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245108U -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245108U
CN216245108U CN202122878810.5U CN202122878810U CN216245108U CN 216245108 U CN216245108 U CN 216245108U CN 202122878810 U CN202122878810 U CN 202122878810U CN 216245108 U CN216245108 U CN 2162451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f
cover plate
limiting
matching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788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闫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788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2451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2451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2451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其中,搁架组件用于制冷设备,搁架组件包括:搁架,搁架具有置物面;盖板,与搁架活动连接,盖板能够相对于搁架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时,盖板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的一侧;在展开状态时,盖板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和搁架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搁架组件的结构,使得可根据待存放食材的规格,有针对性地调整盖板相对于搁架的位置,实现了搁架组件的尺寸可调,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物品的存放要求,充分利用制冷设备的内部存放空间,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搁架组件和一种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冰箱包括搁架,搁架仅具有承载物品的功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搁架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搁架组件,用于制冷设备,包括:搁架,搁架具有置物面;盖板,与搁架活动连接,盖板能够相对于搁架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在折叠状态时,盖板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的一侧;在展开状态时,盖板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和搁架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搁架组件包括搁架和盖板,盖板与搁架活动连接,以使盖板可相对于搁架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处于折叠状态时,盖板位于置物面的一侧,且盖板与置物面沿第一方向堆叠在一起。处于展开状态时,盖板与搁架的延伸方向不同,盖板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沿第二方向布置。
其中,制冷设备内可拆装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搁架组件。搁架的置物面用于放置物品。
当存放常规物品时,移动盖板使得盖板处于展开状态,使得盖板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沿第二方向布置,将物品存放在盖板和搁架之间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内。由于搁架和盖板的延伸方向不同,故而,搁架和盖板能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阻挡物品,且可保证物品和制冷设备的门体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搁架与盖板配合使用以具有抽屉的功能,能够满足在一定空间内堆叠多个物品的使用需求,保证一定空间内放置的物品的数量和整体体积。
当存放的物品的规格超出搁架和盖板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的容积时,移动盖板使得盖板处于折叠状态,也即,在第一方向上将盖板叠设于置物面的一侧,以腾出较大空间来存储特定规格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搁架组件的结构,使得可根据待存放食材的规格,有针对性地调整盖板相对于搁架的位置,实现了搁架组件的尺寸可调,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物品的存放要求,充分利用制冷设备的内部存放空间,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状态时,盖板位于搁架的置物面的一侧,盖板不会对搁架的置物面造成干涉,可将物品置于是置物面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要取放第一容置区域的物品时,可移动盖板,使得盖板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由于在折叠状态时,盖板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的一侧,故而可使物品外露出来,以便于用户取放物品。待用户操作完成后,可移动盖板,使得盖板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使得物品存放于第一容置区域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搁架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搁架具有底面,底面与置物面对应设置;在展开状态时,沿第一方向,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搁架的底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搁架具有底面,底面和置物面相对且间隔布置。通过合理设置底面和盖板的配合结构,使得在展开状态时,沿第一方向,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搁架的底面。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盖板与搁架底面配合以实现如抽屉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盖板,使得盖板处于折叠状态,此时,可在搁架的置物面上存放物品,也可在搁架的下方空间存放物品。待搁架下方空间的物品放置到位后,移动盖板,使之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以利用盖板封堵位于搁架下方的食物的目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也即,搁架的布置方向垂直于盖板的布置方向。该设置在保证在展开状态时,搁架和盖板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容置食材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能够降低搁架组件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兼顾了第一容置区域的容积和搁架组件对制冷设备的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当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配合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亦可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夹角为钝角。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搁架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第二容置区域位于置物面的一侧;在折叠状态时,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置区域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搁架的结构,使得搁架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在折叠状态时,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置区域内,也就是说,第二容置区域具有收纳盖板的作用。该设置既可保证在折叠状态时盖板位于置物面的一侧的使用需求,又不会使盖板对搁架的置物面造成干涉。
