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4544U - 一种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4544U
CN216414544U CN202120908662.4U CN202120908662U CN216414544U CN 216414544 U CN216414544 U CN 216414544U CN 202120908662 U CN202120908662 U CN 202120908662U CN 216414544 U CN216414544 U CN 2164145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
functional
hook
head
function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866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永根
戢澳
齐心
游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Vox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866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4544U/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7021.9A priority patent/CN116803101A/zh
Priority to KR1020237020198A priority patent/KR20230107854A/ko
Priority to JP2023539026A priority patent/JP2024500981A/ja
Priority to PCT/CN2022/089837 priority patent/WO2022228507A1/zh
Priority to EP22794977.3A priority patent/EP4221253A4/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45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4544U/zh
Priority to US18/307,776 priority patent/US2023037076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该耳机包括:两组扬声组件,用以贴紧人体头部并进行传声;两组功能组件,与对应的扬声组件电连接;两组耳挂,分别连接于对应的一组扬声组件和对应的一组功能组件之间,其中功能组件连接于耳挂的一端且与耳挂呈流线型设置;后挂,后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功能组件远离耳挂的一端且与功能组件呈流线型设置;其中两组耳挂、两组功能组件和后挂一体设计。通过限定耳挂、功能组件和后挂连接并呈流线型设置,本申请提供的耳机能够避免功能组件挤压耳背而造成的不适感和压迫感。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发声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耳机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可以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配合使用,以便于为用户提供听觉盛宴。其中,按照耳机的工作原理,一般可以分为气导式耳机和骨导式耳机;按照用户佩戴耳机的方式,一般又可以分为头戴式耳机、耳挂式耳机和入耳式耳机;按照耳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一般还可以分为有线式耳机和无线式耳机。
现有耳挂式耳机需佩戴于耳朵上,而人耳的皮肤细嫩,对外力负载较敏感,人耳长时间佩戴有干涉的耳机会产生明显的压迫感,极大降低了佩戴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主要提供一种耳机,以解决现有耳机对人耳的压迫感和不适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两组扬声组件,用以贴紧人体头部并进行传声;两组功能组件,与对应的所述扬声组件电连接;两组耳挂,分别连接于对应的一组所述扬声组件和对应的一组所述功能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耳挂的一端且与所述耳挂呈流线型设置;后挂,所述后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功能组件远离所述耳挂的一端且与所述功能组件呈流线型设置;其中两组所述耳挂、两组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后挂一体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相对所述耳挂的斜度在0度至15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沿所述耳挂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其沿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体型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沿所述耳挂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其沿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体型尺寸的比值小于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体型尺寸小于等于1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体型尺寸为8mm,所述长度尺寸为4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组件相对所述后挂的斜度在0度至15度范围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挂包括金属体,所述金属体与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以作为所述耳机的天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体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组所述功能组件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体包括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所述第一子天线和所述第二子天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子天线和所述第二子天线之间间隔设置。