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04419U -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04419U
CN216404419U CN202123176750.9U CN202123176750U CN216404419U CN 216404419 U CN216404419 U CN 216404419U CN 202123176750 U CN202123176750 U CN 202123176750U CN 216404419 U CN216404419 U CN 216404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hole
rotating
sleeve
embry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1767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克良
陈子江
李�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31767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04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04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04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具体公开了一种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旋转机构、装载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旋转轴,所述装载机构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培养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旋转轴的倾角。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带动培养瓶相对重力方向倾斜旋转,使培养液持续运动并不断混合,让胚胎充分接触到营养物质,防止胚胎附着到瓶壁上导致死亡。

Description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背景技术
动物细胞培养是指在体外培养动物细胞的技术,随着近年来基因工程和其他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已成为转基因技术、生物制药及其他许多技术的基础,在现代生物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动物胚胎培养,尤其是哺乳类动物胚胎培养,传统培养设备无法很好地模拟自然条件下体内胚胎发育的条件,导致体外细胞培养成本高、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一种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带动培养瓶相对重力方向倾斜旋转,使培养液持续运动并不断混合,让胚胎充分接触到营养物质,防止胚胎附着到瓶壁上导致死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旋转机构、装载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旋转轴,所述装载机构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培养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旋转轴的倾角。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定位旋钮,所述旋转机构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旋转机构相对于所述机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的转动轴线相交叉,所述机架设有滑动槽,所述旋转机构具有与所述定位旋钮螺纹配合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定位旋钮其中之一穿过所述滑动槽,所述调节部或所述定位旋钮与所述机架相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机架包括两个支板,所述支板设有所述滑动槽,所述调节部为两个,所述旋转机构的两侧各有一个所述调节部,两个所述支板分别设于所述旋转机构两侧,每侧的一个支板与一个所述调节部、一个所述定位旋钮对应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还包括两个转轴销,所述转轴销分别设于所述旋转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板还设有转动孔,每侧的一个支板分别与一个所述转轴销对应,所述转轴销伸入所述转动孔内与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载机构包括中央开孔的上卡盘和下卡盘,所述上卡盘和所述下卡盘间隔地套设于所述旋转轴,所述上卡盘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用于圈套培养瓶的瓶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孔在所述上卡盘的圆周边沿设有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孔包括沿上卡盘径向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一孔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转动半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