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9137U - 键帽 - Google Patents

键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9137U
CN216389137U CN202123034770.2U CN202123034770U CN216389137U CN 216389137 U CN216389137 U CN 216389137U CN 202123034770 U CN202123034770 U CN 202123034770U CN 216389137 U CN216389137 U CN 216389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ap
side plate
sliding groove
supporting pie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47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俊麟
林格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9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9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键帽。键帽包括本体、裙边、两卡扣部和两滑槽结构。本体具有按压面及与该按压面相对的背面。裙边设置于本体的周缘,并朝向与按压面相对的一侧延伸。两卡扣部设置于本体的背面。两滑槽结构设置于本体的背面,各滑槽结构包括设置于本体的背面的侧板和设置于侧板并朝向另一该滑槽结构延伸的限位件。限位件具有面对背面的内表面、相对于内表面的外表面和延伸于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侧缘。侧缘包括第一侧表面、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

Description

键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键帽,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滑槽结构的键帽。
背景技术
键帽通常通过滑槽结构和卡扣部等以和支撑结构连接。然而,熟知的滑槽结构容易在组装时损坏,造成生产良率低和故障率高等问题。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能改善前述问题的技术是本领域业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键帽,可改善前述现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键帽。键帽包括具有一按压面及与按压面相对的一背面的本体、设置于本体的周缘并朝向与按压面相对的一侧延伸一第一距离的裙边、设置于本体的背面的两卡扣部、以及设置于本体的背面的两滑槽结构。各滑槽结构包括:设置于本体的背面的侧板、设置于侧板并朝向另一滑槽结构延伸的一限位件。限位件具有面对本体的背面的一内表面、相对于内表面的一外表面和延伸于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一侧缘。侧缘包括一第一侧表面、一第二侧表面和一第三侧表面,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第一侧表面连接该侧板的一侧壁,该第二侧表面连接于该第一侧表面和该第三侧表面之间,该第一侧表面大致垂直于该侧板的该侧壁,该第三侧表面大致平行于该侧板的该侧壁。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滑槽结构更包括一第一外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该第一外支撑件和该限位件分别位于该侧板的相对两侧。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第一外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的一侧壁且相对于该侧板的该侧壁往该键帽的该裙边突出。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滑槽结构更包括一第二外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该第二外支撑件和该第一外支撑件位于该侧板的同一侧,该第一外支撑件具有一长度不同于该第二外支撑件的一长度。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滑槽结构更包括一内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该内支撑件和该限位件设置于该侧板的同一侧,且该内支撑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背面,该限位件和该内支撑件间隔设置。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内支撑件具有一长度大于该限位件的一长度。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限位件设置于该侧板的一侧壁,该滑槽结构更包括一侧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的另一侧壁,该另一侧壁邻接该侧壁。
上述的键帽,其中各该卡扣部朝向与该按压面相对的一侧延伸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
