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6235U -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6235U
CN216456235U CN202122299077.1U CN202122299077U CN216456235U CN 216456235 U CN216456235 U CN 216456235U CN 202122299077 U CN202122299077 U CN 202122299077U CN 216456235 U CN216456235 U CN 216456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threaded rod
fixed
fixed frame
drainage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9907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hai Deruit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hai Deruit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hai Deruit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hai Deruitai Medical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29907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6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6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6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具体涉及医用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框、引流袋、引流管、限流夹、引流头、排液管和封堵帽,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内侧固定设有第一防滑垫,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第一螺纹杆。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活动的第一夹持板来对固定框进行固定,进而对引流袋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引流袋可以根据引流位置的不同而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通过第三螺纹杆和支撑板对固定框的支撑固定,使得固定框和引流袋的固定较为稳固,避免了引流袋因受到碰撞而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扯动引流管的情况发生,使得引流过程较为顺利,进一步的增强了其实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引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体外引流装置是医院里用来给患者伤处引流的设备,引流袋是医院较为常见的体外引流装置,引流袋一般指的是手术之后身体内部或局部手术深处的渗血、积液等需要用管道引出,引流管末端接的一个专门盛引流出来液体的透明塑料袋。常用的引流袋为一次性引流袋,其制作材料为医用高分子材料,包装为低压PE袋。引流袋上加工有刻度线,可以用来计量引流的液体的量,引流袋的固定一般是在病床的床头位置安装一个挂钩,然后将引流袋挂在挂钩上,这样就可以将引流袋固定在床头。
目前,体外引流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大多只能挂在床头部位的挂钩上,不能随着患者引流部位的不同更换不同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用不够方便,且引流袋在被碰到时容易发生晃动,这样容易扯动引流管,影响患者的体外引流治疗。
因此,发明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通过两个活动的第一夹持板来对固定框进行固定,进而对引流袋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引流袋可以根据引流位置的不同而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通过第三螺纹杆和支撑板对固定框的支撑固定,使得固定框和引流袋的固定较为稳固,避免了引流袋因受到碰撞而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扯动引流管的情况发生,使得引流过程较为顺利,进一步的增强了其实用性,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包括固定框、引流袋、引流管、限流夹、引流头、排液管和封堵帽,所述引流袋设在固定框内部,所述引流管固定设在引流袋顶端,所述限流夹设在引流管外端,所述引流头固定设在引流管一端,所述排液管固定设在固定框底端,所述封堵帽设在排液管底端,所述封堵帽与排液管底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夹持板内侧固定设有第一防滑垫,所述固定框一侧设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固定框一侧之间通过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分别设在两个第一夹持板外侧,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夹持板,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与两个第一夹持板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设在第一防滑垫内侧,所述固定框另一侧底端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底端设有第三螺纹杆,所述第三螺纹杆底端穿过固定板并与固定板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底端固定设有支撑板;
所述固定框内部两侧壁均设有两个第二夹持板,所述第二夹持板内侧固定设有第二防滑垫,两个所述第二防滑垫内侧分别与引流袋的边缘前后侧相接触,所述固定框内部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一侧穿过两个第二夹持板并延伸至固定框前侧,所述第二螺纹杆与两个第二夹持板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杆两端与固定框内部前后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把,所述第一转把设在第一夹持板顶部,便于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使得转动较为方便省力。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转把,所述第二转把设在固定框前侧,便于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使得转动较为省力。
