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6142U -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6142U
CN216436142U CN202123426173.4U CN202123426173U CN216436142U CN 216436142 U CN216436142 U CN 216436142U CN 202123426173 U CN202123426173 U CN 202123426173U CN 216436142 U CN216436142 U CN 216436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
board
dual
antenna
radi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261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小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nglian Tianto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nglian Tia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nglian Tian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nglian Tian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261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6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6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6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涉及卫星通信终端领域。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端口;其中: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所述馈电端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所述馈电板用于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使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体积小、厚度薄、便于折叠,携带方便,且性能高,可以满足市场多种场景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卫星通信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背景技术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无线电设备。随着移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高性能天线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体积小、携带方便、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手持终端设备的需求更加迫切。
目前,市场上移动卫星通信终端的天线基本都是柱状4臂螺旋天线,存在体积大,不便于折叠,无法适应市场多种场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旨在解决目前卫星通信终端天线存在体积大,不便于折叠,无法适应市场多种场景使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口;其中:
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所述馈电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
所述馈电板用于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
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
可选地,所述天线腔体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中心设置有一圆柱;在所述底板的四侧边各设置一倒凸字形臂部,每个所述倒凸字形臂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两条第一缝隙。
可选地,所述馈电端口包括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在双频频段内相互隔离,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
可选地,所述馈电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馈电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馈电板中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圆柱上,将所述馈电板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馈电板包括在其表面上印制的微带电桥;所述微带电桥包括第一馈电柱、第二馈电柱和微带;所述微带呈矩形状,构成矩形状的每条微带边各向外延伸出部分微带,其中延伸出的相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其它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板设置在所述馈电板上;所述第一辐射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板中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圆柱上,将所述第一辐射板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板包括第一微带辐射片,所述第一微带辐射片为正方形,用于通过耦合方式接收来自所述微带电桥的馈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板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板上;所述第二辐射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辐射板中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圆柱上,将所述第二辐射板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板分别设置有第三电通孔和第四电通孔,所述第三电通孔和所述第四电通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电性接触。
可选地,所述第二辐射板还包括第二微带辐射片,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为正方形,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的边长小于第一微带辐射片的边长,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通孔和所述第四电通孔形成电性接触,接收来自所述微带电桥的馈电。
可选地,在天线腔体的四个角设置第二缝隙,相邻两个边角落的第二缝隙处产生谐振,谐振电场方向与第一微带辐射片和第二微带辐射片的电场方向夹角45°。
可选地,所述第一辐射板和第二辐射板均为微波介质板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通过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端口;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所述馈电端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所述馈电板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从而可以使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体积小、厚度薄(仅为3.5mm)、便于折叠,携带方便,且性能高,可以满足市场多种场景使用,尤其是满足对体积小、携带方便、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组合结构透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中天线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中馈电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中第一辐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中第二辐射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进行S11测试曲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通信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应用于卫星通信终端在高频段2.17GHZ频点的天线增益曲线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应用于卫星通信终端在低频段1.98GHZ频点的天线增益曲线示意图。
