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32039U - 净化器 - Google Patents

净化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32039U
CN216432039U CN202122301233.3U CN202122301233U CN216432039U CN 216432039 U CN216432039 U CN 216432039U CN 202122301233 U CN202122301233 U CN 202122301233U CN 216432039 U CN216432039 U CN 216432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wall surface
shell
purifier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012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高源
夏云
余勇
刘维亮
严凤喜
黄存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Environment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012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32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32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320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净化器,其包括: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且所述机身壳体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外壁面,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与所述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且所述照明装置的最外端与所述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外壁面的上端与所述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距离。本公开通过在机身壳体的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上设置照明装置,这样在净化器作为茶几、床头柜使用用途时,可以通过照明装置在夜间提供低亮度照明,方便用户夜间视物,同时不影响睡眠,此外,还可有效遮挡照明装置的光线,缓解光照刺眼的情况。

Description

净化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净化器。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人们在室内环境生活和工作的时间长达80%以上,因此,净化器得以快速发展,走进越来越多的家庭。
目前,人们对净化器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尤其是在夜晚的睡眠模式,可关闭显示面板,净化低速运行,这样在有效净化空气和同时,为用户带来健康的睡眠环境。但有些用户会有起夜的习惯,此时用户需借助其他照明工具进行活动,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器,旨在能够实现照明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净化器,其包括:
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且所述机身壳体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外壁面,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与所述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
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且所述照明装置的最外端与所述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外壁面的上端与所述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为向内凸出的弧面。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包括所述外壁面和位于所述外壁面内侧的内壁面,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内壁面均为环绕所述轴线的环状面,且所述安装外壳设有贯穿其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照明装配孔;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罩和灯板,所述灯罩包括相连接的嵌合部、至少一个固定部及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其中,
所述嵌合部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且所述嵌合部设有槽口朝向所述安装外壳内部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装配有所述灯板;
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装配槽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安装外壳连接;
所述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装配槽的至少一侧,并与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所述灯板相卡合,以使所述灯板限位在所述装配槽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嵌合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
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向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面的方向凸出;
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在所述第一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时与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相抵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连接板和限位凸起,
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限位筋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的一侧;
所述限位凸起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槽口的侧面上端,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槽口相对;
其中,所述限位凸起具有限位面和位于所述限位面远离所述槽口一侧的导向面,所述限位面与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所述灯板相接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和安装耳,
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限位筋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的一侧;
