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95761U -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95761U
CN216295761U CN202122544314.6U CN202122544314U CN216295761U CN 216295761 U CN216295761 U CN 216295761U CN 202122544314 U CN202122544314 U CN 202122544314U CN 216295761 U CN216295761 U CN 2162957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tower
condensing tower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43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生祥
刘鹏飞
张劲松
岳海
李俊
杨军平
秦省军
采有林
姜岸
何川
潘作为
白秀春
庞占州
张宏元
何喜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Dai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Beijing SP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 Co Ltd
Beijing Jingneng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Dai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Beijing SP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 Co Ltd
Beijing Jingneng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Dai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Beijing SPC Environment Protection Tech Co Ltd, Beijing Jingneng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Daihai Electric Power Gen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43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957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957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957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包括:脱硫吸收塔、冷却凝结塔、换热器、除尘器冲洗水泵、工艺水补水泵及冷却循环泵、溢流缓冲箱以及回收水外排水箱;冷却凝结塔与脱硫吸收塔的顶端出口管路连接,冷却凝结塔底部设置的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与溢流缓冲箱管路连接,溢流缓冲箱与回收水外排水箱管路连接,回收水外排水箱通过除尘器冲洗水泵与脱硫吸收塔中设置的除尘器管路连接,溢流缓冲箱通过冷却循环泵与换热器的入口管路连接,换热器的出口与设置在冷却凝结塔内部的冷却凝结塔布液层管路连接,回收水外排水箱通过工艺水补水泵与脱硫吸收塔底部设置的浆池管路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法脱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背景技术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最成熟的烟气脱硫工艺,其优点主要体现在投资少,运行费用低,适应范围广等,但是需要消耗大量工艺水,尤其是在我国西北等水资源缺乏地区,这一缺点更为突出。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利用石灰石-石膏浆液对烟气进行大液气比的充分传质、传热、以及吸收反应的方式来实现对烟气中SO2等污染物的脱除。在洗涤过程中,高温烟气降温释放热蒸发大量水,吸收塔出口的净烟气中的水蒸汽达到饱和状态甚至过饱和状态,以300MW机组为例,脱硫后烟气携带水分超过100t/h。600MW机组的脱硫后烟气中水蒸气含量为200t/h。
大量的烟气降温蒸发水、石膏带水和废水排放水,均要求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必须消耗大量工艺水补充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这也成为此工艺在缺水地区应用的瓶颈。同时钠碱法、氨法、镁法等湿法脱硫工艺也与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技术存在同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包括:脱硫吸收塔、冷却凝结塔、换热器、除尘器冲洗水泵、工艺水补水泵及冷却循环泵、溢流缓冲箱以及回收水外排水箱;所述冷却凝结塔与所述脱硫吸收塔的顶端出口管路连接,冷却凝结塔底部设置的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与所述溢流缓冲箱管路连接,所述溢流缓冲箱与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管路连接,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通过所述除尘器冲洗水泵与所述脱硫吸收塔中设置的除尘器管路连接,所述溢流缓冲箱通过所述冷却循环泵与所述换热器的入口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的出口与设置在所述冷却凝结塔内部的冷却凝结塔布液层管路连接,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通过所述工艺水补水泵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底部设置的浆池管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浆池作为吸收塔工艺水补水。