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通过限定耳挂、功能组件和后挂连接并呈流线型设置,进而功能组件朝向人体耳部的一端没有棱角,从而可避免功能组件挤压耳背而造成的不适感和压迫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扬声组件与耳挂连接形式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扬声组件与耳挂连接形式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扬声组件与耳挂连接形式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扬声组件与功能组件之间形成预设夹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述耳机佩戴状态下的力矩平衡示意图;
图8是图1或图6中功能组件与耳挂连接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耳机佩戴状态下的力矩平衡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耳机佩戴状态下的力矩平衡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提供的另一耳机在佩戴状态下的力矩平衡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再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所示耳机中后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他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100,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中,耳机100可以为头戴式耳机。此时,当用户佩戴耳机100时,主要是通过用户的头部承受耳机100的重量,例如耳机100的重量由人体耳朵去承受,或者耳机100的重量由人体头部去承受。
进一步地,对于头戴式耳机而言,耳机100具体可以为空气传导式耳机、骨传导式耳机或骨气导结合传导式耳机,其中骨气导结合传导式耳机为同时具有空气传导式和骨传导式的耳机。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以耳机100为骨传导式的头戴式耳机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骨传导耳机可以通过他/她的骨头将声音传递到人的听觉系统,并且可以产生听觉。骨传导耳机可以获取包含音频信息的声音信号,并可以根据信号产生振动,振动可以通过传递部件传递到用户的骨头,用户的听觉系统可以通过骨头接收振动以进一步感知音频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耳机可以接收包含音频信息的信号,并且通过换能器将音频信息转换为声音振动,然后声音可以被传送到用户的感觉器官,并且可以听到声音。
如图1所示,该耳机100可包括扬声组件10、功能组件20、耳挂30和后挂40。其中,扬声组件10包括机芯壳体及耳机芯,机芯壳体与耳挂30的一端连接,并用于容纳耳机芯;功能组件20包括功能壳体、电路板和/或电池,功能壳体用于容纳电路板和/或电池,功能壳体与耳挂30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扬声组件10可以是骨传导传声或空气传导传声,功能组件20与扬声组件10电连接,耳挂30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后挂40连接于两组功能组件20之间或两个耳挂30之间。扬声组件10、功能组件20和耳挂30的数量均可为两个,分别对应佩戴于人体头部的左右两侧。
在用户佩戴耳机100的场景中,两组扬声组件10分别位于人体头部的左侧和右侧,并在两个耳挂30和后挂40的配合作用下,使得两组扬声组件10能够夹持人体头部而与用户的皮肤接触,进而能够基于骨传导技术实现声音的传递。
进一步地,电路板和电池可以设置在同一功能壳体内,也可以分别设置在两功能壳体内,且电路板和电池可通过相应的导体彼此电连接,并进一步通过导体与扬声组件10中的耳机芯电连接。其中,电路板可以用于控制机芯模组20的发声,如将电信号转化成机械振动以通过骨传导技术向用户传递声音,电池可以用于给耳机10提供电能,例如为扬声组件10中的耳机芯供电。
本申请所述的耳机10还可以包括麦克风或拾音器这类传声器,也可以进一步包括蓝牙或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这类通信器件,它们通过相应的导体与电路板和电池电性连接,以实现相应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扬声组件10设置有两个,两个扬声组件10均可以发声,主要是为了便于耳机100实现立体声音效,进而改善耳机100的声学表现力。因此,在其它一些对立体声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应用场景下,例如听力患者助听、(主持人)直播提词等,耳机100也可以仅设置一个扬声组件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描述所用到的方位多采用耳机100佩戴于人体头部的场景来描述,以便于更简洁明了地对耳机100的特征进行表述,但不应将人体头部等生物特征作为本申请所保护的耳机上的特征。
扬声组件10与耳挂30的连接方式
扬声组件10可以与耳挂30固定连接,扬声组件10也可以与耳挂30活动连接。
耳挂30与扬声组件10可以通过胶接、卡接、铆接或者一体注塑等方式固定连接,耳挂30与扬声组件10还可以通过铰接或万向节等方式活动连接。
扬声组件10的机芯壳体包括第一机芯壳体部和第二机芯壳体部,第一机芯壳体部和第二机芯壳体部可以扣合连接或采用紧固件或粘胶等方式连接,并形成有容纳耳机芯的空间。
耳挂30包括第一耳挂部和第二耳挂部,第一耳挂部和第二耳挂部以扣合连接或采用粘胶等方式连接,其中第一耳挂部设有走线槽以容置由功能组件20通向扬声组件10的导线,第一耳挂部和第二耳挂部连接以避免导线外露。
其中,第一耳挂部与第一机芯壳体部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2,扬声组件10可相对耳挂30进行姿态调整,以使得耳机100被佩戴时,扬声组件10可进行姿态调整以贴合于人体头部,避免因扬声组件10相对人体头部歪斜而不贴合于人体头部造成的传音效果差的状况。
具体地,扬声组件10贴合于人体头部,应当理解为,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一侧的面贴合于人体头部。
在一实施例中,耳挂30为刚性耳挂,例如耳挂30由硬质塑胶或橡胶制成,或耳挂30内嵌设有钢条等金属件,从而可使得耳挂30整体呈刚性而不可变形。
其中,如图2所示,扬声组件10背离人体头部的侧面与耳挂30的一端活动连接,以便于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进行姿态调整,进而在佩戴时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