上述的键帽,其中该限位件和该本体的该背面的一间距大于该第一距离。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详细说明如下,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模块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A-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键帽的立体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键帽的剖面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键帽的俯视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帽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帽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须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并非显示出所有可能的实施例,未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其他实施态样也可能可以应用。再者,图上的尺寸比例并非按照实际产品等比例绘制。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内容仅作叙述实施例的用途,而非用来作为限缩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另外,实施例中的叙述,例如细部结构、制程步骤和材料应用等等,仅为举例说明之用,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欲保护的范围做限缩。实施例的步骤和结构的各细节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根据实际应用制程的需要而加以变化与修饰。以下是以相同/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类似的元件做说明。
在本篇内容中,所有方向性术语,例如“内表面”、“外表面”、“背面”、“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等,仅用于解释装置在某一特定姿态(例如是附图所示的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方位关系。因此,如果在一个附图中所示的装置翻转,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但不应影响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或相对方位关系。此外,在本篇内容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叙述,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制造组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隐含所形容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请同时参照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模块10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按键模块10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其中被遮蔽的部分元件以虚线呈现以利辨识。按键模块10可例如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等电子装置的键盘,以触发特定信号。
按键模块10可包括底板100、升降机构110和键帽140。底板100例如是金属底板。底板100可采用例如是钣金加工流程(折弯及/或冲压等)来形成。升降机构110连接于键帽140和底板100之间,升降机构110可相对底板100升降,例如是沿Z方向上下运动。升降机构110例如是剪刀脚机构,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受此限。键帽140可以是应用于多倍键(例如空格键或ENTER键)的键帽,也可以是用于单倍键(例如字母键)的键帽。键帽140包括本体150和设置于本体150的周缘的裙边170。本体150具有按压面140a、以及与按压面140a相对的背面140b,背面140b面对底板100。裙边170可朝向与按压面140a相对的一侧延伸,例如是朝向底板100或负Z方向延伸。
如图2所示,键帽140还包括设置于本体150的背面140b的卡扣部120和滑槽结构130。升降机构110可通过卡扣部120和滑槽结构130连接键帽140。键帽140可包括多个卡扣部120和多个滑槽结构130,例如包括两个卡扣部120和两个滑槽结构130。
请同时参照图2、图3A至图3D。图3A和图3B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键帽140的立体示意图,以不同视角呈现,其中被遮蔽的部分元件以虚线呈现以利辨识;图3C是沿着图3B的剖面线3C-3C’绘示的滑槽结构130的剖面示意图;图3D绘示滑槽结构130的俯视示意图。在本文列举的实施例中,按键模块10包括两个滑槽结构130,两个滑槽结构130具有彼此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以其中一个滑槽结构130为例进行相关说明,另一滑槽结构130具有相似的结构配置故不再赘述。
滑槽结构130包括侧板131、背侧板133和限位件132。侧板131设置于本体150的背面140b。侧板131具有侧壁131a、相对于侧壁131a的侧壁131b、以及侧壁131a和侧壁131b之间的侧壁131c。限位件132位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且相对于侧壁131a突出。在一实施例中,按键模块10包括两个滑槽结构130,限位件132可朝向另一滑槽结构130延伸。背侧板133设置于侧板131、限位件132和本体150之间。背侧板133可例如垂直于侧板131。
滑槽结构130的侧板131、背侧板133、限位件132和本体150可定义出容置空间160。当键帽140和升降机构110结合时,升降机构110的连接轴111b可转动地枢接于卡扣部120,升降机构110的连接轴111a可滑动地设置于滑槽结构130的容置空间160内,亦即连接轴111a可滑动地被限制在侧板131、背侧板133、限位件132和本体150的背面140b之间,如此可避免键帽140和升降机构110轻易分离。当键帽140和升降机构110结合时,升降机构110的连接轴111a滑接于滑槽结构130,升降机构110的连接轴111b枢接于卡扣部120,按压键帽140(例如使键帽140沿负Z方向往底板100移动)会使升降机构110相对于键帽140滑动(例如连接轴111a可在X方向及/或Y方向滑动)和枢转,以支持键帽140的动作。