水溢流或经泵送至回收水外排水箱,经除尘器冲洗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上部,与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冲洗口连接,用于脱硫吸收塔除尘器的冲洗。解决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水量大的问题,实现湿法脱硫工艺不消耗工艺水,依靠饱和净烟气降温冷凝水回收来满足湿法脱硫工艺的工艺水补充。由换热器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冷却循环泵的扬尘作用输送至冷却凝结塔布液层接口返回冷却凝结塔内,并在湍流布气装置内发生强烈的气液传质及传热过程,重新对高温的饱和净烟气进行冷却降温,净烟气的饱和水蒸汽冷凝析出,实现水回收。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凝结塔中设置有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的上方,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和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进行湍流布气传质传热工作,应用在节水领域,减少饱和烟气冷凝塔的高度,降低循环泵的扬程,同时保证饱和水的回收效果。彻底消除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存在夹带石膏雨的危害,实现颗粒物的二次脱除,出口烟气更为洁净。通过设计冷却凝结塔和换热器,冷却凝结塔采用湍流布气板塔,通过湍流布气板塔中实现循环冷却水与脱硫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直接接触换热降温,现水的回收;湍流布气板,可以实现冷却水与烟气的高效换热,循环水再与空气换热为冷却水降温,实现从净烟气中回收水,从而达到脱硫系统的零水耗,甚至还可以回收过量的工艺水为其他系统提供水源。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包括:塔板、多个叶轮以及多个用于流场优化的凸起,所述塔板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叶轮的通孔,多个所述叶轮分别对应转动安装在多个所述通孔中,所述叶轮上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凸起分别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叶轮的中部底端且与叶轮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采用独特的湍流布气装置,阻力小,传质传热效率高,能减小吸收塔的高度,降低循环泵的扬程,节能降耗。通过设计冷却凝结塔和换热器,冷却凝结塔采用湍流布气板塔,通过湍流布气板塔中实现循环冷却水与脱硫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直接接触换热降温,现水的回收;湍流布气板,可以实现冷却水与烟气的高效换热,循环水再与空气换热为冷却水降温,实现从净烟气中回收水,从而达到脱硫系统的零水耗,甚至还可以回收过量的工艺水为其他系统提供水源。
进一步地,冷却凝结塔内设置有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所述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的设置,用于对降温后的冷却净烟气进行除尘除雾,防止环境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凝结塔的顶部设置有排放管路,排放管路位于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放管路的设置,使得降温后的冷却净烟气通过冷却凝结塔上部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除尘除雾后排放。
进一步地,还包括:碱液配制系统以及碱液泵,所述碱液配制系统通过管路以及管路上的所述碱液泵与所述溢流缓冲箱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碱液配制系统配制的碱液经碱液泵送至溢流缓冲箱调节pH值在5~7,从吸收塔净烟气中凝结出来的凝结水水质好,凝结水中的悬浮物含量50~100mg/L,含有微量的硫酸根等离子,凝结水经过简单的物理过滤、pH值调节后即可应用于其他工艺系统作为一般工艺水使用;其中的可溶性含盐量极低,处理后还可应用在纯水制备、锅炉补水等方面,实现真正的水回收。
进一步地,还包括: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所述工艺水补水泵还与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管路连接,所述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与所述脱硫吸收塔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送至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作为脱硫石膏冲洗水、石灰石浆液制备配水使用,最终随石膏溢流浆液、石灰石浆液返回脱硫吸收塔内,实现二次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通过石膏排出泵与所述脱硫吸收塔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石膏排出。
