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5739U -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5739U
CN216415739U CN202122974627.5U CN202122974627U CN216415739U CN 216415739 U CN216415739 U CN 216415739U CN 202122974627 U CN202122974627 U CN 202122974627U CN 216415739 U CN216415739 U CN 2164157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hazelnut
trap
plate
collecting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462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晓乾
索涛
杨传林
高宇
孙妍
申国涛
邓勋
尚尔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Endangered Wildlife Rescue And Breeding Center
Heilongjiang Suiyang Forestry Bureau Co ltd
HEILONGJIANG PROV FOREST PROTECTION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Endangered Wildlife Rescue And Breeding Center
Heilongjiang Suiyang Forestry Bureau Co ltd
HEILONGJIANG PROV FOREST PROTECTION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Endangered Wildlife Rescue And Breeding Center, Heilongjiang Suiyang Forestry Bureau Co ltd, HEILONGJIANG PROV FOREST PROTECTION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Endangered Wildlife Rescue And Breeding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297462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57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57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57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属于诱捕器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榛实象具有短期飞行能力,在光滑的诱捕器内附着力强,可从诱捕器内快速爬行逃脱,现有诱捕器集虫效果较弱的问题。顶罩与集虫筒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顶罩下端设置有十字交叉的挡虫板,挡虫板的表面颜色为仿生色,挡虫板连接处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诱剂盒安装槽用于安装诱剂盒,集虫筒为中通的筒状结构,集虫筒内设置有呈倒置漏斗状的粘虫板,粘虫板与集虫筒内壁形成的空间为集虫空间。利用了引诱剂和仿生色对榛实象进行双重吸引,榛实象被挡虫板撞晕后落入到粘虫板上,起到对榛实象限制活动的作用,可避免具有短期飞行能力和强附着力的榛实象爬出,提高集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诱捕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背景技术
榛实象(Curculio dieckmanni)是危害榛子的主要害虫,主要以成虫取食嫩芽、嫩枝、使嫩叶呈针孔状,嫩芽残缺不全、嫩枝折断,幼虫蛀入果实,将榛仁的一部分或全部吃掉,而且在果内排粪形成虫果,造成结实率低、果实小、果实可食用率低及树势衰退或死亡,据调查显示,虫果率平均达30%左右,严重时达70%以上,严重影响着我省榛子经济林树种的栽培经营。然而在国内,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基层生产单位在榛实象的防治中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导致农药高残留、污染环境、影响食品药品的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食品药品安全高度重视,化学农药防治带来的越来越多的不利影响,造成人们对国内药品及食品安全的不信任,甚至失去信心。因此,迫切需要提出绿色安全的防控榛实象的方法。
现有技术证实,在农林虫害防治领域,利用诱捕器诱捕害虫是国内外主要的虫害防治方法之一,具有无污染、生物活性强和专一性高的显著特点,具有绿色环保及经济有效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害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领域。但各种农林害虫因生物学特性、生活习性的不同,个体大小千差万别,为了提高诱捕效果,每一种害虫都应使用专一性诱捕器。
现有中国专利CN205337302U公开了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在长期的诱捕和研究发现,榛实象短距离飞行能力也比较强,具有5-10m的短期飞行能力,且在光滑的诱捕器内具有很强的附着能力,能够在竖置或倒置的光滑的玻璃面进行快速爬行,榛实象在诱捕器内撞晕后若清醒过来可从诱捕器内飞出,因此其集虫效果较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
为了解决榛实象具有短期飞行能力,在光滑的诱捕器内附着力强,可快速爬行从诱捕器中逃脱,现有诱捕器集虫效果较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榛实象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顶罩、挡虫板、粘虫板和集虫筒,所述顶罩与集虫筒通过若干个连接杆连接,所述顶罩下端设置挡虫板,所述挡虫板的表面颜色为仿生色,所述挡虫板包括十字交叉连接的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所述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连接处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所述诱剂盒安装槽内用于安装诱剂盒,所述集虫筒为中通的筒状结构,所述集虫筒内设置有呈倒置漏斗状的粘虫板,所述粘虫板与集虫筒内壁形成的空间为集虫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均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所述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所述诱剂盒安装槽下方设置有连接插口,所述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插口插