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40208U - 一种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40208U
CN216340208U CN202122339547.2U CN202122339547U CN216340208U CN 216340208 U CN216340208 U CN 216340208U CN 202122339547 U CN202122339547 U CN 202122339547U CN 216340208 U CN216340208 U CN 2163402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spring
mounting
damper
moun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954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ishex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ishex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ishex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ishex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954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402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402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402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阻尼器,涉及阻尼器领域。包括用于安装重物的第一底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第四底座以及滑动设于第四底座的第三底座;第三底座设有阻碍第二底座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阻尼装置;第四底座设有阻碍第三底座沿纵向移动的第三阻尼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安装座可固定于桥梁或房屋等建筑物,当地震来袭,地震的横波及纵波传递至第四安装座,一部分振动能量被第二阻尼装置和第三阻尼装置吸收,一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第一底座绕第二底座转动的能量,防止建筑物出现大幅度晃动,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在横向、纵向以及竖直方向的阻尼效果较好,方便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阻尼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阻尼器。
背景技术
阻尼器,是以提供运动的阻力,消耗运动能量的装置。在航天、航空、军工、枪炮、汽车等行业中早已应用各种各样的阻尼器来减振消能。从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开始逐步地把这些技术转用到建筑、桥梁、铁路等结构工程中,其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有五十多年历史的液压粘滞阻尼器,在美国被结构工程界接受以前,经历了大量实验,严格审查,反复论证,特别是地震考验的漫长过程。现有技术中的阻尼器大多只能起到单方向的阻尼效果,阻尼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器,其能够实现多个方向的阻尼,阻尼效果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用于安装重物的第一底座、与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第四底座以及滑动设于第四底座的第三底座;第三底座设有阻碍第二底座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阻尼装置;第四底座设有阻碍第三底座沿纵向移动的第三阻尼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多个滚动件;第一底座外侧壁设有第一滑轨,第二底座内侧壁设有与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任一滚动件活动设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第二底座设有阻碍第一底座转动的第一阻尼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底座设有安装槽;第一阻尼装置包括连接杆、位于安装槽的第一弹簧和滑动设于安装槽的安装块;连接杆一端与第二底座铰接,连接杆另一端与安装块铰接;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底座连接,第一弹簧另一端与安装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安装块远离第一弹簧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力块,第一底座设有与第一磁力块相互排斥的第二磁力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阻尼装置包括第二弹簧和一对减振组件,第二弹簧位于一对减振组件之间,第二弹簧两端均与减振组件相连;减振组件一端与第二底座连接,减振组件另一端与第三底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任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轴和第一液压杆;第一支撑杆一端与第二底座铰接,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连接轴铰接;第二支撑杆一端与连接轴铰接,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第三底座铰接;第一液压杆一端与连接轴铰接,第一液压杆另一端与第三底座铰接;第二弹簧位于一对连接轴之间,第二弹簧两端均与连接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四底座设有滑槽,第三底座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阻尼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和第三弹簧,第二液压杆一端和第三弹簧一端均与第三底座连接,第二液压杆另一端和第三弹簧另一端均与第四底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还包括多个用于安装第四底座的紧固件,第四底座设有与紧固件配合的安装孔。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安装座可固定于桥梁或房屋等建筑物,当地震来袭,地震的横波及纵波传递至第四安装座,一部分振动能量使得第三安装座相对第四安装座发生纵向滑动,一部分振动能量使得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一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旋转的动能;第三阻尼装置能吸收部分第三安装座与第四安装座之间传递的振动能量,第二阻尼装置则能吸收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之间传递的振动能量,最终保证建筑物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晃动。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横向、纵向以及竖直方向的阻尼效果较好,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阻尼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阻尼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第三底座;4-第四底座;5-滚动件;6-安装槽;7-连接杆;8-第一弹簧;9-安装块;10-第一磁力块;11-第二磁力块;12-第二弹簧;13-第一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15-连接轴;16-第一液压杆;17-滑块;18-第二液压杆;19-第三弹簧;20-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代表至少2个。