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5871U -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5871U
CN216305871U CN202122165563.4U CN202122165563U CN216305871U CN 216305871 U CN216305871 U CN 216305871U CN 202122165563 U CN202122165563 U CN 202122165563U CN 216305871 U CN216305871 U CN 2163058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rod
heater
shell
bin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1655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振东
杨甫
付德亮
段中会
马丽
田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Coal Ge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1655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58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58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58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p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端头,所述电缆仓分别对应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对应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本加热器的空心加热棒结构在加热棒的内侧和外侧均可加热流体,增大了加热棒与流体的接触面积,且加热器单体降低了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流动速度,可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在壳程传热的占比,降低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与现有的连续螺旋折流板式井下电加热器相比,该加热器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气资源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富油煤、油页岩、重油和稠油等非常规能源原位开采领域中使用的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对富油煤、油页岩、重油和稠油等非常规能源进行原位开采往往需要进行原位加热,而上述非常规能源储层的导热系数较低,不适合采用热传导方式进行井下加热,而对流传热方式中高温热载体与储层的接触面积大,相同条件下,其加热效率更高。
油页岩是一种低渗透性、低导热性岩体,而对油页岩进行储层改造后,油页岩层中的人造裂缝提供了高温流体的流动通道,增大了传热面积,以热对流方式将油页岩加热至裂解温度所需的时间较短,有利于提高油页岩原位加热效率。虽然储层改造后,油页岩层的渗透性有所提高,但高温流体需要较高的压力(大于起裂压力)才能打开流动通道,而高压条件下的燃烧不易控制,由于不充分燃烧产生的固体颗粒物可能堵塞油页岩中的人造裂缝,不利于高温流体的注入。同时,注热井突发涌水可能使燃烧反应无法稳定持续进行,燃烧反应停止后,该加热器不易再次点火,因此燃烧式井下加热器不适用于油页岩的原位开采。
2006年壳牌公司开展电加热原位开采技术(简称E-ICP)试验工程,其与ICP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使用Y型电加热器加热油页岩层。Y 型电加热器是由三根电加热棒(裸电极)构成,采用热传导方式加热油页岩。由于油页岩的导热系数较低,因此该方式的加热效率低,加热时间长,而且裸电极局部存在高温热点,电加热棒易产生局部热损失而失效。
受注热井直径的限制,井下电加热器的直径较小,且电加热棒需要一定空间用于连接动力线,因此,井下电加热器中可安装的电加热棒数量较少。基于此,专利CN201720974607.9提出基于连续螺旋折流板结构的井下流体电加热器,虽然该加热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了井下电加热器的使用寿命,但该加热器的连续螺旋折流板需要钻孔,折流板的加工和安装较为困难,制造成本较高,且该加热器在高功率、大流量加热时,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依然较高,不利于提高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的阐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能够在井下产生大流量的高温流体,同时具有较低的电加热棒壁面温度及较高的井下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端头,所述电缆仓分别对应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对应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所述电缆仓包括设置在电缆仓支座上的电缆仓壳体,电缆仓壳体上设置电缆密封支座;所述电缆仓支座中间设置通气孔,中心注气管穿过支撑板中心注气孔和上端盖的中心注气孔,加热器壳体由在加热器外壳体和加热器内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的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加热仓内部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中心柱和空心加热棒,空心加热棒壳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环形,空心加热棒包括位于加热棒上壳体的加热棒上端盖和位于加热棒下壳体的加热棒下端盖,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内壁两侧设置绝缘层,发热丝设置在绝缘层中间,加热棒上壳体设置加热棒注气孔,空心加热棒壳体顶部设置绝缘胶,穿过绝缘层的导向柱穿过绝缘胶;空心加热棒下端盖环形截面为等腰梯形,用于限制连续螺旋折流板的轴向位移。