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39639U - 一种夹桩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夹桩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39639U
CN216339639U CN202122532949.4U CN202122532949U CN216339639U CN 216339639 U CN216339639 U CN 216339639U CN 202122532949 U CN202122532949 U CN 202122532949U CN 216339639 U CN216339639 U CN 216339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sleeve
grouting
wall
slee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3294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昌将
戴显荣
吴凌峰
李磊
陈向阳
魏益峰
夏云龙
余茂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3294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39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39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39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桩机构,属于桩基础技术领域。夹桩机构包括:多个桩套筒,所有桩套筒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每个桩套筒一一对应套设在群桩的单桩外围,使套设有桩套筒的单桩之间形成横向连接;其中,在桩套筒套设在单桩的外围时,单桩的外周壁与桩套筒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环形的灌浆空间,单桩和桩套筒灌浆连接。本申请使多个单桩之间形成横向连接,有效降低单桩的最大弯矩、优化桩基受力,提高群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并且桩套筒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桩套筒和单桩之间最终通过灌浆固定连接,其构造方式简洁,连接稳定性强,传力路径清晰,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且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夹桩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基础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夹桩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建设迎来了大发展,海域桥梁日益增多。目前海域桥梁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单桩基础、群桩基础、沉井基础等。沉井基础整体稳定性好,刚度大,受力比较明确,基础承载力大,但沉降量较大,并且当下卧地层不均匀时,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群桩基础桩径选择也比较灵活,形式多样,针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比较容易,沉降量小而均匀。
海域桥梁群桩基础验算大多受船撞力控制,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单桩受力特性有一定的离散性,现有提高群桩基础承载能力的方法有:增加桩基数目、增大桩基截面、钢管内灌注混凝土等,存在造价高、施工工期长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桩机构,优化桩基受力,提高群桩桩基的整体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桩机构,包括:多个桩套筒,所有桩套筒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每个桩套筒一一对应套设在群桩的单桩外围,使套设有桩套筒的单桩之间形成横向连接;其中,在桩套筒套设在单桩的外围时,单桩的外周壁与桩套筒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环形灌浆空间,单桩和桩套筒灌浆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夹桩机构包括多个桩套筒,多个桩套筒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应用到群桩时,每个桩套筒一一对应套设在群桩的单桩上,使多个单桩之间形成横向连接,有效降低单桩的最大弯矩、优化桩基受力,提高群桩基础的整体稳定性,且结构简单,有效降低海域桥梁下部基础的造价;本申请的夹桩机构的桩套筒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桩套筒和单桩之间最终通过灌浆固定连接,其构造方式简洁,连接稳定性强,传力路径清晰,夹桩机构可提前在工厂预制,后通过船舶运输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施工方便,施工质量容易控制,且有效降低施工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包括多个横向连接管,每两个相邻的桩套筒之间均通过一个横向连接管连接。