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5305U -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5305U
CN216385305U CN202122940507.3U CN202122940507U CN216385305U CN 216385305 U CN216385305 U CN 216385305U CN 202122940507 U CN202122940507 U CN 202122940507U CN 216385305 U CN216385305 U CN 216385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unching
patrol
attacking
unmanned vehicle
composite unman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4050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小林
赵文彬
闫福军
王志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Xinnuo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Quanzhou China Ordnance Equipment Group Special Rob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Xinnuo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Quanzhou China Ordnance Equipment Group Special Rob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Xinnuo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Quanzhou China Ordnance Equipment Group Special Rob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Fujian Xinnuo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4050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5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5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5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ming, Guidance, Guns With A Light Source, Armor, Camouflage, And Targ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包括履带装甲车、转台、支撑件以及发射筒组件;转台通过第一转动副与履带装甲车转动连接;支撑件与转台固定连接,发射筒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发射筒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发射面和第二发射面,第一发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的第一发射腔,第二发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的第二发射腔。本实用新型优点:通过在发射筒组件上形成第一发射面和第二发射面,并在第一发射面上设置第一发射腔和第二发射面上设置第二发射腔,使得在使用时,可利用发射筒组件在同一时间往两个方向发射巡飞弹,能够更好地形成多方位目标攻击能力,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背景技术】
巡飞弹(又称巡飞器)是一种利用现有武器投放,能够在目标区域内进行巡逻飞行,可实现侦察与毁伤评估、精确打击、通信、中继、目标指示、空中警戒等单一或多项任务的新型弹药,其是无人机技术和弹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巡飞弹在使用时需要借助发射筒进行发射,例如申请日为2020年09月10日,申请号为CN202021971446.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多联装筒射巡飞弹及系统,其中,一种多联装筒射巡飞弹系统具体公开了包括巡飞弹,还包括发射筒,所述发射筒包括发射筒筒体,所述发射筒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发射装置,所述的巡飞弹放置于所述发射筒筒体内;所述发射装置包括燃气发生器和助推活塞,所述的燃气发生器设置在发射筒筒体内,所述助推活塞滑动设置在发射筒筒体内,其中,所述助推活塞通过活塞拉绳与发射筒筒体连接。但是,现有发射巡飞弹的系统只能往一个方位发射巡飞弹,缺乏多方位目标攻击能力,难以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解决现有巡飞弹发射系统只能往一个方位发射巡飞弹,缺乏多方位目标攻击能力,难以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包括履带装甲车、转台、支撑件以及发射筒组件;
所述转台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所述履带装甲车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所述发射筒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所述发射筒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发射面和第二发射面,所述第一发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的第一发射腔,所述第二发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的第二发射腔。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筒组件呈方形结构,且所述发射筒组件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发射面,所述发射筒组件的正面形成所述第二发射面。
