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8582U -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8582U
CN216318582U CN202122921813.2U CN202122921813U CN216318582U CN 216318582 U CN216318582 U CN 216318582U CN 202122921813 U CN202122921813 U CN 202122921813U CN 216318582 U CN216318582 U CN 216318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ep
support body
hard
rod
hard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218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萌
李秀花
徐长波
韩颖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a Aerospac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roup 731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29218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8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8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85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该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包括前胫部硬支撑体、足背部硬支撑体和支撑杆,前胫部硬支撑体与患者小腿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与患者足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铰接,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撑杆支撑在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之间、用于固定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的角度。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支撑杆使前胫部硬支撑体与足背部硬支撑体的位置固定,固定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使患者足部与小腿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保证踝关节保持在功能位,达到了提升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防足下垂支具的领域,更为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背景技术
足下垂是由小腿的前肌群和外侧肌群麻痹或废用导致,是昏迷、瘫痪、下肢功能障碍、长期卧床等患者常见的并发症。足下垂的主要表现为不能背屈足部,行走时或是拖曳病足或是将该侧下肢举得较高,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面的一种症状。
在医院护理病房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被动卧床的患者,如果在护理过程中没能充分认识到不良肢体放置导致产生足下垂的危害。尤其是在患者卧床期间如果护理人员未能有效保持双足、踝关节等功能位置,就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足下垂,在恢复健康后下床活动时,会因足下垂失去行走能力。
在部分医院的护理病房,护理人员会使用条状海绵填充在患者双足与床尾之间的空隙,将患者双足与小腿的位置保持固定,保持双足、踝关节功能位,从而避免足下垂,但患者定时翻身时海绵条摆放位置需要同时调整,并且在一些特殊体位时,无法通过海绵条填充患者双足与床尾之间的空隙,因此现有的使用海绵条预防足下垂时,导致被动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差。
鉴于前述要求,需要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被动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供了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该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通过固定被动卧床患者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使患者足部与小腿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达到了提升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该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包括前胫部硬支撑体、足背部硬支撑体和支撑杆,前胫部硬支撑体与患者小腿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与患者足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铰接,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撑杆支撑在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之间、用于固定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的角度。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使用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时,首先转动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使两者之间的角度适合患者的脚与小腿之间的角度;然后将足背部硬支撑体放置在患者的足背上,并将足背部硬支撑体与足背固定连接,再转动前胫部硬支撑体与患者小腿的前侧抵接,将前胫部硬支撑体和小腿固定连接;然后移动支撑杆至前胫部硬支撑体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之间,使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固定连接,利用支撑杆使前胫部硬支撑体与足背部硬支撑体的位置固定,从而达到固定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实现踝关节相应固定角度的保持,使患者足部与小腿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从而保证踝关节保持在功能位,达到了提升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进一步的,所述前胫部硬支撑体与患者小腿、足背部硬支撑体与患者足部均通过连接装置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装置包括弹力带、第一公贴面和母贴面,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远离患者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母贴面,弹力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公贴面,弹力带环足部或小腿后两端的第一公贴面均与母贴面粘结配合。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使用连接装置将足背部硬支撑体与足部固定时,首先拽动弹力带,使弹力带两端的第一公贴面环足部后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上的母贴面粘结配合;当使用连接装置将前胫部硬支撑体与小腿固定时,首先拽动弹力带,使弹力带两端的第一公贴面环小腿后与前胫部硬支撑体上的母贴面粘结配合,连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提升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安装固定时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上杆和下杆,上杆的一端与前胫部硬支撑体可拆卸固定连接,下杆的一端与足背部硬支撑体可拆卸固定连接,上杆与下杆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将支撑杆设置为上杆和下杆,并在下杆和上杆之间设置伸缩装置,利用伸缩装置调节上杆和下杆之间的位置,从而调节支撑杆的长度,使支撑杆适用于连接固定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在安装支撑杆时,避免更换不同长度支撑杆的麻烦。