所述安装耳设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槽口的侧面上端,所述安装耳设有过孔;
其中,锁紧件的锁紧端穿过所述安装耳的过孔并与所述安装外壳连接。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
所述固定部设置多个,并沿所述槽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多个,并沿所述槽口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还包括感应至少一个人体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面上,并位于所述照明装置的下方。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外壳设有贯穿其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感应装配孔,所述感应装配孔位于所述照明装配孔的下方;
其中,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感应装配孔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感应装置包括:
感应支架,设于所述安装外壳内,所述感应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相对两侧的安装凸起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所述支架主体具有与所述感应装配孔相对的避让孔,所述安装凸起设有过孔,其中,锁紧件的锁紧端穿过所述安装凸起的过孔并与所述安装外壳连接;
探头结构,包括探测主板及设于所述探测主板上的感应探头,所述探测主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部卡合在所述感应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的一侧,所述感应探头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嵌合在所述感应装配孔内。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卡扣部设置多个,沿所述避让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数量与所述照明装置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为0.5m至5m,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感应角度为30°至12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还包括:
顶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所述顶盖设有与所述安装支架内部连通的安装通孔;
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外壳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电连接;
光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感应外界环境光线强度。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且所述控制装置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光敏传感器相对的透明感光区。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净化器还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上并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应的无线充电标识;和/或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充电端口,所述安装外壳设有贯穿其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充电装配孔,所述充电端口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充电装配孔。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功能控制模块包括夜灯启动模块,所述多个功能按键区包括与所述夜灯控制模块相对应的夜灯按键区,所述控制模块夜灯控制模块用于强制开启或关闭所述照明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内腔体,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上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部分伸出所述安装外壳,且所述第一内腔体与所述安装外壳之间通过导风壁连接;
所述机身壳体还包括主外壳、出风口框架、第二内腔体和第三内腔体;所述主外壳设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下方;所述出风口框架环绕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部分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部分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口框架具有位于所述主外壳与所述安装外壳之间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体位于所述主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内腔体内容纳有气流驱动件,且所述第二内腔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内腔体位于所述主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三内腔体内容纳净化部件,且所述第三内腔体与所述第二内腔体连通;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下方,所述底座设置有进风口结构,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第三内腔体连通。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的宽度为A,所述出风口框架的上端至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B,所述主外壳的上端的宽度为C,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至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所述照明装置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E,其中:
A与B的比值为0.8至1.2;和/或
A与C的比值为1.2至2;和/或
E与D的比值为0.65至1。
本公开方案的净化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机身壳体的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上设置照明装置,这样在净化器作为茶几、床头柜使用用途时,可以通过照明装置在夜间提供低亮度照明,方便用户夜间视物,同时不影响睡眠。