进一步地,扬声组件10与耳挂30通过万向节进行活动连接。其中,耳挂30与扬声组件10连接的一端设有较光滑的球体,扬声组件10背离人体头部的侧面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凹槽,球体卡设于凹槽中,且球体可在凹槽内转动,以构成万向节结构,即球体和凸台可相对转动,以实现扬声组件10可相对耳挂30进行姿态调整。
通过设置凸台上凹槽的尺寸和该球体的尺寸,可实现调整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的姿态调整范围。例如,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在绕竖直方向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正负5度内,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在绕水平方向上的旋转角度范围为正负10度内,因而可有效改善扬声组件10不贴脸的问题,可使得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表面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从而实现优良的传音效果。
进一步地,参阅图2,耳挂30包括连接的延伸部321和偏置部322,延伸部321的一端与功能组件30连接,且延伸部321背离人体头部的侧面与功能组件30背离人体头部的侧面共面设置,偏置部322相对延伸部321向远离人体头部的方向偏置,且偏置部322的一端与扬声组件10活动连接。换言之,扬声组件10的厚度较厚,偏置部322相对延伸部321向远离人体头部的方向偏置,以使得扬声组件10可向背离人体头部的方向偏移,避免因耳挂30与扬声组件10背离人体头部的侧面连接而使得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而给外耳背带来不适感。
扬声组件10也可以与耳挂30相铰接,扬声组件10与耳挂30的铰接方向可以是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从而可使得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绕竖直方向或绕水平方向进行姿态调整。
扬声组件10还可与耳挂30的一端轴孔配合而彼此转动连接,即扬声组件10可绕耳挂30的轴线转动以进行姿态调整,可提高耳机100的适配性,从而达到改善扬声组件10与人体头部的贴合效果。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3,耳挂30为弹性耳挂,其可采用弹性良好的硅胶、塑胶或橡胶等材质制成,且耳挂30与扬声组件10固定连接,以利用耳挂30的自身弹性,实现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的姿态调整。
如图3所示,耳挂30可以呈弧形状,耳挂30从扬声组件10的上方弧形延伸,且耳挂30固定连接于扬声组件10背离人体耳部的前侧面101。具体地,耳挂30包括连接的弧形段311和水平段312,其中弧形段311呈弧形状并与功能组件20连接,水平段312呈直线状,并在耳机100佩戴于人体头部时呈水平设置,水平段312远离弧形段311的一端与扬声组件10连接,以便于利用耳挂30的弹性使得扬声组件10在佩戴状态下可绕水平方向进行姿态调整,例如该姿态调整的旋转范围为正负10度,以使得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表面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从而实现优良的传音效果。
在一具体应用场景中,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一侧的面相对人体头部歪斜时,由人体头部与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一侧的面相接触,可使得扬声组件10受力进行偏转,从而实现姿态调整,并使得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头部一侧的面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
进一步地,耳挂30由与功能组件20连接的一端至与扬声组件10连接的一端,相对功能组件20逐渐向人体头部倾斜,从而可使得两组扬声组件10之间的间距小于人体头部的宽度,即在耳机100佩戴于人体头部时,人体头部自适应地对扬声组件10形成预紧力,进一步地可确保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进行自适应地姿态调整,并使得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表面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阅图4,耳挂30为弹性耳挂,耳挂30还可以固定连接于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下巴的下侧面102。耳挂30可以从扬声组件10与人耳之间弯折延伸并与下侧面102连接,或者耳挂30从扬声组件10背离人体耳部的前侧面101弯折延伸并与下侧面102连接。
如图4所示,耳挂30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一弯折部331和第二弯折部332,第一弯折部331与功能组件20连接并相对功能组件20向人体下巴弯折,第二弯折部332相对第一弯折部331向耳挂30的下侧面102弯折,且与下侧面102连接。其中第二弯折部332包括呈弯折连接的水平子部333和竖直子部334,水平子部333与第一弯折部331连接并相对其弯折设置,以延伸至下侧面102的下方,并在佩戴状态下大致呈水平延伸,竖直子部334相对水平子部333呈弯折设置并在佩戴状态下大致呈竖直延伸,且竖直子部334远离水平子部333的一端与扬声组件10连接,进而可利用耳挂30的弹性使得扬声组件10在佩戴状态下可绕竖直方向进行姿态调整,例如该姿态调整的旋转范围为正负10度,以使得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表面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从而实现优良的传音效果。
进一步地,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向人体头部倾斜,换言之,扬声组件10自其与耳挂30的连接处的一端向远离该连接处的端部向人体头部倾斜,从而在佩戴时,提供给扬声组件10与人体头部之间的预紧力,并可使得扬声组件10相对耳挂30进行自适应地姿态调整,进而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表面完全贴合于人体头部。
进一步地,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包括外凸的弧面,即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至少部分为外凸的弧形面,以增大扬声组件10贴合于人脸部时向上的摩擦力,提高耳机100的抗震性。
