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28154U -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28154U
CN216428154U CN202122615314.0U CN202122615314U CN216428154U CN 216428154 U CN216428154 U CN 216428154U CN 202122615314 U CN202122615314 U CN 202122615314U CN 216428154 U CN216428154 U CN 216428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lope
water
draft tube
slope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1531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文鹏
陈占辉
霍巧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Huangbizhuang Reservoir Affairs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Huangbizhuang Reservoir Affairs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Huangbizhuang Reservoir Affairs Center filed Critical Hebei Huangbizhuang Reservoir Affairs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261531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28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28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2815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涉及岸坡结构技术领域,以解决现硬质岸坡不利于生态保护的技术问题;其包括基础层、植生毯层和植被层;基础层内埋设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导流单元包括沿斜坡面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导流管倾斜向下延伸;且导流管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导流管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导流管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还包括泄流管,泄流管沿斜坡面的坡向设置,且泄流管与导流单元内各导流管的末端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Description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护坡结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河、湖、湿地护岸作为水陆分界线,是保证河道规束水流、防洪抗灾的主体,是亲水、近水景观的平台,同时,护岸是水陆生态物质能量输移的中间载体,也是河、湖、库、湿地水质净化的“净水机”。
目前,为了避免岸坡随水流和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淤积河道,河流、湖泊的岸坡传统防护一般采用硬质护坡,采用砌石、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模袋混凝土等材料进行的水岸防护工程,以圬工材料居多;
然而,目前硬质的护坡方式,切断了水体与陆地的生态交流,破坏了河道自然生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以能够解决硬质护坡方式影响河道生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包括基础层、植生毯层和植被层;所述基础层设于陡岸靠近水体的一侧上,向靠近所述陡岸的方向,所述基础层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斜坡面,所述植生毯层铺设于所述斜坡面上,所述植被层设于所述植生毯层上;
所述基础层内埋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斜坡面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导流管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管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所述导流管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所述导流管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
还包括泄流管,所述泄流管沿所述斜坡面的坡向设置,且所述泄流管与所述导流单元内各所述导流管的末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基础层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石笼网,由下至上的方向,各层的所述石笼网宽度渐小;所述石笼网内填充有填充物,向靠近所述斜坡面的方向,所述填充物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合层和淤泥层,所述混合层包括混合于一起的石块和垃圾。
进一步的,所述水过滤单元包括填充在所述导流管内的砂石。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内布置由若干隔网,各所述隔网沿所述导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网限定出腔室,所述砂石填充在各所述腔室内,且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腔室内的砂石的粒径渐小。
进一步的,所述植被层包括混合于一起的土壤、种子和肥料。
进一步的,所述植被层的厚度在30cm以上。
进一步的,各所述导流管上分别固设有连接杆,各所述连接杆沿所述导流管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植生毯层;所述植被层内设有与各所述连接杆相连的阻挡单元,所述阻隔单元阻挡所述植被层内泥土的流动。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单元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阻隔板,以及沿所述斜坡面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阻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隔板及所述第二阻隔板分别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的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通过设置基础层、植生毯层和植被层;并在基础层内埋设导流组件,水体例如雨水冲刷该护岸结构时,雨水可渗入导流管内,并经导流管内的过滤单元过滤后流入泄流管流出,可避免水体带走护岸内的泥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能够通过设置上述的植被层种植植物,而植物的根系又能提高护岸效果,因此,相比于硬质的护坡,本实用新型的护岸结构能够提高水体与陆地的交流,能够净化水质,改善生态,又可避免水土流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流管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为阻挡单元沿图1中D向的视图。
