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50569U -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50569U
CN216450569U CN202122178956.9U CN202122178956U CN216450569U CN 216450569 U CN216450569 U CN 216450569U CN 202122178956 U CN202122178956 U CN 202122178956U CN 216450569 U CN216450569 U CN 216450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column
column
side plate
circui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7895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兰晶
熊周督
周广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ilia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7895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505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50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50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所述断路器外壳包括本体外壳,其内用于安装所述断路器的断路器本体的部分元件,所述本体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端子外壳,包括本体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上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外壳与所述安装槽围合形成元件容置腔,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另一部分元件安置在所述元件容置腔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断路器外壳。

Description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指安装在终端配电线路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线路和电器设备的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等。现有的断路器的外壳拆卸不便,难以实现对断路器元件的安装和拆卸,不利于断路器的组装以及维修。
因此,亟需一种断路器外壳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断路器外壳,可拆卸设置,以便于安装及拆卸断路器本体的元件。
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断路器外壳,包括:
本体外壳,其内用于安装所述断路器的断路器本体的部分元件,所述本体外壳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
端子外壳,包括本体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上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外壳与所述安装槽围合形成元件容置腔,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另一部分元件安置在所述元件容置腔内。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能够沿所述安装槽的侧壁滑动,以在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锁定以及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解锁的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卡柱,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一侧的一端;
第二卡柱,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一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卡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柱的朝向所述第二卡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柱的朝向所述第一卡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和第二卡槽中的一者;
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柱与所述第二卡柱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侧壁的朝向所述第一卡柱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卡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侧壁的朝向第二卡柱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卡块能够滑入所述第一卡槽中并沿所述第一卡槽滑动,所述第二卡块能够滑入所述第二卡槽中并沿所述第二卡槽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块与所述第一卡槽之间过盈配合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卡块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过盈配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安装槽的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柱和所述第二卡柱之间,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一卡槽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一卡柱的一侧,所述第二卡块和所述第二卡槽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二卡柱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柱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的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卡柱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的另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三卡柱,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二侧的一端;
第四卡柱,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二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三卡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卡柱的朝向所述第四卡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和第三卡槽中的一者,所述第四卡柱的朝向所述第三卡柱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块和第四卡槽中的一者;
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三卡柱与所述第四卡柱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侧壁的朝向所述第三卡柱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块和所述第三卡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二侧壁的朝向第四卡柱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四卡块和所述第四卡槽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三卡块能够滑入所述第三卡槽中并沿所述第三卡槽滑动,所述第四卡块能够滑入所述第四卡槽中并沿所述第四卡槽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卡块与所述第三卡槽之间过盈配合设置;和/或