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包括用于安装重物的第一底座1、与第一底座1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2、第四底座4以及滑动设于第四底座4的第三底座3;第三底座3设有阻碍第二底座2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阻尼装置;第四底座4设有阻碍第三底座3沿纵向移动的第三阻尼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将第四安装座固定于桥梁或房屋等建筑物,第一安装座的上端面则固定重物,地震来袭,地震的横波和纵波传递至建筑物,此时,地震横波很可能使得第三安装座相对第四安装座发生纵向移动,地震横波也可能使得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横向移动,这里的纵向指y轴方向,横向指x轴方向,竖直方向及z轴方向。地震纵波则会使得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发生竖直方向的移动。第二阻尼装置会阻止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发生的横向和竖直方向的移动,第三阻尼装置会阻止第三安装座相对第四安装座纵向移动,即第二阻尼装置会吸收从建筑物传递而来的地震横波和纵波的部分能量,第三阻尼装置会吸收地震横波的部分能量,还有一些地震的能量会转化为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旋转的动能。之所以在第一安装座上端放置重物,是因为重物和第一安装座本身的重量容易致使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转动,也容易使得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移动,使得地震的能量容易被阻尼器吸收。综上,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保证建筑物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晃动。阻尼器横向、纵向以及竖直方向的阻尼效果较好,方便实用。
在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滚动件5;第一底座1外侧壁设有第一滑轨,第二底座2内侧壁设有与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任一滚动件5活动设于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之间;第二底座2设有阻碍第一底座1转动的第一阻尼装置。
详细的,第一底座1、第二底座2与滚动件5的配合类似滚珠轴承的结构,当第二底座2发生倾斜,第一底座1容易相对第二底座2发生转动,滚动件5的形状呈球形,滚动件5能减少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之间的摩擦力,其次,滚动件5有一定的支撑作用,第一安装座对第二安装座的压力由滚动件5传递至第二安装座。部分地震的能量转化为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转动的动能。为进一步吸收地震能量,在第一安装座与第二安装座之间设置第一阻尼装置,第一阻尼装置能阻止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转动,使得第一阻尼装置能吸收第一安装座转动的动能。
在实施例中,第一底座1设有安装槽6;第一阻尼装置包括连接杆7、位于安装槽6的第一弹簧8和滑动设于安装槽6的安装块9;连接杆7一端与第二底座2铰接,连接杆7另一端与安装块9铰接;第一弹簧8一端与第一底座1连接,第一弹簧8另一端与安装块9连接。
详细的,安装槽6、连接杆7、安装块9和第一弹簧8数量均可为两个,且都中心对称分布。当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一安装座转动,如图4所示,图4为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的仰视图,假如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顺时针转动,安装块9挤压第一弹簧8压缩,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逆时针转动,安装块9拉扯第一弹簧8伸长,第一安装座的动能部分转化为第一弹簧8的弹性势能,由此实现阻尼效果。
在实施例中,安装块9远离第一弹簧8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力块10,第一底座1设有与第一磁力块10相互排斥的第二磁力块11。
详细的,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静止时,安装块9位于安装槽6的中间位置,当安装块9压缩(拉扯)第一弹簧8后,第一弹簧8恢复原来形状时会挤压安装块9移向第二磁力块11,第一磁力块10和第二磁力块11之间的排斥力保证安装块9不会出现较大距离的往复运动,保证连接杆7不会快速摆动而发生断裂,也保证安装块9不会因为安装块9的来回移动而从第二安装座脱离。
在实施例中,第二阻尼装置包括第二弹簧12和一对减振组件,第二弹簧12位于一对减振组件之间,第二弹簧12两端均与减振组件相连;减振组件一端与第二底座2连接,减振组件另一端与第三底座3连接。
详细的,一对减振组件分别位于第二安装座的两端,减振组件对第二安装座有一定支撑作用,当地震能量传递至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会相对第三安装座横向移动和竖直移动,且第二安装座的运动属于不规则运动,第二安装座会发生一定的倾斜,此时减振组件之间的第二弹簧12会被拉伸或压缩,从而吸收一定量的地震能量。当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向上(下)移动,第二弹簧12被压缩(拉长)。
在实施例中,任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13、第二支撑杆14、连接轴15和第一液压杆16;第一支撑杆13一端与第二底座2铰接,第一支撑杆13另一端与连接轴15铰接;第二支撑杆14一端与连接轴15铰接,第二支撑杆14另一端与第三底座3铰接;第一液压杆16一端与连接轴15铰接,第一液压杆16另一端与第三底座3铰接;第二弹簧12位于一对连接轴15之间,第二弹簧12两端均与连接轴15相连。
详细的,第一支撑杆13和第二支撑杆14形成钝角的夹角,且左右两端的钝角夹角相向而立,当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上升,钝角夹角张大,第二弹簧12被压缩,第一液压杆16被拉伸,第一液压杆16本身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由于液压杆属于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第一液压杆16的内部结构。当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下降,第一支撑杆13与第二支撑杆14之间的夹角缩小,第二弹簧12被拉伸,第一液压杆16被压缩。第二弹簧12和第一液压杆16的存在保证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的移动不会较大,第二弹簧12和第一液压杆16是第二阻尼装置吸收地震能量的主要元件。
在实施例中,第四底座4设有滑槽,第三底座3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17。
详细的,当第三安装座相对第四安装座滑移时,滑块17与滑槽的配合保证第三安装座脱离第四安装座,导致第三安装座的运动不规则,使得第二安装座和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晃动较大。
在实施例中,第三阻尼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18和第三弹簧19,第二液压杆18一端和第三弹簧19一端均与第三底座3连接,第二液压杆18另一端和第三弹簧19另一端均与第四底座4连接。
详细的,第二液压杆18和第三弹簧19的数量均可为多个,且均匀分布在第三安装座的两端。当第三安装座相对第四安装座移动时,第三安装座一端的第二液压杆18和第三弹簧19被压缩,第三安装座另一端的第二液压杆18和第三弹簧19被拉伸,第二液压杆18和第三弹簧19能吸收部分振动的能量。
在实施例中,还包括多个用于安装第四底座4的紧固件20,第四底座4设有与紧固件20配合的安装孔。
详细的,紧固件20可为螺栓,紧固件20与安装孔的配合可为间隙配合,用紧固件20穿过第四安装件再与建筑物的相连,便能完成第四安装座的固定,便于建筑物带动整个阻尼器一起振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阻尼器:
