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76536U -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76536U
CN216276536U CN202122548968.6U CN202122548968U CN216276536U CN 216276536 U CN216276536 U CN 216276536U CN 202122548968 U CN202122548968 U CN 202122548968U CN 216276536 U CN216276536 U CN 2162765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connecting rod
shell
lever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489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立三
曲祥瑞
李燕
包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iyuan Water Design & Consult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iyuan Water Design & Consult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iyuan Water Design & Consult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iyuan Water Design & Consult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489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765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765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765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包括外壳、雨水排出管、污水排出管、雨水立管、铰接在外壳内的杠杆、以及闭水板;所述雨水排出管的顶端形成为进水端,并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雨水立管设置在外壳的顶端,并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低于雨水排出管的进水端;所述污水排出管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污水排出管通过连通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闭水板用于封堵连通孔,所述杠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浮球,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闭水板与滑块铰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浮球、杠杆、闭水板工作控制连通孔开闭,从而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控制连通孔的开闭,方便于使用,而且,还可使结构较为简单、紧凑,可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正本清源工程正大力推进,但由于设计原因及其他原因,混流立管改造接入小区污水系统,但由于立管未设限流措施,导致大量天面雨水排入小区污水管网,挤占了污水通道,同时因市政污水厂处理能力有限,致使污水溢流进入河道,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城市小区建筑雨水立管混流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多为在建筑雨水立管下方采用土建方式砌筑截流井,不仅需要现场施工,环境影响大,多数因场地受限问题不具备施工条件,同时该截流井的截流倍数固定,没有调流空间,传统的解决思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为了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部分企业采用雨污分流器。但目前市场上的雨污分流器多采用不锈钢外壳,该不锈钢外壳上设置有污水排出管,所述污水排出管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污水排出管通过连通孔与外壳内部连通,但该连通孔上设置有出水阀,需通过人工手动操作出水阀才能控制连通孔的开闭,从而造成使用的不便。而虽然部分雨污分流器可自动控制连通孔的开闭,但需采用动力部件,造成结构复杂、体积较大,成本较高,严重增大企业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通过采用浮球、杠杆、闭水板,无需人工操作便可自动控制连通孔开闭,方便于使用,且结构简单、紧凑,可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包括外壳、呈竖直设置并穿设在外壳内的雨水排出管、横向设置在外壳上的污水排出管、雨水立管、铰接在外壳内的杠杆、以及可升降地安装在外壳内的闭水板;所述雨水排出管的顶端形成为进水端,并与外壳内部连通,该雨水排出管的下端伸出于外壳外;所述雨水立管设置在外壳的顶端,并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低于雨水排出管的进水端;所述污水排出管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污水排出管通过连通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闭水板用于封堵连通孔,所述杠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浮球,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闭水板与滑块铰接。