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包括套筒和螺杆,螺杆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的一端与上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筒螺纹连接,第二杆的一端与下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筒螺纹连接,第一杆的螺纹旋向和第二杆的螺纹旋向相反。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使用伸缩装置时,转动套筒绕自身轴线转动,由于套筒与第一杆和第二杆均螺纹连接,所以套筒带动第一杆和第二杆在套筒内同时移动,并且由于第一杆和第二杆的螺纹旋向相反,使第一杆和第二杆在套筒内相互靠近或远离,由于第一杆和第二杆分别与上杆和下杆固定连接,所以第一杆和第二杆带动上杆和下杆靠近或远离,完成上杆和下杆之间位置的调节,实现支撑杆长度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垂直穿过套筒与螺杆抵接,固定螺栓与套筒螺纹连接。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当支撑杆的长度调节至合适位置后,转动固定螺栓穿过套筒的侧壁后与螺杆抵接,由于固定螺栓与套筒螺纹连接,所以固定螺栓将螺杆固定在套筒内,提升支撑杆长度调节后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上固定连接有操作指示牌。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指示操作牌,提醒使用人员怎么旋转套筒是使支撑杆变长,怎么旋转套筒是使支撑杆变短,提升伸缩装置使用时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上杆与前胫部硬支撑体之间、下杆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之间均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连接,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块和第二公贴面,上杆和下杆远离伸缩装置的端部均铰接一个固定块,每个固定块均固定连接一个第二公贴面,上杆上的第二公贴面与前胫部硬支撑体上的母贴面粘结配合,下杆上的第二公贴面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上的母贴面粘结配合。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使用固定装置时,首先移动支撑杆位于前胫部硬支撑体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之间,使上杆上的固定块带动第二公贴面与前胫部硬支撑体上的母贴面抵接并粘结配合,下杆上的固定块带动第二公贴面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上的母贴面抵接并粘结配合,由于固定块与第二公贴面固定连接,而两个固定块分别与上杆和下杆固定连接,所以上杆通过固定块和第二公贴面与前胫部硬支撑体固定连接,下杆通过固定块和第二公贴面与足背部硬支撑体固定连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使用灵活,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足背部硬支撑体和前胫部硬支撑体可拆卸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杆和下杆与固定块之间均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球和调节槽,上杆和下杆远离伸缩装置的端部均开设一个调节槽,每个调节槽内转动连接一个调节球,调节球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当不同长度的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足背部硬支撑体和前胫部硬支撑体固定连接时,支撑杆与足背部硬支撑体和前胫部硬支撑体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调节支撑杆与固定块之间的角度,推动支撑杆转动,使调节球在调节槽内转动,在支撑杆和固定块之间设置角度调节装置;并且通过设置角度调节装置,使得可以先将支撑杆两端分别与足背部硬支撑体和前胫部硬支撑体固定连接,然后再调节支撑杆的长度,进一步提升支撑杆使用时的便捷性。
进一步的,所述前胫部硬支撑体靠近小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软透气层,足背部硬支撑体靠近足背的一侧同样固定连接柔软透气层,柔软透气层与患者皮肤接触。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柔软透气层与患者的皮肤接触,提升固定保护性支具使用时的舒适度。
进一步的,所述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通过铰接轴铰接。
通过上述改进的技术方案,当转动足背部硬支撑体与前胫部硬支撑体,调节两者之间的角度时,两者均绕铰接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首先将足背部硬支撑体与足背固定连接,然后再前胫部硬支撑体和小腿固定连接,最后移动支撑杆至前胫部硬支撑体与足背部硬支撑体之间,使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和足背部硬支撑体固定连接,利用支撑杆使前胫部硬支撑体与足背部硬支撑体的位置固定,从而达到固定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实现踝关节相应固定角度的保持,使患者足部与小腿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从而保证踝关节保持在功能位,达到了提升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角度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前胫部硬支撑体;2、足背部硬支撑体;3、支撑杆;31、上杆;32、下杆;4、连接装置;41、弹力带;42、第一公贴面;43、母贴面;5、伸缩装置;51、套筒;52、第一杆;53、第二杆;54、固定螺栓;541、旋转把手;55、操作指示牌;6、固定装置;61、固定块;62、第二公贴面;7、角度调节装置;71、调节球;72、调节槽;8、柔软透气层;9、铰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显然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具体公开了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该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包括前胫部硬支撑体1、足背部硬支撑体2和支撑杆3,前胫部硬支撑体1为贴合小腿前面的弧形结构,前胫部硬支撑体1靠近小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软透气层8,足背部硬支撑体2为贴合足背的弧形结构,足背部硬支撑体2靠近足背的一侧同样固定连接柔软透气层8,柔软透气层8均与患者皮肤接触,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患者小腿、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患者足部均通过连接装置4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2靠近小腿的一端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靠近足部的一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铰接的铰接轴9,支撑杆3倾斜设置在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支撑杆3的一端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另一端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均通过固定装置6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撑杆3支撑在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之间、用于固定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的角度。