包括用于安装重物的第一底座1、与第一底座1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2、第四底座4以及滑动设于第四底座4的第三底座3;第三底座3设有阻碍第二底座2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阻尼装置;第四底座4设有阻碍第三底座3沿纵向移动的第三阻尼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安装座可固定于桥梁或房屋等建筑物,当地震来袭,地震的横波及纵波传递至第四安装座,一部分振动能量使得第三安装座相对第四安装座发生纵向滑动,一部分振动能量使得第二安装座相对第三安装座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一部分振动能量转化为第一安装座相对第二安装座旋转的动能;第三阻尼装置能吸收部分第三安装座与第四安装座之间传递的振动能量,第二阻尼装置则能吸收第二安装座与第三安装座之间传递的振动能量,最终保证建筑物不会出现大幅度的晃动。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器横向、纵向以及竖直方向的阻尼效果较好,方便实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安装重物的第一底座、与所述第一底座转动连接的第二底座、第四底座以及滑动设于所述第四底座的第三底座;所述第三底座设有阻碍所述第二底座横向移动和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阻尼装置;所述第四底座设有阻碍所述第三底座沿纵向移动的第三阻尼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滚动件;所述第一底座外侧壁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二底座内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一滑轨对应的第二滑轨,任一所述滚动件活动设于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之间;所述第二底座设有阻碍第一底座转动的第一阻尼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座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阻尼装置包括连接杆、位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一弹簧和滑动设于所述安装槽的安装块;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所述连接杆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铰接;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远离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设有第一磁力块,所述第一底座设有与所述第一磁力块相互排斥的第二磁力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尼装置包括第二弹簧和一对减振组件,所述第二弹簧位于一对减振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均与所述减振组件相连;所述减振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连接,所述减振组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底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轴和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与所述第二底座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底座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杆一端与所述连接轴铰接,所述第一液压杆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底座铰接;所述第二弹簧位于一对所述连接轴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两端均与所述连接轴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底座设有滑槽,所述第三底座设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尼装置包括第二液压杆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二液压杆一端和所述第三弹簧一端均与所述第三底座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另一端和所述第三弹簧另一端均与所述第四底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用于安装所述第四底座的紧固件,所述第四底座设有与所述紧固件配合的安装孔。
CN202122339547.2U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阻尼器 Active CN2163402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9547.2U CN216340208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9547.2U CN216340208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40208U true CN216340208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5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9547.2U Active CN216340208U (zh) 2021-09-26 2021-09-26 一种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402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1334A (zh) * 2022-06-18 2022-09-02 江苏中伦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抗震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91334A (zh) * 2022-06-18 2022-09-02 江苏中伦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抗震装置
CN114991334B (zh) * 2022-06-18 2024-02-02 江苏中伦钢结构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钢结构抗震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7384B (zh) 一种带自适应刚度特性的三维隔震/振支座
CN108425433B (zh) 一种自适应刚度特性运动解耦式三维隔震/振支座
CN107419816B (zh) 控制三维平动及其扭转方向的减振装置
CN216340208U (zh) 一种阻尼器
CN110206184B (zh) 一种复合型减震分级屈服阻尼器
CN111335478B (zh) 一种压剪分离式变刚度隔震支座及其制作方法
CN105804261A (zh) 悬吊式新型材料阻尼器
CN110965460B (zh) 一种三维减隔震支座
Fan et al. Anti-seismic effect of lattice grid structure with friction pendulum bearings under the earthquake impact of various dimensions
CN113700162A (zh) 一种阻尼器
CN112282096A (zh) 一种超低频质量调谐阻尼器
CN117052008A (zh) 一种自复位耗能三维组合减隔震支座及其安装方法
CN211312916U (zh) 一种具有速度放大效应的剪切增稠液扭转阻尼器
CN109826330B (zh) 自振频率可调式多弯曲腔复合型颗粒调谐减振装置
CN110953279A (zh) 一种基于凸轮—滚子机械原理的多级隔振平台
CN109881784B (zh) 一种弧面滑移型三维隔震支座
CN109098306B (zh) 一种摩擦-软钢复合阻尼器及装配方法
CN113356389B (zh) 一种装配式变刚度隔震支座
CN110512759A (zh) 一种惯性质量放大型调谐质量阻尼器
CN113175587A (zh) 一种刚柔耦合的多维隔振平台
CN109296103B (zh) 形状记忆合金弹簧防屈曲支撑的装配、耗能及自复位方法
CN211228981U (zh) 一种多功能的隔震装置、隔震支座及建筑
CN107542842B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抗震阻尼器
JP2000054506A (ja) 免震構造物の浮き上がり防止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が設けられてなる軽重量構造物の免震構造
CN219588019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机电工程抗震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