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84672U -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84672U
CN216384672U CN202123030347.5U CN202123030347U CN216384672U CN 216384672 U CN216384672 U CN 216384672U CN 202123030347 U CN202123030347 U CN 202123030347U CN 216384672 U CN216384672 U CN 216384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oxide
heat
temperature side
temperature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303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海丰
彭烁
孙殿宇
周贤
魏忠奎
钟迪
姚国鹏
黄永琪
安航
白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Yingkou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Yingko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Yingkou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30303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84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84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84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27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 Y02A30/274Relating to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technologies using waste energy, e.g. from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吸热器、二氧化碳透平、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二氧化碳压缩机、发生器、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和蒸发器;吸热器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透平和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高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高温侧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发生器高温侧和蒸发器高温侧入口,另一路连接蒸发器高温侧入口,蒸发器高温侧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低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低温侧和吸热器入口。实现发电和供热的综合应用,并且能够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压缩机入口的温度,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电联产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背景技术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主要利用600~750℃的中温热源,以超临界二氧化碳作为循环工质,实现热电的转换过程。其中,透平出口处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往往在500℃之上,目前该部分热量通常通过回热器由低温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考虑到未来火电机组的供热能力受到进一步制约,需要探索新能源结构背景下的新型供热方式。目前国内集中供热主要来源于以火力发电为主的热电联产机组,配合小规模锅炉房用于调峰,整体保证热水及蒸汽的供应。
基于火电的热电联产机组容量往往较高,多为百兆瓦级别,规模较大,导致机组灵活性低,调节能力较差,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实现发电和供热的综合应用,并且能够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压缩机入口的温度,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包括吸热器、二氧化碳透平、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二氧化碳压缩机、发生器、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和蒸发器;
吸热器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透平和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高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高温侧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发生器高温侧和蒸发器高温侧入口,另一路连接蒸发器高温侧入口,蒸发器高温侧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压缩机、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低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低温侧和吸热器入口。
优选的,发生器的低温侧和蒸发器的低温侧之间连接有冷凝器的冷凝侧,冷凝器的吸热侧连接有热网供水。
进一步,冷凝器的冷凝侧与蒸发器的低温侧之间连接有溶剂节流阀。
进一步,蒸发器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有吸收器的放热侧进口,吸收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有热网回水,吸收器的吸热侧出口与冷凝器的吸热侧进口连接。
再进一步,发生器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有溶液换热器的高温侧进口,溶液换热器的高温侧出口连接有吸收器的放热侧进口,吸收器的放热侧出口连接溶液换热器的低温侧进口,溶液换热器的低温侧出口与发生器的低温侧入口连接。
再进一步,溶液换热器的高温侧出口与吸收器的放热侧进口之间设置有溶液膨胀阀,吸收器的放热侧出口与溶液换热器的低温侧进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
优选的,发生器的低温侧内的工质采用溴化锂溶液。
优选的,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高温侧出口与发生器高温侧之间连接有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