使用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时,首先根据患者的脚步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调节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的角度,然后移动足背部硬支撑体2靠近足背,使柔软透气层8与足背贴合,利用连接装置4使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小腿固定后,然后调节好小腿与足部之间的角度,推动前胫部硬支撑体1绕铰接轴9转动,使前胫部硬支撑体1靠近小腿,当柔软透气层8与小腿的前面抵接后,再利用连接装置4使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足部固定,最后再移动支撑杆3至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利用固定装置6使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固定连接,利用支撑杆3使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的位置固定,从而达到固定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实现踝关节相应固定角度的保持,使患者足部与小腿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从而保证踝关节保持在功能位,达到了提升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另外本申请与现有的相关保护性支具的区别在于,大部分保护性支具为小腿后部与足底固定方式,当使用人员在对患者进行足底部固定时,可能因为支具使用不当或对患者的护理不当,从而增加足跟部压力性损伤风险。
参照图1和图2,连接装置4包括弹力带41、第一公贴面42和母贴面43,前胫部硬支撑体1远离小腿的表面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远离足部的表面均固定连接一个母贴面43,本实施例中弹力带41设置有四个,弹力带4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一个第一公贴面42,四个弹力带41两个分组,一组弹力带41固定前胫部硬支撑体1,弹力带41环抱小腿后,每个弹力带41两端的第一公贴面42均与母贴面43粘结配合;另一组固定足背部硬支撑体2,弹力带41环抱足部后,每个弹力带41两端的第一公贴面42均与母贴面43粘结配合。
使用连接装置4固定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足部时,用一根弹力带41从足部底端环抱足部后,使弹力带41两端的第一公贴面42与足部硬支撑体顶面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再同样用另外一根弹力带41固定足部硬支撑体,使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足部固定;使用连接装置4固定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小腿时,拿一根弹力带41环抱小腿一周后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表面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再同样用另外一根弹力带41固定前胫部硬支撑体1,使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小腿固定。
参照图3,支撑杆3包括上杆31和下杆32,上杆31的一端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之间设置固定装置6,下杆32的一端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设置固定装置6,上杆31远离固定装置6的一端与下杆32远离固定装置6的一端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5,伸缩装置5包括套筒51和螺杆,套筒5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操作指示牌55,本实施例中操作指示牌55采用粘结的方式与套筒51固定,螺杆包括第一杆52和第二杆53,第一杆52和第二杆53的螺纹旋向相反,第一杆52的一端与上杆31远离固定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套筒51内并与套筒51螺纹连接;第二杆53的一端与下杆32远离固定装置6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位于套筒51内并与套筒51螺纹连接,套筒5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54,固定螺栓5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541,固定螺栓54的另一端垂直穿过套筒51与螺杆抵接,固定螺栓54与套筒51螺纹连接。
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时,首先转动旋转把手541带动固定螺栓54远离螺杆,再根据操作指示牌55上的指示,转动套筒51使套筒51带动第二杆53和第一杆52相互靠近或远离,从而带动下杆32和下杆32靠近或远离,实现了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当支撑杆3的长度调节至合适的时候时,再转动旋转把手541带动固定螺栓54与螺杆抵接,使螺杆与套筒51固定,完成支撑杆3长度的调节。
参照图3和图4,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块61和第二公贴面62,上杆31和下杆32均铰接设置一个固定块61,上杆31和下杆32与固定块61之间均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7,角度调节装置7包括调节球71和调节槽72,上杆31和下杆32远离套筒51的端部均开设一个球型的调节槽72,每个调节槽72内转动连接一个调节球71,调节球71与固定块61一体固定连接;每个固定块61远离调节球71的一侧均固定连接一个第二公贴面62,上杆31上的第二公贴面6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上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下杆32上的第二公贴面62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上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使用固定装置6时,支撑杆3位于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使上杆31上的固定块61带动第二公贴面61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上的母贴面43抵接并粘结配合,下杆32上的固定块61带动第二公贴面62与足背部硬支撑体1上的母贴面43抵接并粘结配合,在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时,支撑杆3与固定块6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固定块61带动调节球71在调节槽72内转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时,首先根据患者的脚步与小腿之间的角度,调节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的角度,然后移动足背部硬支撑体2靠近足背,使柔软透气层8与足背贴合,用一根弹力带41从足部底端环抱足部后,使弹力带41两端的第一公贴面42与足部硬支撑体顶端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重复上述步骤再用另外一根弹力带41环抱足部,使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足部固定;然后调节好小腿与足部之间的角度,推动前胫部硬支撑体1靠近小腿,使柔软透气层8与小腿的前面抵接,再拿一根弹力带41环抱小腿一周后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表面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重复上述步骤再固定一根弹力带41,使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小腿固定。