另外,由于盖板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收纳于第二容置区域,故而搁架对盖板具有保护的作用,以降低由制冷设备取放食物时,外力直接撞击盖板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搁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与第一架体相对设置;搁板,搁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架体,搁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架体,搁板形成有置物面,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搁板合围出第二容置区域;其中,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与盖板活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搁架包括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搁板。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相对且间隔布置。搁板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搁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架体,搁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架体。
具体地,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搁板合围出第二容置区域,如,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和搁板合围出“凹”形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一架体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凸伸出搁板的外表面,第二架体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凸伸出搁板的外表面。第一架体凸伸出搁板的外表面的部分,与第二架体凸伸出搁板的外表面的部分对应设置。
另外,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与盖板活动连接,也即,第一架体与盖板活动连接,且第二架体与盖板活动连接。该设置为盖板能够相对于搁架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有导轨,盖板与导轨对应的部分设有导向部,导向部与导轨滑动配合;导轨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第二导向段连接于第一导向段的一侧,第一导向段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二导向段沿第二方向布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有导轨,即,第一架体设有导轨,且第二架体设有导轨。盖板设有导向部,导向部与导轨对应设置,且导向部能够相对于导轨滑动。
其中,导轨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第二导向段连接于第一导向段的一侧。第一导向段沿第一方向布置,故而导向部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导向段沿第二方向布置,故而导向部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
具体地,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导轨与导向部配合,盖板先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搁架移动以抽离出第二容置区域,盖板再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搁架移动,以使盖板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伸出搁架的底面。
具体地,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导轨与导向部配合,盖板先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搁架移动,以减小盖板在第一方向上伸出搁架的底面的部分,盖板再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搁架移动,使得盖板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二容置区域内。
也就是说,导轨与导向部相配合以限定盖板相对于搁架的移动轨迹,可保证盖板与搁架的配合尺寸,为盖板能够相对于搁架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的连接处圆滑过渡,该设置使得导向部沿导轨移动时不会发生卡滞,使得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的更顺畅。且该结构设置能够避免因第一导向段与第二导向段的连接处具有飞边、毛刺,而导致盖板卡滞于搁架的某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保证盖板移动的顺滑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有插槽,搁板的端部能够插入插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均设置有插槽,即,第一架体设置有插槽,第二架体也设置有插槽。隔板的端部能够插入插槽内。该设置增大了搁板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配合面积及配合角度,有利于提升搁板与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装配结构强度,可保护搁架组件上放置物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架体的插槽的槽口与第二架体的插槽的槽口对应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中的任一架体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搭靠部用于搭设于制冷设备的支撑筋。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一侧开口的腔室,腔室的腔壁上设置有支撑筋。第一架体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第二架体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第一架体的搭靠部和第二架体的搭靠部均能够搭靠于制冷设备的支撑筋上。也就是说,搭靠部与支撑筋相配合以实现搁架组件与箱体的可拆装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搁架组件,还包括:限位部,设于盖板;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与制冷设备的箱体配合,以限制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搁架组件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于盖板。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能够与制冷设备的箱体配合,以限制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也就是说,限位部用于盖板的限位,使得盖板在展开状态时不能够相对于搁架移动,以保证第一容置区域的容积,实现阻挡第一容置区域内的物品的作用。
