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93778U -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93778U
CN216393778U CN202122845656.1U CN202122845656U CN216393778U CN 216393778 U CN216393778 U CN 216393778U CN 202122845656 U CN202122845656 U CN 202122845656U CN 216393778 U CN216393778 U CN 216393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age
cloth
fixedly connected
ring
rubb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4565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承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jiang Longfan Weav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jiang Longfan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jiang Longfan Weav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jiang Longfan Weav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4565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93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93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937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的一侧设有便捷组件,所述便捷组件包括立筒、立杆、U型板、磁铁环、磁铁片、圆板、装饰布、第一橡胶圈、第二橡胶圈、绒毛布和射钩布,所述立筒竖向固接在绑带的内部左侧,所述立筒的内部设有立杆。该家纺面料收束组件,通过绑带和便捷组件之间的配合,操作人员将射钩布与绒毛布相分离即可将窗帘展开,期间绑带收重力影响立筒会在立杆的外壁转动,使绑带垂直与基面位于窗帘内侧表面一端进行存储,期间绑带不会与展开后的窗帘相分离,不会因疏忽导致绑带丢失影响二次使用情况出现,可做到即用即取为使用者提供便捷。

Description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纺窗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背景技术
家纺具体就是家用纺织品,范围比较广,窗帘属于家纺面料中的一种,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
我们目前居家使用的窗帘通常为布制品构成,为窗帘使用完成收叠至一侧后,为了增强收纳后窗帘的美观性以及降低其占用空间,会在收纳后的窗帘外侧进行捆绑收束,但现阶段用于对窗帘收束的绑带使用期间不够便利,例如绑带不使用期间通常会与窗帘分离,绑带缺少合适存储位置,二次使用时往往因疏忽找不到绑带的情况,无法做到即用即取。
且功能性较为一般,例如在冬季干燥室内,窗帘表面的易存有静电堆积,会吸附环境周围灰尘颗粒,不易于窗帘的洁净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阶段用于对窗帘收束的绑带使用期间不够便利,例如绑带不使用期间通常会与窗帘分离,绑带缺少合适存储位置,二次使用时往往因疏忽找不到绑带的情况,无法做到即用即取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包括绑带,所述绑带的一侧设有便捷组件;
所述便捷组件包括立筒、立杆、U型板、磁铁环、磁铁片、圆板、装饰布、第一橡胶圈、第二橡胶圈、绒毛布和射钩布;
所述立筒竖向固接在绑带的内部左侧,所述立筒的内部设有立杆,所述立杆的端部固接有U型板,所述U型板的前表面固接有磁铁环,所述磁铁环的另一面吸合有磁铁片,所述磁铁片的另一面固接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另一面固接有装饰布,所述圆板的内表面外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圈,所述第一橡胶圈的另一面抵紧有第二橡胶圈,所述第二橡胶圈与U型板的接触面固定相连,多个所述绒毛布从右到左依次固接有绑带的外表面,所述射钩布固接在绑带的内表面右侧。
优选的,所述绑带的右侧固定套接有套壳。
优选的,所述U型板的后侧设有辅助组件;
所述辅助组件包括螺纹孔、螺杆、圆环、铰链、金属块和金属丝;