优选的,吸热器采用太阳能吸热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二氧化碳发电技术,并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回热过程中,抽取部分热量用于驱动吸收式热泵,实现太阳能等新能源利用过程中的热电联供效果。利用工质相变过程中的温度不变,达到二氧化碳发电系统中二氧化碳压缩机入口二氧化碳温度的精确稳定控制,有利于提高二氧化碳发电的稳定性。并且机组容量相比传统火电机组更小,系统灵活性高,可调性强,适应场景更加广阔。
进一步,通过设置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可以灵活调整用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供热的能量分配,提高了该热电联供系统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其中:1-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2-吸热器;3-二氧化碳透平;4-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5-二氧化碳压缩机;6-发生器;7-冷凝器;8-蒸发器;9-吸收器;10-溶液换热器;11-溶液膨胀阀;12-溶液泵;13-溶剂节流阀;14-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包括调节部件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1、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回路和吸收式热泵回路;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回路包括吸热器2、二氧化碳透平3、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和二氧化碳压缩机5;吸收式热泵回路包括发生器6、冷凝器7、蒸发器8、吸收器9、溶液换热器10、溶液膨胀阀11、溶液泵12和溶剂节流阀13。
吸热器2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透平3和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高温侧,吸热器2采用太阳能吸热器。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高温侧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发生器6高温侧和蒸发器8高温侧入口,另一路连接蒸发器8高温侧入口,蒸发器8高温侧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压缩机5、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低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低温侧和吸热器2入口。
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高温侧出口与发生器6高温侧之间连接有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1。
发生器6的低温侧和蒸发器8的低温侧之间连接有冷凝器7的冷凝侧,发生器6的低温侧内的工质采用溴化锂稀溶液,冷凝器7的吸热侧连接有热网供水。冷凝器7的冷凝侧与蒸发器8的低温侧之间连接有溶剂节流阀13。蒸发器8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有吸收器9的放热侧进口,吸收器9的吸热侧进口连接有热网回水,吸收器9的吸热侧出口与冷凝器7的吸热侧进口连接。
发生器6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有溶液换热器10的高温侧进口,溶液换热器10的高温侧出口连接有吸收器9的放热侧进口,吸收器9的放热侧出口连接溶液换热器10的低温侧进口,溶液换热器10的低温侧出口与发生器6的低温侧入口连接。
溶液换热器10的高温侧出口与吸收器9的放热侧进口之间设置有溶液膨胀阀11,吸收器9的放热侧出口与溶液换热器10的低温侧进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12。
本实用新型的发电功能主要通过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实现。二氧化碳发电系统回路中,二氧化碳在吸热器2内吸收来自于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热量,然后进入二氧化碳透平3进行做功,完成热到电的转换过程。完成做功后的二氧化碳仍具有400℃以上的高温热量。高温的二氧化碳首先进入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将一部分热量释放给从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来的低温二氧化碳。放热后的二氧化碳在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的出口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吸收式热泵中的发生器6,目的是将回热过程中的部分较高温度的二氧化碳引入到吸收式热泵中的发生器6中,该部分二氧化碳温度为150℃以上,连接回路上设置有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1,主要用于控制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出口的二氧化碳支路流量,调整用于发电和供热的能量分配;另一路进入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同从二氧化碳压缩机5来的低温二氧化碳换热,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的高温侧出口同吸收式热泵中的吸收器9相连,目的是将完全回热后的二氧化碳引入到吸收式热泵中的吸收器9中,该部分二氧化碳温度为110℃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供热功能主要通过吸收式热泵回收利用两部分不同温度的二氧化碳热量实现。在发生器6中,发生器6的驱动热源为来自于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中的温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溴化锂稀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内的热量,稀溶液中的水吸热蒸发,发生器6内的原有溶液浓度升高,蒸发出的水蒸气进入冷凝器7中,二氧化碳温度从150℃以上降低到110℃以下,降低温度后的二氧化碳同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高温侧出口的温度较低的二氧化碳混合,共同进入蒸发器8。水蒸气在冷凝器7中同热网供水进行换热,自身冷凝为液态水,经过溶剂节流阀13降压后进入蒸发器8中,在蒸发器8中,吸收来自于发生器6和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的低温二氧化碳热量而被再次蒸发,水蒸气由蒸发器8进入到吸收器9中,二氧化碳在蒸发器8内进行放热,温度降低到35℃附近,而后进入二氧化碳压缩机5,再次进行发电循环。发生器6内的溴化锂浓溶液温度得到升高,而后首先进入溶液换热器10,同来自于吸收器9的溴化锂稀溶液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溴化锂浓溶液经过溶液膨胀阀11节流降压后,进入吸收器9吸收来自于蒸发器8的水蒸气,释放热量,而后经过溶液泵12增压进入到溶液换热器10,回收溴化锂浓溶液的热量后,进入发生器6,完成溶液的循环。20℃左右的热网回水首先进入吸收器9中,吸收溶液吸收过程中的热量;而后进入冷凝器7中,吸收水蒸气冷凝的热量,冷凝器7中热网回水出口温度达到供热水要求,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供热功能。
