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300456U - 凸版印刷机 - Google Patents

凸版印刷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300456U
CN216300456U CN202121876347.4U CN202121876347U CN216300456U CN 216300456 U CN216300456 U CN 216300456U CN 202121876347 U CN202121876347 U CN 202121876347U CN 216300456 U CN216300456 U CN 2163004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ink
printing
roller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7634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志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Shiji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7634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3004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3004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3004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king, Control Or Cleaning Of Pri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凸版印刷机,其包括上料机构、印刷承载机构、印刷机构以及收料机构,上料机构和收料机构相对设于印刷承载机构的两端,印刷机构设于印刷承载机构内。上料机构用于基材的上料,收料机构用于印刷后基材的收集。本申请通过偏心轮件转动时带动传动杆件上下往复运动,传动杆件带动连杆件做周向转动,连杆件转动带动第一输出杆件和第二输出杆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串墨辊件和第二串墨辊件沿其轴向往复运动进行串墨,采用连杆件带动串墨组件进行往复运动,使得串墨组件串墨时不易发生震动,保证了印刷机的稳定性,提高印刷质量。

Description

凸版印刷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刷机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凸版印刷机。
背景技术
印刷机在印刷时,油墨进入墨斗组件后,经由传墨组件传送至串墨组件,再经由串墨组件匀墨后再送入靠版辊,靠版辊再将油墨送至印版辊,印版辊将油墨转印到基材上,完成印刷。现有串墨组件多采用轴承和摆轮配合进行串动,但是轴承在串墨过程中容易发生振动,影响印刷机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印刷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凸版印刷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凸版印刷机包括:
上料机构,其用于基材的上料;
印刷承载机构,其一端与上料机构连接;
印刷机构,其设于印刷承载机构,印刷机构包括供墨组件、传墨组件、串墨组件、匀墨组件、印刷组件以及串墨传动组件;供墨组件、传墨组件、串墨组件以及印刷组件由上到下依次设置,匀墨组件设于传墨组件的一侧;串墨组件包括第一串墨辊件以及第二串墨辊件,第一串墨辊件设于第二串墨辊件上方;串墨传动组件包括偏心轮件、传动杆件、连杆件、联动件、第一输出杆件以及第二输出杆件,传动杆件一端与偏心轮件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杆件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杆件的另一端与联动件固定连接;第一输出杆件的输入端与联动件固定连接,其输出端设于联动件上方,并与第一串墨辊件的端部活动连接;第二输出杆件输入端与联动件固定连接,其输出端设于联动件下方,并与第二串墨辊件端部活动连接;以及
收料机构,其与印刷承载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收料机构用于印刷后基材(00) 的收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供墨组件包括墨盒件以及供墨辊件,供墨辊件位于墨盒件的一侧,墨盒件用于存放油墨,供墨辊件的一侧浸于油墨;印刷机构还包括供墨驱动组件;供墨辊件与供墨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供墨驱动组件驱动供墨辊件转动,供墨辊件转动时带出墨盒件内的油墨进行供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传墨组件包括活动传墨辊件以及第一传墨辊件,传墨辊件设于第一传墨辊件和供墨辊件之间,第一传墨辊件设于第一串墨辊件上方;印刷机构还包括传墨传动组件,传墨传动组件包括凸轮件以及传墨输出件,凸轮件设于印刷传动件的输出端,凸轮件与传墨输出件相邻,凸轮件作用于传墨输出件,并带动传墨输出件摆动,传墨输出件活动设于印刷承载机构,并与活动传墨辊件的一端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传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墨辊件和第三传墨辊件,第二传墨辊件连接第一串墨辊件