所述螺纹孔开设在立杆的后侧端部,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后侧端部固接有圆环,所述圆环的依次挂接有铰链,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固接有金属块,所述金属丝混纺在绑带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铰链和金属块的外侧均喷涂有防锈保护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家纺面料收束组件,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绑带和便捷组件之间的配合,使绑带处于拉伸状态,将射钩布与合适位置的绒毛布相挂接,继而完成对窗帘收叠后的捆绑作业,当窗帘需要展开进行遮挡作业时,操作人员将射钩布与绒毛布相分离即可将窗帘展开,期间绑带收重力影响立筒会在立杆的外壁转动,使绑带垂直与基面位于窗帘内侧表面一端进行存储,期间绑带不会与展开后的窗帘相分离,不会因疏忽导致绑带丢失影响二次使用情况出现,可做到即用即取为使用者提供便捷。
通过绑带、便捷组件和辅助组件之间的配合,在冬季室内干燥窗帘表面常用静电出现时,使用者可以将螺杆贯穿U型板的一部分与螺纹孔进行螺纹相连,将铰链和金属块进行安装,在将金属块放置在室内基面上方或是窗台的上方,可有效避免窗帘表面出现静电的堆积,窗帘不易因静电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便于窗帘的洁净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绑带、U型板和铰链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绑带,2、便捷组件,201、立筒,202、立杆,203、U型板,204、磁铁环,205、磁铁片,206、圆板,207、装饰布,208、第一橡胶圈,209、第二橡胶圈,210、绒毛布,211、射钩布,3、辅助组件,301、螺纹孔,302、螺杆,303、圆环,304、铰链,305、金属块,306、金属纤维丝,4、套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包括绑带1,绑带1由棉或化纤为经、纬纱,与一组橡胶丝乳胶丝或氨纶丝按一定规律交织而成具有弹性,绑带1的一侧设有便捷组件2,便捷组件2包括立筒201、立杆202、U型板203、磁铁环204、磁铁片205、圆板206、装饰布207、第一橡胶圈208、第二橡胶圈209、绒毛布210和射钩布211,立筒201竖向固接在绑带1的内部左侧,立筒201的内部设有立杆202,立杆202能够在立筒201的内部进行转动,立筒201和立杆202均为导电金属材质制成,立杆202的端部固接有U型板203,U型板203的前表面固接有磁铁环204,磁铁环204的另一面吸合有磁铁片205,磁铁片205的另一面固接有圆板206,圆板206和U型板203的制成材质相同,均采用高分子材料PV与ABS聚苯撑氧等有机材料共混合而成,冲击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耐腐蚀性优良,光泽度高,圆板206的另一面固接有装饰布207,装饰布207包括但不限于刺绣布,可增强圆板206外表面的美观性,圆板206的内表面外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圈208,第一橡胶圈208的另一面抵紧有第二橡胶圈209,第一橡胶圈208和第二橡胶圈209均为橡胶材质制成,具有优异的柔韧性,第二橡胶圈209与U型板203的接触面固定相连,多个绒毛布210从右到左依次固接有绑带1的外表面,射钩布211固接在绑带1的内表面右侧,绒毛布210和射钩布211之间的粘合连接关系与现有技术中的粘带扣类似,本领域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故不再做过多赘述,绑带1的右侧固定套接有套壳4,套壳4可便于操作人员对绑带1进行施力。
U型板203的后侧设有辅助组件3,辅助组件3包括螺纹孔301、螺杆302、圆环303、铰链304、金属块305和金属丝306,螺纹孔301开设在立杆202的后侧端部,螺纹孔30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302,螺杆302的外壁与U型板203的接触面间隙配合,螺杆302的后侧端部固接有圆环303,圆环303的依次挂接有铰链304,铰链304的另一端固接有金属块305,金属块305、铰链304和圆环303均为空心导电金属材质制成,且铰链304的长度足够长,可满足金属块305与基面或是窗台之间接触,金属丝306混纺在绑带1的内部,金属丝306为黄铜丝,铰链304和金属块305的外侧均喷涂有防锈保护剂,防锈保护剂为SP-300超薄型防锈保护剂,可对铰链304和金属块305进行保护。
当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首先将第二橡胶圈209与窗帘内侧表面的一端相贴合,然后在将第一橡胶圈208与窗帘2外表面的一端相贴合,使磁铁环204与磁铁片205相吸合,能够使第一橡胶圈208和第二橡胶圈209均与窗帘的接触面相抵紧,当窗帘收叠后操作人员使用绑带1对收叠后的窗帘进行捆绑,期间使绑带1处于拉伸状态,将射钩布211与合适位置的绒毛布210相挂接,继而完成对窗帘收叠后的捆绑作业,而冬季室内干燥窗帘表面常用静电出现时,使用者可以将螺杆302贯穿U型板203的一部分与螺纹孔301进行螺纹相连,将铰链304和金属块305进行安装,在将金属块305放置在室内基面上方或是窗台的上方,这时绑带1对窗帘捆绑收束期间,窗帘表面的静电会依次通过金属纤维丝306、立筒201、立杆202、螺杆302、圆环303、铰链304和金属块305传递给大地,可有效避免窗帘表面出现静电的堆积,窗帘不易因静电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而窗帘需要展开进行遮挡作业时,操作人员将射钩布211与绒毛布210相分离即可将窗帘展开,期间绑带1收重力影响立筒201会在立杆202的外壁转动,使绑带1垂直与基面位于窗帘内侧表面一端进行存储,期间绑带1不会与展开后的窗帘相分离,不会因疏忽导致绑带1丢失影响二次使用情况出现,可做到即用即取为使用者提供便捷,利于推广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包括绑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1)的一侧设有便捷组件(2);
