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5806U - 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5806U
CN216245806U CN202122768107.9U CN202122768107U CN216245806U CN 216245806 U CN216245806 U CN 216245806U CN 202122768107 U CN202122768107 U CN 202122768107U CN 216245806 U CN216245806 U CN 216245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tower
air inlet
worm
cooling
guide v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81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5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5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冷却塔进风量不均匀、不稳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置于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包括多个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多块平行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和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调节所述导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以控制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量,所述进风单元沿着所述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环形布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自动调节各个方向上进风口的大小,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降温效果,为了节约用水,需建造一个循环冷却水系统,以使得冷却器中排出的热水在其中冷却后可重复使用。
冷却塔设计上依据 “单区、一维、均风”模型,使得冷却塔工作在设计状态下(即冷却能力达到100%),但实际冷却塔工作过程与模型有较大差异,实际塔内进风各物理场分布为不均匀状态,使得真实冷却塔内进风与进水布置之间没有真正做到数量与换热能力相匹配,即有的地方的进风未能发挥其冷却能力,因此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冷却塔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表明由于真实条件下冷却塔内进风与布水间的不匹配导致冷却塔出水温度相对于设计出塔水温仍有近4℃的理论优化空间。
现有冷却塔底部进风是自然通风,受气候、环境、地势、海拔、建筑物等影响较大,造成冷却塔周围进风量不均匀,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冷却塔进风量不均匀、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设置于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包括多个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多块平行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和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调节所述导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以控制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量,进风单元沿着所述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环形布置,将进风口设计成类似百叶窗的结构,使进风量变得可以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可转动的倾斜角度为0-90度。当倾斜角为0度时,表示导流叶片水平,此时进风口打开至最大,当倾斜角为90度时,表示导流叶片垂直,此时进风口关闭至最小。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的端部连接有叶片蜗轮,所述叶片蜗轮匹配连接有蜗杆。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蜗杆同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蜗轮和所述蜗杆匹配连接。通过电机驱动蜗轮蜗杆调节导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从而实现进风量的自动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上安装有风力测速仪,所述风力测速仪和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在每一个进风单元上设置风力测速仪,可根据环境风量匹配导流叶片的开合大小从而使进风量和环境因素相适应,而且对于不同方向上的进风单元可以设置不同的倾角,进一步精细化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叶片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叶片蜗轮和所述蜗杆,两个所述蜗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上安装有连接蜗轮,所述蜗杆和所述连接蜗轮匹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蜗杆外侧设有保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冷却塔的进风口设置多个风口可调的进风单元,进风单元沿着进风口环形布置,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控制导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从而控制进风量,解决了冷却塔底部周围进风量不均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调节导流叶片的倾角使得进风口不完全打得开,有助于隔离噪声,降低冷却塔底部淋水的噪声污染问题。
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进风,使塔内进风与布水在各特征物理场(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上相匹配,从而获得超设计冷却能力的换热效果,能够降低机组发电煤耗,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进风单元的驱动机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蜗轮蜗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罩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冷却塔101,淋水层102,淋水填料103,进风口104,进风单元201,支架2011,导流叶片2012,转轴2013,叶片蜗轮2014,蜗杆2015,电机蜗轮2016,驱动电机2017,风力测速仪2018,保护罩2019,电机转轴20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申请涉及的“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参见图1至图2,设置于冷却塔101底部的进风口104,包括多个沿进风口104环形布置的进风单元201。大型电厂多采用双曲线型冷却塔,冷却塔高度一般为75~150米,底边直径65~120米。塔内上部为风筒,筒壁第一节(下环梁)以下为淋水层102多用PE或PVC材料制成,向淋水填料103洒水。塔底有一个蓄水池,但需根据蒸发量连续补水,淋水装置是使水蒸发散热的主要设备,运行时,水从淋水层102向下流淋滴溅,空气从塔底侧面进入,与水充分接触后带着热量向上排出。冷却过程以蒸发散热为主,对流散热为辅。