具体地,由于限位部与箱体配合连接,且盖板和搁架的配合尺寸被限定,故而,搁架、盖板和箱体装配为一个整体,以保证第一容置区域的容积。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与盖板的边缘连接,限位凸块设有限位槽和缺口,缺口位于限位凸块背离盖板的一侧,限位槽与缺口连通,且限位槽向盖板的中部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箱体的腔壁形成有配合凸块,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块,限位凸块设有限位槽和缺口,限位槽与缺口连通。由于缺口位于限位凸块背离盖板的一侧,且限位槽向盖板的中部延伸,也即,限位凸块为“U”形结构。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箱体的配合凸块能由限位槽的槽口和缺口插入限位槽内。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凸块插入限位槽内后,限位槽的槽底能够限制盖板向第一容置区域的中部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凸块插入限位槽内后,限位槽的侧壁能够沿第一方向限制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板的外边缘的一部分朝向盖板的中部凹陷以形成避让槽,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盖板的结构,使得盖板形成有避让槽,避让槽为盖板的外边缘的一部分朝向盖板的中部凹陷形成的槽型结构。由于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槽内,故而限位部与箱体的配合凸块的连接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槽内。该设置在保证限位部与箱体配合连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能够降低搁架组件与箱体的连接处对箱体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增大第一容置区域的容积。
另外,避让槽对限位部和配合凸部具有保护作用,以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限位部和配合凸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的一部分位于盖板的第一侧,多个限位部的另一部分位于盖板的第二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限位部和盖板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限位部的一部分位于盖板的第一侧,多个限位部的另一部分位于盖板的第二侧。该设置增大了限位部与箱体的配合面积及配合角度,有利于提升限位盖板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盖板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凸起以形成把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盖板的结构,使得盖板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凸起以形成把手,用户可以通过握持把手,抽拉把手以实现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该设置具有操作便利、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搁架组件。
具体地,制冷设备包括冰箱、冰柜、零售柜等等,在此不一一例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冷设备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搁架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搁架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制冷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具有一侧开口的腔室,腔室的腔壁形成有支撑筋和配合凸块;搁架组件的搭靠部搭设于支撑筋上;搁架组件的限位部与配合凸块配合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箱体,箱体具有腔室,腔室的腔壁形成有支撑筋和配合凸块,支撑筋与搁架组件的搭靠部配合连接,搁架组件的限位部与配合凸块配合连接。
具体地,搁架组件的第一架体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搁架组件的第二架体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第一架体的搭靠部和第二架体的搭靠部均能够搭靠于制冷设备的支撑筋上。也就是说,搭靠部与支撑筋相配合以实现搁架组件与箱体的可拆装连接。
具体地,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能够与箱体的配合凸块配合,以限制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也就是说,限位部用于盖板的限位,使得盖板在展开状态时不能够相对于搁架移动,以保证第一容置区域的容积,实现阻挡第一容置区域内的物品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配合凸块自腔室的腔壁朝向腔室的中部延伸,配合凸块能够插入限位部的限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配合凸块的结构,使得配合凸块自腔室的腔壁朝向腔室的中部延伸,盖板相对于搁架移动,箱体的配合凸块能由限位槽的槽口和缺口插入限位槽内。
具体地,腔室包括冷冻腔室和冷藏腔室。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配合凸块包括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第一配合段的第一端连接腔室的腔壁,第一配合段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配合段,第一配合段的第二端的外边缘凸伸出第二配合段的侧壁;在展开状态时,第二配合段插入限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配合凸块包括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配合段的第二端的外边缘凸伸出第二配合段的侧壁,也即,第一配合段的第二端与第二配合段之间形成台阶面。在展开状态时,第二配合段插入限位槽内,第一配合段对限位部具有限位的作用,以限制面盖相对于箱体的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搁架组件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搁架组件在展开状态时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搁架组件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搁架组件在展开状态时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搁架组件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制冷设备的B处局部放大图;
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搁架组件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制冷设备的C处局部放大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搁架组件,110搁架,112置物面,114底面,116第二容置区域,118第一架体,120第二架体,122搁板,124导轨,126第一导向段,128第二导向段,130插槽,132搭靠部,140盖板,142导向部,144避让槽,146把手,150第一容置区域,160限位部,162限位槽,164缺口,200制冷设备,210箱体,212腔室,214配合凸块,216第一配合段,218第二配合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搁架组件100和制冷设备200。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详细地,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以使盖板140可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处于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置物面112的一侧,且盖板140与置物面112沿第一方向堆叠在一起。处于展开状态时,盖板140与搁架110的延伸方向不同,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
