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12309U -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12309U
CN216412309U CN202122022887.2U CN202122022887U CN216412309U CN 216412309 U CN216412309 U CN 216412309U CN 202122022887 U CN202122022887 U CN 202122022887U CN 216412309 U CN216412309 U CN 2164123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apacitor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2288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恭良
蔡金
姜文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Juga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Juga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Juga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Jugan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2288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123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123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123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包括安装底座、报警器壳体及声光PCB板、充电电池;声光PCB板上设有主控模块、蜂鸣器模块、LED指示模块、通讯模块;通过主控模块实现对蜂鸣器模块、LED指示模块的工作,从而控制蜂鸣器、LED指示灯预警;所述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控制终端通信连接,实现远程通信;同时通过在报警器壳体上设置透明罩,使得LED指示灯的显示可见。本实用新型可同时通过蜂鸣器和LED指示灯实现声音和指示预警,还可实现远程通信,实现远程报警的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器,尤其涉及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家庭用火、用电量的增加,家庭火灾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出现扑救不及时、灭火器缺乏等不利因素最终导致重大生命财产损失。而通过安装火灾报警器,可及时发现火灾警情,有利于采取及时、必要的措施,避免重大生命财产的损失,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火灾报警器的种类繁多,但是火灾报警器一般只是通过LED指示预警,其预警方式单一,无法及时通知现场人员;同时,也无法接入网络以通知相关的救助部门,导致消防人员无法及时救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能够解决现有报警器无法及时通知现场人员及远程通知救助部门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包括安装底座、报警器壳体以及安装于报警器壳体内的声光PCB板、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声光PCB板电性连接,用于为声光PCB板提供电源;所述声光PCB板上设有主控模块、蜂鸣器模块、LED指示模块、通讯模块;所述蜂鸣器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对应控制命令并控制对应蜂鸣器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所述蜂鸣器发出声音;所述LED指示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对应控制命令并控制对应LED灯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LED灯指示对应颜色;所述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控制终端通信连接,用于与远程控制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报警器壳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底座上的下壳体和与所述下壳体匹配设置的上壳体,并且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声光PCB板、充电电池均设于容纳腔内;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透明罩,以使得LED指示灯通过所述透明罩可见。
进一步地,所述声光PCB板上还设有升压电路控制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第一输出端与蜂鸣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第二输出端与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LED指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驱动蜂鸣器模块、LED指示模块,进而控制对应的蜂鸣器发出声音以及控制LED灯指示对应颜色。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包括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包括单片机M1、电阻R46、电容C24、电容C30、电容C29、电容C32、二极管D13和插接头H5;其中,单片机M1的端口28通过电容C30与插接头H5电性连接;所述插接头H5与天线电性连接;电容C2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容C30与单片机M1的端口28之间;二极管D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容C30与插接头H5之间;电容C3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插接头H5与电容C30之间;
单片机M1的端口27、端口29、端口32接地,端口12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M1的端口10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
进一步地,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和串口接口模块;其中,单片机M1的端口8通过电阻R46与所述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复位信号以使得所述MCU模块复位;电阻R2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46与单片机M1的端口8之间;
单片机M1的端口31与所述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下载程序文件或数据;
单片机M1的端口5、端口6与所述串口接口模块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串口接口模块与外部的串口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进一步地,所述串口接口模块包括插接头JP1、二极管D17和二极管D18;其中,插接头JP1的端口1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端口2接地,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5电性连接,端口4与单片机M1的端口6电性连接;二极管D1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1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1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1的端口4电性连接;
所述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包括插接头JP2、二极管D14、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6;插接头JP2的端口1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端口2接地,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31电性连接,端口4通过电阻R46与单片机M1的端口8电性连接;二极管D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1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4电性连接;二极管D1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1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47、电阻R48、MOS管Q13、电阻R23、电阻R20、MOS管Q5、电容C10、电容C7、电感L2、芯片U3、二极管D9、电阻R13、电阻R7、电容C21和电容C14;
