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7476U - 扬声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7476U
CN216437476U CN202122309132.0U CN202122309132U CN216437476U CN 216437476 U CN216437476 U CN 216437476U CN 202122309132 U CN202122309132 U CN 202122309132U CN 216437476 U CN216437476 U CN 216437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aker
cabinet
vibration
speaker uni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913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藤明善
平野太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Corp filed Critical Yamah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7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7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增强向外部传递的振动。扬声器装置(1A)具有:扬声器单元(10),其具有振动板(2)及磁路(5);机壳(30),其从背面侧覆盖所述扬声器单元(10);弹簧部件(41A),其连接所述扬声器单元(10)和所述机壳(30);密封部件(43),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10)与所述机壳(20)之间密封;振动传递部件(50A),其设置在所述机壳(30)的外部,传递所述机壳(30)的振动。

Description

扬声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声器装置。
背景技术
具有将扬声器的磁路的振动能量向内置有该扬声器的设备传递的振动扬声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这样的振动扬声器例如内置于手机等中。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4338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在能够将振动向扬声器的外部传递的扬声器装置中,要求增强向外部传递的振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扬声器装置,其增强向外部传递的振动。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装置具有:扬声器单元,其具有振动板及磁路;机壳,其从背面侧覆盖所述扬声器单元;弹簧部件,其连接所述扬声器单元和所述机壳;密封部件,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与所述机壳之间密封;振动传递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部,传递所述机壳的振动。
连接是指包括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两种情况。直接连接包括两个部件接触的情况和能够看成两个部件接触的状态的状态。能够看成两个部件接触的状态的状态例如是用粘接剂固定的状态。间接连接是指在两个部件之间配置其他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装置具有:扬声器单元,其具有振动板及磁路;机壳,其从背面侧覆盖所述扬声器单元;密封部件,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和所述机壳之间密封;振动传递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部,传递所述机壳的振动,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弹性,将所述扬声器单元与所述机壳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扬声器装置
2:振动板
4:扬声器框架
5:磁路
6:音圈
10:扬声器单元
30:机壳
32:背面板
41A、41B:弹簧部件
42:板簧
43、44:密封部件
50A、50C、50D:振动传递部件
51A、51C、51D、52C、53C: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另外,在附图中,各部的尺寸和比例尺与实际的尺寸适当地不同。另外,以下记载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的具体例。因此,本实施方式被赋予了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记载,则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这些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例的扬声器装置1A的主视图。图2是扬声器装置1A的剖面图。扬声器装置1A具备扬声器单元10。
图2所示的剖面是沿着扬声器单元10的轴线O切断的剖面。另外,轴线O是与后述的振动板2的振动方向平行且通过振动板2的中心的线段。与轴线O交叉的方向是扬声器单元10的径向R。在轴线O方向上,配置振动板2的一侧是正面侧,相反侧是背面侧。扬声器单元10的轴线O是后述的磁路5的轴线O。
扬声器单元10具有振动板2、驱动部3和扬声器框架4,是将它们组件化后的结构体。
