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4352U - 折叠支架 - Google Patents

折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4352U
CN216414352U CN202122909079.8U CN202122909079U CN216414352U CN 216414352 U CN216414352 U CN 216414352U CN 202122909079 U CN202122909079 U CN 202122909079U CN 216414352 U CN216414352 U CN 216414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haft hole
supporting
support plat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090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明清
赖旺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29090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4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4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4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支架,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铰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使用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张开呈一定角度而用于支撑,不使用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可叠合在一起而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隐藏于其内。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不仅方便调整支撑角度,而且可完全叠合,叠合后体积小巧轻薄,非常利于收纳和携带,其不仅可以用作单独的手机支架,而且可以附接(如粘贴)到手机、手机壳的背面使用,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其具有功能实用、易于折叠收纳、便于携带的特点。

Description

折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支架。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手机广泛应用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但长时间手持手机看电视、学习会造成手臂僵持酸疼、用眼疲劳、视力下降等危害,而手机支架的出现有效解决手持手机带来的诸多弊端。目前,一般手机支架分为两类,一类是成型在手机套上,另一类是具有支撑部的单独形式的手机支架。随着智能手机型号的快速更新换代,成型在手机套上的这类手机支架不具有普适性,不同型号款式的手机需要匹配对应的手机支架才行,造成此类手机支架逐渐退出市场。而具有支撑部的手机支架因其具有多角度调整功能及适用于不同型号款式的手机支撑特点,占据手机支架的绝大部分市场。目前手机支架通常因其具有相对固定的结构,且结构较为复杂,造成整体占用体积较大,制造成本及包装运输较高。另外,因此类手机支架的相对固定的结构,虽具有一定的折叠结构,但是仍难以实现完全的收纳,造成携带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易于收纳和携带的折叠支架。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与所述第一支撑板转动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张开呈一定角度而用于支撑,不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可叠合在一起而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隐藏于其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非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非端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侧设有第一容置槽,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设有第二容置槽,当所述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叠合时,所述第一容置槽与第二容置槽对合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收合于所述容置腔中。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侧设有第一连接座,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第一轴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端部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通过设于所述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内的第一转轴形成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侧设有第二连接座,在所述第二连接座上设有第三轴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端部上设有第四轴孔,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接座通过设于所述第三轴孔和第四轴孔内的第二转轴形成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与设有第二轴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五轴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与设有第四轴孔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六轴孔,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设于第五轴孔和第六轴孔内的第三转轴形成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端部设有第七轴孔,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端部设有第八轴孔,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通过设于第七轴孔和第八轴孔内的第四转轴形成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二支撑板的端部上设有凸出的转动部,在所述转动部上设有所述第八轴孔;在所述第一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转动部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七轴孔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贡献在于,其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设有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其之间通过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进行支撑连接,使用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张开而起到支撑作用,不用时,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完全叠合在一起而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隐藏起来。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不仅方便调整支撑角度,而且可完全叠合,叠合后体积小巧轻薄,非常利于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不仅可以用作单独的手机支架,而且可以附接(如粘贴)到手机、手机壳的背面使用,其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并且可随手机而随身携带,其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实用、易于折叠收纳、便于携带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宜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叠合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40。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转动连接。
使用时,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可张开呈一定角度,从而可使得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中的之一可放置于平面上,另一者则可用于支撑物件,如手机、平板等。由于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的背后可通过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进行支撑,因而其支撑力度大,具有很好的支撑稳定性。由于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之间均为转动连接,因而可方便调节相互之间的角度,进而利于调节支撑角度。