其中,电阻R47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1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3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源极接地,源极还通过电阻R48接入电阻R47与MOS管Q13的栅极之间,漏极通过电阻R23接入MOS管Q5的栅极;MOS管Q5的漏极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
芯片U3的端口4、端口5与MOS管Q5的源极电性连接,端口6悬空,端口2接地,端口1通过电感L2与MOS管Q5的源极电性连接;电容C10、电容C7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电感L2与MOS管Q5的源极之间;
芯片U3的端口1还通过二极管D9与蜂鸣器模块电性连接;
电阻R13的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地;二极管D9的负极还通过电容C21和电容C14接地;
芯片U3的端口3还接入电阻R13与电阻R7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蜂鸣器模块包括电阻R39、电阻R40、MOS管Q10、二极管D11和可调电感L1;
其中,电阻R39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电性连接;
电阻R4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10的漏极接地、栅极通过二极管D11与电感L1的端口1电性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感L1的端口2电性连接;电感L3的端口3与蜂鸣器BUZZER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1与蜂鸣器BUZZER1的端口2电性连接;
电感L1的端口1还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单片机M1向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t_EN,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三极管Q5导通并向蜂鸣器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t;同时,通过单片机M1的端口15控制向蜂鸣器模块输入SPKR信号,以控制蜂鸣器BUZZER1发出声音。
进一步地,所述LED指示模块包括第一LED指示模块和第二LED指示模块;其中,第一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MCU模块电性连接;第二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MCU模块电性连接;所述MCU模块通过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控制第一LED指示模块与第二LED指示模块的工作;
所述第一LED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37、电阻R45、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27、电阻R8、电阻R6和电阻R32;其中,电阻R37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2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栅极电性连接;电阻R4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栅极与电阻R37之间;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源极均接地;MOS管Q7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3、电阻R27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3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1、电阻R8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2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2、电阻R6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9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4、电阻R32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LED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44、MOS管Q12、二极管D6、电阻R42、电阻R43、MOS管Q11、二极管D5和电阻R41;其中,电阻R44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2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2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6、电阻R42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阻R43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1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1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5、电阻R41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声光PCB板上还设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外部电源转换模块、系统电源模块、MCU供电电源模块和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外部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第一内部电源;所述系统电源模块,用于将第一内部电源转换为系统供电电源;所述MCU供电电源模块,用于将系统供电电源转换为MCU供电电源;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模块与系统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系统电源模块的启动与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外部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端口PWR1、熔断器FU1、电阻RV、电阻RNTC1、电阻R1、电容CX1、电容CY1、电容CY2、变压器LCM1、芯片U1、电容EC1、电容C33、电容C1、二极管D7、避雷器F1、电阻R3、电阻R2、MOS管Q1和电阻R4;其中,电源输入端口PWR1接入外部电源;其中,电源输入端口PWR1的端口1通过熔断器FU1、电阻RNTC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容CY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容CY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阻RV1的一端接入熔断器FU1与电阻RNTC1之间、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接入电阻RNTC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之间、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容CX1的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芯片U1的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2电性连接,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3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F1输出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4接地;电阻EC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电容C33、电容C1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F1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MOS管Q的漏极接地、栅极接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源极通过电阻R2与电阻F1电性连接;
