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5367U - 一种蓄水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水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475367U CN216475367U CN202122992478.5U CN202122992478U CN216475367U CN 216475367 U CN216475367 U CN 216475367U CN 202122992478 U CN202122992478 U CN 202122992478U CN 216475367 U CN216475367 U CN 2164753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omembrane
- water
- reservoir
- dam body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水池,包括池底和环绕池底布置的坝体,该坝体的朝向池底的内侧面为内坡面,所述池底和所述内坡面上铺设有底部土工膜,所述坝体的顶部铺设有用于覆盖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土工膜,所述顶部土工膜和所述底部土工膜配合围成用于存水的蓄水腔,所述坝体的顶部设有锚固沟,所述底部土工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均埋入所述锚固沟中,以由所述锚固沟中的填土压埋固定。顶部土工膜和底部土工膜配合围成蓄水腔,向蓄水腔中注水,可实现蓄水存水。由于顶部土工膜的遮挡防护,可有效避免外界风沙等杂物进入蓄水腔中而影响水质,有效避免水体污染,适合长时间存水,能有效满足养殖场日常使用及大容量储存用水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蓄水存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水池。
背景技术
为缩短蓄水池建设周期,蓄水池不再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而是采用黑膜蓄水池结构。利用夯土形成环绕布置的池底,在池底的底面和内侧面铺设防渗膜,并利用水池顶部的锚固沟填土压紧固定防渗膜。这种蓄水池的制作方法可参见公开号为CN101463657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布说明书中公开的工业蓄水池制作方法。但上述蓄水池结构多为敞开,适合临时储水使用,容易受外界风沙、垃圾杂物的影响,不适合长期存水以应用于养殖场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蓄水池,以解决现有铺设防渗膜制作的蓄水池多为敞开模式而不适合长期存水使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蓄水池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水池,包括池底和环绕池底布置的坝体,该坝体的朝向池底的内侧面为内坡面,所述池底和所述内坡面上铺设有底部土工膜,所述坝体的顶部铺设有用于覆盖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土工膜,所述顶部土工膜和所述底部土工膜配合围成用于存水的蓄水腔,所述坝体的顶部设有锚固沟,所述底部土工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均埋入所述锚固沟中,以由所述锚固沟中的填土压埋固定。
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中,将底部土工膜铺设在蓄水池的池底和坝体的内坡面上,并在坝体的顶部铺设顶部土工膜,顶部土工膜和底部土工膜配合围成蓄水腔,向蓄水腔中注水,可实现蓄水存水。由于顶部土工膜的遮挡防护,可有效避免外界风沙等杂物进入蓄水腔中而影响水质,有效避免水体污染,适合长时间存水,能有效满足养殖场日常使用及大容量储存用水需求。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锚固沟中的填土在所述锚固沟中形成位于所述底部土工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之间的下部填土层,以及位于所述顶部土工膜上方的上部填土层。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顶部土工膜具有与所述锚固沟对应的U形压埋部分,供所述上部填土层压埋固定。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蓄水池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输水管道,该输水管道向上密封穿出所述顶部土工膜。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输水管道外密封罩设有密封防渗膜,该密封防渗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均为高密度聚乙烯膜,所述密封防渗膜与所述顶部土工膜、所述输水管道焊接连接,以实现所述输水管道穿出所述顶部土工膜位置处的密封。