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6371U - 救灾帐篷 - Google Patents

救灾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6371U
CN216406371U CN202122808480.2U CN202122808480U CN216406371U CN 216406371 U CN216406371 U CN 216406371U CN 202122808480 U CN202122808480 U CN 202122808480U CN 216406371 U CN216406371 U CN 216406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t
supporting
heat insulation
disaster relief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84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均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Enbeid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Enbeid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Enbeid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Enbeid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84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6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6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6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救灾帐篷,涉及帐篷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框架及纳米陶瓷隔热布,支撑框架用以支撑纳米陶瓷隔热布以形成遮蔽空间,支撑框架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件,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上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二连接杆上侧的一个第三连接杆,第一支撑件内装设有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上侧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装设有与第一支撑件配合的第二支撑件。

Description

救灾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帐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救灾帐篷。
背景技术
救灾帐篷是撑在救灾区进行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材料以及一些辅助设备,可随时拆撤转移。现有救灾帐篷内无水无电,夏天帐篷内温度高达50-60℃,冬天也很寒冷,对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严峻考验。由于环境的恶化变故,人的身心健康也备受打击。
另外,现有帐篷的支撑结构不便于快速搭建与重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救灾帐篷,通过改变支撑结构使帐篷搭建快速,通过帐篷整体结构以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使之灾区人民的生活有着相对舒适的环境居住,心情也会变得相对舒心些。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救灾帐篷,包括支撑框架及纳米陶瓷隔热布,支撑框架用以支撑纳米陶瓷隔热布以形成遮蔽空间,支撑框架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件,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位于第一连接杆上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杆、位于第二连接杆上侧的一个第三连接杆,第一支撑件内装设有第一连接件、位于第一连接件上侧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上装设有与第一支撑件配合的第二支撑件。
优选地,所述纳米陶瓷隔热布包括篷顶和沿着篷顶边沿向下延伸的围篷,篷顶包括第一篷顶和与第一篷顶结构相同的第二篷顶,第一篷顶包括隔热基布和设于隔热基布下方的纱网,隔热基布能翻开一部分暴露纱网,围篷包括第一围篷、第二围篷、第三围篷、第四围篷,第一围篷和第三围篷上开有门洞,第二围篷和第四围篷上开有窗户洞,门洞和窗户洞上设有纱窗。顶篷上的纱网主要功能用来排放热气的,因为所有的热气都是在最高位置,目前救灾帐篷顶棚是密闭空间,帐篷内热空气上升堆积在帐篷上方无法排出,又把热气往下压使得整个帐篷内充满热气,棚内温度升高。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结构,使堆积在帐篷上空的热空气排出,从而加快空气流动,所有纱窗都是用来通风跟防蚊虫,四面都开纱窗目的也是根据当时的风向需要相对应的相对面开窗,都是为了对流形成风。本实用新型通过纳米陶瓷隔热布由基布和恩贝得隔热涂料结合而成,即在基布朝向天空的表面涂布一层恩贝得隔热涂料,通过大气透射窗口波段(8μm -13μm)的高红外发射能力将热量源源不断向外太空冷源高效传递,同时利用对太阳辐射能量的高反射能力将太阳热量吸收,进而达到显著降温效果,整个过程无需耗能且能快速实现制冷。 在寒冬,天气温度都很低,由于纳米陶瓷隔热布的涂层的致密性以及极低导热系数,既能很好的遮蔽风寒,也有很好的保暖能力,防水能力同样优异。改进后的帐篷变成冬暖夏凉,遮蔽风雨的全能护具产品。