所述第四卡块与所述第四卡槽之间过盈配合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所述第二限位柱设置在所述第三卡柱和所述第四卡柱之间,所述第三卡块和所述第三卡槽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柱的朝向所述第三卡柱的一侧,所述第四卡块和所述第四卡槽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柱的朝向所述第四卡柱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柱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的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四卡柱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的另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本体外壳包括:
第一侧板;
第二侧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侧板,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卡柱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的一侧并伸出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三卡柱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的另一侧并伸出所述第三侧板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卡柱及所述第三卡柱之间围合形成出线口,所述第二卡柱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四卡柱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的一侧,所述第二卡柱和所述第四卡柱均伸出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柱及所述第四卡柱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出线口;或者
所述第二卡柱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卡柱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齐平,所述第二卡柱和第四卡柱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侧板上设置有端子开口。
可选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平行设置,所述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二侧板的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端子开口,所述第二侧板的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三侧板之间部分上开设有所述端子开口。
可选地,所述隔板设置有两张以上,所述第二侧板的位于相邻两张所述隔板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所述端子开口。
可选地,所述端子外壳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断路器外壳。
可选地,还包括断路器本体,一所述断路器本体设置在一所述断路器外壳内形成一断路器单元,所述断路器包括一个以上的所述断路器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外壳,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端子外壳和本体外壳,以便于将断路器本体的元件安装在端子外壳和本体外壳内,或在断路器本体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拆卸端子外壳和本体外壳,将断路器本体的元件拆卸下来更换或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断路器的两个独立的端子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本体外壳与端子外壳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本体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外壳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设置隔板且具有两个出线口);
图8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外壳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设置隔板且具有两个出线口);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设置隔板且具有一个出线口);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设置有一张隔板且具有两个出线口);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设置有两张隔板且具有三个出线口);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提供的端子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设置有三张隔板且具有四个出线口)。
1、端子外壳;11、第二侧板;110、端子开口;12、第一卡柱;121、第一卡块;13、第三卡柱;131、第三卡块;14、第二卡柱;141、第二卡块;15、第四卡柱;151、第四卡块;16、第一侧板;17、第三侧板;18、出线口;19、隔板;100、断路器单元;101、本体外壳;102、安装槽;103、第一卡槽;104、第二卡槽;105、第三卡槽;106、第四卡槽;107、第一限位柱;108、第二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请参考图1-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断路器外壳,包括本体外壳101和端子外壳1。本体外壳101内用于安装断路器的断路器本体的部分元件,本体外壳10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02。端子外壳1包括本体外壳101以及设置在本体外壳101上的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安装槽102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本体外壳101与安装槽102围合形成元件容置腔,断路器本体的另一部分元件安置在元件容置腔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断路器外壳,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端子外壳1和本体外壳101,以便于将断路器本体的元件安装在端子外壳1和本体外壳101内,或在断路器本体发生故障时,可通过拆卸端子外壳1和本体外壳101,将断路器本体的元件拆卸下来更换或维修。
可选地,连接结构能够沿安装槽102的侧壁滑动,以在与安装槽102的侧壁锁定以及与安装槽102的侧壁解锁的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当连接结构沿安装槽102滑动,与安装槽102的槽壁锁定时,端子外壳1和本体外壳101之间固定连接;当连接结构沿安装槽102滑动,与安装槽102的槽壁解锁时,端子外壳1与本体外壳101之间拆离。
可选地,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柱12和第二卡柱14。第一卡柱12设置在本体外壳101的第一侧的一端。第二卡柱14设置在本体外壳101的第一侧的另一端并与第一卡柱12间隔设置,第一卡柱12的朝向第二卡柱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121和第一卡槽103中的一者,第二卡柱14的朝向第一卡柱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141和第二卡槽104中的一者。安装槽102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第一侧壁设置在第一卡柱12与第二卡柱14之间,并且,第一侧壁的朝向第一卡柱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121和第一卡槽103中的另一者,第一侧壁的朝向第二卡柱14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141和第二卡槽104中的另一者,第一卡块121能够滑入第一卡槽103中并沿第一卡槽103滑动,第二卡块141能够滑入第二卡槽104中并沿第二卡槽104滑动。如此,使得第一侧壁卡设在第一卡柱12和第二卡柱14之间,进而使得端子外壳1和本体外壳101卡接在一起。