所述系统电源模块包括电容C15、电容C2、热电传感器B1、电容C13、电阻R5、电阻R9、电阻R24、电阻R12、电容C3、芯片U4、电阻R31、电阻R30、电容C23、电阻R35、电阻R3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MOS管Q8、电容C11、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4、MOS管4、电阻R15、电阻R19、电容C20和电容C19;其中,芯片U4的端口1通过电容C3接地,端口1还通过电阻R12、电阻R24接地,端口14通过电阻R24接地,端口4通过热电传感器B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15、端口16、端口17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8的漏极输出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电容C15、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热电传感器B1的端口2电性连接;电容C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热电传感器B1的端口1电性连接;芯片U4的端口18通过电阻R16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端口18还与单片机M1的18电性连接,端口19、端口29、端口21接地,端口11接地,端口10通过电阻R31接地,端口13通过电容C23接地,端口13通过电阻R30、电阻R35接地,端口12通过电阻R38接地,端口5、端口6接入电池BATT;芯片U4的端口7通过电阻R26接入V5_IN,端口2与单片机M1的端口17电性连接,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端口9通过电阻R34接入V5_IN,端口8通过电阻R29接入V5_IN;芯片U4的端口4接入V5_IN;芯片U4的端口2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7电性连接,端口3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端口18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8电性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芯片U4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U4的端口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芯片U4的端口15、端口16、端口17与MOS管Q8的源极之间;MOS管Q8的源极还接入VSYS_S,栅极接入电容C11与电阻R15之间;电阻R15的一端通过电阻R10与MOS管Q4的漏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电容C11的一端与MOS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电阻R18的一端与电阻R17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MOS管Q4的栅极;MOS管Q4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电容C4接地;电阻R19的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10与电阻R15之间;电容C10、电容C19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MOS管Q8的漏极电性连接;
所述系统电源模块还包括芯片U2、电阻R11、电容C6、电容C12和电容C5;其中,芯片U2的端口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2接地,端口3通过电阻R1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4通过电容C12接地,端口5输出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容C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1电性连接;电容C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5电性连接;
所述MCU供电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6、电阻R36、电容C26、电容EC23、电容C27和电容C28;芯片U6的端口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端口2接地,端口3通过电阻R36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端口4通过电容C26接地,端口5输出MCU供电电源VCC_MCU;电容EC3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芯片U6的端口5电性连接;电容C27、电容C28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芯片U6的端口5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开关SW1、二极管D12、电容C31、MOS管Q6和电阻R14;其中,开关SW1的端口1悬空,端口3、端口4、端口5均接地,端口2与MOS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6的漏极输出PBTN_CTL;MOS管Q6的源极接地;电容C3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6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14接入VSYS_S;二极管D1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开关SW1的端口2电性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报警器内设置通讯模块以实现报警器的远程通信,及时获取火灾所在地,同时在现场通过蜂鸣器以及指示灯两种方式来实现预警,可及时提醒现场所在的人员,以便及时撤离,保证人员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MCU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4为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5为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6为串口接口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7为蜂鸣器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8为第一LED指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9为第二LED指示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0为外部电源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1为系统电源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2为MCU供电电源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3为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中:1、安装底座;2、下壳体;3、上壳体;4、声光PCB板;5、蜂鸣器;6、导光柱;7、充电电池;8、透明罩;9、电池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如图1-13所示,包括安装底座1、报警器壳体、声光PCB板4、充电电池7。
其中,报警器壳体固定安装于安装底座1上。在使用时,可通过安装底座1将报警器固定于墙体或其他设备上。
优选地,报警器壳体包括上壳体3和下壳体2,并且上壳体3与下壳体2形成容纳腔。声光PCB板4、充电电池7均设于容纳腔内。
更为具体地,声光PCB板4上设有主控模块、LED指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和通讯模块。其中,LED指示模块、蜂鸣器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分别用于接收主控模块下发的控制命令控制对应的LED指示灯、蜂鸣器5的工作状态。也即,本实施例的报警器通过设置蜂鸣器5发出声音和LED指示灯指示对应颜色来实现报警提醒,以便提醒用户当前有火灾。
主控模块还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通信连接,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终端数据交互。具体地,当有火灾时,主控模块不仅控制蜂鸣器5与LED指示灯的工作,同时还通过通讯模块向远程终端发送通知,以及时提醒相关人员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主控模块还可通过通讯模块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控制信号,控制蜂鸣器5发出声音,比如向现场的喊话,通知现场人员及时撤离,以免造成人员伤员。