优选的,所述第三螺纹杆顶端固定设有第三转把,所述第三转把设在固定框另一侧,便于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使得转动较为省力。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外侧与第一夹持板内侧固定连接,便于对第一夹持板进行限位,也便于其上下运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内侧与第二夹持板外侧固定连接,可以对第二夹持板进行限位,也便于第二夹持板前后运动。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前端开设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设在引流袋前侧,所述第一滑块设在两个第二转把之间,便于对引流袋进行观察。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另一侧顶端固定设有把手,所述把手设在引流管一侧,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通过第一转把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两个第一夹持板随着第一螺纹杆的转动向靠近的方向运动并带动第一防滑垫与床沿的上下端相接触,这样就可以将第一夹持板和固定框固定在床沿上,当将第一夹持板夹持在病床上后,转动第三转把,第三转把带动第三螺纹杆转动,第三螺纹杆随着自身的转动向下运动,第三螺纹杆带动支撑板向下运动,支撑板会下降到与地面相接触,通过两个活动的第一夹持板来对固定框进行固定,进而对引流袋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引流袋可以根据引流位置的不同而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通过第三螺纹杆和支撑板对固定框的支撑固定,使得固定框和引流袋的固定较为稳固,避免了引流袋因受到碰撞而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扯动引流管的情况发生,使得引流过程较为顺利,进一步的增强了其实用性;
2、通过将引流袋的两侧边缘部位置于两个第二夹持板之间,转动第二转把,第二转把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两个第二夹持板随着第二螺纹杆的转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第二夹持板带动第二防滑垫对引流袋的边缘处进行夹持固定,这样就可以将引流袋固定在固定框内部,通过第二夹持板和第二防滑垫对引流袋进行夹持固定,使得引流袋的固定较为简单方便,同时也便于引流袋的更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框立体横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框立体竖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固定框、2引流袋、3引流管、4限流夹、5引流头、6排液管、7封堵帽、8第一夹持板、9第一防滑垫、10第一螺纹杆、11第二夹持板、12第二防滑垫、13第二螺纹杆、14固定板、15第三螺纹杆、16支撑板、17第一转把、18第二转把、19第三转把、20第一滑槽、21第一滑块、22第二滑槽、23第二滑块、24连通口、25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包括固定框1、引流袋2、引流管3、限流夹4、引流头5、排液管6和封堵帽7,所述引流袋2设在固定框1内部,所述引流管3固定设在引流袋2顶端,所述限流夹4设在引流管3外端,所述引流头5固定设在引流管3一端,所述排液管6固定设在固定框1底端,所述封堵帽7设在排液管6底端,所述封堵帽7与排液管6底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框1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板8,所述第一夹持板8内侧固定设有第一防滑垫9,所述固定框1一侧设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固定框1一侧之间通过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分别设在两个第一夹持板8外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夹持板8,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与两个第一夹持板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10设在第一防滑垫9内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把17,所述第一转把17设在第一夹持板8顶部,所述固定框1另一侧底端固定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底端设有第三螺纹杆15,所述第三螺纹杆15底端穿过固定板14并与固定板1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15底端固定设有支撑板16,所述第三螺纹杆15顶端固定设有第三转把19,所述第三转把19设在固定框1另一侧,所述固定框1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第一滑槽20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滑块21外侧与第一夹持板8内侧固定连接,便于对第一夹持板8进行限位,也便于第一夹持板8的上下移动。
所述固定框1前端开设有连通口24,所述连通口24设在引流袋2前侧,所述第一滑块21设在两个第二转把18之间,便于对引流袋2前侧的刻度线进行观察,以便于计量液体的量,所述固定框1另一侧顶端固定设有把手25,所述把手25设在引流管3一侧,便于装置的移动。
实施方式具体为:将两个第一夹持板8置于患者床沿的顶部和底部,转动第一转把17,第一转把17带动第一螺纹杆10转动,由于第一螺纹杆10与第一夹持板8之间螺纹连接,故两个第一夹持板8随着第一螺纹杆10的转动向靠近的方向运动,第一夹持板8带动第一防滑垫9与床沿的上下端相接触,这样就可以将第一夹持板8和固定框1固定在床沿上,且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引流位置固定在床沿的不同位置,当将第一夹持板8夹持在病床上后,转动第三转把19,第三转把19带动第三螺纹杆15转动,由于第三螺纹杆15与固定板14之间螺纹连接,故第三螺纹杆15随着自身的转动向下运动,第三螺纹杆15带动支撑板16向下运动,支撑板16会下降到与地面相接触,这样可以使得固定框1固定的更为牢固,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活动的第一夹持板8来对固定框1进行固定,进而对引流袋2的位置进行固定,使得引流袋2可以根据引流位置的不同而固定在不同的位置,使用较为方便,通过第三螺纹杆15和支撑板16对固定框1的支撑固定,使得固定框1和引流袋2的固定较为稳固,避免了引流袋2因受到碰撞而出现晃动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了扯动引流管3的情况发生,使得引流过程较为顺利,进一步的增强了其实用性,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外引流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大多只能挂在床头部位的挂钩上,不能随着患者引流部位的不同更换不同的位置进行固定,使用不够方便,且引流袋在被碰到时容易发生晃动,这样容易扯动引流管,影响患者的体外引流治疗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和5所示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所述固定框1内部两侧壁均设有两个第二夹持板11,所述第二夹持板11内侧固定设有第二防滑垫12,两个所述第二防滑垫12内侧分别与引流袋2的边缘前后侧相接触,所述固定框1内部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一侧穿过两个第二夹持板11并延伸至固定框1前侧,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与两个第二夹持板1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两端与固定框1内部前后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转把18,所述第二转把18设在固定框1前侧,所述固定框1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二滑槽22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滑块23,所述第二滑块23内侧与第二夹持板11外侧固定连接,可以对第二夹持板11进行限位,也便于亲前后移动。
