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12999U - 一种中压变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压变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12999U
CN216312999U CN202121859166.0U CN202121859166U CN216312999U CN 216312999 U CN216312999 U CN 216312999U CN 202121859166 U CN202121859166 U CN 202121859166U CN 216312999 U CN216312999 U CN 216312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requency converter
plate
medium voltage
sol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591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新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c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8591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12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12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12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压变频器,包括频器本体,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底壁左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顶栓,所述连接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变频器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该中压变频器,通过设置有套筒、调节杆和保护垫的结构,可以调节套筒的长度,从而调节支撑板的倾斜度,调节支撑板上太阳能板的角度,使太阳能板更好的吸收太阳能,提高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中压变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压变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变频器是应用变频技术与微电子技术,通过改变电机工作电源频率方式来控制交流电动机的电力控制设备。变频器主要由整流(交流变直流)、滤波、逆变(直流变交流)、制动单元、驱动单元、检测单元微处理单元等组成。变频器靠内部IGBT的开断来调整输出电源的电压和频率,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来提供其所需要的电源电压,进而达到节能、调速的目的,另外,变频器还有很多的保护功能,如过流、过压、过载保护等。
在中国实用新型对比文件CN207321091U公开的一种节能型中压变频器,目上述案件的中压变频器是带有太阳能板进行发电,太阳能板裸露在外,没有对太阳能板的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太阳能板的损坏,而且太阳能板的角度无法调节,造成发电效率较低。
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中压变频器,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压变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一些中压变频器,存在太阳能板裸露在外,没有对太阳能板的保护作用,容易导致太阳能板的损坏,而且太阳能板的角度无法调节,造成发电效率较低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中压变频器,包括频器本体,所述变频器本体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底壁左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顶栓,所述连接槽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垫,所述变频器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
所述变频器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圈,所述连接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短杆。
优选的,所述短杆的顶部与支撑板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与放置板的顶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轴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凹槽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的内表面与连接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块的滑块底部与滑槽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的中部与限位杆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滑槽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槽的宽度大于支撑板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板的外表面与连接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栓的顶端与活动板的底部接触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中压变频器:
(1)通过设置有放置板、滑槽、限位杆、滑块、凹槽、连接轴、连接圈和短杆的结构,可以拉动太阳能板左右移动,通过支撑杆和保护板的结构,当太阳能板位于保护板的下方时,可以对太阳能板起到保护的作用。
(2)通过设置有套筒、调节杆和保护垫的结构,可以调节套筒的长度,从而调节支撑板的倾斜度,调节支撑板上太阳能板的角度,使太阳能板更好的吸收太阳能,提高太阳能板的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变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变频器的固定板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变频器的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压变频器的滑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变频器本体;2、固定板;3、连接槽;4、连接孔;5、顶栓;6、活动板;7、套筒;8、调节杆;9、保护垫;10、支撑杆;11、保护板;12、放置板;13、支撑板;14、太阳能板;15、滑槽;16、限位杆;17、滑块;18、凹槽;19、连接轴;20、连接圈;21、短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1,变频器本体1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固定板2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3,连接槽3的内底壁左端开设有连接孔4,连接孔4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顶栓5,连接槽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6,活动板6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筒7,套筒7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杆8,调节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垫9,保护垫9呈弧形,保护垫9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变频器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0,两个支撑杆10分别位于放置板12的前方和后方,支撑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11,保护板11的形状为弧形,保护板11位于太阳能板14的正上方;