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密封防渗膜具有沿所述输水管道延伸的延伸包裹段,该延伸包裹段的背离所述顶部土工膜的上端与所述输水管道焊接连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蓄水池还包括输水管道,该输水管道包括主管、分流结构及至少两根支管,支管通过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分流结构位于所述坝体的顶部,各支管分别沿所述内坡面延伸入所述蓄水腔中。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的各支管分别包括上部管段和下部管段,上部管段沿所述坝体的顶部铺设,所述下部管段沿所述内坡面铺设以与所述上部管段相对弯折布置,所述上部管段通过弯头连接结构与所述下部管段连通。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坝体的顶部为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延伸的顶部防护坡面。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坝体向上突出于相应水平基础地面布置,所述池底的中心位置处具有低于所述水平基础地面的挖掘坑部。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并且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蓄水池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锚固沟处压填顶部土工膜、底部土工膜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蓄水池中输水管道和支管连接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输水管道与顶部土工膜密封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蓄水腔;2、顶部土工膜;3、底部土工膜;4、锚固沟;41、上部填土层;42、下部填土层;5、输水管道;51、主管;52、支管;521、下部管段;5211、排气通孔;522、上部管段;523、弯头连接结构;6、密封防渗膜;61、延伸包裹段;100、池底;101、挖掘坑部;200、坝体; 201、顶部防护坡面;202、内坡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知,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该实施例中的蓄水池包括池底100和环绕池底布置的坝体200,此处的坝体200具体为四方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池底 100的一部分采用水平基础地面,并在池底100的中心位置处开挖以形成低于水平基础地面的挖掘坑部101。坝体200由堆填在水平基础地面上的土方压实形成,使得坝体200向上突出于相应水平基础地面布置。
由于蓄水池的一部分位于水平基础地面下方,还有一部分位于水平基础地面上方,在施工时要注意,当挖填形成池底100及堆叠形成坝体200 时,注意少挖多填,并保证坝体200压实程度。在制作坝体200时,坝体 200要注意分层压实,并且要注意每层土方虚铺厚度。
另外,为提高整个蓄水池美观程度,坝体200的背向池底100的侧面为外坡面,在坝顶的顶部防护坡面上和外坡面上可铺设3针防尘网,并进行绿化护坡。
坝体200的朝向池底的内侧面为内坡面202,在内坡面202和池底100 固定铺设有底部土工膜3。底部土工膜3具体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即 HDPE土工膜,也称为黑膜,利用底部土工膜的防渗性能防止水流失。底部土工膜3在制作时,可将外购的黑膜对应搭接拼装,以覆盖周围的内坡面202和池底100。
在铺设底部土工膜3时,整体应当平整、顺直,避免出现褶皱和波纹。在进行底部土工膜搭接时,使待搭接的两幅土工膜对正、搭齐。遵循上槎压下槎的原则,压槎搭接的宽度与所用的焊机保持一致。
并且,相邻HDPE土工膜焊缝错峰搭接时,要注意错位尺寸满足要求。且焊缝处应形成整体结构,不得出现虚焊、漏焊或过焊的情况。
另外,为形成有效覆盖,在坝体200的顶部铺设有顶部土工膜2,以覆盖整个蓄水池,此处的顶部土工膜2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顶部土工膜2和底部土工膜3配合围成蓄水腔1,用于密封存水。进入蓄水腔1中的水体,下部由底部土工膜3遮挡,防止渗漏,顶部由顶部土工膜2遮挡防护,可有效阻挡外界风沙、杂物垃圾,进而可避免蓄水腔1中的水受到污染,适合进行长期存水。
为有效固定顶部土工膜2和底部土工膜3,在坝体200的顶部环绕坝体设置有锚固沟4,锚固沟4的截面为正方形。如图2和图3所示,顶部土工膜2和底部土工膜的一部分分别被埋入锚固沟4中,以由锚固沟4中的填土压埋固定。
如图3所示,锚固沟4中的填土在锚固沟4中形成位于底部土工膜3 和顶部土工膜2之间的下部填土层42,以及位于顶部土工膜2上方的上部填土层41。具体施工时,将底部土工膜3延伸至锚固沟4的底部,在底部土工膜3上方填土压实以形成下部填土层42,然后将顶部土工膜延伸铺设入锚固沟4中,再填土压实以形成上部填土层41。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顶部土工膜2会承受更大的牵拉作用力,为提高锚固效果,顶部土工膜2会在锚固沟4中形成U形压埋部分,该U形压埋部分供上部填土层41压埋固定。
当然,在使用过程中,当逐渐向蓄水腔1中蓄水时,在水体支撑下,顶部土工膜2会缓慢上浮,从而可减少锚固沟4对顶部土工膜2的牵拉作用力,可延长顶部土工膜2使用寿命。