卡盘与所述旋转轴滑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下卡盘包括定位螺丝、托盘套筒、以及安装于所述托盘套筒的托盘,所述托盘套筒套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托盘套筒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螺丝与所述托盘套筒或所述旋转轴螺纹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电机、电机壳、转轴套筒、控制装置、导线,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对接,所述转轴套筒包括套管、以及与所述套管连接的底座,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机壳相抵,所述导线为扁平线,所述导线将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旋转机构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旋转机构、装载机构,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培养瓶,旋转机构具有旋转轴,装载机构安装于旋转轴,旋转机构安装于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旋转轴的倾角。培养瓶装载在装载机构上,旋转机构的旋转轴带动装载机构旋转,从而带动培养瓶旋转,角度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旋转轴的倾角,从而调节培养瓶转动所在平面的倾角。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调节培养瓶旋转的旋转平面的倾角,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旋转,使培养瓶内的胚胎和培养液受到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的作用方向不断变化,使培养液持续运动并不断混合。这种不断地混合能够让胚胎充分接触到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持胚胎的生长,且防止胚胎附着到瓶壁上导致死亡。
同时,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放置在培养箱中,通过调节培养箱内的环境条件使培养瓶内的胚胎发育满足所需恒温、恒湿或特定气体浓度培养环境的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结构简单还方便清洁、消毒、灭菌,满足胚胎发育的卫生条件。
2、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定位旋钮,旋转机构转动地安装于机架,旋转机构相对于机架的转动轴线与旋转轴的转动轴线相交叉,机架设有滑动槽,旋转机构设有与定位旋钮螺纹配合的调节部,调节部和定位旋钮其中之一穿过滑动槽,调节部或定位旋钮与机架相抵。调节部是旋转机构的一部分,例如,定位旋钮是螺栓,调节部是旋转机构上与定位旋钮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定位旋钮穿过滑动槽与螺纹孔螺纹配合;或者,定位旋钮具有螺纹孔,调节部是螺杆,调节部穿过滑动槽与定位旋钮螺纹配合。
3、机架包括两个支板,支板设有滑动槽,调节部为两个,旋转机构的两侧各有一个调节部,两个支板分别设于旋转机构两侧,每侧的一个支板与一个调节部、一个定位旋钮对应配合。通过两侧的支板支撑起旋转机构,使旋转机构获得平稳地支撑,保证旋转机构转动平稳的转动。并且,两侧的调节部和定位旋钮受力均衡,可以顺滑地通过滑动槽滑动。
4、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还包括两个转轴销,转轴销分别设于旋转机构的两侧,支板还设有转动孔,每侧的一个支板与一个转轴销对应,转轴销穿过转动孔与转动孔转动配合。通过两个转轴销将旋转机构支撑在两个支板上,旋转机构可以通过转轴销相对于支板转动。
5、装载机构包括中央开孔的上卡盘和下卡盘,上卡盘和下卡盘间隔地套设于旋转轴,培养瓶夹设于上卡盘和下卡盘之间,上卡盘设有卡孔,卡孔用于圈套培养瓶的瓶颈,培养瓶的瓶颈卡入卡孔内,防止旋转过程中移位。优选的,可以在上卡盘设置多个卡孔,同时装载多个培养瓶,即提高培养效率,也可以保持转动的平稳。
6、卡孔在上卡盘的圆周边沿设有开口,装载培养瓶时,培养瓶可以直接穿入卡孔,也可以将培养瓶从开口处卡入卡孔;卸载培养瓶时,培养瓶可以直接从卡孔中退出,也可以从开口处拉出培养瓶。
7、卡孔包括沿上卡盘径向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一孔的直径小于第二孔的直径,第一孔的转动半径小于第二孔的转动半径。第二孔可以装载瓶颈直径大一些的培养瓶,第一孔可以装载瓶颈直径小一些的培养瓶,实现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的多用途性。
8、下卡盘与旋转轴滑动配合,滑动下卡盘可以调节上卡盘和下卡盘之间的间距,拉开下卡盘增大上卡盘和上卡盘之间的间距,方便装载培养瓶,装载好培养瓶后,推回下卡盘减小下卡盘和上卡盘之间的间距,使上卡盘和下卡盘夹住培养瓶,保持旋转过程中培养瓶的稳定。
9、下卡盘包括定位螺丝、托盘套筒、以及安装于托盘套筒的托盘,托盘套筒套于旋转轴,托盘套筒设有定位孔,定位螺丝与托盘套筒或旋转轴螺纹配合。例如,定位螺丝与托盘套筒螺纹配合,定位螺丝与旋转轴相抵;或者,定位螺丝与旋转轴螺纹配合,定位螺丝与托盘套筒相抵。拧紧定位螺丝可以将托盘套筒固定在旋转轴上,松开定位螺丝,则托盘套筒可以在旋转轴上。
10、旋转机构还包括电机、电机壳、转轴套筒、控制装置、导线,电机安装于电机壳内,电机的输出轴与旋转轴对接,转轴套筒包括套管、以及与套管连接的底座,套管套设于旋转轴外,底座与电机壳相抵。电机转动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旋转轴转动,通过旋转轴延长电机的输出轴的长度,方便安装上卡盘和下卡盘,转轴套筒抵靠电机外壳,可以为旋转轴提供支撑,保证旋转轴与电机的输出轴平稳传动。尤其是旋转轴长度较长的时候,转轴套筒能更好地起到加强结构、平衡受力的作用。