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中心和加热器上端盖中心分别设置中心注气孔,在中心注气孔周围至少设置一圈注气孔圈,注气孔分别均匀设置在注气孔圈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内壁与中心柱之间,以及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外壁与加热器内壳体之间的空间内均设置连续螺旋折流板。
本实用新型的空心加热棒增大了加热棒和流体的接触面积,且加热器单体降低了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流动速度,可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在壳程传热中的占比,降低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与现有的井下电加热器相比,该加热器的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低,便于大规模推广。此外,双壳体结构驱动壳程空气,依次流经外壳程和内壳程(加热器单体内部流动通道),不仅降低了单壳体电加热器壳体产生的热辐射能和自然对流换热量,也可以回收单壳体电加热器壳体散失的热量,用来预热外壳程的流体,提高了加热器的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加热棒A-A结构示意图;
其中,电缆仓壳体101、电缆仓支座102、电缆密封支座103、注气仓壳体201、上端盖202、加热器壳体3、空心加热棒301、加热棒注气孔302、加热棒上端盖303、中心柱304、加热器内壳体305、加热棒下端盖306、外壳程4、加热器外壳体401、支撑板402、中心注气管403、下端盖406、端头5、连续螺旋折流板6、导线柱701、发热丝702、绝缘胶703、绝缘层70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的范围。
根据图1-3所示,作为实施例所示的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端头。
电缆仓分别对应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对应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焊接设置端头。
注气仓是注气仓壳体设置在电缆仓和加热仓之间设置而成,注气仓壳体与电缆仓支座和上端盖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
电缆仓包括设置在电缆仓支座上的电缆仓壳体,电缆仓壳体上焊接有电缆密封支座。电缆仓支座中间设置通气孔,中心注气管穿过支撑板中心注气孔和加热器上端盖的中心注气孔,中心注气管与电缆仓支座、上端盖和支撑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安装时,将动力电缆穿过电缆密封支座,并与电加热棒连接;然后,将电缆仓壳体穿过电缆仓支座,并将电缆仓壳体与电缆仓支座焊接在一起,最后密封电缆密封支座。
加热仓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加热仓内部设置加热器。
加热器壳体由在加热器外壳体和加热器内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加热器外壳体和上端盖与下端盖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加热器内壳体与上端盖连接方式为焊接,加热器内壳体与下端盖紧配合,下端盖为热敏性材料,加热器内壳体和下端盖的连接处通过热膨胀密封,空心加热棒的上壳体与电缆仓支座的连接方式为焊接。
加热仓内部设置加热器;加热器的外壳程包括中心柱和空心加热棒,空心加热棒壳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环形,空心加热棒包括位于加热棒上壳体的加热棒上端盖和位于加热棒下壳体的加热棒下端盖,空心加热棒上端盖和空心加热棒的下壳体与空心加热棒上壳体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空心加热棒下壳体与加热棒下端盖的连接方式为焊接,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内壁两侧设置绝缘层,发热丝设置在绝缘层中间,加热棒上壳体设置加热棒注气孔,空心加热棒壳体顶部设置绝缘胶,连接发热丝的导向柱穿过绝缘胶。
支撑板中心和加热棒上端盖中心分别设置中心注气孔,在中心注气孔周围至少设置一圈注气孔圈,注气孔分别均匀设置在注气孔圈上。
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内壁与中心柱之间,以及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外壁和加热器内壳体之间的空间内均设置连续螺旋折流板。
