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7932U - 挂脖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挂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7932U
CN216477932U CN202122709299.6U CN202122709299U CN216477932U CN 216477932 U CN216477932 U CN 216477932U CN 202122709299 U CN202122709299 U CN 202122709299U CN 216477932 U CN216477932 U CN 216477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clamping
piece
groove
faste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092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飞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uriou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uriou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uriou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urious Explo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092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7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7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7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挂脖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及转轴机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通过转轴机构枢转连接,包括连接轴、第一卡件、第二卡件及复位件,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均套设于连接轴上,第一卡件能够以连接轴的轴线为中心相对第二卡件转动,第二卡件能够在连接轴的轴线方向滑动,复位件具有使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相互靠拢的复位力,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其中之一设有卡槽,其中另一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齿,卡槽具有第一斜面,卡齿设有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通过在复位件的作用下以及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相互配合,使得卡齿朝卡槽的底部滑动,而且在卡齿朝卡槽的底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还会发生相对转动,使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自动复位。

Description

挂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舒适性与便利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挂脖装置,从而解放用户的双手。例如挂脖风扇、颈部按摩仪、净化器等。其中,挂脖风扇相对于手持风扇需要用户手握风扇,挂脖风扇架设于脖颈上,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更是受到大众的欢迎,特别是在运动、户外活动等场合,极大地方便了用户。
然而,现有挂脖装置的两端不能自动收拢,收拢时需要人力,不便于收纳,体验感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挂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挂脖装置的两端不能自动收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挂脖装置,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以及转轴机构,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所述转轴机构枢转连接,所述转轴机构包括连接轴、第一卡件、第二卡件以及复位件,所述第一卡件与所述第一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卡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所述第二卡件能够以所述连接轴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卡件转动,所述第二卡件能够在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复位件具有使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相互靠拢的复位力,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其中之一设有卡槽,所述第一卡件和所述第二卡件其中另一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齿,所述卡槽具有第一斜面,所述卡齿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一卡件上,所述第一卡件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卡槽相邻设置,所述卡齿设于所述第二卡件上,所述第二卡件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与所述卡齿相邻设置;或所述卡槽设于所述第二卡件上,所述第二卡件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与所述卡槽相邻设置,所述卡齿设于所述第一卡件上,所述第一卡件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二平面部与所述卡齿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卡槽、所述第一平面部、所述卡齿以及所述第二平面部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和所述第一平面部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齿和所述第二平面部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阻尼圈,所述第一卡件远离所述第二卡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阻尼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挡环和第二阻挡环,所述第一阻挡环和所述第二阻挡环用于将所述第一卡件、所述第二卡件以及所述复位件限制于所述连接轴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上的第一垫片和第二垫片,所述第一卡件、所述第二卡件以及所述复位件均设于所述第一垫片和所述第二垫片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卡件远离所述第一卡件的一侧设有容纳槽,所述复位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第一卡件远离所述第二卡件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