附图标记:
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 1 天线腔体 11
底板 111 圆柱 112
倒凸字形臂部 113 第一缝隙 114
第二缝隙 115 谐振电场方向 116
感应磁场方向 117 馈电板 12
第三安装孔 122 微带电桥 123
第一馈电柱 1231 第二馈电柱 1232
微带 1233 第一辐射板 13
第一微带辐射片 131 第一安装孔 132
第一通孔 133 第二通孔 134
第二辐射板 14 第二微带辐射片 141
第二安装孔 142 第三电通孔 143
第四电通孔 144 馈电端口 15
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 151 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 1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天线是发射和接收电磁波的一个重要无线电设备。随着移动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于高性能天线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对体积小、携带方便、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手持终端设备的需求更加迫切。
目前,市场上移动卫星通信终端的天线基本都是柱状4臂螺旋天线,存在体积大,不便于折叠,无法适应市场多种场景使用。
目前,为了减少天线的体积,一般是采用微带天线,这种微带天线在减少体积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1、减小反射参考地,天线前后增益比、方向性变差,天线增益下降,无法满足卫星终端需求。这是因为,天线增益是天线对电磁波汇聚产生的,金属对电磁波反射,要求反射面长度大于1/2电磁波波长,天线参考地接近或小于 1/2波长,天线增益会明显变差。
2、微带天线厚度减小会使得天线带宽减小,而通信天线带宽要求,决定了微带天线厚度。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通过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端口;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所述馈电端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所述馈电板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从而可以使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体积小、厚度薄(仅为3.5mm)、便于折叠,携带方便,且性能高,可以满足市场多种场景使用,尤其是满足对体积小、携带方便、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需求。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的以上发明构思,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以上发明构思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所述双向圆极化包括左旋圆极化方向和右旋圆极化方向,所述双频包括接收频段和发射频段;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包括:天线腔体11、馈电板12、第一辐射板13、第二辐射板14和馈电端口15;其中:
所述馈电板12、所述第一辐射板13和所述第二辐射板14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
所述馈电端口15与所述馈电板12连接,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12中;
所述馈电板12用于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13和所述第二辐射板 14馈电;
所述第一辐射板13与所述第二辐射板14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端口;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所述馈电端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所述馈电板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从而可以使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体积小、厚度薄(仅为3.5mm)、便于折叠,携带方便,且性能高,可以满足市场多种场景使用,尤其是满足对体积小、携带方便、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天线腔体11,用于安装所述馈电板12、所述第一辐射板13和所述第二辐射板14,使所述馈电板12、所述第一辐射板13和所述第二辐射板14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其中:
所述天线腔体11包括:底板111;在所述底板111的中心设置有一圆柱 112;在所述底板111的四侧边各设置一倒凸字形臂部113,相邻的两个所述倒凸字形臂部112与所述底板111之间形成的所述第一缝隙114可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长条缝隙。
进一步地,在所述天线腔体11的四个角设置第二缝隙115。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馈电端口15与所述馈电板12连接,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12中。其中:
所述馈电端口15包括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1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2,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1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2在所述双频频段内相互隔离,分别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输入到所述馈电板12中。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1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倒凸字形臂部112与所述底板111之间形成的其中一条第一缝隙114 中;所述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2固定安装在与上述倒凸字形臂部112相邻的倒凸字形臂部112与所述底板111之间形成的一条第一缝隙114中,且该两条第一缝隙114连接在一起,形成一长条缝隙。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馈电板12用于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13和所述第二辐射板14馈电。
所述馈电板12为微波介质板材,所述馈电板1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辐射板13和所述第二辐射板14的厚度。
所述馈电板12包括:设置在所述馈电板12中心的第三安装孔122,所述第三安装孔122与所述天线腔体11的所述圆柱112匹配,用于将所述第三安装孔122套设在所述圆柱112上,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122与所述圆柱112的安装配合,将所述馈电板12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