导线将控制装置与旋转机构电连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旋转机构的开停、转速、转向、时间等等。导线为扁平线,当将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放置于培养箱内时,用扁平线作为导线,可以在关闭培养箱的箱门的情况下,将电源或者控制装置从培养箱内引出,在培养箱外进行接电或者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的立体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培养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a、100b、培养瓶;
200、装载机构,210、上卡盘,211、卡孔,212、第一孔,213、第二孔,214、开口,220、下卡盘,221、托盘,222、托盘套筒,230、定位螺丝;
300、旋转机构,310、旋转轴,320a、320b、转轴销,330、电机,340、电机壳,350、转轴套筒,351、套管,352、底座;
400、角度调节机构,410、机架,411a、411b、支板,412a、412b、滑动槽,420a、420b、定位旋钮;
500、控制装置;
600、导线,700、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是本实施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旋转机构300、装载机构200。
其中,装载机构200用于装载培养瓶100a、100b。旋转机构300具有旋转轴310。装载机构200安装于旋转轴310,旋转机构300安装于角度调节机构400,角度调节机构400用于调节旋转轴310的倾角。
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机架410和定位旋钮420a、420b,旋转机构300转动地安装于机架410,旋转机构300相对于机架410的转动轴线与旋转轴310的转动轴线相交叉,故而改变旋转机构300的倾角,就能改变旋转轴310相对于水平面或重力方向的倾角。
机架410包括两个支板411a、411b,支板411a设有滑动槽412a,支板411b设有滑动槽412b,滑动槽412a、411b是弧线形的,旋转机构300的两侧各有一个调节部,两个支板411a、411b分别设于旋转机构300两侧,每侧的一个支板411a、411b与一个调节部、一个定位旋钮420a、420b对应配合。调节部是旋转机构300的一部分,本实施例中,定位旋钮420a、420b是螺栓,调节部是旋转机构300上与定位旋钮420a、420b螺纹配合的螺纹孔,定位旋钮420a、420b穿过滑动槽412a、412b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当松开定位旋钮420a、420b时,定位旋钮420a、420b可以沿着滑动槽412a、412b滑动,旋转机构300可以相对于机架410转动,将旋转机构300相对于机架410转动至所需位置,拧紧定位旋钮420a、420b,将旋转机构300固定在该位置。但不限于本实施例,还可以设置为,定位旋钮420a、420b具有螺纹孔,调节部是螺杆,调节部穿过滑动槽412a、412b与定位旋钮420a、420b螺纹配合,只要调节部和定位旋钮420a、420b其中之一穿过滑动槽412a、412b,调节部或定位旋钮420a、420b与机架410相抵,可以压紧固定或松开旋转机构300,使旋转机构300可以相对于机架410转动即可。通过两侧的支板411a、411b支撑起旋转机构300,使旋转机构300获得平稳地支撑,保证旋转机构300转动平稳的转动。并且,两侧的调节部和定位旋钮420a、420b受力均衡,可以顺滑地通过滑动槽412a、412b滑动。
旋转机构300还包括电机330、电机壳340、转轴套筒350,本实施例中,电机330采用密封慢速步进电机,但不限于本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电机,电机330整体密封在电机壳340内,电机壳340可以为电机330提供给保护,也可以通过电机壳340将电机330与其他机构组装在一起。电机330的输出轴与旋转轴310对接,电机330转动时带动旋转轴310转动。旋转轴310上还设有转轴套筒350,转轴套筒350包括套管351、以及与套管351连接的底座352,套管351套设于旋转轴310外,底座352与电机壳340相抵。电机330转动时,电机330的输出轴带动旋转轴310转动,通过旋转轴310延长电机330的输出轴的长度,方便安装装载机构200,转轴套筒350抵靠电机330外壳,可以为旋转轴310提供支撑,保证旋转轴310与电机330的输出轴平稳传动。尤其是旋转轴310长度较长的时候,转轴套筒350能更好地起到加强结构、平衡受力的作用。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还包括两个转轴销320a、320b,转轴销320a、320b分别设于旋转机构300的两侧,支板411a、411b还设有转动孔,每侧的一个支板411a、411b与一个转轴销320a、320b对应,本实施例中,转轴销320a、320b是螺栓,转轴销320a、320b穿过转动孔与电机壳340螺纹连接。通过两个转轴销320a、320b将旋转机构300支撑在两个支板411a、411b上,并且转轴销320a、320b穿过转动孔,旋转机构300可以通过转轴销320a、320b相对于支板411a、411b转动,从而改变旋转轴310的倾斜角度。
装载机构200包括中央开孔的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间隔地套设于旋转轴310,培养瓶100a、100b夹设于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之间,上卡盘210设有卡孔211,卡孔211用于圈套培养瓶100a、100b的瓶颈,培养瓶100a、100b的瓶颈卡入卡孔211内,防止旋转过程中移位。卡孔211包括沿上卡盘210径向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孔212和第二孔213,第一孔212的直径小于第二孔213的直径,第一孔212的转动半径小于第二孔213的转动半径。第二孔213可以装载瓶颈直径大一些的培养瓶100b,第一孔212可以装载瓶颈直径小一些的培养瓶100a,实现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的多用途性。在上卡盘210设置多个卡孔211,同时装载多个培养瓶100a、100b,即提高培养效率,也可以保持转动的平稳。