在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实现太阳能等新能源的热电转换之外,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热电联供方式,实现发电和供热的综合应用,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调整电和热之间的匹配,实现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充分综合利用;另外,吸收式热泵的相变换热特性同时能够更好的控制超临界二氧化碳在二氧化碳压缩机5入口的温度,提高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热器(2)、二氧化碳透平(3)、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二氧化碳压缩机(5)、发生器(6)、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和蒸发器(8);
吸热器(2)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透平(3)和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高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高温侧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依次连接发生器(6)高温侧和蒸发器(8)高温侧入口,另一路连接蒸发器(8)高温侧入口,蒸发器(8)高温侧出口依次连接二氧化碳压缩机(5)、低温二氧化碳回热器(14)低温侧、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低温侧和吸热器(2)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器(6)的低温侧和蒸发器(8)的低温侧之间连接有冷凝器(7)的冷凝侧,冷凝器(7)的吸热侧连接有热网供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器(7)的冷凝侧与蒸发器(8)的低温侧之间连接有溶剂节流阀(1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蒸发器(8)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有吸收器(9)的放热侧进口,吸收器(9)的吸热侧进口连接有热网回水,吸收器(9)的吸热侧出口与冷凝器(7)的吸热侧进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器(6)的低温侧出口连接有溶液换热器(10)的高温侧进口,溶液换热器(10)的高温侧出口连接有吸收器(9)的放热侧进口,吸收器(9)的放热侧出口连接溶液换热器(10)的低温侧进口,溶液换热器(10)的低温侧出口与发生器(6)的低温侧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液换热器(10)的高温侧出口与吸收器(9)的放热侧进口之间设置有溶液膨胀阀(11),吸收器(9)的放热侧出口与溶液换热器(10)的低温侧进口之间设置有溶液泵(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发生器(6)的低温侧内的工质采用溴化锂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高温二氧化碳回热器(4)高温侧出口与发生器(6)高温侧之间连接有二氧化碳回热调节阀(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其特征在于,吸热器(2)采用太阳能吸热器。
CN202123030347.5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Active CN216384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0347.5U CN21638467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30347.5U CN21638467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84672U true CN216384672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21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30347.5U Active CN216384672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846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69835B (zh) 基于吸收式热泵和蓄热设备的热电解耦系统及运行方法
WO2022037711A1 (zh) 一种基于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结合海水淡化的灵活性动力电站及其调节方法
CN102094772B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联供装置
CN112503782A (zh) 一种应用太阳能与溴化锂热泵的油田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01696642A (zh) 以中低焓能源为热源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11456818A (zh) 火力发电厂双源加热熔盐储能系统
CN105649901B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发电装置
CN102235332A (zh) 太阳能光热汽液两相流热膨胀发电系统
CN205478135U (zh) 一种基于吸收式热泵的太阳能聚光集热发电装置
CN216342359U (zh) 一种二氧化碳发电和地热能耦合的热电联供装置
CN216384672U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
CN215174935U (zh) 一种火电厂高低温储热调峰系统
CN114034134A (zh) 一种基于二氧化碳发电和吸收式热泵的热电联供装置方法
CN114000998A (zh) 一种二氧化碳发电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6241125U (zh) 一种二氧化碳发电装置
CN216384330U (zh) 一种大热电比的核电机组热电联产系统
CN214199238U (zh) 一种应用太阳能与溴化锂热泵的油田余热回收系统
CN213777866U (zh) 一种吸收式土壤源热泵与热电联产机组耦合供能系统
CN214949910U (zh) 单双效结合的吸收式热泵机组
CN114635765B (zh) 一种利用退役燃煤锅炉储热的新型储能及能量利用系统及方法
CN204200497U (zh) 一种太阳能热电冷联产系统
CN217813623U (zh) 一种基于火电机组的熔盐储放热系统
CN216384331U (zh) 一种基于火电与光热的热电联供装置
CN219433368U (zh)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乏汽供热系统
CN114017942B (zh) 一种太阳能超临界二氧化碳冷热电联产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