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73668U -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73668U
CN216373668U CN202122821413.4U CN202122821413U CN216373668U CN 216373668 U CN216373668 U CN 216373668U CN 202122821413 U CN202122821413 U CN 202122821413U CN 216373668 U CN216373668 U CN 216373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
woven fabric
resistant
w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2141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常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ngnong Text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ngno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ngnong Text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ngnong Text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2141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73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73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73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包括第一无纺布层,与第一无纺布层相对设置的第二无纺布层,以及固定连接于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的隔热层,隔热层呈网状结构,使得隔热层将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热腔,每一隔热腔内均填充有隔热介质,其具有隔热效果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背景技术
无纺布又称不织布、针刺棉、针刺无纺布等,无纺布没有经线及纬线,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利用针刺或者水刺等物理方式,得到无编织的布料,可做出不同的厚度、手感、硬度的布料。无纺布具有防潮、透气、柔韧、轻薄、价格低廉、可循环再用,各向性能一致性高等特点,可用于不同的行业。然而现有的无纺布,隔热效果差,难以满足隔热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其具有隔热效果好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如下: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包括
第一无纺布层;
第二无纺布层,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相对设置;
以及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固定连接于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所述隔热层呈网状结构,使得所述隔热层将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热腔,每一所述隔热腔内均填充有隔热介质。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隔热腔内还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之间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在第一无纺布层和第二无纺布层上出现塌陷等缺陷,使得无纺布能够呈现出平整的外观与手感。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弹性件的设置使得无纺布具备一定弹性,当挤压无纺布时,无纺布能够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并且撤去外力后无纺布还能够回复原状。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设置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的设置为支撑件的弹性形变流出了富裕的形变空间,使得无纺布在具备弹性的同时还能够具备一定的柔软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无纺布层远离隔热层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吸热层,所述吸热层内嵌有若干吸热块,各个所述吸热块内均填充有冷凝胶,冷凝胶能够起到吸热的作用,能够吸收传递到吸热层上的热量,并且冷凝胶具备良好的吸热性,能够吸收大部分热量。
进一步地,所述吸热层远离所述隔热层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第二无纺布层远离所述隔热层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第一耐磨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使得无纺布具备较好的耐磨性能,以延长无纺布的使用寿命,减小磨损的产生。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耐磨层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各个所述凸起向背离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方向凸出第二耐磨层的表面,凸起的设置用于增大粗糙程度,以增大摩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耐磨层远离所述第二无纺布层的表面上涂覆有防水涂料,使得无纺布具备防水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隔热层上设置多个隔热腔以及隔热介质,利用隔热介质起到良好的隔热效果,并利用隔热层的的网状结构,使隔热介质能够均匀、稳定的分布在各个隔热腔内,避免隔热介质产生滑移错位等情况,并且多个隔热腔的设置不会影响无纺布的裁切,裁切后的无纺布仍然能够相同的隔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第一耐磨层;2、吸热层;21、吸热块;211、冷凝胶;3、第一无纺布层;4、隔热层;401、隔热腔;41、支撑件;5、第二无纺布层;6、第二耐磨层;61、凸起;62、防水涂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如图1所示,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第一耐磨层1、吸热层2、第一无纺布层3、隔热层4、第二无纺布层5以及第二耐磨层6。
第一耐磨层1和第二耐磨层6的设置用于提高无纺布的耐磨性能,在第一耐磨层1和第二耐磨层6中混合聚酰胺纤维以及聚氨酯弹性纤维,以达到耐磨性能的要求。聚氨酯弹性纤维属于线型嵌段共聚物,其分子结构中包含两种链段,一种是软链段,赋予纤维弹性,一种是硬链段,赋予纤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保证纤维具有一定使用强度,使得聚氨酯弹性纤维具备超强的拉伸和回复能力,能够牵伸到自身长度的5-8倍,弹性回复率达98%,使得无纺布在具备耐磨性能的同时还能够获得较好的弹性。
如图2所述,吸热层2的上表面与第一耐磨层1固定连接,吸热层2的下表面和第一无纺布层3固定连接,散热层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吸热,减少热量在无纺布上的传递,从而避免使用者的烫伤。吸热层2内嵌有若干吸热块21,避免吸热块21外露,便于制造,各个所述吸热块21均匀分布于吸热层2内,从而使得无纺布的各个位置均具备均匀的吸热性能。各个吸热块21内均填充有冷凝胶211,冷凝胶211能够起到吸热的作用,能够吸收传递到吸热层2上的热量,并且冷凝胶211具备良好的吸热性,能够吸收大部分热量。
如图2所述,第一无纺布层3的上表面和吸热层2固定连接,第一无纺布层3的下表面与隔热层4固定连接。第一无纺布层3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起连接作用,便于连接隔热层4。
如图2所述,隔热层4上的上表面与第一无纺布层3固定连接,隔热层4的下表面和与第二无纺布层5固定连接。隔热层4的设置为了阻隔热量的传播,从而起到隔热的效果。隔热层4呈网状结构,使得隔热层4将第一无纺布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5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热腔401,每一隔热腔401内均填充有隔热介质。利用隔热层4的的网状结构,使隔热介质能够均匀、稳定的分布在各个隔热腔401内,避免大面积的隔热介质产生滑移错位等情况,并且多个隔热腔401的设置不会影响无纺布的裁切,裁切后的无纺布仍然能够相同的隔热效果。隔热介质一般采用轻质、疏松、多孔的纤维材料,其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温性能。隔热介质按其成分可分为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两种。有机材料的保温隔热性优于无机材料,但无机材料的耐久性优于有机材料。其中导热系数是衡量隔热介质性能优劣的主要指标。导热系数越小,则通过材料传送的热量越小,保温隔热性能就越好,材料的导热系数决定于材料的成分、内部结构、容重等,也决定传热时的平均温度和材料的含水率。一般说容重越轻,导热系数越小。在本实施例中,隔热介质设置为隔热棉。在隔热层4中还设置有若干支撑件41,每一隔热腔401内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支撑件41,支撑件41在第一无纺布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5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从而避免无纺布在各个隔热腔401的位置上产生凹陷、塌陷等缺陷。支撑件41设置为弹性件,当挤压无纺布时,隔热层4内的弹性件相应的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使得无纺布具备弹性,使其具备更佳的手感。支撑件41的外形设置为椭球状,且支撑件41的内部设置为空心结构,空心结构赋予支撑件41更大程度的形变量,为其产生弹性形变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使得无纺布在具备弹性的同时还能够兼顾柔软性。
如图2所示,第二无纺布层5的上表面与隔热层4固定连接,第二无纺布层5的下表面与第二耐磨层6固定连接,第二无纺布层5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起连接作用,便于与隔热层4之间进行连接。
如图2所示,第二耐磨层6的上表面与第二无纺布层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耐磨层6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61,各个凸起61向背离第二无纺布层5的方向凸出第二耐磨层6的表面。凸起61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增大第二耐磨层6的摩擦系数,当使用该无纺布时,各个凸起61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能够避免物品从无纺布上滑落。第二耐磨层6远离第二无纺布层5的表面上涂覆有防水涂料62,防水涂料62还覆盖在各个凸起61上,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水效果。防水涂料6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避免无纺布被热水浸湿,当无纺布浸湿时容易造成使用者被热水烫伤,而在本实施例的设置下,防水涂料62在隔绝热水的同时,隔热层4起到较好的隔热效果,减小热量的传播与扩散,而吸热层2内的吸热块21进一步吸收了传递的热量,从而使得无纺布具备较好的隔热效果。并且在一般使用条件下,由于吸热层2的存在,使得该无纺布具有清凉的手感,拓宽了无纺布的使用场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8)