第一孔212在上卡盘210的圆周边沿设有开口214,装载培养瓶100a、100b时,培养瓶100a、100b可以直接穿入第一孔212或第二孔213,也可以将培养瓶100b从开口214处卡入第二孔213、或培养瓶100a从开口214进入第二孔213后从第一孔212和第二孔213的连接处卡入第一孔212;卸载培养瓶100a、100b时,培养瓶100a、100b可以直接从卡孔211中退出,也可以从开口214处拉出培养瓶100a、100b。其中,上卡盘210为塑料材质或者金属材质加硅胶,具有一定延展性。
下卡盘220与旋转轴310滑动配合,滑动下卡盘220可以调节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之间的间距,下卡盘220包括定位螺丝230、托盘套筒222、以及安装于托盘套筒222的托盘221,托盘套筒222套设于旋转轴310,托盘套筒222设有定位孔,定位螺丝230与托盘套筒222或旋转轴310螺纹配合。本实施例中,定位螺丝230与旋转轴310螺纹配合,定位螺丝230与托盘套筒222相抵,拧紧定位螺丝230可以将托盘套筒222固定在旋转轴310上,松开定位螺丝230,则托盘套筒222可以在旋转轴310上轴向往复滑动。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也可以设置为,定位螺丝230与托盘套筒222螺纹配合,定位螺丝230与旋转轴310相抵。
松开定位螺丝230,拉开下卡盘220增大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之间的间距,可以方便装载培养瓶100a、100b,装载好培养瓶100a、100b后,推回下卡盘220减小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之间的间距,拧紧定位螺丝230,使上卡盘210和下卡盘220夹住培养瓶100a、100b,保持旋转过程中培养瓶100a、100b的稳定。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还包括与旋转机构300电连接的导线600、以及控制装置500、插头700,导线600将控制装置500与旋转机构300电连接。通过控制装置500,可以控制旋转机构300的开停、转速、转向、时间等等。插头700与控制装置500电连接。导线600为扁平线,当将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放置于培养箱内时,用扁平线作为导线600,可以在关闭培养箱的箱门的情况下,将电源或者控制装置500从培养箱内引出,在培养箱外进行接电或者操控。
本实施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哺乳动物植入后胚胎的体外培养,如人、小鼠、兔等哺乳动物。
使用时,滑动下卡盘220,将放置样本及培养液的大培养瓶100b或者小培养瓶100a卡到第一孔212或第二孔213,锁紧定位螺丝230;通过弧形的滑动槽412a、412b和定位旋钮420a、420b调节旋转轴310的倾角,角度可调节范围为0-90度,锁紧定位旋钮420a、420b固定旋转轴310的位置;将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清洁灭菌后,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箱为箱式单气培养箱或箱式三气培养箱。将导线600沿着培养箱门延伸出培养箱外,控制装置500和插头700位于培养箱外,通过插头700接通电源,通过控制装置500调节旋转轴310的转动方向和转速,转速调节范围为4-24转/分钟,关闭培养箱门即可进行旋转培养。
本实用新型中,培养瓶100a、100b装载在装载机构200上,旋转机构300的旋转轴310带动装载机构200旋转,从而带动培养瓶100a、100b旋转,角度调节机构400通过调节旋转轴310的倾角,从而调节培养瓶100a、100b转动所在平面的倾角。通过角度调节机构400调节培养瓶100a、100b旋转的旋转平面的倾角,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旋转,使培养瓶100a、100b内的胚胎和培养液受到离心力和重力的合力的作用方向不断变化,使培养液持续运动并不断混合。这种不断地混合能够让胚胎充分接触到营养物质,有助于保持胚胎的生长,且防止胚胎附着到瓶壁上导致死亡。
同时,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整个装置的小型化,从而将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放置在培养箱中,通过调节培养箱内的环境条件使培养瓶100a、100b内的胚胎发育满足所需恒温、恒湿或特定气体浓度培养环境的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结构简单还方便清洁、消毒、灭菌,满足胚胎发育的卫生条件。