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3702U -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3702U
CN216453702U CN202123374665.3U CN202123374665U CN216453702U CN 216453702 U CN216453702 U CN 216453702U CN 202123374665 U CN202123374665 U CN 202123374665U CN 216453702 U CN216453702 U CN 216453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pulling
base
cap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746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心怡
李安庆
张庆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Weix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746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3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3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3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可后组拉片装置包括:用于容纳链牙的底座、用于拖动底座沿着链牙移动的拉片以及用于压紧拉片和底座的帽盖,帽盖设有倒U型槽结构,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倒U型槽结构的两侧卡接的配合部,拉片与配合部卡接固定,倒U型槽结构内设有倒L型的马勾,马勾的竖直部可插入底座内与拉片抵接。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可实现底座、拉片以及帽盖的装配操作,该过程简单快速,无需使用其它工具,且马勾与拉片为面面接触,可降低马勾对拉片的磨损破坏,减少拉片的掉漆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后组拉片装置。此外,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可后组拉片装置的服饰。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快反商品已经成为了市场的一种趋势,导致辅料(拉链、拉头等部件)的生产时间十分紧张。现有技术中,拉头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通常包括底座01、马勾02、拉片03以及帽盖04四部分,且底座01、马勾02、拉片03以及帽盖04四部分为分体设置,且拉片03组装的时候需要借助其它工具进行组装,使得拉头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生产周期较长。因此,在拉片03工艺复杂的情况下或交期很急的情况下,没有办法满足交期而导致交期拖延,使得成衣也没有办法在固定时间内出货。另外,现有的欧款底座可实现后组操作,但欧款底座的马勾02设置在帽盖04两侧,且欧款底座在拉片03抬起的过程中帽盖04也会被抬起,使得马勾02的点会与拉片03摩擦,进而导致拉片03掉漆。
综上所述,如何提高拉头的组装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有效提高拉头的组装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后组拉片装置的服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后组拉片装置,包括:用于容纳链牙的底座、用于拖动所述底座沿着所述链牙移动的拉片以及用于压紧所述拉片和所述底座的帽盖,所述帽盖设有倒U型槽结构,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倒U型槽结构的两侧卡接的配合部,所述拉片与所述配合部卡接固定,所述倒U型槽结构内设有倒L型的马勾,所述马勾的竖直部可插入所述底座内与所述拉片抵接。
优选的,所述配合部包括位于所述底座前侧的第一凸起件和位于所述底座后侧的第二凸起件,所述第一凸起件与所述第二凸起件间隔设置,所述拉片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凸起件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件设有前孔,所述第二凸起件设有后孔和用于插入所述竖直部的勾孔,所述前孔和所述后孔均用于容纳所述马勾的水平部。
优选的,所述帽盖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前孔卡接的前脚,所述帽盖的后侧设有与所述后孔卡接的后脚,所述马勾与所述前脚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部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前脚连接的弯折处,以使所述马勾呈S型分布。
优选的,所述帽盖和所述马勾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凸起件的两侧设有前侧凹槽,所述第二凸起件的两侧设有后侧凹槽,所述倒U型槽结构的前侧设有侧边前部,所述倒U型槽结构的后侧设有侧边尾部,所述前侧凹槽和所述侧边前部卡接固定,所述后侧凹槽和所述侧边尾部卡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起件设有尾部切角。
优选的,所述前侧凹槽和所述后侧凹槽的拐弯处均为弧形过渡,所述侧边前部和所述侧边尾部的拐弯处均为弧形过渡。
一种服饰,包括:链牙、面料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所述链牙设于所述面料上,所述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沿着所述链牙移动,以闭合或打开所述链牙。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后组拉片装置时,可以将拉片和底座的配合部卡接固定,再将帽盖的倒U型槽结构和底座的配合部进行卡接,卡接过程中马勾可插入底座内,最终,帽盖可有效压紧拉片和底座,且马勾会与拉片抵接,以实现底座、拉片以及帽盖的装配操作,该过程简单快速,无需使用其它工具,且马勾与拉片为面面接触,可降低马勾对拉片的磨损破坏,减少拉片的掉漆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有效提高拉头的组装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后组拉片装置的服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拉头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后组拉片装置的爆炸图;