进一步地,脱硫吸收塔上设置有脱硫循环泵,脱硫循环泵的一端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底部设置的浆池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脱硫吸收塔内部设置的喷淋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脱硫循环泵的设置,便于对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附图标号说明:1-脱硫吸收塔;1a-浆池;2-冷却凝结塔;2a-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b-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c-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d-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3-换热器;4-石膏排出泵;5-脱硫循环泵;6-除尘器冲洗水泵;7-工艺水补水泵;8-冷却循环泵;9-溢流缓冲箱;10-回收水外排水箱;11-碱液配制系统;12-碱液泵;13-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4-塔板;15-叶轮;16-凸起;A-原烟气、B-净烟气、C-冷却烟气、D-冷却空气或其他冷源;E-脱硫吸收塔氧化空气、F-脱硫废水、G-脱硫石膏、H-石灰石原料、J-石膏浆液、K-石膏溢流浆液、L-石灰石浆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包括:脱硫吸收塔1、冷却凝结塔2、换热器3、除尘器冲洗水泵6、工艺水补水泵7及冷却循环泵8、溢流缓冲箱9以及回收水外排水箱10;所述冷却凝结塔2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的顶端出口管路连接,冷却凝结塔2底部设置的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与所述溢流缓冲箱9管路连接,所述溢流缓冲箱9与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10管路连接,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10通过所述除尘器冲洗水泵6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中设置的除尘器管路连接,所述溢流缓冲箱9通过所述冷却循环泵8与所述换热器3的入口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出口与设置在所述冷却凝结塔2内部的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管路连接,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10通过所述工艺水补水泵7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底部设置的浆池1a管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浆池作为吸收塔工艺水补水。水溢流或经泵送至回收水外排水箱,经除尘器冲洗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上部,与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冲洗口连接,用于脱硫吸收塔除尘器的冲洗。解决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水量大的问题,实现湿法脱硫工艺不消耗工艺水,依靠饱和净烟气降温冷凝水回收来满足湿法脱硫工艺的工艺水补充。由换热器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冷却循环泵的扬尘作用输送至冷却凝结塔布液层接口返回冷却凝结塔内,并在湍流布气装置内发生强烈的气液传质及传热过程,重新对高温的饱和净烟气进行冷却降温,净烟气的饱和水蒸汽冷凝析出,实现水回收。
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及冷却凝结塔布液层是优化气液流场,用于实现流场均布。喷淋层提供细小液滴,实现气液传质传热。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用于捕捉细小液滴及细小颗粒物。
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和冷却凝结塔布液层的设置,使得阻力降低,喷淋效果变佳。湍流式升气装置,是利用该升气装置内的多个旋流叶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在原脱硫装置的基础上新增加冷却凝结塔和换热器,冷却凝结塔采用湍流布气板塔,通过湍流布气板塔中实现循环冷却水与脱硫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直接接触换热降温,现水的回收;湍流布气板(即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可以实现冷却水与烟气的高效换热,循环水再与空气换热为冷却水降温,实现从净烟气中回收水,从而达到脱硫系统的零水耗,甚至还可以回收过量的工艺水为其他系统提供水源。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石膏排出泵、和脱硫循环泵,还包括:冷却凝结塔、换热器、除尘器冲洗水泵、工艺水补水泵及冷却循环泵、溢流缓冲箱、回收水外排水箱、碱液配制系统、碱液泵、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冷却凝结塔通过净烟气烟道与脱硫吸收塔顶端出口连接,冷却凝结塔下部的净烟气冷凝水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除尘器冲洗水泵与脱硫吸收塔上部的除尘器冲洗口连接;冷却凝结塔底部的净烟气冷凝水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内;冷却凝结塔下部的循环冷却液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冷却循环泵与换热器下部入口连接,换热器出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冷却凝结塔喷淋层口连接。