阻尼圈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卡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卡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件的外周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卡件的外周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配合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槽配合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槽和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卡件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本体在所述连接轴的轴线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当所述卡齿处于所述第一斜面上时,在所述复位件的作用下驱使所述卡齿朝所述卡槽的底部滑动,使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逐渐贴合;和/或,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遮挡壳,所述遮挡壳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连接,所述转轴机构设于所述遮挡壳内。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第一卡件上设置卡槽且卡槽具有第一斜面,第二卡件上设置卡齿且在卡齿设置与第一斜面配合的第二斜面,通过复位件的作用下以及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配合,使得卡齿朝卡槽的底部滑动,而且在卡齿朝卡槽的底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还会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得第一卡件和第二卡件自动复位,挂脖装置的两端可以自动收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时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过程中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过程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收拢时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收拢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挂脖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时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转轴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过程中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展开过程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收拢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收拢时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中挂脖风扇在收拢时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15是图14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3至图5以及图9和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挂脖装置,包括第一本体20、第二本体30以及转轴机构10,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通过转轴机构10枢转连接。其中,挂脖装置例如为挂脖风扇、颈部按摩仪、颈部空气净化器等,在以下实施例中以挂脖装置为挂脖风扇进行说明。
转轴机构10包括连接轴11、第一卡件12、第二卡件13以及复位件14,第一卡件12与第一本体20连接,第二卡件13与第二本体30连接,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均套设于连接轴11上,可以理解地是,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上均设有轴孔,并通过轴孔套设于连接轴11上。第二卡件13能够以连接轴11的轴线为中心相对第一卡件12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能够在连接轴11上转动,当然,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也可其中之一能够在连接轴11上转动。第二卡件13能够在连接轴11的轴线方向滑动,复位件14具有使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相互靠拢的复位力,复位件14优选为压缩弹簧并设于第二卡件13远离第一卡件12的一侧,当然,复位件14也可为相互吸引的两个磁铁并分别设于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上。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其中之一设有卡槽121,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其中另一设有与卡槽121配合的卡齿131,卡槽121具有第一斜面121a,卡齿131设有与第一斜面121a配合的第二斜面131a,当卡齿131处于第一斜面121a上时,在复位件14的作用下驱使卡齿131朝卡槽121的底部滑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卡件12上设置卡槽121且卡槽121具有第一斜面121a,第二卡件13上设置卡齿131且在卡齿131设置与第一斜面121a配合的第二斜面131a,通过复位件14的作用下使得卡齿131朝卡槽121的底部滑动,而且在卡齿131朝卡槽121的底部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还会发生相对转动,以使得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自动复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卡槽121设于第一卡件12上,第一卡件12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122,第一平面部122与卡槽121相邻设置,卡齿131设于第二卡件13上,第二卡件13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134,第二平面部134与卡齿131相邻设置。当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发生相对转动并使卡齿131与第一平面部122抵触时(图5),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可以停留在相应的位置,并不会因复位件14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转动。只有当卡齿131与第一斜面121a相抵触时(图9),在复位件14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相互靠拢,卡齿131朝卡槽121的底部滑动,使第二斜面131a与第一斜面121a逐渐贴合,而且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还会发生相对转动,直到卡齿131滑入卡槽121的底部才停止相对转动(图1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槽121也可设于第二卡件13上,第二卡件13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122,第一平面部122与卡槽121相邻设置,卡齿131设于第一卡件12上,第一卡件12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134,第二平面部134与卡齿131相邻设置。