和第二串墨辊件,第三传墨辊件连接第二串墨辊件和印刷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匀墨组件包括第一匀墨辊件和第二匀墨辊件,第一匀墨辊件设于第二传墨辊件远离第一串墨辊件的一侧,第二匀墨辊件设于第三传墨辊件远离串墨组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印刷组件包括印版辊件和压印辊件,印版辊件设于第三传墨辊件和压印辊件之间;印刷机构还包括印刷驱动组件,印刷驱动组件包括印刷驱动件以及印刷传动件;印刷驱动件包括电机和输出轴,输出轴的一端与电机连接,另一端与印版辊件连接;印刷传动件包括主驱动齿组、压印输出齿组、第一传动齿组、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第二传动齿组、第三传动齿组、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以及串墨齿组,主驱动齿组套设于输出轴,压印输出齿组和第一传动齿组分别与主驱动齿组连接,压印输出齿组轴连压印辊件,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与第一传动齿组连接,并轴连第二串墨辊件连接,第二传动齿组和第三传动齿组分别与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连接,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与第二传动齿组的连接,并轴连第一串墨辊件连接,串墨齿组与第三传动齿组连接,偏心轮件、凸轮件和串墨齿组同轴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组件以及上料监控调节组件,上料监控调节组件设于上料组件和印刷机构之间;上料监控调节组件对经过上料组件的基材进行长度监控,上料组件根据上料监控调节组件的监控信息进行上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印刷承载机构包括印刷承载组件、印刷轨道组件以及印刷安装组件,印刷轨道组件设于印刷承载组件的上表面,印刷安装组件设于印刷轨道组件上,印刷机构设于印刷安装组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收料机构包括回收监控调节组件以及收料组件,回收监控调节组件位于收料组件靠近于印刷承载机构的一侧,回收监控调节组件对经过收料组件的基材进行长度监控,收料组件根据回收监控调节组件的监控信息进行张紧回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上料机构还包括上料牵引组件,上料牵引组件设于上料组件靠近印刷承载机构的一端;收料机构还包括收料牵引组件,收料牵引组件设于收料组件靠近印刷承载机构的一端;上料牵引组件和收料牵引组件配合控制基材往复运动。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偏心轮件转动时带动传动杆件上下往复运动,传动杆件带动连杆件做周向转动,连杆件转动带动第一输出杆件和第二输出杆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串墨辊件和第二串墨辊件沿其轴向往复运动进行串墨,采用连杆件带动串墨组件进行往复运动,使得串墨组件串墨时不易发生震动,保证了印刷机的稳定性,提高印刷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中凸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印刷机构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中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驱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上料机构,11-上料组件,12-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3-上料牵引组件,111-上料滚筒,112-张紧件;
2-印刷承载机构,21-印刷承载组件,22-印刷轨道组件,23-印刷安装组件, 231-驱动保护件,232-墨辊保护件,233-第一安装件,234-第二安装件;
3-印刷机构,31-供墨组件,32-传墨组件,33-串墨组件,34-匀墨组件,35- 印刷组件,36-串墨传动组件,37-供墨驱动组件,38-传墨传动组件,39-印刷驱动组件,311-墨盒件,312-供墨辊件,321-活动传墨辊件,322-第一传墨辊件, 323-第二传墨辊件,324-第三传墨辊件,331-第一串墨辊件,332-第二串墨辊件, 341-第一匀墨辊件,342-第二匀墨辊件,351-印版辊件,352-压印辊件,361-偏心轮件,362-传动杆件,363-连杆件,364-联动件,365-第一输出杆件,366-第二输出杆件,371-供墨驱动件,372-供墨传动件,381-凸轮件,382-传墨输出件, 391-印刷驱动件,392-印刷传动件,3911-电机,3912-输出轴,3921-主驱动齿组,3922-压印输出齿组,3923-第一传动齿组,3924-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5- 第二传动齿组,3926-第三传动齿组,3927-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8-串墨齿组;
4-收料机构,41-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2-回收组件,43-收料牵引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1为实施例中凸版印刷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凸版印刷机包括上料机构1、印刷承载机构2、印刷机构3以及收料机构4,上料机构1和收料机构4相对设于印刷承载机构2的两端,印刷机构3设于印刷承载机构2内。上料机构1用于基材100的上料,收料机构4用于印刷后基材100 的收集。