每两个相邻的桩套筒之间均通过一个横向连接管连接,有效保证整体夹桩机构中的桩套筒的连接紧密及稳定性,确保整体夹桩机构的受力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桩套筒的内壁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数个剪力环。剪力环的设置保证灌浆料与桩套筒之间的剪力有效传递。
在一些实施例中,桩套筒的内壁均布有沿桩套筒的径向延伸的细钢丝。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桩套筒的内壁均布有沿桩套筒的径向延伸的细钢丝,细钢丝具有一定的形变恢复能力,在桩套筒下放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适应其与群桩的单桩摩擦导致的变形,待灌浆料成型后,细钢丝能与灌浆料形成有效连接,进一步提高桩套筒与灌浆料的连接性能,提高整体桩套筒的受力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桩套筒的内壁设有同轴度导向件,同轴度导向件被配置为将桩套筒套设在单桩上后的同轴心偏差控制在预设范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同轴度导向件起到辅助定位的功能,保证夹桩机构在下放过程中桩套筒与单桩的轴心偏差不会过大,并且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桩套筒与高强灌浆料间的连接,提高节点的抗剪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同轴度导向件包括数个环向均匀布置在桩套筒的内壁的导向板,导向板向桩套筒的轴心方向延伸,且每个导向板的高度小于环形灌浆空间的设计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桩套筒的内壁环向均布导向板而实现同轴度导向功能,同时,相邻导向板之间存在间隙,有效保证灌浆的紧密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桩机构还包括灌浆套筒,每个的桩套筒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灌浆套筒,灌浆套筒被配置为密封套筒的两端而使灌浆空间密闭;灌浆套筒包括:防水套,防水套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用于套在桩套筒的端口外壁上,另一个开口用于套在位于桩套筒内的单桩的外壁上;紧固机构,两个开口均配有一个紧固机构,紧固机构被配置为紧固防水套的开口;至少一个注浆孔,设置在防水套上靠近桩套筒端部的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灌浆套筒设置为套状,防水套首尾两端设开口,其中一端开口固定在桩套筒的端口上,另一端开口固定在单桩的外壁上,防水套在靠近桩套筒端部的位置处设置注浆孔,供进出浆使用,此灌浆套筒适用于不同桩径的单桩,以及适用于不等径套接的灌浆封隔,封隔原理简单,易操作,作业前需要检查的部件更少,作业效率高且可靠度更高,进一步方便夹桩机构的灌浆施工,且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且防水套防水性强,解决水下连接灌浆困难的问题,有效降低水下灌浆难度、保证水下灌浆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机构包括紧固机构包括紧固绳和收紧电机,开口设有多个绳孔,紧固绳穿设在绳孔内,紧固绳与收紧电机连接。防水套在首尾两端设置多个绳孔,绳孔内穿有紧固绳,紧固绳外部连接着收紧电机,方便绳子收紧工作,且避免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桩套筒两端的外壁上绕设有多个环形凹槽。紧固绳缠绕在桩套筒的外壁上时,环形凹槽可容纳紧固绳缠绕在内,环形凹槽对紧固绳起到限位作用,稳定紧固绳在桩套筒上的位置,从而使紧固绳与桩套筒的连接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套的材质为防水布,防水套的内层设有橡胶层。防水布达到灌浆的防水防渗需求,且成本低,在防水布内层设置橡胶层增加连接时的摩阻力,从而有效增加防水套与桩套筒和单桩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群桩和夹桩机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群桩和夹桩机构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桩套筒与单桩相配合的局部剖视图1;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桩套筒与单桩相配合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桩套筒内的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桩套筒与单桩相配合的局部剖视图2;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桩套筒与灌浆套筒相配合的整体外观示意图。