图4为帽盖和底座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帽盖的前半部压入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帽盖的后半部压入底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为图7的侧视图;
图10为图7的俯视图;
图11为帽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4为图11的俯视图。
图1和图2中:
01为底座、02为马勾、03为拉片、04为帽盖;
图3-图14中:
1为底座、2为拉片、21为开口、3为帽盖、31为前脚、32为后脚、4为倒U型槽结构、41为侧边前部、42为侧边尾部、5为配合部、51为第一凸起件、52为第二凸起件、53为前孔、54为后孔、55为勾孔、56为前侧凹槽、57为后侧凹槽、58为尾部切角、6为马勾、61为弯折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有效提高拉头的组装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可后组拉片装置的服饰。
请参考图3-图14。
本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后组拉片装置,包括:用于容纳链牙的底座1、用于拖动底座1沿着链牙移动的拉片2以及用于压紧拉片2和底座1的帽盖3,帽盖3设有倒U型槽结构4,底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倒U型槽结构4的两侧卡接的配合部5,拉片2与配合部5卡接固定,倒U型槽结构4内设有倒L型的马勾6,马勾6的竖直部可插入底座1内与拉片2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装置将马勾6设置为倒L型结构,并将马勾6设置在倒U型槽结构4内,使得马勾6的水平部可被倒U型槽结构4的两侧所容纳,马勾6的竖直部可插入底座1内与拉片2抵接,使得原先拉片2与马勾6点接触修改为现在的拉片2与马勾6的面接触,以解决拉片2的掉漆问题。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底座1、拉片2以及帽盖3的形状、结构、尺寸、位置等进行确定。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后组拉片装置时,可以将拉片2和底座1的配合部5卡接固定,再将帽盖3的倒U型槽结构4和底座1的配合部5进行卡接,卡接过程中马勾6可插入底座1内,最终,帽盖3可有效压紧拉片2和底座1,且马勾6会与拉片2抵接,以实现底座1、拉片2以及帽盖3的装配操作,该过程简单快速,无需使用其它工具,且马勾6与拉片2为面面接触,可降低马勾6对拉片2的磨损破坏,减少拉片2的掉漆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有效提高拉头的组装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配合部5包括位于底座1前侧的第一凸起件51和位于底座1后侧的第二凸起件52,第一凸起件51与第二凸起件52间隔设置,拉片2设有可穿过第二凸起件52的开口21。将拉片2的开口21插入第二凸起件52的外周部,即可实现拉片2的初步固定。
优选的,第一凸起件51设有前孔53,第二凸起件52设有后孔54和用于插入竖直部的勾孔55,前孔53和后孔54均用于容纳马勾6的水平部,以使马勾6和底座1有效装配,马勾6的竖直部与装配在底座1上的拉片2有效抵接,以进一步实现拉片2的固定操作。
优选的,帽盖3的前侧设有与前孔53卡接的前脚31,帽盖3的后侧设有与后孔54卡接的后脚32,马勾6与前脚31连接。因此,前孔53可有效卡接固定前脚31,后孔54可有效固定后脚32,使得帽盖3和配合部5有效卡接,帽盖3不会相对底座1左右晃动。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第一凸起件51、第二凸起件52、前孔53、后孔54、勾孔55、前脚31以及后脚32的形状、结构、尺寸、位置等进行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水平部的一端与竖直部圆弧过渡连接,水平部的另一端设有与前脚31连接的弯折处61,以使马勾6呈S型分布,结构如图11所示。在水平部设置弯折处61,是为了通过弯折处61保持马勾6的弹性。马勾6呈S型分布可有效提高马勾6的受力效果,避免马勾6和其它部件出现损坏现象。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弯折处61的形状、结构、尺寸等进行确定。
优选的,帽盖3和马勾6为一体式结构,以便于进行后续的组装操作,使得装置的装配过程无需借助其它工具。因此,本装置可以在拉链生产后再进行拉片2组装操作,以满足快反需求。
优选的,第一凸起件51的两侧设有前侧凹槽56,第二凸起件52的两侧设有后侧凹槽57,倒U型槽结构4的前侧设有侧边前部41,倒U型槽结构4的后侧设有侧边尾部42,前侧凹槽56和侧边前部41卡接固定,后侧凹槽57和侧边尾部42卡接固定。因此,前侧凹槽56、后侧凹槽57、侧边前部41以及侧边尾部42均为底座1和帽盖3装配时的作用力结合点。
优选的,第二凸起件52设有尾部切角58,尾部切角58是为了方便组装帽盖3和底座1。在进行装配时,可以将帽盖3的前半部分先组装进底座1内,再将帽盖3的后半部分经过尾部切角58按入底座1的后半部分,以完成底座1和帽盖3的装配操作。
可以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对前侧凹槽56、后侧凹槽57、侧边前部41、侧边尾部42以及尾部切角58的形状、结构、尺寸、位置等进行确定。
优选的,前侧凹槽56和后侧凹槽57的拐弯处均为弧形过渡,侧边前部41和侧边尾部42的拐弯处均为弧形过渡,可提高帽盖3和底座1的卡接固定效果,也可避免帽盖3和底座1装配过程中出现磨损现象。