其中,制冷设备200内可拆装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搁架组件100。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用于放置物品。
当存放常规物品时,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展开状态,使得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将物品存放在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内。由于搁架110和盖板140的延伸方向不同,故而,搁架110和盖板140能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阻挡物品,且可保证物品和制冷设备200的门体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搁架110与盖板140配合使用以具有抽屉的功能,能够满足在一定空间内堆叠多个物品的使用需求,保证一定空间内放置的物品的数量和整体体积。
当存放的物品的规格超出搁架110和盖板140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时,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折叠状态,也即,在第一方向上将盖板140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以腾出较大空间来存储特定规格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搁架组件100的结构,使得可根据待存放食材的规格,有针对性地调整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的位置,实现了搁架组件100的尺寸可调,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物品的存放要求,充分利用制冷设备200的内部存放空间,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200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的一侧,盖板140不会对搁架110的置物面112造成干涉,可将物品置于是置物面112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要取放第一容置区域150的物品时,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由于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故而可使物品外露出来,以便于用户取放物品。待用户操作完成后,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使得物品存放于第一容置区域150内。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搁架110具有底面114,底面114与置物面112对应设置;在展开状态时,沿第一方向,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搁架110的底面114。
详细地,搁架110具有底面114,底面114和置物面112相对且间隔布置。通过合理设置底面114和盖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在展开状态时,沿第一方向,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搁架110的底面114。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与搁架110底面114配合以实现如抽屉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可在搁架110的置物面112上存放物品,也可在搁架110的下方空间存放物品。待搁架110下方空间的物品放置到位后,移动盖板140,使之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以利用盖板140封堵位于搁架110下方的食物的目的。
实施例3: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也即,搁架110的布置方向垂直于盖板140的布置方向。该设置在保证在展开状态时,搁架110和盖板140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容置食材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能够降低搁架组件100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也就是说,兼顾了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和搁架组件100对制冷设备200的内部空间的占用率。
当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配合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亦可为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的夹角为锐角,或者,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夹角为钝角。
实施例4: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搁架110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116,第二容置区域116位于置物面112的一侧;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置区域116内。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搁架110的结构,使得搁架110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116,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置区域116内,也就是说,第二容置区域116具有收纳盖板140的作用。该设置既可保证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置物面112的一侧的使用需求,又不会使盖板140对搁架110的置物面112造成干涉。
另外,由于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收纳于第二容置区域116,故而搁架110对盖板140具有保护的作用,以降低由制冷设备200取放食物时,外力直接撞击盖板140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延长产品的使用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搁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8、第二架体120和搁板122。
第二架体120与第一架体118相对设置。
搁板1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架体118,搁板12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架体120,搁板122形成有置物面112,第一架体118、第二架体120和搁板122合围出第二容置区域116。
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与盖板140活动连接。
详细地,搁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8、第二架体120和搁板122。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相对且间隔布置。搁板12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搁板12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架体118,搁板12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架体120。