冷却凝结塔内部从上到下还安装有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冷却凝结塔布液层及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换热器为间接空气换热器、热泵或冷却器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为管束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平板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旋流板除雾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为湍流式布气装置,其中有多个湍流式升气装置,底部配有锥形流场优化装置。湍流式升气装置可直接由不锈钢板切割压制而成,所述湍流升气装置有6~15个叶片,当中为锥形布气装置(即凸起),叶片及锥形布气装置之间有部分未切割的钢板连接。湍流式升气装置(即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的直径D的数值范围在5cm~100cm之间,内径d1/D的范围在0.1~0.5之间,叶片高度h/D在0.05~0.6之间,锥形流场优化装置的高度h1/h在0.2~2之间,锥形流场优化装置的偏心距离d2/d1在0~0.5之间。湍流式升气装置的面积占吸收塔截面的面积比例为:0.5~0.9之间。布气板装置的层数为1~3层。
碱液配制系统为水回收的pH值调节系统,调节回收水的pH值,所述的碱可以为NaOH、Na2CO3或者NaHCO3等碱。脱硫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石灰石-石膏脱硫系统,还可以包括钠碱法、氨法、镁法等湿法脱硫系统。冷却凝结塔布液层优选为无喷嘴的布液管,也可以选择为常规喷淋层。
工业上已经应用的喷淋吸收冷凝换热装置能回收大量的水,但需要多层喷淋层,需大量的换热传质空间,而且喷淋液滴越细,冷凝回收效果越好,同时能耗会增高。
本实用新型利用湍流传质传热技术,设计了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可以应用在节水领域,能减少饱和烟气冷凝塔的高度,降低循环泵的扬程,同时保证饱和水的回收效果。解决湿法脱硫系统工艺水耗水量大的难题,实现湿法脱硫工艺不消耗工艺水,依靠饱和净烟气降温冷凝水回收来满足湿法脱硫工艺的工艺水补充。
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包括:脱硫吸收塔、石膏排出泵、和脱硫循环泵,还包括:冷却凝结塔、换热器、除尘器冲洗水泵、工艺水补水泵及冷却循环泵;冷却凝结塔通过净烟气烟道与脱硫吸收塔顶端出口连接,冷却凝结塔下部的净烟气冷凝水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除尘器冲洗水泵与脱硫吸收塔上部的除尘器冲洗口连接;冷却凝结塔底部的净烟气冷凝水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与脱硫吸收塔下部入水口连接;冷却凝结塔下部的循环冷却液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冷却循环泵与换热器下部入口连接,换热器出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冷却凝结塔(冷却凝结塔布液层)接口连接。
所述的冷却凝结塔内部从上到下还安装有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冷却凝结塔布液层及布气板层。换热器间接空气换热器、热泵或冷却器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为管束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平板式除雾器、屋脊式除雾器、旋流板除雾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彻底消除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存在夹带石膏雨的危害,实现颗粒物的二次脱除,出口烟气更为洁净;通过换热器的换热量大小控制调节冷却循环喷淋水的温度即可控制出口烟气温度和凝结水量,温度控制更为精确,能实现真正的水平衡,可以避免过量凝结水后续处理排放的难题;高效的换热效率,减少环境温度对烟气冷却凝结过程的影响,满足烟气温度变化和环境气温变化条件下的节水与水回收设备的稳定运行;SO2、SO3及颗粒物等污染物的二次脱除,能进一步的完善烟气污染物的排放治理。从吸收塔净烟气中凝结出来的凝结水水质好。凝结水中的悬浮物含量50~100mg/L,含有微量的硫酸根等离子。凝结水经过简单的物理过滤、pH值调节后即可应用于其他工艺系统作为一般工艺水使用;其中的可溶性含盐量极低,处理后还可应用在纯水制备、锅炉补水等方面,实现真正的水回收。冷却凝结塔采用独特的湍流布气装置,阻力小,传质传热效率高,能减小吸收塔的高度,降低循环泵的扬程,节能降耗。
冷却凝结塔通过净烟气烟道与脱硫吸收塔顶端出口连接,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通过溢流管道流到溢流缓冲箱,采用碱液配制系统配制的碱液经碱液泵送至溢流缓冲箱调节pH值在5~7,水溢流或经泵送至回收水外排水箱,经除尘器冲洗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上部,与脱硫吸收塔除尘器冲洗口连接,用于脱硫吸收塔除尘器的冲洗;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浆池作为吸收塔工艺水补水,或送至脱硫石膏脱水与石灰石制浆系统作为脱硫石膏冲洗水、石灰石浆液制备配水使用,最终随石膏溢流浆液K、石灰石浆液L返回脱硫吸收塔内;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换热升温后的循环冷却液由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冷却循环泵输送至换热器换热冷却,降温为低温循环冷却液,由换热器出口通过输水管道及冷却循环泵的扬尘作用输送至冷却凝结塔布液层接口返回冷却凝结塔内,并在湍流布气装置内发生强烈的气液传质及传热过程,重新对高温的饱和净烟气B进行冷却降温,净烟气B的饱和水蒸汽冷凝析出,实现水回收;降温后的冷却净烟气C通过冷却凝结塔上部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除尘除雾后排放。