进一步地,各所述第一发射腔规则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发射面上,各所述第二发射腔规则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发射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台的两侧的支撑板;所述转台的两侧形成有安装平面,所述支撑板的下部通过第一锁付件锁付固定在所述安装平面上;所述发射筒组件的两端通过第二转动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履带装甲车的顶部中间形成有支撑平台,所述转台的中部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所述支撑平台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火炮;所述转台的前端形成有火炮夹持缺口,所述火炮通过第三转动副转动装配于所述火炮夹持缺口内。
进一步地,还包括观瞄装置;所述观瞄装置通过支撑块与所述火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两侧形成有夹持部,两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槽口,所述夹持槽口的顶部形成有半圆弧形让位部;每所述夹持部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火炮锁付连接的第一锁付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形成有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观瞄装置锁付连接的第二锁付孔。
进一步地,所述巡飞弹包括弹体、设于所述弹体的前端的前翼、设于所述弹体的后端的后翼以及设于弹体的两侧的侧翼。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发射筒组件上形成第一发射面和第二发射面,并在第一发射面上设置第一发射腔和第二发射面上设置第二发射腔,使得在使用时,可利用发射筒组件在同一时间往两个方向发射巡飞弹,能够更好地形成多方位目标攻击能力,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
2、履带装甲车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通过将履带装甲车与巡飞弹相结合,利用履带装甲车运载发射筒组件移动至任务区域进行巡飞弹发射,可使巡飞弹的发射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3、通过将发射筒组件、火炮和观瞄装置都结合到履带装甲车上,并且发射筒组件具有第一发射面和第二发射面,使得在使用时不仅可以利用发射筒组件从不同方位发射巡飞弹,并搜索任务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攻击,而且可以利用火炮对观瞄装置的工作视距范围内的近目标进行配合攻击,能够有效增加打击范围,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提高对敌作战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巡飞弹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无人车;
1-履带装甲车,11-支撑平台;
2-转台,21-安装平面,211-第四锁付孔,22-火炮夹持缺口;
3-支撑件,31-支撑板,311-下支撑板,3111-第三锁付孔,312-上支撑板,313-连接板,32-第一锁付件;
4-发射筒组件,41-第一发射面,42-第二发射面,43-第一发射腔,44-第二发射腔;
5-巡飞弹,51-弹体,52-前翼,53-后翼,54-侧翼;
61-第一转动副,62-第二转动副,63-第三转动副;
7-火炮;
8-观瞄装置;
9-支撑块,91-夹持部,911-第一锁付孔,92-夹持槽口,93-半圆弧形让位部,94-支撑平面,941-第二锁付孔,95-第二锁付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在此需要先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这些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巡飞弹5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100的较佳实施例,无人车100包括履带装甲车1、转台2、支撑件3以及发射筒组件4;
所述转台2通过第一转动副61与所述履带装甲车1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3与所述转台2固定连接,所述发射筒组件4与所述支撑件3相连接,这样转台2在进行转动时(具体可以通过电机来驱动转台2进行旋转),可以带动发射筒组件4转动至所需的位置;所述发射筒组件4上形成有第一发射面41和第二发射面42,以实现多方位发射巡飞弹5;所述第一发射面41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5的第一发射腔43,所述第二发射面42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5的第二发射腔44。
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发射腔43和第二发射腔44的内底部设置有发射装置(未图示),这样在将巡飞弹5装入到第一发射腔43和第二发射腔44内后,可以通过发射装置将巡飞弹5发射出去;所述发射装置和巡飞弹5均为现有结构,具体可以参照申请号为CN202021971446.6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一种多联装筒射巡飞弹及系统,在此就不赘述了。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车100在工作时,通过履带装甲车1携带发射筒组件4移动至任务区域附近,转台2带动发射筒组件4转动至所需位置;将巡飞弹5分别放置到第一发射面41的第一发射腔43内以及第二发射面42的第二发射腔44,再利用第一发射腔43和第二发射腔44内的发射装置将巡飞弹5发射出去,使巡飞弹5可以在任务区域内搜索目标进行攻击。
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无人车100,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发射筒组件4上形成第一发射面41和第二发射面42,并在第一发射面41上设置第一发射腔43和第二发射面42上设置第二发射腔44,使得在使用时,可利用发射筒组件4在同一时间往两个方向发射巡飞弹5,能够更好地形成多方位目标攻击能力,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