不需使用时,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可叠合在一起而将所述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40隐藏于其内,从而方便收纳和携带。
所述第一支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连接的位置,可以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端部,也可以位于非端部,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非端部转动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内侧设有第一连接座11,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上设有第一轴孔12,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端部设有第二轴孔31,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一支撑杆30通过设于第一轴孔12、第二轴孔31内的第一转轴51而形成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30可绕所述第一转轴51进行转动。所述第一连接座11的形状不限,本实施例中,其突出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内侧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一转轴51与所述第一轴孔12、第二轴孔31之间的配合,可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30能够绕第一转轴51转动,但其配合略紧,以使得第一支撑杆30不会太过自由的绕第一转轴51转动,但当用户需要调节支撑角度时,又能够通过外力而调节第一支撑杆30的角度。这样,可避免支撑使用过程中支撑角度变化,进而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还可在所述第一轴孔12、第二轴孔31、第一转轴51之间设置橡胶圈,以增加其之间的摩擦力而利于提高支撑稳定性。
所述第二支撑杆4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连接的位置,可以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也可以位于非端部,其具体可根据需要而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杆4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非端部转动连接。具体的,如图4所示,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内侧设有第二连接座21,所述第二连接座21上设有第三轴孔22,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端部设有第四轴孔41,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一支撑杆30通过设于第三轴孔22、第四轴孔41内的第二转轴52而形成转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40可绕所述第二转轴52进行转动。所述第二连接座21的形状不限,本实施例中,其突出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内侧表面,并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中部位置。所述第二转轴52与所述第三轴孔22、第四轴孔41之间的配合,可使得所述第二支撑杆40能够绕第二转轴52转动,但其配合略紧,以使得第二支撑杆40不会太过自由的绕第二转轴52转动,但当用户需要调节支撑角度时,又能够通过外力而调节第二支撑杆40的角度。这样,可避免支撑使用过程中支撑角度变化,进而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还可在所述第三轴孔22、第四轴孔41、第二转轴52之间设置橡胶圈,以增加其之间的摩擦力而利于提高支撑稳定性。
如图4所示,为使第一支撑杆30与第二支撑杆40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与设有第二轴孔3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五轴孔32,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与设有第四轴孔4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六轴孔42。所述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40通过设于第五轴孔32、第六轴孔42内的第三转轴53而形成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轴孔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端部,所述第六轴孔42位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端部。所述第三转轴53与所述第五轴孔32、第六轴孔42之间的配合,可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能够绕第三转轴53转动,但其配合略紧,以使得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不会太过自由的绕第三转轴53转动,但当用户需要调节支撑角度时,又能够通过外力而调节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之间的角度。这样,可避免支撑使用过程中支撑角度变化,进而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还可在所述第五轴孔32、第六轴孔42、第三转轴53之间设置橡胶圈,以增加其之间的摩擦力而利于提高支撑稳定性。
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转动连接的部位,以不影响两者叠合为宜。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转动连接在一起。具体的,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端部设有第七轴孔13,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设有第八轴孔23,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通过设于第七轴孔13、第八轴孔23内的第四转轴54而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轴54与所述第七轴孔13、第八轴孔23之间的配合,可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能够绕第四转轴54转动,但其配合略紧,以使得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不会太过自由的绕第四转轴54转动,但当用户需要调节支撑角度时,又能够通过外力而调节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之间的角度。这样,可避免支撑使用过程中支撑角度变化,进而提供稳定的支撑。
进一步的,还可在所述第七轴孔13、第八轴孔23、第四转轴54之间设置橡胶圈,以增加其之间的摩擦力而利于提高支撑稳定性。
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转轴51、第二转轴52、第三转轴53、第四转轴54均平行设置,从而使得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之间构建出一四边形结构而可进行变形,从而利于打开和收合。
进一步地,如图3、图4所示,为不干涉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之间的转动,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上设有凸出的转动部24,在所述转动部24上设有所述第八轴孔23,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端部上设有与所述转动部24位置相对的第一凹槽14,在所述第一凹槽14的侧壁上设有所述第七轴孔13。当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转动连接时,所述转动部24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4内,第一凹槽14可为所述第一转动部24的活动提供空间,从而不干涉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的转动。所述转动部24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其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