图中:100-基础层,110-斜坡面,120-石笼网,200-植生毯层,300-植被层,400-陡岸,500-导流管,510-透水板,520-阻水板,530-隔网,600-连接杆,710-第一阻隔板,720-第二阻隔板,800-泄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参考图1所示,该护岸结构包括基础层100、植生毯层200和植被层300;其中,基础层100设于陡岸400靠近水体的一侧上,向靠近陡岸400的方向,基础层100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斜坡面110,植生毯层200铺设于斜坡面110上,植被层300设于植生毯层200上;在基础层100内埋设有导流组件,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导流单元包括沿斜坡面110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500;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导流管500倾斜向下延伸;且导流管500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520,导流管500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510;导流管500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本实施例的护岸结构还包括泄流管800,泄流管800沿斜坡面110的坡向设置,且泄流管800与导流单元内各导流管500的末端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护岸结构,通过设置基础层100、植生毯层200和植被层300,其中,植被层300可供植被生长,植被一方面能够提高环境的美观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与水体构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再一方面,其根系还能起到固土的作用。而通过设置上述的导流管500及泄流管800,由于导流管500由能够供水通过的透水板510,以及阻止水通过的阻水板520构成,在水流过时,水经过透水板510后将被阻水板520阻挡,而是经水过滤单元过滤后汇集在泄流管800后流出;由于水向下流动时会被阻水板520阻挡,其也就不能带动土壤向下流入水体内,也就能够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在不采用硬质的护坡时,也能够尽量的避免水土流失。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优的基础层100的结构,具体的来说,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基础层100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石笼网120,由下至上的方向,也即图中的A向,,各层的石笼网120宽度渐小;石笼网120内填充有填充物,向靠近斜坡面110的方向,也即图中的B向,填充物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合层和淤泥层,其中,混合层包括混合于一起的石块和垃圾。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结构的石笼网120,一方面石块和垃圾具有较低的成本,而且垃圾的利用还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设置淤泥层,淤泥可填充石块和垃圾之间的间隙,避免水在进入石块和垃圾时速度过快而造成水体流失,而且,淤泥可为植被提供充分的营养,有利于植被根系的发展,提高植被根系的固土效果。其中,淤泥可来源于在布置石笼网120前,抽取的待布置石笼网120处的淤泥。而抽取此处的淤泥,还能够提高石笼网120布置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水过滤单元包括填充在导流管500内的砂石。在此基础上,本实施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较优的布置砂石的方式,具体的来说,参考图2所示,在导流管500内布置由若干隔网530,各隔网530沿导流管5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隔网530限定出腔室,砂石填充在各腔室内,且沿水体的流动方向,也即图2中C向,各腔室内的砂石的粒径渐小。
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方式布置砂石,离泄流管800较远处采用粒径较大的砂石,使水体能够较为快速的渗透至泄流管800处,有利于水的快速排出,而将离泄流管800较近处采用粒径较小的砂石,能够提高对水体的过滤效果,减少水土的流失。
在此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该护岸结构使用效果的结构,具体的来说,参考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各导流管500上分别固设有连接杆600,各连接杆600沿导流管5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连接杆600穿过植生毯层200;植被层300内设有与各连接杆600相连的阻挡单元,阻隔单元阻挡植被层300内泥土的流动。其中,阻挡单元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阻隔板710,以及沿斜坡面110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阻隔板720。
也即是说,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上述的若干第一阻隔板710,能够阻止植被层300的泥土随水体的冲刷而沿水体的流动方向移动,而通过设置上述的若干个第二阻隔板720,则能够避免植被层300的泥土随水流向下移动而进入水体内。
其中,第一阻隔板710和第二阻隔板720分别包括方形的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板本体上的透气孔。且各第一阻隔板710连接在多个导流管500的连接杆600上,而第二阻隔板720连接在同一导流管500的若干个连接杆600上。其中,第一阻隔板710和第二阻隔板720与连接杆600连接的一种结构可以是,在连接杆600端部的外周上设置有外螺纹,并在第一隔板板和第二阻隔板720上开设有能够套在连接杆600上的通过,以可由螺母与外螺纹的螺接,并由螺母与植生毯层200夹紧第一阻隔板710和第二阻隔板720。
由于植生毯层200是由丝状纤维组成,不能分割成块,或者说,不便于分割成块,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的连接杆600,由连接杆600穿过植生毯层200,能够方便的构成导流管500和第一阻隔板710和第二阻隔板720的连接,而将第一阻隔板710及第二阻隔板720连接导流管500,能够提高第一阻隔板710和第二阻隔板720的强度,提高其固土效果。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植被层300,具体的来说,本实施例的植被层300包括混合于一起的土壤、种子和肥料;通过采用该种结构的植被层300,能够促进种子的快速发芽,以及植被的快速生长,使其尽快具备固土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该植被层300也可仅为土壤,可后期撒种。