具体地,第一架体118、第二架体120和搁板122合围出第二容置区域116,如,第一架体118、第二架体120和搁板122合围出“凹”形结构。可以理解为,第一架体118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凸伸出搁板122的外表面,第二架体120的一部分沿第一方向凸伸出搁板122的外表面。第一架体118凸伸出搁板122的外表面的部分,与第二架体120凸伸出搁板122的外表面的部分对应设置。
另外,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与盖板140活动连接,也即,第一架体118与盖板140活动连接,且第二架体120与盖板140活动连接。该设置为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设有导轨124。
盖板140与导轨124对应的部分设有导向部142,导向部142与导轨124滑动配合。
导轨124包括第一导向段126和第二导向段128,第二导向段128连接于第一导向段126的一侧,第一导向段126沿第一方向布置,第二导向段128沿第二方向布置。
其中,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设有导轨124,即,第一架体118设有导轨124,且第二架体120设有导轨124。盖板140设有导向部142,导向部142与导轨124对应设置,且导向部142能够相对于导轨124滑动。
其中,导轨124包括第一导向段126和第二导向段128,第二导向段128连接于第一导向段126的一侧。第一导向段126沿第一方向布置,故而导向部142能够沿第一方向运动;第二导向段128沿第二方向布置,故而导向部142能够沿第二方向运动。
具体地,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导轨124与导向部142配合,盖板140先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抽离出第二容置区域116,盖板140再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使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在第一方向上伸出搁架110的底面114。
具体地,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时,导轨124与导向部142配合,盖板140先沿第一方向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减小盖板140在第一方向上伸出搁架110的底面114的部分,盖板140再沿第二方向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使得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第二容置区域116内。
也就是说,导轨124与导向部142相配合以限定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的移动轨迹,可保证盖板140与搁架110的配合尺寸,为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具体地,导向部142包括导向孔、导向通道或导向槽等等,在此不一一例举。
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段126与第二导向段128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导向段126和第二导向段128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导向段126与第二导向段128的连接处圆滑过渡,该设置使得导向部142沿导轨124移动时不会发生卡滞,使得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的更顺畅。且该结构设置能够避免因第一导向段126与第二导向段128的连接处具有飞边、毛刺,而导致盖板140卡滞于搁架110的某处的情况发生,有利于保证盖板140移动的顺滑性。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设置有插槽130,搁板122的端部能够插入插槽130内。
其中,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设置有插槽130,即,第一架体118设置有插槽130,第二架体120也设置有插槽130。隔板的端部能够插入插槽130内。该设置增大了搁板122与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的配合面积及配合角度,有利于提升搁板122与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的装配结构强度,可保护搁架组件100上放置物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架体118的插槽130的槽口与第二架体120的插槽130的槽口对应设置。
实施例5: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搁架110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116,第二容置区域116位于置物面112的一侧;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第二容置区域116内。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中的任一架体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116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132,搭靠部132用于搭设于制冷设备200的支撑筋。
详细地,制冷设备200包括箱体210,箱体210具有一侧开口的腔室212,腔室212的腔壁上设置有支撑筋。第一架体118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116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132,第二架体120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116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132。第一架体118的搭靠部132和第二架体120的搭靠部132均能够搭靠于制冷设备200的支撑筋上。也就是说,搭靠部132与支撑筋相配合以实现搁架组件100与箱体210的可拆装连接。
实施例6: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4、图8和图9所示,搁架组件100还包括限位部160。
限位部160设于盖板140。
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160与制冷设备200的箱体210配合,以限制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
详细地,搁架组件100还包括限位部160,限位部160设于盖板140。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160能够与制冷设备200的箱体210配合,以限制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也就是说,限位部160用于盖板140的限位,使得盖板140在展开状态时不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保证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实现阻挡第一容置区域150内的物品的作用。
具体地,由于限位部160与箱体210配合连接,且盖板140和搁架110的配合尺寸被限定,故而,搁架110、盖板140和箱体210装配为一个整体,以保证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
实施例7: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搁架组件100还包括限位部160。
限位部160设于盖板140。
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160与制冷设备200的箱体210配合,以限制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限位部160包括限位凸块,限位凸块与盖板140的边缘连接,限位凸块设有限位槽162和缺口164,缺口164位于限位凸块背离盖板140的一侧,限位槽162与缺口164连通,且限位槽162向盖板140的中部延伸。