进一步地,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边缘设有粘贴层,粘贴层用于粘贴于人体头部,即在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贴合于人脸部时,粘贴层可进一步加强该贴合关系,减缓甚至消除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扬声组件10与人体头部不贴合滑落的状况。粘贴层可以是医用胶或水凝胶等,且其可更换。
可选地,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边缘设有防滑件,以增大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与人体头部之间的摩擦力,减缓甚至消除因其他因素导致的扬声组件10与人体头部不贴合滑落的状况。
防滑件可以是防滑套,防滑套套设于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边缘,防滑套为亲肤材质,可以增强使用的舒适度。防滑件可以是防滑橡胶块,通过其橡胶材质可以有效的增大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的效果。防滑件还可以是防滑硅胶,借助硅胶较大的摩擦系数避免扬声组件10不贴合滑落。
进一步地,防滑件的背离扬声组件的一侧设有多个凸粒,多个凸粒可增加与用户的贴合紧密度,起到较好的防滑作用。
进一步地,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还设有吸水凝胶层,吸水凝胶层设置在与面部肌肤接触的位置,吸水凝胶层可吸收面部肌肤接触位置的水分,防止扬声组件10与面部肌肤接触打滑,进而可增加扬声组件10与人体头部之间的摩擦力。
耳挂30刚性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5,耳挂30刚性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且使得扬声组件10朝向人体头部的第一表面103和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第二表面201之间呈固定的预设夹角β设置,以在第一表面103紧贴于人体头部时,功能组件20不与外耳背接触,且第一表面103与人体头部之间接触所产生的力大于等于0.1N且小于等于4.5N。
其中,第一表面103可以至少部分直接或间接与人体头部接触,0.1N大于使扬声组件10的第一表面103与人体头部接触的最小力,4.5N小于使扬声组件10的第一表面103与人体头部感到疼痛的最小力。第一表面103与人体头部之间接触所产生的力在0.1N至4.5N范围内,可以提高扬声组件10传递给人体头部的传输效率和音质。骨传导耳机100的声音质量与力在扬声组件10的第一表面103上的分布有关。扬声组件10的频率响应曲线可以是第一表面103上的点的频率响应曲线的叠加。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03与人体头部之间的力可以优选为0.2N-0.8N;该力更优选为0.2N-3.6N;进一步优选地,力可以为0.2N-1.5N;并且进一步优选地,该力可以是0.3N-1.8N。
具体地,耳挂30刚性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意为耳挂30为刚性耳挂,即耳挂30不可形变,且耳挂30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均呈固定连接,以使得第一表面103和第二表面201之间形成的夹角呈一预设的固定角度值β,以在第一表面103完全紧贴于人体头部时,功能组件20与外耳背之间保持间隙,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
例如在一些场景中,耳机100在佩戴时,其扬声组件第一表面103与人体头部之间接触所产生的力大于等于0.1N且小于等于4.5N能够保证传输效率与音质的情况下,功能组件20在佩戴过程中会因抵顶耳朵的外耳背而造成用户的不适感和压迫感,例如功能组件20侧偏而顶抵耳背外侧,而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和测试,了解多个国家与民族的人的头部,其耳前与扬声组件10对应的面部区域和耳后与功能组件20对应的脑部区域之间呈一夹角,该夹角在一定范围内。因而通过耳挂30刚性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并使得第一表面103和第二表面201之间呈预设夹角β设置,以在第一表面103完全紧贴于人体头部时,使得功能组件20位于人体头部和耳背外侧之间的空间且与人体头部和耳背外侧均不接触,从而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以解决因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而造成用户的不适感和压迫感的问题。
进一步地,经过大量研究可得出第一表面103和第二表面201之间的大致预设夹角β在5度至10度范围内,该预设夹角β可以是5度、8度或10度等,在该角度范围内,在第一表面103完全紧贴于人体头部时,功能组件20可位于人体头部和耳背外侧之间的空间且与人体头部和耳背外侧均不接触。
第一表面103为扬声组件10上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第二表面201为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第一表面103和第二表面201可以是平面或外凸的弧面,若第一表面103和/或第二表面201为弧面,则该预设夹角β为第一表面103和第二表面201的边缘轮廓线构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该预设夹角β也可以是弧面顶部的切平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103可包括外凸的弧面,以增大扬声组件10贴合于人脸部时向上的摩擦力,提高耳机100的抗震性。换言之,第一表面103可部分是外凸的弧面,或第一表面103为外凸的弧面,在佩戴状态下,该弧面贴合于人脸部,相对于第一表面103为平面,增加了扬声组件10与人脸部的接触区域,在用户处于运动状态时,外凸的弧面还能够增加耳机100向上或向下运动的阻力,以防止耳机100飞起,在用户处于非运动状态时,能够更利于避免耳机100向下滑落。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1和图5,功能组件20临近外耳背的一角呈倒角设置,该倒角可以是倒直角或倒圆角,以留出避让空间,可减小功能组件20与外耳背接触的风险,可进一步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
功能组件20可以呈块状,例如功能组件20为长方体,其长度边沿耳挂30的延伸方向设置,其朝向外耳背的宽度边容易顶抵外耳背,即功能组件20临近外耳背的一角为其朝向外耳背的宽度边上的一角,经倒角处理后,可进一步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