此外,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与机身壳体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自下而上,安装支架的外壁面逐渐向外扩张设计,且照明装置的最外端与机身壳体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安装支架的外壁面的上端与机身壳体的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此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这样安装支架的外壁面可对照明装置进行一定的遮挡,以缓解光照刺眼,且还利于对照明装置进行防护。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净化器的剖视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安装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照明装置中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人体感应装置的有效感应区域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装置的电路主板与光敏传感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公开一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器的平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公开另一实施例所述的净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10所示的净化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净化器;101、机身壳体;1011、安装支架;10111、安装外壳;10111a、外壁面;10111b、内壁面;10111c、照明装配孔;10111d、感应装配孔;10111e、充电装配孔;10112、第一内腔体;10113、导风壁;1012、主外壳;1013、出风口框架;10131、出风部;10132、延伸部;1014、电机支架;1015、第二内腔体;1016、第三内腔体;102、顶盖;1021、安装通孔;1022、无线充电标识;103、底座;1031、进风口结构;104、控制装置;1041、操作面板;1042、电路主板;10421、功能控制模块;10422、主控模块;1043、固定架;105、照明装置;1051、灯罩;10511、嵌合部;10511a、装配槽;10512、固定部;10512a、固定板;10512b、安装耳;10513、第一卡扣部;10513a、连接板;10513b、限位凸起;10514、限位筋;1052、灯板;106、气流驱动件;1061、电机;1062、风扇;107、净化部件;108、人体感应装置;1081、感应支架;10811、支架主体;10811a、避让孔;10812、安装凸起;10813、第二卡扣部;1082、探头结构;10821、探测主板;10822、感应探头;109、光敏传感器;110、无线充电装置;111、充电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尽管本公开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公开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公开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公开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净化器,净化器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需要说明的是,此净化器除了净化空气之外,还可用做茶几、床头柜、夜间照明等用途。
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净化器10可至少包括壳体组件、控制装置104、照明装置105、气流驱动件106及净化部件107。
其中,壳体组件可包括机身壳体101、顶盖102及底座103,顶盖102可设置在机身壳体101的上方,底座103可设置在机身壳体101的下方,此顶盖102、机身壳体101及底座103可围成容纳腔,以用于容纳净化器10的控制装置104、照明装置105、气流驱动件106及净化部件107等零部件。
应当理解的是,此顶盖102设于整个净化器10的最顶部,其在封盖净化器10的内部空间时,还可用作桌板,以供用户放置东西,通过利用顶盖102作为桌板使用,使得净化器10能够融入多种场景中使用,例如:将净化器10用作床头柜、茶几、桌子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净化器1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机身壳体101可具有在竖直方向(即:图2和图3中示出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轴线a,应当理解的是,此轴线a也可为整个壳体组件的轴线。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机身壳体101可包括安装支架1011,此安装支架1011的上部可设置有顶盖102,举例而言,此顶盖102可采用周圈扣位方式固定在安装支架1011的上部,以保证顶盖102与安装支架1011的装配稳定性。
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011可包括外壁面10111a,其中,照明装置105可设置于安装支架1011的外壁面10111a,此照明装置105能够发光,这样在净化器10作为床头柜使用用途时,可以通过照明装置105在夜间提供低亮度照明,方便用户夜间视物,同时不影响睡眠。
可选地,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011的外壁面10111a与机身壳体101的轴线a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也就是说,自下而上,安装支架1011的外壁面10111a逐渐向外扩张设计,且照明装置105的最外端与机身壳体101的轴线a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一距离H1,安装支架1011的外壁面10111a的上端与机身壳体101的轴线a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二距离H2,此第一距离H1小于第二距离H2,这样安装支架1011的外壁面10111a可对照明装置105进行一定的遮挡,以缓解光照刺眼,且还利于对照明装置105进行防护。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水平方向为与竖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安装支架1011的外壁面10111a为向内凸出的弧面,这样设计使得外壁面10111a从外表看呈凹陷状,更利于照明装置105的隐藏,以进一步缓解光照刺眼,进一步提高对照明装置105的防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此安装支架1011可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安装外壳10111,此安装外壳10111包括前述提到的外壁面10111a和位于外壁面10111a内侧的内壁面10111b,如图2所示,应当理解的是,安装外壳10111的外壁面10111a和内壁面10111b均为环绕轴线a的环状面,即:此外壁面10111a和内壁面10111b还可分别定义为外环面和内环面。
其中,如图3至图4所示,安装外壳10111设有贯穿其内壁面10111b和外壁面10111a的照明装配孔10111c,照明装置105的至少部分可嵌合在照明装配孔10111c内。
举例而言,结合图1至图3所示,此照明装置105可包括灯罩1051和灯板1052,灯板1052可通过扣位安装在灯罩1051上,此灯罩1051的设计在实现对灯板1052的防护的同时,还可降低灯板1052的安装难度。
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灯罩1051可包括相连接的嵌合部10511、至少一个固定部10512及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10513,其中:嵌合部10511的至少部分嵌合在照明装配孔10111c内,且嵌合部10511设有槽口朝向安装外壳10111内部的装配槽10511a;固定部10512位于装配槽10511a的至少一侧,并与安装外壳10111连接,以使整个灯罩1051固定在安装外壳10111上;第一卡扣部10513位于装配槽10511a的至少一侧。