蓄水池整体为封闭式结构,为方便向蓄水池中蓄水,或者是向蓄水池外泵水,如图4所示,在底部土工膜上还铺设有输水管道5,此处的输水管道5包括主管51和两根支管52,主管51通过分流结构与两支管52对接连通,此处的分流结构为分流横管段,分流横管段通过三通结构与主管 51连接,分流横管段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弯头与一个支管52连通,进而实现支管52与主管51的连通。此处的分流结构位于坝体200的顶部,这样一来,可以在坝体200的顶部就形成分流。另外,各支管52密封穿过顶部土工膜2并沿内坡面202延伸入蓄水腔1中,各支管52位于底部土工膜上方。
各个支管52分别包括上部管段522和下部管段521,各支管52的上部管段522沿坝体200的顶部铺设,各支管52的上部管段522与相应分流横管段连通,各支管52的下部管段521沿相应内坡面202铺设以与相应上部管段522相对弯折布置。具体实施时,上部管段522通过弯头连接结构523与相应下部管段521连通,此处的弯头连接结构523可采用预制的单个弯头,亦或者是采用两个弯头对接形成,具体可根据实际需要布置。
对于输水管道5来讲,在坝体200的顶部分成支管52进水,可有效减少进水流速,避免乱流冲击。另外,为避免支管52漂浮影响正常出水,在支管52的下部可以设置配重块,具体可采用黑膜包裹碎石加工制作配重块,注意碎石粒径不宜过大以避免刺破黑膜,再使用PE焊条或者过塑钢丝绳固定于支管52上,保证支管52布置稳定性,不会受水体波动影响。
在各支管52的下部管段521的管壁上还设有排气通孔5211,该排气通孔5211用于避免支管52和输水管道5内部积气,保证可正常输水,避免管内积气引起压力变化而损伤水泵。
上述输水管道5的支管52密封穿过顶部土工膜2,具体结构如图5所示,在支管52外密封罩设密封防渗膜6,该密封防渗膜6也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膜,密封防渗膜6与顶部土工膜2、支管52焊接连接,以实现支管 52密封穿过顶部土工膜2。并且,为提高密封效果,上述密封防渗膜6具有沿支管52向上延伸的延伸包裹段61,延伸包裹段61的背离顶部土工膜 2的上端与支管52焊接连接。密封防渗膜6的四周则与顶部土工膜2的上表面焊接连接以实现有效密封。
在输水管道5的主管51上设置流量计,用于检测通过输水管道向蓄水腔1供应的水量,或者是检测通过输水管道泵出的水量。流量计具体可采用电磁流量计。当然,作为另一种应用场景,流量计具体还可采用其他类型的流量计,如涡街流量计或超声波流量计。
在本实施例中,坝体200的顶部为顶部防护坡面201,该顶部防护坡面201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延伸。一般而言,顶部防护坡面201的坡度不大,本实施例中,可优选为3%,即路程每100米垂直方向上升下降3米。在顶部防护坡面的引导下,坝顶处的积水会向外排走,不容易渗入蓄水腔1 中,避免造成水污染,可有效保证蓄水池中水的清洁性。
另外,在坝体200的顶部设置围栏,围栏沿坝体200延伸方向布置,即围栏也环绕池底100四周布置。在具体施工时,若坝体的顶部铺设有混凝土走道,可以在混凝土走道的上表面的两侧边缘处铺设两列玻璃钢方管柱,对应每列方管柱,可以在相邻方管柱之间加装栏板,以形成围栏结构。如果坝体的顶部不铺设混凝土走道,可在坝体的顶部中间位置处铺设单列玻璃钢方管柱,在相邻方管柱之间加装篮板,以形成围栏结构。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蓄水池中,将底部土工膜铺设在蓄水池的池底和坝体的内坡面上,并在坝体的顶部铺设顶部土工膜,顶部土工膜和底部土工膜配合围成蓄水腔,通过输水管道向蓄水腔中注水,可实现蓄水存水。由于顶部土工膜的遮挡防护,可有效避免外界风沙、杂物影响水质,适合长时间存水,能有效满足养殖场日常使用及大容量储存用水需求。而且,这种利用HDPE土工膜的方式施工周期短,可迅速投入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2: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两个支管通过分流横管段及三通与主管连通。
本实施例中,两个支管可通过Y形分流接头与主管连通,此处的Y 形分流结构作为分流结构使用,Y形分流接头具体具有一个中心端和两个分支端,Y形分流接头的中心端与主管通过管箍对接,Y形分流接头的两个分支端一一对应地与两个支管通过管箍对接,实现分流操作。当然,此时,Y形分流接头也可以布置于坝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3: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两个支管通过分流横管段及三通与主管连通。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分流横管段布置三个以上的支管,相应的,在分流横管段上需要设置三个以上的管接头,两端的管接头可采用弯头结构,而中部的管接头则可采用三通接头。实际上,具体地支管布置数量通常是根据蓄水池的大小而定的。当然,如果蓄水池较大,也可以增加更多主管以及配套使用的支管,以满足向蓄水池注水的水量要求,或者是满足由蓄水池向外泵水的水量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4: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锚固沟中的填土分为上部填土层和下部填土层,形成两层以上的压实填充。
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将顶部土工膜直接叠压在底部土工膜上,然后直接在顶部土工膜上填土压实以形成单个填土层。