振动板2由片材构成,是通过振动发出声音的振动体。该片材例如通过在将树脂材料含浸于纤维基材中的状态下硬化或固化而得到。作为该树脂材料,例如可列举丙烯酸树脂、聚氨酯、三聚氰胺树脂、改性橡胶树脂和苯树脂等。作为该纤维基材,例如列举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陶瓷纤维、石英纤维、金属纤维、钛酸钾纤维、氧化锆纤维、聚芳酯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维尼纶纤维、人造纤维、尼龙纤维、聚酯纤维、丙烯酸纤维、聚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棉纤维、麻纤维和纤维素纤维等。
振动板2在沿轴线O的方向上振动。振动板2是锥型。另外,振动板2的形状不限于锥型,例如也可以是圆顶型等。
驱动部3是基于输入的电信号驱动振动板2的机构。驱动部3包括产生磁场的磁路5和与振动板2连接的音圈6。
磁路5包括磁铁11、磁轭12和顶板13。磁铁11形成环状。磁铁11沿着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磁轭12和顶板13由磁性材料构成。
磁轭12包括圆盘部14和圆柱部15。圆盘部14配置在磁铁11的背面侧。圆盘部14被配置成封闭磁铁11的背面侧的开口部。圆柱部15从圆盘部14向正面侧伸出。圆柱部15沿着轴线O配置。圆柱部15在轴线O方向上形成到比磁铁11更靠正面侧的位置。
顶板13形成环状。顶板13沿着以轴线O为中心的圆周。顶板13配置在磁铁11的正面侧。磁轭12的圆柱部15在轴线O方向上配置到比顶板13更靠正面侧的位置。
由磁铁11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磁轭12和顶板13。利用通过磁路5的磁通,在磁路5的周围形成磁场。音圈6被配置在磁路5产生的磁场内。
扬声器单元10具备卷绕音圈6的绕线管16。绕线管16包括筒状部。音圈6沿着绕线管16的筒状部的外周面卷绕。音圈6经由绕线管16与振动板2连接。在绕线管16的正面侧配置中心盖17。中心盖17从正面侧覆盖绕线管16。
从轴线O方向看,振动板2形成在绕线管16的周围。振动板2的内周与绕线管16的外周连接。
扬声器单元10具有边缘部18。边缘部18形成环状,沿着振动板2的外周设置。振动板2的外周与边缘部18连接。振动板2经由边缘部18连结到扬声器框架4。在绕线管16的周围配置有减震件19。减震件19在径向R上将绕线管16和扬声器框架4连接。
扬声器框架4保持振动板2。扬声器框架4由铁或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扬声器框架4的形状只要能够保持振动板2即可,不限于图2所示的形状,而是任意的。
扬声器框架4具备锥形部分21和连结部分22。在轴线O方向上,连结部分22连接到锥形部分21的背面侧。锥形部分21容纳振动板2。锥形部分21的内径从背面侧朝向正面侧变大。在轴线O方向上,锥形部分21的长度与振动板2的长度大致相同。
在连结部分22的背面侧连结有磁路5。在连结部分22的背面侧的端部设有向径向R的内侧伸出的凸边部。磁路5的顶板13相对于连结部分22固定。
在扬声器框架4的正面侧的端部设有凸缘(flange)部23。凸缘部23从锥形部分21的正面侧的端部向径向R的外侧伸出。
扬声器装置1A具备保持扬声器单元10的机壳(cabinet)30。机壳30从背面侧覆盖扬声器单元10。机壳30具有侧面板31和背面板32。侧面板31形成圆筒状。侧面板31的内径比扬声器单元10的外径大。扬声器单元10的外径是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的外径。
侧面板31从扬声器单元10的径向R外侧覆盖扬声器单元10。侧面板31在轴线O方向上比扬声器单元10长。侧面板31在轴线O方向上形成到比扬声器单元10更靠背面侧。背面板32形成圆盘状。背面板32封闭侧面板31的背面侧的开口部。背面板32在轴线O方向上与磁路5分隔开。
机壳30具有连接扬声器单元10的凸缘部33。凸缘部33在轴线O方向上设置在侧面板31的正面侧的端部。凸缘部33在径向R上从侧面板31向内侧伸出。
扬声器装置1A具备连接扬声器单元10和机壳30的弹簧部件41A。弹簧部件41A包括板簧42。板簧42的厚度方向沿着轴线O方向。板簧42从轴线O方向看,例如形成环状。板簧42在径向R上配置在扬声器单元10和机壳30之间。在径向R上,板簧42的内侧的端部与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连接。板簧42和扬声器框架4的连接方法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螺纹固定,还可以是其他的方法。板簧42的外侧端部与机壳30的凸缘部33连接。板簧42和机壳30的连接方法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螺纹固定,还可以是其他的方法。磁路5经由扬声器框架4以及弹簧部件41A与机壳30连接。
扬声器装置1A具备密封部件43,该密封部件43将扬声器单元10和机壳30之间密封。密封部件43包括防止机壳30内部的空气漏出外部的封装部件。密封部件43在轴线O方向上配置在弹簧部件41A的正面侧。密封部件43从轴线O方向看呈环状配置。密封部件43从正面侧密封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和机壳30的凸缘部33之间的间隙。密封部件43在径向R上,从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形成到机壳30的凸缘部33。密封部件43沿着凸缘部23的外周遍及整周形成。
密封部件43和扬声器框架4的连接方法既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螺纹固定,还可以是其他的方法。密封部件43和机壳30的连接方法既可以是粘接,也可以是螺纹固定,还可以是其他的方法。密封部件43是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橡胶膜。密封部件43的材料不限于橡胶,也可以是树脂等。另外,密封部件43不限于膜状,例如也可以是块状。