优选地,第一支撑件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三支撑板,第三支撑板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四支撑板,且两个第四支撑板的一端转动配合。
优选地,第一连接件包括:装设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一侧的第五支撑板,第五支撑板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六支撑板,且第六支撑板装设在另一个第一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连接件包括:装设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一侧的第七支撑板,第七支撑板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八支撑板,且第八支撑板装设在另一个第二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地,第二支撑件包括:装设在第七支撑板上侧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装设有与第四支撑板配合的固定件。
优选地,第一连接杆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的一侧,第二连接杆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板的一侧,第三连接杆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四支撑板的一侧。
优选地,纳米陶瓷隔热布四个角处均连接有牵引绳,牵引绳的一端装设有地钉。
优选地,纳米陶瓷隔热布两第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窗口,纳米陶瓷隔热布两第二侧面均开设有门洞、位于门洞上侧的多个通孔,门洞内装设有门板。
优选地,纳米陶瓷隔热布上开设有槽道,且纱网、防雨布均位于槽道内。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以下增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纳米陶瓷隔热布通过大气透射窗口波段(8μm -13μm)的高红外发射能力将热量源源不断向外太空冷源高效传递,同时利用对太阳辐射能量的高反射能力将太阳热量吸收降到最低,进而达到显著降温效果,整个过程无需耗能且能快速实现制冷,降温效果显著。在寒冬,天气温度都很低,由于纳米陶瓷隔热布的涂层的致密性以及极低导热系数,既能很好的遮蔽风寒,也有很好的保暖能力,防水能力同样优异。改进后的帐篷变成冬暖夏凉,遮蔽风雨的全能护具产品。
本实用新型支撑框架便于快速搭建与重组。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纱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窗口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地钉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纳米陶瓷隔热布1,窗口101,通孔102,门洞103,门板104,牵引绳105,地钉106,槽道107,纱网108,防雨布109,第一支撑件2,第一支撑板201,第二支撑板202,第三支撑板203,第四支撑板204,平台3,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件5,第五支撑板501,第六支撑板502,第二连接件6,第七支撑板601,第八支撑板602,第二支撑件7,固定件701,第二连接杆8,第三连接杆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为了保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实用新型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救灾帐篷,包括:支撑框架及纳米陶瓷隔热布,支撑框架用以支撑纳米陶瓷隔热布以形成遮蔽空间,支撑框架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件2,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2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4、位于第一连接杆4上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杆8、位于第二连接杆8上侧的一个第三连接杆9,第一支撑件2内装设有第一连接件5、位于第一连接件5上侧的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上装设有与第一支撑件2配合的第二支撑件7;所述纳米陶瓷隔热布1包括篷顶和沿着篷顶边沿向下延伸的围篷,篷顶包括第一篷顶和与第一篷顶结构相同的第二篷顶,第一篷顶包括隔热基布和设于隔热基布上方的纱网,隔热基布能翻开一部分暴露纱网,围篷包括第一围篷、第二围篷、第三围篷、第四围篷,第一围篷和第三围篷上开有门洞,第二围篷和第四围篷上开有窗户洞,门洞和窗户洞上设有纱窗。顶篷上的纱网主要功能用来排放热气的,因为所有的热气都是在最高位置,目前救灾帐篷顶棚是密闭空间,帐篷内热空气上升堆积在帐篷上方无法排出,又把热气往下压使得整个帐篷内充满热气,棚内温度升高。而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结构,使堆积在帐篷上空的热空气排出,从而加快空气流动,所有纱窗都是用来通风跟防蚊虫,四面都开纱窗目的也是根据当时的风向需要相对应的相对面开窗,都是为了对流形成风。本实用新型通过纳米陶瓷隔热布由基布和恩贝得隔热涂料结合而成,通过大气透射窗口波段(8μm -13μm)的高红外发射能力将热量源源不断向外太空冷源高效传递,同时利用对太阳辐射能量的高反射能力将太阳热量吸收,进而达到显著降温效果,整个过程无需耗能且能快速实现制冷。当然,顶篷增设有防雨布,可以防止雨水进入棚内。打造成一个不怕风吹日晒的优异帐篷。
当需要对救灾帐篷进行搭建时,首先把三个第一支撑件2依次放置在平台3的上侧,然后把第一连接件5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上,把第二连接件6固定在第一支撑件2上,把第二支撑件7固定在第二连接件6和第一支撑件2之间,然后再把一个第三连接杆9、两个第一连接杆4、两个第二连接杆8固定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2之间,然后再把纳米陶瓷隔热布1套设在第一支撑件2上,再把四个牵引绳105分别连接在纳米陶瓷隔热布1的四个角,牵引绳105的一端通过地钉106固定在平台3的上侧,进而完成救灾帐篷的搭建;