更为具体地,下壳体2固定安装于安装底座1上,上壳体3的顶部设有透明罩8,通过透明罩8可使得声光PCB板4上设置的LED指示灯显示对应颜色可见,以便提醒现场的人员。
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LED指示灯可设置多个,通过导光柱6的形式设于声光PCB板4上。同样地,蜂鸣器5也设于声光PCB板4上。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声光PCB板4通过安装架固定于下壳体2的底面上,并且声光PCB板4与下壳体2的底面之间设有电池安装槽。充电电池7安装于电池安装槽内。
更为优选地,声光PCB板4与充电电池7电性连接。通过充电电池7为声光PCB板4提供工作电源,以保证声光PCB板4的正常工作。
更为具体地,下壳体2的底面上还设有电池盖9,通过电池盖9将充电电池7覆盖于报警器壳体内。
具体地,报警器壳体通过M3X40盘头自攻螺丝固定于安装底座1上。电池盖9通过M3X6沉头自攻螺丝与下壳体2的侧壁固定。同样地,蜂鸣器5通过M3X10盘头自攻螺丝固定于声光PCB板4上。
更为具体地,本实施例提供的报警器壳体为大红色,透明罩8为透明PC罩。报警器壳体以及安装底座1均采用ABS制作。
声光PCB板4上还设有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其中,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源管理模块均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用于与主控模块的配合下实现对蜂鸣器模块和LED指示模块的工作。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实现对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的供电电源的转换与管理等。
优选地,主控模块为整个报警器的工作中心,用于数据的接收以及发送,对其他各个模块起到协同控制的作用。具体地,如图3所示,主控模块包括MCU模块。其中,MCU模块包括单片机M1、电阻R46、电容C24、电容C30、电容C29、电容C32、二极管D13和插接头H5。
单片机M1的端口28通过电容C30与插接头H5电性连接。其中,插接头H5与天线电性连接。单片机M1通过插接头H5与天线通信连接,用于向远程终端发送数据信号和/或接收远程终端发送的数据信号等。
电容C2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容C30与单片机M1的端口28之间。二极管D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容C30与插接头H5之间。电容C3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插接头H5与电容C30之间。
单片机M1的端口27、端口29、端口32接地,端口12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M1的端口10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
本实施例中的单片机M1的型号为ZJM850。
优选地,主控模块还包括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和串口接口模块。其中,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与MCU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向MCU模块发送复位信号、程序文件等。
串口接口模块与MCU模块电性连接,用于实现MCU模块与串口设备的通信。比如,MCU模块通过串口接口模块连接各种检测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以用于检测设备所在现场是否有火灾。
如图5所示,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包括插接头JP2、二极管D14、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6。插接头JP2的端口1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端口2接地,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31电性连接,端口4通过电阻R46与单片机M1的端口8电性连接。二极管D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1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4电性连接。二极管D1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1电性连接。
如图6所示,串口接口模块包括插接头JP1、二极管D17和二极管D18。其中,插接头JP1的端口1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端口2接地,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5电性连接,端口4与单片机M1的端口6电性连接。二极管D1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1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1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1的端口4电性连接。
如图4所示,升压电路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47、电阻R48、MOS管Q13、电阻R23、电阻R20、MOS管Q5、电容C10、电容C7、电感L2、芯片U3、二极管D9、电阻R13、电阻R7、电容C21和电容C14;
其中,电阻R47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1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3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源极接地,源极还通过电阻R48接入电阻R47与MOS管Q13的栅极之间,漏极通过电阻R23接入MOS管Q5的栅极;MOS管Q5的漏极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
芯片U3的端口4、端口5与MOS管Q5的源极电性连接,端口6悬空,端口2接地,端口1通过电感L2与MOS管Q5的源极电性连接;电容C10、电容C7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电感L2与MOS管Q5的源极之间;
芯片U3的端口1还通过二极管D9与蜂鸣器模块电性连接;
电阻R13的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地;二极管D9的负极还通过电容C21和电容C14接地;
芯片U3的端口3还接入电阻R13与电阻R7之间。
其中,芯片U3的型号为MT3608,二极管D9的型号为SS14,MOS管Q5的型号为AO3401,MOS管Q13的型号为BSS123。
如图7所示,蜂鸣器模块包括电阻R39、电阻R40、MOS管Q10、二极管D11和可调电感L1。
其中,电阻R39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电性连接。
电阻R4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10的漏极接地、栅极通过二极管D11与电感L1的端口1电性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感L1的端口2电性连接;电感L3的端口3与蜂鸣器BUZZER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1与蜂鸣器BUZZER1的端口2电性连接。
电感L1的端口1还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单片机M1向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t_EN,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三极管Q5导通并向蜂鸣器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t;同时,通过单片机M1的端口15控制向蜂鸣器模块输入SPKR信号,以控制蜂鸣器BUZZER1发出声音。
其中,MOS管Q10的型号为BSS1243,二极管D11的型号为1N4148W。
优选地,电源指示模块包括第一LED指示模块和、第二LED指示模块。其中,第一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MCU模块电性连接。MCU模块通过升压电路控制模块控制第一LED指示模块的工作。
具体地,如图8所示,第一LED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37、电阻R45、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27、电阻R8、电阻R6和电阻R32。