限位件132具有内表面132b、外表面132u和侧缘132s。内表面132b面对本体150的背面140b,外表面132u相对于内表面132b(亦即外表面132u背对本体150的背面140b),侧缘132s延伸于内表面132b和外表面132u之间。侧缘132s包括第一侧表面132s1、第二侧表面132s2、第三侧表面132s3、第四侧表面132s4、第五侧表面132s5和第六侧表面132s6。
具体而言,第一侧表面132s1和第四侧表面132s4分别连接侧板131的侧壁131a,第一侧表面132s1连接第四侧表面132s4;第二侧表面132s2连接于第一侧表面132s1和第三侧表面132s3之间,第二侧表面132s2连接第五侧表面132s5;第三侧表面132s3连接第六侧表面132s6;第五侧表面132s5连接于第四侧表面132s4和第六侧表面132s6之间。第一侧表面132s1、第二侧表面132s2和第三侧表面132s3连接限位件132的内表面132b。第四侧表面132s4、第五侧表面132s5和第六侧表面132s6连接限位件132的外表面132u。
如图3C所示,第一侧表面132s1和第二侧表面132s2之间具有第一角度θ1,第一角度θ1为钝角(亦即大于90度的角);第二侧表面132s2和第三侧表面132s3之间具有一第二角度θ2,第二角度θ2为钝角(亦即大于90度的角)。第一侧表面132s1可大致垂直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第三侧表面132s3可大致平行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第二侧表面132s2相对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为一斜面,亦即第二侧表面132s2不平行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也不垂直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
通过第一侧表面132s1、第二侧表面132s2和第三侧表面132s3的角度配置,可避免升降机构110和滑槽结构130在组装过程中彼此干涉而导致损坏,尤其可避免升降机构110和滑槽结构130的限位件132在组装过程中彼此干涉而导致限位件132的断裂或塌陷,可使升降机构110和滑槽结构130的组装作业顺利,进而提升生产良率并降低故障率。
第一侧表面132s1、第二侧表面132s2和第三侧表面132s3可分别大致垂直于内表面132b。第四侧表面132s4、第五侧表面132s5和第六侧表面132s6可相对于外表面132u倾斜,例如是从外表面132u往内表面132b的方向向外倾斜,以在组装升降机构110和滑槽结构130的过程中,借由第四侧表面132s4、第五侧表面132s5及/或第六侧表面132s6引导升降机构110进入容置空间160,如此可降低升降机构110和滑槽结构130之间的摩擦力,可避免升降机构110及/或滑槽结构130损伤。
限位件132在X方向上的长度可例如小于侧板131在X方向上的长度,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受此限,限位件132在X方向上的长度也可等于或大于侧板131在X方向上的长度。
图1-2所示的按键模块10包括两个滑槽结构130,彼此对称地设置在本体150的背面140b,但按键模块10也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滑槽结构。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依需求(例如键帽的尺寸)自由调整滑槽结构130的设置位置、方位及/或数量,而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态样。
图1-2所示的按键模块10包括设置于键帽140和底板100之间的一个升降机构110,但按键模块10也可包括多个升降机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定升降机构的设置位置及/或数量。举例来说,当键帽140应用于多倍键时,按键模块10可包括设置于键帽140和底板100之间的两个或更多的升降机构。
请同时参照图3A至图3D。滑槽结构130还可包括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设置于本体150的背面140b。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设置于侧板131的侧壁131b。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设置于侧板131的同一侧,第一外支撑件134和限位件132可分别位于侧板131的相对两侧,第二外支撑件135和限位件132分别位于侧板131的相对两侧。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可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可沿着Y方向延伸,且相对于侧板131的侧壁131b突出,例如是往键帽140的裙边170突出。第一外支撑件134的尺寸,例如体积、X方向上的宽度或Y方向上的长度等,可相同或不同于第二外支撑件13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性地示出两个外支撑件(第一外支撑件134和第二外支撑件135),但滑槽结构130也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外支撑件,并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及/或配置方式。第一外支撑件134及/或第二外支撑件135可提升滑槽结构130的结构强度,例如提升侧板131的结构强度,可避免侧板131断裂。