可选地,第一卡块121与第一卡槽103之间过盈配合设置,以保证第一卡柱12和第二卡柱14沿第一侧壁滑动时,第一卡块121与第一卡槽103之间能够卡紧。和/或第二卡块141与第二卡槽104之间过盈配合设置。,以保证第一卡柱12和第二卡柱14沿第一侧壁滑动时,第二卡块141和第二卡槽104之间能够卡紧,进而使得连接结构与本体外壳101的第一侧壁之间能够卡紧。
可选地,安装槽102的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07,第一限位柱107设置在第一卡柱12和第二卡柱14之间,第一卡块121和第一卡槽103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一限位柱107的朝向第一卡柱12的一侧,第二卡块141和第二卡槽104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一限位柱107的朝向第二卡柱14的一侧,第一卡柱12的外侧面与本体外壳101的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避免第一卡柱12的外侧面突出本体外壳101的一外侧面。第二卡柱14的外侧面与本体外壳101的另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避免第二卡柱14的外侧面突出本体外壳101的另一外侧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卡块121设置在第一卡柱12的朝向第二卡柱14的一侧。第二卡块141设置在第二卡柱14的朝向第一卡柱12的一侧。第一卡槽103设置在第一限位柱107的朝向第一卡柱12的一侧。第二卡槽104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柱107的朝向第二卡柱14的一侧。
可选地,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三卡柱13和第四卡柱15。第三卡柱13设置在本体外壳101的第二侧的一端。第四卡柱15设置在本体外壳101的第二侧的另一端并与第三卡柱13间隔设置,第三卡柱13的朝向第四卡柱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131和第三卡槽105中的一者,第四卡柱15的朝向第三卡柱13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块151和第四卡槽106中的一者。安装槽102的侧壁还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设置在第三卡柱13与第四卡柱15之间,并且,第二侧壁的朝向第三卡柱13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131和第三卡槽105中的另一者,第二侧壁的朝向第四卡柱1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块151和第四卡槽106中的另一者,第三卡块131能够滑入第三卡槽105中并沿第三卡槽105滑动,第四卡块151能够滑入第四卡槽106中并沿第四卡槽106滑动。如此,使得第二侧壁卡设在第三卡柱13和第四卡柱15之间,进而使得端子外壳1和本体外壳101进一步地卡接在一起,保证了端子外壳1与本体外壳101之间卡接的稳定性。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卡扣与卡槽,或者螺丝实现端子外壳1与本体外壳10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地,第三卡块131与第三卡槽105之间过盈配合设置,以保证第三卡柱13和第四卡柱15沿第二侧板11滑动时,第三卡块131与第三卡槽105之间能够卡紧。和/或第四卡块151与第四卡槽106之间过盈配合设置,以保证第三卡柱13和第四卡柱15沿第二侧板11滑动时,第四卡块151与第四卡槽106之间能够卡紧,进而使得连接结构与本体外壳101的第二侧壁之间能够卡紧。
可选地,第二侧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08,第二限位柱108设置在第三卡柱13和第四卡柱15之间,第三卡块131和第三卡槽105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二限位柱108的朝向第三卡柱13的一侧,第四卡块151和第四卡槽106中的另一者设置在第二限位柱108的朝向第四卡柱15的一侧,第三卡柱13的外侧面与本体外壳101的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使得第三卡柱13的外侧面不突出于本体外壳101的一外侧面。第四卡柱15的外侧面与本体外壳101的另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以使得第四卡柱15的外侧面不突出于本体外壳101的另一外侧面。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第三卡块131设置在第三卡柱13的朝向第四卡柱15的一侧。第四卡块151设置在第四卡柱15的朝向第三卡柱13的一侧。第三卡槽105设置在第二限位柱108的朝向第三卡柱13的一侧。第四卡槽106设置在第二限位柱108的朝向第四卡柱15的一侧。
可选地,本体外壳101包括第一侧板16、第二侧板11和第三侧板17。第二侧板11的第一端与第一侧板1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侧板17的第一端与第二侧板1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侧板16和第三侧板17平行设置并与第二侧板11垂直设置,第一卡柱12设置在第三侧板17的一侧并伸出第三侧板17的第二端设置,第三卡柱13设置在第三侧板17的另一侧并伸出第三侧板17的第二端设置,第三侧板17的第二端与第一卡柱12及第三卡柱13之间围合形成出线口18。第二卡柱14设置在第一侧板16的一侧,第四卡柱15设置在第一侧板16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柱14和第四卡柱15均伸出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设置,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柱14及第四卡柱15之间围合形成出线口18。
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卡柱14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端,以及第四卡柱15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齐平,第二卡柱14和第四卡柱15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上。
可选地,第二侧板11上设置有端子开口110,以便于断路器本体的端子部与端子外壳1的外部连通,从而以便于外部线路与端子部连接。
如图10所示,可选地,第一侧板16和第三侧板17之间设置有隔板19,隔板19与第一侧板16平行设置,隔板19的一端与第二侧板11连接,第二侧板11的位于隔板19与第一侧板16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端子开口110,第二侧板11的位于隔板19与第三侧板17之间部分上开设有端子开口110,如此,该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
可选地,隔板19设置有两张以上,第二侧板11的位于相邻两张隔板19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端子开口110,以便于两个以上的断路器本体的端子部与端子外壳1的外部连通。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隔板19设置有两张,该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三个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在该端子外壳1中,第二卡柱14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端,以及第四卡柱15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齐平,如此,该端子外壳1只有一个出线口1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第二卡柱14和第四卡柱15均伸出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设置,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柱14及第四卡柱15之间围合形成出线口18。