而灯板1052可装配于装配槽10511a内,并与第一卡扣部10513相卡合;此灯板1052在第一卡扣部10513的作用下限位在装配槽10511a内,即:实现了灯板1052与灯罩1051的扣位安装,此种安装方式在提高灯板1052与灯罩1051的装配稳定性的同时,还可降低灯板1052与灯罩1051的安装难度。
进一步地,灯罩1051的嵌合部10511可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此第一部分嵌合在照明装配孔10111c内;而第二部分相对于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向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外壁面10111a的方向凸出;且第二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限位筋10514,如图5所示,此限位筋10514在第一部分嵌合在照明装配孔10111c内时与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相抵靠,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保证照明装置105快速安装到位,另一方面还可保证灯罩1051与安装外壳10111之间的装配稳定性,此外,还可保证照明装配孔10111c处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第一卡扣部10513可设于限位筋10514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一侧,以避免在灯罩1051装配于安装外壳10111的过程中,第一卡扣部10513与安装外壳10111的壁面发生干涉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卡扣部10513可包括连接板10513a和限位凸起10513b;其中,连接板10513a可设于限位筋10514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一侧,而限位凸起10513b可设于连接板10513a靠近槽口的侧面上端,从而可保证第一卡扣部10513的弹性,以便于灯板1052经第一卡扣部10513顺利压入至装配槽10511a内;其中,限位凸起10513b与槽口相对,以方便对位于装配槽10511a内的灯板1052进行限位。
应当理解的是,限位凸起10513b可具有限位面,此限位面与位于装配槽10511a内的灯板1052相接触,以避免灯板1052从装配槽10511a内脱出的情况;且限位凸起10513b还具有导向面,此导向面位于限位面远离装配槽10511a的槽口一侧,在灯板1052进入装配槽10511a的过程中,灯板1052可先经过导向面导向,然后在经装配槽10511a的槽口进入到装配槽10511a内。
举例而言,如图5所示,此限位凸起10513b整体可呈三角形设置,其导向面可为斜平面,应当理解的是,为了使得此斜平面起到导向作用,此斜平面靠近槽口的一端与限位面远离连接板10513a的一端连接,斜平面远离槽口的一端向连接板10513a处倾斜并与连接板10513a连接,但不限于此,此导向面也可为向远离连接板10513a的方向凸出的弧面。
示例地,如图5所示,灯罩1051的固定部10512可设于限位筋10514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一侧,以避免在装配过程中固定部10512与安装外壳10111的壁面发生干涉的情况。
具体地,如图5所示,固定部10512可包括固定板10512a和安装耳10512b,此固定板10512a可设于限位筋10514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一侧,安装耳10512b设于固定板10512a远离槽口的侧面上端,以方便与安装外壳10111进行连接。
其中,安装耳10512b可设有过孔,锁紧件的锁紧端可穿过此安装耳10512b的过孔并与安装外壳10111连接。举例而言,锁紧件可为螺钉等结构,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可设置有与安装耳10512b相配合的安装柱,此安装柱设有与安装耳10512b的过孔相对的螺纹孔,螺钉的螺纹段可穿过安装耳10512b的过孔与安装柱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灯罩1051固定在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上
示例地,灯板1052可先通过扣位安装在灯罩1051上组成整个照明装置105后,在将灯罩1051与安装外壳10111通过锁紧件连接,以实现照明装置105与安装外壳10111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3所示,灯罩1051整体均可呈长条状,因此,为了保证灯罩1051与安装壳体的装配稳定性,固定部10512可设置多个,并沿槽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如图5所示,固定部10512可设置三个,其中两个可位于灯罩1051在长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另一个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这样可实现三角形固定,在提高装配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灯罩1051所占用的空间,且减少可螺钉等锁紧件的使用,降低了成本,且还可简化灯罩1051的设计;但应当理解的是,固定部10512的数量也可不限于三个,也可为两个,或四个、五个等。
如图3至图5所示,灯罩1051的装配槽10511a和灯板1052也均为相匹配的长条状结构,因此,为了保证灯板1052稳定地的扣位在装配槽10511a内,此第一卡扣部10513可设置多个,并沿槽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如图所示,在槽口的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每侧均设置有多个沿槽口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卡扣部10513,在提高灯板1052装配稳定性的同时,合理利用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安装支架1011的照明装配孔10111c也可为与灯罩1051相匹配的长条状,其中,灯罩1051的嵌合部10511的第一部分外轮廓的大小、形状可与照明装配孔10111c的大小、形状相适配,且灯板1052外轮廓的大小、形状也可与装配槽10511a的内轮廓大小、形状相适配,但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提到的灯罩1051可为一体式结构,但不限于此,其固定部10512、嵌合部10511及第一卡扣部10513也可采用焊接等形式连接组成一个灯罩1051整体。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净化器10还可包括人体感应装置108,此人体感应装置108设于安装外壳10111的外壁面10111a,便于检测净化器10周围是否存在人体,具体地:人体感应装置108在感应到有人体走入其有效感应区域时,其会发出预设信号进行响应,此照明装置105与人体感应装置108关联设置,照明装置105响应于预设信号进行点亮。
其中,照明装置105与人体感应装置108关联设置指的是:照明装置105和人体感应装置108均与控制装置104电连接,此电连接可为有线连接,也可为无线连接,只要能够实现照明装置105、人体感应装置108与控制装置104三者之间的通信即可;即:在人体感应装置108感应到有人体走入其有效感应区域时,此人体感应装置108会向控制装置104发出相应信号,此控制装置104根据此相应信号会向照明装置105发出点亮控制信号,以点亮照明装置105。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人体感应装置108,在净化器10所处的环境达到较暗或者黑暗等光线不足的预设环境时,人体感应装置108感应到有人体走入其有效感应区域时,照明装置105即会点亮,这样设计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例如:用户起夜的时候)开启照明装置105照明,不仅能够节约能源,同时实现也不影响用户睡眠,使得照明装置105作为夜灯使用场景更加智能、方便。