当然,考虑到顶部土工膜对底部土工膜的叠压效果,可以在锚固沟中于顶部土工膜和底部土工膜之间垫设支撑垫,该支撑垫用于增强顶部土工膜和底部土工膜之前的摩擦力,以保证对底部摩擦力的锚固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5: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密封防渗膜具有沿输水管道延伸的延伸包裹段,该延伸包裹段的上端与输水管道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密封防渗膜也可以不具有延伸包裹段,仅是从四周围绕输水管道密封焊接即可,此时,可以考虑罩设多层密封防渗膜,多层密封防渗膜配合提高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6: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池底的中心位置处具有挖掘坑部,该挖掘坑部低于水平基础地面。
本实施例中,可以省去挖掘坑部,池底保持水平布置,这种方式相对而言更方便铺设底部土工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的实施例7:
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
实施例1中,各支管的上部管段和下部管段之间设置弯头连接结构,以使得上部管段铺设在坝体顶部。
本实施例中,各支管均为直管结构,各支管直接顺着内坡面向下铺设,同样可在各支管的底部设置配重块,此时,可以在分流结构和各支管的连接处设置向外弯折的弯头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蓄水池在遇到降雨量大的周期可用于收集雨水作用,可有效节约水资源,而且,也方便回补地下水,缓解地面沉降,减少海水入侵,改善生态环境。并且,由于顶部封挡,可有效缓解水体的面源污染。在应用于城市中时,可有效减少城市内涝。缩小城市雨水管网规模,减少城市污染处理设施的投资。
根据本说明书的上述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理解如下使用的术语,例如“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本说明书的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其仅是为了便于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和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是明示或暗示所涉及的装置或元件必须要具有所述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来构造和进行操作,因此上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不能被理解或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
虽然本说明书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这样的实施例只是以示例的方式提供的。本领域技术人员会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思想和精神的情况下想到许多更改、改变和替代的方式。应当理解的是在实践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本文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种替代方案。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因此覆盖这些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的模块组成、等同或替代方案。
Claims (10)
1.一种蓄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池底和环绕池底布置的坝体,该坝体的朝向池底的内侧面为内坡面,所述池底和所述内坡面上铺设有底部土工膜,所述坝体的顶部铺设有用于覆盖所述蓄水池的顶部土工膜,所述顶部土工膜和所述底部土工膜配合围成用于存水的蓄水腔,所述坝体的顶部设有锚固沟,所述底部土工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均埋入所述锚固沟中,以由所述锚固沟中的填土压埋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中的填土在所述锚固沟中形成位于所述底部土工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之间的下部填土层,以及位于所述顶部土工膜上方的上部填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土工膜具有与所述锚固沟对应的U形压埋部分,供所述上部填土层压埋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还包括用于与所述蓄水腔连通的输水管道,该输水管道向上密封穿出所述顶部土工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道外密封罩设有密封防渗膜,该密封防渗膜和所述顶部土工膜均为高密度聚乙烯膜,所述密封防渗膜与所述顶部土工膜、所述输水管道焊接连接,以实现所述输水管道穿出所述顶部土工膜位置处的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防渗膜具有沿所述输水管道延伸的延伸包裹段,该延伸包裹段的背离所述顶部土工膜的上端与所述输水管道