示例性地,如图12所示,隔板19设置有三张,该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四个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在该端子外壳1中,第二卡柱14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端,以及第四卡柱15的远离第二侧板11的一端,均与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齐平,如此,该端子外壳1也只有一个出线口18。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为:第二卡柱14和第四卡柱15均伸出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设置,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与第二卡柱14及第四卡柱15之间围合形成出线口18。
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19上也设置出线口18,此种设置下,当端子外壳1的隔板19设置有两张,该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三个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时,端子外壳1可以具有三个或四个出线口18。当端子外壳1的隔板19设置有三张,该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四个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时,端子外壳1可以具有四个或五个出线口18。
可选地,端子外壳1一体成型设置,以便于端子外壳1的成型制备,同时提高了端子外壳1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断路器外壳。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一个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可以直接采用一个如图8或图9所示的端子外壳1;为使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以上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可以直接采用如图9所示的一个端子外壳1以及如图8所示的一个以上的独立的,且不具有隔板19的端子外壳1拼接而成。当然,为使端子外壳1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以上断路器本体的断路器使用,如图10、图11、图12所示,也可以直接采用设置有两张以上隔板19的端子外壳1。
可选地,还包括断路器本体,一断路器本体设置在一断路器外壳内形成一断路器单元100,断路器包括一个以上的断路器单元10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外壳(101),其内用于安装所述断路器的断路器本体的部分元件,所述本体外壳(101)的一端设置有安装槽(102);
端子外壳(1),包括本体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上的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本体外壳与所述安装槽(102)围合形成元件容置腔,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另一部分元件安置在所述元件容置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能够沿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滑动,以在与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锁定以及与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解锁的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卡柱(12),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一侧的一端;
第二卡柱(14),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一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卡柱(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卡柱(12)的朝向所述第二卡柱(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块(121)和第一卡槽(103)中的一者,所述第二卡柱(14)的朝向所述第一卡柱(1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块(141)和第二卡槽(104)中的一者;
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柱(12)与所述第二卡柱(14)之间,并且,所述第一侧壁的朝向所述第一卡柱(12)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块(121)和所述第一卡槽(103)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侧壁的朝向第二卡柱(1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卡块(141)和所述第二卡槽(104)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一卡块(121)能够滑入所述第一卡槽(103)中并沿所述第一卡槽(103)滑动,所述第二卡块(141)能够滑入所述第二卡槽(104)中并沿所述第二卡槽(104)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121)与所述第一卡槽(103)之间过盈配合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卡块(141)与所述第二卡槽(104)之间过盈配合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02)的第一侧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柱(107),所述第一限位柱(107)设置在所述第一卡柱(12)和所述第二卡柱(14)之间,所述第一卡块(121)和所述第一卡槽(103)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柱(107)的朝向所述第一卡柱(12)的一侧,所述第二卡块(141)和所述第二卡槽(104)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柱(107)的朝向所述第二卡柱(14)的一侧,所述第一卡柱(12)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101)的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卡柱(14)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101)的另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三卡柱(13),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二侧的一端;
第四卡柱(15),设置在所述本体外壳的第二侧的另一端并与所述第三卡柱(13)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卡柱(13)的朝向所述第四卡柱(15)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块(131)和第三卡槽(105)中的一者,所述第四卡柱(15)的朝向所述第三卡柱(13)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卡块(151)和第四卡槽(106)中的一者;
所述安装槽(102)的侧壁还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在所述第三卡柱(13)与所述第四卡柱(15)之间,并且,所述第二侧壁的朝向所述第三卡柱(13)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三卡块(131)和所述第三卡槽(105)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二侧壁的朝向第四卡柱(15)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四卡块(151)和所述第四卡槽(106)中的另一者,所述第三卡块(131)能够滑入所述第三卡槽(105)中并沿所述第三卡槽(105)滑动,所述第四卡块(151)能够滑入所述第四卡槽(106)中并沿所述第四卡槽(106)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卡块(131)与所述第三卡槽(105)之间过盈配合设置;和/或