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的设备及数量:脱硫吸收塔、冷却凝结塔、若干台换热器、一运一备石膏排出泵、若干台脱硫循环泵、一运一备除尘器冲洗水泵、一运一备工艺水补水泵、一运一备冷却循环泵、溢流缓冲箱、回收水外排水箱、碱液配制系统、一运一备碱液泵、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设备布置:脱硫吸收塔设置在脱硫预留区域内,并保证与烟囱净烟道入口有一定的间距;冷却凝结塔设置在脱硫吸收塔与烟囱入口之间脱硫吸收塔附近或者直接布置在脱硫吸收塔上部,脱硫吸收塔与冷却凝结塔之间通过升气帽相连;换热器充分利用自然气温条件,综合考虑运行与投资费用,在冷却凝结塔附近布置。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的工艺流程:原烟气A温度约为70-165℃,进入脱硫吸收塔进行脱硫;脱硫后的净烟气B温度约为40-72℃进入冷却凝结塔,经过应用布气板层与布液层下来的冷却循环水进行剧烈的汽水混合实现降温,降温后的净烟气B温度约为30-60℃,大部分细小的液滴被捕悉与喷淋液一起落下,其余的细小液滴在上部的除尘器层被捕悉,极少部分随冷却烟气C排放;
冷却循环水在旋流耦合层(即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被加热,同时将脱硫吸收塔出口的净烟气B中夹带的少量石膏液滴一同带至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中,冷却凝结塔底部的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内的冷却循环液通过冷却循环泵被泵送至换热器冷却,冷却后温度大约为25-50℃的冷凝水通过冷却循环泵重新返回冷却凝结塔喷淋冷却脱硫吸收塔外排净烟气B,进一步降低烟气温度和凝结细小的液滴;冷却凝结塔内的布气板为两层布气装置。
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内回收冷凝液作为排放液通过溢流管道流到溢流缓冲箱,采用液配制系统配制NaOH溶液,浓度10%的NaOH溶液,NaOH溶液经碱液泵送至溢流缓冲箱调节pH值在5~7,水溢流或经泵送至回收水外排水箱,补水工艺水泵部分返回脱硫吸收塔内作为工艺水补水,部分送至脱硫石膏脱水与石灰石制浆系统作为脱硫石膏冲洗水、石灰石浆液制备配水使用,最终随石膏溢流浆液K、石灰石浆液L返回脱硫吸收塔内;
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内回收冷凝液部分水通过除尘器冲洗水泵返回脱硫吸收塔作为脱硫吸收塔除尘器的冲洗水。富裕水量经简单处理后可以作为电厂锅炉的补充水等。
典型的布气装置的例子,布气板选择为2层,间距1.0米,上层距离补液层1.25米,布液层旋流升气装置的直径0.3m(D),占塔面积比例70%,叶片为12片,内圈直径0.10m(d1),底部锥形流场优化装置偏心距离0m(d2),叶片高度0.07m(h),底部锥形流场优化装置的高度0.06m(h1)。
采用布气板技术传质、传热的高效换热冷却凝结回收水新工艺配套换热器,根据当地温度的变化调整换热器的运行数量,保证循环冷却液的冷却温度;也可根据回收水量的要求,调整换热器的运行数量,调整循环泵的循环水量,调整循环冷却液的冷却温度,控制进入冷却凝结塔内的冷量,达到调整凝结水量的目的。
图3中,湍流式升气装置的直径(D),内径d1,叶片高度h,锥形流场优化装置的高度h1,锥形流场优化装置的偏心距离d2。
图中的A代表原烟气;B代表净烟气;C代表冷却烟气;D代表冷却空气或其他冷源;E代表脱硫吸收塔氧化空气;F代表脱硫废水;G代表脱硫石膏;H代表石灰石原料;J代表石膏浆液;K代表石膏溢流浆液;L代表石灰石浆液。图中的箭头代表烟气的流动方向。图4中的朝下指向的箭头代表冷凝液流向,朝上指向的箭头代表饱和烟气的流向。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凝结塔2中设置有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b,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的上方,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b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和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之间。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进行湍流布气传质传热工作,应用在节水领域,减少饱和烟气冷凝塔的高度,降低循环泵的扬程,同时保证饱和水的回收效果。彻底消除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存在夹带石膏雨的危害,实现颗粒物的二次脱除,出口烟气更为洁净。通过设计冷却凝结塔和换热器,冷却凝结塔采用湍流布气板塔,通过湍流布气板塔中实现循环冷却水与脱硫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直接接触换热降温,现水的回收;湍流布气板,可以实现冷却水与烟气的高效换热,循环水再与空气换热为冷却水降温,实现从净烟气中回收水,从而达到脱硫系统的零水耗,甚至还可以回收过量的工艺水为其他系统提供水源。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b包括:塔板14、多个叶轮15以及多个用于流场优化的凸起16,所述塔板1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叶轮15的通孔,多个所述叶轮15分别对应转动安装在多个所述通孔中,所述叶轮15上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凸起16分别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叶轮15的中部底端且与叶轮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采用独特的湍流布气装置,阻力小,传质传热效率高,能减小吸收塔的高度,降低循环泵的扬程,节能降耗。通过设计冷却凝结塔和换热器,冷却凝结塔采用湍流布气板塔,通过湍流布气板塔中实现循环冷却水与脱硫吸收塔出口净烟气直接接触换热降温,现水的回收;湍流布气板,可以实现冷却水与烟气的高效换热,循环水再与空气换热为冷却水降温,实现从净烟气中回收水,从而达到脱硫系统的零水耗,甚至还可以回收过量的工艺水为其他系统提供水源。