其中,电阻R37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2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栅极电性连接。
电阻R4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栅极与电阻R37之间。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源极均接地。
MOS管Q7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3、电阻R27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
MOS管Q3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1、电阻R8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
MOS管Q2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2、电阻R6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
MOS管Q9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4、电阻R32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
当需要控制第一LED指示模块显示时,首先通过单片机M1向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st_EN,进而使得升压电路控制模块向第一LED指示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st,以启动第一LED指示模块,同时单片机M1通过端口16向第一LED指示模块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发光二极管D3、发光二极管D1、发光二极管D2、发光二极管D4显示红色。
其中,MOS管Q2、MOS管Q3、MOS管Q7、MOS管Q9的型号均为BSS123。
同理,第二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MCU模块电性连接。MCU模块通过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控制第二LED指示模块的工作。
如图9所示,第二LED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44、MOS管Q12、二极管D6、电阻R42、电阻R43、MOS管Q11、二极管D5和电阻R41。
其中,电阻R44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2的栅极电性连接。
MOS管Q12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 6、电阻R42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用于接入Vboost。
电阻R43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1的栅极电性连接。
MOS管Q11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5、电阻R41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通过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输出的Vboost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2控制第二LED指示模块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对应颜色。
其中,MOS管Q12、MOS管Q11的型号均为BSS123。
优选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外部电源转换模块、系统电源模块、MCU供电电源模块和电源控制开关模块。其中,外部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系统内部电源。系统电源模块,用于将系统内部电源转换为系统供电电源。MCU供电电源模块,用于将系统供电电源转换为MCU供电电源。电源控制开关模块与系统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系统电源模块的启动与关闭。
更为具体地,如图10所示,外部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端口PWR1、熔断器FU1、电阻RV、电阻RNTC1、电阻R1、电容CX1、电容CY1、电容CY2、变压器LCM1、芯片U1、电容EC1、电容C33、电容C1、二极管D7、避雷器F1、电阻R3、电阻R2、MOS管Q1和电阻R4。
其中,电源输入端口PWR1接入外部电源。
电源输入端口PWR1的端口1通过熔断器FU1、电阻RNTC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容CY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容CY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
电阻RV1的一端接入熔断器FU1与电阻RNTC1之间、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接入电阻RNTC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之间、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容CX1的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
芯片U1的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2电性连接,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3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F1输出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4接地。电阻EC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
电容C33、电容C1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F1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
MOS管Q的漏极接地、栅极接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源极通过电阻R2与电阻F1电性连接。
当外部电源存在时,外部电源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系统内部电源,同时为充电电池7充电。当外部电源不存在时,外部电源模块,用于控制充电电池7的放电并将其转换为系统内部电源。通过两种供电方式,可保证当出现火灾时断电后报警器仍可通过充电电池7进行供电。
其中,芯片U1的型号为HQ05P10LRN,二极管D7的型号为SMBJ54,MOS管Q1的型号为AO3401。
如图11所示,系统电源模块包括电容C15、电容C2、热电传感器B1、电容C13、电阻R5、电阻R9、电阻R24、电阻R12、电容C3、芯片U4、电阻R31、电阻R30、电容C23、电阻R35、电阻R3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MOS管Q8、电容C11、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4、MOS管4、电阻R15、电阻R19、电容C20和电容C19。
其中,芯片U4的端口1通过电容C3接地,端口1还通过电阻R12、电阻R24接地,端口14通过电阻R24接地,端口4通过热电传感器B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15、端口16、端口17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8的漏极输出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
电容C15、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热电传感器B1的端口2电性连接。电容C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热电传感器B1的端口1电性连接。
芯片U4的端口18通过电阻R16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端口18还与单片机M1的18电性连接,端口19、端口29、端口21接地,端口11接地,端口10通过电阻R31接地,端口13通过电容C23接地,端口13通过电阻R30、电阻R35接地,端口12通过电阻R38接地,端口5、端口6接入电池BATT;芯片U4的端口7通过电阻R26接入V5_IN,端口2与单片机M1的端口17电性连接,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端口9通过电阻R34接入V5_IN,端口8通过电阻R29接入V5_IN。芯片U4的端口4接入V5_IN;
芯片U4的端口2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7电性连接,端口3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端口18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8电性连接。