详细地,箱体210的腔壁形成有配合凸块214,限位部160包括限位凸块,限位凸块设有限位槽162和缺口164,限位槽162与缺口164连通。由于缺口164位于限位凸块背离盖板140的一侧,且限位槽162向盖板140的中部延伸,也即,限位凸块为“U”形结构。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箱体210的配合凸块214能由限位槽162的槽口和缺口164插入限位槽162内。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凸块214插入限位槽162内后,限位槽162的槽底能够限制盖板140向第一容置区域150的中部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配合凸块214插入限位槽162内后,限位槽162的侧壁能够沿第一方向限制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盖板140的外边缘的一部分朝向盖板140的中部凹陷以形成避让槽144,限位部1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槽144内。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盖板140的结构,使得盖板140形成有避让槽144,避让槽144为盖板140的外边缘的一部分朝向盖板140的中部凹陷形成的槽型结构。由于限位部16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槽144内,故而限位部160与箱体210的配合凸块214的连接处的至少一部分位于避让槽144内。该设置在保证限位部160与箱体210配合连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的同时,能够降低搁架组件100与箱体210的连接处对箱体210内部空间的占用率,有利于增大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
另外,避让槽144对限位部160和配合凸部具有保护作用,以避免外力直接作用于限位部160和配合凸部。
进一步地,限位部16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160的一部分位于盖板140的第一侧,多个限位部160的另一部分位于盖板140的第二侧。
其中,限位部160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限位部160和盖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限位部160的一部分位于盖板140的第一侧,多个限位部160的另一部分位于盖板140的第二侧。该设置增大了限位部160与箱体210的配合面积及配合角度,有利于提升限位盖板140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实施例8: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8提供了一种搁架组件100,用于制冷设备200,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
搁架110具有置物面112。
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盖板140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
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
其中,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盖板14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凸起以形成把手146。
详细地,通过合理设置盖板140的结构,使得盖板140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凸起以形成把手146,用户可以通过握持把手146,抽拉把手146以实现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该设置具有操作便利、结构简单,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实施例9: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制冷设备200,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施例的搁架组件100。
详细地,制冷设备200包括搁架组件100。
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以使盖板140可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处于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置物面112的一侧,且盖板140与置物面112沿第一方向堆叠在一起。处于展开状态时,盖板140与搁架110的延伸方向不同,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
其中,制冷设备200内可拆装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搁架组件100。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用于放置物品。
当存放常规物品时,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展开状态,使得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将物品存放在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内。由于搁架110和盖板140的延伸方向不同,故而,搁架110和盖板140能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阻挡物品,且可保证物品和制冷设备200的门体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搁架110与盖板140配合使用以具有抽屉的功能,能够满足在一定空间内堆叠多个物品的使用需求,保证一定空间内放置的物品的数量和整体体积。
当存放的物品的规格超出搁架110和盖板140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时,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折叠状态,也即,在第一方向上将盖板140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以腾出较大空间来存储特定规格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搁架组件100的结构,使得可根据待存放食材的规格,有针对性地调整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的位置,实现了搁架组件100的尺寸可调,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物品的存放要求,充分利用制冷设备200的内部存放空间,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200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的一侧,盖板140不会对搁架110的置物面112造成干涉,可将物品置于是置物面112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要取放第一容置区域150的物品时,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由于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故而可使物品外露出来,以便于用户取放物品。待用户操作完成后,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使得物品存放于第一容置区域150内。
进一步地,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制冷设备200还包括箱体210,箱体210具有一侧开口的腔室212,腔室212的腔壁形成有支撑筋和配合凸块214;搁架组件100的搭靠部132搭设于支撑筋上;搁架组件100的限位部160与配合凸块214配合连接。
详细地,制冷设备200还包括箱体210,箱体210具有腔室212,腔室212的腔壁形成有支撑筋和配合凸块214,支撑筋与搁架组件100的搭靠部132配合连接,搁架组件100的限位部160与配合凸块214配合连接。