在扬声器单元10保持在机壳30的状态下,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配置在机壳30的凸缘部33的正面侧。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的位置既可以是在轴线O方向上与机壳30的凸缘部33相同的位置,也可以是比凸缘部33靠背面侧的位置。
扬声器装置1A具备设置在机壳30外部的振动传递部件50A。机壳30的振动被传递到振动传递部件50A。振动传递部件50A包括将传递的振动变为声音的音板51A。音板51A增强低音域的声音。增强声音包括增大音量。
音板51A固定在机壳30的背面板32上。音板51A的厚度方向是轴线O方向,背面板32和音板51A平行。音板51A形成圆盘状,音板51A的外径比背面板32的外径大。音板51A既可以与背面板32相同,也可以小于背面板32。音板51A不限于固定在背面板32上,也可以固定在侧面板31上,还可以固定在凸缘部33上。
音板51A相对于机壳30既可以螺纹固定,也可以粘接,还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固定。
接着,说明扬声器装置1A的动作。向扬声器单元10的音圈6供给电信号,音圈6以及振动板2振动。振动板2振动而输出声音。振动板2的振动向机壳30内部的空气传递。机壳30内部的空气的振动被传递到机壳30。
当音圈6振动时,由于反作用力,磁路5振动。磁路5的振动被传递到扬声器框架4。扬声器装置1A的扬声器框架4经由弹簧部件41A与机壳30连接。磁路5的振动被弹簧部件41A衰减。由此,由磁路5引起的扬声器框架4的振动难以传递到机壳30。
在现有的扬声器装置中,扬声器框架4相对于机壳30固定。由此,由磁路5引起的扬声器框架4的振动被传递到机壳30。因此,即使振动板2的振动经由机壳30内部的空气的振动传递到机壳30,也通过因磁路5而传递到机壳30的振动而抵消。结果,机壳30的振动很弱。
在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装置1A中,由磁路5引起的振动由弹簧部件41A衰减,而难以传递到机壳30。由此,振动板2的振动经由机壳30内部的空气的振动而传递到机壳30,难以通过由磁路5引起的振动而抵消。其结果,与现有的扬声器装置相比,在扬声器装置1A中,机壳30的振动增强。振动增强包括振幅大。
在扬声器装置1A中,机壳30的振动被传递到音板51A,能够使音板51A振动。在扬声器装置1A中,由于机壳30的振动增强,所以能够使音板51A大幅度振动。音板51A能够将传递的振动变为声音,并且容易使低音域的声音再生。结果,在扬声器装置1A中,能够增大低音域的音量。
在扬声器装置1A中,决定机壳30或/及扬声器单元10的规格,以使在没有弹簧部件41A的情况下,通过由磁路5引起且经由扬声器框架4传递的振动来抵消由振动板2引起且经由机壳30内部的空气传递的振动。机壳30的规格是指容积、密闭度、材质、厚度、大小等,扬声器单元的规格是指重量、体积等。扬声器装置1A在机壳30的容积小的情况下,与容积大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强机壳30的振动。在机壳30的密闭度高的情况下,与密闭度低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强机壳30的振动。
扬声器装置1A不具备使机壳30振动的促动器。在扬声器装置1A中,不需要用于使机壳30振动的促动器,就能够使机壳30及振动传递部件50振动。接触到机壳30或振动传递部件50的使用者能够感受扬声器装置1A的振动。
扬声器装置1A例如能够设置在设备的框体中。作为设置扬声器装置1A的设备,列举游戏机、通信终端、电子设备等。作为游戏机,可举出弹子机、老虎机、游戏机等。扬声器装置1A例如可用作游戏机的按钮。在扬声器装置1A中,按钮的盖可作为振动传递部件50D而振动。游戏机的游戏者可根据游戏的状况,与从扬声器装置1A产生的声音一同感受振动。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B的剖面图。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B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A的不同之处在于,具备具有弹性的密封部件44,不具备板簧42。这样,密封部件44也可以构成为兼具弹簧部件41B的结构。
在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B中,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A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扬声器装置1B中,能够削减零部件数量,能够削减制造扬声器装置1B时的工时。
图4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C的剖面图。在图3中图示了正交的3个方向即X方向、Y方向和Z方向。Z方向平行于轴线O方向。X方向和Y方向与轴线O方向交叉。在扬声器装置1C的说明中,省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C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A不同之处在于,作为振动传递部件50C具备框体60。扬声器装置10C具有扬声器单元10、机壳30和框体60。
框体60形成箱形,具有一对侧面板61、底板62和顶板63。框体60包括未图示的正面板和背面板。背面板也可以是可开闭的门。一对侧面板61在Y方向上相对。底板62和顶板63在Z方向上相对。正面板和背面板在X方向上相对。一对侧面板61、底板62、顶板63以及正面板通过螺纹固定将相邻的端部彼此接合。接合方法不限于螺纹固定,也可以是粘接等其他方法。
机壳30配置在框体60的底板62上。机壳30的背面板32固定在框体60的底板62上。
扬声器装置1C具有框体60作为设置在机壳30外部的振动传递部件50C。振动传递部件50C包括音板51C、52C和53C。音板51C是底板62,音板52C是侧面板61,音板53C是顶板63。振动传递部件50C作为音板可包含框体60的正面板及背面板。