所述便捷组件(2)包括立筒(201)、立杆(202)、U型板(203)、磁铁环(204)、磁铁片(205)、圆板(206)、装饰布(207)、第一橡胶圈(208)、第二橡胶圈(209)、绒毛布(210)和射钩布(211);
所述立筒(201)竖向固接在绑带(1)的内部左侧,所述立筒(201)的内部设有立杆(202),所述立杆(202)的端部固接有U型板(203),所述U型板(203)的前表面固接有磁铁环(204),所述磁铁环(204)的另一面吸合有磁铁片(205),所述磁铁片(205)的另一面固接有圆板(206),所述圆板(206)的另一面固接有装饰布(207),所述圆板(206)的内表面外侧固接有第一橡胶圈(208),所述第一橡胶圈(208)的另一面抵紧有第二橡胶圈(209),所述第二橡胶圈(209)与U型板(203)的接触面固定相连,多个所述绒毛布(210)从右到左依次固接有绑带(1)的外表面,所述射钩布(211)固接在绑带(1)的内表面右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1)的右侧固定套接有套壳(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板(203)的后侧设有辅助组件(3);
所述辅助组件(3)包括螺纹孔(301)、螺杆(302)、圆环(303)、铰链(304)、金属块(305)和金属丝(306);
所述螺纹孔(301)开设在立杆(202)的后侧端部,所述螺纹孔(301)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杆(302),所述螺杆(302)的后侧端部固接有圆环(303),所述圆环(303)的依次挂接有铰链(304),所述铰链(304)的另一端固接有金属块(305),所述金属丝(306)混纺在绑带(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304)和金属块(305)的外侧均喷涂有防锈保护剂。
CN202122845656.1U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Active CN216393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5656.1U CN216393778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45656.1U CN216393778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93778U true CN216393778U (zh) 2022-04-29

Family

ID=81303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45656.1U Active CN216393778U (zh) 2021-11-19 2021-11-19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93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93778U (zh) 一种家纺面料收束组件
CN215044823U (zh) 一种面料防潮储存装置
CN112323310A (zh) 一种纺织用布料晾挂装置
CN211476612U (zh) 一种纺织烘箱
CN110367804B (zh) 一种窗帘挂钩及气动窗帘
CN205669136U (zh) 一种室外墙面多功能晾晒架
CN210287797U (zh) 一种涤纶腈纶布料加工用干燥开幅设备
CN219813788U (zh) 一种防静电涤纶窗帘
CN220141591U (zh) 一种防静电清洁布
CN217170028U (zh) 一种具有阻燃防水涂层的家电防护外衣
CN218117665U (zh) 一种具有防霉功能的阻燃环保窗帘
CN219807498U (zh) 一种纺织布料表面清洁装置
CN211299413U (zh) 一种多功能衣架
CN216400802U (zh) 一种隔热梭织窗帘布
CN214196114U (zh) 一种用于窗帘的可伸缩的窗布结构
CN205275999U (zh) 固定性好的室内用可拆卸晒物组件
CN212972669U (zh) 一种新型窗帘丽新布
CN213205510U (zh) 一种无pvc成分的永久阻燃卷帘
CN212923722U (zh) 一种一次性无纺布生产用收卷装置
CN211819144U (zh) 一种抗风能力强的防尘型窗帘
CN212912678U (zh) 一种折叠服装挂衣架
CN211503497U (zh) 一种家居生活用窗帘晾晒装置
CN212097847U (zh) 一种防掉色的丝光染色面料
CN213896407U (zh) 一种模块衣杆
CN216984475U (zh) 一种阻燃pvc拉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