变频器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2,放置板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4,放置板1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限位杆1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17,滑块1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8,凹槽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9,连接轴19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圈20,连接圈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短杆2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短杆21的顶部与支撑板13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支撑板13的底部与放置板12的顶部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连接轴1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凹槽18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圈20的内表面与连接轴19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滑块17的底部与滑槽15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滑块17的中部与限位杆1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限位杆16的两端分别与滑槽15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滑槽15的宽度大于支撑板13的宽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活动板6的外表面与连接槽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顶栓5的顶端与活动板6的底部接触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中压变频器时,使用时,拉动太阳能板14,太阳能板14带动支撑板13和滑块17在滑槽15中移动,直到将太阳能板14从保护板11下拉出,然后拧松顶栓5,然后拉动套筒7,套筒7带动活动板6在固定板2的连接槽3中移动,移动到合适位置时,拧紧顶栓5,对活动板6固定,然后转动套筒7,通过套筒7与调节杆8的螺纹配合,可以使调节杆8和保护垫9向上移动,保护垫9带动支撑板13向上移动,使支撑板13倾斜,从而调节太阳能板14的角度,以上便是整个装置的工作过程,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中压变频器,包括变频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器本体(1)的左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3),所述连接槽(3)的内底壁左端开设有连接孔(4),所述连接孔(4)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顶栓(5),所述连接槽(3)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活动板(6),所述活动板(6)的顶部左端固定连接有套筒(7),所述套筒(7)的内表面活动连接有调节杆(8),所述调节杆(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垫(9),所述变频器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杆(10),所述支撑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保护板(11);
所述变频器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2),所述放置板(12)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支撑板(13),所述支撑板(1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14),所述放置板(12)的顶部开设有滑槽(15),所述滑槽(1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滑块(17),所述滑块(17)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8),所述凹槽(1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轴(19),所述连接轴(19)的外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圈(20),所述连接圈(2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短杆(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杆(21)的顶部与支撑板(13)的底部右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3)的底部与放置板(12)的顶部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9)的前端和后端分别与凹槽(18)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圈(20)的内表面与连接轴(19)的外表面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7)的底部与滑槽(15)的内底壁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7)的中部与限位杆(16)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16)的两端分别与滑槽(15)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5)的宽度大于支撑板(13)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压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6)的外表面与连接槽(3)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所述顶栓(5)的顶端与活动板(6)的底部接触连接。
CN202121859166.0U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中压变频器 Active CN216312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9166.0U CN21631299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中压变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59166.0U CN21631299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中压变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12999U true CN216312999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7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59166.0U Active CN216312999U (zh) 2021-08-10 2021-08-10 一种中压变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12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312999U (zh) 一种中压变频器
CN207782736U (zh) 一种百叶窗式光伏发电装置
CN208986671U (zh) 一种应急电源车
CN217643145U (zh) 一种安全型多功能微型专用特种高压发生器
CN207947746U (zh) 一种光伏太阳能支架安装装置
CN216959751U (zh) 一种便于调整角度的光伏支架
CN210035317U (zh) 一种新能源照明装置
CN109489272B (zh) 一种便于角度调节的曲面吸热式太阳能平板
CN208246638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加工用固定装置
CN209655193U (zh) 一种高性能太阳能路灯
CN208764833U (zh) 一种可升降的太阳能路灯
CN212063921U (zh) 一种吸收阳光效率高的太阳能底座
CN210216212U (zh) 一种新能源用警示装置
CN220396950U (zh) 一种桥梁施工安全监测装置
CN212252398U (zh) 一种移动式高效节能照明设备
CN212086117U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用太阳能板固定架
CN218103049U (zh) 一种稳定性强的轻量化光伏支架
CN218603429U (zh) 一种高效节能太阳能电池板
CN220775083U (zh) 一种用于直流电源的安装支架
CN216699906U (zh) 一种用于光伏发电设备的智能支撑架
CN208234312U (zh) 一种电力施工用的牵引装置
CN220553922U (zh) 一种三电平光伏逆变器
CN212627772U (zh) 一种太阳能板角度调节装置
CN216948161U (zh) 一种环境工程用河道清污装置
CN209982385U (zh) 一种城镇用户绿色高效能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ao Yunhui

Inventor after: Wang Changshan

Inventor after: Zhao Ping

Inventor after: Huo Mengran

Inventor after: Zhang Xin

Inventor after: Qiao Yu

Inventor after: Yin Erfei

Inventor after: Wu Xinrong

Inventor before: Wu Xinr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6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No. 11, yifenghua Innovation Industrial Park, Xinshi community, Dalang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c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45431 the third villager group of panlu village, Chenxia Township, Xiuning County, Huangshan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 Xin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