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C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A相同的作用效果。在扬声器装置1C中,机壳30的振动被增强。在扬声器装置1C中,机壳30的振动传递到框体60的底板62,而能够使底板62振动。同样,能够使框体60的一对侧面板61、顶板63、正面板以及背面板振动。具有音板51C、52C和53C的框体60能够将传递的振动变为声音,容易使低音域的声音再生。其结果,在扬声器装置1C中,能够增大低音域的音量。
图5是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D的剖面图。扬声器装置1D是按钮型扬声器装置。在扬声器装置1D的说明中,省略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说明。
扬声器装置1D具备扬声器单元10、机壳30和按钮70。扬声器装置1D设置在弹子机或老虎机等游戏机上,用于游戏者的输入操作。游戏者通过按下按钮70,对设备执行输入操作。按钮70包括未图示的传感器等。传感器能够检测游戏者压下按钮的动作。
按钮70配置在扬声器单元10的上方。按钮70具有盖71。盖71被配置为覆盖扬声器单元10的放音面。盖71以向上方膨胀的方式形成。在盖71的机壳30侧的端部设有凸缘部72。
盖71的凸缘部72配置在机壳30的凸缘部33上。盖71的凸缘部72相对于机壳30的凸缘部33固定。盖71也可以安装在机壳30的其他部位。盖71也可以嵌入机壳30的开口部。在盖71上可以设有贯通孔。由此,从扬声器单元10输出的声音通过贯通孔传递到扬声器装置1D的外部。
机壳30在轴线O方向上由配置在背面板32外侧的支承部件73支承。支承部件73例如也可以是压缩螺旋弹簧等弹性体。支承部件73配置在基板74上,从下方支承机壳30。由作为弹性体的支承部件73支承的机壳30可沿轴线O方向位移。
扬声器装置1D具有按钮70的盖71,按钮70作为设置在机壳30外部的振动传递部件50D。盖71作为将从机壳30传递的振动变为声音的音板51D发挥作用。
这样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扬声器装置1D起到与扬声器装置1A同样的作用效果。在扬声器装置1D中,机壳30的振动被增强。在扬声器装置1D中,机壳30的振动被传递到按钮70的盖71,而能够使盖71振动。作为音板51D的按钮70的盖71能够将传递的振动变为声音,容易使低音域的声音再生。在扬声器装置1C中,能够增大低音域的音量。
由于扬声器装置1D在输出声音的同时,能够使机壳30和按钮70振动,所以游戏者能够与声音一起感受振动。由此,能够提高设置扬声器装置1D的游戏机的趣味。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和附加。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声器装置1A构成为具备板簧42作为弹簧部件41A,但弹簧部件41A不限于板簧42。弹簧部件41A也可以是压缩螺旋弹簧等其他的弹簧部件。作为板簧42可举例盘簧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声器装置1A具备音板51A作为振动传递部件50A,但振动传递部件50A不限于音板51A,也可以是其他的部件。振动传递部件50A可以是板状的部件,也可以是具有棒状、块状、环状等其他形状的部件。振动传递部件50A不限于增强低音域的声音,也可以不增强低音域的声音。
振动传递部件50A不限于将振动变为声音,也可以将振动不变为声音。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音板51A被固定在机壳30的背面板32上,但是音板51A不限于被固定在背面板32上。音板51A可以固定在侧面板31上,安装在机壳30的其他部位。例如,在扬声器单元10上方具有顶板的机壳30中,可以将音板51A固定在顶板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音板51A与背面板32平行配置,但是音板51A不限于与背面板32平行配置。可以将音板51A配置成与背面板32交叉而安装在背面板32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音板51A直接安装在机壳30上,但是音板51A不限于直接安装在机壳30上。音板51A也可以经由可传递机壳30的振动的其他振动传递部件50A安装在机壳30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的外径小于机壳30的凸缘部33的内径,但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的外径也可以大于机壳30的内径。扬声器装置1A也可以是在从轴线O方向看的情况下,以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和机壳30的凸缘部33重叠的方式配置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弹簧部件41和密封部件43可以配置在轴线O方向上的、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和机壳30的凸缘部33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轴线O方向上,在弹簧部件41的外侧配置有密封部件43,但密封部件43也可以配置在内侧,弹簧部件41也可以配置在密封部件43的外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部件41A与扬声器框架4的凸缘部23连接,但弹簧部件41A也可以连接到扬声器单元10的其他部位。弹簧部件41A也可以与扬声器框架4的锥形部分21的外表面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簧部件41A与机壳30的凸缘部33连接,但弹簧部件41A也可以与机壳30的其他部位连接。弹簧部件41A也可以与机壳30的侧面板31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扬声器装置1C及1D构成为具备弹簧部件41A及密封部件43,但扬声器装置1C及1D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弹簧部件41A及密封部件43,具备兼具弹簧部件41B的密封部件44。