所述馈电板12还包括在其表面上印制的微带电桥123,所述微带电桥123 与所述馈电端口15连接,用于接收所述馈电端口15传输过来的馈电。优选地,所述微带电桥123为微带3DB电桥。
所述微带电桥123包括:第一馈电柱1231、第二馈电柱1232和微带1233;所述微带1233呈矩形状,构成矩形状的每条微带边各向外延伸出部分微带,其中延伸出的相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1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2,接收所述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1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2输入的外部馈电;其它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上。
由于常规圆极化天线馈电板,一般是设置在天线底部背面,如果安装在天线底部正面,馈电板电路产生的电磁场会与天线的微带辐射片的电磁场相互作用,导致天线辐射板和馈电板电路工作异常。在本实施例中,馈电板12安装在天线腔体11内部,可以克服馈电板12电路产生的电磁场会与天线的微带辐射片的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缺陷;并且馈电板12采用微带电桥的方案,可以尽量降低馈电板12的厚度,从而降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厚度,使得馈电板12的微带电桥123与参考地之间电场变大,第一辐射板和第二辐射板与参考地之间电场差距变大,从而降低了馈电板12的电路电磁场与第一辐射板13 和第二辐射板14的微带辐射片电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常规圆极化天线,天线厚度降低,会使得天线带宽也减小。本申请在降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厚度后,通过在天线腔体11的四个角设置第二缝隙115,可以增加带宽,使得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工作时,相邻两个边角落的第二缝隙115处产生谐振,谐振电场方向如图3的谐振电场方向116所示,与天线的第一辐射板的第一微带辐射片和第二辐射板的第二微带辐射片电场方向夹角45°(天线的第一辐射板的第一微带辐射片和第二辐射板的第二微带辐射片与天线的第一馈电柱 1231和第二馈电柱1232的方向一致,在四个边垂直方向),该谐振辐射增加了天线带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第一辐射板13为微波介质板材。所述第一辐射板13设置在所述馈电板12上。
所述第一辐射板13包括:第一微带辐射片131,所述第一微带辐射片131 为正方形,用于通过耦合方式接收来自所述馈电板12的馈电,具体为接收来自所述微带电桥123的馈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辐射板1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板13中心的第一安装孔132,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天线腔体11的所述圆柱112 匹配,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孔132套设在所述圆柱112上,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圆柱112的安装配合,将所述第一辐射板13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辐射板13还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133和第二通孔 134,所述第一通孔133和所述第二通孔134分别套设在所述馈电板12上的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上。所述第一通孔133和第二通孔134只是通孔并没有电性功能,所述第一通孔133和所述第二通孔134 与第二微带辐射片141并不能形成电性接触,所述第一通孔133和所述第二通孔134并没有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形成电性接触,只是通过所述第一通孔133和所述第二通孔134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 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的安装配合,更好地将所述第一辐射板13安装在所述馈电板12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辐射板13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上,包括:在通过所述第三安装孔122与所述圆柱112的安装配合,将所述馈电板12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后,再分别将所述第一辐射板13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32、所述第一通孔133和所述第二通孔134分别套设在所述天线腔体11的所述圆柱112、所述馈电板12的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上,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132与所述圆柱112、所述第一通孔133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所述第二通孔134与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的配合,将所述第一辐射板 13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和所述馈电板12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二辐射板14和所述第一辐射板13的形状相同。所述第二辐射板14为微波介质板材。所述第二辐射板 14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板13上。
所述第二辐射板14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辐射板14中心的第二安装孔 142,所述第二安装孔142与所述天线腔体11的所述圆柱112匹配,用于将所述第二安装孔142套设在所述圆柱112上,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42与所述圆柱112的安装配合,将所述第二辐射板14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辐射板14还分别设置有第三电通孔143和第四电通孔144,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分别套设在所述馈电板 12上的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电性接触。通过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的电性接触,接收所述馈电板12提供的馈电。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辐射板14还包括:第二微带辐射片141,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141为正方形,第二微带辐射片141的边长小于第一微带辐射片 131的边长,第二微带辐射片141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形成电性接触;第二微带辐射片141用于通过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的电性接触,接收所述馈电板12提供的馈电,具体为接收来自所述微带电桥123 的馈电。