滑槽结构130还可包括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设置于键帽140的背面140b。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设置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第一内支撑件136、第二内支撑件137和限位件132可皆位于侧板131的同一侧。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可间隔设置。限位件132和第一内支撑件136可间隔设置。限位件132和第二内支撑件137可间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可沿着Y方向延伸,且相对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突出,例如是往负Y方向突出。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可相对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往另一滑槽结构130方向突出。第一内支撑件136及/或第二内支撑件137在Y方向上的长度可例如大于限位件132的在Y方向上的长度;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内支撑件136及/或第二内支撑件137在Y方向上的长度可小于或等于限位件132的在Y方向上的长度。第一内支撑件136的尺寸,例如体积、X方向上的宽度或Y方向上的长度等,可相同或不同于第二内支撑件1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例性地示出两个内支撑件(第一内支撑件136和第二内支撑件137),但滑槽结构130也可包括更多或更少的内支撑件,并可具有不同的尺寸及/或配置方式。第一内支撑件136及/或第二内支撑件137可提升滑槽结构130的结构强度,例如提升侧板131的结构强度,可避免侧板131断裂。此外,第一内支撑件136及/或第二内支撑件137可用以限制容置空间160的尺寸,以提供升降机构110的连接轴111a和滑槽结构130之间更紧密的连接。
滑槽结构130还可包括侧支撑件138。侧支撑件138设置于键帽140的背面140b。侧支撑件138设置于侧板131的侧壁131c。侧壁131c邻接于侧壁131a和侧壁131b。侧支撑件138可沿着X方向延伸,且相对侧板131的侧壁131c突出,例如是往负X方向突出。侧支撑件138可提升滑槽结构130的结构强度,例如提升侧板131的结构强度,可避免侧板131断裂。
在一实施例中,侧板131、背侧板133、限位件132、第一外支撑件134、第二外支撑件135、第一内支撑件136、第二内支撑件137和侧支撑件138例如是一体成形结构。侧板131、背侧板133、限位件132、第一外支撑件134、第二外支撑件135、第一内支撑件136、第二内支撑件137和侧支撑件138可例如采用塑料材质制成。滑槽结构130可采用例如是射出成型制程来形成。
请再次参照图3A。卡扣部120可朝向与按压面140a相对的一侧延伸,例如是朝向底板100或负Z方向延伸。在Z方向上,裙边170可朝向与按压面140a相对的一侧延伸一第一距离H1,卡扣部120可朝向与按压面140a相对的一侧延伸一第二距离H2,第二距离H2可大于该第一距离H1。在Z方向上,限位件132和本体150的背面140b的间距D1可大于裙边170的第一距离H1。
请参照图4A。图4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键帽440的立体示意图。键帽440和前述的键帽140的差异在于,键帽440所包括的滑槽结构430的限位件432不同于键帽140的限位件132。具体而言,限位件432具有内表面432b、外表面432u和侧缘432s。内表面432b面对本体150的背面140b,外表面432u相对于内表面432b,侧缘432s延伸于内表面432b和外表面432u之间。
侧缘432s包括第一侧表面432s1、第二侧表面432s2、第三侧表面432s3、和第四侧表面432s4。第一侧表面432s1和第三侧表面432s3分别连接侧板131的侧壁131a,第一侧表面432s1连接第三侧表面432s3和第二侧表面432s2;第二侧表面432s2连接第一侧表面432s1和第四侧表面432s4;第三侧表面432s3连接第一侧表面432s1和第四侧表面432s4。第一侧表面432s1和第二侧表面432s2连接限位件432的内表面432b。第三侧表面432s3和第四侧表面432s4连接限位件432的外表面432u。
请参照图4B。图4B是沿着图4A的剖面线4B-4B’绘示的滑槽结构430的剖面示意图。第一侧表面432s1和第二侧表面432s2之间具有第三角度θ3,第三角度θ3可为直角或钝角(亦即大于90度的角)。第一侧表面432s1可大致垂直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或者和侧板131的侧壁131a夹一锐角。第二侧表面432s2可大致平行于侧板131的侧壁131a。
按键模块10还可包括弹性体(未绘示),例如是橡胶弹性体(rubber dome)。弹性体可设置于键帽140/440和底板100之间。当键帽140/440往底板100方向(例如负Z方向)移动时,可挤压弹性体使弹性体形变而储存弹性势能。当释放键帽140时,弹性体释放弹性势能,驱使键帽140回复至初始位置(复位)。
按键模块10还可包括电路板(未绘示),例如是薄膜电路板。电路板设置于底板100上。当弹性体形变而抵压到电路板的开关(未绘示)时,电路板输出一触发信号(未绘示)给一处理器(未绘示),处理器据以执行对应功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键帽包括滑槽结构,滑槽结构包括限位件,限位件的侧缘具有角度(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侧缘132s和432s),以在组装过程中引导升降机构进入滑槽结构的容置空间,可避免元件在组装过程中受损,并可避免滑槽结构和升降机构在组装过程中彼此干涉而导致的损伤。此外,限位件的侧缘中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且限位件的侧缘中的第二侧表面和第三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的设计可允许更多样的安装角度(例如可允许键帽以水平的角度安装)而不会使滑槽结构在组装过程中受损,故可进一步提升键帽的耐用性及组装便利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键帽可确保按键模块的组装作业得以顺利进行,可改善生产良率低和故障率高等问题。再者,在将键帽组装至升降机构的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滑槽结构使键帽得以保持水平地直接组装于升降机构,而不需要先将键帽倾斜特定角度以使升降机构得以装入滑槽结构,如此可使按键模块的组装作业适用于自动化组装生产设备。此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按键模块包括多个支撑件,例如外支撑件、内支撑件及/或侧支撑件,因此可强化滑槽结构的结构强度,避免侧板损伤,并可改善生产良率低和故障率高等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键帽,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按压面及与该按压面相对的一背面;