Claims (6)

1.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扬声器单元,其具有振动板及磁路;
机壳,其从背面侧覆盖所述扬声器单元;
弹簧部件,其连接所述扬声器单元和所述机壳;
密封部件,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与所述机壳之间密封;
振动传递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部,传递所述机壳的振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是板簧,
所述板簧的厚度方向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轴线方向平行。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保持所述扬声器单元的扬声器框架,
所述扬声器框架经由所述弹簧部件与所述机壳连结。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振动传递部件是固定于所述机壳的音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具有与所述扬声器单元的轴线方向交叉的背面板,
所述音板沿着所述背面板配置。
6.一种扬声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扬声器单元,其具有振动板及磁路;
机壳,其从背面侧覆盖所述扬声器单元;
密封部件,其将所述扬声器单元和所述机壳之间密封;
振动传递部件,其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外部,传递所述机壳的振动;
所述密封部件具有弹性,将所述扬声器单元与所述机壳连接。
CN202122309132.0U 2020-09-24 2021-09-23 扬声器装置 Active CN21643747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9631 2020-09-24
JP2020159631A JP2022053046A (ja) 2020-09-24 2020-09-24 スピーカ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7476U true CN216437476U (zh) 2022-05-03

Family

ID=809628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9132.0U Active CN216437476U (zh) 2020-09-24 2021-09-23 扬声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053046A (zh)
CN (1) CN216437476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3046A (ja) 2022-04-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443204B1 (ko) 관성진동트랜스듀서
EP1617703B1 (en) Speaker apparatus using display window
RU2523094C2 (ru) Низкочастотный громкоговоритель с плоским диффузором и его применение
KR102167474B1 (ko) 하이브리드 액추에이터
EP2268060B1 (en) Multifunctional speaker
KR100824436B1 (ko) 전자음향변환기의 진동판 및 그 진동판을 갖는전자음향변환기
KR20060049563A (ko) 동전형 여진기 및 이를 이용한 스피커
CN209787426U (zh) 一种振动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US9820051B2 (en) Electromagnetic speaker
JP5032707B2 (ja) 多機能マイクロスピーカー
CN112839270A (zh) 扬声器模组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WO2021131705A1 (ja) スピーカーおよび車両
CN216437476U (zh) 扬声器装置
CN111698618A (zh) 一种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KR101907519B1 (ko) 음향출력과 진동기능을 제공하는 스피콤
TWI487387B (zh) 多功能微型揚聲器(三)
KR102252025B1 (ko) 음향 발생 액츄에이터
WO2021210699A1 (ko) 진동 및 음향 발생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
JP2000050384A (ja) スピーカ装置
CN113453128A (zh) 振动发声装置
JP3994714B2 (ja) パネルスイッチ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20200067721A (ko) 진동 및 음향 발생 장치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
CN107809708B (zh)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KR101131941B1 (ko) 진동부의 결속력을 강화한 마이크로스피커
KR101844922B1 (ko)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