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20640U -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20640U
CN216320640U CN202122657411.6U CN202122657411U CN216320640U CN 216320640 U CN216320640 U CN 216320640U CN 202122657411 U CN202122657411 U CN 202122657411U CN 216320640 U CN216320640 U CN 216320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pipeline
fixedly connected
sleeve
control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5741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Nuo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Nuo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Nuo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Nuo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5741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20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20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206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涉及集成式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控板,所述机壳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机壳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的设计,启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机壳内,通过排气管排出外界,使机壳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有效增强机壳内主控板的散热效率,同时进气管内设置滤网对灰尘进行拦截,避免灰尘进入机壳的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式电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居民生活模式的改变,垃圾混合收集方式已向垃圾分类方式转变,垃圾分类处理房从源头改变传统的垃圾混合收集方式,避免垃圾落地造成二次污染,从而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垃圾处理厢房的集成控制系统是整个垃圾处理厢房的控制总枢,它类似于人的大脑,起到接受信息、发放控制信息的作用。
现有的集成控制系统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垃圾处理厢房的集成控制系统在实际的生活工作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现有的垃垃圾处理厢房的集成控制系统在固定安装后,其散热防尘效果较差,减损使用寿命,同时为了防尘都回在散热口处安装过滤网,但是过滤网长时间使用后需要人们将其拆卸下来定期清理,但是垃圾分类管理厢房内的集成控制系统大多都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拆卸清洗十分困难,且拆卸后在进行安装也十分浪费时间,因此,发明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控板,所述机壳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机壳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机,所述进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所述滤网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所述输出轴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第一套管,所述第一套管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管道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内部套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所述移动杆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一管道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件。
优选的,所述滤网位于第一风机的左侧,所述盖板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启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机壳内,通过排气管排出外界,使机壳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有效增强机壳内主控板的散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管道位于第二管道的左侧,所述滤网位于第一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所述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相互对应。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顶端与外壳的外壁相接触,紧固螺钉由于对第一螺纹杆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输出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套管的内壁开设有与输出轴外壁的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移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套管的内壁开设有与移动杆外壁的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均与保护壳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件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的外部,所述移动杆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的外部,所述移动件的延伸端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刷与滤网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传动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所述扇叶位于第二管道的内部,第一套管通过同步带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扇叶转动。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相对应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的设计,启动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机壳内,通过排气管排出外界,使机壳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有效增强机壳内主控板的散热效率,同时进气管内设置滤网对灰尘进行拦截,避免灰尘进入机壳的内部。
2、本实用新型中,当需要对滤网进行清理时,手动转动第一螺纹杆处的转把,第一螺纹杆带动连接块向上移动,连接块带动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向上移动,当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移动至进气管的内部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通过移动件带动往右移动,通过移动杆带动清洁刷往右移动,使清洁刷与滤网的外壁相接触,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第一套管转动,第一套管通过同步带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二套管转动,第二套管通过移动杆带动清洁刷转动,清洁刷对滤网外壁的灰尘进行清扫,方便对滤网的外表面进行除尘。
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套管通过同步带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扇叶转动,所以外界气体通过第二管道经过滤网在通过第一管道排出,方便对滤网的外表面进行除尘,同时清洁刷清扫下来的灰尘能够被吹入第一管道的内部,然后在通过外壳底部的通孔排向外界,方便对滤网的外表面进行除尘,不需要对滤网进行拆卸清洗,大大节约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进气管、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图3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输出轴、第一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的第二套管、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机壳;2、主控板;3、盖板;4、进气管;5、第一风机;6、滤网;7、排气管;8、第二风机;9、外壳;10、第一电机;11、输出轴;12、第一管道;13、第二管道;14、第一螺纹杆;15、连接块;16、第一开口;17、第二开口;18、传动杆;19、转动杆;20、扇叶;21、第一套管;22、保护壳;23、第二电机;24、第二螺纹杆;25、移动件;26、第二套管;27、移动杆;28、清洁刷;29、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包括机壳1,机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控板2,机壳1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3,机壳1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进气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机5,进气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6,滤网6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外壳9,外壳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1,输出轴11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第一套管21,第一套管21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5,连接块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第一管道1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开口16,第二管道13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开口17,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传动杆18,传动杆18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套管26,第二套管26内部套接有移动杆27,移动杆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28,移动杆27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9,第一管道1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护壳22,保护壳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4,第二螺纹杆24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件25。