除了上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可后组拉片装置的服饰,服饰包括:链牙、面料以及上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链牙设于面料上,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沿着链牙移动,以闭合或打开链牙。服饰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凸起件51和第二凸起件52,其中,第一和第二只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前后”、“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和便于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可后组拉片装置,包括:用于容纳链牙的底座(1)、用于拖动所述底座(1)沿着所述链牙移动的拉片(2)以及用于压紧所述拉片(2)和所述底座(1)的帽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3)设有倒U型槽结构(4),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用于与所述倒U型槽结构(4)的两侧卡接的配合部(5),所述拉片(2)与所述配合部(5)卡接固定,所述倒U型槽结构(4)内设有倒L型的马勾(6),所述马勾(6)的竖直部可插入所述底座(1)内与所述拉片(2)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5)包括位于所述底座(1)前侧的第一凸起件(51)和位于所述底座(1)后侧的第二凸起件(52),所述第一凸起件(51)与所述第二凸起件(52)间隔设置,所述拉片(2)设有可穿过所述第二凸起件(52)的开口(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件(51)设有前孔(53),所述第二凸起件(52)设有后孔(54)和用于插入所述竖直部的勾孔(55),所述前孔(53)和所述后孔(54)均用于容纳所述马勾(6)的水平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3)的前侧设有与所述前孔(53)卡接的前脚(31),所述帽盖(3)的后侧设有与所述后孔(54)卡接的后脚(32),所述马勾(6)与所述前脚(3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部的一端与所述竖直部圆弧过渡连接,所述水平部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前脚(31)连接的弯折处(61),以使所述马勾(6)呈S型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帽盖(3)和所述马勾(6)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件(51)的两侧设有前侧凹槽(56),所述第二凸起件(52)的两侧设有后侧凹槽(57),所述倒U型槽结构(4)的前侧设有侧边前部(41),所述倒U型槽结构(4)的后侧设有侧边尾部(42),所述前侧凹槽(56)和所述侧边前部(41)卡接固定,所述后侧凹槽(57)和所述侧边尾部(42)卡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件(52)设有尾部切角(58)。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凹槽(56)和所述后侧凹槽(57)的拐弯处均为弧形过渡,所述侧边前部(41)和所述侧边尾部(42)的拐弯处均为弧形过渡。
10.一种服饰,其特征在于,包括:链牙、面料以及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可后组拉片装置,所述链牙设于所述面料上,所述可后组拉片装置可沿着所述链牙移动,以闭合或打开所述链牙。
CN202123374665.3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Active CN216453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4665.3U CN216453702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74665.3U CN216453702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3702U true CN216453702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430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74665.3U Active CN216453702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3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33171A (en) Buckle for connecting two straps or the like
US9220323B2 (en) Slider provided with handle at rear for slide fastener
EP1570758A1 (en) Reverse-separating device for slide fastener
TW523399B (en) Meshing slide fastener with an engaging device
EP0604161B1 (en) Decorative pull tab
KR0158097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슬라이더
EP2005852B1 (en) Double-sided engaging element for slide fastener
CN216453702U (zh) 一种服饰及其可后组拉片装置
US5653002A (en) Slide fastener
CA2001312A1 (en) Separable slide fastener
EP0303217A1 (en) Pull tab attachment for slide fastener slider
CN210046625U (zh) 铲柄连接装置
US4813110A (en) Snap connector, lever
US4608734A (en) Snap connector, lever
CN214179406U (zh) 一种组合方式简易的并合式下止的闭尾拉链
CN210329596U (zh) 一种拉片及一种拉链
CN211298629U (zh) 一种方便拆装更换的隐形式拉链
KR20020001524A (ko) 파스너
CN103156339B (zh) 开口拉链下止及使用该下止的开口拉链
JPH0114167Y2 (zh)
CN213405088U (zh) 一种拉链牙链带和一种服饰
CN216019482U (zh) 扣具
CN214103486U (zh) 一种象鼻拉头
CN216453696U (zh) 一种拉链组合结构、生活用品及服饰
CN115778064A (zh) 一种箱包、服饰和开口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