进一步的,如图3、图4所示,为使得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叠合在一起时更美观,更具整体性,可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内侧设置第一容置槽15,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内侧设置第二容置槽25。如图1、图2所示,当所述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叠合时,所述第一容置槽15和第二容置槽25相对,其对合形成容置腔,从而可为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提供收纳空间。当所述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叠合在一起时,所述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收合于所述容纳腔内,从而被隐藏在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之间。所述第一容置槽15、第二容置槽25的形状、大小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能容置所述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即可。
所述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可形状大小一致,也可不一致。所述第一支撑杆30、第二支撑杆40的长度可根据需要而设置,其长度应短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中较短者的长度。
如图5所示,所述折叠支架可通过粘胶等附接件附着于手机背面、手机壳背面使用。不需使用时,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叠合在一起,其整体体积较小,并且轻薄,因而不影响手机的正常使用。当需要将手机支撑使用时,打开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使第一支撑板10平放在水平面上,然后调节第二支撑板20与第一支撑板10之间的角度,便可以合适的支撑角度将手机倾斜放置在使用平面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其结构紧凑,收合起来体积小巧轻薄,特别利于收纳和携带。本实用新型的折叠支架,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Claims (10)

1.一种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支撑板(10)、第二支撑板(20)、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40),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0)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板(2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转动连接;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可张开呈一定角度而用于支撑,不使用时,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可叠合在一起而将所述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40)隐藏于其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0)与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非端部转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40)与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非端部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内侧设有第一容置槽(15),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内侧设有第二容置槽(25),当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与第二支撑板(20)叠合时,所述第一容置槽(15)与第二容置槽(25)对合成容置腔,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可收合于所述容置腔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内侧设有第一连接座(11),在所述第一连接座(11)上设有第一轴孔(12),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端部上设有第二轴孔(31),所述第一支撑杆(30)与所述第一连接座(11)通过设于所述第一轴孔(12)和第二轴孔(31)内的第一转轴(51)形成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内侧设有第二连接座(21),在所述第二连接座(21)上设有第三轴孔(22),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端部上设有第四轴孔(41),所述第二支撑杆(40)与所述第二连接座(21)通过设于所述第三轴孔(22)和第四轴孔(41)内的第二转轴(52)形成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杆(30)的与设有第二轴孔(3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五轴孔(32),在所述第二支撑杆(40)的与设有第四轴孔(41)相对的另一端设有第六轴孔(42),所述第一支撑杆(30)和第二支撑杆(40)通过设于第五轴孔(32)和第六轴孔(42)内的第三转轴(53)形成转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的端部设有第七轴孔(13),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设有第八轴孔(23),所述第一支撑板(10)和第二支撑板(20)通过设于第七轴孔(13)和第八轴孔(23)内的第四转轴(54)形成转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撑板(20)的端部上设有凸出的转动部(24),在所述转动部(24)上设有所述第八轴孔(23);在所述第一支撑板(10)上设有与所述转动部(24)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凹槽(14),所述第七轴孔(13)形成于所述第一凹槽(14)的侧壁上。
CN202122909079.8U 2021-11-19 2021-11-19 折叠支架 Active CN216414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079.8U CN216414352U (zh) 2021-11-19 2021-11-19 折叠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09079.8U CN216414352U (zh) 2021-11-19 2021-11-19 折叠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4352U true CN216414352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303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09079.8U Active CN216414352U (zh) 2021-11-19 2021-11-19 折叠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43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328A (zh) * 2022-06-30 2022-07-29 深圳市魔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支架以及保护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328A (zh) * 2022-06-30 2022-07-29 深圳市魔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支架以及保护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414352U (zh) 折叠支架
CN102131022B (zh) 双镜头文件拍摄仪
CN201831316U (zh) 便携式梳妆台
CN215897793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及其套式推拉开合支架
CN213879912U (zh) 一种折叠手机支架
CN215897787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及其槽式推拉开合支架
CN215897786U (zh) 一种手机保护壳及其旋转开合支架
CN209839595U (zh) 一种可折叠的手机云台三脚架
CN210245050U (zh) 带乐谱架的吉他包
CN220798324U (zh) 一种多用途折叠型手机支架
CN220570560U (zh) 手机壳用支架
CN107295132B (zh) 一种新型夹持式手机支架
CN108124035B (zh) 组合式手机支架
CN220043473U (zh) 一种新型磁吸式手机支架
CN214480753U (zh) 一种手机支架
CN216907375U (zh) 一种隐藏式抱枕支架
CN216784160U (zh) 一种中医理疗拔罐器存放架
CN220108043U (zh) 一种手机磁吸支架
CN219592443U (zh) 手机支架
CN210536701U (zh) 一种可折叠的手机支架
CN218824971U (zh) 便携式放大镜
CN218355529U (zh) 一种底座支架折叠结构及具有其的折叠镜
CN216356825U (zh) 一种能实现稳固自锁限位的手机支架
CN217743514U (zh) 一种折叠桌腿总成以及包含其的露营桌和置物架
CN213637864U (zh) 一种多功能桌面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