参照图1和图2,图2为实施例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组件11以及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设于上料组件 11和印刷机构3之间。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对基材100走带的长度进行监控,上料组件11根据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监控的走带长度的数值进行上料。具体的,上料组件11包括上料滚筒件111以及张紧件112,本实施例中的上料滚筒件111可采用电机与料辊的配合。本实施例中的张紧件112可采用现有的带材张紧结构来实现,此处不再赘述。基料100由上料滚筒111送入张紧件112,张紧件112对基料100进行张紧,从而为基料100提供一个张紧力,防止其在后续的印刷过程中发生松动,影响印刷质量。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对张紧件 112上的基材100进行走带长度监控,当张紧件112上的基材100较长时,张紧件112向靠近地面的一端移动,当张紧件112上的基材100较短时,张紧件 112向远离地面的一端移动,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通过监控基料100走带长度的数值来调整上料滚筒111的上料速度。
复参照图1和图2,印刷承载机构2包括印刷承载组件21、印刷轨道组件 22以及印刷安装组件23,印刷轨道组件22设于印刷承载组件21的上表面,印刷安装组件23设于印刷轨道组件22上,印刷机构3设于印刷安装组件23内。通过移动印刷安装组件23在印刷轨道组件22上的位置,来调整相邻两个印刷机构3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印刷要求。印刷安装组件23包括驱动保护件231、墨辊保护件232、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第一安装件233 设于驱动保护件231和墨辊保护件232之间,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 相对设于墨辊保护件232两侧。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保护件231、墨辊保护件 232、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组成两长方体外壳。
复参照图1、图3、图4以及图5,图3为实施例中印刷机构的剖视图,图 4为实施例中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驱动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印刷机构3包括供墨组件31、传墨组件32、串墨组件33、匀墨组件34、印刷组件35以及串墨传动组件36,供墨组件31、传墨组件32、串墨组件33、匀墨组件34和印刷组件35分设于墨辊保护件232内,串墨传动组件36设于第一安装件233面向驱动保护件231的一侧。传墨组件32将油墨从供墨组件31传递至串墨组件33,油墨经过串墨组件33后,再由传墨组件32传递至印刷组件35,印刷组件35将油墨转印至基材100,匀墨组件34将传墨组件32和串墨组件33上的油墨碾匀。
串墨组件33包括第一串墨辊件331以及第二串墨辊件332,第一串墨辊件 331设于第二串墨辊件332上方,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串墨传动组件36包括偏心轮件 361、传动杆件362、连杆件363、联动件364、第一输出杆件365以及第二输出杆件366,传动杆件362一端与偏心轮件36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杆件363 的一端活动连接,连杆件363的另一端与联动件364固定连接。第一输出杆件 365的输入端与联动件364固定连接,其输出端设于联动件364上方,并与第一串墨辊件331的端部活动连接。第二输出杆件366输入端与联动件364固定连接,其输出端设于联动件364下方,并与第二串墨辊件332端部活动连接。偏心轮件361转动时带动传动杆件362上下往复运动,传动杆件362带动连杆件363做周向转动,连杆件363转动带动第一输出杆件365和第二输出杆件366 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且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的运动方向相反,采用连杆件363带动串墨组件33进行往复运动,使得串墨组件33串墨时不易发生震动,保证了印刷机的稳定性,提高印刷质量。
供墨组件31包括墨盒件311以及供墨辊件312,供墨辊件312位于墨盒件 311的一侧,其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墨盒件311用于存放油墨,供墨辊件312的一侧浸于油墨。印刷机构3还包括供墨驱动组件 37,供墨驱动组件37设于驱动保护件231内,并与第一安装件233连接,供墨辊件312与供墨驱动组件37的输出端连接。供墨驱动组件37包括供墨驱动件 371以及供墨传动件372,供墨传动件372的输入端与供墨驱动件371的输出端连接,供墨传动件372的输出端与供墨辊件312连接。供墨驱动件371驱动供墨传动件372,供墨传动件372带动带动供墨辊件312转动,供墨辊件312转动时带出墨盒件311内的油墨进行供墨。在本实施例中,供墨传动件372采用传动齿组进行传动。