在需要对救灾帐篷进行拆卸时,参考上述步骤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救灾帐篷冬暖夏凉,传统的帐篷内温度是55-65度左右,而本实用新型的帐篷在夏天棚内降温可达到10-15度,实测只有40-43度,纳米陶瓷隔热布主要作用是隔热,解决原来传统的做不到的地方,每一面开窗的功能不一样,最顶部的开纱窗主要功能用来排放热气的,因为所有的热气都是在最高位置,假如,夏天的时候,第一篷顶和第二篷顶翻开一部分纳米陶瓷隔热布,暴露纱网,围篷四面窗门均打开,从而形成对流的空气循环系统达到降温的功效。
纳米陶瓷隔热布1的内部设置可折叠的第一支撑件2,便捷了对救灾帐篷进行搭建及拆卸,实现快速搭建,方便了对救灾帐篷零部件进行运输,减少了救灾帐篷零部件在运输时占用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阅图10所示,地钉106距离纳米陶瓷隔热布1的长度等于第一支撑板201与第二支撑板202的长度。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支撑件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201,第一支撑板201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二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2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三支撑板203,第三支撑板203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四支撑板204,且两个第四支撑板204的一端转动配合,第一连接件5包括:装设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201一侧的第五支撑板501,第五支撑板501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六支撑板502,且第六支撑板502装设在另一个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第四支撑板204上装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装设有第一传动轮,第三支撑板203上转动配合有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之间传动配合链条,链条与纳米陶瓷隔热布1之间装设有连接块,方便了通过连接块对纳米陶瓷隔热布1进行收卷。
请参阅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件6包括:装设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02一侧的第七支撑板601,第七支撑板601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八支撑板602,且第八支撑板602装设在另一个第二支撑板202的一侧,第二支撑件7包括:装设在第七支撑板601上侧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装设有与第四支撑板204配合的固定件701,第一连接杆4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第二连接杆8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板202的一侧,第三连接杆9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四支撑板204的一侧,减少了第四支撑板204在使用时倾斜的情况发生,提高了第四支撑板204在使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纳米陶瓷隔热布1四个角处均连接有牵引绳105,牵引绳105的一端装设有地钉106,纳米陶瓷隔热布1两第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窗口101,纳米陶瓷隔热布1两第二侧面均开设有门洞103、位于门洞103上侧的多个通孔102,门洞103内装设有门板104,纳米陶瓷隔热布1上开设有槽道107,且纱网108、防雨布109均位于槽道107内,方便了对帐篷内的空气进行流通。
实施例1:在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中,为了尽可能减少第四支撑板204在使用时倾斜的情况,本实施例提供了两种优选地实施方式。
实施例1.1,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四支撑板204一端之间转动配合,减少了第四支撑板204在使用时倾斜的情况发生,进而提高了第四支撑板204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1.2,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支撑板204与固定件701配合,减少了第四支撑板204在使用时晃动的情况发生。
上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Claims (10)

1.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及纳米陶瓷隔热布,支撑框架用以支撑纳米陶瓷隔热布以形成遮蔽空间,