电阻R5的一端与芯片U4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U4的端口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芯片U4的端口15、端口16、端口17与MOS管Q8的源极之间。
MOS管Q8的源极还接入VSYS_S,栅极接入电容C11与电阻R15之间。
电阻R15的一端通过电阻R10与MOS管Q4的漏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
电容C11的一端与MOS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
电阻R17的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源开关控制模块。
电阻R18的一端与电阻R17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MOS管Q4的栅极。MOS管Q4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电容C4接地。
电阻R19的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10与电阻R15之间。
电容C10、电容C19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MOS管Q8的漏极电性连接。
系统电源模块还包括还包括芯片U2、电阻R11、电容C6、电容C12和电容C5。其中,芯片U2的端口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2接地,端口3通过电阻R1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4通过电容C12接地,端口5输出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
电容C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1电性连接。
电容C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5电性连接。
其中,芯片U4的型号为BQ24070RHLRG4,MOS管Q8的型号为AO3401,MOS管Q4的型号为BSS123,芯片U2的型号为AME8801AEEVZ,芯片U5的型号为AAT4208。
如图12所示,MCU供电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6、电阻R36、电容C26、电容EC23、电容C27和电容C28。
其中,芯片U6的端口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端口2接地,端口3通过电阻R36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端口4通过电容C26接地,端口5输出MCU供电电源VCC_MCU。
电容EC3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芯片U6的端口5电性连接。
电容C27、电容C28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芯片U6的端口5电性连接。
其中,芯片U6的型号为AME8801AEEVZ。
如图13所示,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开关SW1、二极管D12、电容C31、MOS管Q6和电阻R14。其中,开关SW1的端口1悬空,端口3、端口4、端口5均接地,端口2与MOS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6的漏极输出PBTN_CTL,用于向系统电源模块发送控制信号,以控制系统电源模块的开启与关闭,从而实现对整个报警器的系统电源的开启与关断的控制。
电容C3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
MOS管Q6的源极接地,栅极还通过电阻R14接入VSYS_S。二极管D1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开关SW1的端口2电性连接。
其中,MOS管Q6的型号为BSS123。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底座、报警器壳体以及安装于报警器壳体内的声光PCB板、充电电池;所述充电电池与声光PCB板电性连接,用于为声光PCB板提供电源;所述声光PCB板上设有主控模块、蜂鸣器模块、LED指示模块、通讯模块;所述蜂鸣器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对应控制命令并控制对应蜂鸣器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所述蜂鸣器发出声音;所述LED指示模块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主控模块发送的对应控制命令并控制对应LED灯的工作状态,从而使得LED灯指示对应颜色;所述主控模块通过通讯模块与远程控制终端通信连接,用于与远程控制终端进行数据交互;
所述报警器壳体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底座上的下壳体和与所述下壳体匹配设置的上壳体,并且所述下壳体与上壳体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声光PCB板、充电电池均设于容纳腔内;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设有透明罩,以使得LED指示灯通过所述透明罩可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PCB板上还设有升压电路控制模块,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主控模块电性连接、第一输出端与蜂鸣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第二输出端与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LED指示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主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主控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驱动蜂鸣器模块、LED指示模块,进而控制对应的蜂鸣器发出声音以及控制LED灯指示对应颜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MCU模块;所述MCU模块包括单片机M1、电阻R46、电容C24、电容C30、电容C29、电容C32、二极管D13和插接头H5;其中,单片机M1的端口28通过电容C30与插接头H5电性连接;所述插接头H5与天线电性连接;电容C29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容C30与单片机M1的端口28之间;二极管D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容C30与插接头H5之间;电容C3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插接头H5与电容C30之间;
单片机M1的端口27、端口29、端口32接地,端口12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单片机M1的端口10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还包括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和串口接口模块;其中,单片机M1的端口8通过电阻R46与所述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接收复位信号以使得所述MCU模块复位;电阻R2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电阻R46与单片机M1的端口8之间;
单片机M1的端口31与所述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用于下载程序文件或数据;
单片机M1的端口5、端口6与所述串口接口模块电性连接,用于通过所述串口接口模块与外部的串口设备进行数据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串口接口模块包括插接头JP1、二极管D17和二极管D18;其中,插接头JP1的端口1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端口2接地,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5电性连接,端口4与单片机M1的端口6电性连接;二极管D1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1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18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1的端口4电性连接;