本实施例中,植被层300的厚度在30cm以上,该植被层300的厚度例如可以为30cm、35cm、40cm或者45cm,还可以是30cm以上的其它厚度。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层(100)、植生毯层(200)和植被层(300);所述基础层(100)设于陡岸(400)靠近水体的一侧上,向靠近所述陡岸(400)的方向,所述基础层(100)具有向上倾斜延伸的斜坡面(110),所述植生毯层(200)铺设于所述斜坡面(110)上,所述植被层(300)设于所述植生毯层(200)上;
所述基础层(100)内埋设有导流组件,所述导流组件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的导流单元,各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斜坡面(110)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导流管(500);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导流管(500)倾斜向下延伸;且所述导流管(500)靠近坡底一侧的侧板及远离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阻水板(520),所述导流管(500)靠近坡顶一侧的侧板及靠近斜坡面(110)一侧的侧板为透水板(510);所述导流管(500)内填充有水过滤单元;
还包括泄流管(800),所述泄流管(800)沿所述斜坡面(110)的坡向设置,且所述泄流管(800)与所述导流单元内各所述导流管(500)的末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层(100)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石笼网(120),由下至上的方向,各层的所述石笼网(120)宽度渐小;所述石笼网(120)内填充有填充物,向靠近所述斜坡面(110)的方向,所述填充物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合层和淤泥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过滤单元包括填充在所述导流管(500)内的砂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500)内布置由若干隔网(530),各所述隔网沿所述导流管(5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所述隔网(530)限定出腔室,所述砂石填充在各所述腔室内,且沿水体的流动方向,各所述腔室内的砂石的粒径渐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被层(300)的厚度在30cm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导流管(500)上分别固设有连接杆(600),各所述连接杆(600)沿所述导流管(5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各所述连接杆(600)穿过所述植生毯层(200);所述植被层(300)内设有与各所述连接杆(600)相连的阻挡单元,所述阻挡单元阻挡所述植被层(300)内泥土的流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单元包括沿水体的流动方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一阻隔板(710),以及沿所述斜坡面(110)的坡向间隔布置的若干个第二阻隔板(7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隔板(710)及所述第二阻隔板(720)分别包括板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板本体上的透气孔。
CN202122615314.0U 2021-10-28 2021-10-28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28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5314.0U CN216428154U (zh) 2021-10-28 2021-10-28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15314.0U CN216428154U (zh) 2021-10-28 2021-10-28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28154U true CN216428154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33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15314.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6428154U (zh) 2021-10-28 2021-10-28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28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6717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分散式处理排放系统
CN103215920B (zh) 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03241893B (zh) 一种“串联-并联”可调式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CN207512028U (zh) 一种河流水质原位净化系统
CN211080099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岸
CN103821218A (zh) 一种初期雨水及雨污混合溢流水拦蓄渗流设施
CN101219834A (zh) 生态净污型复式河床湿地系统成型方法
CN109399800B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103011497B (zh) 可反冲洗组合式农田面源污染截流净化系统
CN107386196A (zh)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及其构建方法
CN107010787B (zh) 一种适用于丘陵区塘坝的拦土沉砂降污系统
CN211283925U (zh) 一种下沉式缓冲带公路径流净化装置
CN215975177U (zh) 一种复合型工业园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系统
CN102926362A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110776106A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114772739A (zh) 沙滩地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方法
CN207498888U (zh)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
CN211057724U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211813686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与雨污的分级生态处理系统
CN109338991B (zh) 一种具有岸边面源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驳岸
CN110468792B (zh) 一种不淤堵生态透水坝及其建造方法
CN216428154U (zh) 陡岸治理用防冲刷型护岸结构
CN107902842A (zh) 一种多段功能的原位生态净化带
CN218116356U (zh) 一种水平潜流式溢流堰
CN217868333U (zh) 一种驳岸型潜流湿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