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角度调节机构、旋转机构、装载机构,所述旋转机构具有旋转轴,所述装载机构安装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旋转机构安装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装载机构用于装载培养瓶,所述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旋转轴的倾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机架、定位旋钮,所述旋转机构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旋转机构相对于所述机架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旋转轴的转动轴线相交叉,所述机架设有滑动槽,所述旋转机构具有与所述定位旋钮螺纹配合的调节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定位旋钮其中之一穿过所述滑动槽,所述调节部或所述定位旋钮与所述机架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两个支板,所述支板设有所述滑动槽,所述调节部为两个,所述旋转机构的两侧各有一个所述调节部,两个所述支板分别设于所述旋转机构两侧,每侧的一个支板与一个所述调节部、一个所述定位旋钮对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转轴销,所述转轴销分别设于所述旋转机构的两侧,所述支板还设有转动孔,每侧的一个支板分别与一个所述转轴销对应,所述转轴销伸入所述转动孔内与所述转动孔转动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载机构包括中央开孔的上卡盘和下卡盘,所述上卡盘和所述下卡盘间隔地套设于所述旋转轴,所述上卡盘设有卡孔,所述卡孔用于圈套培养瓶的瓶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在所述上卡盘的圆周边沿设有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包括沿上卡盘径向设置且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的直径,所述第一孔的转动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孔的转动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盘与所述旋转轴滑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卡盘包括定位螺丝、托盘套筒、以及安装于所述托盘套筒的托盘,所述托盘套筒套于所述旋转轴,所述托盘套筒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螺丝与所述托盘套筒或所述旋转轴螺纹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构还包括电机、电机壳、转轴套筒、控制装置、导线,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电机壳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轴对接,所述转轴套筒包括套管、以及与所述套管连接的底座,所述套管套设于所述旋转轴外,所述底座与所述电机壳相抵,所述导线为扁平线,所述导线将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旋转机构电连接。
CN202123176750.9U 2021-12-16 2021-12-16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Active CN216404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6750.9U CN216404419U (zh) 2021-12-16 2021-12-16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176750.9U CN216404419U (zh) 2021-12-16 2021-12-16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04419U true CN216404419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284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176750.9U Active CN216404419U (zh) 2021-12-16 2021-12-16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04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32863B1 (ko) 세포배양을 위한 회전 구동 장치
CN216404419U (zh) 培养植入后胚胎的装置
CN208370458U (zh) 一种种子培养观察箱
CN113462553A (zh) 一种生物菌群培养监测系统
CN114107054A (zh) 旋转式培养装置及方法
CN115109702A (zh) 一种心肌细胞的培养装置
CN109679848B (zh) 一种多能干细胞的培养装置及该装置的应用
CN215648471U (zh) 一种用于烤烟幼苗的培养箱
CN206751819U (zh) 一种藻类专用培养装置
CN116004380A (zh) 一种猪细小病毒疫苗研发自控温电磁培养箱
CN215757401U (zh) 一种胚胎的微振动培养装置
CN210184144U (zh) 林业育苗用无土栽培培养箱
CN209024502U (zh) 生化培养箱
CN218404278U (zh) 一种生物细胞培育用具有旋转机构的观察箱
CN215191472U (zh) 一种小动物荧光成像实验平台
CN216778632U (zh) 一种生物试验用具有高效混合结构的药剂混合装置
CN208074693U (zh) 一种led植物灯及培植系统
CN211703232U (zh) 高密度植物组织培养箱
CN215757421U (zh) 一种生物细胞培养反应器
CN213961097U (zh) 一种绣球菌斜面菌种活化装置
CN213060806U (zh) 一种用于基因工程的生物培养箱
CN112899118A (zh) 一种用于微生物培养的摇床
CN211570666U (zh) 一种细胞培养装置
CN204131947U (zh) 种子培育供液装置
CN114643033B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制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