具体地,搁架组件100的第一架体118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116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132,搁架组件100的第二架体120的一部分朝向第二容置区域116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132。第一架体118的搭靠部132和第二架体120的搭靠部132均能够搭靠于制冷设备200的支撑筋上。也就是说,搭靠部132与支撑筋相配合以实现搁架组件100与箱体210的可拆装连接。
具体地,在展开状态时,限位部160能够与箱体210的配合凸块214配合,以限制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也就是说,限位部160用于盖板140的限位,使得盖板140在展开状态时不能够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保证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实现阻挡第一容置区域150内的物品的作用。
进一步地,配合凸块214自腔室212的腔壁朝向腔室212的中部延伸,配合凸块214能够插入限位部160的限位槽162内。
其中,通过合理设置配合凸块214的结构,使得配合凸块214自腔室212的腔壁朝向腔室212的中部延伸,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移动,箱体210的配合凸块214能由限位槽162的槽口和缺口164插入限位槽162内。
具体地,腔室212的腔壁与配合凸块214一体形成。该结构设置由于省去了腔室212的腔壁与配合凸块214的装配工序,故而简化了腔室212的腔壁与配合凸块214的装配及后续拆卸的工序,有利于提升装配及拆卸效率,进而可降低生产及维护成本。另外,腔室212的腔壁与配合凸块214一体式连接可保证箱体210成型的尺寸精度要求。
更具体地,腔室212的腔壁与配合凸块214一体吸塑形成。
具体地,腔室212包括冷冻腔室和冷藏腔室。
进一步地,如图6、图7、图8和图9所示,配合凸块214包括第一配合段216和第二配合段218。
第一配合段216的第一端连接腔室212的腔壁,第一配合段216的第二端连接第二配合段218。
第一配合段216的第二端的外边缘凸伸出第二配合段218的侧壁。
在展开状态时,第二配合段218插入限位槽162内。
详细地,配合凸块214包括第一配合段216和第二配合段218,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配合段216和第二配合段218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配合段216的第二端的外边缘凸伸出第二配合段218的侧壁,也即,第一配合段216的第二端与第二配合段218之间形成台阶面。在展开状态时,第二配合段218插入限位槽162内,第一配合段216对限位部160具有限位的作用,以限制面盖相对于箱体210的位移。
实施例10:
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搁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8、第二架体120和搁板122。第一架体118和第二架体120均设有导轨124,盖板140与导轨124对应的部分设有导向部142,导向部142与导轨124滑动配合。
具体地,以制冷设备200包括冰箱为例。
图5为冰箱处于关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冰箱的搁架组件100在折叠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盖板140置于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的下方。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均放置在箱体210内的支撑筋上。如图7所示,盖板140可通过“L”形导轨124进行水平和竖直运动。
图8为冰箱的搁架组件100在展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盖板140上的限位部160和箱体210上吸塑成型的配合凸块214配合连接,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150,第一容置区域150用于存放常规规格的物品。
搁架组件100包括搁架110和盖板140,盖板140与搁架110活动连接,以使盖板140可相对于搁架110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具体地,处于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置物面112的一侧,且盖板140与置物面112沿第一方向堆叠在一起。处于展开状态时,盖板140与搁架110的延伸方向不同,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
其中,制冷设备200内可拆装地设置有至少一个搁架组件100。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用于放置物品。
当存放常规物品时,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展开状态,使得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布置,搁架110沿第二方向布置,将物品存放在盖板140和搁架110之间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内。由于搁架110和盖板140的延伸方向不同,故而,搁架110和盖板140能够从多个方向、多个角度阻挡物品,且可保证物品和制冷设备200的门体的距离。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搁架110与盖板140配合使用以具有抽屉的功能,能够满足在一定空间内堆叠多个物品的使用需求,保证一定空间内放置的物品的数量和整体体积。
当存放的物品的规格超出搁架110和盖板140合围出的第一容置区域150的容积时,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折叠状态,也即,在第一方向上将盖板140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以腾出较大空间来存储特定规格的物品。
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搁架组件100的结构,使得可根据待存放食材的规格,有针对性地调整盖板140相对于搁架110的位置,实现了搁架组件100的尺寸可调,以满足不同规格的物品的存放要求,充分利用制冷设备200的内部存放空间,有利于提升制冷设备200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市场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位于搁架110的置物面112的一侧,盖板140不会对搁架110的置物面112造成干涉,可将物品置于是置物面112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要取放第一容置区域150的物品时,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由展开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由于在折叠状态时,盖板140沿第一方向叠设于置物面112的一侧,故而可使物品外露出来,以便于用户取放物品。待用户操作完成后,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使得物品存放于第一容置区域150内。
进一步地,搁架110具有底面114,底面114和置物面112相对且间隔布置。通过合理设置底面114和盖板140的配合结构,使得在展开状态时,沿第一方向,盖板140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搁架110的底面114。也就是说,在展开状态时,盖板140与搁架110底面114配合以实现如抽屉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移动盖板140,使得盖板140处于折叠状态,此时,可在搁架110的置物面112上存放物品,也可在搁架110的下方空间存放物品。待搁架110下方空间的物品放置到位后,移动盖板140,使之由折叠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以利用盖板140封堵位于搁架110下方的食物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搁架组件,用于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搁架,所述搁架具有置物面;
盖板,与所述搁架活动连接,所述盖板能够相对于所述搁架移动以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盖板沿第一方向叠设于所述置物面的一侧;