所述下载及复位接口模块包括插接头JP2、二极管D14、二极管D15和二极管D16;插接头JP2的端口1接入MCU供电电源VCC_MCU,端口2接地,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31电性连接,端口4通过电阻R46与单片机M1的端口8电性连接;二极管D14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1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4电性连接;二极管D1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插接头JP2的端口1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包括电阻R47、电阻R48、MOS管Q13、电阻R23、电阻R20、MOS管Q5、电容C10、电容C7、电感L2、芯片U3、二极管D9、电阻R13、电阻R7、电容C21和电容C14;
其中,电阻R47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1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3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3的源极接地,源极还通过电阻R48接入电阻R47与MOS管Q13的栅极之间,漏极通过电阻R23接入MOS管Q5的栅极;MOS管Q5的漏极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
芯片U3的端口4、端口5与MOS管Q5的源极电性连接,端口6悬空,端口2接地,端口1通过电感L2与MOS管Q5的源极电性连接;电容C10、电容C7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电感L2与MOS管Q5的源极之间;
芯片U3的端口1还通过二极管D9与蜂鸣器模块电性连接;
电阻R13的一端与二极管D9的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7接地;二极管D9的负极还通过电容C21和电容C14接地;
芯片U3的端口3还接入电阻R13与电阻R7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蜂鸣器模块包括电阻R39、电阻R40、MOS管Q10、二极管D11和可调电感L1;
其中,电阻R39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电性连接;
电阻R40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10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10的漏极接地、栅极通过二极管D11与电感L1的端口1电性连接;二极管D11的正极与电感L1的端口2电性连接;电感L3的端口3与蜂鸣器BUZZER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1与蜂鸣器BUZZER1的端口2电性连接;
电感L1的端口1还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
通过单片机M1向升压电路控制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t_EN,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三极管Q5导通并向蜂鸣器模块输入高电平Vboot;同时,通过单片机M1的端口15控制向蜂鸣器模块输入SPKR信号,以控制蜂鸣器BUZZER1发出声音。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ED指示模块包括第一LED指示模块和第二LED指示模块;其中,第一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MCU模块电性连接;第二LED指示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第二输入端与所述MCU模块电性连接;所述MCU模块通过所述升压电路控制模块控制第一LED指示模块与第二LED指示模块的工作;
所述第一LED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37、电阻R45、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27、电阻R8、电阻R6和电阻R32;其中,电阻R37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26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栅极电性连接;电阻R4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入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栅极与电阻R37之间;MOS管Q7、MOS管Q3、MOS管Q2、MOS管Q9的源极均接地;MOS管Q7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3、电阻R27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3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1、电阻R8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2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2、电阻R6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MOS管Q9的漏极通过二极管D4、电阻R32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LED指示模块包括电阻R44、MOS管Q12、二极管D6、电阻R42、电阻R43、MOS管Q11、二极管D5和电阻R41;其中,电阻R44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2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2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2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6、电阻R42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电阻R43的一端与单片机M1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11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11的源极接地,漏极通过二极管D5、电阻R41与升压电路控制模块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声光PCB板上还设有电源管理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包括外部电源转换模块、系统电源模块、MCU供电电源模块和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外部电源转换模块,用于将外部电源转换为第一内部电源;所述系统电源模块,用于将第一内部电源转换为系统供电电源;所述MCU供电电源模块,用于将系统供电电源转换为MCU供电电源;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模块与系统电源模块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系统电源模块的启动与关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端口PWR1、熔断器FU1、电阻RV、电阻RNTC1、电阻R1、电容CX1、电容CY1、电容CY2、变压器LCM1、芯片U1、电容EC1、电容C33、电容C1、二极管D7、避雷器F1、电阻R3、电阻R2、MOS管Q1和电阻R4;其中,电源输入端口PWR1接入外部电源;其中,电源输入端口PWR1的端口1通过熔断器FU1、电阻RNTC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容CY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容CY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阻RV1的一端接入熔断器FU1与电阻RNTC1之间、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阻R1的第一端接入电阻RNTC1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之间、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电容CX1的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4电性连接、另一端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1电性连接;芯片U1的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2电性连接,端口2与变压器LCM1的端口3电性连接,端口3通过电阻F1输出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4接地;电阻EC1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电容C33、电容C1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二极管D7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1的端口3电性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电阻F1电性连接、另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MOS管Q的漏极接地、栅极接入电阻R3与电阻R4之间,源极通过电阻R2与电阻F1电性连接;