传墨组件32包括活动传墨辊件321以及第一传墨辊件322,传墨辊件321设于第一传墨辊件322和供墨辊件312之间,第一传墨辊件322 设于第一串墨辊件331上方,第一传墨辊件322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安装件233 和第二安装件234。印刷机构3还包括传墨传动组件38,传墨传动组件38包括凸轮件381以及传墨输出件382,凸轮件381设于印刷传动件392的输出端,凸轮件381与传墨输出件382相邻,并作用于传墨输出件382,传墨输出件382 活动设于第一安装件233,并与活动传墨辊件321的一端固定连接。印刷传动件392带动凸轮件381转动,凸轮件381转动时作用于传墨输出件382,并带动传墨输出件382摆动,从而带动活动传墨辊件321在第一传墨辊件322和供墨辊件312之间往复运动,活动传墨辊件321与供墨辊件312抵接时,供墨辊件312将油墨传送给活动传墨辊件321,然后活动传墨辊件321向下运动,当活动传墨辊件321与第一传墨辊件322抵接时,将油墨传送给第一传墨辊件 32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墨辊件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传墨辊件322 抵接,其中一第一传墨辊件322与靠近于活动传墨辊件321,另一活动传墨辊件321与第一串墨辊件331抵接。通过设置活动传墨辊件321在在第一传墨辊件322和供墨辊件312之间往复运动,使得油墨可以间歇性传送,防止油墨过多而影响印刷质量。进一步的,传墨组件32还包括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三传墨辊件324,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三传墨辊件324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第二传墨辊件323连接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第三传墨辊件324连接第二串墨辊件332和印刷组件3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墨辊件32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传墨辊件323相对设于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之间。第三传墨辊件32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传墨辊件324相对设于第二串墨辊件332和印刷组件35之间。匀墨组件34包括第一匀墨辊件341和第二匀墨辊件342,第一匀墨辊件341设于第二传墨辊件323远离第一串墨辊件331的一侧,第二匀墨辊件342设于第三传墨辊件324远离串墨组件33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匀墨辊件341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第一匀墨辊件341设于第二传墨辊件323远离第一串墨辊件331 的一侧,另一第一匀墨辊件341设于第二传墨辊件323与第二串墨辊件332之间,第一匀墨辊件341将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二串墨辊件332上的油墨碾匀。第二匀墨辊件342的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匀墨辊件342设于其中一第三传墨辊件324远离串墨组件33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二匀墨辊件342设于另一第三传墨辊件324远离串墨组件33的一侧,第二匀墨辊件342将第三传墨辊件 324上的油墨碾匀。供墨辊件312转动时带出墨盒件311内的油墨,活动传墨辊件321将油墨从供墨辊件312传递至第一串墨辊件331,然后再由第二传墨辊件323从第一串墨辊件331传递至第二串墨辊件332,同时,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往复串动,第一匀墨辊件341将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二串墨辊件332上的油墨碾匀,最后由第三传墨辊件324将油墨从第二串墨辊件332传递至印刷组件35,同时,第二匀墨辊件342将第三传墨辊件324上的油墨碾匀。
印刷组件35包括印版辊件351和压印辊件352,印版辊件351设于第三传墨辊件324和压印辊件352之间,印版辊件351和压印辊件352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安装件233和第二安装件234。印刷机构3还包括印刷驱动组件39,印刷驱动组件39包括印刷驱动件391以及印刷传动件392。印刷驱动件391包括电机3911和输出轴3912,输出轴3912的一端与电机3911连接,另一端与印版辊件351连接。印刷传动件392包括主驱动齿组3921、压印输出齿组3922、第一传动齿组3923、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4、第二传动齿组3925、第三传动齿组3926、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以及串墨齿组3928,主驱动齿组3921 套设于输出轴3912,压印输出齿组3922设于主驱动齿组3921下方并与压印辊件352连接,第一传动齿组3923设于主驱动齿组3921上方,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设于第一传动齿组3923上方,并与第二串墨辊件332连接,第二传动齿组3925和第三传动齿组3926分设于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远离第一传动齿组3923的一侧,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4设于第二传动齿组3925的上方,并与第一串墨辊件331连接,串墨齿组3928设于第三传动齿组3926上方,偏心轮件361、凸轮件381和串墨齿组3928同轴连接。