进一步地,结合参阅图5和图6,功能组件20伸缩连接于耳挂30上,即功能组件20与耳挂30固定连接,并可通过耳挂30进行伸缩,以调节功能组件20的位置,可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
耳挂30包括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第一管体31的一端刚性连接于扬声组件10,第一管体3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体32的一端伸缩连接,第二管体32的另一端刚性连接于功能组件20。
其中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相滑动套设,第二管体32的一端滑动插入第一管体31的另一端内,并可通过螺钉、销钉或锁紧螺母等紧固件固定。即解除螺钉、销钉或锁紧螺母等紧固件对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的限位固定作用时,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可相对滑动,以进行调节,并在调节后通过紧固件再次固定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均设有限位孔,螺钉或销钉穿设于限位孔中,以固定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
在另一实施例中,锁紧螺母螺接于第一管体31的端部,通过螺旋调节锁紧螺母的位置,以调节第一管体31的端口大小。第一管体31的端口较大时,第二管体32可相对第一管体31伸缩滑动,第一管体31的端口较小时,第一管体31的端口挤压第二管体32,进而固定第一管体31和第二管体32。
功能组件20与耳挂30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8,耳挂30可以是刚性耳挂或弹性耳挂,功能组件20与耳挂30活动连接,且功能组件20受外力触碰时可跟随偏转,从而避让人体头部和外耳背,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人体头部和外耳背,以解决因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而造成用户的不适感和压迫感的问题。
其中,功能组件20在受到人体头部或外耳背一定的顶抵力时,可相对绕耳挂30的延伸轴线偏转,以避让人体头部或外耳背,从而可消除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或人体头部而造成的不适感和压迫感。
在一实施例中,功能组件20上设置有转孔(未图示),耳挂30的一端与转孔转动连接。耳挂30可以穿设于转孔上并与转孔间隙配合,功能组件20受外力可绕耳挂30偏转,以在外耳背或人体头部顶抵功能组件20时,功能组件20可自适应地偏转避让,从而避免造成不适感和压迫感。
进一步地,功能组件20还包括功能壳体和活动连接件(未图示),耳挂30与功能壳体通过活动连接件实现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件可以是扭簧或阻尼转轴等。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连接件为扭簧,扭簧穿设于耳挂30上,且扭簧与功能壳体相配合。在功能组件20受外力达到扭簧的阈值时,功能壳体可绕耳挂30的延伸轴线偏转,其中扭簧的阈值可设置的较小,从而可使得功能壳体与人体头部或外耳背接触时所生成的力不至于引起压迫感即可使得功能组件20偏转。
另一实施例中,活动连接件为阻尼转轴,阻尼转轴的一端连接功能壳体,其另一端连接耳挂30。在功能组件20受外力达到阻尼转轴的阈值时,功能组件20通过阻尼转轴偏转,且在之后功能组件20可保持与耳挂30之间的相对固定。其中,阻尼转轴的阈值也设置成外力不引起压迫感即可使得功能组件20偏转。
进一步地,功能组件20相对耳挂30的偏转角度在正负预设阈值角度范围内,其中功能组件20未偏转时,偏转角度为0度,功能组件20向靠近头部或远离头部偏转可定义为正向或反向偏转,其对应的偏转角度为正角度或负角度。
具体地,在功能组件20未与人体头部和耳部接触的状态下,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201在第一位置;在功能组件20的佩戴状态下,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201在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的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201之间的偏转角度在正负预设阈值角度范围内。
换言之,在佩戴状态下,功能组件20未与人体头部和耳部接触,则功能组件20未发生偏转,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201在第一位置,偏转角度为0度;在佩戴状态下,功能组件20还可能与人体头部和耳部接触,进而发生偏转,此时表面201处于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的表面201之间的偏转角度在正负预设阈值角度范围内。
该预设阈值角度的值在10度到20度范围内。该预设阈值角度可以是10度、14度、17度或20度。
本实施例中,预设阈值角度为10度,功能组件20相对耳挂30的偏转角度在正负10度范围内。例如,功能组件20相对耳挂30正向或反向偏转5度、6度或8度等。
或者,功能组件20还能够仅向靠近人体头部的一侧偏转或仅向远离人体头部的一侧偏转,且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处的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表面之间的偏转角度在0至预设阈值角度范围内。
进一步地,功能组件20临近外耳背的一角呈倒角设置,以避免功能组件20顶抵外耳背,不再赘述。
后挂40与功能组件20或耳挂30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6和图9,后挂40连接于两组功能组件20或两组耳挂30之间,即后挂40可连接于两组功能组件20之间,后挂40也可连接于两组耳挂30之间,其中在佩戴状态下,后挂40可位于后脑勺或头顶。
可选地,后挂40与功能组件20或耳挂30固定连接,即后挂40不可进行调节。后挂40可通过一体注塑、粘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与功能组件20或耳挂3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后挂40相对功能组件20的位置可调,以调节后挂40的姿态,继而改变后挂40的质心位置,调整后挂40所产生的力矩,以实现耳机100关于支撑位的力矩平衡,增加耳机100的佩戴稳定性。
可选地,后挂40转动连接于功能组件20或耳挂30上。
在一实施例中,参阅图9,后挂40连接于两组耳挂30上,且用于佩戴于头顶。其中耳挂30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且耳挂30仅仅起连接作用而无需用于支撑于耳部。