其中,人体感应装置108会智能感应并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点亮照明装置105,此设定的时间周期可为10s至300s,比如:10s、50s、150s、200s、250s、300s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7所示,前述提到的有效感应区域可通过感应距离S和感应角度β来限定,即:图7中的扇形区即可理解为有效感应区域。
本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感应距离S可为0.5m至5m,比如:0.5m、1m、2m、3m、4m、5m等等,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感应角度β可为30°至120°,比如:30°、60°、90°、120°等等,这样在满足绝大多数用户需求的同时,还可降低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成本。
示例地,如图1和图2所示,人体感应装置108可位于照明装置105的下方,这样可避免安装外壳10111的外壁面10111a上部对人体感应装置108过度遮挡,而影响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感应精度。
具体地,安装外壳10111还可设有贯穿其内壁面10111b和外壁面10111a的感应装配孔10111d,如图3和图4所示,感应装配孔10111d可位于照明装配孔10111c的下方,此人体感应装置108的至少部分可嵌合在感应装配孔10111d内,保证人体感应装置108的装配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3和图6所示,人体感应装置108可包括感应支架1081和探头结构1082,此探头结构1082可扣位安装在感应支架1081上,且感应支架1081可设于安装外壳10111内并与安装外壳10111连接,以使人体感应装置108整体固定在安装外壳10111上。
详细说明,如图6所示,探头结构1082可包括探测主板10821及设于探测主板10821上的感应探头10822,举例而言,此探头结构1082可为红外温度传感器,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能够感应人体的结构。感应支架1081可包括支架主体10811、安装凸起10812及第二卡扣部10813。
其中,安装凸起10812设置两个,并分别设于支架主体10811的相对两侧,此安装凸起10812通过锁紧件与安装外壳10111连接,以保证感应支架1081整体可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外壳10111上。
举例而言,安装凸起10812可设有过孔,锁紧件的锁紧端可穿过安装凸起10812的过孔并与安装外壳10111连接。举例而言,锁紧件可为螺钉等结构,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可设置有与安装凸起10812相配合的安装柱,此安装柱设有与安装凸起10812的过孔相对的螺纹孔,螺钉的螺纹段可穿过安装凸起10812的过孔与安装柱的螺纹孔螺纹连接,以使感应支架1081固定在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上。
如图6所示,支架主体10811具有避让孔10811a,此避让孔10811a可与感应装配孔10111d相对,此避让孔10811a可供感应探头10822穿过,以使感应探头10822嵌合在感应装配孔10111d内,便于感应探头10822探测是否有人体进入到其有效感应区域内。
需要说明的是,此支架主体10811朝向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表面形状可与其相对的区域形状相适配,以保证支架主体10811与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相贴合,从而保证感应支架1081的装配稳定性。
第二卡扣部10813可设于支架主体10811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一侧,此第二卡扣部10813可于探测主板10821相卡合,具体地,第二卡扣部10813朝向支架主体10811的面可与探测主板10821远离感应探头10822的面相接触,以使探头结构1082扣位安装在感应支架1081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卡扣部10813设于支架主体10811远离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10111b的一侧,以避免在感应支架1081装配于安装外壳10111的过程中,第二卡扣部10813与安装外壳10111的壁面发生干涉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此第二卡扣部10813的结构样式可参考前述第一卡扣部10513的描述,但不限于此,也可为其他形式,只要能够保证探测主板10821稳定地扣位在支架主体10811即可。
其中,如图6所示,第二卡扣部10813设置多个,其可沿支架主体10811的避让孔10811a的周向间隔设置,以保证探头结构1082稳定地扣位在感应支架1081上。
示例地,探头结构1082可先通过扣位安装在感应支架1081上组成整个人体感应装置108后,在将感应支架1081与安装外壳10111通过锁紧件连接,以实现人体感应装置108与安装外壳10111之间的固定连接。
如图6所示,感应探头10822可为球型,与之相匹配的感应装配孔10111d可为圆孔,如图4所示。其中,在照明装配孔10111c为长条形时,此感应装配孔10111d为圆孔时,此感应装配孔10111d可与照明装配孔10111c的中间区域相对。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数量可与照明装置10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在某一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感应到其有效感应区域内有人时,可对应控制设于此人体感应装置108上方的照明装置105点亮,照亮区域目标性更强,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可选地,人体感应装置108和照明装置105均可设置一个,以在实现夜灯功能智能化的同时,还可降低成本。但不限于此,人体感应装置108和照明装置105也可设置多个,并沿周向等间隔排布,这样可使得净化器10实现多区域人体感测,以能够针对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照明装置105的点亮,提高用户体验感受。
其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净化器10的夜灯功能智能化,此净化器10还可包括如图8所示的光敏传感器109,此光敏传感器109可与控制装置104电连接。
光敏传感器109可用于感应净化器10所处的外界环境光线强度,其中,在净化器10开机或待机情况下,若照明装置105未有用户强制开启,这样在光敏传感器109感应到外界环境光线较弱(例如:进入黑夜)时,当有人经过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有效感应区域时,人体感应装置108会智能感应并按照设定的时间周期点亮照明装置105。
基于上述内容,本公开实施例可采用光敏传感器109和人体感应装置108组合实现夜间或昏暗室内照明装置105的开关,即:光敏传感器109用于判断净化器10所处的室内环境是处于光线较强的环境(例如:白天),还是处于光线较弱的环境(例如:夜晚),在光线较强的环境下电路断开,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电路接通,作为控制装置104控制并打开照明装置105的一个前提条件,而人体感应装置108探测是否有人位于其有效感应区域,即同时满足在光线较弱的环境下和有人位于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有效感应区域的双重条件,将触发照明装置105,这样设计使得室内的照明装置105的开关更加可靠,减少失误工作。