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蓄水池还包括输水管道,该输水管道包括主管、分流结构及至少两根支管,支管通过所述分流结构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分流结构位于所述坝体的顶部,各支管分别沿所述内坡面延伸入所述蓄水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支管分别包括上部管段和下部管段,上部管段沿所述坝体的顶部铺设,所述下部管段沿所述内坡面铺设以与所述上部管段相对弯折布置,所述上部管段通过弯头连接结构与所述下部管段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的顶部为由内向外倾斜向下延伸的顶部防护坡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坝体向上突出于相应水平基础地面布置,所述池底的中心位置处具有低于所述水平基础地面的挖掘坑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92478.5U CN216475367U (zh) | 2021-12-01 | 2021-12-01 | 一种蓄水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92478.5U CN216475367U (zh) | 2021-12-01 | 2021-12-01 | 一种蓄水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475367U true CN216475367U (zh) | 2022-05-10 |
Family
ID=81403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92478.5U Active CN216475367U (zh) | 2021-12-01 | 2021-12-01 | 一种蓄水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475367U (zh) |
-
2021
- 2021-12-01 CN CN202122992478.5U patent/CN2164753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19229B (zh) | 柔性面层土钉墙联合加筋土生态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5927272A (zh) | 底板锚固约束型隧道衬砌构造 | |
CN213867863U (zh) | 一种基于废弃矿山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结构 | |
US10538889B2 (en) | Berm or levee expans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0185020A (zh) | 一种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 |
CN102296572A (zh) | 坝后设弃渣场的土石坝坝体渗流监测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366251A (zh) |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的施工方法 | |
US10240310B2 (en) | Berm or levee expansion system and method | |
CN112832288A (zh) | 一种坡地建筑地下室抗浮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0164015U (zh) | 斜坡段道路阶梯渐变式蓄排水生态绿化带系统 | |
CN107321752A (zh) | 一种污泥塘场地原位生态修复系统 | |
CN107387873A (zh) | 一种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排水管基础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6475367U (zh) | 一种蓄水池 | |
CN109339095B (zh) | 挡土墙排水系统及其墙背反滤层施工方法 | |
CN101229547A (zh) | 一种用于填埋场填埋气导排的收集系统 | |
CN1944811B (zh) | 一种渗沥液抽排侧管井及其设置方法 | |
CN211368666U (zh) | 一种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 |
CN202181539U (zh) | 坝后设弃渣场的土石坝坝体渗流监测结构 | |
CN206477347U (zh) | 地下室的蓄水结构 | |
CN212053102U (zh) | 垃圾填埋场雨水收集导排系统 | |
CN110424328B (zh) | 生态板桩护岸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228563U (zh) | 一种装配式地下水排渗盲沟排水系统 | |
CN203977434U (zh) | 深厚淤泥质软土地区的基坑围护结构 | |
CN210621724U (zh) | 干旱地区涵水护坡结构 | |
CN210066836U (zh) | 一种hdpe管穿越磷石膏坝的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