2、履带装甲车1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通过将履带装甲车1与巡飞弹5相结合,利用履带装甲车1运载发射筒组件4移动至任务区域进行巡飞弹5发射,可使巡飞弹5的发射更加灵活,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筒组件4呈方形结构,且所述发射筒组件4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发射面41,所述发射筒组件4的正面形成所述第二发射面42。通过设计发射筒组件4呈方形结构,使得正好可以利用方形结构的顶面和正面这两个相邻面来分别形成第一发射面41和第二发射面42,因为将方形结构在安装到支撑件3上后,顶面和正面的视野都不会受到阻挡,因此利用顶面和正面来形成第一发射面41和第二发射面42,可确保巡飞弹5能够正常有效的发射出去,从而形成多方位目标攻击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发射腔43规则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发射面41上,各所述第二发射腔44规则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发射面42上。通过将第一发射腔43和第二发射腔44规则排列分布设置,使得可以在第一发射面41上设置更多的第一发射腔43以及在第二发射面42上设置更多的第二发射腔44,以确保同一时间可以发射更多的巡飞弹5,同时也可以确保第一发射腔43与第一发射腔43之间以及第二发射腔44与第二发射腔44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包括设于所述转台2的两侧的支撑板31;所述转台2的两侧形成有安装平面21,所述支撑板31的下部通过第一锁付件32锁付固定在所述安装平面21上,通过在转台2上形成安装平面21,使得在将支撑板31锁付到安装平面21上后,支撑板31可以与安装平面21贴合在一起,保证支撑板31牢固、稳定;所述第一锁付件32可以采用螺栓;所述发射筒组件4的两端通过第二转动副62与所述支撑板31的上部转动连接,这样在使用时可以利用电机来驱动发射筒组件4进行旋转,从而实现对发射筒组件4的发射角度进行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中,请重点参照图3所示,所述支撑板31包括下支撑板311、上支撑板312和连接板313;所述下支撑板311上开设有第三锁付孔3111,并通过第三锁付孔3111实现将下支撑板311锁付于安装平面21上,在实施时,所述安装平面21上对应于第三锁付孔3111的位置处开设有第四锁付孔211;所述连接板313由下支撑板311的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上支撑板312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313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因为转台2两侧之间的距离比较小,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连接板313来进行距离延伸,使得两侧的上支撑板312之间能够满足发射筒组件4的安装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履带装甲车1的顶部中间形成有支撑平台11,所述转台2的中部通过第一转动副61与所述支撑平台11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在具体设计时,所述转台2的下表面为平面,这样可以将转台2与支撑平台11安装的靠近一些,使整个无人车100的结构更加紧凑,并且转台2可以顺畅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人车100还包括火炮7;所述转台2的前端形成有火炮夹持缺口22,所述火炮7通过第三转动副63转动装配于所述火炮夹持缺口22内,这样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利用电机来驱动火炮7进行发射角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无人车100还包括观瞄装置8;所述观瞄装置8通过支撑块9与所述火炮7相连接,实现观瞄装置8的安装固定。其中,所述观瞄装置8是集光、机、电,图像于一体的智能感知系统,可搭载包括热成像、可见光、激光照明及测距等多种传感器,能够实现24小时全天候监测预警。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发射筒组件4、火炮7和观瞄装置8都结合到履带装甲车1上,并且发射筒组件4具有第一发射面41和第二发射面42,使得在使用时不仅可以利用发射筒组件4从不同方位发射巡飞弹5,并搜索任务区域内的目标进行攻击,而且可以利用火炮7对观瞄装置8的工作视距范围内的近目标进行配合攻击,能够有效增加打击范围,满足多场景作战需求,提高对敌作战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重点参照图4所示,所述支撑块9的底部两侧形成有夹持部91,两所述夹持部91之间形成夹持槽口92,所述夹持槽口92的顶部形成有半圆弧形让位部93,以便于在夹持火炮7时可以对火炮7的炮筒进行让位;每所述夹持部91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火炮7锁付连接的第一锁付孔911,在具体实施时,利用夹持槽口92将火炮7的炮筒外壁夹持住,并可以通过第二锁付件95将夹持部91与火炮7锁紧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二锁付件95可以采用螺栓。
所述支撑块9的顶部形成有支撑平面94,所述支撑平面94上开设有与所述观瞄装置8锁付连接的第二锁付孔941,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第三锁付件(未图示)将观瞄装置8锁付固定在支撑平面94上,所述第三锁付件可以采用螺栓。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请重点参照图5所示,所述巡飞弹5包括弹体51、设于所述弹体51的前端的前翼52、设于所述弹体51的后端的后翼53以及设于弹体51的两侧的侧翼54。巡飞弹5在使用时,当将巡飞弹5放置到第一发射腔43或者第二发射腔44内时,巡飞弹5的前翼52、后翼53和侧翼54均处于折叠状态;而巡飞弹5在被发射出去后,巡飞弹5的前翼52、后翼53和侧翼54均处于展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车100在实际使用时,由作战人员将巡飞弹5装填到发射筒组件4的第一发射腔43和第二发射腔44内;作战人员通过地面站控制履带装甲车1携带发射筒组件4、巡飞弹5、火炮7、观瞄装置8等移动至任务区域;在履带装甲车1到达指定位置后,控制发射筒组件4的第一发射面41和第二发射面42上的巡飞弹5同时发射出去,从而使巡飞弹5从不同的方位飞向任务区域进行目标搜索和发起攻击;同时观瞄装置8在工作视距范围内搜寻近距离目标,并利用火炮7对近距离目标发起攻击。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装甲车、转台、支撑件以及发射筒组件;