所述第四卡块(151)与所述第四卡槽(106)之间过盈配合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的内侧设置有第二限位柱(108),所述第二限位柱(108)设置在所述第三卡柱(13)和所述第四卡柱(15)之间,所述第三卡块(131)和所述第三卡槽(105)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08)的朝向所述第三卡柱(13)的一侧,所述第四卡块(151)和所述第四卡槽(106)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柱(108)的朝向所述第四卡柱(15)的一侧,所述第三卡柱(13)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101)的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四卡柱(15)的外侧面与所述本体外壳(101)的另一外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壳包括:
第一侧板(16);
第二侧板(11),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6)的第一端连接;
第三侧板(17),其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6)和所述第三侧板(17)平行设置并与所述第二侧板(11)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卡柱(12)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17)的一侧并伸出所述第三侧板(17)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三卡柱(13)设置在所述第三侧板(17)的另一侧并伸出所述第三侧板(17)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三侧板(17)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卡柱(12)及所述第三卡柱(13)之间围合形成出线口(18),所述第二卡柱(1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6)的一侧,所述第四卡柱(15)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16)的另一侧,所述第二卡柱(14)和所述第四卡柱(15)均伸出所述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设置,所述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卡柱(14)及所述第四卡柱(15)之间围合形成所述出线口(18);或者
所述第二卡柱(14)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1)的一端,以及所述第四卡柱(15)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1)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侧板(16)的第二端齐平,所述第二卡柱(14)和第四卡柱(15)的远离所述第二侧板(11)的一侧位于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11)上设置有端子开口(110)。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6)和所述第三侧板(17)之间设置有隔板(19),所述隔板(19)与所述第一侧板(16)平行设置,所述隔板(1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1)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1)的位于所述隔板(19)与所述第一侧板(16)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端子开口(110),所述第二侧板(11)的位于所述隔板(19)与所述第三侧板(17)之间部分上开设有所述端子开口(11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9)设置有两张以上,所述第二侧板(11)的位于相邻两张所述隔板(19)之间的部分上开设有所述端子开口(110)。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外壳(1)一体成型设置。
14.一种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断路器外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断路器本体,一所述断路器本体设置在一所述断路器外壳内形成一断路器单元,所述断路器包括一个以上的所述断路器单元。
CN202122178956.9U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Active CN2164505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8956.9U CN216450569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78956.9U CN216450569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50569U true CN216450569U (zh) 2022-05-06

Family

ID=8134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78956.9U Active CN216450569U (zh) 2021-09-09 2021-09-09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50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32574A (en) Electric meter center
CA2605999C (en) Electrical enclosure and interior assembly therefor
US4698727A (en) Compact non-metallic load center enclosure
CN216450569U (zh) 一种断路器外壳及断路器
CA2320782A1 (en) Rack system for insertion of electrical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ies
KR200450125Y1 (ko) 차단기 직결형 영상변류기
KR100996857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의 직결 장착대 및 이를 구비한 배전반
CN108288569B (zh) 一种断路器转接器
AU677737B2 (en) Multisocket module for socket outlets
AU2019398165B2 (en) Plug connector part for contacting in multiple spatial directions
CN210325662U (zh) 一种电源连接机构及塑壳断路器
CN108539693B (zh) 母线组合式铜排固定安装结构
CN213878660U (zh) 多孔插座
CN220710794U (zh) 可拆卸插头
CN219553545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0668231U (zh) 空气开关保护盒及电焊机
CN215645623U (zh) 配电箱外壳及配电箱组
CN21381692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爆电气设备
CN213460140U (zh) 一种穿墙式接线端子及具有其的低压开关柜
CN213845765U (zh) 插座模块
CN107591262B (zh) 控制与保护开关
CN219590743U (zh) 服务器
CN219696749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防短路插头连接器
CN219163291U (zh) 一种断路器的脱扣器安装结构和断路器
EP1143588B1 (en) Upright for electric boar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Mn, floor 21,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Mailia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110 Mn, floor 21, building 9, Baoneng Science Park, Qinghu village, Qinghu community, Longhua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AILIAN ELECTRONIC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