进风单元201的机构参见图3,包括钢制的支架2011和设置于支架2011上平行的导流叶片2012,导流叶片2012两端设置销轴,支架2011的侧面设置销孔,使得导流叶片2012可绕转轴2013转动。导流叶片2012转动不同的倾斜角度能够控制进风口的大小进而控制进风量,导流叶片可转动的倾斜角度范围为0-90度。
导流叶片2012的左侧销轴上连接有叶片蜗轮2014,三个导流叶片2012上的叶片蜗轮2014位移同一条竖直线上,其同时和蜗杆2015配合连接。参见图3至图5,蜗杆2015设置于支架2011的外侧,支架2011的底面设置转动槽以使蜗杆2015和支架底面可转动连接。在蜗杆2015的顶部连接有驱动电机2017,驱动电机2017的电机转轴2020上连接电机蜗轮2016,电机蜗轮2016和蜗杆2015啮合驱动蜗杆2015自转。调整导流叶片2012的倾角时,驱动电机2017带动电机转轴2020和电机蜗轮2016旋转,电机蜗轮2016带动蜗杆2015自转,蜗杆2015则带动三个叶片蜗轮2014旋转,从而使导流叶片2012绕转轴2013转动。
在支架2011上安装有风力测速仪2018,风力测速仪2018和驱动电机2017相连接,驱动电机2017中含有编码器,能够获取电机旋转的角位移,导流叶片2012的倾斜角度和电机旋转的角位移相对应,利用风力测速仪2018测量环境风量,结合各特征物理场(温度场、湿度场、速度场)计算最适宜的进风量,从而确定导流叶片2012的倾斜角度,也就确定了电机2017所要旋转的角位移。由于进风单元201呈环形设置,对于不同方向上的进风单元201,其上的导流叶片2012可以设置为不同的倾角,进一步精细化控制。
实施例2:和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导流叶片2012的两端均设有叶片蜗轮和蜗杆,电机转轴2020伸长同时驱动两侧的蜗杆,或者两侧的蜗杆由两个不同的电机驱动。
实施例3:和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蜗杆2015直接和驱动电机2017的转轴相连,带动蜗轮蜗杆副转动。此外,在蜗轮蜗杆副的外侧设置保护罩2019,防水防尘。
上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Claims (8)

1.一种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设置于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进风单元,所述进风单元包括支架和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多块平行的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和所述支架可转动连接,用于调节所述导流叶片的倾斜角度以控制所述进风口的进风量,所述进风单元沿着所述冷却塔底部的进风口环形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可转动的倾斜角度为0-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的端部连接有叶片蜗轮,所述叶片蜗轮匹配连接有蜗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和所述蜗杆同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电机蜗轮和所述蜗杆匹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任意一项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安装有风力测速仪,所述风力测速仪和所述驱动电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叶片的两端均设有所述叶片蜗轮和所述蜗杆,两个所述蜗杆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上安装有连接蜗轮,所述蜗杆和所述连接蜗轮匹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外侧设有保护罩。
CN202122768107.9U 2021-01-28 2021-11-12 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Active CN21624580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3448 2021-01-28
CN2021202334483 2021-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5806U true CN216245806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925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8107.9U Active CN216245806U (zh) 2021-01-28 2021-11-12 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5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3503B2 (en) Clusters of small wind turbines diffusers (CSWTD) a renewable energy technique
CN216245806U (zh) 提高冷却塔冷却能力的装置
CN111457779B (zh) 一种可径向变不同角度的间接空冷导风系统
CN112049289A (zh) 一种呼吸式节能玻璃幕墙及其施工工艺
CN113028622B (zh) 分离式热管智能节能通风供冷系统
CN201401285Y (zh) 一种双电机风力发电装置
CN114087890A (zh) 一种高效节能闭式冷却塔
CN111780574A (zh) 一种带径向可变不同角度导风装置的间接空冷塔
CN220062646U (zh) 一种带导叶可调导风防冻一体装置的自然通风冷却塔
CN217155041U (zh) 一种冷却水塔调风装置
CN111397430B (zh) 一种可径向变相同角度的间接空冷导风模块组
CN214199745U (zh) 一种带可变角度导风防冻装置的直接空冷塔
CN111457780B (zh) 一种可径向变相同角度的间接空冷导风系统
CN220646239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高效农用通风机装置
CN217905391U (zh) 一种智能温控的蔬菜大棚
CN213090515U (zh) 一种带径向可变不同角度导风装置的间接空冷塔
CN111397432B (zh) 一种可变角度旋转的间接空冷防冻导风模块组
CN220291493U (zh) 一种变压器配电柜
CN111397429B (zh) 一种可径向变不同角度的间接空冷导风模块组
CN220398351U (zh) 一种冷却塔用配风装置
TWI625095B (zh) Wind dam installation
CN219676030U (zh) 一种具有防冻功能的风速仪
CN208202755U (zh) 一种三管通信塔房
CN213090514U (zh) 一种带径向可变相同角度导风装置的直接空冷塔
CN212962885U (zh) 一种带径向可变相同角度导风装置的间接空冷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