具体地,所述第二辐射板14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上,包括:在分别将所述馈电板12和所述第一辐射板13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中后,再分别将所述第二辐射板14的所述第二安装孔142、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分别套设在所述天线腔体11的所述圆柱112、所述馈电板12的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上,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孔142与所述圆柱112、所述第三电通孔143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所述第四电通孔144与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的配合,将所述第二辐射板14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11和所述馈电板12上,且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 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电性接触。通过所述第三电通孔143和所述第四电通孔144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1231和所述第二馈电柱1232的电性接触,使第二微带辐射片141接收所述馈电板12提供的馈电。
所述第一辐射板13与所述第二辐射板14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
如图7所示,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进行S11测试曲线的示意图。
左旋极化信号,经过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151馈入馈电板12的微带电桥123,在微带电桥123的连接第一馈电柱1231和第二馈电柱1232的两个端口,输出相位差90°的信号,通过第一馈电柱1231和第二馈电柱1232,穿过第一辐射板13,连接到第二辐射板14的第二微带辐射片141上,第一辐射板13的第一微带辐射片131通过耦合方式接收来自微带电桥123的馈电后产生一次谐振,谐振于本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高频频段,二次耦合激励第一辐射板13的第一微带辐射片131产生一个低频谐振,谐振于本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低频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在天线腔体11的四个倒凸字形臂部113的底部位置设置第一缝隙114,在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工作时,该第一缝隙114可以参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谐振,沿两个第一缝隙114之间的感应磁场方向117会产生感应磁场,天线腔体11的四个倒凸字形臂部113的感应磁场滞后会使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的第一辐射板13的第一微带辐射片 131和第二辐射板14的第二微带辐射片141产生一个固定相位差的谐振,此固定相位差正好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的反向辐射相位反向,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的正向辐射叠加,抑制反向辐射,使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的增益增加,从而可以达到降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的尺寸目的,在减小天线整体尺寸时不降低天线的增益。
并且,本申请将馈电板12安装在天线腔体11内部,可以克服现有馈电板安装在天线底部正面,使馈电板12电路产生的电磁场会与天线的微带辐射片的电磁场相互作用的缺陷;并且馈电板12采用微带电桥的方案,可以尽量降低馈电板12的厚度,从而降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厚度,使得馈电板12的微带电桥123与参考地之间电场变大,第一辐射板和第二辐射板与参考地之间电场差距变大,从而降低了馈电板12的电路电磁场与第一辐射板13和第二辐射板14的微带辐射片电磁场之间相互作用。
此外,本申请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在降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厚度后,通过在天线腔体11的四个角设置第二缝隙115,可以增加带宽,使得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工作时,相邻两个边角落的第二缝隙115处产生谐振,谐振电场方向如图3的谐振电场方向116所示,与天线的第一辐射板的第一微带辐射片和第二辐射板的第二微带辐射片电场方向夹角45°(天线的第一辐射板的第一微带辐射片和第二辐射板的第二微带辐射片与天线的第一馈电柱 1231和第二馈电柱1232的方向一致,在四个边垂直方向),该谐振辐射增加了天线带宽,可以解决现有的常规圆极化天线在天线厚度降低,会使得天线带宽也减小的问题。
基于同一构思,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终端,所述通信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是一致,具体的结构与功能可以参考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1,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信终端包括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端口;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所述馈电端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所述馈电板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从而可以使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体积小、厚度薄(仅为3.5mm)、便于折叠,携带方便,且性能高,可以满足市场多种场景使用,尤其是满足对体积小、携带方便、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通信终端实施例与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实施例,且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在所述通信终端实施例中均对应适用,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作出具体限定。
本申请提供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将其应用于一款大S波段(TX频率:1980—2010MHZ,RX频率:2170—2200MHZ),直径为15mm卫星通信终端中。通过对应用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卫星通信终端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如图9、图10、表1和表2所示。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应用于卫星通信终端在高频段2.17GHZ频点的天线增益曲线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应用于卫星通信终端在低频段1.98GHZ频点的天线增益曲线示意图。
从上图9、图10、表1和表2所示,将本申请提供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应用于卫星通信终端,经过对卫星通信终端进行性能检测,其低频性和高频性都比较稳定,可以满足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的通信终端设备的需求。
表1:双频天线高频段检测结果统计表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6973640000013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69736400000141
表2:双频天线低频段检测结果统计表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56973640000014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天线腔体、馈电板、第一辐射板、第二辐射板和馈电口;其中:
所述馈电板、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以叠层形式,由里向外依次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所述馈电口与所述馈电板连接,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并将其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