在佩戴状态下,后挂40支撑于头顶,即耳机100佩戴于人体头部时,耳机100的支撑点在后挂40上,在耳机100稳定佩戴状态下,扬声组件10产生的力矩与功能组件20产生的力矩关于该支撑点相平衡。
如图10所示,图10为图9中所示耳机100在佩戴状态下的力学分析示意图,其中后挂40佩戴于头顶,耳机100的重量由人体头部提供的支撑力所平衡,耳机100的支撑点在后挂40上,则有m1g*r1=m2g*r2,其中m1为扬声组件10的质量,m2为功能组件20的质量,r1为扬声组件10的质心到支撑点的力臂,r2为功能组件20的质心到支撑点的力臂,g为万有引力常数。
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后挂40连接的空间形式,从佩戴下的平行后挂改成立式垂直后挂,后挂40承载整机重量,使得耳机100的支撑点位于后挂40上,进而消除了后挂40的质心对耳机100的支撑点处的平衡力臂,仅由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即可达成佩戴状态下的力矩平衡。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后挂40包括第一头戴部411和两个第二头戴部412,两个第二头戴部412的一端分别与第一头戴部411的一端转动连接,且第二头戴部412还与耳挂30连接;其中在佩戴状态下,第二头戴部412可相对第一头戴部411绕竖直方向转动,其转动范围可以是正负5度或正负8度等,进而可调整与耳挂30连接的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有较好的佩戴状态。
从受力上分析,耳机100的支撑点在头顶,而两侧的耳挂30、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对称设置,因而耳机100极容易达到力矩平衡,且也易于基于人体头部的差异进行微调,以获得良好的佩戴效果,并利于耳机100的佩戴稳定性。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阅图6,功能组件20呈块状,耳挂30的一端连接于功能组件20的宽度侧边,后挂40活动连接于两组耳挂30之间;其中扬声组件10的质量大于功能组件20和后挂40的质量之和,以便于耳机100进行平衡性调节。
功能组件20呈块状,其具有两宽度侧边,即沿功能组件20上表面宽度方向分布的两侧面,和两长度侧边,即沿功能组件上表面长度方向分布的两侧面,两宽度侧边彼此相间隔,两长度侧边也彼此相间隔,耳挂30的一端连接于功能组件20的宽度侧边,即功能组件20呈卧式设置。
如图7所示,图7为图6中所示耳机100在佩戴状态下的力学分析示意图,在佩戴状态下,耳挂30支撑于人耳上,后挂40位于脑后,耳机100的重量主要由人耳给耳挂30提供的支撑力所平衡,耳机100的支撑点在耳挂30上,则有两组扬声组件10所产生的力矩与两组功能组件20和后挂40所产生的力矩相平衡,即m1g*r1=m3g*r3+m2g*r2,其中m3为后挂40的质量,r3为后挂40的质心到支撑点的力臂。
本实施例中,后挂40转动连接于耳挂30上。
具体地,如图6所示,耳挂30上设有第一铰接板34,后挂40的端部设有第二铰接板42,第一铰接板34和第二铰接板42通过转轴连接,可通过转动调节后挂40的姿态以改变后挂40的质心位置。
其中,耳挂30用于支撑于人体耳部,即耳挂30与人体耳部的接触位置为支撑点,而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位于该支撑点的两侧,以利于进行力矩平衡,同时辅以后挂40的调整,更利于不同人体头部的差异达到力矩平衡,从而利于耳机100的佩戴稳定性。
进一步,功能组件20伸缩连接于耳挂30上,以通过伸缩调节功能组件20的位置,即可调节功能组件20和后挂40相对支撑点的力臂以取得力矩平衡,从而增加耳机100的佩戴稳定性。
例如,后挂40还包括第一滑动部421和两个第二滑动部422,第一滑动部4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动部422滑动连接,其中第二滑动部422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板42并与耳挂30铰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阅图1和图12,后挂40的两端还可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功能组件20上并能够沿功能组件20的宽度侧边滑动调节,可通过滑动调整后挂40的位置。
可选地,功能组件20的宽度方向设有滑道,后挂40的端部设有滑块,滑块滑动装配于滑道内。或者,功能组件20的宽度方向设有导向块,后挂40的端部连接有导向轴,导向轴与导向块滑动装配。
其中,功能组件20由后挂40提供的弹力而加紧于人体头部,因而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接触的位置为支撑点,以通过调整后挂40与扬声组件10关于支撑点达到力矩平衡,以增加耳机100的佩戴稳定性。
如图6和图11所示,后挂40包括第一滑动部421和两个第二滑动部422,第一滑动部42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滑动部422滑动连接,两个第二滑动部422与功能组件20固定连接。此处的滑动连接方式不再赘述,可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描述。
在又一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11,功能组件20呈块状,后挂40连接于功能组件20的两长度侧边,即功能组件20呈立式设置,以便于功能组件20夹设于人体头部,后挂40伸缩连接于功能组件20上。
进一步地,两组功能组件20用于夹紧于人体头部两侧,即直接采用功能组件20作为主支撑点,因而功能组件20的质心对支撑点的平衡力臂几乎可以不计。扬声组件10的夹紧力由耳挂30单独提供,后挂40提供给功能组件20的正压力与人体头部接触产生摩擦力,该摩擦力平衡耳机100重力。
在佩戴状态下,两组扬声组件10到对应的功能组件20的力矩与后挂40到功能组件20的力矩相平衡,即扬声组件10的质心至支撑点所产生的力矩等于后挂40的质心至支撑点所产生的力矩。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图12为图11所示耳机佩戴状态下的力矩平衡示意图,由后挂40提供弹性力而使得两组功能组件20在佩戴状态下夹紧于人体头部两侧,进而耳机100的重力主要由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之间的摩擦力所平衡,即耳机100的支撑点位于功能组件20上,则有m1g*r1=m3g*r3,其中m3为后挂40的质量,r3为后挂40的质心到支撑点的力臂。
其中,耳挂30的质量相对于扬声组件10的质量极小,且其质心到支撑点的力臂也较短,因而其所产生的力矩比扬声组件10所产生的力矩不是同一数量级的,可被忽略不计。
进一步地,还可相对加大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的接触面积,以降低功能组件20对人体头部所造成的压强,改善佩戴舒适度。
进一步地,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可适配于人体头部的对应区域,即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进行仿形设计,以更贴合于人体头部,从而增大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的接触面积。