电机3911驱动输出轴3912 转动,输出轴3912转动带动印版辊件351和主驱动齿组3921同步转动,主驱动齿组3921转动时带动压印输出齿组3922和第一传动齿组3923转动,压印输出齿组3922转动时带动压印辊件352转动,第一传动齿组3923转动带动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转动,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转动带动第二串墨辊件332、第二传动齿组3925和第三传动齿组3926转动;印版辊件35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转动时,与第三传墨辊件324产生摩擦力,从而带动第三传墨辊件324 转动,第三传墨辊件324转动时,与第二匀墨辊件342产生摩擦力,从而带动第二匀墨辊件342转动;第二传动齿组3925转动带动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4 转动,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4转动带动第一串墨辊件331转动,第二串墨辊件332和第一串墨辊件331转动时,与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一匀墨辊件341 产生摩擦力,从而带动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一匀墨辊件341转动,第一串墨辊件331转动时,与第一传墨辊件322产生摩擦力,从而带动第一传墨辊件322 转动;活动传墨辊件321与供墨辊件312抵接时,供墨辊件312转动带动活动传墨辊件321转动,活动传墨辊件321与第一传墨辊件322抵接时,第一传墨辊件322转动带动活动传墨辊件321转动。第三传动齿组3926转动带动串墨齿组3928转动,串墨齿组3928转动带动偏心轮件361和凸轮件381转动,偏心轮件361转动带动串墨组件33串墨,凸轮件381转动推动传墨输出件382摆动,从而带动活动传墨辊件321运动。
参照图1和图6,图6为实施例中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收料机构4包括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以及回收组件42,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位于回收组件 42靠近于印刷机构2的一侧,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对基材100走带的长度进行监控,回收组件42根据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监控的走带长度的数值进行张紧回收。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的结构和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的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回收组件42用于回收印刷后的基材100,本实施例中的回收组件 42可采用电机与料辊的配合。优选的,上料机构1还包括上料牵引组件13,上料牵引组件13设于上料组件11靠近印刷承载机构2的一端,基材100经过张紧件112后进入上料牵引组件13。收料机构4还包括收料牵引组件43,收料牵引组件43设于收料组件42靠近印刷承载机构2的一端,基材100经过印刷机构3后进入收料牵引组件43。上料牵引组件13和收料牵引组件43配合控制基材100往复运动,以让印刷机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纸张,实现多规格印刷。
本实施例中的凸版印刷机通过印刷驱动件391驱动印刷传动件392,印刷传动件392带动偏心轮件361转动和凸轮转动,偏心轮件361转动时带动传动杆件362上下往复运动,传动杆件362带动连杆件363做周向转动,连杆件363 转动带动第一输出杆件365和第二输出杆件36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串墨辊件 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沿其轴向往复运动,且第一串墨辊件331和第二串墨辊件332的运动方向相反,采用连杆件363带动串墨组件33进行往复运动,使得串墨组件33串墨时不易发生震动,保证了印刷机的稳定性,提高印刷质量。凸轮件381转动时作用于传墨输出件382,并带动传墨输出件382摆动,从而带动活动传墨辊件321在第一传墨辊件322和供墨辊件312之间往复运动,使得油墨可以间歇性传送,防止油墨过多而影响印刷质量。
综上:本申请中的凸版印刷机通过偏心轮件转动时带动传动杆件上下往复运动,传动杆件带动连杆件做周向转动,连杆件转动带动第一输出杆件和第二输出杆件转动,从而带动第一串墨辊件和第二串墨辊件沿其轴向往复运动进行串墨,采用连杆件带动串墨组件进行往复运动,使得串墨组件串墨时不易发生震动,保证了印刷机的稳定性,提高印刷质量。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料机构(1),其用于基材(100)的上料;
印刷承载机构(2),其一端与所述上料机构(1)连接;