图标:10-群桩;11-单桩;20-夹桩机构;21-桩套筒;22-横向连接管; 23-剪力环;24-细钢丝;25-导向板;26-环形凹槽;30-灌浆套筒;31-防水套;32-紧固绳;33-收紧电机;34-注浆孔;35-注浆管;36-吸浆管;40- 灌浆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出现的“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目前海域桥梁常用的基础形式有单桩基础、群桩基础、沉井基础等。沉井基础整体稳定性好,刚度大,受力比较明确,基础承载力大,但沉降量较大,并且当下卧地层不均匀时,有可能发生不均匀沉降。群桩基础桩径选择也比较灵活,形式多样,针对不同地质情况进行调整比较容易,沉降量小而均匀,所以群桩基础在海域桥梁中应用优势突出。
海域桥梁群桩基础验算大多受船撞力控制,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平力,单桩受力特性有一定的离散性,因此对桩身的抗弯能力要求较高。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设置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体的多个桩套筒21,套设在群桩10上,使群桩10的各个单桩11之间形成横向连接,有效降低单桩11的最大弯矩、优化桩基受力,提高群桩10 基础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群桩10的海床线处设置夹桩机构20,将群桩10连接为一个整体,提高桩基的整体稳定性。夹桩机构20整体构造如图2所示,包括桩套筒21与横向连接件,桩套筒21一一对应套设在单桩11上下放到海床线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需求在群桩10上间隔安装多个夹桩机构20,以进一步增加群桩10稳定性。
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群桩10的夹桩机构20,包括:多个桩套筒21,所有桩套筒21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每个桩套筒21一一对应套设在群桩10的单桩11外围,使套设有桩套筒21的单桩11之间形成横向连接;其中,在桩套筒21套设在单桩11的外围时,单桩11的外周壁与桩套筒21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环形灌浆空间40,单桩11 和桩套筒21灌浆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每个夹桩机构20的桩套筒21的数量与群桩10 的单桩11数量相等,每个桩套筒21一一对应套设在群桩10的单桩11外围,使套设有桩套筒21的单桩11之间形成横向连接,而每个桩套筒21与每个与之对应的单桩11之间灌浆连接。桩套筒21可采用大直径圆钢管,其内径优选大于单桩11外径5~8cm,以预留环形灌浆空间40,桩套筒21与单桩11同轴线布置。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连接件包括多个横向连接管22,每两个相邻的桩套筒21之间均通过一个横向连接管22连接。优选地,横向连接管22可以是空心的圆钢管,横向连接管22的轴心线垂直于桩套筒 21的轴心线,横向连接管22与桩套筒21可以通过环形焊缝连接。
当然,横向连接件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比如各个角度设置的连接块、连接板等,实现桩套筒21的连接即可。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套筒21的内壁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数个剪力环23。剪力环23的设置保证灌浆料与桩套筒21之间的剪力有效传递。剪力环23与桩套筒21可提前在工厂通过焊接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在单桩11与桩套筒21对应的外壁上也沿其轴向间隔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环23,单桩11上的剪力环23与桩套筒21的剪力环23错开布置,以保持单桩11桩与灌浆料能形成有效连接,进一步提高此节点的抗剪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桩套筒21的内壁设有同轴度导向件,同轴度导向件被配置为将桩套筒21套设在单桩11上后的同轴心偏差控制在预设范围。
同轴度导向件可以采用导向环,将导向环同轴设置在桩套筒21的内壁,导向环的厚度小于灌浆空间40的宽度,通过导向环限制桩套筒21下套在单桩11过程中与单桩11的同轴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同轴度导向件包括数个环向均匀布置在桩套筒21的内壁的导向板25,导向板25向桩套筒21的轴心方向延伸,且每个导向板25的高度小于环形灌浆空间40的设计宽度。通过在桩套筒21的内壁环向均布导向板25而实现同轴度导向功能,同时,相邻导向板25之间存在间隙,有效保证灌浆的紧密性。