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将引流袋2放入到固定框1内部时,将引流袋2的两侧边缘部位置于两个第二夹持板11之间,转动第二转把18,第二转把18带动第二螺纹杆13转动,由于第二螺纹杆13与第二夹持板11之间螺纹连接,故两个第二夹持板11随着第二螺纹杆13的转动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第二夹持板11带动第二防滑垫12对引流袋2的边缘处进行夹持固定,这样就可以将引流袋2固定在固定框1内部,通过第二夹持板11和第二防滑垫12对引流袋2进行夹持固定,使得引流袋2的固定较为简单方便,同时也便于引流袋2的更换。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包括固定框(1)、引流袋(2)、引流管(3)、限流夹(4)、引流头(5)、排液管(6)和封堵帽(7),所述引流袋(2)设在固定框(1)内部,所述引流管(3)固定设在引流袋(2)顶端,所述限流夹(4)设在引流管(3)外端,所述引流头(5)固定设在引流管(3)一端,所述排液管(6)固定设在固定框(1)底端,所述封堵帽(7)设在排液管(6)底端,所述封堵帽(7)与排液管(6)底端之间通过螺纹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一侧设有两个第一夹持板(8),所述第一夹持板(8)内侧固定设有第一防滑垫(9),所述固定框(1)一侧设有第一螺纹杆(10),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与固定框(1)一侧之间通过两个轴承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轴承座分别设在两个第一夹持板(8)外侧,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穿过两个第一夹持板(8),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与两个第一夹持板(8)之间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杆(10)设在第一防滑垫(9)内侧,所述固定框(1)另一侧底端固定设有固定板(14),所述固定板(14)底端设有第三螺纹杆(15),所述第三螺纹杆(15)底端穿过固定板(14)并与固定板(14)之间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杆(15)底端固定设有支撑板(16);
所述固定框(1)内部两侧壁均设有两个第二夹持板(11),所述第二夹持板(11)内侧固定设有第二防滑垫(12),两个所述第二防滑垫(12)内侧分别与引流袋(2)的边缘前后侧相接触,所述固定框(1)内部两侧均设有第二螺纹杆(13),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一侧穿过两个第二夹持板(11)并延伸至固定框(1)前侧,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与两个第二夹持板(11)之间均通过螺纹连接且螺纹方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两端与固定框(1)内部前后壁之间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10)一端固定设有第一转把(17),所述第一转把(17)设在第一夹持板(8)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杆(13)一端固定设有第二转把(18),所述第二转把(18)设在固定框(1)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螺纹杆(15)顶端固定设有第三转把(19),所述第三转把(19)设在固定框(1)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第一滑槽(20)内部设有两个第一滑块(21),所述第一滑块(21)外侧与第一夹持板(8)内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内部两侧壁均开设有第二滑槽(22),所述第二滑槽(22)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滑块(23),所述第二滑块(23)内侧与第二夹持板(11)外侧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前端开设有连通口(24),所述连通口(24)设在引流袋(2)前侧,所述第一滑块(21)设在两个第二转把(18)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1)另一侧顶端固定设有把手(25),所述把手(25)设在引流管(3)一侧。
CN202122299077.1U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Active CN216456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077.1U CN21645623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99077.1U CN21645623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6235U true CN21645623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6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99077.1U Active CN216456235U (zh) 2021-09-23 2021-09-23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62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21965A (zh) 一种下拉旋转换药输液器
CN216456235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体外引流装置
CN210750591U (zh) 一种脚踩固定式移动输液架
CN204582136U (zh) 便捷输液架
CN203291311U (zh) 一种新型外科护理输液架
CN211658919U (zh) 一种方便调节高度的普外护理用吊水辅助装置
CN212235487U (zh) 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的儿科护理用输液架
CN112755304B (zh) 一种静脉输液自动穿刺换瓶装置
CN211584473U (zh) 一种神经外科引流器
CN214232289U (zh) 一种危急重症医学用多功能治疗工具
CN206526340U (zh) 多功能式输液腹透架
CN220833763U (zh) 一种悬挂架
CN212816880U (zh) 一种具有偏转机构的内科用支架
CN213822908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眼科护理输液装置
CN209847990U (zh) 一种新型移动输液架
CN214911489U (zh) 灌肠输液架
CN215426138U (zh) 一种无架输液袋
CN219230983U (zh) 一种妇幼护理的医用输液架
CN217724179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式引流袋悬挂装置
CN214181413U (zh) 一种新型基础护理输氧管固定架
CN213526836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输液输血辅助装置
CN209900287U (zh) 一种用于妇产科护理的输液架
CN217066383U (zh) 一种用于导联线与电极片的固定器套装
CN213219920U (zh) 输液支撑架
CN201692405U (zh) 输液监控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