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盖板沿第一方向布置,所述搁架沿第二方向布置,所述盖板和所述搁架之间能够合围出第一容置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架具有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置物面对应设置;
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搁架的底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搁架设置有第二容置区域,所述第二容置区域位于所述置物面的一侧;
在所述折叠状态时,所述盖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置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搁架包括:
第一架体;
第二架体,与所述第一架体相对设置;
搁板,所述搁板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架体,所述搁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架体,所述搁板形成有所述置物面,所述第一架体、所述第二架体和所述搁板合围出所述第二容置区域;
其中,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均与所述盖板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均设有导轨,所述盖板与所述导轨对应的部分设有导向部,所述导向部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
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向段和第二导向段,所述第二导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导向段的一侧,所述第一导向段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所述第二导向段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段与所述第二导向段的连接处圆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均设置有插槽,所述搁板的端部能够插入所述插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架体和所述第二架体中的任一架体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第二容置区域的中部凹陷以形成搭靠部,所述搭靠部用于搭设于所述制冷设备的支撑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部,设于所述盖板;
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制冷设备的箱体配合,以限制所述盖板相对于所述搁架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与所述盖板的边缘连接,所述限位凸块设有限位槽和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限位凸块背离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缺口连通,且所述限位槽向所述盖板的中部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的外边缘的一部分朝向所述盖板的中部凹陷以形成避让槽,所述限位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避让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盖板的第一侧,多个所述限位部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盖板的第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搁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板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凸起以形成把手。
15.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搁架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具有一侧开口的腔室,所述腔室的腔壁形成有支撑筋和配合凸块;
所述搁架组件的搭靠部搭设于所述支撑筋上;
所述搁架组件的限位部与所述配合凸块配合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凸块自所述腔室的腔壁朝向所述腔室的中部延伸,所述配合凸块能够插入所述限位部的限位槽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合凸块包括第一配合段和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一配合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腔室的腔壁,所述第一配合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配合段,所述第一配合段的第二端的外边缘凸伸出所述第二配合段的侧壁;
在所述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配合段插入所述限位槽内。
CN202122878810.5U 2021-11-23 2021-11-23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162451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8810.5U CN216245108U (zh) 2021-11-23 2021-11-23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78810.5U CN216245108U (zh) 2021-11-23 2021-11-23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245108U true CN216245108U (zh) 2022-04-08

Family

ID=809537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78810.5U Active CN216245108U (zh) 2021-11-23 2021-11-23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2451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77807B2 (en) Refrigerator
CN211233534U (zh) 储存盒、储存盒组件及制冷设备
KR101802903B1 (ko) 냉장고
US20150115790A1 (en) Refrigerator
KR101644018B1 (ko) 냉장고
JP2006078168A (ja) 冷蔵庫の二重引出し
EP2594876A2 (en) Refrigerator
KR101210801B1 (ko) 냉장고 서랍의 소음 저감구조
KR20110010405A (ko) 냉장고
KR20080055255A (ko) 냉장고
CN216245108U (zh)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06766641B (zh) 一种冰箱搁架及具有其的冰箱
EP3877710B1 (en) Appliance equipped with a cascading basket system
KR20100018235A (ko) 냉장고 서랍의 장착 구조
KR20140017190A (ko) 냉장고 도어 바스켓
EP3153803A1 (en) Refrigerator
CN107655258B (zh) 搁架及制冷设备
CN114440516A (zh) 冰箱
CN216282288U (zh) 搁架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02597669B (zh) 用于制冷装置的组件
KR20070020119A (ko) 야채박스의 이중 인출구조
KR20050071184A (ko) 냉장고
CN217110193U (zh) 冰箱
KR101041302B1 (ko) 김치보관용기 및 이를 구비한 냉장고
CN212057913U (zh) 用于储存的装置、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