其中,光敏传感器109可设置一个或多个,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净化器10,如图1和图2所示,可将控制装置104设置在净化器10的最顶部,例如:可将控制装置104设置在顶盖102处,具体地,如图3所示,顶盖102可设有与安装支架1011内部连通的安装通孔1021,控制装置104可设于安装通孔1021处,此控制装置104可用于打开或关闭此安装通孔1021。
示例地,如图2所示,控制装置104的至少部分可位于安装外壳10111内,举例而言,在将控制装置104装配于整个净化器10,且控制装置104关闭安装通孔1021时,控制装置104的部分位于安装外壳10111内,另一部分位于安装通孔1021中,且控制装置104的上表面可与顶盖102中与其相接的上表面相平齐,以保证外观质感,并且可更好地将净化器10的顶部作为能够放置物体的桌板来使用。
详细说明,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装置104可包括操作面板1041、电路主板1042及固定架1043。此操作面板1041可安装在固定架1043的上部并与固定架1043围成固定腔,电路主板1042可设置于固定腔内,以对电路主板1042进行防护。
举例而言,电路主板1042可通过扣位和锁紧件共同作用下固定在操作面板1041的下方形成控制主体,然后再将此控制主体整体与固定架1043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提到的扣位安装方式可参考前述提到的灯罩1051与灯板1052的压合扣位安装方式、及探头结构1082与感应支架1081的压合扣位安装,在此不作详细赘述。
其中,控制主体与固定架1043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为:操作面板1041可通过旋扣固定在固定架1043上,即:操作面板1041的旋扣相对固定架1043具有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在锁紧位置处,操作面板1041的旋扣可与固定架1043的卡扣或卡槽相卡合,以实现操作面板1041与固定架1043的固定连接;在解锁位置,操作面板1041的旋扣脱离固定架1043的卡扣或卡槽,以实现操作面板1041与固定架1043的分离,此时操作面板1041可从固定架1043上拆卸下来。
应当理解的是,锁紧位置和解锁位置可位于操作面板1041的转动方向上,换言之,操作面板1041在绕机身壳体101的轴线a进行转动的过程中可实现解锁位置和锁紧位置的切换。
示例地,在操作面板1041、电路主板1042及固定架1043固定形成整个控制装置104后,可将控制装置104整体采用螺钉等锁紧件固定在净化器10的内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面板1041可具有多个功能按键区(图中未标示出),而如图8所示,电路主板1042可设有多个功能控制模块10421及主控模块10422,主控模块10422与各功能控制模块10421、人体感应装置108、光敏传感器109及照明装置105电连接,此外,主控模块10422还可与气流驱动件106电连接。
其中,每个功能控制模块10421与一功能按键区相对设置,在用户触摸某一功能按键区时,与此功能按键区相对应的功能控制模块10421可向主控模块10422发出响应信号,主控模块10422可根据此响应信号控制对应器件工作。
举例而言,多个功能控制模块10421可包括夜灯控制模块,而多个功能按键区可包括与夜灯控制模块相对应的夜灯按键区,此夜灯控制模块用于强制开启或关闭照明装置105。
具体地,在净化器10处于开机或待机情况下,若净化器10周围的环境同时满足光线较弱和有人位于人体感应装置108的有效感应区域的环境下,照明装置105未感应开启,用户可短按一下夜灯按键区,与夜灯按键区相对应的夜灯控制模块可发出启动信号至主控模块10422,此主控模块10422可控制照明装置105开启,即:照明装置105处于点亮状态;在照明装置105处于点亮状态时,再按一次夜灯按键区,照明装置105关闭,即:照明装置105处于熄灭状态。
基于上述描述内容,本公开实施例即可通过光敏传感器109与人体感应装置108共同作用,自动开启照明装置105,也可通过触摸夜灯按键区强制开启夜灯,解决用户起夜找灯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用户对净化器10的使用体验,此外,还提高了用户对净化器10的使用频率。
需要说明的是,功能按键区还可包括开机按键区、净化按键区、风速按键区等等,则功能控制模块10421还可包括开机控制模块,净化控制模块、风速控制模块等等。
其中,为了使得光敏传感器109能够更好地感应环境光线强度,可将光敏传感器109设置在净化器10的顶部,且光敏传感器109的感应端朝上,以用于感应净化器10上方的环境光线,这样可提高光敏传感器109的检测准确性。
可选地,光敏传感器109可设置在控制装置104处。具体地,如图8所示,光敏传感器109可设于电路主板1042朝向操作面板1041的一侧,也就是说,光敏传感器109可位于控制装置104的内部,即:位于控制装置104的固定腔内,这样设计在方便光敏传感器109的安装的同时,还可对光敏传感器109进行保护,其中,为了使得光敏传感器109能够对外界环境的光线进行检测,此操作面板1041还需具有与光敏传感器109相对的透明感光区,光敏传感器109可透过此透明感光区感应外界环境光线。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11除了包括前述提到的安装外壳10111之外,如图2所示,还可包括嵌套在安装外壳10111内侧的第一内腔体10112,此第一内腔体10112可用于容纳一些功能模块,例如:加湿器、香薰机、取暖器、用于对物品消毒的消毒仓中的一种或多种,功能模块可与主控模块10422电连接,且电路主板1042可设置有用于与此功能模块对应的功能控制模块10421。
可选地,如图2所示,此第一内腔体10112可设置开口,此开口可与顶盖102的安装通孔1021对应设置并且连通。其中,第一内腔体10112的上部分可设置在安装外壳10111的内侧,且第一内腔体10112的下部分可伸出安装外壳10111,此第一内腔体10112与安装外壳10111之间通过导风壁10113连接。
示例地,如图2所示,此机身壳体101除了前述提到的安装支架1011,还可包括设于安装外壳10111下方的主外壳1012、至少部分位于主外壳1012与安装外壳10111之间的出风口框架1013、及位于主外壳1012内部的电机支架1014、第二内腔体1015和第三内腔体1016。
具体地,如图2所示,出风口框架1013环绕第一内腔体10112的下部分设置,以与第一内腔体10112的下部分形成出风通道。此出风口框架1013具有位于主外壳1012与安装外壳10111之间的出风部10131,此出风部10131与出风通道连通,举例而言,出风部10131可为环绕第一内腔体10112的360°出风的格栅结构,出风口框架1013还有设于出风部10131下方的延伸部10132,此延伸部10132环绕第一内腔体10112并位于主外壳1012的内部。
如图2所示,电机支架1014环绕第一内腔体10112设置并与延伸部10132连接,其中,电机支架1014及延伸部10132均与第一内腔体10112的外周面之间具有间隔,以形成与出风通道连通的过流通道。
如图2所示,第二内腔体1015位于主外壳1012内且位于第一内腔体10112的下方,第三内腔体1016位于主外壳1012内且位于第二内腔体1015的下方,且第二内腔体1015与电机支架1014及第三内腔体1016连接。
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内腔体1015内可容纳有气流驱动件106,且第二内腔体1015可与出风通道连通,具体可通过过流通道与出风通道连通;第三内腔体1016内可容纳净化部件107,且第三内腔体1016与第二内腔体1015连通,且第三内腔体1016的下方可设置有底座103,此底座103设置有进风口结构1031,此进风口结构1031与第三内腔体1016连通;举例而言,此进风口结构1031可为360°进风的格栅结构。
具体地,如图2所示,气流驱动件106可包括电机1061和在电机1061的驱动下能转动的风扇1062,净化部件107可包括过滤部件,当气流驱动件106工作,风扇1062转动使得进风口结构1031吸入空气,被吸入的空气先进入第三内腔体1016,然后穿过净化部件107净化,净化后的空气可进入第二内腔体1015,并依次通过过流通道及出风通道从出风部10131流出,气流的流动方向具体可参加附图中所示的粗箭头方向。