印刷机构(3),其设于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所述印刷机构(3)包括供墨组件(31)、传墨组件(32)、串墨组件(33)、匀墨组件(34)、印刷组件(35)以及串墨传动组件(36);所述供墨组件(31)、所述传墨组件(32)、所述串墨组件(33)以及所述印刷组件(35)由上到下依次设置,所述匀墨组件(34)设于所述传墨组件(32)的一侧;所述串墨组件(33)包括第一串墨辊件(331)以及第二串墨辊件(332),所述第一串墨辊件(331)设于所述第二串墨辊件(332)上方;所述串墨传动组件(36)包括偏心轮件(361)、传动杆件(362)、连杆件(363)、联动件(364)、第一输出杆件(365)以及第二输出杆件(366),所述传动杆件(362)一端与所述偏心轮件(361)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杆件(363)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杆件(363)的另一端与所述联动件(36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输出杆件(365)的输入端与所述联动件(364)固定连接,其输出端设于所述联动件(364)上方,并与所述第一串墨辊件(331)的端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输出杆件(366)输入端与所述联动件(364)固定连接,其输出端设于所述联动件(364)下方,并与所述第二串墨辊件(332)端部活动连接;以及
收料机构(4),其与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收料机构(4)用于印刷后所述基材(100)的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组件(31)包括墨盒件(311)、供墨辊件(312)以及油墨,所述供墨辊件(312)位于所述墨盒件(311)的一侧,所述墨盒件(311)用于存放所述油墨,所述供墨辊件(312)的一侧浸于所述油墨;所述印刷机构(3)还包括供墨驱动组件(37);所述供墨辊件(312)与所述供墨驱动组件(37)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供墨驱动组件(37)驱动所述供墨辊件(312)转动,所述供墨辊件(312)转动时带出所述墨盒件(311)内的油墨进行供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组件(32)包括活动传墨辊件(321)以及第一传墨辊件(322),所述传墨辊件(321)设于所述第一传墨辊件(322)和所述供墨辊件(312)之间,所述第一传墨辊件(322)设于所述第一串墨辊件(331)上方;所述印刷机构(3)还包括传墨传动组件(38),所述传墨传动组件(38)包括凸轮件(381)以及传墨输出件(382),所述凸轮件(381)设于印刷传动件(392)的输出端,所述凸轮件(381)与所述传墨输出件(382)相邻,所述凸轮件(381)作用于所述传墨输出件(382),并带动所述传墨输出件(382)摆动,所述传墨输出件(382)活动设于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并与活动传墨辊件(321)的一端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墨组件(32)还包括第二传墨辊件(323)和第三传墨辊件(324),所述第二传墨辊件(323)连接所述第一串墨辊件(331)和所述第二串墨辊件(332),所述第三传墨辊件(324)连接所述第二串墨辊件(332)和所述印刷组件(3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匀墨组件(34)包括第一匀墨辊件(341)和第二匀墨辊件(342),所述第一匀墨辊件(341)设于所述第二传墨辊件(323)远离所述第一串墨辊件(331)的一侧,所述第二匀墨辊件(342)设于所述第三传墨辊件(324)远离所述串墨组件(33)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组件(35)包括印版辊件(351)和压印辊件(352),所述印版辊件(351)设于所述第三传墨辊件(324)和所述压印辊件(352)之间;所述印刷机构(3)还包括印刷驱动组件(39),所述印刷驱动组件(39)包括印刷驱动件(391)以及印刷传动件(392);所述印刷驱动件(391)包括电机(3911)和输出轴(3912),所述输出轴(3912)的一端与所述电机(39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印版辊件(351)连接;所述印刷传动件(392)包括主驱动齿组(3921)、压印输出齿组(3922)、第一传动齿组(3923)、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4)、第二传动齿组(3925)、第三传动齿组(3926)、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以及串墨齿组(3928),所述主驱动齿组(3921)套设于所述输出轴(3912),所述压印输出齿组(3922)和所述第一传动齿组(3923)分别与所述主驱动齿组(3921)连接,所述压印输出齿组(3922)轴连所述压印辊件(352),所述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与所述第一传动齿组(3923)连接,并轴连所述第二串墨辊件(332)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组(3925)和所述第三传动齿组(3926)分别与所述第二串墨辊输出齿组(3927)连接,所述第一串墨辊输出齿组(3924)与所述第二传动齿组(3925)的连接,并轴连所述第一串墨辊件(331)连接,所述串墨齿组(3928)与所述第三传动齿组(3926)连接,所述偏心轮件(361)、所述凸轮件(381)和所述串墨齿组(3928)同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包括上料组件(11)以及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