所述馈电板用于接收馈电,向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馈电;
所述第一辐射板与所述第二辐射板根据所述馈电组合谐振形成所述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的两个谐振频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腔体包括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中心设置有一圆柱;在所述底板的四侧边各设置一倒凸字形臂部,每个所述倒凸字形臂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两条第一缝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口包括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在双频频段内相互隔离,用于接收外部输入的馈电,输入到所述馈电板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板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和所述第二辐射板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板包括设置在所述馈电板中心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圆柱上,将所述馈电板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板包括在其表面上印制的微带电桥;
所述微带电桥包括第一馈电柱、第二馈电柱和微带;所述微带呈矩形状,构成矩形状的每条微带边各向外延伸出部分微带,其中延伸出的相邻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左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和右旋极化信号输入端口,其它两端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板设置在所述馈电板上;所述第一辐射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板中心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圆柱上,将所述第一辐射板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包括第一微带辐射片,所述第一微带辐射片为正方形,用于通过耦合方式接收来自所述微带电桥的馈电。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分别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辐射板上;所述第二辐射板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辐射板中心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套设在所述圆柱上,将所述第二辐射板安装在所述天线腔体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板分别设置有第三电通孔和第四电通孔,所述第三电通孔和所述第四电通孔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上,并分别与所述第一馈电柱和所述第二馈电柱电性接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辐射板还包括第二微带辐射片,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为正方形,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的边长小于第一微带辐射片的边长,所述第二微带辐射片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通孔和所述第四电通孔形成电性接触,接收来自所述微带电桥的馈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在天线腔体的四个角设置第二缝隙,相邻两个边角落的第二缝隙处产生谐振,谐振电场方向与第一微带辐射片和第二微带辐射片的电场方向夹角45°。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板和第二辐射板均为微波介质板材。
15.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 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
CN202123426173.4U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Active CN216436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6173.4U CN216436142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26173.4U CN216436142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6142U true CN216436142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21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26173.4U Active CN216436142U (zh) 2021-12-31 2021-12-31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6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8413A (en) Frequency-selective antenna with different signal polarizations
EP2178166B1 (en) Loop antenna including impedance tuning gap and associated methods
CN107895846B (zh) 一种具有宽频带的圆极化贴片天线
US8907857B2 (en) Compact multi-antenna and multi-antenna system
CN103326117A (zh) 一种宽带双极化四叶草平面天线
CN104157968A (zh) 一种新概念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02610909A (zh) 单馈双频宽波束圆极化天线
CN202585722U (zh) 一种双带圆极化天线
CN106299690A (zh) 一种差分馈电宽带圆极化天线
CN109728429A (zh) 一种具有二倍频谐波抑制的差分馈电双极化滤波天线
CN108199146B (zh) 环形超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单元及多频天线系统
CN109088164A (zh) 一种齿轮圆环缝隙双频圆极化天线
JP2002530909A (ja) パッチアンテナ装置
CN109560387B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毫米波双极化天线
CN215342996U (zh) 圆极化天线
CN105789917A (zh) 一种多频多模手持机导航型天线
US6819288B2 (en) Singular feed broadband aperture coupled circularly polarized patch antenna
CN216436142U (zh)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JP3135732B2 (ja) スロット結合型マイクロストリップアンテナ
CN111162375A (zh) 一种宽带圆极化贴片天线
CN114122729A (zh) 一种双向圆极化双频天线及通信终端
CN208570928U (zh) 一种齿轮圆环缝隙双频圆极化天线
Hu et al. Ultra-Thin Dual-Band Circularly Polarized Antenna
Cui et al. A dual-band millimeter-wave hybrid dielectric resonator antenna for 5G application
Ji et al. Filtering dual‐patch antenna with flat gain response using F‐shaped feeding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