当加热器的加热功率为5kW,空气流量分别为0.0289kg/s、 0.0253kg/s、0.0218kg/s、0.0188kg/s和0.0158kg/s时,单壳体加热器在5种流量下的平均壳体热损失为642.3W,而双壳体加热器的平均壳体热损失为42.5W,壳体热损失比单壳体加热器降低了93.4%,实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产品不仅具有较高的能量利用率,而且具有较高的井下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器单体降低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流动速度,同时,空心加热棒的内壁和外壁均可加热壳程流体,提高了流体的加热面积,上述两方面降低了辐射传热在壳程传热中的占比,有效降低电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
加热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热丝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为加热器提供热源。加热器的壳程流体首先流经外壳程,然后通过注气仓分别流入空心加热棒的内侧和外侧,最后排出加热器。该加热器的双壳体结构,通过改变壳程流体的流动路径,不仅降低了单壳体电加热器壳体产生的热辐射能和自然对流换热量,也可以回收单壳体电加热器壳体散失的热量,用来预热外壳程的流体,提高了加热器的能量利用率。该加热器的空心加热棒结构在加热棒的内侧和外侧均可加热流体,增大了加热棒与流体的接触面积,且加热器单体降低了壳程流体的流通截面积,提高了流体的流动速度,可有效降低辐射传热在壳程传热的占比,降低加热棒的壁面温度,提高井下电加热器的井下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仓、注气仓、加热仓、端头,所述电缆仓分别对应设置在注气仓上方,加热仓对应设置在注气仓的下部,加热仓的底部设置端头,所述电缆仓包括设置在电缆仓支座上的电缆仓壳体,电缆仓壳体上设置电缆密封支座;所述电缆仓支座中间设置通气孔,中心注气管穿过支撑板中心注气孔和上端盖的中心注气孔,加热器壳体由在加热器外壳体和加热器内壳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的上端盖和下端盖组成,加热仓内部设置加热器;所述加热器包括中心柱和空心加热棒,空心加热棒壳体的横截面为空心环形,空心加热棒包括位于加热棒上壳体的加热棒上端盖和位于加热棒下壳体的加热棒下端盖,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内壁两侧设置绝缘层,发热丝设置在绝缘层中间,加热棒上壳体设置加热棒注气孔,空心加热棒壳体顶部设置绝缘胶,穿过绝缘层的导向柱穿过绝缘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中心和加热器上端盖中心分别设置中心注气孔,在中心注气孔周围至少设置一圈注气孔圈,注气孔分别均匀设置在注气孔圈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内壁与中心柱之间,以及空心加热棒壳体的外壁与加热器内壳体之间的空间内均设置连续螺旋折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加热棒下端盖环形截面为等腰梯形,用于限制连续螺旋折流板的轴向位移。
CN202122165563.4U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Active CN2163058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5563.4U CN216305871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165563.4U CN216305871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5871U true CN216305871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165563.4U Active CN216305871U (zh) 2021-09-08 2021-09-08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58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78015C (zh) 加热系统和方法
CN101988371A (zh) 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的智能钻杆及制作方法
CN102979493A (zh) 一种超临界压力下火烧油层的注气系统及其注气方法
CN113622869A (zh) 一种井下电加热器
CN113685161A (zh) 一种富油煤原位热解的氮气电加热方法及系统
CN216305871U (zh) 一种双壳体井下电加热器
CN112533311A (zh) 一种获得高温稀有气体的电磁感应加热装置
CN202273667U (zh) 一种火驱无缆式电点火管柱
CN211546408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变截面分段式盘管换热器
CN215718629U (zh) 一种井下电加热器
CN2789609Y (zh) 空气预热器
CN211860586U (zh) 一种油田井下电磁加热装置
CN206831830U (zh) 一种电极锅炉电储热油田原油加热伴热系统
CN113124579A (zh) 一种用于废弃井改地热井的无干扰井下换热器
CN213480607U (zh) 一种多管束高效加热装置
CN202503683U (zh) 水电分离式电加热器
CN203904374U (zh) 高炉炉缸冷却壁冷热面同时压浆维护结构
CN209942912U (zh) 一种中间介质型内燃机尾气温差发电装置
CN109469466B (zh) 用于稠油热采的同心双管注采水平井物理模拟装置
CN215909466U (zh) 一种用于废弃井改地热井的无干扰井下换热器
CN113473817B (zh) 一种液电脉冲激波石油增产装置水冷系统
CN110952928B (zh) 高效开发利用干热岩完井装置及方法
CN219697510U (zh) 一种井下换热发电管道及井下发电系统
CN204350333U (zh) 有机工质高温高压管道式电加热器
CN220356154U (zh) 一种基于毛细作用的上升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