在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安装外壳10111的上端的宽度为A,即:顶盖102的上端的宽度为A,出风口框架1013的上端至底座103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B,主外壳1012的上端的宽度为C,安装外壳10111的上端至底座103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照明装置105的下端与底座103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E。
可选地,A与B的比值为0.8至1.2,A与C的比值为1.2至2,这样设计在保证净化器10的性能及放置稳定性的同时,还可提高净化器10整体的外观质感,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结合家具使用习惯及将净化器10作为卧室床头柜用的情况,E与D的比值可为0.65至1。
进一步地,前述提到为了实现照明装置105的隐藏,此照明装置105是设置在安装外壳10111上的,因此,在此实施例下,E与D的比值小于1。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净化器10还可包括无线充电装置110,此无线充电装置110可安装在安装外壳10111的内壁面上并位于顶盖102的下方,在将手机等需要充电的电子设备放置在顶盖102上与无线充电装置110对应的区域时,可实现无线充电功能。
可选地,顶盖102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无线充电装置110对应的无线充电标识1022,以方便用户快速找到顶盖102上无线充电区,提高用户体验。
在本公开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净化器10还可包括充电端口111,安装外壳10111设有贯穿其内壁面和外壁面的充电装配孔10111e,充电端口111的至少部分嵌合在充电装配孔10111e,应当理解的是,此充电端口111的插口端通过充电装配孔10111e与外界环境连通,以方便其他设备与充电端口111连接,实现充电功能。举例而言,此充电端口111可为USB(通用串行总线)充电端口,但不限于此。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净化器10设计顶盖102作为桌板,解决可放置物品,融入多种场景的问题,净化器10带无线充电和USB充电功能,解决净化器10作为茶几等使用场景时,电子产品便携充电的问题;当使用作为床头柜时,增加了夜灯功能,增加使用场景的附加功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形式仅是其中一种排布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在本实施例申请构思的指导下,结合实际需求对具体的结构形式进行适应性修改,但是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情况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以上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公开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净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壳体,所述机身壳体具有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轴线,且所述机身壳体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外壁面,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与所述轴线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自下而上逐渐增大;
至少一个照明装置,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且所述照明装置的最外端与所述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小于所述外壁面的上端与所述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壁面为向内凸出的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呈中空设置的安装外壳,所述安装外壳包括所述外壁面和位于所述外壁面内侧的内壁面,所述外壁面和所述内壁面均为环绕所述轴线的环状面,且所述安装外壳设有贯穿其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照明装配孔;
其中,所述照明装置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装置包括灯罩和灯板,所述灯罩包括相连接的嵌合部、至少一个固定部及至少一个第一卡扣部;其中,
所述嵌合部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且所述嵌合部设有槽口朝向所述安装外壳内部的装配槽,所述装配槽内装配有所述灯板;
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装配槽的至少一侧,并与所述安装外壳连接;
所述第一卡扣部位于所述装配槽的至少一侧,并与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所述灯板相卡合,以使所述灯板限位在所述装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
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向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面的方向凸出;
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限位筋,所述限位筋在所述第一部分嵌合在所述照明装配孔内时与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相抵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连接板和限位凸起,
所述连接板设于所述限位筋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的一侧;
所述限位凸起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槽口的侧面上端,且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槽口相对;
其中,所述限位凸起具有限位面和位于所述限位面远离所述槽口一侧的导向面,所述限位面与位于所述装配槽内的所述灯板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固定板和安装耳,
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限位筋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的一侧;
所述安装耳设于所述固定板远离所述槽口的侧面上端,所述安装耳设有过孔;
其中,锁紧件的锁紧端穿过所述安装耳的过孔并与所述安装外壳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设置多个,并沿所述槽口的周向间隔设置;和/或
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多个,并沿所述槽口的周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还包括感应至少一个人体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外壁面上,并位于所述照明装置的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外壳设有贯穿其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感应装配孔,所述感应装配孔位于所述照明装配孔的下方;
其中,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感应装配孔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装置包括:
感应支架,设于所述安装外壳内,所述感应支架包括支架主体、设于所述支架主体相对两侧的安装凸起及设于所述支架主体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一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卡扣部,所述支架主体具有与所述感应装配孔相对的避让孔,所述安装凸起设有过孔,其中,锁紧件的锁紧端穿过所述安装凸起的过孔并与所述安装外壳连接;
探头结构,包括探测主板及设于所述探测主板上的感应探头,所述探测主板通过所述第二卡扣部卡合在所述感应支架远离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的一侧,所述感应探头穿过所述避让孔并嵌合在所述感应装配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设置多个,沿所述避让孔的周向间隔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数量与所述照明装置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感应距离为0.5m至5m,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的感应角度为30°至120°。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器还包括:
顶盖,设置于所述安装支架的上部,所述顶盖设有与所述安装支架内部连通的安装通孔;
控制装置,设于所述安装通孔处,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外壳内,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人体感应装置电连接;
光敏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用于感应外界环境光线强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传感器设于所述控制装置的内部,且所述控制装置的上部设有与所述光敏传感器相对的透明感光区。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内壁面上并位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对应的无线充电标识;和/或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充电端口,所述安装外壳设有贯穿其所述内壁面和所述外壁面的充电装配孔,所述充电端口的至少部分嵌合在所述充电装配孔。
18.根据权利要求3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支架还包括第一内腔体,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上部分设置在所述安装外壳的内侧,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部分伸出所述安装外壳,且所述第一内腔体与所述安装外壳之间通过导风壁连接;
所述机身壳体还包括主外壳、出风口框架、第二内腔体和第三内腔体;所述主外壳设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下方;所述出风口框架环绕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部分设置,以与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部分形成出风通道;且所述出风口框架具有位于所述主外壳与所述安装外壳之间的出风部,所述出风部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内腔体位于所述主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一内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内腔体内容纳有气流驱动件,且所述第二内腔体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三内腔体位于所述主外壳内且位于所述第二内腔体的下方,所述第三内腔体内容纳净化部件,且所述第三内腔体与所述第二内腔体连通;
所述净化器还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机身壳体的下方,所述底座设置有进风口结构,所述进风口结构与所述第三内腔体连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的宽度为A,所述出风口框架的上端至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B,所述主外壳的上端的宽度为C,所述安装外壳的上端至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D,所述照明装置的下端与所述底座的下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E,其中:
A与B的比值为0.8至1.2;和/或
A与C的比值为1.2至2;和/或
E与D的比值为0.65至1。
CN202122301233.3U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Active CN216432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1233.3U CN216432039U (zh)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01233.3U CN216432039U (zh)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32039U true CN216432039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21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01233.3U Active CN216432039U (zh) 2021-09-22 2021-09-22 净化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320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8128424A1 (en) A ventilator with a lighting unit and a human sensitive sensor
CN20553540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集成灯盘
CN216432039U (zh) 净化器
CN214300926U (zh) 衣物护理机
CN210320636U (zh) 一种带灯的暖风机
JP2007265836A (ja) センサー付電球装着装置
CN214300823U (zh) 衣物护理机
WO2022110403A1 (zh) 衣物护理机
CN210166515U (zh) 一种探头传感器
CN210667088U (zh) 一种用于警报装置的光源组件及消防警报装置
CN208170044U (zh) 一种功能集成型感应灯
CN213207445U (zh) 一种多功能平板灯
CN219626498U (zh) 一种开关面板
CN219459353U (zh) 一种智能检测湿度改变感应灵敏度的感应灯
CN214369781U (zh) 一种红外感应衣柜灯
CN218581863U (zh) 一种组合式风扇灯光开关
CN214471018U (zh) 一种存在式传感器及电器设备控制系统
CN210181240U (zh) 存在式人体探测器
CN212876298U (zh) 一种插入式安装的红外探测器
CN214245037U (zh) 衣物护理机
CN217423360U (zh) 抽油烟机
CN220623993U (zh) 筒灯
CN211875710U (zh) 便于拆卸维修的三防灯
CN218585864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217467825U (zh) 外挂式红外线语音遥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