例如,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内凹以贴合于人体头部,或者功能组件20朝向人体头部的侧面设有弹性层,也能够增大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的接触面积。
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功能组件20呈块状,后挂40和耳挂30分别连接于功能组件20的两宽度侧边,即功能组件20呈卧式设置,后挂40与功能组件20固定连接或伸缩连接。其中,后挂40的质量和功能组件20的质量之和小于扬声组件10的质量。
具体地,在佩戴状态下,耳挂30支撑于人耳上,因而耳机100的支撑点在耳挂30上,两组扬声组件10夹设于人体头部两侧,功能组件20与人体头部不接触,两组扬声组件10所产生的力矩与后挂40和功能组件20所产生的力矩相平衡,则有m1g*r1+m3g*r3=M1,其中M1为扬声组件10所产生的力矩,包括其重力和与人体头部之间的摩擦力所产生的力矩。
一体式设计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4,耳挂30连接于扬声组件(未图示)和功能组件20之间,其中功能组件20连接于耳挂30的一端且与耳挂30呈流线型设置。换言之,功能组件20过渡到耳挂30的截面是渐变的,且功能组件20大致上沿耳挂30的延伸方向设置,功能组件20上无较明显地方相对于耳挂30凸出,也可理解为功能组件20和耳挂30沿延伸方向的横街面大致相同,仅存在尺寸上的些许差异。
因而,呈流线型设置的功能组件20和耳挂30,可避免功能组件20挤压耳背而造成的不适感和压迫感。
其中,功能组件20相对耳挂30的斜度在0度至15度范围内,例如该斜度可以是0度、3度、5度、8度、12度或15度。换言之,在延伸方向上,功能组件20周向上的每一处相对耳挂30的斜度均在0至15度范围内,从而可使得功能组件20与耳挂30呈流线型设置。
功能组件20沿耳挂3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其沿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体型尺寸,该体型尺寸可以是宽度尺寸、厚度尺寸或径向尺寸等。即功能组件20在延伸方向上呈长条型,以便于与耳挂30之间呈流线型设置。
功能组件20沿耳挂30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其沿与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体型尺寸的比值小于10。例如长度尺寸与体型尺寸的比值为6,而体型尺寸包括宽度尺寸和厚度尺寸,其中宽度尺寸可以是6mm,厚度尺寸可以是8mm,长度尺寸可以是36mm。长度尺寸与体型尺寸的比值为还可以是5、7、8、9或10。
进一步地,体型尺寸小于等于10mm,因而功能组件20中的电池或电路板的宽度尺寸小于10mm,其区别于现有大宽度尺寸的电池或电路板。
本实施例中,功能组件20的体型尺寸为8mm,其长度尺寸为40mm。
后挂40连接于两组功能组件30之间,且后挂40连接于功能组件20远离耳挂30的一端且与功能组件20呈流线型设置,其中功能组件20相对后挂40的斜度在0度至15度范围内。
其中两组耳挂30、两组功能组件20和后挂40为一体设计,换言之,通过设计耳挂30、后挂40和功能组件20的体型尺寸大致相同,功能组20连接于耳挂30的一端以及连接于后挂40的一端,且功能组件20与耳挂30和功能组件20与后挂40之间的的斜度较小,从而使得它们整体呈流线型,其外形无明显的凸起。
耳机100内设金属体43以作为天线
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1,耳机100包括扬声组件10、功能组件20和支撑结构50,支撑结构50与扬声组件10及功能组件20连接,其中支撑结构50内设有金属体43,金属体43与功能组件20电连接,以作为耳机100的天线。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支撑结构50包括如上述的耳挂30和后挂40,耳挂30连接于扬声组件10和功能组件20之间,后挂40连接于两组功能组件20之间。
后挂40和/或耳挂30内设有金属体43,金属体43与功能组件20电连接,以作为耳机100的天线。该金属体43具有一定的长度,其可用于可以将变化的电流和变化的磁场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受,因而其可充当天线使用。
例如,后挂40内设有金属体43,金属体43的至少一端与功能组件20电连接。金属体43可以是整体式的,其一端与一组功能组件20电连接,另一端不与另一组功能组件20电连接,或者其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组功能组件20电连接;金属体43还可以是分体式的,并分别与一组功能组件组件20电连接。
具体地,参阅图15,后挂40包括第一后挂壳体441、第二后挂壳体442和金属体43,金属体43位于第一后挂壳体441和第二后挂壳体442扣合形成的空间内,金属体43与功能组件20电连接,以作为耳机100的天线,即利用后挂40中设置的金属体43作为天线来收发通讯信号,进而可避免在功能组件20中或扬声组件10中设置天线,可减小功能组件20中或扬声组件10的体积,且利于将功能组件20和耳挂30呈流线型设置。
该金属体43为一整根金属丝,金属体43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组功能组件20上。该金属体43的长度大于等于35mm,以利于良好地收发信号。
可选地,金属体43为分体式的,其包括第一子天线(未图示)和第二子天线(未图示),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分别与对应的功能组件20电连接,且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之间间隔设置。其中,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设置于后挂40中,且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的长度均大于等于35mm,以利于良好地收发信号。
可选地,耳挂30内设有金属体43,金属体43的一端与功能组件20电连接。金属体43是一整根金属丝,并设置于耳挂30内,且其长度大于等于35mm,以利于良好地收发信号。
可选地,金属体43的端部覆盖有一层焊接金属层,金属体43通过焊接金属层焊接于功能组件20中的电路板上。
本实施例中,金属体43为钛丝,焊接金属层为镀锌层。因钛丝难以直接焊接于电路板上,其通过在端部电镀一层易于电路板焊接的焊接金属层,以便于与电路板电连接。