可选地,如图3所示,桩套筒21的两端端口的内壁均设有数个环向均匀布置的导向板25,导向板25靠近单桩11的前端设有与单桩11外壁平行的顶面,顶面远离桩套筒21端口的一侧设有自顶面向桩套筒21内壁倾斜的斜面,顶面与单轴外壁之间预留有缝隙形成浆料通道。
可选地,如图5所示,桩套筒21的两端端口的内壁均设有数个环向均匀布置的导向板25,导向板25靠近单桩11的前端设有与单桩11外壁平行的顶面,顶面靠近桩套筒21端口的一侧设有自顶面向桩套筒21内壁倾斜的斜面,顶面与单轴外壁之间预留有缝隙形成浆料通道。
可以理解的是,当单桩11的外壁也设有剪力环23时,定位导向板25 向单桩11轴心线延伸的高度与单桩11上的剪力环23的高度之和应小于灌浆环形空间宽度设计值一定距离,优选地,定位导向板25的高度与单桩11 剪力环23的高度之和应小于灌浆环形空间宽度设计值2~3cm,以免造成卡桩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套筒21的内壁均布有沿桩套筒21的径向延伸的细钢丝24。细钢丝24具有一定的形变恢复能力,在桩套筒21下放过程中,能够较好地适应其与群桩10的单桩11摩擦导致的变形,待灌浆料成型后,细钢丝24能与灌浆料形成有效连接,进一步提高桩套筒21 与灌浆料的连接性能,提高整体桩套筒21的受力能力。
桩套筒21与单桩11的灌浆连接需要用到封隔器,目前国内外常规采用的封隔器主要有两种形式:气囊式和机械式。
气囊式封隔器的工作原理是先将封隔器橡胶囊安装在导管架导管的底部,同时安装气压传输管路。然后在导管架海上就位及打桩完成后,准备灌浆前,采用气压设备使橡胶气囊充气来封闭导管与桩之间的环形空间。
机械式封隔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相对简单,主要是依靠打桩作业时,桩体穿过爪形环形橡胶垫,桩体与橡胶垫之间相互挤压,紧密接触,产生摩擦力来抵抗灌浆时灌浆液和海水对橡胶垫产生的压力。
封隔器在灌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封隔器一旦失效,不仅造成灌浆材料浪费,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影响灌浆质量,而灌浆质量直接影响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在实际灌浆施工过程中,均出现过封隔器损坏导致漏浆现象发生。根据相关资料统计,现场的灌浆材料损耗率均大于10%,最高损耗率达到25%-30%,水下灌浆施工时,出现漏浆虽然可以通过延长灌浆时间和超量灌浆确保灌浆连接质量,但会造成大量材料浪费同时延误施工工期。
由于桩套筒21施工安装的特异性,机械式封隔器使用不便,而传统气囊式封隔器,为了满足其运输的需求,需要让封隔器蜷缩在运输箱中。在封隔器到达安装现场之后,封隔器的气囊内部容易出现气包和变形,这时的封隔器还无法满足安装的要求。因此,对于刚刚到达的封隔器,必须要将其伸展防止三个小时左右,使其恢复平整的状态。气囊式封隔器所需元件众多,构造复杂,可靠性把握不高,且成本较高。
鉴于此,如图7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夹桩机构20还包括灌浆套筒30,每个的桩套筒21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灌浆套筒30,灌浆套筒30被配置为密封套筒的两端而使灌浆空间40密闭;灌浆套筒30包括:防水套 31,防水套31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用于套在桩套筒21的端口外壁上,另一个开口用于套在位于桩套筒21内的单桩11的外壁上;紧固机构,两个开口均配有一个紧固机构,紧固机构被配置为紧固防水套31 的开口;至少一个注浆孔34,设置在防水套31上靠近桩套筒21端部的位置。
灌浆套筒30设置为套状,防水套31首尾两端设开口,其中一端开口与桩套筒21连接,另一端与单桩11相连,防水套31在靠近桩套筒21端部的位置处设置注浆孔34,供进出浆使用,使用时将防水套31的两端通过紧固机构分别紧固在桩套筒21的端口外壁和单桩11的外壁上,使桩套筒 21和单桩11之间的环形灌浆空间40的底部实现封堵,从而能够对注浆料外流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避免。与此同时,还能够防止海床中的泥巴进入到环形灌浆空间40之中,有效的避免环形灌浆空间40中的泥浆受到污染。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机构包括设置在开口的紧固绳32,开口设有多个绳孔,紧固绳32穿设在绳孔内,紧固绳32连接有收紧电机33。防水套31在首尾两端设置多个绳孔,绳孔内穿有紧固绳32,紧固绳32外部连接着收紧电机33,方便绳子收紧工作,且避免潜水员进行水下作业,降低了施工难度、施工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
可选地,如图6所示,可在桩套筒21外壁靠近端口的位置设置数条环形凹槽26(环形凹槽26的横截面可以为半圆形,将防水套31固定在桩套筒21上时,紧固绳32绕在环形凹槽26内,能够大大增强紧固绳32与桩套筒21间的联系。
紧固绳32可采用高纤维绳,并且可在高纤维绳上设置防松弛的卡扣装置,收紧电机33收紧紧固绳32后,卡扣装置进一步防止绳子张紧后松弛。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套31的材质为防水布,防水套31的内层设有橡胶层。防水布达到灌浆的防水防渗需求,且成本低,在防水布内层设置橡胶层增加连接时的摩阻力,从而有效增加防水套31与桩套筒21和单桩 11连接的可靠性。