所述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设于所述上料组件(11)和所述印刷机构(3)之间;所述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对经过所述上料组件(11)的所述基材(100)进行长度监控,所述上料组件(11)根据所述上料监控调节组件(12)的监控信息进行上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包括印刷承载组件(21)、印刷轨道组件(22)以及印刷安装组件(23),所述印刷轨道组件(22)设于所述印刷承载组件(21)的上表面,所述印刷安装组件(23)设于所述印刷轨道组件(22)上,所述印刷机构(3)设于所述印刷安装组件(23)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机构(4)包括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以及收料组件(42),所述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位于所述收料组件(42)靠近于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的一侧,所述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对经过所述收料组件(42)的所述基材(100)进行长度监控,所述收料组件(42)根据所述回收监控调节组件(41)的监控信息进行张紧回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凸版印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还包括上料牵引组件(13),所述上料牵引组件(13)设于所述上料组件(11)靠近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的一端;所述收料机构(4)还包括收料牵引组件(43),所述收料牵引组件(43)设于所述收料组件(42)靠近所述印刷承载机构(2)的一端;所述上料牵引组件(13)和所述收料牵引组件(43)配合控制所述基材(100)往复运动。
CN202121876347.4U 2021-08-11 2021-08-11 凸版印刷机 Active CN2163004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6347.4U CN216300456U (zh) 2021-08-11 2021-08-11 凸版印刷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76347.4U CN216300456U (zh) 2021-08-11 2021-08-11 凸版印刷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300456U true CN216300456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086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76347.4U Active CN216300456U (zh) 2021-08-11 2021-08-11 凸版印刷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3004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440081A (en) Dampening-inking unit for offset printing machines
CN100457454C (zh) 墨斗设备
AU567368B2 (en) Inking unit for printing press
CN216300456U (zh) 凸版印刷机
CA2049154C (en) Isolated ink feed mechanism
US2585617A (en) Intaglio printing machine
CN214522898U (zh) 一种打标装置及胶料生产设备
CN2614899Y (zh) 轮转式印刷机胶印机组的柔印插件
EP0008924A1 (en)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ink feed to printing presses
US20070079714A1 (en) Upgrade kit for offset printers
CN216637951U (zh) 一种间歇式轮转印刷机的送料装置
CN206938189U (zh) 一种印杯机的串墨装置
CN220995871U (zh) 一种印刷机输墨装置的墨辊排列以及输墨装置
GB737430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rinting machine
CN111070887A (zh) 一种商业轮转胶印机的墨路系统的排列结构
CN213167368U (zh) 制袋机压底装置
CN213167375U (zh) 一种机组式多色印刷机
CN215797284U (zh) 一种带有定位结构的塑料编织袋柔性连续印刷机
CN115027126B (zh) 一种底模快换组件以及轮转印刷机
CN213920106U (zh) 一种用于标签生产的凹版印刷装置
JPH07102672B2 (ja) 印刷機の画像位置調整装置
CN210312766U (zh) 一种印刷机用可左右调节的牵引摆臂
CN219469112U (zh) 胶印机输纸装置
CN211165873U (zh) 印刷辊及双纸辊印刷机
US4729307A (en) Form roller attachment for lithographic pres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