所述杠杆上设置有嵌入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供嵌入块嵌入并与嵌入块滑动配合的导引槽。
所述杠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以及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以及第六连接杆依次首尾铰接,并围成闭合环状。
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在雨水排出管的其中一侧,第五连接杆铰接在雨水排出管的另一侧。
所述浮球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的铰接处上。
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引轨道,所述闭水板上设置有与导引轨道滑动配合的移动块。
所述雨水排出管在位于外壳底部内的部位上设置有泄水孔。
所述雨水排出管的顶端设置有分流帽。
所述分流帽通过若干个竖直杆连接在雨水排出管上。
所述外壳的顶端还设置有法兰,所述雨水立管穿设于法兰的中心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通过采用杠杆、闭水板、浮球,并通过合理设置外壳、闭水板、杠杆、浮球的连接关系,从而在浮球随着水位升降时可促使杠杆转动,以通过杠杆的转动可带动闭水板升降,从而可通过闭水板升降可自动控制连通孔开闭,而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控制连通孔的开闭,方便于使用,而且,通过合理设置闭水板、杠杆、浮球,可利用杠杆工作自动控制连通孔开闭的同时,并可使结构较为简单、紧凑,且无需采用动力部件带动闭水板运动,可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的俯视图;
图3为杠杆与滑块的配合示意图;
其中,10、外壳;20、雨水排出管;21、泄水孔;22、分流帽;23、竖直杆;24、进水端;30、污水排出管;31、连通孔;40、雨水立管;50、杠杆;51、第一连接杆;52、第二连接杆;53、第三连接杆;54、第四连接杆;55、第五连接杆;56、第六连接杆;60、闭水板;70、浮球;80、滑块;81、嵌入块;82、导引槽;91、导引轨道;92、移动块;93、法兰;94、检修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包括外壳10、呈竖直设置并穿设在外壳10内的雨水排出管20、横向设置在外壳10上的污水排出管30、雨水立管40、铰接在外壳10内的杠杆50、以及可升降地安装在外壳10内的闭水板60;所述雨水排出管20的顶端形成为进水端24,并与外壳10内部连通,该雨水排出管20的下端伸出于外壳10外;所述雨水立管40设置在外壳10的顶端,并与外壳10内部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30低于雨水排出管20的进水端24;所述污水排出管30上还设置有连通孔31,所述污水排出管30通过连通孔31与外壳10内部连通;所述闭水板60用于封堵连通孔31,所述杠杆50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浮球70,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80;所述闭水板60与滑块80铰接。
在使用时,通过水位的升降,可带动浮球70升降,以通过浮球70的升降可促使杠杆50发生转动,从而可带动闭水板60升降,以自动控制连通孔31的开闭,从而无需人工手动操作控制连通孔31的开闭,方便于使用,而且,通过采用闭水板60、杠杆50、浮球70,并通过将杠杆50铰接在外壳10内,同时将浮球70设置在杠杆50的其中一端,将闭水板60与杠杆50另一端的滑块80铰接,可利用杠杆50工作自动控制连通孔31开闭的同时,并可使结构较为简单、紧凑,可缩小体积,降低成本。
所述杠杆50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嵌入块81,所述滑块80上设置有供嵌入块81嵌入并与嵌入块81滑动配合的导引槽82,从而方便于制作。
所述杠杆50包括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第四连接杆54、第五连接杆55、以及第六连接杆56;所述第一连接杆51、第二连接杆52、第三连接杆53、第四连接杆54、第五连接杆55、以及第六连接杆56依次首尾铰接,并围成闭合环状。所述第二连接杆52铰接在雨水排出管20的其中一侧,第五连接杆55铰接在雨水排出管20的另一侧。所述浮球70连接在第三连接杆53与第四连接杆54的铰接处上,以提高杠杆50转动稳定性的同时,并方便于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杆52铰接在雨水排出管20上端的其中一侧,第五连接杆55铰接在雨水排出管20上端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与第六连接杆56通过铰接杆铰接,所述嵌入块81连接在铰接杆上,从而方便于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杆51上设置有第一穿孔,第六连接杆56上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铰接杆穿设在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内,所述嵌入块81上还设置有安装孔,所述铰接杆插装在安装孔内,从而方便于安装。
所述外壳10内设置有导引轨道91,所述闭水板60上设置有与导引轨道91滑动配合的移动块92,从而通过导引轨道91与移动块92的配合,可对闭水板60的升降进行导向。
所述雨水排出管20在位于外壳10底部内的部位上设置有泄水孔21。
所述雨水排出管20的顶端设置有分流帽22,所述分流帽22从其中部至两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分流帽22通过若干个竖直杆23连接在雨水排出管20上,可方便于连接的同时,并不会对积水进入雨水排出管20造成阻碍。。
所述外壳10的顶端还设置有法兰93,所述雨水立管40穿设于法兰93的中心孔。优选的,所述外壳10上还设置有检修窗口94,且检修窗口94处还以可开闭的方式安装有检修门,以方便于清扫杂物和检查故障。