进一步地,卡槽121、第一平面部122、卡齿131以及第二平面部134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卡槽121和第一平面部122相互间隔设置,多个卡齿131和第二平面部134相互间隔设置。优选地,每个卡槽121具有两个第一斜面121a,每个卡齿131具有两个第二斜面131a。当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继续发生相对转动时,卡齿131可以卡入另一个卡槽12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如果挂脖风扇只有自动收拢和维持展开角度两种状态,也可以只需要一个卡槽121、一个第一平面部122和一个卡齿131及一个第二平面部134,具体数量可以根据挂脖风扇展开的档位来进行设置,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多个卡槽121、第一平面部122、卡齿131以及第二平面部134,可以使得挂脖风扇的两个本体可以展开或收拢定位在多个不同角度。
本实施例中,转轴机构10还包括套设于连接轴11上的阻尼圈15,第一卡件12远离第二卡件13的一端套设于阻尼圈15内,阻尼圈15用于增加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相对转动时的阻力。同样,可以理解地是,阻尼圈15设有通孔,阻尼圈15才能通过通孔套设于连接轴11上。阻尼圈15设于第一卡件12远离第二卡件13的一侧并与第一卡件12相抵触,第一卡件12能够相对阻尼圈15转动,在第一卡件12相对第二卡件13转动的过程中,阻尼圈15可以用于增加第一卡件12发生转动的阻力,使得卡齿131与第一平面部122抵触时,第一卡件12可以与第二卡件13在任意位置停留,直到最大角度后卡齿131卡入另一个卡槽121,并停留在最大角度位置。
进一步地,连接轴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挡环111和第二阻挡环112,第一阻挡环111和第二阻挡环112用于将第一卡件12、第二卡件13、复位件14以及阻尼圈15限制于连接轴11上,防止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在相对转动过程中从连接轴11上脱落。其中,第一阻挡环111与连接轴11一体成型,第二阻挡环112为螺母并与连接轴11螺纹连接。当然,也可在挂脖风扇的壳体上设置对应的阻挡结构,从而无需在连接轴11的两端设置阻挡环。
进一步地,转轴机构10还包括套设于连接轴11上的第一垫片161和第二垫片162,第一卡件12、第二卡件13、复位件14以及阻尼圈15均设于第一垫片161和第二垫片162之间。从第一阻挡环111到第二阻挡环112的方向上,第一垫片161、阻尼圈15、第一卡件12、第二卡件13、复位件14以及第二垫片162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卡件13远离第一卡件12的一侧设有容纳槽132,复位件14的一端设于容纳槽132内,复位件14的另一端与第二垫片162相抵触。
如图1-2、6-8、10-12、14-15所示,本实施例中,挂脖装置10为挂脖风扇,挂脖风扇整体上呈“U”形结构并与人体颈部的弧度相适配。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至少其中之一设有风扇,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通过转轴机构10枢转连接。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均设有风扇,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还设有出风口201、进风口202、容纳腔以及风道(图未示)等,进风口202和风道均与容纳腔相导通,出风口201设于风道的侧壁上,至于挂脖风扇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至少其中之一可设置冷热源(未图示),可以制冷或制热,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的内表面设有与冷热源导热连接的导温片(未图示),通过这种转轴结构,使得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之间具有一个向内夹紧的夹紧力,从而更好的跟人体颈部接触以实现降温或取暖。
进一步地,挂脖风扇还包括遮挡壳40,遮挡壳40分别与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连接,转轴机构10设于遮挡壳40内,遮挡壳40用于遮挡住转轴机构10,以增加整体美观性。
进一步地,第一本体20上设有第一安装部21,第二本体30上设有第二安装部31,第一安装部21设有第一安装孔211,第二安装部31设有第二安装孔311,第一卡件12安装于第一安装孔211内,第二卡件13安装于第二安装孔311内。
进一步地,第一卡件12的外周设有第一安装槽123,第一安装孔21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一安装槽123配合的第一安装块,以防止第一卡件12与第一安装部21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卡件13的外周设有第二安装槽133,第二安装孔311的内壁上设有与第二安装槽133配合的第二安装块,以防止第二卡件13与第二安装部31发生相对转动。第二安装槽133和第二安装块的延伸方向与连接轴11的轴线方向相同,从而使得第二卡件13可以相对第二安装部31在连接轴11的轴线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第二本体30上设有第三安装部32,第三安装部32上设有第三安装孔,阻尼圈15安装于第三安装孔内。阻尼圈15上设有第三安装槽151,第三安装孔内设有与第三安装槽151相配合的第三安装块,以防止阻尼圈15与第三安装部32发生相对转动。其中,第一安装部21设于第二安装部31和第三安装部32之间。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挂脖风扇处于完全收拢状态时(图12和图13),卡齿131卡在卡槽121内且未到达卡槽121最底部,在复位件14的作用下卡齿131有继续朝卡槽121底部运动的趋势,使得挂脖风扇两端具有收拢的预紧力;挂脖风扇向维持展开角度状态运动的过程中,卡齿131处于第一斜面121a上(图8和图9),继续转动后,卡齿131与第一平面部122相抵触(图1和图3),此时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可以停留在想要的角度;再继续转动直到最大角度后卡齿131卡入另一个卡槽121,并停留在最大角度位置。反之,当挂脖风扇从展开状态向收拢状态转动的过程中,卡齿131先与第一平面部122相抵触(图1和图3),此时第一本体20和第二本体30可以停留在想要的角度,继续转动后,卡齿131处于第一斜面121a上(图8和图9),然后在复位件14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相互靠拢,而且第一卡件12和第二卡件13还会发生相对转动,直到卡齿131滑入卡槽121的底部才停止相对转动(图12和图13)。