然后再移动支撑杆3至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首先移动支撑杆3通过固定块61带动第二公贴面6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上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然后转动旋转把手541带动固定螺栓54远离螺杆,再根据操作指示牌55上的指示,转动套筒51使套筒51带动第二杆53靠近或远离第一杆52,第二杆53带动下杆32靠近或远离上杆31,从而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第二杆53带动下杆32靠近足背部硬支撑体2,第二杆53通过固定块61带动第二公贴面62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上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完成支撑杆3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的固定连接;在调节支撑杆3的长度时,支撑杆3与固定块61之间的角度发生变化,使固定块61带动调节球71在调节槽72内转动;当一切都调整完毕后,再转动旋转把手541带动固定螺栓54与螺杆抵接,使螺杆固定在套筒51内,完成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的安装,综上,通过上述步骤,从而达到固定足部与小腿的相对位置,实现踝关节相应固定角度的保持,使患者足部与小腿始终保持正常的位置,从而保证踝关节保持在功能位,达到了提升卧床患者足下垂的预防效果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本实施例”、“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该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包括前胫部硬支撑体(1)、足背部硬支撑体(2)和支撑杆(3),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患者小腿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患者足部可拆卸固定连接,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铰接,支撑杆(3)的两端分别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可拆卸固定连接,支撑杆(3)支撑在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之间、用于固定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胫部硬支撑体(1)与患者小腿、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患者足部均通过连接装置(4)可拆卸固定连接,连接装置(4)包括弹力带(41)、第一公贴面(42)和母贴面(43),前胫部硬支撑体(1)和足背部硬支撑体(2)远离患者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母贴面(43),弹力带(4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第一公贴面(42),弹力带(41)环足部或小腿后两端的第一公贴面(42)均与母贴面(43)粘结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包括上杆(31)和下杆(32),上杆(31)的一端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可拆卸固定连接,下杆(32)的一端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可拆卸固定连接,上杆(31)与下杆(32)之间设置有伸缩装置(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5)包括套筒(51)和螺杆,螺杆包括第一杆(52)和第二杆(53),第一杆(52)的一端与上杆(3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筒(51)螺纹连接,第二杆(53)的一端与下杆(3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套筒(51)螺纹连接,第一杆(52)的螺纹旋向和第二杆(53)的螺纹旋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1)上设置有固定螺栓(54),固定螺栓(54)垂直穿过套筒(51)与螺杆抵接,固定螺栓(54)与套筒(51)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1)上固定连接有操作指示牌(5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31)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之间、下杆(32)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之间均通过固定装置(6)可拆卸连接,固定装置(6)包括固定块(61)和第二公贴面(62),上杆(31)和下杆(32)远离伸缩装置的端部均铰接一个固定块(61),每个固定块(61)均固定连接一个第二公贴面(62),上杆(31)上的第二公贴面(6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上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下杆(32)上的第二公贴面(62)与足背部硬支撑体(2)上的母贴面(43)粘结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31)和下杆(32)与固定块(61)之间均设置有角度调节装置(7),角度调节装置(7)包括调节球(71)和调节槽(72),上杆(31)和下杆(32)远离伸缩装置(5)的端部均开设一个调节槽(72),每个调节槽(72)内转动连接一个调节球(71),调节球(71)与固定块(61)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胫部硬支撑体(1)靠近小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柔软透气层(8),足背部硬支撑体(2)靠近足背的一侧同样固定连接柔软透气层(8),柔软透气层(8)与患者皮肤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背部硬支撑体(2)与前胫部硬支撑体(1)通过铰接轴(9)铰接。
CN202122921813.2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Active CN216318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1813.2U CN21631858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21813.2U CN21631858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8582U true CN216318582U (zh) 2022-04-19

Family

ID=81154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21813.2U Active CN216318582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85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24194U (zh) 一种骨科护理床
CN102805680B (zh) 一种超关节外固定夹板
CN204192891U (zh) 多功能医疗床椅
CN207071199U (zh) 一种膝关节术后康复器
CN216318582U (zh) 一种预防卧床患者足下垂的足背固定保护性支具
CN213192287U (zh) 一种心胸外科用术后护理矫正训练组
CN109701220A (zh) 一种针对半失能老人的踝关节肌力训练装置
CN115252307B (zh) 一种基于心力衰竭患者使用的辅助呼吸装置
CN215607358U (zh) 一种骨科的关节护理康复装置
CN209984490U (zh) 烧伤康复用辅助板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烧伤治疗翻身床
CN115154186A (zh) 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器械的辅助装置
CN210384338U (zh)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调折叠式体位固定装置
CN112603765A (zh) 一种基于生物力学的腿部锻炼辅助器械
CN209107868U (zh) 一种多功能新型引流床
CN213911030U (zh) 一种骨科护理康复辅助装置
CN206641899U (zh) 一种骨科临床用固定人体髋关节复位架
CN207654379U (zh) 一种用于双侧桡动脉穿刺的臂托
CN2698296Y (zh) 助足矫正装置
CN215307986U (zh) 用于膝关节术后锻炼且具有多角度调节组件的矫形装置
CN214710815U (zh) 一种矫形保健鞋
CN213822371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助行器
CN215132527U (zh) 一种适用于足部手术的体位固定装置
CN205569232U (zh) 多功能下肢护理支架
CN215349786U (zh) 一种踝足矫形器
CN110151480A (zh) 一种骨科膝关节置换手术用下肢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