支撑框架包括三个依次排列的第一支撑件(2),相邻两个第一支撑件(2)之间装设有两个第一连接杆(4)、位于第一连接杆(4)上侧的两个第二连接杆(8)、位于第二连接杆(8)上侧的一个第三连接杆(9),第一支撑件(2)内装设有第一连接件(5)、位于第一连接件(5)上侧的第二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6)上装设有与第一支撑件(2)配合的第二支撑件(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件(2)包括:所述纳米陶瓷隔热布(1)包括篷顶和沿着篷顶边沿向下延伸的围篷,篷顶包括第一篷顶和与第一篷顶结构相同的第二篷顶,第一篷顶包括隔热基布和设于隔热基布上方的纱网,隔热基布翻开一部分后暴露纱网,围篷包括第一围篷、第二围篷、第三围篷、第四围篷,第一围篷和第三围篷上开有门洞,第二围篷和第四围篷上开有窗户洞,门洞和窗户洞上设有遮挡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件(2)包括:两个第一支撑板(201),第一支撑板(201)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二支撑板(202),第二支撑板(202)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三支撑板(203),第三支撑板(203)的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四支撑板(204),且两个第四支撑板(204)的一端转动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件(5)包括:装设在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201)一侧的第五支撑板(501),第五支撑板(501)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六支撑板(502),且第六支撑板(502)装设在另一个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第二连接件(6)包括:装设在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02)一侧的第七支撑板(601),第七支撑板(601)一端转动配合有第八支撑板(602),且第八支撑板(602)装设在另一个第二支撑板(202)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件(7)包括:装设在第七支撑板(601)上侧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装设有与第四支撑板(204)配合的固定件(701)。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4)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一支撑板(201)的一侧,第二连接杆(8)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二支撑板(202)的一侧,第三连接杆(9)两端分别装设在相邻两个第四支撑板(204)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纳米陶瓷隔热布(1)四个角处均连接有牵引绳(105),牵引绳(105)的一端装设有地钉(10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纳米陶瓷隔热布(1)两第一侧面均开设有两个窗口(101),纳米陶瓷隔热布(1)两第二侧面均开设有门洞(103)、位于门洞(103)上侧的多个通孔(102),门洞(103)内装设有门板(104)。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灾帐篷,其特征在于,纳米陶瓷隔热布(1)上开设有槽道(107),且纱网(108)、防雨布(109)均位于槽道(107)内。
CN202122808480.2U 2021-11-16 2021-11-16 救灾帐篷 Active CN216406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8480.2U CN216406371U (zh) 2021-11-16 2021-11-16 救灾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8480.2U CN216406371U (zh) 2021-11-16 2021-11-16 救灾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6371U true CN216406371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3007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8480.2U Active CN216406371U (zh) 2021-11-16 2021-11-16 救灾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6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49794B2 (en) Shade shelters and systems and methods therefor
US8356454B2 (en) Unitized overhead glazing systems
KR102012748B1 (ko) 아치형 개폐식 지붕장치
CN203475928U (zh) 一种汽车车顶帐篷
US6070372A (en) Auxiliary fold-out room
CN216406371U (zh) 救灾帐篷
CN216156901U (zh) 一种室外建筑装饰用幕墙结构
CN201343891Y (zh) 四季帐篷
CN214614599U (zh) 一种无人机外场试飞人员保障舱
CN214365327U (zh) 一种便携式单帐篷
CN213063157U (zh) 一种充气帐篷
CN210797853U (zh) 一种推拉式可与阳光间转换的多功能阳台
CN207620493U (zh) 一种车顶帐篷
CN2512892Y (zh) 多用途纱窗网
CN216240046U (zh) 一种屋形帐篷
CN110067304A (zh) 一种推拉式可与阳光间转换的多功能阳台
CN213087632U (zh) 一种方便拆装的户外帐篷
CN220565576U (zh) 一种可折叠式遮阳棚
CN216949142U (zh) 一种网架双层调温节能穹顶屋面板构造
CN220954943U (zh) 一种隔热性能好的户外帐篷
CN220225720U (zh) 一种侧壁可展开的集装箱房
CN214062547U (zh) 一种帐篷及帐篷组
CN209556499U (zh) 一种被动式降温帐篷
CN217557905U (zh) 一种车尾帐篷
CN216075551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装配式建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