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用于名称上的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数量和顺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20)、第二本体(30)以及转轴机构(10),所述第一本体(20)和所述第二本体(30)通过所述转轴机构(10)枢转连接,所述转轴机构(10)包括连接轴(11)、第一卡件(12)、第二卡件(13)以及复位件(14),所述第一卡件(12)与所述第一本体(20)连接,所述第二卡件(13)与所述第二本体(30)连接,所述第一卡件(12)和所述第二卡件(13)均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上,所述第二卡件(13)能够以所述连接轴(11)的轴线为中心相对所述第一卡件(12)转动,所述第二卡件(13)能够在所述连接轴(11)的轴线方向滑动,所述复位件(14)具有使所述第一卡件(12)和所述第二卡件(13)相互靠拢的复位力,所述第一卡件(12)和所述第二卡件(13)其中之一设有卡槽(121),所述第一卡件(12)和所述第二卡件(13)其中另一设有与所述卡槽(121)配合的卡齿(131),所述卡槽(121)具有第一斜面(121a),所述卡齿(131)设有与所述第一斜面(121a)配合的第二斜面(131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21)设于所述第一卡件(12)上,所述第一卡件(12)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122),所述第一平面部(122)与所述卡槽(121)相邻设置,所述卡齿(131)设于所述第二卡件(13)上,所述第二卡件(13)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134),所述第二平面部(134)与所述卡齿(131)相邻设置;或所述卡槽(121)设于所述第二卡件(13)上,所述第二卡件(13)上还设有第一平面部(122),所述第一平面部(122)与所述卡槽(121)相邻设置,所述卡齿(131)设于所述第一卡件(12)上,所述第一卡件(12)上还设有第二平面部(134),所述第二平面部(134)与所述卡齿(131)相邻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21)、所述第一平面部(122)、所述卡齿(131)以及所述第二平面部(134)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121)和所述第一平面部(122)相互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卡齿(131)和所述第二平面部(134)相互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1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上的阻尼圈(15),所述第一卡件(12)远离所述第二卡件(13)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阻尼圈(1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阻挡环(111)和第二阻挡环(112),所述第一阻挡环(111)和所述第二阻挡环(112)用于将所述第一卡件(12)、所述第二卡件(13)以及所述复位件(14)限制于所述连接轴(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10)还包括套设于所述连接轴(11)上的第一垫片(161)和第二垫片(162),所述第一卡件(12)、所述第二卡件(13)以及所述复位件(14)均设于所述第一垫片(161)和所述第二垫片(162)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件(13)远离所述第一卡件(12)的一侧设有容纳槽(132),所述复位件(14)的一端设于所述容纳槽(132)内,所述复位件(1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垫片(162)相抵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20)上设有第一安装部(21),所述第二本体(30)上设有第二安装部(31),所述第一安装部(21)设有第一安装孔(211),所述第二安装部(31)设有第二安装孔(311),所述第一卡件(1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211)内,所述第二卡件(13)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311)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件(12)的外周设有第一安装槽(123),所述第二卡件(13)的外周设有第二安装槽(133),所述第一安装孔(21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槽(123)配合的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孔(311)的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槽(133)配合的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槽(13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连接轴(11)的轴线方向相同,所述第二卡件(13)能够相对所述第二本体(30)在所述连接轴(11)的轴线方向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挂脖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卡齿(131)处于所述第一斜面(121a)上时,在所述复位件(14)的作用下驱使所述卡齿(131)朝所述卡槽(121)的底部滑动,使所述第二斜面(131a)与所述第一斜面(121a)逐渐贴合;和/或,所述挂脖装置还包括遮挡壳(40),所述遮挡壳(40)分别与所述第一本体(20)和所述第二本体(30)连接,所述转轴机构(10)设于所述遮挡壳(40)内。
CN202122709299.6U 2021-11-05 2021-11-05 挂脖装置 Active CN216477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9299.6U CN216477932U (zh) 2021-11-05 2021-11-05 挂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09299.6U CN216477932U (zh) 2021-11-05 2021-11-05 挂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7932U true CN216477932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464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09299.6U Active CN216477932U (zh) 2021-11-05 2021-11-05 挂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7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77932U (zh) 挂脖装置
KR102223291B1 (ko) 다방향 송풍이 가능한 휴대용 선풍기
CN205480022U (zh) 移动设备的支架
CN218817097U (zh) 挂脖风扇
KR100734745B1 (ko) 전방향 및 단방향으로 풍향의 전환 사용이 가능한 선풍기
CN209195755U (zh) 新型户外便携风扇
CN208798960U (zh) 镜子
CN205750550U (zh) 一种遥控器
CN205781836U (zh) 一种支撑摄影、照相设备的多功能支架
CN211184008U (zh) 一种新型手机支架
CN219639099U (zh) 挂脖风扇
CN204887171U (zh) 拍摄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0831351U (zh) 一种多功能支架
CN108895015B (zh) 一种风扇
CN211950920U (zh) 全方位挂绳小风扇
CN213628102U (zh) 一种带显示屏的手持与挂脖两用风扇
CN210013852U (zh) 一种便携风扇
CN220302368U (zh) 一种方便佩戴的挂脖风扇
CN210484143U (zh) 便携折叠风扇
CN207094144U (zh) 自拍户外直播器
CN204761520U (zh) 手机自拍的固定座
CN216952359U (zh) 一种可折叠的挂脖装置
CN214856272U (zh) 一种旋转机构及刷子
CN209761798U (zh) 一种便携的手持小风扇
CN217824365U (zh) 磁吸无线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