相较于传统的气囊式封隔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灌浆套筒30避免了气囊在箱子蜷缩时间过长而致使气囊内部出现气包和变形的问题,缩短了作业时间。此灌浆套筒30适用于不同桩径的单桩11,封隔原理简单,易操作,作业前需要检查的部件更少,作业效率高且可靠度更高,进一步方便夹桩机构20的灌浆施工,且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施工效率。
在将夹桩机构应用至群桩时,可采用以下施工方法进行夹桩机构的安装固定:
S1:预制夹桩机构20,夹桩机构20包括数个桩套筒21,每两个相邻的桩套筒21之间均通过一个横向连接管22连接;
夹桩机构20可以在工厂提前预制好然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即可,施工时可采用起重装置将夹桩机构20运输至群桩10的上方,在将夹桩机构20运输至群桩10的上方之前,群桩10已经完成了埋桩施工,群桩 10的埋桩施工方法可以采用:使用吊桩设备起吊单桩11,吊入至上层沉桩定位导向平台的桩位固定位置,测量桩的垂直度,下桩并准确定位,完成植桩,然后采用起重船吊液压冲击锤,将单桩11锤击至指定高程,过程中持续观测和调整桩的垂直度。按上述顺序依次插打完各根单桩11,如有需要,可对单桩11进行桩内清泥。
S2:在每个桩套筒21的两端预装灌浆套筒30;
在每个桩套筒21的两端均配置一个防水套31,防水套31的一端开口套在桩套筒21的端口外壁上并通过紧固机构紧固。
S3:将夹桩机构20运输至群桩10的上方,使每个桩套筒21一一对准群桩10的单桩11,将夹桩机构20下放至预设高度,使每个桩套筒21套设在一个单桩11的外围;
施工时,可以先将夹桩机构20下放第一高度,然后抬升第二高度至预设高度,以预留位于桩套筒21的下方的防水套31与单桩11之间的紧固空间,便于防水套与单桩的紧固。
S4:通过灌浆套筒30密封桩套筒21的两端,使每个桩套筒21与穿设在桩套筒21内的单桩11之间形成密闭的灌浆空间40;
S5:向每个灌浆空间40内灌浆,使每个桩套筒21与单桩11灌浆连接;
施工时,可以先向灌浆空间40内注入清水冲洗管腔,并持续一定时间;然后采用真空吸浆方式向灌浆空间40内由下至上灌入灌浆料:位于每个桩套筒21下端的防水套31的注浆孔34连通有注浆管35,位于每个桩套筒 21上端的防水套31的注浆孔34连通有吸浆管36,注浆管35连通注浆机向灌浆空间40内灌浆,浆液液面自下而上上升,通过吸浆管36出浆确认注浆完成。采用真空吸浆方式向灌浆空间40内由下至上灌入灌浆料,有效保证了灌浆的均匀性和可靠性。
其中,吸浆管36可以延伸至水面以上,高强灌浆材料向腔体底部注浆,浆液液面自下而上上升,灌浆施工应连续进行,中间不停顿,并尽可能缩短时间。通过连接至水面以上的吸浆管36观察注浆工作是否完成。通过水面上的吸浆管36可方便地观察注浆工作是否完成,避免了水下观察作业。
海域桥梁正逐步向深远海推进,基础离岸距离和水深不断加大,整体施工作业难度大、施工风险高、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而本申请一些实施例采用的施工方法中:夹桩机构20进行预制,然后将预制好的夹桩机构 20运输至群桩10,在下桩前在每个桩套筒21的两端提前安装好灌浆套筒 30,然后采用起重装置将夹桩机构20运输至群桩10的上方,使每个套筒一一对准群桩10的单桩11,下桩至预设高度,然后在每个灌浆套筒30内灌浆,使每个桩套筒21与单桩11灌浆连接,避免在施工现场进行夹桩连接施工,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强度,从而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桩套筒21与单桩11的灌浆连接方法,也可应用于斜桩横撑之间的连接,解决了斜桩横撑连接困难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桩套筒,所有所述桩套筒通过横向连接件连接为一个整体;每个所述桩套筒一一对应套设在群桩的单桩外围,使套设有所述桩套筒的所述单桩之间形成横向连接;
其中,在所述桩套筒套设在所述单桩的外围时,所述单桩的外周壁与所述桩套筒的内周壁之间形成环形灌浆空间,所述单桩和所述桩套筒灌浆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连接件包括多个横向连接管,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桩套筒之间均通过一个所述横向连接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套筒的内壁沿其轴向间隔布置有数个剪力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套筒的内壁均布有沿桩套筒的径向延伸的细钢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桩套筒的内壁设有同轴度导向件,所述同轴度导向件被配置为将所述桩套筒套设在所述单桩上后的同轴心偏差控制在预设范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度导向件包括数个环向均匀布置在所述桩套筒的内壁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向所述桩套筒的轴心方向延伸,且每个所述导向板的高度小于所述环形灌浆空间的设计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桩机构还包括灌浆套筒,每个所述的桩套筒的两端均设有一个所述灌浆套筒,所述灌浆套筒被配置为密封所述套筒的两端而使灌浆空间密闭;所述灌浆套筒包括:
防水套,所述防水套的两端均设有开口,其中一个所述开口用于套在所述桩套筒的端口外壁上,另一个所述开口用于套在位于所述桩套筒内的单桩的外壁上;
紧固机构,两个所述开口均配有一个紧固机构,所述紧固机构被配置为紧固所述防水套的所述开口;
至少一个注浆孔,设置在所述防水套上靠近桩套筒端部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机构包括紧固绳和收紧电机,所述开口设有多个绳孔,所述紧固绳穿设在所述绳孔内,所述紧固绳与所述收紧电机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桩套筒两端的外壁上绕设有多个环形凹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夹桩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套的材质为防水布,所述防水套的内层设有橡胶层。
CN202122532949.4U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夹桩机构 Active CN216339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949.4U CN216339639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夹桩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32949.4U CN216339639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夹桩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39639U true CN216339639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7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32949.4U Active CN216339639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夹桩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396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5943A (zh) * 2022-07-12 2022-09-30 中交瑞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用的桩体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25943A (zh) * 2022-07-12 2022-09-30 中交瑞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长螺旋钻孔灌注桩用的桩体加固装置及其加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570983B (zh) 无填充物大型溶洞的桩基施工方法及其护筒
CN112227357A (zh) 一种旋挖桩基双钢护筒施工方法
CN216339639U (zh) 一种夹桩机构
CN107460882A (zh) 一种深基坑封闭止水的支护排桩施工方法
CN106555395A (zh) 一种装配式地下连续墙及施工方法
CN111576403A (zh) 用于实现灌浆连接的套筒端板以及phc管桩
CN113718820A (zh) 一种海上风电钢管桩联合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112195962A (zh) 一种具有防沉箱结构的海上电气平台桩-套筒基础结构
CN108842792B (zh) 一种分层内抬升卸荷式地拉锚杆及施工方法
CN210151696U (zh) 封隔导管架水泥浆的塔式封隔器
CN102852158A (zh) 一种非标准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
CN114134923A (zh) 一种夹桩机构及施工方法
CN110093908B (zh) 一种封隔导管架水泥浆的塔式封隔器
CN217053439U (zh) 一种用于磨蚀环境的钢管复合桩
JP2010043471A (ja) 杭施工装置および杭施工方法
CN212200387U (zh) 一种深水软弱淤泥地区的地连墙基础钢导墙结构
CN210766913U (zh) 用于建筑物抗浮的高压旋喷锚索结构
CN113338278A (zh) 复杂交互粉细砂层超长大直径桩基护筒及施工方法
CN108005079B (zh) 植入式预制桩注浆装置和植入式注浆工艺
JP5769608B2 (ja) 鋼板セル・アークの設置工法および鋼板セルの接続部構造
JP2017190635A (ja) 鋼管杭の施工方法
CN113529693B (zh) 一种用于绞吸式转角幅地连墙穿越管线的施工方法
CN113356186B (zh) 一种海上风电植入式钢管桩的封底施工工艺
CN217233505U (zh) 一种用于盾构始发与接收端的盾构防水结构
CN214614179U (zh) 一种具有防沉箱结构的海上电气平台桩-套筒基础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