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诱剂盒,所述诱剂盒的尺寸与诱剂盒安装槽的尺寸相匹配,所述诱剂盒上端面设置有诱剂盒盖,所述诱剂盒盖与诱剂盒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罩和集虫筒均设置有挡虫板安装槽,所述挡虫板两端分别与顶罩和集虫筒通过挡虫板安装槽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集虫筒内壁设置有粘虫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诱剂盒外壁设置有若干个诱剂盒扩散孔,所述粘虫板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粘虫板扩散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电机和转轴,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连接,所述第一挡虫板和第二挡虫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罩为伞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顶罩上端设置有挂钩。
进一步地,所述仿生色为仿榛子树果苞色或仿榛子树树叶绿色。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榛实象诱捕器,顶罩下方设置十字交叉设置的挡虫板,挡虫板中心位置用于安装诱剂盒,挡虫板表面颜色为仿生色,顶罩通过连接杆与集虫筒连接,集虫筒内设置呈倒置漏斗状的粘虫板,通过安装的诱剂盒内引诱剂和仿生色对榛实象的吸引,使榛实象从粘虫板下方开口进入或从顶罩和集虫筒之间的位置飞入,被挡虫板撞击出现假死现象,跌落至粘虫板上,使榛实象在清醒后无法再从诱捕器内飞出,提高了诱捕器的集虫能力;
本装置结构简单,利用了引诱剂和仿生色对榛实象进行双重吸引,集虫筒对榛实象起到限制其活动的作用,可避免具有短期飞行能力和强附着力的榛实象爬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榛实象诱捕器的立体图一;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榛实象诱捕器的立体图二;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挡虫板、第二挡虫板和诱剂盒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集虫筒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顶罩,2-挡虫板,3-诱剂盒,4-粘虫板,5-连接杆,6-集虫筒,9-挂钩,10-驱动电机, 2-1-第一挡虫板,2-2-第二挡虫板,2-3-诱剂盒安装槽,2-4-连接插口,3-1-诱剂盒扩散孔, 3-2-诱剂盒盖,4-1-粘虫板扩散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案一: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榛实象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顶罩1、挡虫板2、粘虫板4和集虫筒6,所述顶罩1与集虫筒6通过2个、3个或 4个连接杆5连接,所述顶罩1下端设置挡虫板2,所述挡虫板2的表面颜色为仿生色,所述挡虫板2包括十字交叉连接的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连接处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2-3,所述诱剂盒安装槽2-3内安装有诱剂盒3,所述集虫筒6为中通的筒状结构,所述集虫筒6内设置有呈倒置漏斗状的粘虫板4,所述粘虫板4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粘虫板4与集虫筒6内壁形成的空间为集虫空间。
由于诱剂盒3内的引诱剂和仿生色对榛实象的吸引,使榛实象从粘虫板4下方开口进入或从顶罩1和集虫筒6之间的位置飞入,被挡虫板2撞击出现假死现象,跌落至粘虫板4上,使榛实象在清醒后无法再从诱捕器内飞出,提高了诱捕器的集虫能力;
本装置结构简单,利用了引诱剂和仿生色对榛实象进行双重吸引,集虫筒6对榛实象起到限制其活动的作用,可避免具有短期飞行能力和强附着力的榛实象爬出。
具体实施方案二:结合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榛实象诱捕器,所述诱捕器包括顶罩1、挡虫板2、粘虫板4和集虫筒6,所述顶罩1与集虫筒6通过2个、3个或 4个连接杆5连接,所述顶罩1下端设置挡虫板2,所述挡虫板2为透明挡虫板,所述挡虫板 2包括十字交叉连接的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 2-2连接处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2-3,所述诱剂盒安装槽2-3内安装有诱剂盒3,所述诱剂盒 3的表面颜色为仿生色,所述集虫筒6为中通的筒状结构,所述集虫筒6内设置有呈倒置漏斗状的粘虫板4,所述粘虫板4上端和下端均为开口设置,所述粘虫板4与集虫筒6内壁形成的空间为集虫空间。
榛实象受到引诱剂和诱剂盒3表面的仿生色吸引,飞向挡虫板,由于挡虫板为透明挡虫板,受视觉影响,榛实象被撞晕后掉落至粘虫板4上,防止榛实象从粘虫板4上挣脱,提高诱捕器的集虫能力。
具体实施方案三:结合图6所示,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均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2-3,所述诱剂盒安装槽2-3下方设置有连接插口2-4,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插口2-4插接,所述诱剂盒3的尺寸与诱剂盒安装槽2-3的尺寸相匹配,由于诱剂盒安装槽2-3内安装有诱剂盒3,因此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通过诱剂盒3 可卡接在一起。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四:结合图3和至图4所示,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的下端面均高于粘虫板4的上端开口,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下端与粘虫板4上端开口处的间距为0.5cm-2cm,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五:结合图1和图2所示,所述顶罩1和集虫筒6均设置有挡虫板安装槽,所述挡虫板2两端分别与顶罩1和集虫筒6通过挡虫板安装槽卡接,用于提高挡虫板的固定效果。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六: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集虫筒6内壁设置有粘虫胶层,可提高集虫筒6的集虫能力。所述诱剂盒3上端面设置有诱剂盒盖3-2,所述诱剂盒盖3-2与诱剂盒3可拆卸连接,诱剂盒3内用于盛放固体引诱药物,所述诱剂盒3外壁设置有若干个诱剂盒扩散孔3-1,固体引诱药物挥发后从诱剂盒扩散孔3-1扩散,所述粘虫板4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粘虫板扩散孔4-1,挥发后的引诱药物也可从诱剂盒扩散孔3-1扩散。