114与所述破水凹槽113交汇;较佳地,所述凹凸分水缘11的凹面112上开设有线性凸条 115及大凸棱柱116,所述大凸棱柱116与所述线性凸条115交汇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实现喷淋的被冷却水接住,且使得淋水经其不断的再分布,使得该填料片单元10上的水膜更为均匀,且通过所述破水凹槽113 及所述线性凸条115的结构,达到收水效果更佳的目的。另外,上述结构的设置,可实现增大换热比表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冷媒载料装置30包括载料盒和多组分流喷嘴,所述载料盒设置有用于装载冷媒的载料槽,所有所述分流喷嘴均匀设置在所述载料盒的底部,所述分流喷嘴的输入端穿入所述载料盒内且连通所述载料槽;所述分流喷嘴包括环状本体510,该环状本体包括自旋增压段511和设于该自旋增压段上端的喇叭口承接段512,其中该喇叭口承接段 512的扩口端为进水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作为该适于变流量的分流喷嘴安装于冷却塔上的安装部位,为了便于其的对位安装的需要,通过在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的进水端端口向外延伸形成凸沿5122;较佳地,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的外壁上均布设有安装制耳5121,该安装制耳5121在起到便于安装该适于变流量的分流喷嘴的基础上,还可以对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1起到加强筋的作用。
如图9所示,所述环状本体510上转动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分溅风叶组件520,所述分溅风叶组件520可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510做伸缩调节。本实施例中,采用在所述环状本体510上转动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分溅风叶组件520,其目的使得淋水通过所述环状本体510后,在水的作用力下推动所述分溅风叶组件520 旋转,淋水连续喷射在旋转的所述分溅风叶组件520上,实现将淋水更均匀洒开。另外,所述分溅风叶组件520可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510做伸缩调节,可实现根据淋水流量情况,通过调整所述分溅风叶组件520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 510的距离改变出水量,有效改善因不同流量易引起淋水不均匀的情况。
如图9所示,所述分溅风叶组件520包括设于远离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 进水端的一端口内腔上的三个以上的支架臂、设于该支架臂上且与所述环状本体510同轴线设置的轴套、活动设于该轴套内的风叶轴523、活动锁固于该风叶轴上的固定环和阵列安装于该风叶轴一端的若干风叶525。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臂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所述支架臂呈辐射状阵列设于所述轴套上,通过所述固定环的作用,可使得所述风叶轴523相对于所述轴套任一位置的固定,从而达到所述风叶525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510位置的调节。
如图9所示,所述支架臂呈锥体结构,其尖锥端面向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 的进水端设置,该结构设计的目的是因所述支架臂的存在,对流经其的淋水具有一定的阻力,而通过将所述支架臂设计为锥体结构,使得淋水所遇阻力变小。
如图9所示,为了减弱因所述风叶525自身重量因素对其转动的影响,所述风叶525的背面采用镂空结构,通过减轻所述风叶525的自身重量,使得同等流量淋水喷射至所述风叶525上,具有更快的转速,从而一定程度上强化洒水的均匀性。
所述自旋增压段511的内壁上设有螺旋槽,该螺旋槽的旋向为左旋或右旋;较佳地,所述螺旋槽的槽数至少为一个且其旋向一致。淋水由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进入所述自旋增压段511时,所述自旋增压段511相对来说相对于一个缩颈,使得淋水进入所述自旋增压段511后流速加快,在所述螺旋槽的作用下使得加速的淋水产生旋转的离心力,一旦淋水喷出所述自旋增压段511后,淋水就具有更广的扩散面积,使得淋水更为均匀的洒开。
如图9所示,所述自旋增压段511远离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的一端口内壁上设有导流增压台阶。本实施例中,通过该结构设计使得将要喷出所述自旋增压段511的淋水喷出口径陡然收缩,强化淋水从所述环状本体510喷出的力度,增强对所述风叶525的推动强度,促使淋水喷淋在旋转更快的所述风叶525 上,从而达到淋水更为均匀洒开的目的。
如图9所示,淋水经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的进水端进入所述环状本体510,在所述自旋增压段511与所述喇叭口承接段512的交汇处,所述自旋增压段511 相对来说相对于一个缩颈,使得淋水进入所述自旋增压段511后流速加快,在所述螺旋槽的作用下使得加速的淋水产生旋转的离心力,在具有加速及自旋的淋水在即将喷射出所述自旋增压段511时,因所述导流增压台阶的存在,使得将要喷出所述自旋增压段511的淋水喷出口径陡然收缩,强化淋水从所述环状本体510喷出的力度,增强对所述风叶525的推动强度,促使淋水喷淋在旋转更快的所述风叶525上,从而达到淋水更为均匀洒开的目的。另外,针对不同流量的淋水,通过所述固定环的作用,可使得所述风叶轴523相对于所述轴套任一位置的固定,达到所述风叶525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510位置的调节,可改善不同流量情况下喷洒不均匀性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设置有安装型腔;
冷媒载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且用于输送并分散冷媒;
换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型腔内且位于所述冷媒载料装置的下方;