该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晴天或雨较小时,进入外壳10内的多为瞬时流量较小的生活污水及初雨,此时,闭水板60处于上升状态,连通孔31处于敞开状态,污水及初雨水从污水排出管30流出,转输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当雨天且发生暴雨时,外壳10内充满瞬时流量较大的雨水,外壳10底部积聚的雨水较多,水位逐渐上升,浮球70在水的浮力作用下逐渐向上浮动,带动杠杆50正向转动,使得闭水板60下降,当水位达到溢流高度,浮球70升至最高点,闭水板60下降到位并封闭连通孔31,雨水溢流进入雨水排出管20,并经雨水排出管20排出。当雨水渐渐变小时,通过泄水孔21将雨水缓慢排出,使水位下降,浮球70开始下落,带动杠杆50反向转动,使得闭水板60逐渐上升,以使连通孔31逐渐敞开,剩余的雨水从污水排出管30排出。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呈竖直设置并穿设在外壳内的雨水排出管、横向设置在外壳上的污水排出管、雨水立管、铰接在外壳内的杠杆、以及可升降地安装在外壳内的闭水板;所述雨水排出管的顶端形成为进水端,并与外壳内部连通,该雨水排出管的下端伸出于外壳外;所述雨水立管设置在外壳的顶端,并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污水排出管低于雨水排出管的进水端;所述污水排出管上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污水排出管通过连通孔与外壳内部连通;所述闭水板用于封堵连通孔,所述杠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浮球,另一端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闭水板与滑块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上设置有嵌入块,所述滑块上设置有供嵌入块嵌入并与嵌入块滑动配合的导引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以及第六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以及第六连接杆依次首尾铰接,并围成闭合环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铰接在雨水排出管的其中一侧,第五连接杆铰接在雨水排出管的另一侧。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球连接在第三连接杆与第四连接杆的铰接处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导引轨道,所述闭水板上设置有与导引轨道滑动配合的移动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出管在位于外壳底部内的部位上设置有泄水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排出管的顶端设置有分流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帽通过若干个竖直杆连接在雨水排出管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顶端还设置有法兰,所述雨水立管穿设于法兰的中心孔。
CN202122548968.6U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Active CN2162765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968.6U CN216276536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48968.6U CN216276536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76536U true CN216276536U (zh) 2022-04-12

Family

ID=81071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48968.6U Active CN216276536U (zh) 2021-10-21 2021-10-21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765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63235U (zh) 一种由浮筒与滑轮控制截流管道流量的溢流井
CN102383489A (zh) 一种水力自控式初期雨水分流方法
CN211395907U (zh) 道路式一体化智能截污井
CN112012306A (zh) 居民小区的污水截流井及其使用方法
CN202440933U (zh) 排水管防倒灌拍门
CN209686556U (zh) 一种截流量可控的底流式截流井
CN205421517U (zh) 一种带有拦渣和电控限流功能的防倒灌智慧截流井
CN216276536U (zh) 一种杠杆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CN208363234U (zh) 一种浮筒闸板控制截流管道流量的溢流井
CN108035424A (zh) 一种翻板弃流装置
CN211735711U (zh) 通过雨量控制的自动闸板阀的一体化截流井
CN205475660U (zh) 一种新型截流井
CN115012593B (zh) 一种城市屋顶用防洪屋面蓄水装置
CN207063119U (zh) 一种浮球闸门式自控截污窨井
CN203821564U (zh) 电动合流制管网截流井
CN203821566U (zh) 电动分流制管网截流井
CN205421516U (zh) 一种带有拦渣和无动力限流功能的防倒灌智慧截流井
CN109853490B (zh) 一种混凝土坝蓄水期临时下放生态流量的方法与装置
CN204715287U (zh) 一种适用于城市中小型河道的调蓄装置
CN210622124U (zh)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建筑屋顶
CN204001185U (zh) 一种钟摆式自控截污装置
CN209686557U (zh) 一种具有拦渣功能的截流井
CN216042228U (zh) 一种浮筒式楼宇雨水立管雨污分流器
CN113293838A (zh) 一种智能管理的市政排水管
KR100919132B1 (ko) 수문용 관리수위 유지구조 및 그를 이용한 수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