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七:结合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驱动电机10和转轴,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连接,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固定连接,所述顶罩1内设置有电池,用于为驱动电机10提供电力,旋转的挡虫板2可提高诱剂盒内引诱药物的挥发,同时可将更多的榛实象撞晕。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八: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顶罩1为伞状结构,用于防止雨水对顶罩 1产生冲击,导致诱捕器被破坏,所述顶罩1上端设置有挂钩9,通过挂钩可将诱捕器悬挂在树枝上或其他高处。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案九:结合图1至图6所示,所述仿生色为仿榛子树果苞色或仿榛子树树叶绿色。本实施方案的其他组合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七相同。
虽然本实用新型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实用新型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包括顶罩(1)、挡虫板(2)、粘虫板(4)和集虫筒(6),所述顶罩(1)与集虫筒(6)通过若干个连接杆(5)连接,所述顶罩(1)下端设置挡虫板(2),所述挡虫板(2)的表面颜色为仿生色,所述挡虫板(2)包括十字交叉连接的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连接处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2-3),所述诱剂盒安装槽(2-3)用于安装诱剂盒(3),所述集虫筒(6)为中通的筒状结构,所述集虫筒(6)内设置有呈倒置漏斗状的粘虫板(4),所述粘虫板(4)与集虫筒(6)内壁形成的空间为集虫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均为长方形板体结构,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中心位置均设置有诱剂盒安装槽(2-3),所述诱剂盒安装槽(2-3)下方设置有连接插口(2-4),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相对设置且通过连接插口(2-4)插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诱剂盒(3),所述诱剂盒(3)的尺寸与诱剂盒安装槽(2-3)的尺寸相匹配,所述诱剂盒(3)上端面设置有诱剂盒盖(3-2),所述诱剂盒盖(3-2)与诱剂盒(3)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1)和集虫筒(6)均设置有挡虫板安装槽,所述挡虫板(2)两端分别与顶罩(1)和集虫筒(6)通过挡虫板安装槽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虫筒(6)内壁设置有粘虫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剂盒(3)外壁设置有若干个诱剂盒扩散孔(3-1),所述粘虫板(4)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粘虫板扩散孔(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电机(10)和转轴,所述驱动电机(10)的输出端与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与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连接,所述第一挡虫板(2-1)和第二挡虫板(2-2)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1)呈伞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罩(1)上端设置有挂钩(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榛实象诱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色为仿榛子树果苞色或仿榛子树树叶绿色。
CN202122974627.5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Active CN2164157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4627.5U CN216415739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4627.5U CN216415739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5739U true CN216415739U (zh) 2022-05-03

Family

ID=81340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4627.5U Active CN216415739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57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67020B1 (en) Mosquito control devices using durable coating-embedded pesticides
Kaston Some little known aspects of spider behavior
DE60025183T2 (de) Insektenvernichter
CN203251825U (zh) 农田害虫捕杀装置
CN103493845A (zh) 一种蓟马的引诱剂
CN216415739U (zh) 一种榛实象诱捕器
CN213369525U (zh) 一种植物保护灭虫灯
CN203952199U (zh) 一种新型的柑橘大实蝇诱杀组合装置
US5836104A (en) Flying insect trap
US20170367313A1 (en) Crawling insect trap
CN216164618U (zh) 一种红火蚁引诱盒
CN105028364B (zh) 一种小绿叶蝉诱捕器
CN211091460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N202799945U (zh) 昆虫抓捕灭杀装置
CN206713880U (zh) 一种灭虫器
CN219352558U (zh) 一种茶叶种植用物理防虫装置
CN217217922U (zh) 一种草原沙蒿金叶甲捕获装置
CN206909480U (zh) 一种蚁类饵料投放器
CN218126479U (zh) 一种害虫防治装置
CN218303033U (zh) 一种林业工程园林绿化带蚊虫治理插地式低位诱杀装置
CN205511778U (zh) 一种实蝇类害虫诱杀装置
CN214316747U (zh) 一种蓝莓田诱虫除虫装置
CN212589787U (zh) 一种灭蚊器
CN215684386U (zh) 一种金龟子诱捕器
CN216821401U (zh) 一种对天敌昆虫具有保护作用的烟田蓟马诱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