所述转台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所述履带装甲车转动连接;所述支撑件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所述发射筒组件与所述支撑件相连接;所述发射筒组件上形成有第一发射面和第二发射面,所述第一发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的第一发射腔,所述第二发射面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放置巡飞弹的第二发射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筒组件呈方形结构,且所述发射筒组件的顶面形成所述第一发射面,所述发射筒组件的正面形成所述第二发射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发射腔规则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一发射面上,各所述第二发射腔规则排列分布在所述第二发射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设于所述转台的两侧的支撑板;所述转台的两侧形成有安装平面,所述支撑板的下部通过第一锁付件锁付固定在所述安装平面上;所述发射筒组件的两端通过第二转动副与所述支撑板的上部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装甲车的顶部中间形成有支撑平台,所述转台的中部通过第一转动副与所述支撑平台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火炮;所述转台的前端形成有火炮夹持缺口,所述火炮通过第三转动副转动装配于所述火炮夹持缺口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观瞄装置;所述观瞄装置通过支撑块与所述火炮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两侧形成有夹持部,两所述夹持部之间形成夹持槽口,所述夹持槽口的顶部形成有半圆弧形让位部;每所述夹持部上均开设有与所述火炮锁付连接的第一锁付孔;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形成有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上开设有与所述观瞄装置锁付连接的第二锁付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巡飞弹包括弹体、设于所述弹体的前端的前翼、设于所述弹体的后端的后翼以及设于弹体的两侧的侧翼。
CN202122940507.3U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Active CN216385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0507.3U CN216385305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40507.3U CN216385305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5305U true CN216385305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03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40507.3U Active CN216385305U (zh) 2021-11-26 2021-11-26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5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524674A (en) Military vehicles
CN110329515A (zh) 一种察打一体飞机的设计方法及系统
RU2642019C2 (ru) Высокоточная комплексная тактическая ракет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ближнего действия
RU2470250C2 (ru)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ый раке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с воздушным модулем вооружения
CN216385305U (zh) 一种巡飞弹发射及攻击复合无人车
CN102012194B (zh) 回转装甲车
CN110631418B (zh) 一种具备智能察打一体功能的无人机用微型武器系统
CN1391649A (zh) 成套防御装置
RU105422U1 (ru) Разведывательно-огневой комплекс вооружения танка
CN110763090B (zh) 一种可组合变形子母式察打一体巡飞弹及其工作方法
UA20473U (en) Infantry fighting machine
RU2287764C1 (ru) Боевая сочлененная машина
CN112977824A (zh) 一种便于单兵携带具备侦查与打击功能的无人机系统及方法
RU2492402C2 (ru) Многоцелевое противотанковое (зени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CN217969933U (zh) 一种察打飞机全向弹架
RU2582437C1 (ru) Многоцелевой ракетный комплекс
RU211989U1 (ru) Боевой модуль
CN212902890U (zh) 一种坦克平高两用高射速武器系统
RU2816418C1 (ru) Комплекс вооружения танка
Yeadon A New Combined-Arms Approach for the Armored Brigade Combat Team
CN219244440U (zh) 一种空地协同察打系统
Carus The Bekaa Valley Campaign
RU66504U1 (ru) Боевая сочлененная машина
Heitman Equipment of the Border War
Jarnot Air Mech Strike: Revolution in Maneuver Warfa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