进一步地,冷却凝结塔2设置有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2d,所述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2d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的设置,用于对降温后的冷却净烟气进行除尘除雾,防止环境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凝结塔2的顶部设置有排放管路,排放管路位于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2d的上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放管路的设置,使得降温后的冷却净烟气通过冷却凝结塔上部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除尘除雾后排放。
进一步地,还包括:碱液配制系统11以及碱液泵12,所述碱液配制系统11通过管路以及管路上的所述碱液泵12与所述溢流缓冲箱9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碱液配制系统配制的碱液经碱液泵送至溢流缓冲箱调节pH值在5~7,从吸收塔净烟气中凝结出来的凝结水水质好,凝结水中的悬浮物含量50~100mg/L,含有微量的硫酸根等离子,凝结水经过简单的物理过滤、pH值调节后即可应用于其他工艺系统作为一般工艺水使用;其中的可溶性含盐量极低,处理后还可应用在纯水制备、锅炉补水等方面,实现真正的水回收。
进一步地,还包括: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所述工艺水补水泵7还与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管路连接,所述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冷却凝结塔下部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通过输水管道及连接在输水管道上的工艺水补水泵送至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作为脱硫石膏冲洗水、石灰石浆液制备配水使用,最终随石膏溢流浆液、石灰石浆液返回脱硫吸收塔内,实现二次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通过石膏排出泵4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管路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石膏排出。
进一步地,脱硫吸收塔1上设置有脱硫循环泵5,脱硫循环泵5的一端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底部设置的浆池1a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内部设置的喷淋装置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脱硫循环泵的设置,便于对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收集的回收净烟气冷凝水进行循环利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硫吸收塔(1)、冷却凝结塔(2)、换热器(3)、除尘器冲洗水泵(6)、工艺水补水泵(7)及冷却循环泵(8)、溢流缓冲箱(9)以及回收水外排水箱(10);
所述冷却凝结塔(2)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的顶端出口管路连接,冷却凝结塔(2)底部设置的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与所述溢流缓冲箱(9)管路连接,所述溢流缓冲箱(9)与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10)管路连接,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10)通过所述除尘器冲洗水泵(6)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中设置的除尘器管路连接,所述溢流缓冲箱(9)通过所述冷却循环泵(8)与所述换热器(3)的入口管路连接,所述换热器(3)的出口与设置在所述冷却凝结塔(2)内部的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管路连接,所述回收水外排水箱(10)通过所述工艺水补水泵(7)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底部设置的浆池(1a)管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凝结塔(2)中设置有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b),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的上方,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b)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回收水槽(2a)和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气板层(2b)包括:塔板(14)、多个叶轮(15)以及多个用于流场优化的凸起(16),所述塔板(14)