参阅图1,滤网6位于第一风机5的左侧,盖板3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7,排气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8,启动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8,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4进入机壳1内,通过排气管7排出外界,使机壳1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有效增强机壳1内主控板2的散热效率。
参阅图2,第一管道12位于第二管道13的左侧,滤网6位于第一管道12与第二管道13之间,第一开口16与第二开口17相互对应。
参阅图1,外壳9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第一螺纹杆14与连接块15螺纹连接,第一螺纹杆1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外壳9的外部,第一螺纹杆14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转把,转把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紧固螺钉顶端与外壳9的外壁相接触,紧固螺钉由于对第一螺纹杆14进行固定。
参阅图5,输出轴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第一套管21的内壁开设有与输出轴11外壁的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参阅图7,移动杆2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第二套管26的内壁开设有与移动杆27外壁的卡块相匹配的卡槽,第二套管26的两端均与保护壳22的内壁转动连接。
参阅图6,移动件25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22的外部,移动杆27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22的外部,移动件25的延伸端与连接板29固定连接,清洁刷28与滤网6相对应。
参阅图3,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转动杆19,传动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20,扇叶20位于第二管道13的内部,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带动转动杆19转动,转动杆19带动扇叶20转动。
参阅图3,外壳9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相对应的通孔。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启动第一风机5、第二风机8,外界空气通过进气管4进入机壳1内,通过排气管7排出外界,使机壳1内部的空气快速流动,有效增强机壳1内主控板2的散热效率,同时进气管4内设置滤网6对灰尘进行拦截,避免灰尘进入机壳1的内部;
当需要对滤网6进行清理时,手动转动第一螺纹杆14处的转把,第一螺纹杆14带动连接块15向上移动,连接块15带动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向上移动,当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移动至进气管4的内部时,启动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螺纹杆24转动,第二螺纹杆24通过移动件25带动29往右移动,29通过移动杆27带动清洁刷28往右移动,使清洁刷28与滤网6的外壁相接触,然后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输出轴11转动,输出轴11带动第一套管21转动,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带动传动杆18转动,传动杆18通过锥齿轮带动第二套管26转动,第二套管26通过移动杆27带动清洁刷28转动,清洁刷28对滤网6外壁的灰尘进行清扫,方便对滤网6的外表面进行除尘;
同时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带动转动杆19转动,转动杆19带动扇叶20转动,所以外界气体通过第二管道13经过滤网6在通过第一管道12排出,方便对滤网6的外表面进行除尘,同时清洁刷28清扫下来的灰尘能够被吹入第一管道12的内部,然后在通过外壳9底部的通孔排向外界,方便对滤网6的外表面进行除尘,不需要对滤网6进行拆卸清洗,大大节约了时间。
上述结构及过程请参阅图1-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包括机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主控板(2),所述机壳(1)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盖板(3),所述机壳(1)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进气管(4),所述进气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风机(5),所述进气管(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滤网(6),所述滤网(6)的底部外壁设置有外壳(9),所述外壳(9)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轴(11),所述输出轴(11)的外壁滑动套接有第一套管(21),所述第一套管(21)的外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所述第一管道(12)的外壁开设有第一开口(16),所述第二管道(13)的外壁开设有第二开口(17),所述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传动杆(18),所述传动杆(18)通过锥齿轮传动连接有第二套管(26),所述第二套管(26)内部套接有移动杆(27),所述移动杆(2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清洁刷(28),所述移动杆(27)的外壁转动连接有连接板(29),所述第一管道(12)的内壁固定安装有保护壳(22),所述保护壳(2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3),所述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杆(24),所述第二螺纹杆(24)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移动件(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6)位于第一风机(5)的左侧,所述盖板(3)的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有排气管(7),所述排气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风机(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12)位于第二管道(13)的左侧,所述滤网(6)位于第一管道(12)与第二管道(13)之间,所述第一开口(16)与第二开口(17)相互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杆(14),所述第一螺纹杆(14)与连接块(15)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14)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外壳(9)的外部,所述第一螺纹杆(14)的延伸端固定连接有转把,所述转把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紧固螺钉,所述紧固螺钉顶端与外壳(9)的外壁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套管(21)的内壁开设有与输出轴(11)外壁的卡块相匹配的卡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杆(2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二套管(26)的内壁开设有与移动杆(27)外壁的卡块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第二套管(26)的两端均与保护壳(22)的内壁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件(25)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22)的外部,所述移动杆(27)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保护壳(22)的外部,所述移动件(25)的延伸端与连接板(29)固定连接,所述清洁刷(28)与滤网(6)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21)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有转动杆(19),所述传动杆(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扇叶(20),所述扇叶(20)位于第二管道(13)的内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9)的底端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13)相对应的通孔。
CN202122657411.6U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Active CN216320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7411.6U CN216320640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57411.6U CN216320640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20640U true CN216320640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32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57411.6U Active CN216320640U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20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32093Y (zh) 水沫式吸尘装置
KR101116396B1 (ko) 천장형 에어컨 필터 자동청소장치
CN212810964U (zh) 一种便于检修的配电控制柜
CN211965081U (zh) 一种空调内机用除尘装置
CN211701076U (zh) 一种智能高低压干式负载箱
CN2121326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4746247U (zh) 一种建筑设计用通风装置
CN216320640U (zh) 一种垃圾分类管理用高效厢房集成控制系统
JP2002213766A (ja) 空気調和機
CN217083363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玻璃钢冷却塔
CN213300391U (zh) 一种建筑节能暖通用高效通风装置
CN213747271U (zh) 一种净化空调回风口过滤网清洁装置
CN210024952U (zh) 一种海螺加工用废料收集装置
CN113899870A (zh) 一种具有防护结构加固型的远程检测质控仪及其使用方法
CN210283599U (zh) 一种新型绿色印刷用干燥装置
CN218743832U (zh) 一种可清洁的通风柜
CN214389442U (zh) 一种环保排烟风柜
CN220793238U (zh) 一种吸烟内循环的吸油烟机
CN215305394U (zh) 一种用于纸巾机的区域定位装置
KR20030079092A (ko) 벽걸이형 에어컨의 커버 조립구조
CN213713394U (zh) 一种新风和循环机组运行状态检查装置
CN218993601U (zh) 一种便捷式空气净化装置
CN219536717U (zh) 一种通信基站机房滤尘通风设备
CN109794471A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清扫装置
CN212430467U (zh) 一种监视式燃气调压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