所述系统电源模块包括电容C15、电容C2、热电传感器B1、电容C13、电阻R5、电阻R9、电阻R24、电阻R12、电容C3、芯片U4、电阻R31、电阻R30、电容C23、电阻R35、电阻R38、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MOS管Q8、电容C11、电阻R17、电阻R18、电容C4、MOS管4、电阻R15、电阻R19、电容C20和电容C19;其中,芯片U4的端口1通过电容C3接地,端口1还通过电阻R12、电阻R24接地,端口14通过电阻R24接地,端口4通过热电传感器B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15、端口16、端口17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MOS管Q8的漏极输出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电容C15、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热电传感器B1的端口2电性连接;电容C13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热电传感器B1的端口1电性连接;芯片U4的端口18通过电阻R16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端口18还与单片机M1的18电性连接,端口19、端口29、端口21接地,端口11接地,端口10通过电阻R31接地,端口13通过电容C23接地,端口13通过电阻R30、电阻R35接地,端口12通过电阻R38接地,端口5、端口6接入电池BATT;芯片U4的端口7通过电阻R26接入V5_IN,端口2与单片机M1的端口17电性连接,端口3与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端口9通过电阻R34接入V5_IN,端口8通过电阻R29接入V5_IN;芯片U4的端口4接入V5_IN;芯片U4的端口2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7电性连接,端口3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6电性连接,端口18与MCU模块的单片机M1的端口18电性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芯片U4的端口3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U4的端口2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容C17、电容C18、电容C22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接入芯片U4的端口15、端口16、端口17与MOS管Q8的源极之间;MOS管Q8的源极还接入VSYS_S,栅极接入电容C11与电阻R15之间;电阻R15的一端通过电阻R10与MOS管Q4的漏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电容C11的一端与MOS管Q8的栅极电性连接、另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电阻R17的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源开关控制模块;电阻R18的一端与电阻R17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MOS管Q4的栅极;MOS管Q4的源极接地,栅极通过电容C4接地;电阻R19的一端与MOS管Q8的源极电性连接、另一端接入电阻R10与电阻R15之间;电容C10、电容C19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MOS管Q8的漏极电性连接;
所述系统电源模块还包括芯片U2、电阻R11、电容C6、电容C12和电容C5;其中,芯片U2的端口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2接地,端口3通过电阻R11接入5V供电电源DC_5IN,端口4通过电容C12接地,端口5输出3.3V供电电源3P3V_ALWAYS;电容C6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1电性连接;电容C5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芯片U2的端口5电性连接;
所述MCU供电电源模块包括芯片U6、电阻R36、电容C26、电容EC23、电容C27和电容C28;芯片U6的端口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端口2接地,端口3通过电阻R36接入系统供电电源VSYS_OUT,端口4通过电容C26接地,端口5输出MCU供电电源VCC_MCU;电容EC3的负极接地、正极与芯片U6的端口5电性连接;电容C27、电容C28的一端均接地、另一端均与芯片U6的端口5电性连接;
所述电源开关控制模块包括开关SW1、二极管D12、电容C31、MOS管Q6和电阻R14;其中,开关SW1的端口1悬空,端口3、端口4、端口5均接地,端口2与MOS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6的漏极输出PBTN_CTL;MOS管Q6的源极接地;电容C3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MOS管Q6的栅极电性连接;MOS管Q6的栅极还通过电阻R14接入VSYS_S;二极管D1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开关SW1的端口2电性连接。
CN202122022887.2U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Active CN2164123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2887.2U CN21641230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22887.2U CN21641230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12309U true CN216412309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22887.2U Active CN216412309U (zh) 2021-08-25 2021-08-25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123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790346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家居安防系统
US20230176021A1 (en) Agricultural multifunctional carbon dioxide controller
CN202818682U (zh) Led照明装置
CN216119009U (zh) 一种厨房大气环境的预警监测装置
CN211509391U (zh) 一种智能消防灯系统
CN207085128U (zh) 一种新型消防柜
CN111076773A (zh) 一种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装置
CN216412309U (zh) 一种无线联网型火灾声光报警器
CN213274356U (zh) 一种实时性用电安全监控报警系统
CN211928704U (zh) 一种火灾现场高精度红外摄像头
CN211060973U (zh) 一种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家居环境监测装置
CN210574238U (zh) 一种消火栓实时状态的智能检测模块
CN211427460U (zh) 一种智能建筑管理装置
CN208283741U (zh) 一种可转向的智能家居监控装置
CN216146537U (zh) 智能视频运维终端
CN114754314A (zh) 一种高效节能消防应急灯
CN211454757U (zh) 一种家用厨房的火灾智能监控系统
CN213241385U (zh) 一种应急报警集成控制系统
CN204614153U (zh) 基于微处理器z3736的无线仓库监控报警装置
CN205961526U (zh) 应急照明控制器
CN217932877U (zh) 一种小点位火灾报警控制器
CN221354325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医疗蓝牙网关
CN221765399U (zh) 工井通风智能监控仪传感器
CN212873690U (zh) 一种自带应急照明烟雾报警器
CN217305982U (zh) 一种多方式供电报警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