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叶轮的通孔,多个所述叶轮分别对应转动安装在多个所述通孔中,所述叶轮(15)上设置有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凸起(16)分别对应安装在多个所述叶轮的中部底端且与叶轮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凝结塔(2)内设置有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2d),所述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2d)位于所述冷却凝结塔布液层(2c)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凝结塔(2)的顶部设置有排放管路,排放管路位于冷却凝结塔除尘器层(2d)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碱液配制系统(11)以及碱液泵(12),所述碱液配制系统(11)通过管路以及管路上的碱液泵(12)与所述溢流缓冲箱(9)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所述工艺水补水泵(7)还与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管路连接,所述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管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膏脱水及废水系统(13)通过石膏排出泵(4)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管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脱硫吸收塔(1)上设置有脱硫循环泵(5),脱硫循环泵(5)的一端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底部设置的浆池(1a)管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脱硫吸收塔(1)内部设置的喷淋装置连接。
CN202122544314.6U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Active CN2162957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4314.6U CN216295761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4314.6U CN216295761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95761U true CN216295761U (zh) 2022-04-15

Family

ID=81115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4314.6U Active CN216295761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957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21124B (zh) 燃煤电厂节能除尘增效协同智能化调控除白系统及方法
CN204841384U (zh)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CN110124500B (zh) 一种深度回收湿烟气中水资源的装置及方法
CN105561721B (zh) 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煅烧尾气的处理方法
CN208008493U (zh) 一种将烟道余热用于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的设备
CN207922266U (zh) 湿法脱硫烟气脱水再热余热利用超低排放系统
CN107777820A (zh) 将空冷岛乏汽余热用于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的工艺
CN105668669A (zh) 一种发电厂脱硫废水处理系统及工艺
CN108554157A (zh) 一种无浆池二级循环的单塔洗涤湿法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10182874A (zh) 一种超低能耗闪蒸浓缩脱硫废水及工业含盐废水零排放系统
CN1597059A (zh) 双塔循环电厂锅炉废水洗吸烟气脱硫方法
CN107781832A (zh) 湿法脱硫烟气脱水再热余热利用超低排放系统和方法
CN109663490A (zh) 具有水平衡功能的湿法脱硫烟气冷凝系统及烟气冷凝方法
CN211367032U (zh) 用于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的蒸汽湿式自冷凝装置
CN216295761U (zh)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CN205156423U (zh) 废气净化及余热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216321097U (zh) 一种散热片式湿法脱硫零耗水系统
CN208916852U (zh) 利用锅炉烟气废热进行蒸发浓缩蒸干废水的零排放装置
CN115419907A (zh) 一种余热回收脱白净化系统
CN207056338U (zh) 一种电厂烟气中酸性气体捕集溶液的再生装置
CN212440731U (zh) 一种节能型锅炉尾气净化系统
CN211921179U (zh) 电厂湿法脱硫废水零排放系统
CN211753907U (zh) 一种湿法脱硫烟气消除白色烟羽的高效直接接触式冷凝系统
CN216321032U (zh) 一种湿法脱硫零耗水节能系统
CN216321062U (zh) 一种脱硫零补水及烟气水回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