分流装置,包括多组依次设置在所述换热装置上的变流组件,所述变流组件上成型有多组导流槽,相邻两组所述变流组件之间成型有连通所述导流槽的间隙结构;其中,所有所述变流组件依次排列形成完全覆盖在所述换热装置上的遮挡结构,所述导流槽的输出端朝向所述换热装置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流组件包括导流件和连接部件,所述导流件的两端对称成型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连接部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第二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卡接适配所述连接部件的连接槽,所有所述导流槽均匀成型在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相邻两组所述变流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部件和所述连接槽卡接叠合设置形成所述间隙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呈板材状结构设置,所述导流件竖直地横设在所述换热装置上,所述导流件的中间位置往水平方向折弯形成锥形结构,所述导流槽沿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的宽度方向竖直延伸,所有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导流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上均成型有导向肋,所述导向肋沿所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的宽度方向延伸,多组所述导向肋沿所述导流件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组所述导向肋之间形成所述导流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肋的截面成锥形状结构设置,所述导向肋远离所述导流件的端部逐渐收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多组连接块,所有所述连接块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面上,所述连接块沿水平方向凸起延伸且远离所述导流件的端部逐渐收窄呈锥台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自所述第二端面往所述第一端面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一端面对应成型有所述连接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载料装置包括载料盒和多组分流喷嘴,所述载料盒设置有用于装载冷媒的载料槽,所有所述分流喷嘴均匀设置在所述载料盒的底部,所述分流喷嘴的输入端穿入所述载料盒内且连通所述载料槽;
其中,所述分流喷嘴包括环状本体,该环状本体包括自旋增压段和设于该自旋增压段上端的喇叭口承接段;所述环状本体上转动设有同轴线设置的分溅风叶组件,所述分溅风叶组件可相对于所述环状本体做伸缩调节,所述喇叭口承接段连通所述载料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多组高效收水散热的冷却塔填料,所述冷却塔填料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填料片单元的结构,平行设置的相邻两所述填料片单元之间相互粘结形成一体;所述填料片单元包括分别设于其顶端及底端的两凹凸分水缘、均布设置其表面的若干凸起和均匀间隔设置其表面的球形凸缘组排;两两所述球形凸缘组排之间形成流体通道,该流体通道上开设有球形凹陷组排;所述凹凸分水缘的高度介于所述凸起及所述球形凸缘组排的高度之间,所有所述变流组件依次设置在最顶端的所述填料片单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两所述凹凸分水缘的凹凸结构与水平线呈夹角设置,其靠近所述凸起的一侧均设有间隔设置的挡水坡及储水槽。
CN202122403398.1U 2021-09-30 2021-09-30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Active CN2164823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3398.1U CN216482374U (zh) 2021-09-30 2021-09-30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03398.1U CN216482374U (zh) 2021-09-30 2021-09-30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82374U true CN216482374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9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03398.1U Active CN216482374U (zh) 2021-09-30 2021-09-30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823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03456B (zh)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及冰箱
CN108563308B (zh) 一种云计算服务器散热结构
CN111584196A (zh) 一种组合散热的风电美变变压器
CN216482374U (zh) 高效变流量冷却系统
CN214469002U (zh)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
CN213212652U (zh) 具有宏通道水雾喷射散热装置的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
CN215114039U (zh) 一种快速散热冷却塔
CN111677638B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用内置降温装置
CN213119726U (zh) 一种循环制冷的节能化工冷却器
CN211756089U (zh) 一种适于变流量的旋转喷嘴
CN211060697U (zh) 逆流双曲线冷却塔
CN211291092U (zh) 一种逆流式冷却塔节能布水装置
CN113202702A (zh) 散热系统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组
CN113438872A (zh) 一种出口渐缩型微小通道的射流冷板
CN212227785U (zh) 一种高效逆流式冷却塔
CN108323133B (zh) 散热箱体及散热设备
CN218764231U (zh) 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15063846U (zh) 一种布水均匀的逆流式冷却塔
CN215808979U (zh) 冷却设备
CN220288382U (zh) 凸起式多向分流变量机构
CN215843669U (zh) 一种喷射式无动力旋转喷嘴
CN112923752A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用换热器
CN220476182U (zh) 散热器、功率组件和功率变换器
CN117490442B (zh) 冷却塔及冷却器
CN217929867U (zh) 一种冷却塔的降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