1.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无纺布层(3);
第二无纺布层(5),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3)相对设置;
以及隔热层(4),所述隔热层(4)固定连接于第一无纺布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5)之间,所述隔热层(4)呈网状结构,使得所述隔热层(4)将所述第一无纺布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5)之间的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隔热腔(401),每一所述隔热腔(401)内均填充有隔热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隔热腔(401)内还设置有支撑件(41),所述支撑件(41)在所述第一无纺布层(3)和第二无纺布层(5)之间起到支撑作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1)设置为弹性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1)设置为空心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层(3)远离隔热层(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吸热层(2),所述吸热层(2)内嵌有若干吸热块(21),各个所述吸热块(21)内均填充有冷凝胶(2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层(2)远离所述隔热层(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耐磨层(1),所述第二无纺布层(5)远离所述隔热层(4)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耐磨层(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磨层(6)内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61),各个所述凸起(61)向背离所述第二无纺布层(5)的方向凸出第二耐磨层(6)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耐磨隔热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耐磨层(6)远离所述第二无纺布层(5)的表面上涂覆有防水涂料(62)。
CN202122821413.4U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Active CN216373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1413.4U CN216373668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21413.4U CN216373668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73668U true CN216373668U (zh) 2022-04-26

Family

ID=8125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21413.4U Active CN216373668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736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73668U (zh)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CN204670417U (zh) 保暖透气运动服
CN208006404U (zh) 一种复合面料
CN210759550U (zh) 一种耐寒保暖羊绒服装面料
CN211662763U (zh) 一种抗静电的大衣面料
CN209851714U (zh) 一种爆裂感风衣复合面料
CN208452471U (zh) 一种防风透气服装面料
CN218558158U (zh) 一种隔热涤纶面料
CN202088546U (zh) 高分子水性环保布
CN206884305U (zh) 一种防水保温布料
CN215620578U (zh) 一种抗起球复合面料
CN208263616U (zh) 一种抗静电防水隔热布料
CN215882914U (zh) 一种吸湿排汗的复合面料
CN219256715U (zh) 抗静电面料
CN218463165U (zh) 一种耐磨无纺布
CN217170060U (zh) 一种双层隔热的通道布
CN213261533U (zh) 防紫外线耐高温水洗涤纶针织布
CN210116226U (zh) 一种防水保温的化纤面料
CN206436592U (zh) 一种保暖耐磨型竹纤维面料
CN209813332U (zh) 一种具有网络结构的复合面料
CN211390470U (zh) 一种保暖型针织面料
CN213830665U (zh) 一种提高无纺布伸长率的复合型面料
CN216183303U (zh) 一种耐磨隔热无纺布
CN220841745U (zh) 一种耐磨仿棉绒贴膜压花面料
CN114474880B (zh) 一种骆驼绒圈圈纱纤维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