裙边,设置于该本体的周缘,并朝向与该按压面相对的一侧延伸一第一距离;
两卡扣部,设置于该本体的该背面;以及
两滑槽结构,设置于该本体的该背面,各该滑槽结构包括:
一侧板,设置该本体的该背面;及
一限位件,设置于该侧板,并朝向另一该滑槽结构延伸,
其中该限位件具有面对该本体的该背面的一内表面、相对于该内表面的一外表面和延伸于该内表面和该外表面之间的一侧缘,
该侧缘包括一第一侧表面、一第二侧表面和一第三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和该第二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该第二侧表面和该第三侧表面之间具有一钝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表面连接该侧板的一侧壁,该第二侧表面连接于该第一侧表面和该第三侧表面之间,该第一侧表面大致垂直于该侧板的该侧壁,该第三侧表面大致平行于该侧板的该侧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结构更包括:
一第一外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该第一外支撑件和该限位件分别位于该侧板的相对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的一侧壁且相对于该侧板的该侧壁往该键帽的该裙边突出。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结构更包括:
一第二外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该第二外支撑件和该第一外支撑件位于该侧板的同一侧,
该第一外支撑件具有一长度不同于该第二外支撑件的一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滑槽结构更包括:
一内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该内支撑件和该限位件设置于该侧板的同一侧,且该内支撑件设置于该本体的该背面,该限位件和该内支撑件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内支撑件具有一长度大于该限位件的一长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设置于该侧板的一侧壁,该滑槽结构更包括:
一侧支撑件,设置于该侧板的另一侧壁,该另一侧壁邻接该侧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各该卡扣部朝向与该按压面相对的一侧延伸一第二距离,且该第二距离大于该第一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帽,其特征在于,该限位件和该本体的该背面的一间距大于该第一距离。
CN202123034770.2U 2021-01-11 2021-12-03 键帽 Active CN21638913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35772P 2021-01-11 2021-01-11
US63/135,772 2021-01-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9137U true CN216389137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20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4770.2U Active CN216389137U (zh) 2021-01-11 2021-12-03 键帽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91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12167B2 (en) Depressible key structure
US8139347B2 (en) Touch pad module assembly structure
US8624144B2 (en) Push button cap mounting details
US10879021B2 (en) Keyboard
US8653389B2 (en) Keyswitch device, supporting seat and key cap thereof
US10649501B1 (en) Touchpad device
US11107649B2 (en) Keyboard device
US8757739B2 (en) Computer case
US9536683B2 (en) Touch module
US7504596B2 (en) Keyboard
EP2833243A2 (en) Keyboard device
US20110075348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isk drive
CN201064000Y (zh) 电子装置壳体的锁合结构
CN216389137U (zh) 键帽
US11830683B2 (en) Key structure
US20200051760A1 (en) Keyboard
JPH09138723A (ja) キーボード装置
US8841569B2 (en) Press button and portable computer using the same
US10886079B1 (en) Keyboard device
US20200402742A1 (en) Keyboard
CN103717026A (zh) 电子装置及固定结构
CN111900009B (zh) 底板结构和按键组件
US8054636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US8212166B2 (en) Switch assembly
CN102832066A (zh) 按键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