金属体43还可以是弹簧钢、钛合金、钛镍合金或铬钼钢等金属,焊接金属层也可以是镀铜层等,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耳机。通过限定功能组件连接于耳挂的一端与耳挂呈流线型设置,进而功能组件朝向人体耳部的一端没有棱角,从而可避免功能组件挤压耳背而造成的不适感和压迫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且上述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均可相互结合,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及其结合,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包括:
两组扬声组件,用以贴紧人体头部并进行传声;
两组功能组件,与对应的所述扬声组件电连接;
两组耳挂,分别连接于对应的一组所述扬声组件和对应的一组所述功能组件之间,其中所述功能组件连接于所述耳挂的一端且与所述耳挂呈流线型设置;
后挂,所述后挂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的所述功能组件远离所述耳挂的一端且与所述功能组件呈流线型设置;
其中两组所述耳挂、两组所述功能组件和所述后挂为一体设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相对所述耳挂的斜度在0度至15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沿所述耳挂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大于其沿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体型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沿所述耳挂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其沿与所述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体型尺寸的比值小于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型尺寸小于等于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体型尺寸为8mm,所述长度尺寸为4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组件相对所述后挂的斜度在0度至15度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挂包括金属体,所述金属体与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以作为所述耳机的天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的两端分别电连接于两组所述功能组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体包括第一子天线和第二子天线,所述第一子天线和所述第二子天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功能组件电连接,且所述第一子天线和所述第二子天线之间间隔设置。
CN202120908662.4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耳机 Active CN2164145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8662.4U CN21641454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耳机
CN202280007021.9A CN116803101A (zh) 2021-04-28 2022-04-28 一种耳机
KR1020237020198A KR20230107854A (ko) 2021-04-28 2022-04-28 이어폰
JP2023539026A JP2024500981A (ja) 2021-04-28 2022-04-28 イヤホン
PCT/CN2022/089837 WO2022228507A1 (zh) 2021-04-28 2022-04-28 一种耳机
EP22794977.3A EP4221253A4 (en) 2021-04-28 2022-04-28 EARPHONE
US18/307,776 US20230370763A1 (en) 2021-04-28 2023-04-26 Earphon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8662.4U CN21641454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4544U true CN216414544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07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8662.4U Active CN216414544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45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60147B2 (en) Loudspeaker
CN115767343A (zh) 骨传导耳机
EP3739900A1 (en) Bone conduction sound device
CN114390394A (zh) 定制无线耳机
CN216437440U (zh) 一种耳机
CN216146432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16146431U (zh) 一种耳机
CN215818549U (zh) 可旋转开放式tws耳机
CN115460496A (zh) 耳挂连接结构及蓝牙耳机
CN214627314U (zh) 易于调节的头戴式蓝牙耳机
CN216414544U (zh) 一种耳机
CN216414543U (zh) 一种耳机
CN213783577U (zh) 耳机
CN115250398A (zh) 一种耳机
CN217135670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WO2022228507A1 (zh) 一种耳机
CN213880201U (zh) 一种真无线骨传导蓝牙耳机
CN118679753A (zh) 一种耳机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113099339A (zh) 耳廓夹持结构、骨传导听音装置和听音方法
CN219145561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19068335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20586444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及耳机套装
CN218387837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
CN220586443U (zh) 一种骨传导耳机及耳机套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